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上教学计划

2024-04-09

部编一上教学计划(共9篇)

篇1:部编一上教学计划

6、画 设计说明: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与阅读、看图、游戏整合在一起。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忄”和“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意思相反的词。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

1、读课文。

2、认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忄”和“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字、读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编字谜、组词、书空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2)指名读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云—去

米—来

月—有

减一减:坏—不

比一比:远—运

声—生

换一换:近—听

天—无

爸—色

2)拆分识字法:口斤(听)听话的听

一米(来)来到的来 3)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还书

Hái 还有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五、课后检测:听写4个生字。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意思相反的词。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抽卡认读生字。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2、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这些景物与生活中为什么会不同呢?

3、交流汇报:

1)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诗中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2)画出文中的反义词: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有──无 表演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4)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我会说:出—— 高—— 天——

笑——

白—— 晚——

长—— 小——

多——

还—— 美—— 胖——

四、指导朗读、背诵儿歌。

1、“远看”稍停顿,“听”要拉长,“春去”和“人来”也稍停顿。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6、画

(有色)(无声)(还在)(不惊)

篇2:部编一上教学计划

1.认识a o 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教学重难点:a o e的读音,正确书写。

课前预习:1.读课文,编歌谣记字形。

2.描写3个字母各一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出示卡片认读a o e,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单韵母:

1、看图说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

2、学习a o e的音和形。

1)学习a读音:范读。生仿读。顺口溜:嘴巴张大a a a。2)自主学习o和e:看图试读,同桌互读,编顺口溜,书空。3)指名读a o e,顺着读一遍,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

四、学习a o 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名称。

1)每个字母都有四个声调,学儿歌记调号: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2)出示:ˉˊˇˋ(四种声调写在字母的上端,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2、学习a o e的四声读法。

1)我们给a戴了四顶小帽:ā á ǎ à。师边做手势,边示范读。2)学生练读a的四声:按顺序读、抽卡认读。

3)自主学习:o和e的四声,试读音,互读,组词说句子。4)开火车读,分组赛读,齐读a o e的四声。

五、巩固练习。

1)游戏:“看口型,猜发音”。

2)抽读a o e的四声卡片。

六、指导书写。1)认识四线格。

2)a o e住在哪一格?指名说。师依次范写a o e,边写边让学生书空字母笔顺。

七、课堂检测:小状元

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1.

a

ā

á ǎ

à

o

ō

ó

ǒ

ò

e

ē

é

ě

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单韵母a o e的读音及四声。2.默写a o e 3个单韵母。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默写单韵母a o e。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单韵母儿歌:

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

四、练习读 ɑ o e 的四声: 1)认读4个声调。

2)按顺序读四声,读音要准。打乱顺序练读四声。3)二声和三声对比读:á — ǎ

ó — ǒ

é — ě 4)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ɑ o e组词、说句子。

五、课中操:

做一做手指操:圆圈加尾aaa,一个圆圈o o o,白鹅倒影e e e。

六、游戏巩固:

1)老师发音学生举卡认读a o e。同桌互练。2)看口型,猜一猜老师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写下来。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4)看图给字母标调,加上动作读给伙伴听。(或我读你标调)

ā

ō

ē ǎ

ǒ

ě á

ó

é

七、课堂检测:听写单韵母a o e的四声。

篇3:部编一上教学计划

关键词:认知实情,教材分析,比多少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既基本又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解题时却经常分辨不清该用加法还是该用减法, 有的学生看到“多”就加, 看到“少”就减。究其原因, 实际上是其“生长点”———“比多少”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本文旨在分析新入学儿童“比多少”的认知实情, 结合人教版 (2012年) 教材一上“比多少”的教学分析, 谈一谈如何基于学生认知实情、灵活运用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所思所做。

一、分析学情, 深入了解学生原有认知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 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他强调了教师对学情了解的重要性。对于“比多少”, 我们也应该先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知道了多少?有多少人已经知道?……所有这些问题, 都可以通过学情调查分析得到答案。以下数据就是笔者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在2015年9月8日~10日期间对本校一年级的438名学生进行测试得到的。

(一) 调查一:判断谁多谁少

本题学生的正确率高达97.9%。可见, 一年级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 足以解决数量在5个以内、“一一对应”呈现的“比多少”问题。

(二) 调查二:用“谁比谁多 (少) ”表述比较结果

通过此题的测查、分析, 我们得知:

(1) 比多、比少句式理解是学生的困难点, 约57.1%的学生能准确完成。

(2) 给定前半句 (图2) 的准确率是64.6%, 略高于给定后半句 (图3) 的准确率60.5%。

(3) “ () 比 () 多”的问句要比“ () 比 () 少”的问句约高出15%, “比多”的句式比“比少”更容易理解, 约有16.7%的学生不能灵活转化“谁比谁多”与“谁比谁少”这两个句式。

(三) 调查三:看图得出“谁比谁多 (少) 几”

看图得出“谁比谁多 (少) 几”, 是“理解两数相差多少”积累感性经验最有效的练习。笔者以图4为素材, 增加了“□○□=□”这样的算式进行了测查, 结果见表1。

从这一组前测数据来看, 学生对相差数的填写没有大的困难, 访谈中发现没有填或填错的学生主要是认字太少, 题意不理解, 当教师把题目读一遍后, 几乎都能正确填写。困难最大的是如何用算式表达, 正确率仅有26.9%, 答案分布情况见表2。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算式的理解情况, 笔者特地找了三位能够正确列出算式的学生进行访谈。

师:你能说说9-5=4表示的意思吗?

生1:不知道, 随便写的。

师:那你的9哪来的?

生1:9是9个苹果, 5是5个梨。

生2:苹果有9个, 梨有5个, 减起来就有4个。

生3:苹果有9个, 梨有5个, 4就是苹果比梨多出来的4个。

显然, 即使正确列出算式的学生, 他们对这个算式的意思也表达不清楚。

从以上三项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谁多、谁少”以及看图得出“谁比谁多 (少) 几”知识比较容易, 运用比多比少句式来表达比较结果和列式求相差量则是他们的“困点”和“难点”。

二、活用教材, 切实帮助学生解“困点”、破“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情分析, 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知道他们已经“在哪里”, 也知道他们将要“到哪里去”,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该“如何去”。那么, 教师该如何灵活运用教材, 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突破“困点”与“难点”?

(一) 大花心思解“困点”

“比多少”第二阶段学习用“谁比谁多 (少) ”表达比较结果是近半数学生的“困点”, 教师采用以下三点展开教学以便能有效解开这一“困点”。

1.整体架构, 置“局部知识”于“整体知识”中教学。

人教版教材在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第二节课就安排了“比多少” (如图5) , 通过前面的学情分析我们已经知道:97.9%的学生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那这节课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怎样的提高呢?

图6是教材安排在第17页的第二阶段的“比多少”内容。这节课既要教学两个量的“比多少”又要教学两个数的“比大小”, 承载的任务太重。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调整两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合理利用两节课的学习时光, 把学生的“困点”——关系句式的表达分解到两节课中教学, 使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比多比少关系句。现把调整后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设计意图进行整理, 见表3。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关系句的理解与表述上, 具体展开如下教学。

师: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一次性完成了搬砖任务。再看小猪们, 能一次搬完吗?

生:不能, 小猪不够多。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 3只小猪可以搬3根木头, 还多出一根木头。 (课件演示:一一对应)

师:小猪和木头比, 木头多、小猪少, 连成一句话该怎么说?谁来试一试?

生:木头多小猪少。

生:小猪少木头多。

生:木头比小猪多。

师:我们可以分两个问题来思考这个问题, 先想谁和谁比, 结果是谁多? (小猪和木头比, 木头多) 再进一步思考:木头比谁多? (木头比小猪多)

……

因“比多”句式比“比少”句式容易理解, 教学时先学习“比多”句式。片段中教师抓住句式的结构, 以“谁多?”———“~比谁多?”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感受“比多”句式的表述, 再以相同的方式完成“比少”句式的学习, 并比较“比多”与“比少”句式叙述上的相同与不同, 训练两个句式的灵活转化, 看到一个句式就能说出另一个句式。

2.巧设问题,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不思考的学习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而问题是知识的源泉, 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 才有研究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主动学习过程。“比多少”教学时, 如果按图5、图6的方式, 直接给出结论, 那学生潜在的问题很难暴露出来;只要换成调查二中图2、图3那样, 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因为图2与图3是把知识置于问题之中。因此, 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 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困点”, 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图6中的信息可以设计成如图7“—比— () ”和“ () 比 () 多 (少) ”这样两类问题, 以激发学生思考, 如何运用比多比少的关系句。数的大小比较也同样用问题形式呈现, 如图8所示。这样, 把教材中陈述形式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形式,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思考机会。通过多次训练, 学生就能把“比多少”的句式纳入到原有语言系统之中, 犹如平时讲话那般自然运用。

3.变式训练, 有利于知识正向迁移、融会贯通。

变式训练是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 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还能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 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多少”的变式训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内容上, 呈现如图9这样的物体“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问题, 虽然内容不同, 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完全可以迁移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 可以拓宽学生“比较”的思路, 还能激发他们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能力;二是思考角度上, 提供如图10这种类型的题, 可以促使学生换一种角度思考, 根据“谁比谁多 (少) ”的句式判断谁多、谁少, 使“比多少”知识真正得以融会贯通。

(二) 小步缓行破“难点”

知识教学应呈现小步缓行、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状态, 促使学生在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后逐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从前面学情调查可知:在看图求相差数时, 仅有26.9%的学生能正确列式。如何巧用教材上的素材, 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算理的“难点”?

1.提前渗透, 充分感知。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倡导“最近发展区”理念, 他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笔者在“比多少”第三阶段教学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 以第一次出现的第33页虫子和小鸟图 (如图11) 展开教学, 实现了一次成功的突破。

课件呈现第一幅图, 师问:图中的虫子和小鸟比, 比较结果怎么样?

生:虫子比小鸟多。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小鸟和虫子一一对应起来就比出来了。 (课件对应演示)

师指第二幅图:这样对应起来, 就能一眼看出结果是———

生:虫子比小鸟多。

师:虫子比小鸟多几?谁看出来了? (学生很快就举手了, 有些忍不住的就说了出来:多1)

师:虫子有4条, 怎么只比小鸟多1呢?

生:有3只小鸟, 每只小鸟吃掉一条虫子, 4条虫子就被吃掉了3条 (课件演示第三幅图:斜线划去3条虫子) , 不就只多1条吗?

师:谁能把刚才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

有趣而相关联的小鸟和虫子组合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享受了思考的乐趣。“4-3=1”的出现可谓是水到渠成, 学生是把这一情境融入到刚学习的减法意义之中,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轻松“跳一跳”, 成功摘到了“果子”, 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

2.多次积累, 逐级递进。

学习知识需要一个认识、理解、感悟的过程, 在尝试“用算式表示出两个量的比较结果”后, 还需要用同类问题进行巩固、提高。人教版教材把看图得出“谁比谁多 (少) 几”进行分散编排正迎合了这一需求。我们在借用“小鸟虫子”图展开教学后, 第56页的“小丑帽子”图、第64页的“雪人萝卜”图以及第80页的“松鼠松果”图等都是巩固发展的好素材, “先知”学生在第一次教学后就能基本理解掌握, 再由他们带领“后知”学生在第二次、第三次……不断感知、积累, 学生不但能借助直观图进一步理解比较量与相差量之间的关系, 还能实现“一图一问”到“一图两问”的递进, 为相差关系的系统教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读懂学生, 了解学生认知实情, 准确判断学习起点, 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教学;读懂教材, 厘清教材编排体系, 把握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的关联, 教学时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利用每一个机会锻炼学生克服“小难”, 积累一定的能力后再引领他们突破“大难”, 数学教学必定会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 .

[2]侯美霞.把握分解点, 突破生长点[J].课程教学研究, 2013 (8) .

篇4:一上《识字5》教学设计

1. 播放歌曲《大海》,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边吗?玩得开心吗?你们在海边都干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

2. 出示课题,让我们通过词串识字来回味一下大海的美丽风光。

二、 观察插图,想象意境

1. 你看到插图上画了些什么?

2. 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3. 指名按顺序说说图意,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点到的事物,最后构成教材上押韵的词串。

三、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 自由轻读,要求:看准拼音,尤其注意前后鼻音。

2. 指名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 准字音,边读边展开联想,想象大海的美丽。

四、 美读体验,学习生字

1. 学习第一行词串:① 过渡:小朋友,来到无边无际的大海边,你最喜欢做什么?② 就让我们脱下鞋子,光着脚丫,到沙滩上去玩吧!③ 踩在沙滩上的感觉怎样?④ 大海多么慷慨,她把送给小朋友的礼物都留在了沙滩上。你都捡到了些什么?看图说说。⑤ 小朋友们光着脚丫,踩着松软的沙滩,捡着美丽的贝壳,多么开心啊!谁来读一读第一行词串。⑥ 教学生字:“沙”“贝”。教师范写,指出“沙”是三点水旁,指导学生写得左窄右宽。给“沙”“贝”再找几个朋友组成词。

2. 学习第二行词串:① 过渡:在海边捡着贝壳,真惬意。累了,就请直起腰来,再来看看海面上谁在自由自在地飞翔?② 想象:有时候会刮起狂风,海面上会掀起巨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③ 可海鸥毫不在乎,搏击风浪,真勇敢啊!④ 教学生字:“风”“浪”。教师范写,用色笔标出“风”的第二笔:横折斜钩;教学“浪”的第八笔:“竖提”。师先范写,接着用色笔标出笔画“竖提”,再让学生边书空“竖提”边齐读两遍笔画名称,最后,再让学生区别“竖提”和“竖钩”两个笔画,并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左面钩,右面提,笔画名称不忘记。给“风”“浪”也找几个朋友组成词。⑤ 指名读、齐读这一行词串,读出海鸥的勇敢,读出对海鸥的佩服。

3. 学习第三、四行词串:① 过渡:大海除了景色优美,物产也很丰富。② 观察插图,渔船上装满了什么?③ 除了图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海产品?④ 想象:渔民们辛辛苦苦出海,终于伴着晚霞满载而归,心情会是怎样的呢?⑤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这两行词串。⑥ 教学生字:“渔”。教师范写,并与“鱼虾”的“鱼”进行比较,体会汉字的構词方法,领会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给“渔”再找几个朋友组词语。

五、 拓展延伸,齐读全文

1. 大海是大自然的杰作,除了名目繁多的海产品,海底还蕴含着丰富的石油等矿物,海风可以用来发电,海水可以用来提炼食盐。大海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2. 环保教育: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大海资源,让大海为子孙万代造福。

3. 齐读全文,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主要是通过汉语拼音进行的。所以,第三个环节尤其重视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区别。先让学生自由轻读,再通过开火车读,及时发现学生读音不准确的地方,予以纠正,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升。通过“鱼”和“渔”的比较,让学生知道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也有助于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在第二环节看图过程中,让学生把图上描绘的事物说出来,教者相机板书,也体现了图上描绘的事物和词语之间的联系,强化识字效果。

写字教学时,“浪”的第八笔——“竖提”,是新学的笔画,和“竖钩”很相似,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将两者的笔画名称进行混淆,一句顺口溜能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教学前,我们沿海地区的学校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先让学生有机会亲临海边玩耍嬉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与教材产生共鸣。

篇5:部编一上1、《天地人》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看图中识字、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初步感受汉字的特点,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重难点:识字。

课前预习:读一读、认一认生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右手,你们就举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

2、活动二: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板书“天”和“地”)揭示课题,: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听读歌谣: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听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

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三、利用字卡,自学认读生字。

1、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同桌读错了,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拆分识字法。左右结构,“亻、尔——你”。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四、游戏复现巩固识字:

1、摘苹果,认读苹果上的生字,再用那个生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魔术:大 +()=天

()+也= 地

()+也 =他

()+尔= 你

3、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五、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

1、天地人

天 地 人

篇6:部编一上 项链

教学目标

1.用看偏旁、古字溯源等方法认识 “蓝、笑、贝”等7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想象感受大海、沙滩、海浪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积累“蓝 蓝的、又宽又远”等好词。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想象感受大海、沙滩、海浪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写好“的”。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投影。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读字谜猜字谜

金光闪闪一个圈,终天戴在脖颈间。2.认读词语“项链”。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11课《项链》,齐读课题。让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看看发生在大海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朗读小提示。2.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3.课文分了几段?交流分段情况。4.检查第一段的朗读。(1)学会分句,反馈标句子。(2)请3生按句子接力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仔细听,他们把字音读准确了吗?根据学生朗读相机指导把句子读通顺。

3.句子对比,读好逗号。

这里有两个句子,大家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读呢?是啊,看见小逗号,我们得停一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三、研读第一段,感受美

(一)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倾听,初步感受画面美

(二)学生模仿朗读,自由练习

(三)选一句最美的句子和同桌分享朗读

如果你觉得同桌读得特别美,送个大拇指为他点赞。

(四)展示朗读,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1)指名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海?(2)学习“蓝蓝的”。

读好轻声“的”,认识“蓝”。展示蓝蓝的大海图片后感情朗读,随机评价,哇,大海好美啊,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3)学习“又宽又远”

站在海滩上,我们往左右两边看看,看到大海的尽头了吗?大海真宽啊!我们再往前看,看到尽头了吗?大海真远哪!

指名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带上动作比画“深、远”。评价:你的手这么一比画,让我仿佛看到了又深又远的大海。大海真是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啊!

分大组赛读。哇,这声音好像海浪一样,一浪更比一浪高,真好听!2.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1)黄黄的,读好轻声,黄黄的沙子像金子一样美。(2)又长又软。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沙滩的软和趣:谁去过沙滩,说说踩在什么是什么感觉?你想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自由练习朗读,男女生赛读。3.对比前两个句子,发现语言规律并仿说。(1)出示前两句,请学生找相同点。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2)美读前两句。

(3)仿说:浪花,()的,又()又()。

4.学习第3句: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1)读准带读字,学习生字“和”,认识禾木旁。学习“笑”,认识偏旁,吹过竹林的声音很像人的笑声,积累“笑”的词语。

(2)指名朗读,采访小浪花的心情,引出“雪白雪白”的词语学习。哇,我听出来了,小浪花你穿着雪白雪白的衣服,多漂亮啊,怪不得那么高兴。

雪白的浪花 雪白雪白的浪花 雪白雪白的()

(3)小浪花们,你们哗哗地笑着,想去干什么呀?感情朗读,读出快乐的感觉。

(4)教学“贝”,古字溯源,扩词。出示贝壳、海螺图片,激发朗读兴趣。(5)表演读,读出小浪花的快乐。5.整体朗读第一段。

四、巩固复习,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出示字卡认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生字宝宝都变成了一首小诗啦!蓝蓝的大海宽又远。

黄黄的沙滩长又软。

雪白的浪花哗哗笑,小小的贝壳沙里藏。2.体会“的”的妙用,这首小诗里有个字特别有本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用到它。圈出“的”,找找一共有几个?

3.指导书写“白、的”。观察“白、的”,你发现了什么? 白:日上加一撇。日字写得上宽下窄。的:白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瘦瘦的,挪到田字格左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篇7:部编一上教学计划

宁波市鄞州区蓝青小学 周春芳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共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结合一幅农家小院的情境图教学三个声母j、q、x的音和形。每个声母都有自己对应的画面。j的画面是一只鸡抬头望着蝴蝶,“鸡”提示j的音,鸡和蝴蝶构成的形状提示j的形。q的画面是一个小姑娘手里抓着气球的线,正抬头数着七个彩色的气球,“七”“气”提示q的音,左边粉色的气球提示q的形。x的画面是大树下的方桌上放着一个切开的西瓜,西瓜的“西”提示x的音,西瓜上的刀痕提示x的形。图文结合能更好地掌握三个声母的音形。

第二部分是拼读练习,j、q、x和韵母组成的二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包括用拟人化的漫画体现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的拼写规则。

第三部分是学习词语“搭积木”“下棋”,其中“棋”是本课要认的生字。这两个词语都有相应的配图,一幅是小兔子在搭积木,一幅是猩猩和瓢虫在下棋。学生边观察图片边学习生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加深其对生字的印象。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在一起》,有配图。“鸡”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复现本课所学新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掌握与j、q、x相关的二拼和三拼音节。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棋”“鸡”和声母j、q、x的书写笔顺以及它们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拼音和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可更有效地掌握j、q、x三个声母的读法、写法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j、q、x,并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声母j、q、x和的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熟练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知道j、q、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搭积木”、“下棋”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在一起》,认识“棋、鸡”2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吉祥的暑假生活

1.出示夏日田园庭院生活图景。

(1)你看到了什么?

炎热的暑假来了,一个名叫吉样的小姑娘,来到乡村奶奶家过暑假。她就在这幅图画中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要点:指导学生有序地说话,看到了小姑娘“吉祥”“母鸡”“气球”“西瓜”;发现母鸡昂起头在追逐低飞的蝴蝶,构成的图案提示着j的形;西瓜切成四块的切痕提示着X的形;拴着线的气球提示着q的形。2.激趣过渡。农村的小院里,吉祥跑来跑去,可以和小鸡、小蝴蝶们做游戏。她愉快的暑假生活正式开始了,一起去看看吧!

二、吉祥的朗读时间 1.学习j、q、x的发音方法。

今天,我们和吉祥一起走进乡村的小院,看见了“母鸡”“气球”“西瓜”。我们还在这里认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j、q、x。

(1)舌头操,练发音。师生一起做“舌头操”。

要领:舌面隆起.接近前硬腭,舌尖藏在下齿龈里,气流摩擦而出,发j音,不送气;发q音,送气流;发x音,擦出音。舌尖要藏好,不能冒尖音。

(2)结合配图读j、q、x。

母鸡母鸡jjj,气球气球qqq,西瓜西瓜xxx。2.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1)出示两拼音节:jī qì xī。我们看到了小院里的“母鸡”“气球”“西瓜”。来,我们一起把字变成音节。

(2)复习两拼音节儿歌:前音轻短后音长,两音相连猛一撞。3.强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1)出示三拼音节:jiā qiā xiá 谁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拼读方法?

(2)儿歌强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并组词。三拼音节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谁能用jiā qiā xiá各组一个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组词。

4.小游戏:摘帽还是不摘帽。出示:j、q、x和ü相拼省略两点和拟人化漫画图。

引导学生观察掌握:j、q、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规则。儿歌识记:j、q、x,声母淘气小兄弟,要和小ü站一起,摘掉圆帽还念ü。游戏过程:结合书中拟人化的漫画,请五位学生分别扮演j、q、x、n、l,手持相应卡片。一位学生扮演ü,头戴小帽,等待。其他学生发指令,例如:“q与小ü站一起,摘帽还是不摘帽?”两位角色扮演的学生迅速就位,一起回答摘帽或是不摘帽,并做或不做摘帽动作。

第二课时

一、吉祥的娱乐时间

1.吉样的阅读时间。(1)观察两幅插图。

上节课,我们和吉祥起认识了声母j、q、x,拼读了两拼音节与三拼音节,还做了小游戏,学习了j、q、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规则。今天,我和吉样一起读故事书,看看故事书里图画上有什么?

(2)学生交流。

要点:教师出示画面——小兔搭积木、猩猩与瓢虫对坐在下棋,引导学生用上句式“谁在干什么”把一句话说完整。

(3)读词语,认识生字“棋”

出示图文:“搭积木、下棋”知道学生读出节奏。

引导了解“棋”字的偏旁是木字旁。提示:联系插图中的棋盘让学生体悟原来最初的棋盘是木头做的,所以“棋”的偏旁是木字旁。2.吉祥的自由活动时间。(1)出示儿歌《在一起》。

看,吉祥和草丛里的小黄鸡小黑鸡一起做游戏可开心了。你能圈画出儿歌里自己会拼的音节吗?

(2)学生自主圈画音节,自主练读。

(3)练读儿歌。师生共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欢真的情感。

(4)认识生字“鸡”。

借助已学过的生字“鸟”,识记“鸡”,并联系生活用“鸡”字组词。

二、吉祥的书写时间

1.观察j、q、x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眨眼快到吃饭时间了,可吉祥还没动过笔呢。暑假的生活里有读一读、玩一玩,也少不了写一写啊。一起来观察,准备动笔写。

要点:让学生观察j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它是唯一个在四线格中占据上、中、下三格的字母。

j两笔写成,占上、中、下三格。书写时要注意“竖左弯”的竖要写得直,到下格后才开始往左弯。

x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先写左斜,从右往左写,再写右斜,从左往右写。注意左斜右斜的角度要一致。

2.看仔细后动笔写。

在书上描红,在作业本上书写j、q、x。3.小组:小朋友们,暑假里如果你们能和吉祥一样,走进乡村,亲近大自然,朗读写字做游戏,那你们一定也能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

三、拓展阅读(机动)七加一,七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 七加一,七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板书设计】

6.j q x

j

q

x

篇8:部编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红果子小学 王红香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男生27人,女生8人。因为已经上了幼儿园,习惯已经有一定的养成,但是还是由于年纪小,自律性相对较差差。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大部分学生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都不错,这个学习要继续保持,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识字,包括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一、快乐读书吧。第二单元:汉语拼音,包括语文园地二三。第三单元:四篇课文及一次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第四单元:识字,语文园地。第五单元:10篇课文三个语文园地。新增了《天地人》、《日月水火》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教材的目录顺序是:我上学了、识字

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

二、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 能力。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要抓好汉语拼音的掌握和巩固,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认识300个汉字。会写100个汉字。3.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4.养成学会和别人交流的习惯。5.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进行口语交际。6.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养成好的读书和写字及预习习惯。继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2.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 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让课堂更有活力

3.强化汉语拼音的学习,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游戏中学习,让学生乐学、爱学,打牢基础。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 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措施: 1.以长补短,以优代困 面对后进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 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转化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随意惩罚。上课时遇到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多用闪光的语言激励学生,通过疏导促使后进生积极向上,同时在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竞赛,以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找学困生到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用点滴的恩爱关心后进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针对后进生,教师要加倍的爱护和关心,细心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后进的前因后果,因人而异。

3.布置作业因人而异

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课堂上对于以些简单题目给予他们机会,让这些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实践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主要体现为知识相对孤立,方法理解较肤浅,使用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整活动内容。

5.通过面批的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遇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不会解决 所有数学问题,从而对学好语文失去了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业适当的进行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问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消除对学习的神秘感,树立学好学习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使他们在本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6.增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协助,一起帮助孩子提高。

篇9: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3)班 何秀菊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一年级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已初步认识了汉语拼音,会读拼音字母,能拼简单的音节。能认读简单的独体字。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语文的学习了解不多,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有计划的、有目标的进行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

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学困生帮辅措施

1、加强交流,了解特困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2、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3、沟通思想,切实解决特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4、坚持辅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6.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7.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8.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9.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七、减负措施

1、做到不拖堂,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占用其它学科课时。

2、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要有针对性的抓差补缺。

4、严格控制好练习的难易度,除必要的阶段练习以外,不多出试卷增加学生的负担。杜绝题海战术。

5、对学生平时错误较多的题型和题目进行整理,做好记录,在复习阶段能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五、教研课题:汉语拼音有效教学的探究

上一篇:哪一颗呀最后长出来的脑筋急转弯下一篇:从自然中探讨人性 幽灵公主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