赴厦门考察心得

2024-04-20

赴厦门考察心得(共10篇)

篇1:赴厦门考察心得

赴厦门考察学习体会

我镇组织参观厦门的獒园、普陀寺、开元寺、厦门大学、鼓浪屿等地考察学习。在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所到之处,都深刻感受到厦门等沿海城市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城市建设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令人受到很大震撼。厦门的城市建设,使我们耳目一新,而厦门人民敢拼、爱拼的精神和先进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内核,不断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求发展的精神。二是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重要平台,着眼全局谋发展的视野。三是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以重大项目支撑跨越发展的气势。四是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竞争力的思路。五是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争创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魄力。六是高标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手笔。

这次赴夏门学习考察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的水平决定一个地区的地位,决定一个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给我们最深刻的警示是,在发展问题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松懈。我们学习借鉴福建省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紧紧咬住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这个大目标,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投资,全力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地处沿海地区的福建,趋利避害,坚持重大战略带动、重大项目拉动、改革创新促动、统筹协调推动,积极创造发展新优势,奋力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我们所到之处,无不强烈地感受到大开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强劲态势和浓厚氛围。福建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内核,不断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求发展的精神。二是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重要平台,着眼全局谋发展的视野。三是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以重大项目支撑跨越发展的气势。四是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竞争力的思路。五是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争创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魄力。六是高标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手笔。

这次赴夏门学习考察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的水平决定一个地区的地位,决定一个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给我们最深刻的警示是,在发展问题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松懈。我们学习借鉴福建省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紧紧咬住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这个大目标,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投资,全力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篇2:赴厦门考察心得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家正带队,市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各区县分管领导、旅游局长共16人组成的遂宁市文化旅游考察团于12月17―24日,赴福建(厦门)、广东(深圳)、海南(三亚)、浙江(舟山)、江西(九江)等省考察了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通过参观考察,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交流,感触颇深,收获甚丰。现将这次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上篇考察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及特点

考察团通过听介绍、问情况、参观景区景点、查资料、座谈等形式,对各地旅游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次考察,对各地旅游工作的总体感受是旅游气氛“浓”,旅游经济“重”,旅游商品“丰”,旅游品位“高”,旅游管理“顺”,发展思维“宽”,发展力度“大”。他们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当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一、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定位旅游业

厦门、深圳、三亚、舟山、九江等地区都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高起点定位旅游业,大力发挥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巨大作用。

厦门市依托海湾型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将旅游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来抓,以大力推进景区点建设为重点,推出了“五个十”旅游重点工程,实现项目带动战略,力求增强厦门旅游吸引力。“五个十工程”即“十大旅游景点”、“十大旅游饭店”、“十大旅游基础设施”、“十大特色街”、“十大场馆”重点建设项目。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深圳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新形势下,深圳市委、市政府进行深入的研究,把发展目标又重新定位为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乃至世界旅游名城。

三亚基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国人民的度假村、后花园”和“国际滨海城市”,努力将三亚建设成为“国际性热带滨海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并确立了要建设成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

舟山由于渔业资源的衰竭、海洋生态的.破坏,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舟山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要整合“东海海洋休闲旅游圈”的设想,大力发展海洋休闲精品和佛教旅游精品。近年来浙江舟山市成功举办的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舟山海鲜美食节和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三大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的三大拳头产品。

九江市委、市政府确定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和壮大,实施“构建大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庐山核心景区,形成了以庐山为主体的“众星烘月”的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目前,庐山景区已经获得“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世界文化景观”、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多个称号。

二、树立融合意识,佛教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和普陀山风景区都是发展宗教旅游,特别是“观音”文化旅游比较成功的景区。佛教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高,在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了政府、市场、景区和寺庙之间的关系。

(一)打造佛教文化旅游精品的成功范例。建在距离海边280米的海中,高108米的世界最高南山海上观音像,于开始建设,今年建设完成,历时6年,投资高达8亿元。南山海上观音像开光大典由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佛教界的一百零八位高僧大德共同主持。处处体现高起点打造,高品位建设,大手笔运作。普陀山景区大手笔规划、大投入维修,既体现了“观音道场”的雄大气派,又展现给世人一座豪华大气的寺庙,既继承了传统寺庙的风格,又大胆吸引现代文明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与时俱进精神。普陀山在原寺庙的基础上新建寺庙万余平方米,大大丰富了景区的内涵。,普陀山又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

(二)佛教文化与地域文化相互共融发展的成功范例。我们所考察的普陀山景区,无处不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文化与独特地方文化的氛围。景区内的大街上的街灯、垃圾箱、地面铺的地砖都体现出佛教文化,酒店桌椅上莲花刻在显著位置,餐厅的菜谱有佛家素席,许多旅游纪念品都有佛教文化的内容。游客敬香,就有十种香供选择,如高寿香、如意香、平安香、观音香、全家福等,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心理需要。现景区正筹建佛教音乐艺术团,修建讲经堂、佛学书院、观音研究中心等,使佛教文化和寺庙文化有机结合、相互发展。

(三)政府引导和支持的成功范例。从寺庙到景区的开发,都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宗教政策既得到贯彻,又使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正确处理好了政府、寺庙和佛教协会之间的利益和关系。例如普陀山景区,采取舟山市政府收取游客车船费用,佛教协会和寺庙收取功德及香蜡钱,利益分配机制合理,佛教文化与旅游业实现协调发展。如普陀山每年举办的观音节,采取政府搞好统筹协调,由企业运作、景区承办、寺庙配合,为寺庙、景区和政府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赴厦门、深圳、三亚、舟山、九江旅游考察报告来自本网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篇3:裴中局长一行赴江西考察

裴中局长一行首先到江西正邦集团进行考察, 先后参观了正邦集团展览厅、饲料厂和养猪场。并与正邦集团高层人士进行了座谈, 双方就在吉林省建设1 000万只肉羊项目进行了磋商, 对项目战略框架协议进行了认真讨论, 初步达成共识;双方还就进一步推进扶余正邦生猪产业化项目交换了意见。裴中局长对正邦集团发展给与了高度评价, 总结出五个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发展快;三是标准高;四是效益好;五是势头强。还向正邦集团介绍了发展羊产业的5个方面优势, 一是羊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二是羊产业发展潜力大;三是在吉林发展空间大;四是吉林牧业发展基础好;五是吉林发展牧业条件好。就我局如何支持正邦集团在吉林省发展, 裴中局长提出了5条。一是高度重视;二是密切合作;三是优质服务;四是大力支持;五是促进发展。

篇4:赴韩国培训考察报告

关键词:岭南理工大学 考察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1-01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8月25日至9月3日我院派出教师代表赴韩国进行了培训考察,这是我院与岭南理工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首次较大规模的派出教师进行考察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交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岭南理工大学概况

岭南理工大学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1968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被誉为韩国的“皇家大学”。岭南理工大学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新科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目前,岭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

学校在校生25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岭南理工大学建设有数千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仅次于首尔大学的第二大规模校园。

2 岭南理工大学考察实况

2.1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

岭南理工大学把课程改革与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域开发培养了一批中坚骨干人才,受到企业与社区的欢迎。学生的专业科目的教学到中期以后便到生产实践中去进行,需要完成四周的校外实训,在教学中就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校外实训单位可以学校负责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会组织教师到实地考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定期到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学校和企业通过综合考评,共同给出实习成绩。通过4周的企业学习,大概有30%~40%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所接受,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规定高职教育学校的有关教师每月要到企业公司里对员工上一次课,在课堂上企业公司的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成为改进课程的根据。

岭南理工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两年内,学生按要求完成所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具体设置什么课程,则由企业选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决定。同时,专职教师不参与教材编写,由企业和学校选派人员成立编写教材委员会,共同编写教材。教授每年需提交一份教学效果改善报告书,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力度,以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假期会组织“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

2.2 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岭南理工大学已经与1400多个企业签订了协作协议,采取“分等级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产值不同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专门委派一名教授负责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进行交流,以达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的目的。该校汽车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科研项目,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验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已经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该校设置了“教授研修年”,即由专职教师提交一个研究学习报告,学校批准后到企业研修,在研修年内,专职教师可以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进行生产研究,以此达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目的。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奉献、社会企业兼职的完成程度、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为教授们提供了条件先进的研究室,教授们开展的学术研究、教材资料编写、科研项目和工业服务项目被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学校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面向产业界的窗口。

2.4 校园文化及环境

学校各种设施和使用的各种文具、器具、工具、宣传品、纪念品等均印有校名和校徽。校园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自然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教学楼里,每一层都设有学生休息室,设施齐备全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借鉴经验,促进我院更好发展

通过此次出国交流访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今后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使我院教师们对韩国高职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并加深了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认识。中国和韩国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升很大,使我对韩国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中,也增强了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锻炼,通过顶岗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参加实践锻炼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与岭南理工大学的“教授研修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测量专业的特点,为了把学习成果更快地应用到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系已着手准备实验室开放相关制度的制定,面向全校开设工程测量课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开放。对于测量专业精密实验室,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开放,同时配备相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了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借鉴岭南理工大学经验,从企业和学校聘请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家和老師在假期进行“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

篇5:赴厦门考察心得

2011年9月19日

9月初,由市商务委副主任带队,代表团一行10人赴厦门进行商务考察。5天时间里,我们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参观调研人和街台湾夜市特色街和中山路商业步行街,现将此次考察体会报告如下:

一、“投洽会”打造中外经贸交流第一展会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由商务部主办的国际性展会,是我国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也是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性展览会。投洽会每年的9月8日在厦门开幕举行,故也常被称为9·8厦洽会(或9·8投洽会)。

投洽会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形成了“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的主要特色。在过去15年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20多万客商莅临洽谈。签约项

目达1.5万个,引进外资1000多亿美元,同时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从投洽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投洽会成为了厦门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厦门带了了无限商机和促进国际知名度飙升。每年9月8日前后,厦门的酒店预订率接近饱和。大批来访客商带动餐饮业、租车业、旅游业持续火爆。会展业已经成为厦门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投洽会促进厦门服务业服务水平大大改善。据调查,厦门是国内商务游目的地排名第一的城市,厦门也被称为“最温馨”的旅游城市。这与10几年来投洽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不仅如此,投洽会使厦门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近距离接触,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据介绍,厦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都是通过投洽会“落地生根”的。

本届投洽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高举“9·8”金钥匙启动开幕式。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萨摩亚副总理福诺托及夫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出席了开馆式。

第十五届投洽会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项目签约数量、金额再创新高。共签订各类投资项目493个,利用外资173.7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339个,总投资金额130.1亿美元,利用外资104.6亿美元,千万美元以上的合同项目226个。“走出去”投资合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共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5427.98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2702.68万美元。

二是,展会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资本输出强国的客商参会较往届踊跃。德国汉堡市和韩国光阳市作为本届“明星市”举办了系列活动,美国、英国举办了专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印度、俄罗斯首次组团参会。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 “金砖国家”第一次在投洽会聚首。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组团参会寻觅商

机,34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积极借助投洽会平台向全世界集体招商。此外,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联合国亚太社经会、世界贸易中心等10个国际组织组团参会并举办系列投资促进活动。

三是,对接活动亮点颇多。项目洽谈强化专业性和行业招商,重点举办10大专题对接活动,中欧投资合作恳谈、投资基金、新型产业、中美省州、上市公司、专利技术和热点地区引起广泛关注;精心组织“面对面”和“一对一”洽谈,项目路演、省市长对话会、投资计划说明会、企业私密对接会颇受好评;首次推出现场撮合服务区,发挥引导推荐作用,为120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撮合。

二、“台湾夜市”扎根厦门

在厦门,来自台湾的商业企业数不胜如,厦门成为台湾企业家进入大陆的桥头堡和试验田。本次厦门另一主要目的,是参观“台湾夜市”。恰巧的是,厦门“台湾夜市”特色街9月6日刚刚开街纳客。据负责人介绍,打造“台湾夜市”的构思,源自今年6月举办的海峡论坛。当时台湾各地200余种美食汇聚中山路,持续一周的厦门“台湾夜市”盛况空前,不少摊位的美食还未入夜就销售一空。正是因为有了这场前期“铺垫”,才促成了“台湾夜市”的长期落户。

厦门“台湾夜市”坐落在毗邻中山路的人和街,和鼓浪屿隔海相望。夜市第一期总计将设48个摊位,全长208米,每天的营业时间为11:00-23:00。为打造真正的台湾夜市文化,厦门与台湾合作,邀请的台湾小吃业者来自台北士林夜市、基隆庙口夜市、高雄六和夜市以及台

南、桃园、新北市等11个县市的夜市,涵盖台湾北中南部,大块鸡排、卤肉饭等台湾夜市招牌小吃都囊括其中,而且每种小吃最多不超过两个摊位,以保证其代表性。此外,物料、调料全部从台湾进口。据悉,厦门“台湾夜市”还将邀请台湾街头表演团队进行演出,设立亲子游乐设施。

厦门的仁和路“台湾夜市”,原本是一条老街,路宽将近10米,两旁是简易活动板房。所有的台湾小吃档在路中间一字排开,3-5个为一组,中间留有空挡,方便行人通过。小吃档的搭设比较简单,尺寸统一的简易铁架(大致3*3米),商家自行制作并悬挂围挡和logo,材质为木板或塑料板。小吃档的卫生状况保持良好,经营者身着工作服,带卫生手套和帽子。使用电加热,无明火作业。在用

水方面,管理者在路中间架设了水管分配给每一家商铺,小吃档又额外配置了小型水处理系统。48家台湾小吃经营品类丰富,几乎没有重复,基本代表了台湾小吃的精华和传统。

篇6:赴厦门考察心得

来源:

浏览次数:6 日期:2017-10-31 今年5月8日至13日,马凤云副局长带队,一行六人赴厦门、南京等地考察档案利用、数字档案室建设和机关党建工作。此次调研考察时间安排紧凑,严格遵守有关纪律要求,每到一地都认真学习,深度沟通,收集资料,收获很多,很开眼界。对标南京、厦门档案局,机关党建工作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具体情况如下。

一、把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有关部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南京、厦门普遍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于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的始终,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制定了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支部学习计划,同时建立了相关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南京市档案局每个月支部集体学习不少于2次,严格执行学习考勤签到,支部笔记和个人学习记录纳入绩效考核,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在办公内网公布。厦门市档案局每个月支部集体学习至少1次,支部有学习台账,不定期检查党员干部学习笔记,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笔记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考核、民主评议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内容涵盖党章、党规、党史、党的理论以及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形式采取支部集体学习、党课、参观考察、个人自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微信的功能作用,厦门市档案局各个支部建立了支部学习交流微信群,每天早晨固定时间给支部党员发送学习内容,称为“移动课堂”,每天5分钟,轻松学习。

二、上级机关工委对机关党建工作支持力度大

一是南京市档案局党建活动经费有保障,南京市直机关工委按每名党员每年600元标准(包括离退休党员),拨付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党支部建设、学习参观等机关党建活动。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南京市档案局设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各党支部都有自己的学习教育宣传板报,挂在办公室外面的走廊里,支部动态、学习交流内容随时更新。厦门、南京和我们一样,都实行主题党日制度,以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各党支部多采取走出去,组织学习参观活动,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档案局共组织各类学习参观18次。二是厦门党建学习的平台先进,全市的“厦门党建e家”平台功能强大,“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党费的收缴等党组织活动都在平台上操作,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三是南京市直机关工委有统一的党建活动品牌,“党员干部大走访”和“万名党员帮万家”活动,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局(馆)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走访不少于30天,科级党员干部每年下基层不少于5天,2-3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每年至少走访慰问结对群众2次。

三、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突出 一是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得好。党支部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制度以及党组书记、机关党委和支部书记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支部工作年初有计划、签订责任书、年底有考核。厦门市档案局2016年召开了20多场专题组织生活会,南京市档案局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每个支部、每名党员都有对照检查材料,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参加党员民主评议。二是机关作风建设成果显著。南京市档案局按照市作风办的要求,围绕“抓党建、带队伍、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三有三好”提升服务效能活动,即“有信念纪律、有工作承诺、有服务举措,党员带头好、兰台业绩好、社会形象好”(简称三有三好),要求每个处室有工作承诺,有具体的服务举措,结合绩效考评,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厦门市档案局挂钩共建美丽厦门典范社区、联系村居精准帮扶活动,全体党员深入社区、服务群众。三是加强机关工作纪律建设,公示局(馆)人员的在岗出勤情况。福建省档案局(馆)和南京市档案局(馆)在每个办公室门外挂有公示牌,将处室全体人员的姓名及考勤情况在公示牌上公示,考勤情况包括:在岗、开会、出差、请假、休假、其他等情况公示,清晰明了,便于大家监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学习南京、厦门,把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等要求,制定支部学习计划,每个支部每个月至少学习1次。

二是规范支部及个人的学习记录,机关党委定期检查支部记录本、党课记录本和党员学习笔记本,检查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支部考核、党员星级考评的一项指标。

三是加强学习考勤签到制度,支部每次学习要签到,未参加人员要在出勤签到单上注明缺席原因。

四是加强学习思考与交流,每名党员每年要结合学习内容,撰写心得体会文章至少1篇,在支部大会上交流。

2.加强支部建设,突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大会至少每季度1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支委会每月1次,研究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处理支部日常工作等。党课全年至少4次,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领导干部要在所在支部讲党课,并做好党课记录。

二是落实“主题党日”制度。每个月工作日的第一个星期三为全市的支部主题党日,各支部要紧扣“两学一做”内容开展活动,制定主题党日菜单,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主题、每月有安排、活动有记录、工作有总结。既要突出“党味”,又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三是落实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工作制度。组织生活会每半年1次,6月底前,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2月底前,以“两学一做”为主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支部书记与党员谈心谈话不少于2次。四是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开展党员星级考评工作。民主评议党员每年12月底前开展1次,结合党员星级考评工作,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

3.突出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作用

一是落实党组织书记党建项目化管理工作。年初各支部书记结合业务工作,制定党建项目书,年底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验收。

二是开展支部书记培训,强化支部书记责任意识。邀请机关工委组织部部长来馆,结合当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形势,讲授支部书记如何抓好支部党建工作。

三是开展支部书记联述廉评联考制度。年底支部书记总结全年工作,形成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开展述职工作。

4.学习南京市下基层活动,组织开展“共产党员进社区”活动。

篇7:赴香港考察心得

饶世丽

蒙受教育局的恩泽,我有幸随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赴港学习考察,时间短促,而感慨良多。以下是我从本次赴港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港人卫生意识和公民意识较强。我们知道,人口众多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香港地方狭小,人口密集,但整体呈现的却是一副秩序井然的状态,并不会出现所谓的“脏乱差”。所到之处,我们很难看见垃圾的影子,而在国内,除了大都市的环境做得比较好之外,其他的一些中小城市或者城中村,到处可以看见垃圾的影子。在香港的小学,学校允许校内小卖部的经营,也允许孩子们自己带零食回来学校,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孩子们一到下课之后很自觉地走出教室外面坐着吃零食,吃完之后所产生的垃圾绝对不会随便扔到地面上,从中,你应该可以想象得到香港街道如何干净的原因了:公民意识,从娃娃抓起。这让我想起了上次的秋游,孩子们很开心地带着自己的零食和同学们分享,但是吃完之后却无意识地往地上扔垃圾,仿佛随地扔垃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等到同学们都准备启程返校的时候,游乐园里面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型垃圾场,我不禁感慨,内地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何时才能与香港的学生缩小差距呢?公民意识教育在国内何时才能奏效?

二、全体港人普遍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在香港,敬业精神体现在社会各行各业领域。大到公司或宾馆的职员,小到在校读书的小学生,你随时可以看见他们穿着干净整齐的服装,甚至是笔挺的职业装,画着淡淡的妆容,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并以职业化的微笑迎来或送走他们的顾客,从他们的脸上,你读到什么才是专业、勤奋和进取,甚至乎,从他们的眼睛里,你懂得了什么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一次吃完饭等待车辆的时候,我旁边站着几个黑人,他们用英语在交流着:“they look like farmers”,我突然间意识到,也许这几个外国人正在议论着我们这些从内地来港参观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很努力打扮得更加符合自己的身份,但相比之下,在他们眼中,素面朝天的我们看起来更像农民而非专业的教师。如此出言不逊,倘若被大部分教师知道了,会引起教师们的不满情绪,但,这不更能引起大家的反思吗?

三、倡导终身学习并落实到位的香港社会。香港的大学录取率只有不到20%,如此高门槛的大学,不是将许多热爱学习的人们拒之于门外了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香港政府就提出了:“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目标,并且提供了四通八达的职业学习的渠道,各行各业的员工便利用起零碎的时间上夜校,提升自我,以更好地跟上高速发展的社会。自从我进入了教师这个行业之后,我常常担忧,担心校园的一道墙会不会把自己和外面飞速发展的社会隔绝起来,以致逐渐地被整个时代所淘汰呢?这样看来,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落实到位。

篇8:赴香港考察学习心得

“一国两制”实践的伟大成功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156年英国殖民统治。香港回归前,部分香港人对香港前途信心不足,香港曾一度出现“移民潮”。尤其是回归后次年遭遇东南亚金融**袭击,有不少人担忧,香港还能以高度发展、高度繁荣、高度自由的国际化都市存在吗?十年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取得了巨大成功。十年来,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重要方针指引下,在《基本法》的保障下,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保持了过去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维持不变,实现了平稳过渡,经济和社会保持繁荣稳定,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进一步加强,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期间,香港都在中央政府鼎力支持下渡过难关。可以说,香港回归祖国的十年,是香港历史发展进程的辉煌十年,也是不断加深香港人对国家归属、对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凝聚的十年。

在港期间,我们不仅从课堂上,也从实地考察的整个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这些。今天,香港人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信心已大大增强,对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已大大增强。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中国申奥成功和北京奥运的举行、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中国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性灾情中对海外侨胞的援助与关怀,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都不断加深香港人作为中国人的光荣感、自豪感。

篇9: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

1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这是一所风景优美的花园式学校,整个校园占地850亩,布局合理,校内建筑风格雅致,古色古香,既有中山先生的纪念园,又具有一所现代化学校所必须的一切设施,身处其中,我所感受到的就是宁静和放松,试想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将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呀?

这所学校是1931年由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所创立,学校选址于孙中山先生故居之侧,学校最初是占用孙氏的祖坟山之地,经后代逐步扩建到现在的规模,这与我们南周中学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是何等的相似,先人的义举,又何尝不是后人努力工作的动力?

中山纪念中学现有学生6000多人,管理上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这所学校管理的细致与高效,都是让我惊叹的。我们在校园的两个小时中,除了看见学生在教室上课外,生活区一个学生也没见到,一度让我产生错觉,今天是否是周日?路过学生寝室,阳台上晾晒的衣服整整齐齐,统一浅蓝色的校服在外,深色校裤在内,连角度都是一致,宛如一排仪仗队;纪中的校园面积是我校的两倍还多,一路上,我仔细的观察路面卫生,可除了南国的草木葱茏,真的没有一片多余的纸片。这不得不让人钦佩。

纪中的文化成绩在广东位列前列,一本上线率60%以上,二本上线率达到90%,这样一所文化成绩优异的学校文艺活动也丝毫不差。据介绍,该校每年要举行类似我校元旦晚会规模的演出达8台,还有各种类型的其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锻炼了能力。每台晚会,都由学生自己到外拉赞助,由于学校声誉好,学生素质高,一台晚会拿到3万元的赞助也毫不在话下,正因为如此,纪中的晚会乃校园一大文化盛事,成为纪中人津津乐道的美好回忆。我想,一个学生需要的,除了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有这样一些青春的符号;一个学校需要的,除了文化底蕴外,还应该有这样一些活泼的因子。素质教育决不能是文化素质一门独大,学生也不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如何提供发现自身潜力的平台,并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才是学校最应该做的事情。

中山纪念中学和我校一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素材,纪中人把这些素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将孙中山先生的顽强拼搏、屡挫屡战、百折不挠、后来居上、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升华为中山精神;将有理想、有道德、有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有广博的知识、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等视为现代素质,并将两者整合成具有纪中特色的“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三高育人目标。以四大品牌:第一个品牌:一种德育模式:高远志向、高尚人格、高雅情操的三高德育模式;第二个品牌:一条德育途径:德育即生活、德育重践行、德育靠自我;第三个品牌:一节主题班会:素材型班会;第四个品牌:一支德育队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一本书”,“一台戏”为推手,在德育阵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这一方面,我校完全可以做的更好。百年南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可挖掘的德育素材实在很多,可提升的空间也很大。学校的文化,不一定要有多么标新立异,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能贴合自身。

看到先进学校的优秀,我们每个人都心生艳羡。然而,再辉煌的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再美好的前景,都需要所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出来。在德育一线,纪中人无疑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在纪中,年轻老师争当班主任,为了能当好班主任,每个年轻老师都必须先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学习,当一年实习班主任,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科学的管理班级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只有考核过关的老师才能走上班主任岗位。当然,纪中的班主任也获得了学校的充分重视,班主任年会,班主任运动会,优秀班主任周评、月评、期评,奖金也是相当不菲。

纪中的德育品牌中的王牌即zz老师的“素材”班会。zz老师十多年的积累,自己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形成了一系列德育素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其效果远超一般说教,成为高效德育教育的一面旗帜。目前该校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个团队,专门成立课题组,他的做法和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此行的一大收获。在我们周围的一些老师心目中,班会好像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所以不认真对待。其实,在德育工作中,班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好的班会,能让人终身受益,通过班会也能促进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优秀的,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用各种形式来组织班会。当然,要想开好一堂班会,绝不是件简单的事,绝不是几个班干部花一中午时间随便下几段文字,几幅图片就能解决问题的,一定需要zz老师那样的有心,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涤荡。

篇10: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XX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94亿元,比XX年增长17.8%;可支配财力7.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9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和XX年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三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第24名,在广东排第3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改革开放前三水以种水稻为主,是广东省的产粮大县,曾被评为人均贡献粮食最多的县。近几年,三水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构成比由1995年的50:31:19调整为XX年的13.6:49.7:36.7。“工业立区”战略有效实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7家,世界500强法国阿托菲纳聚苯乙烯公司和日本住友集团,健力宝集团、青岛啤酒、佛山塑料、广东凤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三水。XX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1.2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9%。城郊型农业飞跃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蔬菜种植成为三水农业的三大支柱,涌现出广东温氏集团、侨鑫高科技农业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塘鱼、禽畜、蔬菜、花卉四大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1.1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35元。以商贸流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有近300个品种的三水荷花世界景点,拥有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5家;餐饮、商店星罗棋布。XX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比XX年增长8%。

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XX年,全区拥有各类市场17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亿元。XX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累计为8.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36亿美元。到三水投资的外商企业共有39家,除港、澳、台地区商人外,还有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客商。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998至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108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使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高速公路15.28公里,一级公路66公里;水上交通有可停泊3000吨船只的三水港,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实现了行政村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供应充裕,全区自办发电厂装机容量达20.55万千瓦,是广东省实行城乡同网同价的试点县之一;通信建设发展迅猛,1999年7月建成了广东省第三个“电话市”,并成为全省首批信息市试点。城市规模由1993年的9.36平方公里发展到20.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由1993年的9.36万发展到2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9%。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稳定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及平原绿化、体育、民政、广播电视先进县(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县)。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有28家。通过了首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的论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公办民助的办学经验在广东全省推广,有3所省一级学校,6所佛山市一级学校,大专以上上线率连续4年居佛山地区之首。

工业篇

三水区各级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希望和潜力都在工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党动员,大办工业。

统一思想,确立工业经济的核心地位。要求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任何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化,都必须首先进入工业化这个阶段,都不能逃避工业化这一课,即使一时逃避,最终还是要补回来。同时,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有效解决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真正实现富民强区,在发展工业问题上,要形成“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共识。为此,区委、区政府要求全社会、各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工业的发展,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工业上来,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工作局面。该区白坭镇所有的建设与规划全部围绕工业来进行,明确提出了以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处处是工地、处处搞工业的浓厚氛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工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环节,对吸引投资、改善经营、加强管理、规范发展、形成规模都十分有利。三水区把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确定在建设工业园区上,每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都建起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园区。佛山市在全市规划了十大工业园区,三水就占了3个。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实行“四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资,高效能管理。高起点规划,首先是科学选址。一般都选择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已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地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如大塘工业园区规划占地27平方公里,选择了距广州“零距离”,与广州市花都区交界的地段,这样更有利于接受广州大城市的辐射,承接各种产业的转移;其次是完善功能,设施配套。要求工业园区的功能要完善,配套要齐全。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休闲区、污水处理等都要列入规划,逐项落实。高标准建设,就是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达到“五要”:现代化气息要浓,功能布局要合理,道路要宽敞,环境要优美,厂房建筑要漂亮,同时,要着眼长远,注重质量,不搞短期行为,更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

全天招商。三水的招商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分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不论什么时间,只要有项目,只要投资商同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谈。据三水同志讲,这里的许多项目都是在餐桌上、茶桌上谈成的,和投资商增进感情也是在茶桌、餐桌旁进行的,用当地的话叫“功夫在诗外”,当地干部则把陪投资商喝茶叫做“硬功夫”,把陪喝酒叫做新时期的“艰苦奋斗”,认为喝酒喝茶也是工作,而且是很重要的工作。

全面招商。主要是指在招商规模上,坚持大中小一齐招,高中低一齐引;在招商形式上则灵活多样,主要有:感情招商,充分发挥2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作用,做好“侨”字文章,利用这部分人对家乡的特殊感情,由他们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和资金,这是三水在招商引资中的明显人缘优势;网上招商,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传媒手段,获取信息,沟通情况,促成合作,这种形式在“非典”期间对三水的招商引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委托招商,委托投资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行业招商,由某一行业在工业园区征地后,利用特殊的行业优势进行招商,这是三水招商中的一种新形式,如占地面积1000多亩、投资5亿多元的三水区温州工业园,把温州的不少客户吸引到三水;以商招商,这种形式比较普遍,由投资商招商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三水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服务质量。同时,三水区还制定了安商、亲商、富商的优惠政策,为投资商在三水的发展提供便利,创造宽松环境,保证了投资商引得进、留得住、富得快。1999年至XX年四年间,全区共引进项目439个,项目总投资101.08亿元,新增产值165亿元;XX年的招商活动更是高潮迭起,如火如荼,1—9月份已签约项目235个,总投资130亿元。为期半个月的三水区首届旅游欢乐节暨招商洽谈会,成功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额达53亿元。

民营篇

近年来,三水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积极鼓励、引进、引导和扶持,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大、最亮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区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了个体、私营、外资、联营和股份合作等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格局,涌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和一批特色专业镇。XX年,全区拥有民营企业12964家,实现产值119.8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74%(XX年预计占70%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家,在建的超亿元投资企业13家,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更为凸现。在发展民营经济上,三水区的主要做法是:

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更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明确指出:“地级市、县以下抓发展,重点就是发展民营经济”,这就为各级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确立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三水区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首要工作来抓,大力倡导和树立三种新观念,即:树立既要为国有企业发展尽职尽责,也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尽职尽责的新服务观;树立放开搞活国有企业是改革,推进民营企业发展也是改革的新改革观;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民营经济也是硬道理的新发展观,从而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抓特抓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

放宽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清障松绑。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四不限”:不限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打破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障碍、制度障碍、体制障碍,使民营企业主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规定》,从加强领导,实行优惠,严格考核,规范收费,改善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招商引资,强化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规定。为确保《规定》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区里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班子,专项督查抓落实。

积极扶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区里建立了《领导干部挂点跟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区委书记蒋顺威、区长李秀萍同志分别联系了重点民营企业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和健力宝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坚持经常深入挂钩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特别是重点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出口退税等问题。在扶持对象上,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即民营科技企业、外向型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通过政府的有效扶持,把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如健力宝有限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在扩大厂区方面遇到困难,区里及时协调,以优惠的价格为其征地500亩。

改善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广东省长黄华华同志提出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四种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府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这一要求,三水区下大力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首先,搞好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围绕改善城区形象、完善城区功能,大力整治“脏、乱、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同时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工业园区。其次,大力整治“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所有收费依法进行了全面清理,能取消的取消,能降低的降低。近年来,区里取消了对民营企业的收费17项,减少收费的6项,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再次,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树立“服务第一”意识,对民营经济“只铺红地毯,不许设门槛”。

普遍推行了“零距离”服务、“零时间”等候和限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区建设局推行“带着公章”服务的办公形式,深入到基层一线为客户办理有关手续;乐平镇行政服务中心推行“十个一点”工作法: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笑容多一点,脾气少一点,度量大一点,理由小一点,脑子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勤一点,效率高一点,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工业园区的项目审批上,凡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实行“先照后证”,即现行的环保、建设、消防等部门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先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然后由环保、建设、消防等部门并联审批;在审批时限上,经贸、工商部门5个工作日办结,海关、地税、国税、劳动保障、公安、环保、消防、质监、财政、外管等部门2个工作日办结,办事效率之高,是许多地方不能比拟的。正是有高效率服务作保证,有一个企业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当地人自豪地称之为“三水速度”。

农业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三水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87毫米)、水利条件优越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鱼塘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以水产业为龙头,带动畜牧业、蔬菜业的发展,实现禽、畜、鱼、菜立体种养、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前,水产业、畜牧业和蔬菜种植已发展成为三水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一大批有一定规模的塘鱼、禽畜、蔬菜、花卉四大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现有鱼塘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花卉1万多亩,三水白鸭成为国家级禽畜品种,三水出口的鸭、鹅占香港市场的20%,韭菜花占香港市场的80%,三水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群、港澳的菜篮子基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带动农户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考核标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龙头组织,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带动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各级政府都切实加以扶持,从融资、用地、税收、收费、审批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带动和辐射更多的农户。全区已涌现出广东温氏集团、侨鑫高科技农业公司、华力花场、飞鹰农场等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农户1.2万户,年实现产值4.83亿元,成为三水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区、镇两级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建起了三水耕牛市场、芦苞三鸟批发市场、白坭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遍布城乡、辐射国内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市场,占地面积达1.08万亩,拥有市场摊位2.3万个;培育流通中介组织594个,流通大户186户,形成了集体、个体、合资、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大范围、开放型的农产品流通格局,全区农业产业化“市场+流通大户+基地+农户”的模式业已形成。

狠抓规模经营。进一步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农用地有偿流转,促进农用地向有技术、有资金的经营能手集中,以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建设。各乡镇农业办公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招商,每年定期到广州、顺德、南海等地进行招商,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开发商到三水经营土地。引进开发商之后,由村干部动员和组织群众交出土地,交由开发商集中连片开发,而农民则以地入股,按股分红,这就叫“洗脚上田,坐收分红”。几年来,先后有46家开发商到三水开发和经营土地,有的租地上千亩,种植花卉和无公害蔬菜,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推广应用。西南街道办事处辑罗村的XX亩土地出租给开发商后,全部种植了玫瑰花,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集中管理,每支玫瑰花最高可卖到60-8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青岐村把本村的鱼塘发包给开发商,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就达15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洗脚上田”的农民转而“洗脑进城”打工,开辟了又一条致富途径。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三水区约有3200多名农村青年脱离土地进城务工经商,年创收约5760多万元,成为农村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生态篇

大力实施“生态规划”战略,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工业污染源的全面达标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26家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责令进行整改;重点抓了18家水泥厂的整治工作,对不能按期完成环保整治的坚决实行停产整顿;年底前关闭8家电镀厂,原则上不办新的陶瓷厂,已经办了的进行改造;关闭了12家砖厂,对没有许可证的坚决关掉,停止新建、扩建粘土砖厂的审批手续;关闭所有临江采石厂,对清理出来的临江采石厂采取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整治6条河涌,总长度为119.33公里,接近佛山市整治河涌长度的一半;建成了4万吨/日的驿岗污水处理厂。

实行工业园区环保准入制度。把环保作为进入工业园区的首要条件,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对于污染环境的项目,投资再大、税收再多也不准进园,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由于把关严格,进入三水各工业园区的生产性企业,在环保要求上没有一个是不达标的。有一家陶瓷企业看中了大塘工业园区,并许诺在税收上给予优厚的条件,总投资在两亿多元,这对开发不久、刚刚启动的大塘工业园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考虑到长远建设和环保要求,镇领导毅然拒绝了这个诱人的项目。工业园区负责人讲到: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绝不能污染环境,做出祸及子孙的事情来。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三水的一些传统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如饮料制造、化工涂料、建材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三水区把环保的关口前移,推行“清洁生产+末端控制”模式,从源头抓起,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使环境保护战略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收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引进了先进的酵母压榨机和膜振动酒液回收系统,降低了6‰的啤酒损失,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区3000多家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的占到了25.1%。

注重生态建设。确立了打造“生态三水”的目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文化”,做到“四有”:有绿色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有绿色行为,即讲文明、讲卫生、讲整洁、讲法制;有绿色产业,即污染少、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一、二、三产业;有绿色环境,包括高效、公平、公正、廉洁、务实的政府服务软环境和交通发达、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城市硬环境。近年来,三水区投资2.3亿元用于城市绿化和平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8.2%,城市人均绿化面积9.4平方米。投资1.6亿元、占地1200亩的三水荷花世界景点和国家4A级标准的森林公园的建设,使三水的生态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热潮。通过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三水区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改革篇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制。三水区各级充分认识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没有好的体制是不行的,体制出了问题,发展便无从谈起,企业如果都是国有的,一般很难发展壮大。三水过去国有企业占70%,产值占80%,用蒋顺威书记的话讲,“这样发展下去很危险,要付出昂贵的学费”。为此,三水把发展民营工业经济作为调整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的主攻方向,采取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近400多家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转让、出售、租赁等形式成功改制,其中:转让33家,拍卖125家,兼并3家,股份合作17家,租赁承包187家,关闭111家,破产1家,分流安置职工2万多人,使三水的民营工业产值占到了整个工业产值的70%以上,不仅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力宝集团改制后获得了生机,发展速度以50%递增。三水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广东全省推广,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三水区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需要庞大的行政队伍,必须大刀阔斧地精减机构,裁汰冗员,否则,行政成本太高,只会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三水区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机构改革,政府机构由过去的30个减少到25个,减少了16.7%;分流安置干部390多名,占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现在,三水区财政供养人员1万多人,财政收入是7.08亿,而临近的一个县级市财政供养人员有2万多人,财政收入仅为2个多亿,用蒋顺威书记的话,“我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了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乡镇经济的总体实力,三水区从XX年开始进行了乡镇合并,把过去的12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西南街道办事处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面积23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3万人,成为中国第一大镇,XX年社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税收入库3亿多元。同时,因建设工业园区征用土地,全区又进行了并村搬迁工作,到年底计划由过去的109个行政村合并为78个行政村,精简村干部128人,全区因并村减少村干部而节约经费500多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白坭镇仅有6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为解决农民居住与发展工业的矛盾,计划用5-8年的时间把全镇所有的行政村合并在一起,到2015年人口达到31万人(现有5.8万人,其中本地常住人口2.3万人,外来工3.5万人),建起现代化的农民公寓,用镇党委区书记的话讲:“工业化推进了城镇化”。

稳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形成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和更为合理的学校布局,从XX年开始,三水区对中小学进行合并。并校的原则是:优质学校向城镇中心区域聚汇,以适应城镇化发展;学校的服务半径是6公里,6公里以内的学校尽力合并;小学规模500人以下、中学规模不足900人的学校合并,XX年已合并小学35所。全区现有中学18所,小学98所,到XX年底合并小学15所;规划到XX年年底,再合并中学5所,小学35所。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区、镇两级近几年累计投入5.3亿元,用于扩大校区、兴建校舍、购置设备等,三水的办学条件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启示篇

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先进的理念引导经济发展。广东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创新,三水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在三水,不搞姓“社”姓“资”的争论,不搞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允许积极探索,都可以大胆试验,“只要动机纯正,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都可运用”。比如,中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期为30年不变,三水则是3-5年调整一次,三水的农村干部讲,这种灵活的土地承包制度更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价值,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引领着三水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广东,在三水,处处都能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发展、全心全意为发展的浓厚氛围,处处都能感受到各级领导与广大干部的强烈危机感和责任感。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江浙在猛进,西部在开发,东北在振兴,广东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这“三个发展”和“排头兵”的角色定位,使广东各级干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明确提出了“对手就是老师”的新的竞争观,“追兵就是标兵”的新的发展观。在三水,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前有标兵遥遥领先,后有追兵步步紧逼”,我们不进则退,必须发展发展再发展,加速加速再加速,才能有资格当好“排头兵”。为了加快发展,三水选派一大批干部赴江浙考察学习,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学习“三州”经验活动(三州,指浙江的温州、台州和江苏的苏州),提出了“远学江浙,近学南海”的口号。三水公务员队伍中也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十分激烈,“要么好好干,要么没的干”;“今天不努力去工作,明天就要努力去找工作”。先进的广东地区尚且有如此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否则,只能差距越拉越大,永远位居落后。

必须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三水的干部多次给我们讲到: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早改革早受益,大改革大受益,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就要敢为人先,就要不怕风险,有闯冒的精神和勇气。广东的发展较快,固然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胆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深入研究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成就的原因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广东的崛起得益于胆识”。正是这种胆识,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从三水来讲,40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冒了很大的政策风险和经济风险,但“风险过后便是一片艳阳天”,所有改制企业均获得了生机,实现了大的发展,这就更加坚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张家口国有企业较多,改革的任务很重,难度很大,更要坚定信心,大胆改革,通过改革“杀出一条血路”,促进经济的发展。

必须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抓发展的合力。考察中我们普遍感到,三水经济发展的环境十分宽松,政府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十分强烈,很少存在“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各级各部门主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领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一切为了投资者,为了一切投资者,为了投资者的一切”,成为各级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对民营企业,三水干部讲的最多的是服务,议的最多的也是服务,投入最大精力的还是服务。同时,三水还十分注意保护干部,对那些勇于改革、不怕风险、大胆工作、敢挑重担的干部,允许有失误,允许交学费,这就给各级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用区委主要领导的话讲,“我们这里是政治保险区”。我们一定要学习借鉴三水经验,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一切投资者到张家口投资置业,寻求合作,共同发展。

必须强化“工业立市”思想,进一步确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水的许多干部深有感触地讲,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解决强市、强县问题,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三水这几年下大力发展工业,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全社会开展招商引资,使工业产值占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90%多,工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65%。三水的实践经验表明,工业经济是一个地区赖以发展、实现强盛的根本所在。没有工业作支撑,农业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低效益的,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同一块土地,仅靠种植农作物种不出富裕来,但建工厂就有可能创造很好的效益。“无工不富”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现实的真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最大落差就在于工业化落后,欠发达主要就欠在工业的发展。要不断强化抓经济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项目的理念,用最强的力量、最多的精力、最硬的措施抓工业。只有把工业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有依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上一篇:两校联谊庆“三八” 趣味运动促交流下一篇:看余世维领导性格视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