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瑞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机电年度总结报告

2024-04-14

盐边县瑞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机电年度总结报告(精选3篇)

篇1:盐边县瑞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机电年度总结报告

盐边县瑞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机电总结报告

一、是全面实施“六、一、六”机电管理工程,推动精细化管理

进入2008年,我们机电科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机电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在机电管理上全力推行实施“六、一、六”机电管理工程,即六抓、一设立、六强化:“六抓”是一抓安全,六亲不认;二抓质量,细致入微;三抓消耗,斤斤计较;四抓纪律,铁面无私;五抓创建,持之以恒;六抓生产,万无一失。“一设立”是设立岗位创新基金。“六强化”是强化领导,带头示范;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强化管理,精细运作;强化分配,公平公开;强化定额,优化组合;强化载体,营造氛围。“六、一、六”机电管理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使机电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了机电科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机电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工程,发挥人才效益,努力打造一流的机电管理队伍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高素质人才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益。首先我们对全科所有的大中专学生和管理干部进行了摸底排查,了解他们所学专业,针对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各人定位。对技术好能力强的同志及时提拔到技术岗位或领导岗位上。机电科定期召开技术人员例会,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以便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机电科定期不定期安排技术人员转岗轮换,以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集思广益、学习锻练,达到一专多能。这一人才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人才效益,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大大提高了机电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打造一流的机电管理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保运转、创达标,双管齐下,以19-1运输巷为突破口搞好质量达标工作 进入2008年以来,全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保证安全运转、搞好生产服务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质量达标工作。8~12月份累计提升原煤1万吨,质量达标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三个月来,围绕19-1运输巷质量达标工作,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19-1运输巷情况之复杂、条件之差,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大家知道瑞祥煤矿井下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是整个攀西地区少有的。加之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开采,井下巷道变形严重,鼓底、片帮、塌方、掉顶现象随处可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1运输巷就是这样一条伤痕累累的巷道。该巷道担负运转的231采煤工作面运输任务,由于采面布局不合理,水患频繁,无法彻底排除,导致该巷道经常拉湿煤、水煤,造成巷道积水积污严重,即使班班清理也无济于事。往往是上班清好了到下一班又恢复了原样。这种情况不但增大了员工劳动强度,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1运输巷电缆成蜘蛛网,防尘管路锈蚀严重并波浪起伏,就是这样一条巷道,就是这样一种现状,我们下决心要把它打造成井下质量达标的示范巷道,这令好多人不能理解。有人甚至说,像19-1运输巷这样的巷道,能勉强维持运转就不错了,要打造成质量标准化巷道,简直不可思议。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条件虽差,但标准不能降低,我们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煤矿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去施工,力争打造出盐边地区一流的质量标准化运输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拼搏,我们愿望实现了。如今的19-1运输巷已是旧貌换新颜:电缆悬挂一条线,风水管路一条线,标语悬挂一条线,仅五百多米巷道就设置了四个沉淀池,从而使巷道地面清洁,机电设备整齐完好,员工精神面貌良好。在搞好环境治理的同时还注重加强设备的改造,对原来的移动式空压机换成了固定式螺杆空压机,加强了巷道的掘进速度和三条生命线的改造。

在搞质量标准化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运用两个词“奖励(”表扬)与“罚款(”批评),对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扬,对表现较差工作不积极进行罚款和批评。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落实到位,优化方案,严格标准,从而使我矿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19-1运输巷达标创建的成功,是与我矿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及各单位的通力协作分不开的。

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一个单位或一部分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做出成绩的。它需要相关单位通力协作才能做出成绩。我们通过内抓外协,与兄弟单位加强联系,协调配合,19-1运输巷质量达标工程的清理卧底工作和其它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全科各队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毁坏巷道的修复和运输轨道的改造铺设,分别得到了修护区和运输区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可以说没有大家的通力协作就没有19-1运输巷达标创建的成功。

在达标创建工作中,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大到一台设备的安装摆放,一根电缆的悬挂,一根轨道的铺设;一副电缆勾的吊挂,一个固定孔的定位,都要求专人负责,每一个水沟,每一个沉淀池,每一根水管进行编号管理,力求做到精、细、准,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要求三班员工精心操作,认真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保持巷道环境卫生清洁。在环境质量标准化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员工的“四一精神”,即一团棉纱、一只刷子、一把铲子、一把扫帚,以便随时随地,擦去设备上的灰尘,刷掉管路上的锈迹尘迹,铲起巷道里的落煤,扫净地面上的脏污。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地都能认真工作,把质量标准化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使该项工作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在“不变”中求“变”,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同时教育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参加争创青年示范岗、党员示范岗活动,争当服务明星,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转变作风,务虚求实,质量达标,全面展开

1、机电科工作作风。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机电科独特的工作作风。即:端正思想,以身作则,雷励风行,注重实效。

2、工作方针。制定了机电科“严、堵、恒、新”的工作方针即是:严格管理,堵塞漏洞,持之以恒,求实创新。

3、“五一”作风,即:一个本子、一杆水笔、一把尺子、一只石笔(或粉笔)、一套工具。为把我矿的机电管理工作和质量达标工作,真正做精做细,我们要求全科管理干部,把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拉下面子,放下架子,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特别要求付队长以上干部,下车间,跑现场要随身携带一个本子、一杆水笔、一把尺子、一只石笔(或粉笔)、一套工具,以便在现场发现问题,能用水笔记在本上,用尺子量出数据,用石笔(或粉笔)划上记号,如确实需要可随时拿出工具排除机电故障处理问题或及时检查问题。这样有利于迅速及时地消除隐患,从而大大降低事故率。

4、质量达标,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稳步推进 19-1运输巷达标创建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它使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只要有领导的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做的更好。机电科牢固树立“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的思想,紧紧围绕“质量标准化年”,定目标、抓落实。从元月份开始,我们以条件最差的19-1运输巷为突破口,打造19-1运输巷、主大巷风水管路等“三大靓点”,带动全科各范围,并以此为基点,全面铺开,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辐射,在全科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大搞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热潮,真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四大件队在强化正常检修的基础上,对日检、周检、旬检、月检、季检等巡回检修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要求检修人员做到“五勤”——勤看、勤摸、勤听、勤维护、勤保养,落实谁检修、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大大增强了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力争让机电设备“零缺陷”运转;机械化队在服务好采区生产的同时,认真做好各皮带运输系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班组互比互学的“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活动,让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特别是在19-1运输巷质量标准化工作中,该队积极动员,广泛发动,队里许多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延点,集中精力打硬仗,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把总长三百多米的19-1运输巷由过去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六条线一个面”的靓点,电工队针对高瓦斯双突矿井的用电管理要求,以确保“供电安全”为目标,不断加强对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彻底消除电器设备失爆现象的发生,不断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安装队在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合理分工,优化组合,精心施工,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达到高标准,让领导放心,让使用单位满意。为确保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到实处,科领导在带头学习公司机电质量标准化新标准的同时,积极组织全科员工进行学习,对照标准找差距,并认真结合机电科实际,制定了高标准,严要求地标准化工作精细化运作

模式,目前我矿的机电质量达标工作,已从19-1运输巷、总回风巷、主大巷风水管路到工作面全面展开,正稳步推进。

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机电管理工作搭建有序、高效的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没有好的基础,好的质量,机电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我矿领导高度重视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年初职代会,就把2008年确立为“质量标准化年”,全力打造“平安瑞祥、高效瑞祥、文明瑞祥”。我们机电科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技术、装备、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证,矿长王学清等矿领导亲临现场进行督察指导,给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分管矿长王国兵和机电科长王国贵等领导曾多次检查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和问题,总工程师徐东华也是如此,并为机电科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施展的空间,搭建了有序、高效的工作平台。

质量达标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既需要自身付出最大的努力,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方方面面的协作。在19-1运输巷达标创建期间,公司及我矿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井下达标工作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同时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了及时的协调和解决。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推动了达标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篇2:盐边县瑞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机电年度总结报告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G3

2006年2月,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等单位参照GRI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2006) 》 (简称“G3”) 和3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了《中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大纲》 (征求意见稿) , 同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简称“《指引》”) 发布。在政策推动下, 这一期间许多公司都在没有经验也缺乏指引的情况下发布了第一份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由于2006年9月《指引》只提供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 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规范, 对于企业来说《指引》的指导作用究竟如何, 而这些首发的报告有哪些特点?又容易存在哪些缺陷或不足?与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存在明显的差距?初涉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报告质量?围绕这几个问题, 本文以2008年首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例, 分析它们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 对照G3提出的六大准则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一、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分析

鉴于《指引》鼓励公司形成并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并要求此报告与年报同时披露, 所以本文选择《指引》推出后第一个完整财务年度 (2007) 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即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年报发布期内首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 (共计34份) 。

1.报告形式。2008年首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名称均为“社会责任报告”, 这有别于以往年度“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等的多样化格局。

从框架看, 有25家公司采用《指引》框架, 其余9家的报告则较接近G3指南结构。从长度看, 34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长度为8.42页, 页数最少的报告为3页 (福晶科技和华星化工) , 最长的报告为34页 (华侨城) , 也仅此一家报告超过30页。另有两份报告超过20页, 7份报告介于11~20页之间, 10页以下的报告有24家, 占70.6%。可以说大部分都比较单薄。有20家公司在《指引》提示外对社会责任概念提出了自身的理解, 其中17家公司还尝试将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和企业文化或战略结合起来。在理解并应用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方面, 华侨城A、三木集团、中航精机、远望谷四家公司做得较好。华侨城A在报告中清晰地列出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注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给出回应;三木集团对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阐释则结合了自己的业务特点和公司文化, 既清晰直观又匠心独具;中航精机和远望谷都以总经理致辞的方式阐述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关注, 这一点类似于G3指南。

2.定量信息分布。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本身定量难度大, 加上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处于起步阶段, 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定量信息难度大、成本高, 但也恰恰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34份样本报告中有29份不同程度地披露了定量信息, 其中85.3%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法披露, 而表格、统计图以及比较数据等常用的定量信息披露手段则使用得较少。只有2家公司使用了表格, 3家公司使用了统计图, 3家公司使用了比较数据, 说明这些社会责任报告定量信息披露手段较单一。值得注意的是, 有11家公司 (占32.35%) 采用了案例进行披露。

3.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报告。公司所有权特质、所处行业及地区等无疑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决定因素。

从2000年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开始,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在这方面一直领先。继2007年西子联合发布第一份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 神龙汽车、刚泰集团等一批民企也纷纷效仿。本文研究的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 50% (17家) 是非国有企业。各种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反映了社会责任观念渐入人心, 这其中监管机构的引导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也说明民营上市公司开始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上市地点来看, 多数样本在深交所上市, 上交所仅有3家 (东百集团、福建南纸以及福建高速) 且都属福建辖区。

从公司所属地区看, 34家样本公司中有27家公司地处东南沿海省份, 具体分布为:19家来自福建, 6家来自广东, 2家来自浙江。福建辖区的35家上市公司有18家在深交所上市, 它们已经全部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除阳光发展与闽东电力2007年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外, 另外的16家均为今年新增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福建在上交所上市的17家公司仅有东百集团、福建南纸以及福建高速3家发布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属地和上市地集中现象很可能反映的是区域政策差异, 这或许才是影响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主导因素。

综上所述, 这些首次发布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越是环境敏感的行业越倾向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 国有企业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中坚力量, 但民企也积极加入到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 (3) 地域上, 深交所上市公司比上交所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东南沿海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分析

目前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G3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提出了6项原则性要求。这里我们将从六大原则出发, 分析首次发布的34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1.均衡性原则。首发社会责任报告的样本在正、负面信息的均衡性方面整体欠佳。从三重底线结构分布看, 大部分公司都披露了社区活动和公益捐赠, 尽管措辞还算客观, 但在几乎没有披露不利信息的状况下, 大量的正面信息使得报告的均衡性大打折扣。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倾向非常明显。尤其是还有2家公司大量披露社会对其明显正面的评价, 这更加剧了报告的不均衡性。34家公司中只有7家公司披露了不利的信息。这7家公司的报告中以三木集团和英力特两家公司披露的内容最有价值。三木集团披露了由于SST实达以及SST三农的影响而必须承担的连带责任, 同时表明了努力采取措施将公司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的积极态度;英力特是所有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差距及原因”的公司中, 唯一披露差距和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公司, 不仅如此, 该公司也是34家中唯一对自己未能捐赠做出正面解释的公司。本文认为这些做法既增强了报告均衡性, 又可以加强了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沟通, 值得认可和学习。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既包括报告编制原则上的可比性, 也包括项目与指标间的可比性。前者要求报告的边界、范围、时间、内容、编制方法和技术等应当尽量保持前后一致, 由于本文研究首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 故无此问题;后者要求与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企业之间相同项目和指标的保持横向可比, 并提供纵向可比的历史数据。样本中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格式上主要参考《指引》 (25家) 或G3指引 (9家) , 所以定性内容有一定的可比性。但由于《指引》没有提供可供参考的业绩指标, 因而定量指标的横向可比性不佳;而纵向方面只有3家提供了历史可比数据。整体上说, 这些首发报告的可比性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说都有待提高。

3.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在信息披露方面体现为对所披露的项目划分详细、界定清晰并且所披露的数据达到一定精确程度。虽然都按“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和客户权益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区和公益事业”五大部分的结构进行披露, 但信息过于笼统, 缺乏实质内容是首发报告的通病。另外, 由于其报告未经鉴证, 所披露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判断。

4.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包括定期和适时两方面, 目的在于规范报告频率。根据《指引》,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时间与年报发布时间基本相同。这些首次发布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基本上披露的都是2007年的主要社会责任实践, 时间跨度合理。只有华侨城A编制的是1997~2007年的社会责任报告, 但作为首发报告也可以理解。

5.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没有偏见也没有重大差错, 是对均衡性、准确性和可验证性三个原则的复合要求。由于这批首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在均衡性上差强人意, 且无独立的第三方审核或鉴证, 极大地削弱了报告的可靠性。笔者认为要提高报告的可靠性, 除了加强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实践, 另一方面则可以采取类似财务报告由公司高层发表意见并签字确认报告责任的方式, 强化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责任的界定和承担。

6.清晰性原则。清晰性也叫可理解性, 要求报告提供的信息便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理解, 结构上重点突出, 文字上少用专业术语。这些首发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大部分报告结构清晰, 几乎没有专业术语及缩略词, 在清晰性方面相比其他五个原则表现更佳。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首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在行业上向环保敏感行业集中, 在属地上向东南沿海集中, 在企业性质上呈现国企和民企并存的多元化特点, 在报告信息质量方面, 新增社会责任报告最突出的问题是均衡性和可靠性不足。尽管存在很多问题, 但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显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建立健全有关社会责任报告规范的法律法规。政府和中介机构的监督、指导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特别是交易所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对上市公司发布报告乃至报告内容都有强大的影响力。

2.强化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在动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提高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根本, 实践先行是解决现有报告缺乏实质内容的根本途径。通过鼓励或部分强制社会责任敏感行业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借以形成一定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 这样, 其他追随企业则会为了合规而自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以市场的方式从企业内部解决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问题。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挂钩。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问题将是未来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乃至社会中介机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3.选择合适的框架, 遵循相应的准则, 改进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技巧。首先, 社会责任报告不像财务报告那样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框架。目前存在的主要社会责任报告框架有两个层次:行业性的报告指南和全球性的报告指南。后者中影响力最大的是GRI的G3报告框架、“国际社会责任”的SA8000标准和“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1000系列, 其中又以G3应用最为广泛。G3指南明确了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以及清晰性的原则, 以保证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利用这些框架和标准, 可以帮助企业在初始阶段更有效地撰写报告。

其次, 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绩效是社会责任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 通常占报告一半以上的篇幅。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可以采用三重底线结构、按产品和部门划分的结构和按题目划分的结构三种。三重底线结构范式本身的逻辑性很强, 对于初涉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二种结构则特别适合业务复杂、涉及产业多、产品之间联系不强的企业。按题目划分的结构目前来说使用很广泛, 适合特点鲜明、重点突出的报告, 但结构上的自由性也对报告从主题到结构和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 把握报告的编制技巧, 应用多种信息披露手段、设计合适的报告主题、采用恰当的发布形式并处理好及时性的问题, 对于报告质量的提高也很有帮助。鉴于我国大部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定量信息和纵向对比。因此, 一方面应当加强公司内部社会责任相关方面, 特别是员工和社会公益事业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 结合实际创新各种计量手段, 形成自己的数据库, 为编制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在披露定量信息时采用多样化手段, 增加表格、统计图等其他直观披露手段的使用, 而且尽量提供历史数据和其他可比较的数据, 增加报告的可比性。

4.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和实践。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方独立鉴证有助于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 并帮助企业改进社会责任报告, 使之更加符合重要性、均衡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反过来说, 企业为取信公众, 使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所回报, 对社会责任审计也有主动需求。可以说社会责任审计鉴证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关键领域。

参考文献

[1].陆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分析与改进建议.财会月刊, 2009;30

篇3:盐边县瑞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机电年度总结报告

据统计, 2009年沪深两市共有46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其中, 沪市有290家, 深市有177家。笔者通过巨潮网、证券时报等网站共搜集到455份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其中, 沪市有286份, 深市有169份。

进行总况分析时, 采用搜集到的全部455份样本报告;进行特征分析时, 在其中按公司所属行业、是否自愿发布报告两个控制特征进行相互控制配额抽样, 分别抽取沪深两市总样本的20%共92份 (沪市58份、深市34份) 报告作为研究样本。

所有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数据均根据搜集到的社会责任报告统计后手工录入。

二、社会责任报告总体情况

虽然发布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相比以前年度激增, 但大多数公司是按政策强制要求发布的, 排除按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 (简称“福建证监局”) 及沪深交易所要求发布报告的公司, 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只有84家, 只占到总样本数的18.5%。

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84家公司分别来自23个省份 (包括直辖市) , 其中:广东18家、浙江18家、江苏5家、上海6家, 其他19个省份 (包括直辖市) 一共才37家。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型企业特别多, 早在20世纪末, 与我国出口企业有商业往来的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开始对这些企业有了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要求, 因此相比我国其他地区, 沿海地区的企业更早地接触了社会责任问题, 在这些省市有更多的公司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从表1可以看出, 除了C2木材、家具以及L传播与文化产业, 其他各个行业都有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 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覆盖面相比以前年度更加广泛。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主要来自制造业, 特别是C1纺织、服装、皮毛, 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 C6金属、非金属, C7机械、设备、仪表, C8医药、生物制品等行业。制造业公司相比其他行业的公司多了生产产品这一重要环节, 可能会对环境和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身体健康危害等负面影响, 特别是处于石油、化学等对环境特别敏感的行业的公司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 这些公司会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比其他行业的公司更需要向社会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其中:A代表农、林、牧、渔业;B代表采掘业;C代表制造业;D代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代表建筑业;F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G代表信息技术业;H代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I代表金融、保险业;J代表房地产业;K代表社会服务业;M代表综合类。

三、社会责任报告特征分析

1. 报告结构。

2006年9月,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简称“深指引”) , 其中分别就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几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公司应该履行和披露的社会责任。2008年3月, 福建证监局发布的《福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社会责任指引》 (简称“福指引”) 中的相关内容跟深指引类似, 也是按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编写的。本文将按照深指引、福指引的规定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称为“利益相关者模式”。2009年1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 (简称“沪指引”) , 其中分别就促进社会、环境与生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规定了公司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至少应关注的问题。沪指引中的规定与现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G3标准在结构上比较一致。本文将按沪指引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称为“G3模式”。还有一些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未按这三个指引的要求编写, 本文称这些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为“其他模式”。

92份样本报告中:所有的深市样本报告都是采用的利益相关者模式;而沪市样本报告结构比较多样化, 其中31份报告采用利益相关者模式, 只有12份采用G3模式, 另外有15份报告采用了其他模式, 这些样本公司在结合本公司自身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自身实践情况的基础上对社会责任报告结构进行了自主创新。

2. 公司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虽然社会责任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经被提出,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全球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深市样本中, 只有7份报告明确给出了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定义, 占深市总样本数的20.59%;沪市样本中, 只有14份报告明确给出了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定义, 占沪市总样本数的24.14%。其中:6份深市报告给出的社会责任定义和深指引中的定义是一致的;14份沪市报告给出的社会责任定义虽然在具体描述上有所差异, 但各公司对社会责任的理解都和深指引给出的定义基本一致。

3. 报告整体内容。

深指引中分别就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几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公司应该履行和披露的社会责任;沪指引只是分别就公司在促进社会、环境及生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简略举了几个例子。因此, 深市公司基本都按照深指引内容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而沪市公司在编制报告时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本文根据深指引中的具体规定将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信息应该包括的内容归纳为以下8个类目: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客户、环境、政府、公益。

92份样本报告中只有11份包含了全部8个类目的内容, 从表2可以看出, 大多数公司选择性披露迹象明显。而且本文在仔细阅读各样本报告时发现:大多数公司对自己表现得好的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述, 对表现得差的方面只是根据指引要求编写了简略的套话, 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同时, 只有极少数公司披露了指引条款以外的内容。

定量信息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报告参考价值的大小, 所有样本报告都披露了定量信息, 但定量信息的详尽程度差异很大, 92份样本报告中只有1份对全部8个类目的内容进行了定量描述。从表3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样本公司都在公益和股东两个方面有定量描述, 只有极少部分样本公司在债权人和供应商这两个方面有定量描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导致的:一是深指引的具体规定中并未针对各方面内容全面地给出对应的定量指标;二是公司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更容易通过原始资料获得公益、股东、职工等方面的定量信息。

4. 每股社会贡献值。

由于只有沪指引中提到了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披露, 所以深市没有公司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92份样本报告中只有16份沪市报告披露了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 占沪市总样本数的27.59%。

16个样本公司的每股社会贡献值大多数都在0~3之间, 只有两个样本公司的每股社会贡献值大于3。从表4可以看出, 我国公司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普遍不高, 且各公司间差异较大, 各公司应该继续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

在计算每股社会贡献值时, 各公司基本上都按照沪市有关通知中的规定计算, 即“在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 增加公司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向银行等债权人给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对外捐赠额等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 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 计算公司为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由于通知中并未给出详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各项目对应的具体计算指标, 各公司在计算每股社会贡献值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对同一利益相关者的贡献额时, 各公司采用的指标不统一。例如, 计算“为国家创造的税收”这一项目时, 有的公司根据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确定, 而有的公司根据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与“所得税费用”之和确定;在股份数额的确定上, 有的公司采用报告期“期末总股本”数额, 有的公司采用“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份加权平均数”, 还有的公司采用报告期“期初总股本”数额。二是由于缺乏标准、权威的计量方法, 各公司在计算每股社会贡献值时, 均未扣除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

5. 第三方验证。

沪指引中规定:公司可以聘请第三方验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公司聘请第三方验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应披露验证结果。深指引中未涉及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验证问题。92个样本公司中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两家公司聘请挪威船级社 (DNV) 对其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验证。这说明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没有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其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验证, 这使得报告的可信度不高, 对使用者的有用性较低。

参考文献

[1].陈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解读与完善建议.证券市场导报, 2007;8

[2].李正, 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 2007;7

[3].沈洪涛, 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3

上一篇:广告策划制作清单下一篇:发下试卷之后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