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采样调查

2024-05-23

野外采样调查(精选6篇)

篇1:野外采样调查

野簿的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 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此外,还要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和尺度,画地质素描图或照相,采集岩石或化石标本。所采集的岩石和化石标本也要分别统一编号,将编号登记在每个观察点描述的后面,并且用记号笔或红蓝铅笔在标本表示出来。观察点上所有的描述都记录在划线页中间即两条竖线之间,地层代号写在左侧,标本编号写在右侧。每个观察点描述完毕后,要空一行再接着描述下一个观察点。

图件是一种非常实用、形象直观的记录方式,与文字描述相辅相成。有时候,大堆的文字描述还不如一张简图那么明了、直观。图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地质素描图、剖面图和平面图、示意图、地貌图等等。所有的图件尽管各自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必须是自明和完整的,除了图件本身外,还要有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和可能的简单说明。

在所有的图件中,野外最经常打交道的就是地质素描图。它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露头上的断层、褶皱、地层接触关系、化石、沉积构造等等五花八门。地质素描图不同与美术上的素描图,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画即所见,而是要求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抓住本质特征,用简洁的线条表示出所要揭示的地质现象。因此,地质素描图的制作往往超出了描绘本身的内涵,带有不同程度的地质分析和解释。

如何画好地质素描图?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美术修养,而且更主要地取决于个人的地质专业水平。这是一项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同学们在本次实习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勤奋苦练,逐步提高。

图6-7-1 野外记录簿的记录格式 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野薄记录格式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经 至)手图号: 航片号:任务:(岩区(或...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经 至)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 GPS:(经度 纬度 高程)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详细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1)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650ms+850m1500m: 沿途为„„„

(3)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熟悉;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注重: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天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四周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重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3.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详细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 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光片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岩组分析 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4 人工重砂 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粒度分析 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6 大化石 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X—射线衍射分析样 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朴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 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电子衍射法样 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10 红外光谱分析样 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激光拉曼光谱法 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穆斯堡尔谱法 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13 核磁共振波谱法 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14 热分析样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 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

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殊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激光显微光谱法 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K—Ar年龄样 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40Ar—39Ar年龄样 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29 U—Pb年龄样 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铀系法 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31 Rb—Sr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32 Sm—Nd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14C年龄样 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古地磁 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采样要求:

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

2、数量,应满意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央取样,不得少于10块;

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

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

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

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热释光(T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

光释光(OSL)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37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9g,液体需0.01—0.1ml。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裂变径迹(FT)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氧同位素 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0.2g ;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氢同位素 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41 硫同位素 分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碳同位素 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铅同位素 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化学分析样 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置两条以上采样线。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 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46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 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47 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采煤层煤样 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生油样: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储层样: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51 盖层样: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水样: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土壤样: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植物样:分析微迹化学元素。主要取植物器官和腐殖质,样重150—200g。

篇2:野外采样调查

茶亭镇野外调查小节

参与人员:曾庆农 陈佼佼编写人员:陈佼佼

实施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日期:2013年4月

一、乡镇简介

茶亭是革命先烈郭亮的故乡,地处长沙市北大门,北接湘阴,东临涅罗,区域总面积89平方公里。茶亭镇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34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200户,总人口33306人。

境内交通便利,芙蓉大道、郭亮大道纵贯南北,梅铜公路、茶东公路、电厂大道横越东西,即将竣工通车的京港澳西线贯穿全境,并设两个互通。山水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怡人,东北部群山绵亘,山脉向西南延伸,九峰环抱,如坐椅中,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珍稀名木众多,山水相依,风景秀美,山泉飞瀑相连,溪水常年不断,还有水库11座,其中小型水库两座,湖面波光粼粼,清澈如碧,可静心垂钓,可凭栏观看。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淳朴,郭亮纪念园传颂革命精神,催人秉志奋进,惜字古塔巧夺天工,誉为世界奇观。

曾经的茶亭是相对偏远、基础薄弱、生产生活均较为落后的一个边远乡镇,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望城由县改区的重大变化和周边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茶亭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12年,全镇三次产业总产值24.58亿,是2007年的2.35倍,年均增长19%;财政总收入4200万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4元,增长5821元,年均增长16%;全年完成税收1149万元,比2011年增长23.3%,其中国税501万元,地税648万元。

二、地质环境条件

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属亚热带气候区,特征显著: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旱,冬季少严寒,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7℃,1988-2005年,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年平均总日照1600小时,适宜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2005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4.5℃,年降水量1005.4mm。

每年雨季从3月至4月上旬开始,雨水集中期多在4-6月,随着副热带高压北移,一般至7月有上、中旬雨季基本结束。近十余年降水量较多的为1998年,达1922.1mm,属少见的高值年;降水较少的2001年,全年降水1139mm,相当于正常年的73.45%。地貌属湘江河流阶地,已丘陵化,多为缓坡和斜坡,植被发育。

三、调查概况

1、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和精神,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成立4个调查小组,格塘乡由第一调查小组负责完成,组长曾庆农,组员陈佼佼,乡镇配合人员为茶亭镇国土中心所胡顶立。

格塘乡地质灾害调查从2013年4月22日开始,至5月2日结束,调查时间共7天。

2、完成的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共完成调查面积89km2,9个行政村,一个社区,观测路线50km。共查明各类调查点39处,完成野外工作手图1份和实际材料图1套。

调查点为39处。(其中地貌点2处、地质点12处及居民点11处、滑坡点4处、塌陷点3处、崩塌点3处、水利工程点3处、水文点1处)

四、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特征

1、地质灾害类型及灾情险情

根据本次调查,茶亭镇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茶亭镇共查明地质灾害10处,其类型主要为地面塌陷(3处)、滑坡(4处)、崩塌(3处)。灾害点密度为0.2处/km2。

本次调查的10处灾害点,按规模划分小型10处,按灾情划分小型10处,按险情划分小型2处,其他6处不存在威胁。其中有2处曾发生灾害,郭亮村枫树塘组滑坡毁坏公路,造成直接损失35万元,郭亮村棉花组崩塌毁坏房屋,造成损失2万元。其余4处灾害点未造成直接损失;有4处灾害点仍存在隐患,狮子岭村狮子塘组共威胁房屋3间,威胁财产3万元,;郭亮村谭家庄组威胁房屋3间,威胁财产2万元;西湖寺村老铺子组地面塌陷威胁财产100万元;戴公桥村阿弥石组崩塌毁坏房屋,为造成损失2万元。

2、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本次调查的10处灾害点,分布于全乡的5个村,其中郭亮村4处,狮子岭村2处,戴公桥村1处,谭家园村2处,西湖寺村1处。

从空间上看,灾害点分布较分散且稀疏。

从地层岩性分布来看,该乡10处灾害点中有8处地质灾害点(4处滑坡2处崩塌2处塌陷)位于Qp 的砂砾和粘土中,2处地质灾害(塌陷和塌陷)分布于该乡花岗岩地层中,但是总体来说,调查的10个灾害点的分布无规律可循。

乡境北部有多处石灰岩采石场,目前仍然在开采,破坏了植被和美观,同时在开采面形成的人工高陡边坡,为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创造了条件。

3、主要地质灾害点特征及防治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区内灾害点存在较大隐患有;西湖寺村老铺子组地面塌陷,该地面塌陷位于西湖寺村老铺子组,地理坐标:X:3151552,Y:19681568。据调查,该地面塌陷陷坑单体中坑口规模最大的为8平方米,深度最深的为2米,变形面积最大的为16平方米,在陷坑群体中坑口口径最小的为0.5米,最大的为7米,坑的深度最大的为0.3米,最小的为1.1米。1998年由于开挖路基放坡过陡,加之放炮震动等因素,形成了该地面塌陷。从该年至今,塌陷一直存在小崩小滑现象,最严重的堵塞公路排水沟,目前陷坑上有多处危岩体,会因为风化和雨水浸透发生崩滑危险,威胁公路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建议在该斜坡边设立警示标志、对斜坡危险地段放坡减载、加强监测,出现险情时及时上报。

五、结语

本次调查,对区内地质灾害的情况和地质环境条件有了较为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斜坡和沟谷进行了调查,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并传授居民临灾识别方法和避险自救措施;协助当地政府建立了群策群防网络与防灾减灾体系。

篇3: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调查

关键词: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调查

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调查是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 在调查的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野外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的动力学参数以及流场的基本特征,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安全评价。在本次调查中, 对试验场的钻孔进行了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流速测量等。

1试验场附近的地形、地层及地质构造

本文介绍的野外试验场在暖温带干旱气候区与中温带微凉干旱气候区交界处的半干旱气候区, 年均气温9.8℃, 年均降水量394.9mm, 年均蒸发量1923.0mm, 年均相对湿度55%。从地质环境上看, 试验场地中间为开阔的平坦盆地, 整个地形由山区向盆地逐级下降。

本区地表黄土剖面垂直节理相当发育。据场址附近沟谷剖面观察, 裂隙几近垂直, 一般长0.7~3.7m, 宽0.1~0.3m, 裂隙间距0.1~12m, 有一定的连通性。地震主要发生在盆地南端。盆地内共记录有5级以上地震12次, 同邻区相比, 强度较小但频率较高。距场址最近的一次强烈地震为6级地震, 烈度为7度, 震中距场址30km左右。

2调查区水文地质情况

2.1含水层的分布及富水性。本次调查的野外试验场中, 调查区的面积为40km2, 结合现有的资料, 可以了解到含水层介质岩性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赋存情况。调查区地下水属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中, 由于地层裸露区含有岩溶潜水, 所以该区域富水性具有空间差异性。该区域碎屑岩隙水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 含水层富水性中等。松散岩类空隙潜水分布在黄土丘陵区, 含水层富水性较弱。

2.2浅部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以及排泄。相关工作人员对调查区浅部承压水的民用水井水位了测量, 这可以了解到调查区浅部承压水的流向以及水力坡度。该区域地下水流向南西, 可以对盆地潜水以及承压水提供补给。在黄土丘陵区域, 潜水以及承压水都是靠大气降水供给的。该区域蒸发排泄多发生在水位较浅的沟谷中。基岩地下水也是靠大气降水供给的, 渗入碎屑岩裸露区域或者灰岩缝隙中, 会流经径流区的承压含水层中, 最后达到盆地排泄, 部分水通过越流的方式还会对上层承压水提供补给。大气降水可以为径流区人工排泄提供水源。

2.3地下水化学特征。在本文介绍的调查区中, 北部山区的潜水是大气降水通过不断水循环为得到的产物。潜水的水质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HCO3-Ca, 另一种是HCO3-Ca Mg。在流经径流区, 并最终达到盆地的过程中, 地下水矿化度会大大增加, 水质的类型也会发生改变, 最终成为SO4 (Cl) -Ca Mg, 基岩山区承压水的水质是以HCO3-Na Ca为主。盆地的承压水水质分带性并不明显, 矿化度也比较低, 水质类型是以SO4Ca Na为主。

3试验场水文地质调查

3.1水文地质钻探。在调查的过程中, 首先要进行钻探, 这可以了解到该区域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地下水位, 还可以了解到含水层介质结构, 得知地下水参数。通过采集土壤样品, 可以了解试验场的水文地质情况, 在钻探的过程中, 需要准备好专业的设施, 为物探测井以及含水层试验提供设施保障。根据钻探的结果绘制出的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剖面图如图1所示。

3.2钻孔水文地质试验。试验的目的是获取水文地质参数。通过混合抽水试验, 测得S1孔的平均渗透系数K为4.28×10-6m/s;通过单孔稀释试验, 测得S2孔的平均实际流速U为2.74×10-5cm/s, 纵向弥散系数DL为7.4×10-4cm2/s;通过注水试验, 测得S5孔的K为5.7×10-6m/s;连通抽水试验结果表明, S4孔所揭穿的含水层为潜水含水层, S5孔揭穿的为承压水含水层, 二者之间水力联系较差。

3.3浅层地下水水文动态。在钻探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过采集岩芯岩样, 对岩性进行了分析, 在抽水试验以及注水试验中, 还了解到试验浅部含水层的划分情况。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分布以及岩性发生了一定变化, 地下水位也在不断的变化, 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 潜水与承压水位的变化具有同步的特征。

3.4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及特征。在对野外试验场进行地质调查时, 工作人员是在2.5km半径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与测量的, 对6眼浅井进行地下水常量分析时, 采用的方法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标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试验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分布情况与地形组合比较接近, 含水层主要是靠大气降水提供补给的, 该区域部分地下水属低矿化的HCO3-Na或HCO3-Na、Ca、Mg型, 总硬度为7.6~12.4德度, 属微硬水, 估计主要由北部山区大气降水补给。部分区域地下水属中等矿化度的SO4或HCO3-Ca、Mg型水, 总硬度达52~112德度, 属极硬水, 可能由煤系地层地下水和矿坑排水补给。

结束语

在对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进行调查时, 需要结合基础资料, 还要进行钻探试验, 了解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 对地下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该试验场在调查区域径流区上游位置, 浅部含水层是由潜水及承压水组成的, 含水层的渗透性比较差, 全年的平均流速比较慢。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比较小, 而且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主要是因为浅部含水层主要是靠大气降水量供给的, 而该地区全年大气降水量变化比较小, 与平原水区的距离较远。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调查结果显示, 地下水水质是以HCO3-Na为主, 水质变化与试验场地形组合及地下水循环有较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辉.曹家湖水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8 (4) .

[2]杨列彦, 朱昌元, 张文举.曹庄井田水文地质调查及综合防治水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 2009 (3) .

篇4: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探微

摘 要: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是中药资源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本文记述了一次野外中药资源实训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大致掌握了济南长清大学城当地主要植物的种类、资源蕴藏量和分布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对当地中药资源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对中药资源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总之,理论结合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与掌握。

关键词:济南长清;中药资源;样方调查;实训

中药资源学这门课程自开课以来,既有理论上的学习也有野外的实践,两者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笔者对中药资源的认识和掌握。纵观中药专业所学课程,从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到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以及中药资源学,这一系列的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中药资源有了更加广阔的认识和掌握。从课程的开设顺序来看,大致可以这么排列一下,从饮片、中药材、中药制剂到方剂和药用植物,再到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资源,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的导向进程。如今中药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各大地区中药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匮乏现象,导致稀有中药物种价格日益上涨。野山参、北沙参等名贵中药材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危险。另外,不同地区也出现了对中药资源的掠夺性采挖和破坏,从而引发资源危机,继而导致市场掺假现象十分常见,这些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发严重。因此全方位、具体化掌握国家中药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俨然已成为解决此项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如此看来,处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大背景之下,了解当地中药资源,小范围的资源普查也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10月10日,在孙稚颖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样方套调查工作。

一、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的目的

学习和掌握野外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了解当地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掌握当地中药资源的变化趋势,提出中药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利用的合理性意见,以促进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方法

随机原则是在抽取被调查单位时,每个单位都有同等被抽到的机会,被抽取的单位完全是偶然性的。抽样检验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相同的,完全由许多随机因素综合作用来决定,既排除了抽样时人的主观随意性,也排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总体变异性大时,随机抽得的样本代表性差。

随机选取3个样地,每个样地间距5千米。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5个样方套、每个样方套间隔100米;每个套内设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共6个样方。1号样方大小为10×10(单位:米),主要调查其中的乔木种类、数量及分布;2号样方大小为5×5(单位:米),主要调查其中的灌木种类、数量及分布;3号、4号、5号、6号大小均为2×2(单位:米),主要调查其中的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当地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可利用本地林相图按照比例计算法估算出来。

三、中药资源实训工具

指南针(美式多功能专业指南针,户外登山指北针,旅行地质罗盘带荧光圈,高精准1001 ZN02)、铁锹、皮尺(威克 WK39250)、记录本(得力)、中性笔(得力)、照相机(佳能EOS 75D 单反套机 )、标杆(珠峰 活节铝合金花杆)、绳子(加加林)。

四、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结果

1.济南长清地理概况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千米,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长清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较快、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光照较少。区内土质主要为棕壤土、褐土和沙风土。长清地处泰山隆起边缘,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南北大沙河水系,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

2.样方套资源分布统计

综合10个样方套及共有植物所得数据以代表方展示,如图1所示。本次野外调查,收获颇丰,所调查的中药资源共涉及26个科43种植物(综合所有调查样方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方计数其中的数据,详见表1),大致掌握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东北部、西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的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当然,由于季节的原因,仍然有较大一部分植物种类没有统计到。但是,相信此次中药资源实训所获得的中药资源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五、实训小结及展望

所调查地区野生中药资源种类及数量相对而言并不丰富,有些地方已经被开发成耕地,中药资源被严重破坏。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匮乏危机,且有些珍贵药材濒临绝迹的现状,已引起业内许多专家的忧虑。专家们指出,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 15?30个物种的危机,在近期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不复返。

为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破解我国中药资源开发面临的生态难题,众多学子纷纷建言献策,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从中药的源头上控制野生中药资源的采挖。

第二,国家颁布相应的中药资源保护法与合理开采方案。

第三,广泛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各地区居民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避免中药资源的浪费。

第四,保护自然土地资源,使中药资源有家可归。

第五,寻求可替代性的中药资源新物种,保护短缺中药资源。

第六,着力提升当地医药卫生部门及医务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利用意识。

第七,建立中药资源收购站,促进中药资源的有效采收。

第八,各大中医药院校应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促进地方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第九,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实时获取中药资源动态数据,进而建立有效的中药资源数据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药的进步与发展必将为中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立威.中药资源匮乏 敲响危机警钟[J].中国中医药报,2006-08-24(007).

[2]袁孝斐.浅析野山参的市场现状[J].人参研究,2000,12(2):3-4.

[3]黄璐琦,赵润怀,陈士林,钟国跃,郭兰萍,张小波.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筹备与试点工作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41-1145.

[4]余世孝,宗国威,陈兆莹,臧润国,杨应承.随机与系统取样的生态学信息量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5):473-480.

[5]陈建华,李智,周秀佳.生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7):44-46.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10441033)。

篇5:野外实习调查报告(自然地理)

土管二班 李倩 2009063244 一. 实习目的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时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培养学生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以及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独立的重要教学环节。

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培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汇报成果的综合能力。

二. 实习时间

12月19日——12月20日

第一天:早上8点出发,首先到达北碚观音峡进行考察,中午到达涞滩古镇,下午考察参观了古战场钓鱼城,傍晚时分到达缙云山。

第二天:早上8点出发,考察了缙云山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旅游等。下午2点半参观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三. 实习内容

第一站:观音峡

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了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和观音峡。同时,老师还给我们介绍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识别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等要素。这里因江流下切,暴露于地表,地质发育完全,断层结构清晰,是一天然地质陈列馆。观音下壁两岸由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构成,岩石由紫色泥页岩、砂岩、石灰岩组成。土壤主要以紫色土为主,但在山地为黄壤,还有一些地方有石灰岩土。而其地貌,山前丘陵,背斜低山。岸壁陡峭,伴多层溶洞;植被繁茂,育万种生灵。河水泉

水沿崖飞泻直下,汽车火车借江擦肩而行。江轮汽笛声声,渔船应和绵绵,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站:涞滩古镇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占地0.25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上面悬崖峭壁,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都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其中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具有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涞滩古镇依崖筑城,民居宅院沿街巷一次排列,呈现出典型的山寨式场镇风貌特色。古镇内还保存着清代建筑文昌宫,宫内戏楼平台外栏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古庙建筑在涞滩古镇内较多,其中主庙二佛式最出名。上殿坐落鹫峰山顶,下殿位于鹫峰山间,占据较好的自然风水地。一个镇子只要依山傍水,环境就不会差,涞滩就是这样的地方。加上丰厚的文化遗产,涞滩古镇真是镇小名气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民居错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朴典雅,因此古镇的发展与其良好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旅游业便成为了其主要的经济、市场发展中心,当然环境因素也不可小视,环境发展的好坏与古镇发展的兴衰相一致。

第三站.钓鱼城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距合川城东5公里,相对高度约300米,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钓鱼城分内外两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系条石垒成。钓鱼城所在地的钓鱼山及20余平方公里的周边地区,丘山起伏、绿树葱茏,地形地貌保持完好,且无工矿对水体、大气污染之忧。在古城上极目远眺,群山逶迤,江流蜿蜒,山林野趣,田园风光历历在目。钓鱼城“方山丘陵、平行陵谷的地貌特征”和“三江汇流”的地理环境,是真正的天、水、山、城合一”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钓鱼城导游给我们讲解了阶地的划分,及河流的侵蚀和冲刷。而且钓鱼城的内外两城的设计均是极好的利用了钓鱼城的地理环境。钓鱼城内的古建筑及寺庙保存得很好,天池、兵器都基本完好,通过对这些建筑及佛像的参观,就犹如千年的风光又重现眼前。钓鱼城因其险、易守难攻的特点,使城防与涞滩古镇的城防有所区别。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景区对文物的保护性较好,山路修建不多,景区内无居民居住,很好的保护了其自然环境。

第四站.缙云山

缙云山位于北碚境内,被列为亚热带森林自然景观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珍稀植物及风景资源。缙云山属川东平行岭谷的温塘背斜之一段,厚层砂岩覆盖山顶。在暖湿积分气候条件下,发育和保存了我国东部亚热带典型的长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三种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影响相撞植被类型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受人为作用程度的大小。其次是局部地貌因素构成的生境条件,使之对水分、热量、光、土壤等产生分异,导致此生植被在演替序列上的差异。其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亚热带马尾松林、灌草丛。缙云山的主要土壤为山地酸性黄壤。

在缙云山的实习中,我还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缙云山在被保护起来后,其旅游业的发展太过头,山上山下存在一种侵蚀现象。山上修筑的道路太多,甚至有些农村居民另开小路,农家乐随处可见。这些都加重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些农村居民卖竹筒饭来挣钱,造成乱砍滥伐,游客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加严重。山下的零散式建筑,造成旅游业规划的障碍。

农民与政府的社会冲突在这些基础上才能得以解决,所以,怎样对旅游进行科学的规划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第五站:西南大学地质博物馆

在地质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典型岩石、矿物、化石;参观天文馆,领略宇宙的无穷魅力;看到了天文望远镜,以及投影在白纸上的黑子;观看了行星、恒星的运动特点,西南大学地质博物馆也展示了西南大学对地质的深入研究。博物馆内还通过古生物模型地台,晶体旋转展示来展现西南大学对地质研究的卓越成果。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收获到了很多知识。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地貌、地质以及岩石矿物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对钓鱼城、涞滩古镇的实地考察,我学会了怎样用人文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历史文化古迹。通过对缙云山、小山峡的观察,我学会了怎样去观察土壤、岩石结构,分析其特征。野外调查实习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是一次很好的实践锻炼。让我受益匪浅。

野外实习

调 查 报 告

土管2班李倩

篇6: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华南虎调查中心组

(2001年12月30日)

致 谢

华南虎系世界上最濒危的虎亚种,其生存现状,保护和拯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准确掌握华南虎野外种群状况,从而科学制地定拯救华南虎的行动方案,1999年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开始筹备再次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 这一工作得到美国虎和犀牛保护基金会,WWF-China 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到2000年7月筹集到95万元人民币,为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此后,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指定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组建了华南虎调查中心

组,并责成各相关省林业厅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了华南虎调查组,开展了调查. 在调查工作进行过程中,美国虎和犀牛保护基金会,拯救中国虎联合会还资助了以 Ron Tilson 先生为首的虎调查研究小组来华开展了为期 6 个月的实地调查,并向中方赠送了10套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和5个GpS.以上支持,使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工作获得了许多新的信息,为推动该物种的保护和拯救提供了

新的依据. 在此,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华南虎调查中心组,受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委托,向美国老虎和犀牛基金会,WWF-China,拯救中国虎联合会和Ron Tilso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小组,向各有关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和所有参加调查的专家,队员和信息员致以诚挚的感谢.1.背景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是世界上最濒危的虎亚种.为拯救该物种脱离灭绝的威胁,逐步推动其野外种群的稳定及自然发展,1995年原中国林业部将拯救华南虎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优先项目,并着手研究《中国拯救华南虎行动计划》和展开实施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工作,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9月提出并发布了行动计划的纲要草案. 但是,该纲要草案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来自1990年至1993年原中国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合作开展的“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及其栖息地评估”上的结果和近年来零星收集的数据.因此,要确保行动计划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还必须有更准确,更科学的华南虎野外种群基本状况信息.为此,在行动计划草拟过程中,中国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于1998年再次着手组织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该项工作得到美国虎和犀牛基金,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得以于2000年筹集到约95万元人民币(较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年),并于2000年全面启动了这一调查. 在中方组织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工作期间,美国老虎和犀牛基金会,英国拯救中国虎联合会还先后资助Ron Tilso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队伍在华开展实地调查,对中方的工作予以了很大的支持.2.调查工作安排

2.1 组建调查队伍(2000年7―2000年11月)

2.1.1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指定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成立华南虎调查技术中心组,由胡德夫博士任调查组组长,另有刘伟石,黄祥云,赵怀东和关侠 4名成员,负责全面指导监督和参与各省调查及全国华南虎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2.1.2 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省林业厅(局)保护管理机构均成立了省调查队,每队成员5―8人不等,共计32人.2.1.3 按照2000年9月南昌华南虎调查研讨会要求,有关省选择了林业干部,护林员,老猎人及熟知山地环境的当地人共同组成了该省的华南虎调查信息员体系,负责收集当地各种来源的华南虎信息.该体系共有218人.2.1.4 在2001年3月福建龙岩华南虎调查培训上,根据贵州,湖北,重庆所提供的信息,上述省,市先后被纳入调查范围,由本省,市成立调查队独立开展工作.限于时间,国家林业局华南虎调查组未参与这些区域的实地调查.2.2 研讨会和培训班

2.2.1 南昌华南虎调查研讨会:于2000年9月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参会人员共23人.这次研讨会分析了以往的信息,确定华南虎潜在区域9万平方里,重点潜在区域1.8万平方公里;研究拟定了调查实施方案,即由各省调查队实地调查重要的华南虎潜在区域,其它潜在区域主要通过华南虎信息员体系收集信息.2.2.2 龙岩华南虎调查研讨会及技术培训班:于2001年3月在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举行,参训人员33人.在本次研讨会上,Ron Tilso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小组向中方人员传授了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和有关老虎调查的技术及经验,同时参会人员对各省一期调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研讨,安排了下一阶段的工作.2.2.3 各省于2000年10月―11月,分别组织对本省华南虎调查信息员进行了有关华南虎调查基本知识的培训.2.3 中方研制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

中方技术组在项目开始之初组织力量自行研制成功感应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后来又改进为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共生产52台,发往相关省同、统一使用.2.4 调查方法和技术

根据亚热带山地林区气候和植被的自然特征,借鉴以往这些区域野生动物调查的经验及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本次华南虎调查方法和技术如下:

2.4.1 历史资料收集:结合华南虎分布的历史资料及生境状况,着重收集近五年内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的华南虎活动信息,收集潜在的华南虎分布区的植被情况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初步确定华南虎野外种群的潜在分布区,进而确定华南虎调查重点区域.2.4.2 访问调查:各省调查组和信息员向华南虎潜在分布区内的居民,猎户等,征询近五年来,尤其是近期发现华南虎踪迹和被捕食动物的具体情况;征询上述区域森林植被变化情况和人为活动情况.2.4.3 实地调查:在确定的重点区域,以省调查队为主体,吸收当地老猎人,采药人,护林员和熟知林区环境的人员,共同进行实地踏查,搜集一切可疑的证据(如华南虎或其它被捕食动物的爪痕,脚印,粪便,食物残余物,毛发等).2.4.4 设置自动拍摄装置:一期采用了红外感应自动拍摄装置;二期改进为红外阻断式自动拍摄装置.2.4.5 痕迹鉴定: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行甄别和鉴定.2.5 调查区域

调查之初确定了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和广东省为华南虎调查

省份,后续纳入了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各重点调查区域见表1.表1 各省的重点调查区域及面积

省份 地区(市)县或保护区 调查区面积(02)

抚州 宜黄,乐安,宁都等

上饶 铅山,婺源,玉山等 江西

赣州市 瑞金,全南等000

浙江 丽水 庆元县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05

三明 清流,明溪,宁化等

福建

龙岩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00

大东山-八宝山片 连州,阳山,乳源,乐昌

广东

车八岭-黄牛石片 始兴,翁源,连平000

桃源县乌云界自然保护区

湖南 常德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

湖北 神农架,咸宁等 500

贵州 赤习水林区 赤习水林区所属三个自然保护区 800

重庆 城口县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500

合计 12个地区(市)19 705

2.6 华南虎潜在分布区社会经济调查

在开展外业调查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经济活动方式及其对野生动物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必要记录.2.7 配合国外专家进行实地调查

2001年3月―2001年12月美国虎和犀牛基金和拯救中国虎基金联合会资助Ronald Tilson先生的调查队伍来华开展了为期共5个月的调查工作,中方均委派人员全程陪同.3.调查结果

3.1 历史和本项调查的资料收集

自1993至2000年6月,按国家林业局要求,各省采用信息员收集华南虎踪迹信息的办法,共收集到有关目击,虎啸,挂爪,足迹,粪便,毛发和被食猎物尸骨等各类信息2 000余条.综合分析这些信息的可能性,可靠性及与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地势和植被的关联性,尤其是结合本次华南虎各省区的调查结果,初步确认华南虎潜在分布的地理区(见图).由此可看出华南虎的基本分布态势,即,目前华南虎的分布范围局限于6大山系,呈现为“W”型的分布区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华南虎的信息均出自这些山系及其支脉.本次华南虎调查共收集到相关证据326条,考虑到大型猫科动物的活动范围,以信息出处的县为单位,标示出华南虎的重点分布区,显示出华南虎重点分布区疏密不均,相互隔离的现状.经认真分析上述可能的华南虎信息,我们初步确认48条信息属于较为明确的华南虎信息,将其标于图上,其中有些信息出于同一地点.证据类型 数量

1.粪便(经DNA鉴定)2

2.粪便(未经DNA鉴定)6

3.毛发(经显微形态鉴定)4

4.足迹 16

5.挂爪 15

6.猎物残骸 5

证据说明:(1)粪便证据:两份粪便证据,采用ABI-394型DNA合成仪,合成了基因探针 pta1 和 pta2,进行了基因鉴定,并与华南虎,豹,云豹及其它有蹄类动物作比照,确认了粪便系华南虎粪便.(2)毛发鉴定:在大型动物卧迹中发

现的毛发,经毛发显微形态鉴定,确认系华南虎毛.(3)足迹认定:认定的足迹宽度均在14―17cm之间,挂爪宽度在9.1―11cm之间.(4)猎物残骸:经专家对残留尸骸和爪痕形态的认定,确认为华南虎痕迹,猎食动物主要有野猪,苏

门羚和牛等.3.2 调查区域猎物信息

在本次调查中对有关被食动物的痕迹进行了调查, 结合全国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华南虎潜在分布区数据, 结果汇总如下:

表 2 重点调查区域华南虎猎物的调查结果(括号内为全国野生动物普查数据

*)

地点 样线数(条)样线总长(0)证据类型和数量 合计

野猪足迹 31(78)

野猪巢穴 10(13)

黄麂足迹 15(34)

黄麂粪便 5(12)

苏门羚足迹 20(41)

苏门羚粪便 3(6)

水鹿足迹 10(21)

水鹿粪便 3(9)

野兔足迹 8(17)

江西省 18(25)86.2(110.6)

野兔粪便 50(90)

476

野猪足迹 45(87)

野猪巢穴 8(18)

黄麂足迹 24(48)

黄麂粪便 6(15)

毛冠鹿足迹 11(27)

毛冠鹿粪便 4(10)

獐足迹 25(56)

獐粪便 8(24)

野兔足迹 16(32)

湖南省

(武陵山系)(52)108.0(216.5)

野兔粪便 50(112)

626

野猪足迹 41(85)

野猪巢穴 6(15)

黄麂足迹 10(22)

黄麂粪便 5(11)

苏门羚足迹 30(65)

苏门羚粪便 5(11)

毛冠鹿足迹 23(49)

毛冠鹿粪便 5(13)

野兔足迹 6(14)

湖南省

(雪峰山系)(33)60.8(157.2)

野兔粪便 20(43)

479

野猪足迹 45(101)

野猪巢穴 5(10)

苏门羚足迹 32(69)

苏门羚粪便 5(10)

麂子足迹 15(32)

麂子粪便 3(8)

毛冠鹿足迹 25(61)

毛冠鹿粪便 4(8)

野兔足迹 9(21)

浙江省 16(47)96.2(205.3)

野兔粪便 20(45)

528

野猪足迹 45(102)

野猪巢穴 5(13)

苏门羚足迹 32(74)

苏门羚粪便 4(9)

獐足迹 15(36)

獐粪便 5(8)

黄麂足迹 31(65)

黄麂粪便 6(11)

野兔足迹 10(18)

福建省 17(51)98.0(230.6)

野兔粪便 29(54)

572

野猪足迹 50(111)

野猪巢穴 4(8)

麂子足迹 12(53)

麂子粪便 7(9)

毛冠鹿足迹 17(31)

毛冠鹿粪便 6(4)

水鹿足迹 10(33)

水鹿粪便 6(5)

苏门羚足迹 22(41)

苏门羚粪便 4(8)

野兔足迹 6(11)

广东省 14(30)76.0(143.0)

野兔粪便 25(31)

514

总数 101(238)525.2(1063.2)3 195

*:以上全国野生动物调查(1997-2000)的数据涵盖本项调查的重点区域, 但面积较之大.3.3 生境概况

本次调查区域均属中国的亚热带丘陵和中低山区域,经济开发较早,在人口较少及经济活动较弱时,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尚可协调共存.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出现快速增长,土地开垦面积增大.由此

导致生态环境变化,野生动物数量趋于减少.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南方山地社会经济面貌呈现出,丘陵和山地的河谷平滩已开发成为农业耕种区,依土地面积形成大小不一的村落,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部分山地缓坡已基本开挖成梯田,种植农作物或果树.有些地方如雪峰山脉,戴云山脉,苗岭山脉,村民甚至削平低山劈为农田.因山势地貌的差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从几人到几十人,平均约在10-30人.因此,可以说除保护区外,南方山地的人口已达土地

承载力的饱和状态.在连绵的山岭开辟出的小路,便道以及公路,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实地考察,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华南虎栖息地基本上分布于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主要位于山体中部至山脊之间的区域.在山体中部的灌木林,次生灌木林到山体上部的高草丛植被类型,野生动物种类相对丰富.华南虎的猎物

种类有野猪,苏门羚,水鹿和麂等有蹄类动物(表4),调查中发现野猪,麂和兔的数量较多.近十年来,国家林业局加大了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之山区人口逐渐减少,华南虎的食物资源处于上升趋势.3.4 社会经济状况

传统上,南方山区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有玉米,红薯,果树,茶和蔬菜类,副业生产以挖掘竹笋,砍竹,采集药材等.限于土地条件,产量较之平原区低得多,生产规模也小.生活水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年收入一般低于千元,基本上属于温饱程度,部分地区尚未解决温饱.近10年来,粮食生产主要满足自身需要,生产活动逐渐转向副业生产,竹笋,竹材,药材成为山地村民收入的主体.受山地交通条件的制约,农业向经济作物转型的困难很大,生产生活多年徘徊不前,经济上已无出路.随东部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山区富余劳动力逐渐流入东部地区和城镇,多数山村的青年劳动力流失,老年,妇女和儿童成为人口的主体,土地开始出现荒芜,山村生活显现萧条景象,部分小山村以致人去屋空,杂草丛生的地步.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减少人为活动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对于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带来希望.3.5 重庆,湖北,贵州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期间,重庆市和湖北,贵州两省提供了有关华南虎野外种群存在的证据,被纳入到调查范围.其后,上述三省,市保护管理机构组织调查队伍继续收集了有关华南虎的信息和证据,但因时间有限,华南虎调查中心组尚

未前往上述区域对信息进行确认.4.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据本次华南虎调查掌握的证据和信息,在中国南方仍应生存有华南虎野外种群,并且不同种群间被地形所隔离,形成4处隔离分布区.具体如下:

4.1 分布区

汇总近年来的所有华南虎信息,框定出华南虎在中国南方8省市的大体分布态势(见图),可看出总体上呈现为“W”型的山系格局,可以归为5个大区,即:

(1)东部分布区:以浙江省百山祖保护区和福建省梅花山保护区为主体的武夷山,仙霞岭和雁荡山区域.其中,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区域面积达62002;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区域面积达73002 , 清流县及周边自然相通区域面积达38002;

(2)西部分布区:以湖南省壶瓶山和桃源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雪峰山,经武陵山至西部的大娄山,系贵州高原向东北方向的突出部分.其中,湖南壶瓶山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山地面积达64002 ,桃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山地面积达46002.(3)中部分布区:以江西省宜黄,乐安丘陵和湖南省莽山保护区为主体的武夷山西北余脉直至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并与湖南,江西交界的丘陵山地区相联.其中,江西宜黄,乐安扩伸至崇仁,宁都的相通连的丘陵区域面积达1,200

02;与湖南省莽山保护区通连的自然山地面积达2 48002.(4)南部分布区:以粤北车八岭等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粤北南岭山脉,自然相通山地区域面积达1 65002.(5)北部分布区:以湖北省神农架保护区为代表的北部分布区,位于呈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大巴山与巫山相接的山区.该区域虎存在信息,有待进一步证实.现在没有证据表明各大区之间仍然存有华南虎的生态走廊,以目前华南虎信息证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性,我们认为华南虎各大分布区之间的生态通道已被阻断.4.2 华南虎种群活动特征

截止目前,收集到的华南虎信息,均表现出相同地点出现的华南虎信息时间间隔较长而短期内出现的华南虎信息空间跨度较大的情况,且与当地人口密度相对照,华南虎攻击家畜的记录明显偏少.对此,分析其原因如下:

(1)华南虎在长期人类捕杀压力下,尤其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人们对虎的利害问题的认识发生重大偏差,将虎作为害兽大肆捕杀,毒杀,致使华南虎的生存行为发生改变,远遁人群生活环境,或行动极为谨慎,不轻易攻击家畜,也就是说,华南虎可能已形成刻意回避具有人群气味的事物和环境,也不易被人们发现;

(2)相对历史上的有蹄类动物密度,现今华南虎的食物资源已属稀少,迫使华南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觅猎物,加之华南虎个体数量很少,由此造成华南虎踪迹出现的频率较低.目前证据均可视为华南虎在较大空间游荡时暂居一地时留下的踪迹;

(3)在人类干扰,生境破碎和猎物密度相对较低的生存环境里,华南虎可能已不再保持着固定的领域行为.现存华南虎野外种群的行为特点,可以认为是该物种种群为适应当地自然及社会环境变化,在近50年以来形成的.这为调查和研究华南虎野外种群造成了困难,对拯救和保护该物种也必将增加困难.对此,今后还应作进一步调查和研究.4.3 目前华南虎野外种群分布区的保护简况

目前华南虎野外种群的有效生境,主要位于山体的中山部至山脊,沿山体呈现为狭长型生境,山谷基本为人群经济活动区,只有山脊才构成生境之间的通道,使华南虎得以在相对较大的空间内活动.但是,由于农业,公路和自然

地貌等原因,现几大主分布区之间的生态通道已被阻断,无法实现主分布区之间华南虎野外种群的自然联系.在上述华南虎活动区域,植被主要包括山体中上部的草地,灌木林,次生灌木林以及山体中下部的人工林,各个植被类型间形成镶嵌分布格局.调查表明,华南虎的猎物资源基本能满足现存个体的需要,这也是较少攻击家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述区域,中国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在福建龙岩地区的上杭及周边县,建立了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华南虎繁育野化基地;(2)在江西抚州地区的宜黄,乐安和宁都等县主分布区,于1999建立了宜黄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3)在浙江丽水地区的庆元县及周边县,建立了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在湖南常德地区的石门县,建立了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桃源县和安化县,建立了乌云界省级自然保护区;(5)在广东省的大东山和八宝山地区,建立了该处建有粤北自然保护区.此外,当地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已得到普遍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没有猎杀华南虎的事件发生,但仍有一些人为活动,如采集植物,盗猎被捕食动物的情况还不时发生.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资金来源及经费支出表

资 金 来 源

国家林业局 30.0万元

中方省级配套 22.0万元

WWF资助 22.3万元

USRTF资助 17.1万元 USD20,800

国家林业局追加 4.0万元 增加贵州,重庆两地调查的补助

合 计 95.1万元

经 费 支 出

5.2万元 江西南昌研讨会32人

4.5万元 福建龙岩培训班及研讨会41人

培训班

10.0万元 省级培训班,5省共72人

差旅费 11.0万元 中心组调查,陪同差旅

仪器及消耗品费 21.0万元 中方研制红外拍照仪及GpS等

资料费 2.5万元 历史资料查阅及整理

信息员补助及向导费 18.0万元 218人和临时向导

调查交通费及食宿补助 17.0万元 省内交通及调查队食宿补助

样品分析费 5.0万元 痕迹分析及鉴定

论文及报告整理费 4.0万元 资料整理,打印,翻译等

上一篇:项目工程完工验收报告表下一篇:小学生关于打篮球的作文:打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