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先进事迹5则范文

2024-05-22

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先进事迹5则范文(精选3篇)

篇1: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先进事迹5则范文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ⅩⅩ老师个人先进事迹

ⅩⅩ,男,汉族,教授, 校级学术带头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食品工程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承担及参加省部级项目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原国家轻工业总会科技进步3等奖1项;先后承担横向课题近15项,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著作4部。在二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他能够深切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者,方能教书育人”这一深刻道理,工作中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自己,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他的敬业精神,乐业精神,专业精神在广大的教师心目中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一、关心学生成长,坚持教书育人

ⅩⅩ,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学院食品工程系,1988年1月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班,1988年2月至今在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一路走来,20载有余。作为系主任,孔老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且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言传身教,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他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在备课时,他能克服困难,广泛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讲课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反映,并针对学生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他能结合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吸纳新知识,以补充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以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课堂上不仅注意基础理论的教学,而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深受学生的好评;为了不耽误上班时间,他总是提前上班,甚至放弃节假日,给学生讲辅导课;批改作业,他更是认认真真,一丝不

苟,学生作业本上的任何一个符号都不放过;临近学生毕业时,他还格外关照,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撰写到修改,样样加以精心指导。

真心呵护,宽严适度,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孔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体会。一直以来,他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们始终坚持成才的标准,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当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惰性较强,养成了散漫习惯,有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从不客气,严加要求,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引导。一方面他毫无保留的向他们传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一名良师;另一方面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益友。研究生假期做实验,学校食堂又不开门,吃饭很是不方便,孔老师拿出自己的钱给学生买菜卖肉,让学生们很感动。所以学生不管有什么问题总喜欢找他一块探讨,而他总是耐心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从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人生目标、到祖国未来,无所不谈,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生如子,赢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学生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在师生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他的身影,一位同学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但由于家庭困难,无法交起剩下的学费,孔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图回报,帮助此同学完成了剩下的学业。又如2003年SARS出现的时间,整个学校的气氛都非常紧张,孔老师组织党员,深入班级,寝室了解学生的思想,科学分析,耐心讲解,消除恐慌,科学防典。虽然在防控非典紧张时期,由于孔老师及时有效的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地顺利进行。

二、科学管理、成绩突出、教学管理、硕果累累

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石,质量立教、质量立校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他倡导科学管理出成绩,面向管理创效益。要求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找不足、析差距、提对策,整体把握班级、学科现状,具

体分析数据背后深层原因,切实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加强纪律卫生建设,加强集体备课、主动辅导,抓好教学实效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学院整体工作出发,善于决策,顾全大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团结一致,扎实工作。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制定规划、重点培养、规范程序、保证质量、积极发展”的思路开展党建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他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适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不断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实践教学;完善实验室开放和运行机制,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重视“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建“教学实验资源集中管理新模式”,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在院系成立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与项目目标责任制。这样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利益:在全院(系)范围内统一调度人力、财力和物力,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科研互动, 提高了仪器利用率和开放度;按一级学科的整体性进行教学改革,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使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纳入学校的统一计划中,从而得到充分保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抓好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了解世情较少的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力求主题鲜明、丰富多彩。首先,引导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或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并以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剖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其次,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大学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进厂企,住农家,吃百家饭,结百姓缘,培养大学生的亲民爱民情操。第三,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着的地方参观学习,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不仅要在学习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更要在思想上创新,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困难,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引导自我成长成才。

三、重视科研,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孔老师能够正确认识到科研能激活课堂教学,教学能提升科学研究。要想把课讲好,科研一定不能少。一个好老师,就应该把所思、所想、所学、所研奉献给学生。因为“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保持和更新我们这一桶水,维持给学生所需要的水的能力,是我们应不断研究和思考的课题。他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孔老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深知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成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孔老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孔老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因此,孔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相关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横向课题近15项,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著作4部。《富碘、铁、钙酿造海带醋》获2007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彩蛋白果蔬汁饮料》获国家轻工业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帮助企业研制醋酸果汁饮料和乳酸菌发酵生产酸豆奶,分别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80万/年和300万/年。努力做到产学研并重,把最好的状态、思想与学问奉献给社会。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孔老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对事业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执着的追求,他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篇2: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先进事迹5则范文

1.导师的个人简介

何海武,男,主任医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硕士生导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海南省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急危重症救治方面有较高造诣。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现状研究等,其中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省卫生厅资助项目3项。《“围评价期”医院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获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医院科技创新奖”。2.研究方向

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危重症、肺癌、医院感染。

3.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1]何海武.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1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0(05):38.[2]何海武,符茂雄,许少英.甲亢性心脏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2(01):45-47.[3]何海武,丁毅鹏,陈靖,石慧芳,林莉.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黎族支气管哮喘相关作用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07):548-550.[4]何海武,丁毅鹏,陈靖,林春荣,石慧芳,林莉.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浆PAF及PAF-AH

活性的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08):1354-1355.[5]丁毅鹏,何海武,石慧芳,林莉,陈山,姚红霞.海南黎族哮喘ORMDL3基因多态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11):1-2.[6]林翀,何海武,何晶,周云,林明冠,钟业腾,陈少文,廉芳,苏应仙.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256-3260+3290.[7]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陈山,王应琼,陈兴峰.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2):83-86.[8]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王应琼,林石宁,陈兴峰,王志峰,谭孟源.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8,39(09):1391-1394.4.获得的学术成果奖励(标注名次)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0年)

(2)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机制的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2年)

(3)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年)(4)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肺心病机制的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年)

(5)“围评价期”医院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获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5.获得的发明专利(标注名次)无。

5.主持过的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级别;经费;起止日期)(1)特布他林治疗ALI/ARDS及其对机体凝血和炎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项目编号:琼卫2010重点04,资金来源:海南省卫生厅基金资助, 经费:0.5万元,起止时间:2010年03月—2013年03月。(2)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其耐药机制研究。项目编号:琼科2012,资金来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经费:2万元,起止时间:2012年1月—2014年12月。7.获得的学术荣誉 无。8.学术兼职

篇3: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先进事迹5则范文

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咸阳市“

三、五”人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现任陕中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兼任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咸阳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心脑同治协会副主任委员。

1987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多年来一直在陕中二附院从事医疗、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曾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并参加短期培训班。经过30年的实践和学习,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目前主持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二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张润宁,女,1973年2月2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陕西省神经病学委员会咸阳分会常委,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教研室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第一党支部书记。

199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2002年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学历,2006年9月至今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及神经系统变性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主持咸阳市课题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独著1部。

杨金锁,男,1963年12月28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称号。现任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宝鸡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先后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和宝鸡市高新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科研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研究成果获宝鸡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杨睿海,男,1970年7月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职称。2010年获汉中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汉中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汉中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汉中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与防治工作,期间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在脑血管病临床诊治、介入诊疗和人群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协作单位负责人),主持汉中市科研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9篇,研究成果获汉中市科技进步贰等奖2项。

迟丽屹,女,1974年12月2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451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曾荣立三等功3次,嘉奖6次,2008年执行联合国赴刚果(金)维和医疗任务,并获得联合国荣誉勋章。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癫痫分会、头痛分会会员。

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同年考取该院研究生,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解放军451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梗死、脑出血、癫痫、眩晕、头痛、痴呆、神经系统炎症等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篇;参加国家级合作课题4项;主编专著3本;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

何剑波,男,1963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省神经病学会神经危重症与神经感染学组委员,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

上一篇:过程最美作文800字下一篇:关于阿里巴巴国际站产品发布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