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答案

2024-04-24

申论考试答案(通用6篇)

篇1:申论考试答案

2010年申论答案及解析

2010国考申论的题材是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国考申论的难度一般。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类题材,考生平时都比较关注,2010国考申论与2008国考申论是同一类型。2010国考申论主要涉及到到以下知识点。

一 中国海洋

海洋是地球之母,没有海洋就没有生物,没有我们人类。我们应该珍惜海洋、爱护海洋,而且更要依靠海洋去发展。作为一座蓝色的宝库,海洋很早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先贤的远见卓识。浩瀚的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储藏着地球97%总水量、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蕴藏着全球80%蛋白质和75%的石油天然气,不但过去可“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且目前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空间。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及岛屿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除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包括内海、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如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珊瑚礁、海柳等水下植物等,最重要的是水、空间和环境。目前已探明的资源有:(1)面积广阔的浅海滩涂资源;(2)160多处优良港湾;(3)繁多的物种,记录在案的有2万多种;(4)蕴藏量达数百亿吨的油气田;(5)矿床800多个;(6)含有丰富盐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海水;(7)潮汐、波浪、海流、盐差和温差等巨大的再生能源等。未探明的资源还很多,如埋藏在深海底下的甲烷,由于低温高压形成一种象干冰一样的结晶体,称海洋底下的可燃冰或称天燃气水合物。将来仅开采这种能源就够人类使用上几百年。因此,科学家认为21世纪人类将回归海洋,将21世纪称为海洋世纪。

二、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缺乏保护意识,轻保护,重开发,向海洋索取多,投入少,也由于部分地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到位,缺乏有力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等,致使我国海洋资源环境明显恶化:一是无序无度的海洋开发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掀起围海造田热,80年代以来,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兴起,遍及沿海各地的围垦热再次出现。沿海水域由于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海湾及海岸带生态系统如红森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河口等受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严重萎缩,使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失去了很多繁殖、生长栖息场所,加速了海洋生物退化、濒危和灭绝。如历史称“金湾”、“银湾”的海门湾、企望湾已荒漠化,海门湾的中华白海豚(俗称“白鹅”)已销声匿迹;二是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措施不力,造成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渔船猛增,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出现酷捕滥捕现象,使渔场变迁或缩减,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资源密度比80年代初下降七、八倍,沿海传统20大渔汛基本消失,有的品种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如金钱鱼、鲸、绿海龟、鲎、鹦鹉螺等。三是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致使赤潮频繁发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海洋无形成为陆域污水、垃圾的“排放场”,沿海、海域纳污自净能力不断下降,使海洋水体污染严重,导致赤潮频繁发生。根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沿海70年代以前发生过赤潮3次,70年代9次,80年代29次,90年代以后猛增至200多次。如去年我省的珠江口、粤东沿海也先后发生了赤潮。赤潮的发生给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及海洋水质环境造成危害。尤其对海水养殖业危害更大,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综上所述,我国沿海生态环境已遭受一定破坏,进入21世纪,首先应对沿海海域应进行保护和整治,使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其次是加大海洋开发力度,让海洋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资源,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将我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三、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体现。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时,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好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城市和农村、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关系。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力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工、农、林、牧、渔、盐、副业、养殖以及其它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以及生物资源的特点,要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协调统一,反对各行其是,不能只顾生产,忽视环境保护,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可能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不能只顾利用,不顾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促进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内容很广,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济、合理的联合企业。只有把治理工业“三废”同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尽量做到把“三废”中的危害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来弃之为害的“三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就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投资少、收益大、品种多、危害小的合理开发的目的。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宗旨。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造福于人民,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中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防止和消除污染及迅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极大的有利条件。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政府即要求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要求在搞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绝对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中国政府多次指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后又针对中国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势,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颁布了中国工业“三废”的排放和防止沿海水域污染的规定,采取许多有力措施,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流程,不让废水流失,根治污染源,大搞综合利用以及装备环境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等。对于一些不适宜在城市的工厂,进行搬迁和转移;对那些目前还难以治理或有碍市容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关、停、并或改造。采用多种方法,来控制污染源。因为工业废水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仍是减少海洋污染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大搞植树造林、整顿厂容、绿化环境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而出现了一大批“花园式”的工厂,为大型工厂找到了整顿治理的良好方法。

在组织落实方面,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的主管机构和“三废”的治理机构,各省、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门领导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中国各地和沿海水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健全领导机构的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科研机构和监测机构,积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中国沿海、重点港湾及河口区的污染调查监测工作,为控制和理治海洋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沿海的石油化工等企业,按照“三废”治理的措施,不仅设有污水处理的装置,还设有监测机构。有关的环保部门正加强监督和检查,因地制宜地实行有效的防治和管理。目前,中国已建立了沿海污染的监测网,发布海域污染通报,评价海域环境质量。如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海监11”号,就是一艘对渤、黄海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的执法船,船上装有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海洋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实验室,进行溶解氧、pH值、化学耗氧量等现场分析和油类、汞、铬、铅、镉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的室内分析。

除进行了大量环境基础调查外,中国还大力开展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在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海洋污染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和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海水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测定以及海洋污染航空遥感等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为了统一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方法及其各项技术规定,编印了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规范”。此外,有关高等院校还设置和开设了海洋污染的专业课,培养有关专业人材,以适应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保护海洋环境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管理海洋环境,制定和健全必要的法制和规章制度。早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船舶、港口、航运和海事处理等管理规定;197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并在内部试行。

为了保护中国水产资源,1955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渤海、黄海、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57年8月国务院又作了补充规定。1956年11月颁发了“关于贯彻资源保护政策,有力地安排渔场和改造船网工具的指示”。1957年4月颁发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沿海各省市根据此条例,分别制定了繁殖保护措施。1957年7月颁布了“对机轮侵入禁渔区的处理指示”。197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这些均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水产资源保护的重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对带鱼、大黄鱼、小黄鱼、蓝圆鲹、沙丁鱼、太平洋鲱鱼、鳓鱼、真鲷、黑鲷、二长棘鲷、红笛鲷、梭鱼、鲆、鲽、鳎、石斑鱼、鳕鱼、狗母鱼、金钱鱼、鲳鱼、鱼、白姑鱼、黄姑鱼、鲐鱼、马鲛、海鳗等海水鱼类;对虾、毛虾、青蟹、鹰爪虾、中华绒螯蟹、梭子蟹等虾蟹类;鲍鱼、蛏、蚶、牡蛎、西施舌、扇贝、江鳐、文蛤、杂色蛤、翡翠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珍珠贝等贝类;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蓠、海带、麒麟菜等藻类以及鲸、海龟、玳瑁、海参、乌贼和鱿鱼等重点加以保护。“严禁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以及进行敲作业等严重损害水产资源的行为”。禁止向渔业水域排弃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油类、油性混合物等污染物质和废弃物”。对产重危害资源的渔具,加以禁止或限期淘汰;对危害资源较轻的渔具,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改进。各种主要渔具,应按不同捕捞对象,分别规定最小网眼尺寸。禁止制造或我爱公务员考试论坛不合规定的渔具。等等。

特别是1983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用法制来管理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国家权益的大事;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适合于中国管辖的一切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对防止海洋污染损害从法律上作了规定;一是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损害,主要指在海岸建造港口、油码头和兴建入海口的水利工程等;二是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指爆破勘探、钻井、试油、输油等;三是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指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处理场等;四是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五是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规定了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限制条件、申请、批准和监督的程序。上述方面做到了,则基本上可以达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凡违反本法,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损害的,将区别不同情况,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无疑,《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施行,是一项促进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措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显著的进展,治理工业污染取得较大成绩,城市的环境状况有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环境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环境监测工作迅速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教育事业得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已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篇2:申论考试答案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的作答对象是“我国粮食生产”;作答任务是“概括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挑战”一词提醒考生,要重点关注与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材料;作答范围是全部给定资料;作答要求包括“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提示考生答案要点务必要找齐全,答案要富有逻辑性,作答字数要控制在250字内。

阅读资料,提炼要点

题目没有明确限定作答范围,因此需要考生通读全篇资料,查找与我国粮食生产相关的内容。其中,给定资料5、6分别对应试题2、3,材料反映内容亦不与粮食生产相关,给定资料7为正面资料,与题目“挑战”一词不对应,故将本题的作答范围锁定在给定资料1—4。

给定资料1信息非常丰富,第一段涉及的要点包括科研投资强度、项目稳定支持经费低;科研队伍流失严重,拔尖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研究经费使用效率低。第二段涉及的要点是我国国内种业研发创新能力弱,跨国种业公司迅速占领我国的种子市场。第三、四段共同反映了我国农技推广遭遇的困境。

给定资料2的核心句是某社科专家的提醒:“未来农业的任务仍将非常艰难。一方面农业在增长,另一方面供给的增长赶不上消费的增长。”同时“如果农产品价格失控上涨又会导致工业品等价格上涨,加上运输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的价格传导效应,会使国家消费进入动荡状态。”也是一句关键内容。综合归纳,其强调的即是我国粮食供求平衡脆弱问题。

给定资料3首句即点出了本资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土地失控。具体表现是城镇、工业化过程中侵占土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挑战。同时资料尾段还指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弱的问题。

给定资料4集中论述了我国土地撂荒的严峻事实,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合、分析,可以从“农业科技创新乏力”、“粮食供求平衡脆弱”“土地失控”、“土地撂荒严重”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再加以必要的引领句,以符合“有条理”的作答要求;此外,注意作答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遭遇四大挑战: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乏力。科研投资强度、项目稳定支持经费低;科研队伍流失严重,拔尖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研究经费使用效率低;民族种业研发创新能力弱,跨国种业公司蚕食我国种子市场;农技推广遭遇困境。

二是粮食供求平衡脆弱。粮食供给的增长难追消费的增长,而农产品价格失控上涨将使国家消费进入动荡状态。

三是土地失控。城镇、工业化过程中侵占土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挑战。

四是土地撂荒严重。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积极性弱,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2.“给定资料5”介绍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三种模式,请分析这三种模式主要特点和它们的不同之处。(20分)

要求:分条表述,内容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3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分析给定资料5介绍三种模式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需要我们重点研读,从中提取要点。题目将问题设定为“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就要注意,作答时这是两个问题,一定不能疏忽了。从作答要求来看,“逻辑清晰”需特别注意,在作答时要体现出一定的逻辑结构,要注意分条作答。

阅读资料,提炼要点

作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资料5”中每一段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给定资料5共四段材料,第一段开头介绍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整体效益低,紧接着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政策。

第二段主要是介绍Z市的土地流转,“流转的土地统一种植,人均可分得小麦800斤,如有盈利可参与分红”,可以知道这种土地流转获得收入的途径。“2012年一场暴风雨,村里小麦倒伏,致使王永损失了几十万元,可保险公司最终只赔偿了2万元”“尽管签署了流转协议,种粮大户仍有可能百临政府征地,村民毁约等风险”,可见这种流转模式对于受转包人来说风险很大。

第三段主要介绍W县的农民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以前村里人种稻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基本上都加入了合作社,比以前好多了。啥时种、咋种、咋管、咋收、咋卖,都不用像以前那样操心,大伙跟合作社一起干就行了”说明这种经营模式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第四段介绍Y乡将土地出租,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土地流转之后,农户既是土地所有者,又是合作社股东,还能成为希望农庄的员工”“现在农户收入有三大块,土地租金、股东分红和劳动工资”这些都可作为这种流转模式的特点,作为答案要点。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为了达到“分条表述”“逻辑清晰”的要求,我们需要将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分类整理。在作答三种模式的特点时分条作答,在组织三种模式不同之处时可以从“农户是否从事生产”和“收益”两方面进行归纳。注意字数不能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资料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三种模式:转包、入股和出租,它们的主要特点如下:

转包,农民将土地转包给本集体组织的农户耕种,对于受转包人而言,风险较高;

入股,农民自愿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出租,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出租给本集体组织之外的人并收取租金,与政府、企业合作,风险较小。

三种模式都是为实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但各有区别,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在是否从事生产方面,转包的农民不参与生产,入股的农民需要直接参与生产,而出租的农民无需参加生产,但是也可以自愿参与;在收益方面,转包的农民收取转包费,若有盈利可参与分红,入股的农民收益按照股份分配,出租的农民有土地租金,如采取材料中的合作形式还可以有股东分红和劳动工资。

3.假如“给定资料6”中的乡党委石书记准备向县委报告杨村发生的事情和乡里的解决措施,请你为他草拟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要求:

(1)定位准确,有针对性;(2)内容全面,层次清晰;(3)对策建议具体有效;

(4)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作答此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答所参考的资料范围为“给定资料6”;2.作答身份及汇报对象分别是乡党委书记和县委,由下级向上级机关进行汇报;3.作答内容及方式是草拟一份关于报告杨村发生的事情和乡里解决措施的汇报提纲;4.作答要求需注意有层次、有针对性,无格式要求,字数在400字以内。

阅读资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6”提到了农业开发项目在施行中受阻,被占地村民与村主任各执一词的情况,并借乡党委书记之口提到该项目其实是一项惠民项目。那么,考生需要分析,为什么惠民项目没有得到全部村民的配合呢?这是我们作答此题的突破口。

首先,资料提到村民“询问青苗补偿费和占用土地补偿费,但均被告知申请补偿没有政策依据”,由此可知,项目没有得到配合是因为部分被占地村民的利益受损。其次,关于项目没有征地补偿,有村民认为村委会没有提前“开会给村民介绍清楚”,并声称,“根本不知道村上到底要搞什么项目”,而村主任则表示这种说法毫无道理,这种各执一词的情况说明了在项目实施前,村委会关于项目本身及征地补偿没有对村民进行充分地宣传与沟通;最后,乡党委书记提到,有村民因迷信说法而反对征地。

分析完事件发生的原因后,考生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根据上文,措施应主要从加强沟通、宣传,广泛筹集资金、补偿受损农户利益,破除迷信说法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为保证作答完整性及文章内容的适当升华,考生还需总结出,此次事件当前应做好善后工作以保证群众利益及项目的顺利施行,同时,对此次事件发生所带来反思,应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此题无须考虑行文格式,因此,考生通过分析材料及对要点的加工、梳理,由事件概述—原因分析—对策措施—总结反思这样的逻辑结构来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关于杨村惠农项目事件的汇报

2008年,我乡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项惠农项目试运行时效果良好,今年拓展到杨村等六个村子。但是,最近该项目在杨村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村民不配合的情况。

村民不配合该项目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项目实施前,关于征地补偿问题对村民沟通、宣传不到位;二是该项目没有关于青苗补偿费和占用土地补偿费的政策依据,伤及部分人的利益;三是部分村民认为项目建设用地破坏其风水。

针对此事,我乡采取了以下解决措施:一是深入到农户中间讲解相关政策,使其实实在在地了解项目情况,做好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的工作;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补贴、乡村集体财政配套预算以及以物折资的村民自筹资金的方式给予利益受损的农户适当补偿;三是加强科学宣传,破除迷信说法。

乡政府已经组织人员与村民沟通、协调,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坚决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今后会以此为鉴,更加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4.“给定资料3”中提到“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请结合“给定资料”和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没有限定文体和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但是,题目中规定了文章的切入点,即“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这句话,因此,文章要深入探究这句话的含义,以此引出文章的主题。

给定资料中蕴含着很多有用的信息,为我们确定文章立意角度、展开行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给定资料1”中着重说明了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这里既有农业研究机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也有农业科技下乡困难。“给定资料4”则列举了农业生产和进城务工、工业开发的对比,通过阐述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彰显了我国初级农产品缺乏附加值导致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给定资料5”则向我们提供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一个良好措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给定资料6”则表达了当前政府在指导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重管理指令轻民众意见的问题。

通观给定资料,可以根据资料中揭示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本题题目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容农业生产,那么我们可以将农业发展的困局看着“鸡肋”,采用“解决问题型”结构:开头通过讲述“鸡肋”的来源,引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进而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总论点;主体部分从土地流转、政府决策和科技应用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业生产困局的措施;结尾点明农业生产的的重要意义及当前困局的影响,重申总论点,收束全文。

此外,本题资料中蕴含的问题、措施很多,如:农民社会地位问题、农业生产的榜样措施等,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积累,选取相应内容,或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生产问题的原因、影响写成“评论型”结构的文章。【参考例文】

以转型之剑 破“鸡肋”困局

三国时期,曹刘争霸汉中,刘备因险拒守,令曹操进退失据,曹操遂以“鸡肋”比喻汉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天我国农业生产同样也处在如此尴尬的境地,农业生产的微薄收入,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但若因此放弃农业发展,势必导致社会不稳。2013年在博鳌论坛上,总书记特别提出了“亚洲发展需要乘势而上、转型升级”的战略思想,正为我国如何破解农业发展的局面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依靠一家一户的传统模式,农业成本居高不下,技术应用可谓“凤毛麟角”,初级产品的低附加值则令农业收入长期低企,而“打工潮”的兴起,更让土地抛荒问题日趋严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以此拉动人民生活水平。用转型升级的利剑,斩破我国农业生产的“鸡肋”困局。

斩破“鸡肋”困局,需用转型升级“联合剑”。能用众力,无敌于天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家庭模式,令产业成本居高不下,而进城务工的兴起,则令很多优质良田抛荒废弃。为此,政府应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广泛施行,联合地区农户集体生产,并引入下游加工、销售企业,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新网络,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最终依靠农民土地使用权占有比例分配盈利,保证土地高效生产,破解抛荒难题。

斩破“鸡肋”困局,需用转型升级“决策剑”。能用众智,无畏于圣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虽然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问题,但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总想主导农业开发,本意“惠民”的建设之举却反招“民怨”。在新的时代中,政府的执政思想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将以往微观管理的决策思路改变为当前宏观引导的手法,利用政府自身优势,为村民提供产业相关信息,广泛开展农业建设听证活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用众人的智慧保证发展的方向。

斩破“鸡肋”困局,需用转型升级“科技剑”。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政府农业科技下乡的活动开展艰难,而农业科技的利用却乏善可陈,农产品产量、质量难获提高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人们。为此,政府应在农业生产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之间“架桥铺路”,通过开通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农业科研院所能够凭借自身的科研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同时,农业生产企业则要用盈利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最终促使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并驾齐驱”。

篇3:申论考试答案

申论考试的目的是要选拔合格的国家公务员,一个合格的公务员,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症结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处理措施的能力,这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力,是一个公务员价值高低之所在。对策命题测查的就是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带着这个意识应试,才不会偏题。对策命题应答思路分三步切入。

一、认定身份

申论考试是一种测试、录用公务员的专用考试形式,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测查考生的专业素质和潜能,命题中总是专门设定虚拟身份,限定考生按给定的身份和角度应试。虚拟身份一经定位,应答过程就必须时刻以虚拟身份为立足点,从虚拟的角度和情境进行思考、提出对策,确保对策具有合体性,考生绝不能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和提出对策,立场错位,就会导致对策错误。试题中的虚拟身份有时明确标示,有时不明确标示,必须认真审题,准确认定。有明确标示的,必须按指定身份定位,无明确标示的,必须按普通公务员的身份定位;指定为领导身份的,必须从领导的角度提出对策,指定为工作人员的,必须从工作人员的情境提出对策,不可错位。

二、宏观着想

申论试题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大多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弊端或热点问题,其诱发原因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故解决的对策也就带一定的通用性,对策思路应先从宏观角度切入。

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许多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或没有健全,该堵的漏洞没有堵住,任其自流,问题越发展越恶化,最终酿成大害。法律法规是治国之本,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不能不首先由此考虑。

2. 抓好管好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是权力的化身,是社会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他们的行为往往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或走向,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领导干部身上。毛泽东曾说:“治国先治吏。”就明确指出了解决社会问题也必须从领导干部这个根基上去考虑。

3. 强化监管力度。

很多社会弊端不仅屡禁不止,反而疯狂蔓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职能部门监管无力,强化监管力度是最根本的对策。

4. 广泛深入宣传教育。

不少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于人们思想认识的空白或不足,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从思想政治上提高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加大惩治力度。

许多社会弊病屡治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治得太松、罚得太轻。针对这类问题,应遵循“治国需用重典”的古训,在政治上、经济上、刑事上施以重典,加重惩罚,让违法事主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唯此方能奏效。

以上几点是申论考试中提出对策的通用思考途径,大多社会问题都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进行思考,找到切入点。但这仅仅是宏观的,具体作答还得针对给定资料作出微观定格。

三、微观定格

提出对策是在阅读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已经十分明白,再与身份定位和宏观思考相结合,就可以进行切题的作答思考,应从如下角度切入:

1. 对策要有针对性。

即紧扣前面概括部分提出的主要问题,抓住其主要矛盾,针锋相对地提出确切、中肯的解决方案。对策与问题要一一对应,前面提出什么问题,这里就解决什么问题,切忌遗漏或脱节。如果问题较复杂,便应审视遴选,抓住关键问题提出对策。例如2000年国考题的“噪音扰民”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就很复杂,解决的方案也提得很多,其中只有从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和改造城市建设规划这个角度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噪音扰民问题。一位考生就针对这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对策:

首先,由政府出面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由环保局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测量和治理,要求××印刷公司限期整改。如整改成本高于搬迁成本,则准其搬迁。在勘测过程中,发现其他有污染问题的单位,应责令其整改。该地区为居民区,不应允许有污染的企业或设施在此建设,以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印刷公司应对居民H进行赔偿。在综合治理中,若发现其他污染源与此相关,也应追究其赔偿责任;若有其他居民也出现此类问题,应作出相应处理;居民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第三,在综合治理期间,一方面要做好居民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对有污染的企业进行治理改造,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综合考虑,妥善安排。

答卷中提出的政府出面治理、事主进行赔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三条对策,就很具针对性、确切性和宏观性。

2. 对策要切实可行。

所提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完全可以实施操作。这是体现对策价值的关键,写得再漂亮的对策,如果在实际中行不通,便等于零。所以,在提出对策方案时,一定要对细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理性思考。首先要考虑三点:第一,是否有明确的直接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执行、落实对策方案;第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什么;第三,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否充足,解决问题是否有时效性。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对策方案实施后,会取得哪些效果,会出现什么问题,矛盾将如何转化,会不会影响到全局的、长期的、群众的利益,等等。这些都要事先估计,预作防范。所有这些都思考妥当了,才可以提对策方案。2001年国考的一位考生对解决PPA事件提出了这样的对策方案:

(1)针对PPA事件,政府应要求媒体进行报道时实事求是。同时,有关部门应责令医院与药店立即撤下并封存含有PPA成分的药物,暂停对含有PPA成分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

(2)组织有关专家加强对含PPA成分的药物有毒程度的分析,通过媒体详告大众。

(3)我国科技人员要立即研制不含PPA成分的感冒药物,迅速投入市场,满足大众需求。

(4)追踪监测曾因服用含PPA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关医疗部门应给予特殊照顾、治疗。

此种对策就显得方法措施确切,步骤程序分明,执行机构落实,符合国情、民情,富于人性,切实可行,是一份好答卷。

3. 对策要合法、合理、合情。

所谓“合法”,广义指符合党、国家、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所谓“合理”,广义指符合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社会常理;所谓“合情”,泛指符合国情、民情、实情、人情、公德等等。一份对策就是一项科学决策,一项系统工程,应有全面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达到这三种符合,方方面面比较合适,才算得上是一份好对策。例如2000年国考题的噪声扰民问题,可以提出许多种解决的对策方案:(1)搬迁;(2)关闭;(3)以国家利益为重,置之不理,照常生产……将这些对策进行反复分析、深入思考,问题就看得很明白:搬迁,固然可以彻底解决噪声干扰矛盾,对居民绝对是件大好事,但对于厂家却是大难事,成本很高、地盘难找,一时难以办到;停产关闭,也可彻底消除噪音,但该厂是国有大型企业,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不可以这样办;置之不理照常生产,侵害居民合法权益,违法。在如此进退维谷之中,最终找了一条巧妙穿梭过难关的途径:(1)进行技术改造,将噪声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内,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保护居民权益;(2)赔偿居民经济损失,化解矛盾;(3)将来条件许可,将工厂迁出市区;(4)今后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不可将工厂建在居民区。这样的对策方案就显得合法、合理、合情。

四、结语

身份认定、宏观着想、微观定格的应答思路切入,仅就一般性普遍性而言,切不可生搬硬套于个别性、特殊性。在实际应试中,根据具体命题的内容和意图确定具体切实的思考途经,才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士谦.谈谈申论考试对策题的通用条项[J].应用写作, 2008, (9) :50.

[2]张志华.谈申论方案写作的方法与技巧[J].应用写作, 2004, (3) :54.

篇4:申论考试答案

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进入四审。与现行预算法只字未提预算公开相比,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尤其规定要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中包含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情况,并要对本级政府举债情况作出说明。

财政预算是一个国家的账本,收入与支出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预算法修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深度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关系到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公民与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财政既体现着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也体现着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的基石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着公共财产权的实现。可以说,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组成。

钱袋子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阵地。而对钱袋子的叩问与关注,也必将推动人们进一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拍脑袋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随意性大,这也造成一些地方往往预算定了不算,根据长官意志随时随意调整,一些拍脑袋工程拆了建、建了拆,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二是障眼法问题。预算内容不全面,实行选择性公开;语言表达太专业、晦涩,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类似这样的看不懂问题,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财政预算报告备受人大代表和群众诟病之处。

三是吊胃口问题。跑部钱进是多年来人们对地方向中央各部门争取政策资金的形象说法,其根缘即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正是因为跑部管用,谁跑起来、谁跑得勤谁就能钱进,所以各地方才热衷于跑,争着跑,不跑钱就进不来。这种不规范、主观性强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吊足了地方的胃口,形成了一种争相同上级部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损害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影响了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有效改善预算制度的举措:

在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必须将政府的一切收支纳入公开、透明、可监督的预算体系中,强化公共财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对预算的参与,既包括对决策的参与,也包括监督环节的参与。预算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对预算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预算公开要做到透明易懂,让公众尤其是纳税人清清楚楚弄明白并有效监督财政资金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而不能成为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花瓶。

二是在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必须强化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制衡、审议、监督和问责的权力。对有失规范的预算调整行为引入惩戒机制。

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则需厘清权责关系,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夯实国家治理良性运作的经济基础。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设立、使用加以约束和规范,以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

取消职务消费

时事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对策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时事链接:

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一名7岁女童李微微为救一名落水同伴不幸溺亡,当地有关部门为避免其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拒绝将其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在引发网民热议后,2014年7月,当地计划将其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也接连发生了两起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2014年6月27日,5名儿童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游泳时遇险,不会游泳的阿浩在施救同伴过程中溺水身亡;7月1日凌晨,白云区均禾街发生持刀抢劫事件,18岁的沈俊江和其他3名群众协助围捕,沈俊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

深度解析: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救助者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悲痛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前,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今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见义勇为一定是冒着某种风险,需要极具勇气做出的行为。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身体的轻微损伤,大的则可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出见义勇为的行动之前,施救者也应该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虽然这些年来呼唤见义智为,特别是一些地方明文规定不提倡学生见义勇为,充满了理性思考。但一些学校在灌输教育理念过程中,往往把牺牲的小英雄当作学校的榜样过度表扬,久而久之,在面临他人危险时,一些孩子就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救人,酿成悲剧。这既无法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失守。

对策措施:

鼓励青少年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并非只需观念一转就水到渠成。除了勇气,青少年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给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技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举动。

一是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都应成为必修课程,要有心理引导,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即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二是政府和学校应联合开展地震、火灾等演习,也出版各种应急手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是社会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

四是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并联合社区、做一些实践演练。

只有安全教育一一落实,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真正成为危急关头的救命之策。

纠正畸形考证热

时事链接:

持续多年的职业资格考证热,最近遭泼冷水。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所有准入类职业资格均需法律依据,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深度解析:

一是外因,即行业准入有限制。评职称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区居转户的加分项也需要某些证,这些因素都迫使人们加入考证大军。

二是内因,即年轻人出于增加自己职业竞争力的美好初衷,奔证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从实实在在的证上才能获得一丝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个证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职场竞争力。

职业资格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行业管理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考证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一个热字。

一是设证过热,各种职业资格证名目繁多,内容交叉而冗杂,不规范、不必要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过热,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看作一种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进行业水平提升,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是内因过热,盲目依赖本本来证明自己,却依然不具备从业的能力要求,这也折射出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缺失。

中央要求有步骤地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有助于使得职业资格认定更科学化,也从实质上解除了一些行业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门槛,最终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给职业资格证做减法,对形成行业内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有积极意义。

对策措施:

一是主动去除行政化趋势,让依法行政真正回归。职业资格许可行政化趋势在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操纵之下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要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确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的行政准则,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用制度管住资格证,净化资格证认证领域的风气。政府逐步放开认定工作,就需要积极引导、培养和规范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使其能树立权威性,有能力长期承担起这一职能;建立健全资格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责,创造一个资格证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健康行业秩序。

三是各教育单位也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依赖各种证,而是靠自己在学校接受到的思维训练、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长来增加步入社会的勇气。

四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激活劳务市场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交给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来评判,让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来决定优胜劣汰。

篇5:申论考试答案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从题目的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中的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就是说仅针对问题进行概括即可。从题干来看,作答范围在“给定资料1~5”中,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每一则材料都谈到了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方面问题。“给定资料1”涉及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给定资料2”谈到了村干部工作难度增大,村干部“求人办事”的现象;“给定资料3”中谈到了邻里关系逐渐淡薄;“给定资料4”则指出了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利益反而受损,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给定资料5”谈到了近年来随着土地在市场化城镇化进程中价值大增,“村官”的隐性权力越来越大,同时又缺少相应的制约机制。

这类题目的作答原则就是直接将具体问题分条表述出来即可。同时要注意全面、准确、简明的作答要求。全面就是对问题不能有所遗漏,准确就是要求把握问题的本质内容,简明其实是作答全面准确的前提,只有做到语言的简洁精练,才能在有限的字数要求范围内使要点全面、准确,这也是归纳概括能力的具体要求。

2.分析“给定资料2”,请你指出导致村干部“求人办事”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准确、具体。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题目要求分析给定资料,指出导致村干部“求人办事”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看似是要分析,实则只是对材料中关于村干部“求人办事”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概括,属于归纳概括题中的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的作答原则就是,题目要求你概括什么你就概括什么。本题要求概括原因,并且明确了要分析“给定资料2”,那么在“给定资料2”这一明确的作答范围下,锁定与村干部“求人办事”现象产生原因相关的词句,适当提炼要点、加工要点即可,无需涉及其他内容。这也是“准确、具体”这一作答要求的具体体现。同时要注意作答字数较少,因此语言的表达上还是要注意简洁和精炼。

3.假若你是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请你针对“给定资料6-9”中关于乡村工作的值得借鉴之处,给领导写一份简要汇报材料,并提出相关建议。(25分)

要求:全面、具体、简明,针对性强。不超过500字。

【作答思路】

此题要求针对“给定资料6-9”中关于乡村工作的值得借鉴之处,给领导写一份简要汇报材料,并提出建议。先汇报后提建议,说明作答要先具体后抽象。同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写成一份汇报材料,但没有要求有正规公文格式。

分析一下题干要求的资料:给定资料6介绍传统手艺方面的一些情况,材料中没有涉及乡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因此材料中没有可借鉴之处。但是,材料中提高人才匮乏严重的问题,可以提出建议——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和激励机制。

给定资料7,列举了南京六合冶山镇、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的事例,从中可以借鉴的是充分挖掘传统手艺的潜在价值,培育多种文化形态良性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中总结的建议是创新制度。

给定资料8,可以借鉴的是“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制度”。

给定资料9,从草桥村党委书记老王话中得到两个值得借鉴的点,一是,村集体的经济命脉不能丢;二是,中国特点的社会管理道路。由此得出两点建议,一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

最后,将上面找出的要点,加以整理、归纳便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各地乡村工作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1.南京六合冶山镇、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充分挖掘传统手艺的潜在价值,培育多种文化形态良性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某县创建“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制度”,在体察民情、解决民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草桥村将土地收益作为生生不息的产业,而非一分了之。

4.草桥村利用乡规民约、经济纽带、党政组织,建设了有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

5.中国特点的社会管理道路。

从以上各地的措施,可见要做好乡村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和激励机制,二要创新制度,三要走可持续发展的之路,四要发展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社会管理之路。

4.通读“给定资料”之后,你对当代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定有所感触,请你以“守望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紧扣“给定资料”,结合个人体会;

(2)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议论深刻,结构严谨;

(3)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是命题作文,因此考生不需自拟标题,但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拟制副标题,以清晰的表达自己写作的中心思想。题干中要求紧扣“给定资料”,那么考生应当结合给定资料来写文章,而不能脱离资料,自己随意的书写。“结合个人体会”则是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首先,解读“守望家园”。这个题目包含着两个含义:一是“守望”既包含“坚守”的意思,也包含“展望”的意思,因此“守望”指的是继承和发展、创新;二是“家园”是指农村。因此该文章的写作主题应当围绕着如何在继承和发展、创新中,推进农村的建设。

其次,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当代农村发展的状况,因此考生可以从整体来谈如何“守望家园”,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谈,如“守望农村精神家园”等。另外,结合该文章题目,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文章。

最后,文章的内容应当结合给定资料,但同时不要直接套用材料中的原文原话,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要有自己的思想。

【参考例文】

守望家园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进入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加速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当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陈旧的土坯房变成了整齐的砖瓦房;农业税的取消让农民卸下了千年重负;医疗保险的覆盖使得农民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成绩是辉煌的、可喜的,但在我们为它举杯高歌的同时,更应当理性的看到成就背后所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农村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村委会的管理缺少监督,村干部的权力得不到有力的约束;农村经济发展过多的依赖传统方式;不良村风村气正侵蚀着的习俗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我国农村的全面建设,阻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客观的面对问题,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

完善村委会管理制度,推进农村的组织建设。在这场大变革当中,村委会的管理经受着最严格的考验。由于城镇化的进程,农村的集体土地等其他资源都面临着市场化增值的情形,这使得村委会执掌着巨大的财富,同时腐败问题油然而生。因此加强的村委会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村干部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完善群众监督体系,提升财务公开制度,这些能有效的遏制腐败,进一步的保障农村的发展。

多元化的发展传统工艺,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传统工艺是当地的特色,我们应当大力的发展传统工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现在技术将其产业化、规模化,使其能产生经济效益。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创办工艺学校等等。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善良、热情、互助等等,这些都是曾经人们对于农村的人的印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农民的物质富裕了,可是精神却匮乏了。以往的风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赌博、纠纷、冷漠等等,这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建设。因此,我们应当继承优良的村风村俗,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树立和培养新农民形象。这样不但能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更能为其带丰厚的经济社会价值。

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旧的,而是要求我们应当继承优良,努力创新改革糟粕,农村的发展亦然如此。在社会化的大变革中,面对农村的发展我们要坚守和传承优秀的经验,面对问题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得农村的发展朝着又快有好的方向大步前进,我想“守望家园”的意义也正在此处吧。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篇6:申论考试答案

2014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考试试题

(一)答案

《申论》模拟卷一 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材料1-3,请谈谈材料中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并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20分)

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对策具有可行性,不超过200字。

【答案要点】

主要问题: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PM2.5浓度过高。(5分)

对策:

1.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的炉灶,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5分)

2.积极设置快速公交,鼓励部分乘客放弃开车和错峰出行;(5分)

3.政府应尽快组织认定并采用本土尾气净化技术。(5分)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PM2.5浓度过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的炉灶,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应迁到郊区;二是积极设置快速公交,鼓励部分乘客放弃开车和错峰出行;三是政府应尽快组织认定并采用本土尾气净化技术,广泛使用民营企业研发出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有效遏制雾霾的加剧。

(二)根据给定材料4-5,请分析我国雾霾到底是谁惹的祸。(3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答案要点】

总扩句:是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造成的。(5分)

客观原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10分)

主观原因:

1.机动车排放污染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的因素之一;(5分)

2.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5分)

3.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5分)

【参考答案】

我国雾霾严重主要是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造成的。客观原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主观原因:一是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是雾霾的一个因素;二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三是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能源结构单一等问

题,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三)某大学发起一个“联合治霾,匹夫有责”的宣传活动,需要在网站上发表一篇宣传稿,呼吁社会各界为治理雾霾贡献力量。根据给定资料6—7,写一篇宣传稿。(30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不超过450字。

【答案要点】

现状:春节临近,雾霾不停在各地肆虐的现状,再度引起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的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呼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打好呼吸保卫战。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表态要强力治污,成就“美丽中国”的梦想。(5分)

建议:1.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在监管方面可以有更大的作为;(5分)

2.区域城市间应加强科研合作,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研究基地或实验室,开展雾霾治理相关技术研发;(5分)

3.将改善空气质量纳入法制化管理;(5分)

4.每一位市民身体力行、有所作为,春节不放烟花爆竹;(5分)

动员:改善空气质量,不可能一劳永逸。消除雾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呼吁政府主导,多方合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投入到雾霾治理中,要以猛药去疴乱的决心还大家新鲜空气。(5分)

【参考答案】

联合治霾,匹夫有责

春节临近,雾霾不停在各地肆虐的现状,再度引起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的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呼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打好呼吸保卫战。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表态要强力治污,成就“美丽中国”的梦想。

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在监管方面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建议政府制定一个战略性的改善大气污染的时间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预期,有利于达成共识。

区域城市间应加强科研合作,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研究基地或实验室,开展雾霾治理相关技术研发。同时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依托税收、政策等杠杆,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

将改善空气质量纳入法制化管理。扩大政府责任的范围,尤其是增加不同辖区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合作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规定。

每一位市民身体力行、有所作为,春节不放烟花爆竹。治理雾霾,从每个人做起,春节不放烟花爆竹也会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

改善空气质量,不可能一劳永逸。消除雾霾危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呼吁政府主导,多方合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投入到雾霾治理中,要以猛药去疴乱的决心还大家新鲜空气。

(四)“如果空气和水不行了,发展的意义何在?”请参考给定资料,围绕“大气污染”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70分)

要求:(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转变发展方式方能解雾霾之困

进入冬季,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我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再到西北,覆盖了将一半多的国土。不仅有上海PM2.5指数直蹿到“爆表”,更有西安大雁塔的“发射成功”,甚至连不少被称为“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城市也难以幸免。严重雾霾笼罩下的这段日子,不仅生出许多幽默段子,也引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与霾之间,孰进孰退,由谁来决定?

选择怎么样的发展方式,就有怎么样的空气质量。事实明摆着,造成雾霾的根本原因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市区扬尘的大量排放;直接原因是天气扩散条件极端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又加重了污染水平。因此,该反思的是我们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太多了。

雾霾围城,每个人都不能再做看客。各级政府必须把灰霾天气数量和相关监测数据与官员政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环保部门应建立重点污染源清单,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将落后产能坚决淘汰出局;企业应将节能减排作为首务,千方百计降低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党政机关要做出表率,少开公车;普通市民可以用合理使用机动车,多多乘坐公交,减少尾气排放,同时要避免过度装修„„

如此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才会大大减少,雾霾天气的隐忧才会得到有效破解,“蓝天白云”才不会因“雾霾围城”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奢望,我们的城市才会因空气质量高而更加宜居,百姓的生活也才会因健康而更具幸福感。

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任何一部分生病,最终都会引发全身症状。污染是会流动的,某一个部门机构、某一个城市或可做好短期被动应对,治理时却很难单打独斗,也无法独善其身。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具体化,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实现清新呼吸也在于行动。即便雾霾退去,环境保护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合力治污的干劲一点也不能松,人不进则霾逼进,我们面对的是一场事关未来的攻坚战、持久战。

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就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虽然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沿着十八大指明的方向踏实迈进,就一定能早日驱散雾霾,迎来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上一篇:爱尔兰留学 圣安吉拉学院下一篇:钱库学区学校发展性评价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