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1工程院校名单

2024-05-15

中国211工程院校名单(精选5篇)

篇1:中国211工程院校名单

考研择校指导:最新“211工程”院校名单

【关于211工程】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34所自主划线高校 | “985工程”院校 | “211工程”院校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10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河北(2所)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4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广东(4所)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共1所)

广西大学

四川(共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陕西(8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海南(1所)

海南大学

宁夏(1所)

宁夏大学

青海(1所)

青海大学

西藏(1所)

西藏大学

新疆(2所)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军事系统(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篇2:中国211工程院校名单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2-09-20 11:43:20

小211工程也就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使中西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涵盖地区达24个。“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计划支持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左右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入选高校大多为一本高校。

新疆5所: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青海2所: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1所:宁夏医科大学

甘肃4所: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陕西5所: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广西4所: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6所: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

湖北6所: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

江西4所: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3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5所: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4所: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黑龙江4所: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南7所: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

山西5所: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安徽6所: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

重庆3所: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四川7所: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4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大学云南4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藏1所:西藏大学

篇3:中国211工程院校名单

随着网络数字信息化、信息技术帮助平台的发展以及人们利用信息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更需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与主动化的信息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型,包含用户调研、机构设置、资源建设、服务设计、技术平台及管理等全新的运行机制[1]。它是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通过环境嵌入、情感嵌入、教学嵌入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开放式的信息交流服务,使学科服务成为大学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美国图书馆界对于深化学科服务、嵌入用户给予了充分关注。2011年以ARL 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为题发布了年度报告,研究新环境下学科馆员的新定位,提出学科馆员应该嵌入用户的研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建立参与用户学术行为的新模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韦尔奇医学图书馆“图书馆员-信息专员”(librarian-to-informationist)项目是嵌入式信息专员项目的成功典型案例,并为许多高校效仿,出现了嵌入式联络服务模型(“embedded-liaison”model)。在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最早介绍了学科服务和学科馆员实践,姜爱蓉于1999年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具体措施[2]。

由于医学院校图书馆肩负着为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医学信息服务的功能,并且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技术更新速度快,医学院校的师生和临床医护工作者对医学信息服务的要求必然增高,图书馆势必需要将一些高度集成化的医学信息产品无缝隙地推送给他们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嵌入式学科服务便是当前新形势下的主流信息服务模式。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作为医科专业院校图书馆,馆藏以医学专业类图书和期刊为核心,涉及大量的病理、解剖、手术图片、视频等资源,以满足校内和各大附属医院的师生、医务工作者的需求。医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更注重临床实践和临床经验的累积,这些特殊性使得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某些方面应有别于其他类型图书馆。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通过积极开展信息素养讲座、学科馆员培训、学科信息推送等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针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加大对教学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查找获取文献、利用文献能力的培养。现将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初期构建和实践模式分述如下。

1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构建

1.1 学科馆员的设置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了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服务设立了学科馆员这一最新服务措施。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设置了两大类8个专业学科馆员:自然科学学科馆员和社会科学学科馆员。8个专业学科馆员:临床医学学科馆员、基础医学院学科馆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科馆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馆员、药学院学科馆员、公共卫生学院学科馆员、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学科馆员、医学人文学院学科馆员。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对每个学科馆员设置了一个专门的页面介绍,包括其研究服务的方向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联系地址等等。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人数约为8人,每位学科馆员承担1~2个学科的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分布于全馆的各个部门,熟悉全馆的各项业务及工作流程,包括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大多数学科馆员还担任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文检课的教学任务,这为充分挖掘本馆医学馆藏和网络资源以及全程有力地为医学科研服务提供便利。

学科馆员的职责是为校本部不同院系的师生、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学机构的临床医生和工作人员在临床诊疗和护理等方面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针对不同院系和临床科室,安排不同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按学科分工负责,主动开展全方位服务。

1.2 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具有深厚的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背景,精通图书情报知识,具有及时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把自己独特的学科专长运用到具体领域中,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近几年,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录用新员工时有针对性地录用了一些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这一部分员工入职后经过长期的图书情报专业培训,已基本达到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为了做好学科服务工作,学科馆员必须遵循“用户在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的原则,走出图书馆到用户经常活动的空间去提供服务。服务地点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院系会议室、教学楼,甚至是食堂、病房,等等[1]。学科馆员在这些地点调研用户的信息需求,经过分析、评估后,得出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情况,进一步密切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服务的主动性。

1.3 学科服务特点

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211工程”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具有以下特点:学科服务嵌入到校本部内各院系的教学和科研中,嵌入到各大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各科室研究所的科研以及临床医疗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学科馆员必须参加各院系科研人员的学术会议,临床医院的教学查房,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的交班会,以便熟悉用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了解用户的研究领域,掌握用户信息需求,随时随地主动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2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

2005年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将“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列入课程教学中,为1.5学分,3个学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始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学科教育体系中,为学科服务的开展奠定了信息学基础。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还根据院系教师、科研人员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对信息的共性需求,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和课程教学。学科馆员负责讲授信息素养、数据库的选择与使用、信息检索的方法等医学信息方面的内容;积极合理地整合图书馆的学科资源,设立相应的学科信息资源平台。此外,学科馆员还为天津医科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等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方式主要采用上门面对面的方式。

(1)针对天津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国际留学生,学科馆员采取课堂讲授、个别辅导、分组学习讨论等方法,使他们掌握如何使用文献传递技巧进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全文文献;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和使用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购买的中外文数据库查阅与自己研究方向和课题相关的文献,并对查阅到的海量文献进行管理和利用;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发现学习工具和各学科在线教材等。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还与学生社团建立利益共同体,让社团的学生参与学科服务的设计,使学科服务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2)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培养了七百多名留华毕业生,留学生生源来自60个国家(包括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65%~75%。针对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的留学生,学科馆员注重对他们进行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以检索案例为主要切入点,学科馆员帮助留学生们分析课题,查找课题相关文献;对检索个案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对网络资源的筛选分析和整合能力。同时,以个别辅导方式向学生讲解检索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实现文献检索课的创新。

(3)针对各院系的科研人员,学科馆员帮助他们进行相关主题文献的检索和相关文献的管理,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数据、灰色文献的检索服务,查找科学资助来源,提供适宜论文发表的文献来源,甚至帮助寻找实验试剂或实验药品制造商。实际上,学科馆员不但具备教学秘书所需的专业素质,而且也承担了教学秘书的部分职责,如教学秘书为本院系的各位老师进行学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还在对口院系中聘请教师做图书馆的兼职员工,参与图书馆的宣传、数字资源建设、指导学科服务,使他们最终成为图书馆内部化客户、最忠诚的用户。

(4)学科馆员深入到附属医院,嵌入到临床医疗小组和临床带教实习中,参加医护人员交班会,通过旁听医护工作者对病人病情的讨论,了解临床疾病诊治和住院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查找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关主题文献资料和相关实践标准,研究并解答出现的问题,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及时获得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变化提供参考。

3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3.1 学科馆员和用户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不对口、专业知识不扎实、数据库检索技能存在不足,势必与用户的信息需求之间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深度开展。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大一新生和科研入门者对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和所学专业信息知识的获取存在困难,即便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在遭遇新兴的信息技术和汹涌的数字浪潮时也难免感到迷失。

3.2 文献资源匮乏

用户查找文献资源的过程,是感受认知学科知识的过程,是加深对相关领域的了解和知识掌握的过程。学科服务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医学信息资源,但近年来,数字资源价格的高涨让图书馆应接不暇,特别是引进外文数据库的高额费用令许多图书馆望而却步[3],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医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影响了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配置,束缚了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开展。

3.3 营销推广力度不够

嵌入式学科服务涉及学校图书馆与校内多部门之间,学校图书馆与各附属医院图书馆之间的统筹协调、合作互动。学科服务不但要求学科馆员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医学信息服务,加强与学校各部门、医院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合作,还要求在各部门各科室间加大宣传和推广建立服务平台。但目前由于受人员和资源的限制,教职工和医护人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不够了解,导致其在具体执行和开展上存在困难。

3.4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作为科研基础的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学科馆员是图书馆重要的资源。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竞聘上岗,从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职称、学历及数据库检索技能等方面加以限制,提升学科馆员的整体素养,从而确保了学科服务的高品质。其次,邀请数据库培训师定期来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为学科馆员和用户进行数据库检索技巧的培训。学科馆员还要积极参加图书情报专业的各种专业培训班和会议,拓展知识面和信息意识;积极参加由学校教研室教师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开展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临床研究和医学基础学科(解剖学、诊断学等)的课程教育和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以增强学识;制定学科服务的评价体系,作为馆员绩效考核的参考,以此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加强资源建设

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专业性强、要求高的服务[4],图书馆理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满足学科服务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加入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立资源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互补互惠;天津医科大学师生和各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校外使用虚拟网络(VPN)技术访问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TALIS)的数据库资源、采取馆际互借或原文传递方式获取全文文献资源。通过加入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不但缓解了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的状况,而且通过统筹安排,节省资金投入,避免了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最终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学科馆员和用户还可以运用统一的Blog,Wechat,QQ群等移动通信工具发布和分享资源,加强合作互动,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需求。此外,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在进行图书、期刊资料,数字资源选购时要勤与院系、附属医院沟通交流,参考他们推荐的期刊、书目,充分尊重用户的意愿。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它是院系和临床医院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基地,为保证教学和科研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应转变文献资源采购模式,以天津医科大学的重点建设学科、专业特色和科研发展为依据,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文献资源采购,加大数字资源购买量,为多层次的文献保障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

3.6 建立服务联盟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有自己配套的图书馆,附院图书馆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馆员素质上都比本部图书馆弱一些,但附院图书馆的馆员更接近临床,更了解临床状况。目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的查新员、查新审核员资质的获取均以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依托,从而为有科研需求的医护人员开展课题查新及其延伸服务。为了拥有专业性更强的学科服务队伍,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应与附院图书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主动要求承担医院举办的各项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一起为院系和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数据库资源的讲座培训,一起为院系和医院的科研团队或者学术带头人提供在研项目的文献跟踪服务,积极主动与他们的研究组合作,加强了解课题进展和学科发展状况,积极参与到临床查房和临床教学中,作为团队一分子努力做到真正嵌入用户的科研和临床中。

4 结语

图书馆必须重视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课程平台系统将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和学习信息环境中。馆员利用Email、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等沟通方式,与全校师生和医护人员建立紧密互动的服务关系;利用慕课(MOOCs)网络教学平台拓展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交互合作学习能力;利用社会网络环境(Facebook,Twitter),并通过网站和目录进行信息共享[5];善于利用自己的学科专长为用户提供深度的信息服务。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用户反馈意见的稳妥解决和经验总结,从小处着眼,不断对服务进行微调整、微创新,树立学科服务的新品牌新形象,实现图书馆的自我价值。

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教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科服务的触角,以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优质医学学术资源,发挥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进一步为教学科研和实用、创新型医护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摘要:学科服务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的新型服务模式,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对于推动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的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工作以及创新型医护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作为医学专业图书馆的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其学科服务的构建思路和个性化特点,旨在能够以学科服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优质医学学术资源,发挥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

关键词:嵌入式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医院

参考文献

[1]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2]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1999(6):30-31.

[3]程焕文,黄梦琪.在“纸张崇拜”与“数字拥戴”之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论坛,2015(4):1-8.

[4]谢守美,黄萍莉,龚主杰.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理论基础、模式和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2(4):33-38.

篇4:国家985与211工程学校名单

1998年5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幹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他說:“這樣的大學,應該是增強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應該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應該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應該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

由此,中國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 “985工程”。

“985工程”一期名單(34所)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985工程二期名單(共4所)

中國農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二)211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關於“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及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並可概括表述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

學校名單(共109所):

北京(24所)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上海(9所)上海外國語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

天津(3所)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重慶(2所)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河北(1所)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1所)內蒙古大學

遼寧(4所)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3所)吉林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延邊大學

黑龍江(4所)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江蘇(11所)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浙江(1所)浙江大學

安徽(3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2所)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江西(1所)南昌大學

山東(3所)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河南(1所)鄭州大學

湖北(7所)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3所)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廣東(4所)中山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西(1所)廣西大學

四川(5所)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雲南(1所)雲南大學

貴州(1所)貴州大學

陜西(7所)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長安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師範大學

甘肅(1所)蘭州大學

新疆(2所)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寧夏(1所)寧夏大學

青海(1所)青海大學

海南(1所)海南大學

篇5:211大学名单

 

中国211工程大学院校排名名单
中国211大学名单
序号 院校名称 类别 院校隶属 所在省市 211工程
1 北京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北京
2 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北京
3 清华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北京
4 北京交通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北京
5 北京工业大学 工科 北京市 北京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
7 北京理工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
8 北京科技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北京
9 北京化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北京
10 北京邮电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北京
11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 教育部 北京
12 北京林业大学 林业 教育部 北京
1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药 教育部 北京
14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北京
15 北京外国语大学 语言 教育部 北京
16 中国传媒大学 语言 教育部 北京
17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北京
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教育部 北京
19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
20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 教育部 北京
21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北京
22 中国政法大学 政法 教育部 北京
23 华北电力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北京
24 南开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天津
25 天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天津
26 天津医科大学 医药 天津市 天津
27 河北工业大学 工科 河北省 天津
28 太原理工大学 工科 山西省 山西
29 内蒙古大学 综合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30 辽宁大学 综合 辽宁省 辽宁
31 大连理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辽宁
32 东北大学 工科 教育部 辽宁
33 大连海事大学 工科 交通部 辽宁
34 吉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吉林
35 延边大学 综合 吉林省 吉林
36 东北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吉林
3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黑龙江
3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黑龙江
39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 黑龙江省 黑龙江
40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 教育部 黑龙江
41 复旦大学 综合 教育部 上海
42 同济大学 工科 教育部 上海
43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 教育部 上海
44 华东理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上海
45 东华大学 工科 教育部 上海
46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上海
47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 教育部 上海
48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上海
49 上海大学 综合 上海市 上海
50 第二军医大学 军事 解放军总政治部 上海
51 南京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江苏
52 苏州大学 综合 江苏省 江苏
53 东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江苏
5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江苏
55 南京理工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江苏
56 中国矿业大学 工科 教育部 江苏
57 河海大学 工科 教育部 江苏
58 江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江苏
59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 教育部 江苏
60 中国药科大学 医药 教育部 江苏
61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 江苏省 江苏
62 浙江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浙江
63 安徽大学 综合 安徽省 安徽
6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科 中国科学院 安徽
65 合肥工业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安徽
66 厦门大学 综合 教育部 福建
67 福州大学 工科 福建省 福建
68 南昌大学 综合 江西省 江西
69 山东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山东
70 中国海洋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山东
71 郑州大学 综合 河南省 河南
72 武汉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湖北
73 华中科技大学 工科 教育部 湖北
74 武汉理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湖北
75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 教育部 湖北
76 华中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湖北
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经 教育部 湖北
78 湖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湖南
79 中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湖南
80 湖南师范大学 师范 湖南省 湖南
8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事 中央军委 湖南
82 中山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广东
83 暨南大学 综合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广东
84 华南理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广东
85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 广东省 广东
86 海南大学 综合 海南省 海南
87 广西大学 综合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
88 四川大学 综合 教育部 四川
89 西南交通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四川
90 电子科技大学 工科 教育部 四川
91 四川农业大学 农业 四川省 四川
92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四川
93 西南大学 综合 教育部 重庆
94 重庆大学 综合 教育部 重庆
95 贵州大学 综合 贵州省 贵州
96 云南大学 综合 云南省 云南
97 西藏大学 综合 西藏自治区 西藏
98 西北大学 综合 陕西省 陕西
99 西安交通大学 理工 教育部 陕西
100 西北工业大学 工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 陕西
1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工科 教育部 陕西
102 长安大学 工科 教育部 陕西
1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 教育部 陕西
104 陕西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陕西
105 第四军医大学 军事 解放军总政治部 陕西
106 兰州大学 综合 教育部 甘肃
107 青海大学 综合 青海省 青海
108 宁夏大学 综合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
109 新疆大学 综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
110 石河子大学 综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

 

 

上一篇:中考高考冲刺口号下一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