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反思

2024-05-12

语文园地五反思(精选6篇)

篇1:语文园地五反思

语文园地五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羊羊小队PK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音节、区分结构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篇2:语文园地五反思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沟通、交流、合作、对话、分享、团队精神,这些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教学时,我注重了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篇3:语文课堂是科学与艺术的园地

一、语文教学内容, 大多是科学知识与艺术形象

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 都是精选的佳作。虽然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而这些课文内容, 本身就是科学知识或艺术形象。譬如《中国石拱桥》介绍桥梁知识, 《看云识天气》介绍气象知识, 《向沙漠进军》介绍沙漠知识和治沙方法;议论文《谈骨气》《理想的阶梯》等生活、工作哲理, 讲述社会人生知识;小说《孔乙己》《变色龙》等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生动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散文《背影》表达了深沉的人间亲情;诗歌《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 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画卷, 抒发了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等等。课文中这些科学知识和艺术形象, 如同一股股醇美的清泉, 沿着生动活泼的教学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求知的心田, 成为他们身心发展的丰富滋养;又像一把把智慧的金钥匙, 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人性的大门, 引导他们逐步迈入人类社会的广大时空。

二、语文教学过程, 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语文教学首先要讲科学, 要遵循客观规律。譬如, 从人的成长角度看,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人的认识是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的;从语文教材角度看, 课文和练习的编排呈现出有目的序列性;从教学组织形式看, 班级上课仍然是我国当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语文课堂有它特定的时空范围和要素规定;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 对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无一不从国情出发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等等。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 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必须脚踏实地, 从实际出发。无视上述事实或违背教育规律, 语文教学的发生是困难的, 语文教学的效果是趋零的, 如果人为超越, 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惨重的。另一方面, 语文教学又要讲艺术。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 彼此矛盾, 而是相互补充, 相互依存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教学在讲究科学性的基础上尤其要注重教学艺术的发挥。这是因为, 一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 或没有思想意识的动植物, 而是活生生的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学生,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的推进, 个人的成长, 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中的学生不断以新的质渗透到语文课堂里, 使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显得十分复杂而多变,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性的组合各种教学要素, 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中为学生的发展铺平道路。二是语文教师在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处理上, 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语文教学有原则可循, 但无死框框可套;有方法可依, 但不能千篇一律照搬。教学内容不同, 教育对象各异, 教学条件有别, 在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千姿百态, 灵活多样。三是语文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集体的特点搞好大堂教学, 而且还要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通俗地讲, 就是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这一点上, 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高超的教学艺术。倘若“齐步走”“一刀切”“一锅煮”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光讲科学不行, 光讲艺术也不行, 语文教学过程, 只能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语文教学任务, 是培养科学人才和艺术人才

国家建设, 社会发展, 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 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一是各级科技人才, 一是各类艺术人才。语文课堂便为培养这两大类人才提供最基础的服务。这一点, 是由国家的教育任务决定的, 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数学、外语虽然在普通中学教育中通称为三大工具学科, 基础学科。然而众所周知, 语文是工具的工具, 基础的基础。它是每个学生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前提条件, 这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就是借助语文这一强大武器的推动才变得更有力, 更有效。人类的科技成果与艺术经验也正是依靠语文这一工具才得以更好地积累、巩固、传承与发展。因此, 国家单设语文学科, 开设语文课堂, 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培养厚实的语文能力, 以便他们能够更好更系统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科学文化知识, 真正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科学人才和艺术人才。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也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任务。在这里, 我们清楚地看到, 语文课堂高度结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最终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鲜明的物质体现。

篇4: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2] 毛燕青.对单元小结“语文园地”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6):232-233.

篇5:《语文园地五》的教学反思

尽管“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在教材中都有自己的“专属板快”,但是非常明显的,人教版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无论是“识字写字、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体验性成果、实践性成果。

正是由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了、观察了、感受了、经历了、体验了、交流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理解得更快更深了,“口语交际”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了,听说读写能力自然提高了。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现结合“感悟亲情”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来进一步阐释。孩子们一定了解到很多感人的事情。这次口语交际请用具体事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请来父母一起交流。

大凡亲情非常自然地无处不在地分布在生活细节中,这种“频繁”降低了学生感受她的敏感,以至于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老师让学生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我们都尝试过,作文也写过,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感受是概念化的,所举事例是类型化的,粗略以及缺少细节的,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一份真纯、细腻、敏感、心心相印,学生的说与写雷同、空洞、虚假……课堂上的`“说”,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成了一种技巧训练,说到底,学生缺少生活感受。为了让“口语交际”有血有肉,人教版教材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感受这份爱,“说”时自然情意饱满。

篇6:一年级《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1、激发同学的交际欲望;

2、培养初步的交际技能;

3、求异不求同,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4、引导生活中交际。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触发交际

教师出示形象生动的图画:小明求助,小明正摸着脑袋喜笑颜开地说:“我该怎么办呢?”教师抓住低年级小朋友纯洁、乐于助人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带入协助小明想方法出点子的情境中,激起交际的欲望。

二、围绕主题,学习交际

把同学带到协助小明的情境中以后,紧接着先让同学看图说说、议议弄清小明遇到什么为难事;再组织同桌讨论、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好友交流,小明该怎么办?然后在全班面前交流,最后评评谁的方法最好?在这四个交际过程中,引导同学用上“请、谢谢、好吗”等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词语。一人发表意见时,引导“请大家仔细听,你的想法是否和他一样?”“请你专心听,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听完后,我们要评,看谁的方法最好?”引导交际时要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听时要专注,两眼看着对方。围绕小明《该怎么办》这个主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学会了一些交际中的礼貌、尊重他人等初步的交际技能。同时,培养了一种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思维。引导同学在交际中不要固执己见,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

三、选择案例,练习交际

新课程指出:口语交际课不同于“看图说话、听说训练”,其布置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教师要做课程的开发者,联系生活实际,把口语交际课教活。故提供四个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象的图画式案例,把同学们从课本引入生活中,并且尊重同学的选择,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案例交际。图一:调皮的丁丁老是不带橡皮,今天又向我借,我该怎么办?图二:妈妈为鼓励我做家务,做一件家务给一块钱,我该怎么办?图三:楼上王阿姨家浇花时,老是把我家的衣服滴湿,我该怎么办?图四:今天轮到东东擦黑板,可他第一节下课就好像把这事给忘了,跟好朋友出去拍皮球,眼看第二节课就要上课了,我该怎么办?通过自身说、同桌交际、四人小组排演小品等形式,让同学在浓浓的交际情境中大胆交际,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的交际事例,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请上来演给全班同学看,并引导好在哪里,缺乏在哪里。

四、课后延伸,生活交际

上一篇:校园宣传栏设计下一篇:教师参观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