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2024-05-22

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共11篇)

篇1: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排查整改措施

2007年12月

近一阶段关于医疗安全的具体学习,我们内科全体同志经过反复的讨论,结合科室自身的实际,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排查及整改措施以下:

一、科室的各项制度欠缺。科室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室人员及病案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管理,防止丢失、遗漏、涂改、伪造、销毁。不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不得借调、摘抄、复印病历。加强首诊负责责制,门诊及病房首诊医师对接诊病员的检查、诊断、会诊、处置、病历书写、转科均负有责任。按医院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的规定进行工作,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二、自身的修养有待提高。全体人员需进一步注重医德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在岗时间不干私活,不从事医疗活动以外的事情。

三、医疗常规执行力度不够。每个人员均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任何人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一般诊疗技术操作前,要向病员及其家属讲明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对危重病员或在重要器官进行复杂的有创伤性的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说明必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意检查签字为凭。

四、危急重病人的记录及时性差。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及时,救治措施得力,其交接班须床前口头交接。危、急、重病人的会诊、疑难与死亡病案讨论,必须在完成书面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说明和记录,必要时需病人家属在病历记录中签字。

五、特殊检查及治疗有时未征得病人同意。对一些特种检查(包括CT、MRI等)、特殊治疗(包括应用贵重药品等)医疗费用花费较高时,应及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取得家属配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六、抢救设备及药品管理不到位。科室应对抢救设备、器械和药品要做到专人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能随时满足抢救病人的需要。

七、对新毕业生的人员培训不够。科室对新进人员应抓好继续学习、业务培训及管理工作,经科室考核,确能单独胜任工作时,方享受处方权单独值班,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处理。

八、科室人员的团结性不够。全科人员要互相支持,团结协助,不相互拆台,更不能在医患之间拔弄是非,不能借病员之口达报复个人之目的,制造医疗纠纷。

篇2: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1、通报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发生群体性丙肝感染事件

2013年1月28日,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卫生局接到患者家属举报,部分在东港医保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东港市卫生局立即组织进行调查。经查,东港医保门诊部(隶属于东港市社保局,为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违法将外科(静脉曲张、疝气治疗)承包给薛峰、范鹏夫妇经营。2012年10月22日,薛峰、范鹏开始在东港医保门诊部开展“微创介入溶栓通脉疗法”治疗静脉曲张,因违反医疗常规,造成接受治疗的患者感染丙肝病毒。截至2013年1月28日,该门诊部共治疗120名静脉曲张患者。经检测,其中共有99人确诊感染丙肝病毒。

此次丙肝感染事件是一起因严重违反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造成的重大群体性医院感染责任事故。该事件暴露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不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不严格,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严重问题。

2、科室做好院内感染工作进行了讨论

一是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消毒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是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篇3:关于提高原油储存安全性的讨论

关键词:原油,储存,温度,膨胀,挥发,静电,毒害,注意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随之, 和石油关系密切的产业飞速发展, 对原油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原油储存的安全问题作为石油产业稳定供应的前期保障, 一直为各方所关注。

原油储存环节多发事故为火灾, 收到来自温度、膨胀、挥发、静电方面的影响, 一旦发生灾难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十分巨大;同时, 原油本身的毒害也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着很大威胁。

一、影响原油储存安全的因素

1. 温度问题的影响:

原油本身是一种成分较多的混合物, 常温及常压状态下, 呈液体状态。其闪点方位是-32.22摄氏度至-667摄氏度;常温状态下 (取20摄氏度) 密度为0.979-0.78克每平方厘米, 自燃点温度是350摄氏度, 发生爆炸的极限体积是6.4%-1.19%, 这些数据说明原油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甚至达到甲类火灾危险物质标准。因此控制原油储存的温度非常关键, 一般按照罐腐蚀率以及储存损耗与原油储存温度的正比关系, 油气挥发损耗与温蒸气耗较小时, 输转电耗较大;储油温度增高时, 饱和蒸气压也会变大, 就会产生汽蚀现象。所以在对原油储存阶段进行升温和降温之前, 一定要综合考虑该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原油的储存温度需保证比它的凝固点高10-15摄氏度, 还应注意需比它的初馏温度低。已有相关政策指出:国产原油的储存温度在50-3摄氏度, 进口原油的储存温度在40-25摄氏度。

2. 膨胀问题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物质普遍具有膨胀性一般表现为物质在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体积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降体积膨胀或缩小。在存储阶段, 原油本身的膨胀性也是必须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般表现在, 原油在受热后会产生膨胀, 甚至呈气泡状。在一般情况下, 原油的膨胀系数与单位重量成反比。所以, 在原油的储存环节, 对于原油膨胀现象应提起注意, 依据具体情况对原油膨胀性进行控制。

3. 挥发问题的影响:

不同的原油挥发性都不同, 一般情况下单位体积越轻的油料成分, 挥发性越大。同时, 原油的挥发性也会受到压力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原油的温度下降的时候, 其挥发性会减小;在原油的温度增加的时候, 其挥发性会变大。同样的, 在原油受到的压力降低时, 原油挥发就比较快, 压力升高则挥发的比较慢。当挥发出的原油与空气相遇时, 就会与空气迅速的混合在一起, 形成挥发性气体并具有可燃性, 这时要是遇到明火, 就会导致爆炸, 带来严重的灾后果。一般来说, 原油的挥发性越强, 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要注意, 蒸发损耗也是原油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原油的储存环节,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储运方式, 实现安全经济生产。

4. 静电问题的影响:

原油在进入储存装置之前, 需要在管道中运输, 在此过程中, 会与管道产生无法避免的摩擦。这时因为摩擦会在管壁上产生微小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可能产生电火花, 造成整个原油运输管道甚至储存装置发生爆炸, 是极强的安全隐患。在储运过程中尽量避免静电的产生是重要注意项目之一。

5. 原油储存的毒害问题:

原油本身包含的化学元素的毒性非常强, 它的蒸气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人体如若感染, 就可能发生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一般来说, 原油的毒性扩散程度与其蒸发性有关, 原油制品的蒸发性越好, 其毒性也就越大。在原油相关的具体作业中对工作人员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 为了极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减少油气的挥发损耗, 在整个原油储存环节, 要求具有安全的控制措施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不断对现有的设施与工艺进行改进。

二、原油储存大体注意事项

1. 原油收发过程注意:

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禁闭油罐, 仔细观察油罐的进油总量, 必须注意有没有超过安全高度。在整个过程中, 负责原油收发的操作人员必须确保坚守岗位, 认真检测, 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相关记录, 以便后期查阅使用。

2. 原油的计量过程注意:

保证所用的计量器具的灵敏度以及可靠性, 一定要确保符合防爆和防静电的相关规定。在计量过程中, 不允许携带任何引火物品靠近, 如果在晚间进行计量, 则要求照明灯具必须具有防爆功能。并确保在操作结束以后, 严格密封计量孔盖。

3. 原油的检验过程注意:

首先确保证采样的器具符合相关的防静电、防爆要求。整个采样过程严禁携带危险火种, 避免由于火源失控造成的火灾或爆炸。采样完成后, 严格密封采样处的孔盖。进行检验时,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则, 并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 原油脱水处理注意:

相关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对现场进行严格检查, 杜绝松懈甚至人员离场的发生。对电脱盐的液面计需要提前进行检查并及时校正, 确保其灵敏可靠。在对原油进行加热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一定要注意, 确保提高后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避免原油出现燃烧现象。

5. 原油罐的清洗时注意:

严格检查是否已经关闭蒸汽线的阀门及进出管线。在进行清洗作业过程时, 安全监护人不得离开。一旦进行动火作业, 必须要提前进行全面的爆炸分析, 制定出具体预防措施后施行。并提前对所有的清洗工具进行检查, 如事都具有防爆的功能, 能否保证在清洗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静电火花。对于清洗过后的沉积物, 处理时必须按照要求统一对方、处理, 杜绝自燃现象的产生, 杜绝安全事故。

总结

原油储存安全隐患威胁着整个原油产业的正常进行。为了提高石油产业生产发展, 关于石油储存安全问题的探究极具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家莉, 原油储运安全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徐国良, 原油储存管道输送过程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职业健康.

篇4:关于高职院校体育安全教育的讨论

关键词:体育安全;加强教育;预防措施

职业院校体育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安全、科学地锻炼身体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为实现职业院校教育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一、影响体育安全的原因

1.学生因素

第一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差。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低下,在运动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第二是学生体质差。学生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导致体质差,运动能力低下,运动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第三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心理素质差,耐挫能力差,遇到困难、挫折易产生畏惧、胆怯心理,做动作缩手缩脚,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第四是学生对抗过于激烈。第五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2.教学因素

第一是准备活动组织不充分。教師在教学中没有认真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准备活动,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第二是课堂纪律涣散。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较低,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大,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第三是活动规则没有讲清楚。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之前,没有讲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学生贸然参加活动,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第四是教学内容过难、要求过高、运动负荷过大。教师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缺乏对学情的认真了解,导致教学内容过难、要求过高、运动负荷过大,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第五是保护与帮助不到位。第六是场地、器材的布置不合理。第七是运动器械长时间缺乏检修。因为没有及时检修,运动器械松动或者损坏,导致学生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保证体育安全的预防措施

1.安全保护教育

在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运动训练和教学比赛时,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重视对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要经常提醒学生,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养成良好的体育风尚。保护和自我保护在体育教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以器械体操中的单双杠和田径中跳跃项目为例,由于它们动作复杂,且空中动作较多,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生长期,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对动作的判断和控制能力差,心理不稳定,有恐惧感。特别是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反映出的紧张情绪就更为突出。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加强保护,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教会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和演示,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时时刻刻紧绷安全这

根弦。

2.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科学有进步骤地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都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体育课教学内容很多,而且往往在我们眼中一个很安全的活动内容,如果不加小心,有时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力求合理,同时教师要预见到不同教学内容容易发生的不同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的特点合理分配课堂内容。对于存在危险性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真正让学生在平安中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3.充分的课前准备

深入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结合体检资料,建立和健全学生健康卡片、例假卡片、病假卡片等,必要时可实行健康分组。体育教师学习有关疾病保健知识,做到体育卫生相结合,加强医务监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要求、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实现自己目标的信心,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严格课堂常规检查工作,课前检查学生的服饰和健康状况。课前要求学生穿轻便服装、软底鞋上体育课,不得佩戴、携带有碍活动的物品,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了解学生课前的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的学生另行安排,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体育安全教育是保证学校体育正常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把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提升到生命安全的高度,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创造和谐的体育运动环境,才能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使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杜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3).

[2]黄晓红,周军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0(2).

篇5: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 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 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通 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 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 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 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定期组 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 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 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 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 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 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 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 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 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 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 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 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 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 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 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 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 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 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 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 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 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篇6: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课程的教学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所以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保障高校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保障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使得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开展,国家财产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2]。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实验课之一,下面根据本人在物理化学实验室工作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们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1物理化学实验及实验室的特点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要涉及到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胶体与物理、物质结构等方面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主要是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而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大多都需要恒温条件,这就需要有恒温水系统,比如: 粘度的测定、密度的测定以及反应的速率常数的测定等。物理化学实验还经常会遇到高温、低温的实验条件,使用高气压、低真空的仪器,另外还会使用高压储气瓶或电加热设备,比如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需加热至350 ℃ 以上,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这个实验, 就需要对混合液体进行加热同时冷凝回流,还有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需要达到一定的真空状态,燃烧热的测定需要有氧气钢瓶给氧弹充气等。另外,为了适应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 还会使用一些昂贵的精密的大型仪器设备。所以,物理化学实验室有较多的用电设备,需要提供恒温、冷凝等循环水系统, 因此用水、用电较多。

其次,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虽然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我们已经尽量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及用量,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学生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接触一些危险化学品,例如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苯、四氯化碳等,都有可能会对教师及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

第三,实验结束后的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些废弃物如不能进行妥善处理,会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对人体安全与健康造成伤害。这些因素都是化学实验室潜在的安全威胁,实验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使用或保管不当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3]。

过去,我们在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重视的是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主要是仪器设备的更新,而缺少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目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而且,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大量的用电设备, 循环水系统以及低真空、高气压等实验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着难点多,任务重的问题。

2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物理化学实验室提出了以下措施,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 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首先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要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其次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安全教育,提高实验教师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授课中时时注意安全、时时讲安全、时时贯彻安全理念[5]。第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要以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指导,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教育为先。在每个年级学生开始做物理化学实验之前,我们都会安排一次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讲座,保证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就受到初步的安全教育,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的安全常识以及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和各项制度纪律,以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3]。

2. 2完善安全设施,营造安全实验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对学生来说,首先实验开始前必须整理个人着装,穿好实验服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其次实验教师首先使每组学生明确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再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规范,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自主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桌面要保持整洁, 用完的仪器和公用试剂要立即放回原处,不要随处摆放,特别是易碎的玻璃仪器,在使用完毕后及时归位。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打扫实验室,关闭好水、电和火源才可以离开实验室。这样,不仅能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实验室环境,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对实验教师来说,由于物理化学实验室用电、用水较多, 所以必须定期对水、电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 在实验开始前, 做好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操作是否规范;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整理好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并对实验中的化学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定期集中处理。

2.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在落实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编制 《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结合图片图表详细、生动的对药品的使用、仪器及实验操作制定确保安全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主要危害、正确的防护知识与方法进行介绍,而不是用简单的文字枯燥乏味的说明,这样不但增强学生对安全措施的直观感受,还使得学生对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有较深刻的记忆。让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就感到对实验手册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6]。

另外,定期邀请消防、仪器使用与维护的专家给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进行必要的防灾演习,提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结语

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室管理者、实验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并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但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还促进了实验室安全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7]。

参考文献

[1]李俊,祝永卫,温涛,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促进平安校园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203-205.

[2]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1-3.

[3]谭大志,邓超,刘雪飞.普通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17(1):181-183.

[4]李景山.实验员应急心理素质的培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99-201.

[5]陈立君,顾凤岐.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39-341.

篇7:关于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的讨论

关键词: 应急安全;幼儿教育;应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7

1 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应急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石。尤其是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许多儿童由于没有受到正确的应急安全教育,并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所谓天灾人祸,我们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如果预先对儿童进行应急安全教育,就会避免很多伤亡。如: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为主震余震型的地震,地震主震发生之后,如果儿童安全撤离,就会避免进一步的伤亡,但由于平时幼儿园和家长对应急安全教育缺乏重视,许多孩子被地震吓的,丧失行动能力,只能靠救援人员背出,最后还是有很多孩子被困其中,失去了生命。相反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国家,在今年发生的仙台9.0级地震,其伤亡的人员远比汶川少了很多。在这次地震中,儿童有条不紊的安全撤离和乐观坚强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日本幼儿园实行的及时完善的应急安全教育。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效的幼儿进行应急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减少伤亡,同时还可以生还儿童的心理创伤降至最低。

目前,关于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幼儿园应急安全工作也引起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刘馨等对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幼儿园安全状况,提出指导性的建议[1]。刘宣通过分析国内外安全教育实例,对国外幼儿园教育安全进行述评,旨在为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提供启发和借鉴[2]。黄倩研究了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对幼儿尤其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提出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进行[3]。

2 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薄弱之处

当前,我国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虽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涉及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工作。幼儿应急安全教育绝不能仅在幼儿园进行,儿童的家长也要重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段时间以前教过的应急安全知识,常被多数孩子遗忘。这时,如果幼儿园的应急安全教育能够得到家长的重视,局面就会有所改观。因此,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协同进行工作。

2) 很少考虑幼儿应急分级安全教育。幼儿园儿童的年龄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理解和行动能力也不同。在平时的应急安全教育中,我将预先准备好的应急安全知识分别教给大班的孩子一次、中班的孩子两次和大班的孩子三次。结果发现,大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好,小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最不好,中班的孩子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需要对幼儿进行应急分级安全教育。

3) 在进行应急演练时,很少考虑突发事件的级别。在所实行的幼儿园应急演练中,究竟可以应对什么级别的突发事件,值得深思。如汶川地震主震发生后,只是地震中心的房子倒坍,大部分的房子只是摇晃,因此在余震到来之前,可以把握短暂的时间进行逃生,但是某身处顶楼的幼儿园老师,对地震级别估计不足,命令孩子趴下,最终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间。其实如果教师能预先对地震级别进行估计,组织孩子跑到空旷的场地上,就会避免惨剧。因此,在进行应急演练时,需要考虑突发事件的级别,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练。

3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薄弱之处,本文提出如下有关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的建议,具体包括:

1) 建立幼儿园与家长应急协调机制。具体地,首先,应聚集所有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以儿童应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座谈会,并建立家长应急教育小组,负责代表家长和幼儿园关于幼儿掌握应急安全教育情况进行沟通。然后,作为幼儿园教师,应主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结合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编写教案;进一步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应急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最后,教师以询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应急安全测评,同时通过家长的反应的幼儿心理状况,以综合了解幼儿应急安全教育的效果。

2) 差异化制定幼儿应急安全教育的教案。,首先,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行动能力等。例如: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明显增强,行动能力明显改善,自己会走动,而这些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发生事故。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接近于成人,但孩子容易兴奋、激动,还特别好动。然后,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于3-4岁的孩子,教学内容着重应急安全环境的创设和对孩子进行应急安全行为的教育;对于5-6岁的孩子,教学内容的重点应为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孩子面对这些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3) 按事故发生级别的不同,进行应急演练。具体地,首先,教师应搜集有关突发事件事故级别的资料,掌握发生突发事件时,事故的基本特征,并能依据事故产生的具体特征,大致估计事故发生的级别。然后,按照事故可能发生的级别,分别制定应急演练的方案。为使应急演练的方案可行有效,应考虑询问当地救援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完善应急演练的方案;。最后,依据实际需要,组织孩子进行应急演练。每一次应急演练的效果,教师应记录下来,并总结该次演练的不足,以便在下次应急演练时进行纠正。

参考文献

[1] 刘馨,李淑芳. 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12:15-18.

[2] 刘宣. 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述评[J]. 山东教育,2004,27,9-10.

篇8:关于煤矿安全管理层次化讨论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老子就曾在《道德经》中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所发展,并形成了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采用此管理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煤炭企业中,我们以此为启发,将此种模式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形成具有煤矿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1 什么是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

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也叫作煤矿宏细微观安全管理)以煤矿生产系统特点为基础,在现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用多种安全管理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TARPs理论,流变突变理论等来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体最优化,其只要内容:以高速发展的数据信息化时代为背景,应用智能化安全管理设备对煤矿生产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识别并排查,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地面数据管理中心,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安全管理中心提出合理的安全措施,以使煤矿生产更加本质安全化。

2 安全管理层次化的重要性

自1949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工作管理体制,为我国的采矿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之后国家逐步调整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我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的管理部门等都参与到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中来,各部门层次清晰,各司其职,保证了国民经济煤炭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了国家、企业经济利益及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3 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的层次化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其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安全管理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要全体员工员的参与。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员工所参与的只是有关安全生产目标以及生产责任上的任务,在奖惩制度的实施和绩效考核上并没有参与进来,所以在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要形成闭合的管理控制体系。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在生产上人,机,环境,管理四个子系统相辅相成,在安全管理上,微—细—宏三个层面独立运行,形成各自的闭合管理体系。

(3)建立动态的预警模型。此预警模型的建立,要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将理论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确定并排除风险因素;利用相关仪器设备测定并收集预警信息,设立不同的预警级别及响应方式,并针对不同级别制定并采取相关措施,实现责任落实。

4 煤矿层次化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如今,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为提高自己的效益,顺应时代要求,各煤矿生产企业逐步调整企业结构,将安全管理结构调整为三个层次,微、细、宏三个层次,使其更为详细精确,并且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再分。在上述划分的基础上,将事故可能的危险因素继续再细分,彻底分解为最底层危险因素,以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各个工作层面上的工作也可以继续细分,分成更小的单元,以便使所有员工共同且同时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虽然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划分,责任的分配,但要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在整体上有一个统一的进步。

5 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的特点

从整体性和独立性上看,煤矿安全层次化管理体系在生产环境上全面、系统相结合,微、细、宏观安全管理体系在整个矿井生产及管理上,并且在开采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实施,部分和整体相配合,统筹兼顾。

从动态性和静态性上看,煤矿生产是动态和静态组合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环境因素可看作静态的,人-机-管理看作是动态的,所以应对工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归纳分析,以动静结合的管理方式,不断地调整安全管理的策略、内容等。

在分析手段上,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方式。煤矿生产所反应的不单单是量或是质的单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两者的统一,只用一种分析手段会忽视煤矿生产的完整性,这种综合的分析方式也需要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总体来说还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本文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模型为背景,对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进行简要讨论,从其概念、重要性、结构体系以及特点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为加快推进煤矿安全管理层次化以及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化生产提供了方向和启发。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层次化管理,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1]王龙康.煤矿安全隐患层次分析与预警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17-34.

[2]盛晓喜.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推进安全管理层次化[J].魅力中国,2008,8:56-57.

[3]冯万君.论在矿井科学发展中推进安全管理层次化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管理,2009,05:72-73.

篇9: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护理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05-01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因其可明显增进母子感情,为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但亦有一定的缺陷,由于新生儿神经调节中枢及各器官脏器功能不完善、生活能力较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诸多因素,导致母婴同室时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调查显示:对产妇就20个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普遍缺乏安全护理知识,具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答案准确率为61.3%,中专或高中为49.41%,初中及以下为43.5%;而产妇最喜欢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示范[1]。因此,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安全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是降低母婴同室时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而由于产妇分娩后体力消耗、进食减少、身体内环境急剧变化等综合原因,需改变以往宣教方式,采取个性化、人性化、具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认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1 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护理措施: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宝宝侧卧休息,防止吐奶或呕吐后误吸、窒息。喂奶后,可抱宝宝伏在肩上,轻轻拍背,促其呃气,可避免溢奶。如宝宝发生呛奶或呕吐,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保证宝宝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得在宝宝头面部上方用衣物遮挡。

1.2 中暑:我地区一般夏季温度均于30℃以上,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身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护理措施:根据室温及新生儿体温及时增减新生儿衣服被盖,注意房间通风散热,气温过高可开空调调节室温。

1.3 脐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是一个开放的门户,很容易受细菌感染,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护理措施:不要让尿布上的大小便污染脐部,洗澡后用安尔碘清洁脐部。包尿布时,不要將尿布包盖脐部,以防尿布摩擦和污染脐部,凡接触脐部的一切物品要清洁、干燥。

1.4 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护理措施:应用保暖措施应尽量以调节室温为主,并适当增加衣服和被盖,避免应用暖水袋或瓶子。

1.5 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每日母婴分离不超过1h。宝宝一般不离开病区,遇有特殊情况,外出时均需有家属陪同。宝宝沐浴时,请家属陪同至沐浴室外等候,不要让陌生人抱宝宝。

1.6 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护理措施:宣教尽早进行新生儿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喂奶,一定要按需哺乳,因产后最初几天乳汁分泌不多,每天喂奶次数不少于12次,尿布24小时湿6次以上。

1.7 压伤:产妇产后劳累过度,疲劳易睡,甚至在喂奶时入睡,而致压伤。护理措施:宝宝不得和妈妈同睡,喂奶结束后抱回婴儿床。

1.8 碰伤:产妇及家属较长的指甲,宝宝床上任何有露尖的物品,因新生儿皮肤比较稚嫩,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碰伤。护理措施:防止碰伤,产妇及家属剪短指甲,宝宝床上不放任何危险物品。

1.9 感染:新生儿对细菌的防御功能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接触病菌后易发生感染。护理措施:探视人员接触宝宝前请先洗手。喂奶前用温水毛巾擦净乳头。产妇不要给其他宝宝喂奶,也不要请她人给自己的宝宝喂奶。严禁患传染性疾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探视陪护,如感冒、发热、有感染病灶等。母婴物品分类放置。住院期间统一使用医院提供的抱被衣物,不要使用患者自己的衣被。每天开窗通风1~2h,保持空气新鲜。病房配有循环风,定时消毒病房空气,不要自行关闭。

2 护理宣教的时机与方式:

2.1 加强产前教育: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仅靠住院期间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加强产妇产前教育,制定一个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产妇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2.2 住院期间宣教:孕妇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执行入院介绍时,向孕妇和主要的陪护人员详细介绍新生儿安全告知单的具体内容,孕妇及家属理解后,护患均签字,一份交产妇,一份保存在病历里。住院期间对产妇的健康宣教依从性最好,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不定时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安全护理新生儿,教会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反复强调注意事项,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其它宣教:可通过医院宣传栏,设置醒目的宣传画张贴,摆放科普读物等措施,让产妇尽可能多的掌握新生儿安全知识,提高认知。

参考文献:

[1]曾迎迎 张燕丹.母婴同室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状况认知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24卷第21期:2589-2590

作者简介:

篇10:内科关于医疗安全的讨论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护理系2005级和2006级本科学生, 2005级78人, 其中男生12人、女生66人, 年龄18~20岁;2006级92人, 其中男生16人、女生76人。2个年级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2个年级均以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为教材, 均由相同教师讲授。2005级采用传统教学法, 理论课72学时, 2006级采用讨论课教学, 理论课60学时, 讨论课每次4学时, 共计12学时。具体方法如下。

(1) 教学前准备。教师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过程中, 对每个系统安排1次讨论课, 课前一周布置一个综合性病例, 内容涉及一个系统的多种疾病及其并发症, 就此提出关于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措施、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问题, 学生4人为一小组准备讨论内容。

(2) 教学过程。在讨论课上随机抽取4组, 由组长发言, 其余组学生可就此病例提问, 由该组学生负责解答, 其余组学生可质疑或补充, 教师最后总结。

1.2.2 课后调查

课后发放问卷调查表。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教研室组织教师统一命题, 进行闭卷考试, 按规定标准统一阅卷。

1.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算数据采取t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2.2

2个年级内科护理学总成绩和病例分析题成绩比较 (见表2)

注:2个年级平均总成绩、病例分析题平均成绩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3 讨论

3.1 讨论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学习成功的外部条件[1,2]。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 采取灌注式教学法, 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久而久之, 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而懒于思考。讨论课教学则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主动查找和分析资料, 互相讨论并撰写发言提纲。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比平时显著增多, 为了寻求正确答案, 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讨论课上针对其他学生的提问也要积极思考, 组织答案并流利表述, 在这种氛围下, 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同时学生通过自身努力, 得出正确结论后产生的成就感, 可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趣。由表2可见, 2006级期末考试平均总成绩显著高于2005级, 提示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讨论课教学不仅巩固、验证了已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参与的价值,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3]。

3.2 讨论课教学提高了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讨论课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授课方式, 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后, 每个小组成员均分配了一定任务, 他们互相协作、共同探讨,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合作能力。当小组观点得到其他学生和教师认可时, 小组成员又分享了共同的喜悦, 由此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3 讨论课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性思维能力

对护理本科生而言, 临床课教学要注重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讨论课教学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病例提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 并且能够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组织讨论时,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 以拓宽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讨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时, 学生提出了“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护理诊断, 并制定了实施静脉营养等护理措施,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静脉营养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3.4 讨论课教学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传统教学法强调教师将自己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没有压力和动力, 亦无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技能。而讨论课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 包括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实施过程中还要应用适当的教学技巧,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讨论课教学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它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琢磨教学技巧, 以新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教学。

总之, 讨论课教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4], 为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学习、提高,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讨论课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的过程中, 每个系统安排一次讨论课, 课前一周布置一个综合性病例。2006级护理本科生4人一小组, 准备讨论内容, 讨论课上教师随机抽取4组发言, 其余组学生可提问或质疑, 结束时教师总结。课后发放问卷调查表。期末由授课教师出题考试。以2005级学生为对照。结果2006级护理本科生中, 87.50%的学生认为讨论课可以提高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讨论课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提高了归纳、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性思维能力。2006级学生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显著高于2005级学生。结论讨论课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讨论课,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玉蓉.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课的兴趣[J].实用护理杂志, 1996, 12 (3) :143.

[2]万丽红, 李小寒.兴趣原则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33~134.

[3]袁长容, 陈晓英.案例分析法在本科《护理科研》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46~47.

篇11:浅谈消化内科医疗与护理

【关键词】 胃病;消化性溃疡;医疗;护理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极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消化内科的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病例的临床治愈率很高,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的复发率极其高多达40-70% 导致人们的身体质量越来越差。

1 消化内科胃病的总体概括

胃病患者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内科之一,不同的地区发病率不一,还体现在不同的职业发病率也是不同的,如在校学生、白领、工人等等。胃病是有什么引起的?胃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比如环境、饮食、药物、遗传、细菌及抽烟、饮酒等都可以引起胃病。上述的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等。

1.1 消化内科引起胃病的原因 胃病的具体病因一般有以下原因:第一,长期喝烈酒抽烟、饮食无规律、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垃圾的食物等不合理生活习惯。第二,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第三,经常服用对胃部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阿司匹林药物等。第四,一些慢性疾病,如尿毒症,慢性肾炎,重症糖尿病等。

1.2 消化内科胃病的医疗用药方法 抗酸剂:使用药物其中主要成份为抗酸剂有小苏打、胃尤、碳酸钙、胃舒乎、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以上药物必须在餐后1-1.5小时服用,这些都是专家研究过的,为了使药物发挥良好的效果,可维持缓冲作用长达3-4小时,而餐后立即服则药效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没有发挥到好的治疗效果。有些药物可根据自身情况或者药效来定量,如服用氢氧化铝凝胶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改为每日4次,一般规定是每3次,每次10ml。注意胃舒平、盖胃平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好。为了较好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丙谷胺,成人每次2片,饭前15分钟服下,口服每天3-4次或者遵守医嘱服用。连服30-60天左右。停药时间应遵医叮嘱,根据内窥镜的检查情况来决定。为治疗胃部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较好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和胃尤等,每次1-2片饭前服用,成人每日3次。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要避免不能与相克的药物服用,例如胃复安不能和阿托品这些相生相克的药物同时服用,否则效果会大大降低。

1.3 消化内科胃病的食疗护理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从此远离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因为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预防和恢复胃病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第二,对于胃食道反流性患者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避免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第三,胃功能性差、经常胃痛、消化不良者平时应吃多少蔬菜、水果。这些清淡食物为主,每日早餐坚持和小米粥易于消化,可适量喝鲜果汁等。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多吃一些五谷杂粮、鲜榨豆浆、豆类食物、肉类(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都是有助于胃消化、营养丰富、含钙高。这样的饮食搭配就大大减少了对胃肠粘膜的伤害和刺激。第四,胃病患者无论男女都应该做到少喝咖啡、浓茶、生冷和碳酸性饮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对胃有严重伤害的。少吃油炸、腌制、生冷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 以消化性溃疡为例进行的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都与消化作用密切相关,又被称为消化性溃疡。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来说,消化性溃瘍比较常见。

2.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季节性发病,春秋之季,是此病的复发高潮期,主要症状为有律性腹痛、胃溃疡进食时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呈疼痛,然后是进食,并睡觉时夜间伴有腹部疼痛。胀满、泛酸、恶心呕吐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无规律、劳累过度、受寒等因素相关。

2.2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药物护理;养胃药:常见的有吗丁啉10mg,成人每日3次,饭前15分钟口服。硫糖铝,每日lg,一日3次,每次都是饭前1小时及睡前各服一次,作用,保护胃粘膜。抑制酸药:800g,每日1次,口服。严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手术适用于急性穿孔、幽门梗阻、大量出血、恶性溃疡等。一般治疗;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劳逸结合,每天都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3 总 结

通过两个消化内科胃病和消化性溃疡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消化内科的详细病情以及各种方法的护理。主要引起的原因各种各样,胃病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够重视,觉得自己在家买药或自行到药店药就行了,其实这并不要当。应该经过医生的建议后再服用什么药物,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后果。但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去预防和护理,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消化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胃病的预防,自我调节就很重要了,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少吃生冷、辛辣、油炸的垃圾食品等。饮食规律化,定时定量、禁止暴食暴饮。“生命诚可贵,贵在珍惜”,让疾病远离我们,从身边小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 肖良.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

[2] 谭光秀.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03).

上一篇:中班艺术音乐教案下一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