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的读后感

2024-05-02

时寒冰说的读后感(通用6篇)

篇1:时寒冰说的读后感

读书笔记

-------------------时寒冰说

匆忙看完了《时寒冰说》之未来篇,因为对中东和非洲的不甚了解和不感兴趣,后半段只大略扫过,所以不敢用读这个词。书的好坏作为一个经济学门外汉,无法给出判断,但仅凭每章节后面的大量参考文献,也可见作者的用心了,值得一读。

作为一个拿着微薄工资的女屌丝,似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天生的悲观主义使我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外界的变化而毫无防备。所以闲来无事,也会关注下财经新闻和国际动态,分析下经济形势,纯属不希望自己仅有的一点存款被通货膨胀淹没而已。

这本书前半段讲述了中国经济近几年的形势,重点讲述了几大危机,包括债务、人口、房价、粮食、货币战等,说实话,有点危言耸听的意味,我窃以为中国能人不少,不至于被美国逼迫至书中所写的境地。但话说回来,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即便是小老百姓也逃脱不了,如同此刻,很多人为给子女买一套房子而倾尽所有,未来的某一天,说不定会有另一件商品,让我们寝食难安。书中也不乏有趣的案例(P69页,津巴布韦的100万亿面额的钞票的由来)和生动的个人情感的表述(章节的概括和该书的结语)。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阅读下,也许会有收获。

未来经济到底会怎样发展,谁也不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预判风险,做出应变。最后谈一点个人感想吧。

80末和90初的我们似乎什么便宜事也没捡着,在物价低廉、工作分配的年代,我们在读书;在房价与工资齐飞的年代,我们仍在读书,更是错过了07年的股市高涨。当我们毕业了,房价高企、工资停滞、股市也是跌跌不休,如果你与我一样,又耗费了三年读研究生,那更是错过了追上房价上涨的最后一班车。如此看来,确是不公的,若是没有一个好爸爸,再没有一个好伴侣,日子真的灰暗无比。无奈工作之后的时间过得飞快,但却是单调乏味的,看着朋友圈里的各式晒娃照和各种小鲜肉乱闯娱乐圈的新闻,我们,似乎还没站上舞台就已经下来了。终究是我们不够努力还是被时代左右了呢。这个问题我找不到答案,应该是综合的,当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往往很难提起精气神去充实和改变自己。但无论愿意与否,世界不会因我们的懈怠而停止,唯有面对现实,不甘于被平均、被上涨、被延迟退休,努力上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成功不是以拥有多少资产而论,而是你超越了自己预想的可达高度,至少我这么认为。

时代赋予我们考验,也必会赋予我们机遇,我始终这样相信。

2015/4/24

篇2:时寒冰说的读后感

壮士一定悲烈的,它有着强烈的名族使命感,打破这这个时代的传统格局才能引导这个社会潮流。

很少能有见到时寒冰那么悲悯人物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哭泣着国家未来百姓及经济各个领域,为之动情!有人说他是唱衰派;有人说他是乌鸦派;我更喜欢称他为时代的悲悯者。从他一开始写书那一刻我就开始关注他到底给中国经济带来何种新思维,对国内股市房价经济把脉,08年政府无能的救市方案,欧债即国际政治全局来把看。一张由能源而起的世界大棋局由此展开。我只简要概括几点:

首先从第一章说起关于房价与股市:这里我感触拨多体会,从03年国务院颁不《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批文从那时起中国就把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以前我一直没关注直到06年开始我都经历过想出手,但一直苦于作为普通上班年轻人还没有这实力去购买,不想动用父母这边钱,到了08年后我把房地产看的更清楚投资趋势那时候的我只能顿胸锤足失去这么好的行情。在2010年以后我就不再和别人谈论房价,因为价格已经高的不是 普通老百姓能玩的起的水平中美两国房价对比,中国工资水平和美国相比相差玄乎从经济体来看中国房地产泡沫太大,根本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已偏离了正常市场轨道。只是这是政府垄断行为,就像年轻人领结婚证一样如果政府把这个也作为市场经济支柱的话,没有这本结婚证年轻人就结不了婚,那到时候就可想而知的结果炒的不亚于现在的房价,读后感《时寒冰经济大棋局读后感》。

对于近期A股走势会如何什么时候会见底?作为底部到底在哪?现在没有一个人敢确信说?目前形势华尔街开始做空中国大量抛售中国股票,他们一般常做得方法就是唱多高抛。直接做空人民币最近人民币连续9个接近跌停是最好信号,加上各大银行年底资金回笼A股失去强劲资金支撑,更关键中国A股体制就是内幕交易市缺少法制约束,再加上各股价大规模发行,企业几毛钱的原始股一上市就成几十块一股现在的企业家哪个不这样想?先把市场做大,做大后就上市圈钱,也不管以后反正只要一上市就打造千万富翁亿万富豪。传统的制造业那么累谁愿意做。绞杀中小股民血肉惨不忍睹。中国明年又要大选经济先放一边领导人很忙还无暇顾及。各种因素集合在一起时,当华尔街投家门一声令下同时唱多做空抛售A股,结下来就是让人民币兑美元快速贬值从而大捞一笔,当信号一开始蔓延下来马上就引起市场恐慌性抛盘,A股不段创出新低,很多人很乐观在2300点时候认为政府会出台政策救市,结果都被套牢。大盘指数只能寻找下一个支撑点?再这里 我不敢胡说也不敢乱说怕误导读者,在这里我只做技术分析如下:大盘还没站稳下切莫盲目抄底等待大盘出现有效放量时,这个时间点位在2012年6月新国家总理上任出台新的法案

说完股市咱们再来谈黄金大家都知道黄金是和美元挂钩的美元也俗称美金,今年黄金经历了一波大行情最高冲到了1920后迅速反弹大起大落可谓惊心动魄特别是对于炒黄金人来说真是千载难逢机会,但经过我了解发现炒黄金的机构90%都是亏损的。为何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不了解对手,对于现货黄金玩的是国际炒家华尔街,对于以后黄金和美元趋势怎么走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美国总统一个是制定方案人另外一个是执行方案人这一切都是属于国家机密。这是一项技术性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方案各类数据粘合在一起的结论,不过最主要就是关注美国就行了。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去炒黄金因这个技术性太强了,而且要有相当好的心态才能玩的起这个游戏。现在大家才知道我为何一心修佛,只为修无为之心,每次波动都不为所动不被情绪打乱,去除贪心多看少动手。等待一个好时机买卖,在这里我又个愿愿我所认识的黄金分析师都到佛家寻求清净心,无为之心,去除贪心嗔心,也就是佛家说说的:贪。嗔。痴。慢以平常心去操盘,思路会比以往更加清晰。本人跟朋友在一起牛公时用此套方法屡试不爽,当清净无为心在的时候下注如有神助,感觉烦躁时什么都输。这一点拨有体会,但本人还没真正达到那水平还得修心。

篇3:时寒冰说的读后感

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退去,欧洲债务危机已逐一显露,且近两年一直在进一步发酵。对此,法国已显出无能为力的疲态,如果危机持续恶化,德国也必将独木难支。欧债危机的影响,不仅仅在欧洲,而是世界性的。著名趋势研究学者时寒冰利用他自己的“利益分析法”体系,对欧债危机内外部根源、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新书《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中指出:“这是人类经济、金融史上的一次空前大危机,也是强者斗智斗勇的大博弈,是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带血的主线”。

以往,我们分析欧债危机的原因,无非是欧洲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产业结构不平衡、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二元分离、缺乏有效的财政监管和救助机制、不够成熟的欧洲一体化、多元民主的政治制度、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等视角。而在时寒冰的“利益分析法”看来,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可以利用的漏洞,欧债危机的真相是美国和欧盟的利益博弈,是一场饱含“阴谋”的血腥的货币战争。而在欧洲溃败之后,下一场货币战争的主角就极有可能变成美元和人民币的较量。

从利益分析的角度重述欧元的历史变迁,相关事件就鲜活起来了,逻辑也就十分清晰,辅以我们大国崛起中的忧患感,书读起来也就很有意思了。郎咸平的秘诀如此,时寒冰的《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也是如此。在书的开篇,时寒冰就总结历史规律:从历史来看,一个国家要想坐上霸主地位,就必须高效率地完成“把金钱转化成财富,再把财富转化成力量”的过程,否则,这个强国一定难以长久维持其霸主地位。进而以美国为例,提出反问:凡是触碰美国最核心利益的国家,不是遭到军事打击,就是遭到严厉制裁;不是发生动荡,就是发生金融或经济危机。这种规律一再被验证,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1815年,拿破仑战败,英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1816年,英国的《金本位制度法案》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从金融的角度,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要获得货币发行权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在战火中厮杀、挣扎,美元却趁机漂洋过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利用欧洲的战火,美元势力进一步膨胀,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1946年美国以解除英镑的货币控制为由向英国提供重建贷款的前提条件,英国接受之后,美元也就将英镑的影响力限定在了自己的阴影之下。

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英国虽然对欧洲联邦主义十分抗拒,但对欧洲共同货币的态度则是比较积极的,在1990年10月就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美元自然不愿意看到英、法、德拉套的欧洲共同货币的诞生,便利用英国反对向欧洲议会转让主权,1992年,美联储暗中帮忙,投机大鳄索罗斯成功狙击了英镑,把英国逐出了欧洲货币汇率联盟,自此,英镑便对美元彻底俯首称臣了。欧元正是在英镑与美元的较量中诞生的,也必然会成为美元狙击的下一个目标。

巧合的是,自从欧元问世,针对欧洲或围绕欧洲发生的战争、动荡、金融危机就一直连绵不断。在欧元酝酿的时候,在欧元区家门口爆发了波黑战争;1999年1月4日,欧元正式挂牌交易,两个月后,又爆发了科索沃战争,让欧元兑美元创出历史低点;2000年,萨达姆决定将石油交易从美元转换成欧元,外汇储备也转换成欧元,之后,欧佩克也酝酿将交易转换成欧元结算,美国忍无可忍了,伊拉克战争爆发了,战争重新稳固了美国对国际油价的控制,也沉重打击了欧元区的消费信心,让欧盟参与战后重建进一步恶化了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

“9.11”事件后,美元步入了漫漫熊市,所以打了既是反恐战争,也是捍卫美元基础的阿富汗战争。金融危机之后,美债危机先于欧债危机显露,美国就必须与欧洲在债务问题上赛跑:谁的债务危机推迟爆发,资金就会逃向谁,对谁就越有利,于是抓住希腊这个薄弱点,评级机构煽风点火,欧债危机便像滚雪球一样蔓延开来,美国却坐视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拒伸援手,甚至落井下石,冰岛危机、迪拜危机,层层深入,直到在欧元区家门口的北非、中东地区迎来了“阿拉伯之春”,给欧债危机火上浇油。

在《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中,时寒冰预测欧债的结局,欧元区要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将一体化向前推进,成立一个联邦或邦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欧洲统一。显然,这一结局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让欧债危机在时间的流逝中持续,进一步加剧民众的担忧,把他们推向反对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的极右政党,从而让欧元区分裂,毫无疑问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而现在,德国的默克尔非常矛盾,为了保住欧元,不能逼迫希腊离开,但如果希腊不自行离开欧元区,又怎么办呢?时间拖得越久,欧元区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

美元之所以容不得其他货币对其霸主地位的挑战,时寒冰在《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中列出了五大原因:一是结算货币地位的丧失也就意味着定价权的削弱或丧失;二是货币霸主地位的弱化或者丧失,也就意味着铸币税会被分一杯羹或者完全转移;三是货币霸主地位的弱化或者丧失,意味着美国通货膨胀向各国的掠夺所得就会减少甚至丧失;四是货币霸主地位的弱化或者丧失,外汇储备有了更多的选择,操控汇率的所得也会减少甚至丧失;五是货币霸主地位的弱化或者丧失,也就意味着债券资源会随之转移,自由稀释债务的便利也就会丧失。

在欧元的威胁解除之后,下一个遭殃的会是谁?美国的战略思维是“在不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情况下,让对手做得比自己更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是日本,因为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214.3%,远高于希腊的120%,引爆起来比较容易,也可以对人民币敲山震虎。当然,也可能直接是人民币,因为随着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美国已经高调重返亚太,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现在,外部的威胁已经迫在了中国的家门口,南海危机、钓鱼岛危机、争夺非洲、能源控制、汇率谈判……没有一个议题轻松。

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可被美元利用的漏洞:房地产带来的经济问题,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加大,社会转型期面临各种矛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显性及隐性债务隐患不可忽视。中国怎么办?时寒冰在《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中说,办法就是不再盲目投资加重负债,落实民富,扩大内需,让经济进一步增长,途径是“资源为王”:一是解决好包括煤炭、石油和铟、稀土等在内的日渐稀缺的矿产资源;二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知识产品的研发和储备以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三是政府职能转变。

即使对“中国主权债务危机”有过分担忧之嫌,但欧债危机让人民币跟着美元“被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投机资本流入和避险资金流出让金融风险骤增,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缩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增大,中国该如何应对?欧债危机也给我们提了醒。我们必须去研究它、重视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未雨绸缪,采取对策。

篇4:时寒冰《中国怎么办》

“用良知说话”,我在他博客中看到这样的主题,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初为记者时,爷爷反复对他强调的话。不媚权不媚钱,在任何时候都坚守良知、正义与道德的底线,坚持讲真话,客观反映事实真相。他就是这样不畏强权与邪恶势力,在任何时候,都以民生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人。而我,有幸采访到了这个“用良知说话”的人。

甲壳虫:这是您第一次写书吗?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有想法写这样一本书呢?

时寒冰:是的。看到已经出版的很多有关次贷危机的书,只是简单的收录,缺少透彻的分析和高屋建瓴的建议。如果要从经济危机中复苏,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次贷危机。这是我动手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甲壳虫:次贷危机突如其来,每个国家都在经受着洗礼,这场次贷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您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吗?

时寒冰:表面上看,次贷危机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发达、监管缺位等导致的结果;而实际上在1970年美国政府抵押协会(GNMA)发行首只公开交易的抵押担保证券,开创资产证券化的先河。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美国公共住房建设在住房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被淡化,借助资产证券化,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借助全世界的资金,建设自己的房子,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次贷危机其他国家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不购买美国的相关债券即可避免,遗憾的是,我们中国勇敢地做了冤大头。

甲壳虫:您认为您书中所说的次贷危机中最大的赢家是谁?

时寒冰:毫无疑问是美国。通过“募集”全世界的资金,很好地解决了住房问题。有人说次贷危机之下都是输家,这是无知的。次贷危机过程中,油价大跌,直接挫伤了俄罗斯的元气。而中国被一次次要求购买美国国债,俨然是被绑架的模样,这种情形在我们看来非常悲哀,但在美国看来,则是非常欢乐的。同时,日本、英国及欧元国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危机所到之处,无不心惊胆寒,只有危机的主导者美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赢家。

甲壳虫:提高内需是解决我国在次贷危机中诸多经济问题的关键,如今国家出台的政策您认为力度是否足够缓解危机压力呢?

时寒冰:要想让中国走出经济危机,就必须对症下药。从目前政策来看,只有提高出口退税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中国最薄弱的环节是消费,是内需不足,无异于南辕北辙。我认为,这种拯救经济的方式不仅不足以促使中国经济复苏。

甲壳虫:您引用日本战后发展的例子意在说明“民富则国富”的道理,那么对于“富民”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呢?

时寒冰:首先要认识到民富的重要性,民富是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一个根本问题。必须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向居民个人倾斜,让民众富裕起来。包括:减税、加薪、降低房价、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应该裁员,严格限制乃至禁止公款吃喝和公款出国考察、旅游,严格限制公车消费,而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到民生当中去。

甲壳虫:外界对您的评价一直用“忧国忧民”四个字来形容,您对此有何看法?

篇5:20100522时寒冰郑州讲座

——时寒冰,郑州红珊瑚酒店一楼会议厅,2010年5月22日

1.08年底,推荐股票,中金黄金,恒邦股份,至2010年,已超过6倍收益 中国经济未来大预测: 1.中国将增加黄金储备;

2.中国通货膨胀将急速加速; 3.中国产能将严重过剩

中国增持美元只会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 1.美国逼迫人民币对外升值 2.人民币对内贬值

世界经济走势预测:

未来几年,美元赤字将继续增加。全球性货币贬值——大家可购买黄金(投资性)以规避

美国已经做好战争的准备:

5月18日,美国单方面宣布中国、俄罗斯同意对伊朗进行制裁。

美国的计划:

1.首选:困死伊朗,刀砍中国右臂 2.次选: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

中国进口原油排名前三: 1.沙特(美国盟国)

2.安哥拉(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3.伊朗:(对抗美国,因此美国已经开始制裁或准备打击)

中国只要减少对伊朗石油的进口,意味着中国已经对美国的制裁进行了妥协。据2010年1.2月统计,中国已从伊朗进口原油减少。

伊拉克生产原油越多,意味着战争的临近。

美国正进行生物燃料的大幅度增长,从而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结论:美国打击欧元,黄金、石油将继续上涨。

2010年,新疆板块,西藏板块将持续上涨。

新疆资源品价格将上涨。

新疆煤炭储量占全国40%————国际实业(股票名称)

ST百花(百花村),中泰化学,新赛股份,新兴铸管,伊力特,准油股份,新农开发

未来趋势:将向海域进行战略转移。

股市下跌:

1.股指期货出台

跌幅=保证金比例12%—15%,股指400-480点 2900-480=2420 3400+480=3880 因此,沪市将在2420—3880将徘徊

中国2010年5月打压房价的解释:地王后,低征地成本,没收炒房客资金,收回无背景房产商土地。

1.先兆:高价出货

2.标志:压力测试——交行(承受30%跌幅没问题),建行(可接受30%跌幅),民生(40%)3.凶猛打压房价

4.调控可能已经夭折

股市下跌结束标志:万科露出6字头

1.大盘阶段性见底

2.打压房地产的政策夭折(标志为高价楼盘不让入市)

此次调控: 对外:债务危机 对内:股市暴跌

目的:

1.平息民怒

2.金融资源向制造业转移

但:货币发行过滥——房价上涨

未来:货币发行将继续过快

1.政府强烈投资冲动:GDP,政绩,腐败,导致投资 2.货币投资扩大:疯狂印钞

人民币对外越升值,则对内越贬值

原因:对外升值,出口受打击,转为内销,产能持续过剩,人民消费不足,国家靠继续印钞投资拉动经济,人民币将持续贬值。

结论:中国负债将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大隐患。

原因: 1.2.3.4.社会保障缺位

社会财富向政府高度集中 国进民退

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

结论:

1.中国负债挺进世界前列

2.货币增发——购买力下降60%以上 3.未来股市将有一轮惨烈下跌

4.房地产将全民财富固化(囚禁)——物业税,政府将收缴财富 5.政府将清理稀缺资源,赶走煤老板

6.政府将以此拉资源价格(土地,煤),增强还债能力

7.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货币化,榨取农民最后一点积蓄 8.土地,煤炭———长期的,快速的,稳定的上涨局势 美国同样在做的事情:拉升石油价格,粮价,生物燃油。

灾难将越来越频繁的发生——粮食价格将越来越高

9.人民币购买力将快速下降。想要保值,购买与政府相关的资源品。

振兴新疆:

1.中国资源价格全面上涨的信号 2.新一轮振兴规划的开始 3.加息将延后

中国的隐患和危机:

1.美国迟迟不加息,打击欧元,楼市,股市还将有强走势; 次序:升值——提升资产价格——泡沫——破灭

2.美国期待的: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使外资进入中国,参股中国银行,网店,拉升房价,在中国资本市场兴风作浪 3.中国各产业创造力和技术的夭折

4.出口形势日益严峻,出口企业末日即将到来 4.1.相对于欧元升值——对欧盟出口将下降 4.2.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4.3.中国对日出口将下降 5.中国对东盟出口不确定性增强

6.阿拉伯国家,中国石化产业的灾星。(阿拉伯国家已开始由单纯出口石油转型)

结论:

1.产能严重过剩

2.东盟,阿拉伯国家制造业,使中国产能更加过剩 3.中国贫富差距继续拉大,使整体消费能力继续下降

4.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5.消费透支

6.社会不安定因素继续增多

股市预测:

2010年12月-2011年1月真正暴跌时间段

次序:股指期货——打压——拉升——上涨——洗盘——上涨——暴跌 转势信号:

政府承认严重通货膨胀,开户数持续上升,市场过热,IPO结束,社保,QFII减仓 以后趋势: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会较快——500点左右

家庭保值投资建议:

1.资源类股票:黄金,煤炭,石油,农业(种子,棉花),渔业(海洋及淡水资源,山东)医药(尤其养生相关之中药、小盘),环保,军工,地产,黑色金子:煤炭,液体黄金:石油。金子:黄金+粮食

2.贵金属:黄金(紫金矿业除外)次金属:包钢稀土,东方钽业,贵研铂业。投资不包括贱金属(钢铁,铝,铜)3.种子是农业核心(登海种业),新能源核心电池类(德赛电池)4.养殖业关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股票 5.6.7.8.短期关注:超跌个股,资源类,二三线城市有地产或待售项目地产股,造纸个股 实物黄金+白银。投资性金条,非金银首饰

货币投资:加元,澳元,美元。加元,澳元将成为强势货币。移民:首选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

篇6:读书心得1-6 时寒冰

读书心得1:思考·后半本

经常会有朋友来信,让帮助推荐一些书。

我过去的确做过这方面的推荐,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需求差异很大,推荐好书其实很难。所以,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时候读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找不到书——在偏僻的农村,能够接触到的书非常有限。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一本,是我把家里的废铁废铜(有的其实还有用,并非真正的“废”)卖掉,用得到的零钱买的——那一年我7岁。

那个时候读书基本上没有太多选择,能够遇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尽管如此,差不多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四大古典名著都看过了,又陆陆续续读到一些世界名著。

当时阅读最多的是文学类书籍和杂志。有时候听说谁有一本好书,要跑很远去借,借书就需要在短时间归还,逼迫着争分夺秒地阅读。这也帮我培养起了快速阅读的习惯。我曾经在一个晚上读完了一本小说集,因为第二天天亮人家就要求还,而我绝对要认真维护这种信用。

我读书和写作受表哥的影响很大。他酷爱写作,立志成为作家——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理想,当时的人听到带着作家头衔的人,常常流露出仰慕之清,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在简历中注明“爱好文学”之类的。表哥那里是一个书籍交换站,很多人把书借给他,也从他那里借书,这大大方便了我的阅读。

书籍帮我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广阔的世界。我小时候对做农活之类的没有任何兴趣,经常在农忙时还手捧着书看,以至于大人常取笑我,说读书读傻了将来可能讨不来媳妇。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莎士比亚戏剧、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书,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书。《约翰·克里斯多夫》让我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奇妙和震撼,它唤起我对音乐的热爱。莎士比亚戏剧中,美妙绝伦的语言,常常让我爱不释手,以至于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里面的对白。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对我的影响是深植于灵魂的。土地、民族、挣扎、苦难、悲怆、奋争、爱情、死亡„„这些绝非几个关键词所能涵盖。它促使我阅读有关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那是更深的苦难„„说起来有点荒诞,是《静静的顿河》而非那些空洞的说教,让我深切地爱这片土地,爱这个民族。有关这一点,我在《抄家事件——故乡记忆》第9节《静静的土地》中写过。

对于《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当时还不大懂,等后来再读的时候,爱不释手,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感悟。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以至于书中的空间被我的评语占满。这样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读书有诀窍吗?

对于很多人问的这个问题,我常常不置可否。但读书的确有一些方法,是需要自己总结的。比如,我读书的时候,首先会通过目录看作者的大致思路和基本逻辑,以便最快地进入角色。进入章节后,同样如此,与作者一些展开内容,有时候会不谋而合,有时候会出入很大,通过对比,会发现作者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优势。这样读书脉络非常清晰,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更锻炼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路。

我也常常多本书一起读。比如,关于养老保障问题,西方国家的做法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会一次性买一、二十本书,放在一起阅读。对于重叠内容直接跳过,剔除不需要的时间消耗,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一次组合阅读可以把一个问题弄透彻。

我喜欢在睡前读会书,读完后放床边。常常半个床都是书,而我被挤到一边。沙发、饭桌前,也常常被书占着。所以,家里常常会很乱。

读书也常常面临着很多的局限性。关键问题是,我们看到的书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很多细节往往被遮掩或忽略。

比如,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深感军阀的残暴和血腥。但是,在读到它背后的历史后,却是更深的震撼。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女学生刘和珍是其中之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段祺瑞赶赴现场,长跪不起,请求赎罪,并从此开始终生吃素。随后,段祺瑞处罚凶手,颁布“抚恤令”。而且,段祺瑞政府并未干涉媒体报道此事,以至于各种谴责和抨击之声不绝于耳。当时的国会和司法,亦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当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条之重大嫌疑。”社会压力最终导致执政的国务院总辞职,段祺瑞亦承担全部责任,辞去所有职务退居天津,每日吃斋、诵经、看书、下棋,撰有《正道居集》、《正道居诗》。1936年,身患胃病,十分虚弱,“医生劝他开荤以增加营养,他仍执意不肯:‘人可死,荤不可开。”。

后来,又看到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一生没有不动产)的段祺瑞的遗嘱: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谋,国人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简单。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

这是一个军阀的另一面,临终前还在关注民族前途,还在体恤百姓疾苦“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我们现在能够挑选的图书,大都是前半本,甚至前半本也是精心修剪过的,这注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读书,不能只读半本,尤其历史,如果不读后半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歧途,就无法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史。有的人越读书越傻,就是因为老是在前半本书里面晃悠,既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寻找后半本书去读。

于2010年1月5日深夜

读书心得2: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在写了《读书心得:思考·后半本》一文后,我陆续收到一些朋友的来信,希望多写一些读书方面的感受,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另外,暑假到了,很多家长也希望辅导孩子读书,但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的读书效率更高。我在这篇文章中,分别谈一点感受,如果能有一点点用处,也就非常欣慰了。

(一)高效率的读书方式

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象都强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

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

怎么读书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

我读书是这样的:

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然后,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来阅读。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

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

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

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当然,我现在基本上不分那么清楚了,因为读书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选择已经不需要了,在阅读中就可以自动做这种筛选),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笔,把精彩的观点或阐述划上线,或把自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因为,看别人观点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注意,读书是与作者对话!你不自然地会有一些感悟,把它记录下来非常非常重要。当你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思维会更加活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拒绝你非常厌恶的观点,只要对方能够自圆其说,你不妨也了解一下。中国人的局限性是:会认为与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荒谬的!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而完全不理会对方的逻辑关系。其实,荒谬的观点不一定没有道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和辩论,让道理越来越清晰,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我在证券报社工作,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本职工作中不仅涉及证券、投资、理财、财务、兼并重组等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福利、房地产、建筑、土地、工业、农业、人口学、新能源、贸易、交通、资源、环境、社会、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这逼着我广泛阅读,并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阅读。

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如同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或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候不方便,毕竟,一摞书是很沉重的。

读书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当今在校生而言。

说实在话,中国的大学毁人不倦,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败、堕落的环境,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因此,我所知道的几位国内有影响的人,都没有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摧残,而是自己教育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种悲凉而无奈的选择,是当今现实的一个缩影。如何克服这一点?读书!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坚持读书,在书海中畅游,那么,他就会变得更优秀而不是被毁灭掉。

知识是硬件。再好看的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也只是一张纸而已。

相对而言,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孩子,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我最近的几次演讲中,每次都遇到从国外赶来的研究生,他们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获取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捷径。

当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劣质书籍满天飞。选书也非常重要。我特别讨厌动辄引用领导人讲话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表述方式,在中国的经济类图书中,这样的表述非常普遍。这其实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种表现。经济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或指导,但绝不可以通过领导人的讲话来论证经济学的正确。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因为,很多领导干部其实并不懂经济学,甚至完全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蛮干。经济学家本应指出其荒谬,引导其回归正途,但是当今的经济学家更多的是附和,通过自己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来论证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有远见的和正确的。一味溜须拍马的结果是,一些错误越走越远。堕落为阿谀奉承之徒,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奴才化的一个可悲标志。所以,当2008年底,拯救房地产的政策出台,除了地产三剑客等为数不多的人指出其危害性,更多的人在三呼万岁。当经济走到今天,决策者不得不痛苦地发现,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有些错误只能犯一次,或者,只有一次机会。当我在2009年1月发出“半年后谁也救不了中国经济”的哀叹时,谁能知道我心中的苦和无奈(详见:时寒冰2009年1月9日《中国怎么办》北京见面会演讲片段)!

因此,我更喜欢读外国人写的书。他们的学术研究大都比较独立——至少相对我们而言是非常独立的——写的书观点也非常鲜明。读那样的书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享受。但是,我后来知道,即使翻译来的书,也是被动过手脚的。比如,一本讲经济原理的书,提到中国的煤矿矿难的例子,就被删除了。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净本(即被阉割过的)。不得不感叹:学好外语尤其英语很重要啊!那样的话可以很方便地读原版书。而且,说外语在这个国家比讲母语备受尊敬。

(二)让儿童喜悦读书

对于家长们来说,现在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

孩子们更喜欢看电视、电影,既有对话又有画面。一些家人认为,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取全部知识,不读书也行。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一种认识。

读书和电影、电视绝不可互相替代!

孩子们的特长是什么?精力饱满,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无拘无束。

电影、电视的确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外部世界,但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扼杀或者限制孩子们最需要激活和成长的想象力,因为,画面中已经给了孩子们一切,不需要去想象了。而想象是孩子培养思考能力的关键前提!电影、电视应该作为孩子汲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途径,而非全部。

记得小时候,去外地做工的父亲带回了一个收音机。那台收音机为我打开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收音机中播出的故事、评书等,没有电视中的画面,但在听的时候,脑海里会自然浮现出相对应的画面和场景。比如,收听《岳飞传》的时候,甚至连那些激烈地战争场面都能浮现出来。听到的信息,对孩子们的想象、思维等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我小学的时候作文就比较好,跟我听书、读书的习惯不无关系。

孩子在画画,或者玩的时候,或者睡前,打开音响,播放故事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取营养。孩子的想象力会弥补文字和声音的缺陷。等听几次,孩子甚至能够完整地把听到的故事讲下来,连语气都很惟妙惟肖。这种听书的方式,对于孩子语言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和记忆力的培养都是极其有益的。当然,当孩子完美复述听来的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赞美。赞美不能太虚伪,一定要真诚。

读书也一样。书不一定非常华丽才好,只要有注音,孩子能够慢慢读下来就行了。对于孩子而言,再美的画面也没有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完美啊!

对于孩子们读的书,家长绝不可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该非常重视,至少在孩子觉得你非常重要。你应该在孩子读书以前提前通读一遍,以便与孩子交流心得。这种对话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一种快乐啊。孩子们的一些观点由于不受任何局限而常常语出惊人,令人感叹!现在想想,我多么感恩我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他们无论多忙,都不会忽略我的问题,尽管他们的知识有限,但他们朴实的思想和平和、善良的为人之道,让我受益终生。

千万不要买几本书丢给孩子,给孩子布置任务,要求他在多少天内读完。这种对待成人的方式,除了导致孩子的强烈反感外,没有任何益处。孩子的学习效率完全源于兴趣。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读什么书,应该在买书以前,就多次在孩子面前“意外”谈到那本书,当孩子的好奇心被吊起来,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现在的儿童非常可怜,分数老早就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童年、快乐和前途。在孩子面前谈论分数是毁灭孩子的最快方式!永远不要在孩子面谈谈分数。这会严重扭曲孩子的内心,使其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孩子们都很好强,不谈论分数他们一般也会很努力,他们厌学往往是不堪压力的结果。家长们更应该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我翻阅了20多本外国专家写的儿童教育方面的著作,无不强调快乐学习的重要性。甚至,他们认为孩子的专职就是快乐,如何玩得开心、快乐,才是教育的根本。这一点国人很难理解。国外初中的教材(比如数学)还没有我们小学五年级的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培养出大量的世界顶级人才,而我们这些善于考试的人才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是那么的无所适从。

应试教育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越来越受局限,越来越僵化,加之“唯物”论到“唯钱唯权”观的主流思想的过渡,在房地产为核心的投机体系的助推下,彻底毁灭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孩子们是非常可怜的。智慧的家长不应继续给孩子增加压力,与外力合伙戕害孩子的成长,而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慢慢对读书产生兴趣的。

另外,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暑假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眼界,也是非常有益的。旅游的时候也不要仅仅是照相而已,要注意感受美景,开阔眼界,多与孩子交流心得。美国人Joshua曾写过一篇文章让我非常感触。他写道:“中国人旅游的时候似乎不愿意或不懂得去感受美景,到达一个景点后,他们都会相互拍照„„然后迅速离开。中国人好像是为了‘去那里做事’而不是去欣赏美景。”中国人越来越不会享受生活了。在这点上,应该学学孩子。孩子们会很开心地欣赏和玩耍,过多的拍照会让他们反感。

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有机会带孩子接触一些大家或在某领域内有特长和影响的人士,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非常难得的方式。这种良好的气场带给孩子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向接触过的人学习并超越他的动力。这正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当然,带孩子过多地接触一些习惯不好的人,也会让孩子不自觉地接受那些坏气场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样可能伴随孩子一生。那些随意带孩子接触人而不加辨别和筛选的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人的气场是一种难以用科学证明的东西,但很多人的确在受此影响。

对于孩子们而言,读书的问题其实不在读书本身,而在社会。而这是本文无法解决的。

另:今晚,德国队对阵阿根廷队,两支我最喜欢的球队遭遇到一起,结果是老马伤心地离开,默克尔大婶儿和风度翩翩的勒夫则孩子般地笑了。德国队近乎完美的配合、严密的防守、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成就了它的辉煌。南美球队巴西和阿根廷在这届世界杯的表现令人失望。他们的失败证明:球星再多,缺少团队的协作精神也难以取胜。支持德国队勇夺冠军!)

于2010年7月3日晚

读书心得3:去功利化&推荐两本书

常有朋友写信,让推荐书籍。这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所处行业不一样,需求差异也很大。

读书最忌太功利化——需要什么就去读什么书,唯恐读了与自己的利益或追求关系不大的书而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很多人吃顿饭大方到一掷千金,买本书却再三掂量。时间的因素、金钱的因素,导致现在的国人读书越来越少。媒体披露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中国人用于书报消费的纸张人均10公斤,美国是146公斤;中国人均购书开支4美元,美国为120美元;中国人均消费图书0.7本,日本则是30本„„

其实,读书范围尽可以宽泛一些。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非专业内的书籍,往往更能突然触发你的灵感,让你尽情享受视野开阔后的愉悦和欣喜。

小时候,由于贫穷,对于读书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我基本上是遇到什么就读什么,这种没有漫无目的的阅读,为我打开了一个绚烂的外部世界。说不清是哪本书影响了我的追求和命运,唯有感恩,感恩于那个时候读到的每一本书。

现在的孩子,常为语文而头痛,其实,学语文并不难,阅读的积累本身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欣赏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如果不去阅读,而像学英语那样去学语文,其结果只能是会说而不会写,因为只有阅读才能真正影响到语感,提升文字的表达、布局能力,除此,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很多孩子的语文成绩远不及英语,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语言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培养是事半功倍的,因为,这个时候的语感最强,更容易受到书中语言的影响,流畅、严谨的叙述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出来。由于阅读对分数的提高远没有背英语单词、做数学题那样直接,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读书方面花费时间。即使读书,也往往限定在与考试有关的范围内,这是一种可怕的抑制、扼杀孩子能力的做法。

靠组词、造句来提高语文能力是一种舍近求远的可笑做法,没有任何方式可以替代阅读。

让孩子跟随着兴趣去读书吧。

成年人读书面临着同样功利化的问题。做企业的一进书店就往管理、营销方面钻,搞文学创作的则往往站在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前流连忘返„„有趣的是,我们所缺的,往往是专业以外的知识!这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专业以外的知识与自己专业内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所成,而且,专业外的知识往往成为更好的引燃个人灵感的导火索,迸射出最激动人心的火花,引领人开悟。

做企业的读点历史、人文、哲学、养生等等方面的书,或许更能帮助自己搞好管理和经营。管理、经营的细节只是“术”,或说雕虫小技,而真正的大管理家掌握的是“策”,他们早已摆脱了“术”的局限而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遗憾的是,世俗的人看不到这一点,只是在细节上绕弯弯,以为那些大家的成功取决于“术”,却忽略了大道。

“术”可效法,而“策”则必须靠感悟、领悟。形成“策”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顿悟,而超然于物外。

投资如此,治国亦如此。放到一国范围内来看一个民族的成长和发展历史,同样令人感慨!

德国为什么成为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看看其国内出现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学家、经济学家等等就知道了:莱布尼茨、黑格尔、马克思、康德、叔本华、尼采、费希特、克劳塞维茨、李斯特、费尔巴哈、胡塞尔、韦伯、海德格尔、弗洛姆等等,是一个民族智慧开启的灯塔。哲学家、思想家,引领着一个民族前行的方向。当今强国美国、英国等等,无不如此。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知识分子被阉割的民族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的。

前几年,曾有华人专门捐款给国内一所著名大学,希望改变中国的哲学等学科落后的局面,结果却被挪用给了物理系研究之用。这种功利化的定位,束缚了一个民族前行的脚步。如果金钱、房产、汽车等等可以量化的东西,可以成为一个民族前行的推动力,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是存在于地球之外。当腐化堕落的官员与开发商一起,取代哲学家、思想家的位置,而成为一个民族的旗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空前堕落的时期。

中国仿佛一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通过透支子孙未来的资源等换取的暴富。过分功利化的宣扬,让这个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群体性迷失的民族。

尽管,读书在这个时代并不受到推崇,但它却几乎是打开一片新天地的唯一捷径。

物化的世界是可悲可怜可憎的,如果孩子延续目前的理念,做一个金钱的奴隶,作为家长,这将是何等悲哀的结果?

救救孩子,让孩子本着自己的兴趣多读书吧!

2010

9月

1日

附:推荐两本书

(一)《峭壁边缘》,作者:亨利·保尔森(美国前财政部长);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这本书是亨利·保尔森的自传,翻译版有所修饰,尽管如此,这本书中披露的一些细节仍然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如《峭壁边缘》第141页写道:我在北京听到的消息却令我自己绝难安心:俄罗斯官员已经与中国进行了顶层会晤,提议两个国家共同卖出大量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迫使美国政府动用应急权力而对两家公司提供支持。中国人已经拒绝了这一居心叵测的计划,但这一消息令人寝食难安——大量抛售可能导致人们对这两家公司突然丧失信心,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我一直等到回到美国后才将这一消息通知总统„„

“我们曾濒临崩溃边缘,但是没有倒下。”保尔森如是说。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俄罗斯停止对华高端武器出口而大力扶持印度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俄罗斯及时、果断地抛掉了所持有的美国次级债券,规避了后来的风险),也明白了中国近期继续增持美国两房债

券的又

——NeiJian。

(二)《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0月1日。

周洛华先生是一位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学者,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往往另辟蹊径,给人出其不意的感觉。我应邀为这本书后写了推荐语:我非常喜欢洛华兄的文章。洛华兄的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流畅,逻辑严谨,环环相扣。遇到有争议问题,往往自成系列,逐步深入,层层剖析,令人拍案叫绝。洛华兄每篇的观点都非常明确,极具前瞻性,基本都是一气呵成,不仅深刻、隽永,同时,也充满智慧的启迪,引人深思。

读书心得4:拓宽思维与积累

——我的书架:经济金融类(局部)

尽管很多人经常要求我多推荐一些书,但这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情——几乎每次推荐的书在赢得一些朋友喜欢的同时,也会遭到另一些朋友的反感。比如,推荐的《秘密》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有些人认为不错,有些人认为很烂。有人甚至来信说“宣扬唯心主义的书你都推荐,让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瞬间倒塌”,呵呵,怎么会如此严重呢?其实,推荐书并非对这本书的鉴定,而是觉得它可能会对一些朋友有用,绝对不可能对任何人都有用。

如此而已。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搬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由于租房很不稳定,在上海工作8年,搬家4次。有一次搬家感觉太累,忍痛割爱卖了600多公斤书,当收废品的将书拉走,心里好不难受。因此,买书也尽可能认真挑选,把非常值得买的书带回家。

我原本就非常喜欢读书、买书,2009年后,买书量又增加了很多。2009年,我去了一次美国,回国前买了两本原版教材,花了近200美元,后来发现国内也有卖的,定价才130多元人民币(网上买还能打折,打折后更便宜),中国的物价比美国高很多,唯独知识类的(比如图书)比美国便宜很多。在美国,两类价格明显高于中国:一种是知识类的,激励知识生产,鼓励创新;一种是劳动力类的,以照顾低收入者,使他们通过劳动可以轻易获得满足生活所需的收入。这种收入分配结构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社会平衡。而中国恰是这两类最廉价。

回国后深深地感觉到,在中国,读书其实算得上为数极少的“福利”之一。如果不多读书,实在是对不起这种“福利”。于是,我大量购进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书尤其经典类的图书,有些是以前读过的,出了新的版本;有的是还没有读过的,翻阅后觉得很好,就买下了。

与网络购书相比,我更喜欢在书店买书,因为可以翻阅选择——那是一种享受。国内一些出版社为了节省成本(如少给作者稿费之类),组织人出了很多垃圾书,名字很唬人却毫无内容,素材混乱不堪,逻辑推导毫无章法,只有翻阅一下才能挑选出真正值得买、值得读的书。但现在地面书店倒闭的越来越多,实在是一种不幸。

我原本书就很多,加上新购的,放书便成了问题。书架放不下的时候,就围绕着墙,定制新的书架。这为阅读和查阅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热心的朋友们,一些朋友买书时看到好书,有的向我推荐,有的多买一本寄给我,让我读到不少没有关注到的好书。非常感谢!

我此前在《读书心得2: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中,介绍过“组合读书”法,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如同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或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

我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呢?因为,在学生时代时,我读书的时候,经常发现观点对立的情况。比如,在经典的经济、金融学教材中,不同作者的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孰对孰错?仔细对照后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逻辑(在他们那种体系之下,他们的逻辑是正确的)。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

因此,学习任何一种经济、金融理论,都不应该是孤立地阅读一种教材,而应该是通读更多的书,对各方面的相关理论体系、思维方式、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等有所了解,这更有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更有利于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国外许多大学常常邀请观点截然不同的经济学家,一起给学生上课,名家的碰撞让学生大开眼界——这实在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性感之极的教学方式。看看国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就知道他们那种教学方式为何那么吸引学生了,就知道中国那么多优秀的孩子,到大学毕业后仍旧保持高中水平的原因了——畸形的教育常把优秀人才毁掉。

读书会带来很多积累,这种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人看了我写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之后,对书中有关中东局势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一成为现实感到惊讶,其实,这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比如,在中东大棋局中,俄罗斯会做什么选择,要推导这个问题,必须对美国、中东各国、俄罗斯等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现在很多人不做任何积累,就洋洋洒洒,根据想象长篇大论,实在是令人感慨。我从1999年普京被总统叶利钦委任为俄罗斯总理时,就开始密切关注他,仅有关普京个人的资料,就累积了上千万字。我在2001年的时候,曾经想过写一本普京的传记,虽然最终没写,但对他的观察、追踪、思考一直没有停止。正是由于这种海量的积累,才对他的行为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只要国际局势有大的事情发生,普京会做什么表态,推导出来的结论与他的最终表态几乎总是一致——这对自己当然也是一种激励(单就对个人的研究而言,所有的政治家中,我花费精力最大的是俾斯麦和普京,尤其前者,他的政治智慧实在太让我惊叹。而后者越来越明显的独裁倾向削弱了他的个人魅力)。

对于伯南克的研究也是基于上述方式。由于长期对他进行观察和研究,阅读了他的大部分著述,很容易推导出他的行为方式。比如,2011年9月21日,在伯南克公布美联储议息会议讨论结果以前,我写了一篇《伯南克会说什么?》,伯南克的选择与我文中表述的内容基本吻合。

因此,对于趋势研究者而言,要把国际关系、经济、金融、政治、军事等等,联系起来,从中梳理出趋势发展的脉络,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要特别强调的是,读书并非简单的知识的累积,而是学会作者的思维方式,为自己打开智慧之窗。这一点比知识累积本身更为重要。

很多朋友经常来信让推荐一些经济、金融类书籍,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哪些书适合自己,是需要自己挑选的。我最终决定,用一种很懒惰的方式,把书架拍摄出来(书分类有点乱,请见谅!),仅为大家读书提供一点参考,如果能有一点点作用,但欣慰不已。有部分书是买两本(套)。原因有三种:一是为了阅读方便,一本放家里,一本放报社。二是多买一本送人的。三是书被人借走后又买了一本,人家看完后又还回来的。

图01(下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投资、金融类经典图书(多为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是中国出版国际著名经典教材最多、质量最高的出版社之一。其他出版经典教材比较多、质量比较高的还有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图02(下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经济、银行类经典图书

图03(下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金融类经典图书,我选的书尤其是这类经典著作,基本上都是国外研究者写的。国内专家编著的一些教材,引用了国外研究者的重点,却剔除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脉络,把经典弄得支离破碎的。所以,读这类书一定要读原作者的原著,翻译的质量鉴定,可以通过挑选好的出版社来解决。

图04(下图):部分经典的经济类著作(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居多)

图05(下图):部分经典经济类著作

图06(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07(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08(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此处以老版本的居多)

图09(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10(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11(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右侧的几本书是从原版书复印的,是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写的,是我签名售书时,一位大学生朋友送给我的。他非常喜欢布热津斯基的书,在读了我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后,才发现布热津斯基的观点原来可以这样解读和运用,他因此送给我这些珍贵的资料,并就读书等问题做了交流)

图12(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有几本是老版的,是我很早时读过的。如《货币金融学》是第六版的,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九版,新版的在我报社放着)

图13(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有几本是老版的)

图14(下图):部分经典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15(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16(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17(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部分为房地产类,房地产类总共三格)

图18(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19(下图)上个书栏里面有一本是《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这本书是2011年5月24日从印刷厂出来的第一本书,出版社的见证者和工作人员都签了名,比较有纪念意义。上次不慎送了人,得到书的朋友认为我不尊敬他,批评我拿别人签名的书送他,就退给我调换了一本,让我“失而复得”。

图20(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里面有一套《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应归到社会类,书架有点乱,呵呵)

图21(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22(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23(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24(下图):部分经典投资类著作

图25(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26(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

图27(下图):部分经济、金融类著作(有两本军事类的摆错了,放到了这里,军事类的书也是我很喜欢的)

上一篇:导医组长岗位职责5则范文下一篇:行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