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开学寄语

2024-05-08

中学老师开学寄语(共8篇)

篇1:中学老师开学寄语

同学们,老师们:

度过了一个火辣辣的假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首先,我代表六桶中学教导处祝愿全体师生在新的学期里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有位诗人曾说过:上帝给了每个人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青年。青年是崭新的,在你们的脑子里总会有那么多的新点子、新方法、新感受、新作品、新经验,新思维、新作为,在你们眼中每天升起的太阳也都是新的;青年是快乐的,篮球场上大汗淋漓地奔跑,你们是未来的飞人乔丹;电脑房中十指如飞,你们是明天的比尔。盖恣;音乐课上引吭高歌,你们是本世纪最着名的歌星……

同学们,在每一天,我总是静静地看着你们,快乐地打造自己的明天,勇敢地开创你们的未来,希望属于你们,失望不属于你们,就算是遇上困难你们会告诉自己“我能行!”。笑容属于你们,眼泪不属于你们,面对失败,你们会打出胜利的手势,潇洒地对他说一声“BYE BYE”;智慧属于你们,空虚不属于们,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你们与未来来个美丽的约定。

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你们的面前了,这是你们生命中的一个起点,一个小站,如今起航的笛声已经拉响,同学们,请大声回答我,信心准备好了吗?――快乐准备好了吗?――努力准备好了吗?――彼此的鼓励准备好了吗?――热烈的掌声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首先用掌声欢迎三百多位初一年级的新同学,欢迎他们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鼓掌)

接着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为共同的目的而奋斗,我相信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我们的老师说,万语千言不需说,掌声代表我的心,来!掌声响起,一切尽在不言中。(鼓掌)最后我请同学为自己鼓掌,因为我相信在新的学期中,每一个六桶中学的学生都会有杰出的表现,你们会骄傲地和知识握手,自信地与成功拥抱,在新的学期中,我将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新星在我们身边闪现,心动不如行动,来!让我们用最热烈掌声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

更多开学寄语推荐:

1.开学高中寄语

2.大班开学寄语

3.中班开学寄语

4.小班开学寄语

5.初中开学寄语

6.开学寄语小学

7.新年开学寄语

8.小学开学寄语

9.教师开学寄语

10.大学开学寄语

篇2:中学老师开学寄语

感谢您!在我的小学生活中,值得回忆的一位老师,就是您。老师,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真得会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温暖!我的恩师,感谢您,对我的鼓励以及传授于我的知识。

记得那次语文期中竞赛我只考了83.5分,心里感到很内疚,觉得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因为这次的竞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我却考砸了。由于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涌了出来。当时我觉得很丢脸。

下课的时候,您向我走过来了,十分亲切地我说:“没关心的,下次考好,老师还是很相信你的!”就这么简短的一句话,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胜过于我的父母!您是那么的平易近人,那么的慈祥。您的鼓励,再次让我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勇气。在无助的时,给予我关爱的“父亲”,衷心地感谢您!就要毕业了,我想说得是:我为我有您这样的班主任而感到无比自豪!这是源于您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学生的关照与爱护;对我们的良苦用心。难道,我不会感到自豪吗?当然,我会,我绝对会。

老师,您就像春蚕吐丝一般;就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奉献给我们这些祖国花儿;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一般。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我。

还记得那时一节上廉洁修身的课吗?您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感受很深,您为我们朗读时那种认真的表情,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张老师,您把许多知识都传授给我们。因为这样,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强烈地爱上了写日记,正是因为您教了我们很多知识,所以写的日记中,才有丰富的好词、好句。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里立马就充满了生机:有小鸟欢快的叫声;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嬉戏……

老师,或许这些您早已忘记,因为您为学生做得实在是太多了,但我却忘不了;老师,您的辛苦,我都看到了。

您对我的恩情令我没齿难忘。感谢您对我的鼓励,让我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感谢您,教我知识,让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感谢您,日夜辛劳、桃李芬芳的老师!

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孩,您的学生。想告诉你:我是您千万名学生中的一个,我无不沐浴着您的雨露与阳光,在这环境下,我茁壮成长。我已长大了,不再需要呵护,您对我的关心与照顾,也不需要了。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快要升中学了。在这两年中,您对我的关怀,我终身难忘!

祝您:身体健康

篇3: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二)

当然, 问题还有另一面, 也不可回避和忽视。应该说, 中学生读鲁迅的语言文字, 也还是有障碍的。这里先说一点, 就是中学生经常提到的“鲁迅文字不通”的问题, 这也是中学语文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这涉及鲁迅语言的另一个大的特点, 即他的文字是极富创作性和个性化的。鲁迅的语言, 既有规范化的一面, 更有反规范的一面, 因而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现代汉语表达的可能性。这正是鲁迅的语言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 就会和以规范语言为己任的中学语文教育发生一定的矛盾。

其实, 应该看到, 语言的发展, 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是不断规范化, 又不断突破既成规范, 创造新的规范的过程。这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过程与规律。我们的语文教学, 应该适应这样的规律, 一方面, 坚守我们的规范语言的职责, 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规范化语言的基本立场和任务, 另一方面, 对所谓“不规范”的语言, “超越规范”的语言, 要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不仅是一个学理的问题, 更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比如,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遇到了对学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的网络语言的挑战。网络上不断出现的新创造的词语和特殊表达方式, 一方面, 造成了语言的混乱, 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语言创造的新的可能性。实际上这将是一个自然淘洗、约定俗成的过程: 经过实际运用的不断选择, 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会逐渐被接受, 甚至成为新的规范; 有的则要被淘汰。在这样的历史过程正在进行中的时候, 我是不同意将未经淘洗的网络语言随意搬运到课堂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来的, 至少我们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 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和实际的语文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是教育的保守性和相对稳定性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 我们又不能对网络语言的新尝试、新创造采取简单的一概否定的态度, 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新的语言现象, 适当地吸取已经约定俗成的新词语、新表现方式, 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也应该是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职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现在, 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鲁迅的语言“不规范”或“不通”的问题。我在北大附中讲鲁迅作品时, 就有一个学生向我提了这个问题。我建议她就这个问题作一点研究, 要求她列举出选入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 她和她的同学认为“不通”的文字, 然后看有关材料, 作逐一分析。最后, 她研究的结果, 主要有两种情况和原因。其一, 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用字用词, 当年都那么用, 今天不用了, 就觉得是“错别字”或者“不通的句子”。比如, “底”“伊”字的运用。更多的是鲁迅特意的创造, 为了表达他的复杂感情、缠绕的思绪, 而突破现有规范, 做新的语言试验。其实这正是我们在阅读或教学鲁迅作品时所要抓住, 认真琢磨的。这里举两个例子。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 一开始就说,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特地用了“似乎”和“确凿”这两个含义相反的词。“确凿”是肯定, 而且是不容置疑的肯定: 就是“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却是一个含糊、游移的判断: 好像是、好像又不是“只有一些野草”。从字面上看, 把两个相反的词放在一起是属于“不通”的病句, 但鲁迅却正是要借此来表达他对百草园的复杂认识和感情: 从事实层面看, 百草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所以鲁迅说它是“荒园”; 但在童年的“我”的观察与感觉里, 百草园就不仅仅“只有一些野草”, 野草丛还有别的生命, 就是下文所要说到的“弹琴”的蟋蟀, “低唱”的油蛉, 以及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的乐趣, 等等, 所以小鲁迅又把百草园叫作“我的乐园”。这就是说, 从成年人的眼光看, 百草园“确凿”是个“荒园”; 在童年小鲁迅看来, 却是一个“乐园”: 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 应该抓住的。可以由这个看似不通的句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百草园仅仅“只有一些野草”吗? 它究竟深藏着什么? 它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应该说, 将相互矛盾的判断并置, 这是鲁迅喜欢用的句式。《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就是这样: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的确”自然是肯定: 孔乙己确凿死了; “大约”却又游移了: 推想起来, 他大概死了吧。这背后的意思是: 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他是什么时候死的, 又是怎样死的, 谁知道呢? 又有谁关心呢? 联系到前面所说的“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就更加意味深长了。这背后的言外之“意”是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的。

因此, 鲁迅的既规范又不规范, 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应该有启示的: 前面说过, 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性质, 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规范化的教育, 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但同时, 又不能把规范绝对化, 要鼓励新的创造, 新的语言试验, 即所谓“文有定法, 又无定法”。这其实是反映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矛盾: 如何把握好“规范”与“不规范”, “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仅是一个语文教育学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 需要诸位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握和处理。

最后, 我还想介绍一下听我上课的学生, 对鲁迅语言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是这样说的: “让我走近鲁迅的, 是他的文字。我只是感性地去触摸, 融入他创设的意境, 听他内心的呼唤, 然后感觉他想表达的情感。看鲁迅的文章, 常有一种朦胧感。因为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复杂, 可以感受, 却难以明言。读鲁迅文章很舒服。尽管会引发一连串痛苦的思考, 而且还想不清楚。但是, 某一句话, 某一两个场景, 就那么清晰地留在你的脑海中, 因为他说到你心里去了。”“他的语言极其犀利, 让人读完不禁有寒气彻骨之感。有时, 他的文章又好似一把没有锋的重剑, 就像《神雕侠侣》中杨过的那一把, 仅剑气即可伤人。在他看似平淡, 有时甚至是平和的语言中, 蕴藏了极具张力的波涛汹涌的情感。而这情感又是极其复杂的, 常常是怀念、悲痛、愤怒、迷惘……多种错综情绪的纠缠。他的文章的容量太大了, 又似乎太重了, 有时就略显生涩。鲁迅的文章是绝对不可以用来消遣的! ”“初读鲁迅文字, 实在令人忍俊不禁。转念之间, 却又足以使人惊出一身冷汗。”“读先生的白话文, 是在求知, 也是在被拷打。先生的文章, 我不敢重读。”不知道老师们的反应如何, 我读了这些学生的“鲁迅语言观”是很受震撼的: 如此地到位, 又有自己的独到观察、理解。这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中学生和鲁迅的相通, 同时也提醒我们, 不可低估中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如果不加压抑, 并有恰当的引导, 是可以爆发出极大的思想与文字的能量的。而我特别注意的, 是学生谈到“让我走近鲁迅的, 是他的文字”。我在台湾讲鲁迅, 他们因为没有大陆学生这么多的关于鲁迅的“前理解” ( 如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三家论) , 而是直接接触鲁迅的文本, 他们也说: “鲁迅的文字之美, 是吸引我进入他的文学作品的第一步。”这一“因文而见人”的经验对语文教学也是有启示的: 应该始终抓住鲁迅文本的阅读, 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汉语家园, 让学生沉湎其中, 因感受其文字之美, 而触摸其内心, 感受其情感之美, 思想之美, 又反过来触动自身的心灵, 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所在。

以上是我今天和诸位讨论的第一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怎么教”。我想讲四点意见或建议。

第一, 要寻找鲁迅与学生之间的生命契合点、连接点, 构建精神通道。

我们强调, 鲁迅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相通; 但也要正视学生要真正接受鲁迅, 还有相当的困难。这里有我们前面讲到的“前理解”问题。由于多年来, 鲁迅作品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文, 有许多是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 二是教法, 强制灌输一些并不恰当的“崇高”评价, 让学生觉得鲁迅高不可攀, 深不可测, 又强迫学生背诵他们并不懂得的文字, 还要不断考试, 这都使得许多学生对鲁迅“敬而远之”。从另一方面说, 鲁迅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 毕竟相隔的年龄、时间的距离都太大, 他是存在在远处、高处的。因此, 如何让学生走近鲁迅, 愿意和他对话, 就成了我们进行鲁迅作品教学首先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在2004年、2005年到中学讲鲁迅的一个绕不过的难题。我的经验, 是要努力地去寻找鲁迅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之间的契合点。我为此对中学生, 特别是作为我的教学对象的高中生的生命特征, 他们所遇到的生命课题, 以及鲁迅的生命中, 包括他在青少年时期所遇到的问题, 都作了一番考察与研究。我发现, 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在即将“告别童年”, 进入“成年”的过渡时期, 这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如何处理和父母, 特别是父亲的关系, 就成为他们迫待解决的生命课题。而鲁迅不仅也有着童年、青少年时期和父亲爱爱仇仇的复杂关系的经验和体验, 他还提出了“怎样做人之子与人之父”的生命命题, 他自己也是将对子女的超脱利害关系的无私的爱, 扩展到社会的弱者、幼者, 而作出自觉充当“历史中间物”的人生选择的。这样, 就在“怎样做人之子与人之父”这一命题上, 我找到了高中学生和鲁迅生命的契合点。我的《鲁迅作品选读》课就从这里讲起: “且说父亲和儿子。”我先选讲了鲁迅的《五猖会》《父亲的病》, 从文本细读中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和父亲之间既相互隔膜又彼此纠缠为一体的复杂关系, 以及鲁迅刻骨铭心的爱与恨。我一边引导学生读, 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开始他们以旁观者的态度漫不经心地读, 读着读着, 就被鲁迅的文字打动了, 表情严肃起来; 读着读着, 自己就进去了, 有的学生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他们大概是联想起自己类似的经历。这时候, 学生就觉得, 鲁迅所写的, 就是他们的问题, 只是自己从未这样正视过, 现在, 鲁迅想了, 而且想得如此深刻, 鲁迅写出来了, 而且写得这样动人, 于是, 就产生了对鲁迅的亲切感, 以及强烈的和鲁迅对话的欲望。我也就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读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引导学生就鲁迅文章里的观点, 例如“父母对子女没有恩”,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该是超越利害的天性的爱”等等, 进行讨论, 这些观点或是学生能够理解, 却没有深思过的, 或者和学生固有观念发生了冲突, 但在学生的感觉中, 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因此讨论极为投入, 也很热烈。最后, 我出了一个作文题, 要求写写《我和我的父亲》。出乎意料地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学生还专门写信给我, 说他们过去一讲或写父母之爱, 就是母亲之爱, 却很少注意和思考父亲之爱; 而父子、父女关系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不可回避, 也相对复杂, 甚至沉重的情感, 现在有了这篇作文, 就提供了一个机会去面对, 从而触动了心灵深处的东西。这样, 作文就成了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一次回顾与清理, 感到从未有过的分量。许多学生都极其认真、严肃、真挚、动情地写下了他们和父亲的情感的纠缠与碰撞, 具有相当的深度。鲁迅的生命命题就这样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生命命题, 鲁迅的描写和思考, 也融入了学生的描写与思考里, 这是普通中学生和鲁迅的生命的相遇, 在对话、交流中, 学生的生命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从此, “读鲁迅作品”就不是我对学生的要求, 而成为学生自己的选择, 或者说, 真正成为我们“师生共读”了。

我还要说的是, 这样的契合点的寻找, 还要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课文里, 或许这是更为困难, 更要下工夫的。我也举一个例子。比如《祝福》, 这也是老课文了: 从我读中学时老师就讲过, 一直讲到今天。传统的讲法, 都是按教学参考书的分析, 讲祥林嫂如何受到四大权力: 政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的压迫, 以及她的反抗, 等等。这样讲, 使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和他们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无关, 距离相当遥远的故事, 因此, 很难激发阅读的兴趣, 只能被动地背诵老师概括的主题思想: 批判什么, 歌颂什么, 等等, 或者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某些写作知识, 如怎样描写人物外貌, 等等。我在和一位教师的讨论中, 就提出: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讲法, 寻找一下祥林嫂的故事和学生自己和他们周围的生活的关系。于是, 就产生了这样的设想: 将祥林嫂定位为“一个不幸的人”, 在学生掌握了故事基本情节, 了解了祥林嫂的遭遇以后,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祥林嫂的真正“不幸”在哪里? 作者怎样写出这样的不幸? 进而引导学生去深入细读小说的几个关键场景。例如, 邻村的老女人“特意”寻来, 听她悲惨的“故事”, “叹息”一番, “满足”地去了, 一面还“纷纷议论”着。这里用引号标出的关键词语, 都是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琢磨的, 这是一个将祥林嫂的“不幸”转化为自己的“满足”的心理过程, 这恰恰说明, 祥林嫂的不幸遭遇 ( 丧夫、失子等等) 非但没有引发周围人的同情, 反而成为他们茶余饭后“议论”的材料, 这样的周围人的漠视、利用才是祥林嫂的最大不幸。在学生感悟到了这些以后, 又可以引导学生去细读“我”在听到祥林嫂死了的消息以后的那番感慨 ( 这本来是这篇小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 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 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在学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以后, 再引导学生琢磨小说的结尾对祝福节日气氛的渲染, 体会背后的寓意, 作者内心的沉重和微讽之意 ( 这也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 。在学生懂得、感悟到了这一切以后, 教学上还要有一个环节: 给学生出一道思考和作文题: “你的生活的周围, 有没有不幸的人? 你是怎么看待、对待他们的? 请写一篇《我身边的不幸的人》, 或者以今天的不幸的人为题材, 也写一篇小说, 或者假设祥林嫂没有死, 写她活到今天的遭遇, 以作《祝福》的续篇。”这教学上的最后一笔, 是点睛之笔, 就把鲁迅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慨, 学生对鲁迅描写的感悟, 转向学生自身, 和学生今天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了。这会促使学生去关心自己周围生活里的不幸的人, 并反思自己对他们的态度, 而且他们要写出这些不幸的人, 也一定会去学习, 以至模仿鲁迅的写法。这样, 鲁迅《祝福》的基本精神与文字也就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与写作中了。

这样的课文 ( 鲁迅作品) 和学生的连接, 也可以是写作上的。比如, 《藤野先生》也是一篇老课文, 能不能换一个角度讲? 我觉得就可以从“鲁迅怎样写老师”这个角度去讲。这是切合学生的要求的, 因为他们天天接触各式各样的老师, 本来就有讲老师的故事的习惯与传统, 但要正式写成文章就不知从何写起了。因此, 从“写老师”的角度讲《藤野先生》, 就自然会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和学生初中已经读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寿老先生的描写对照起来读,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鲁迅最后写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把鲁迅一生写过的三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联起来读, 就可以看出鲁迅的“老师观”, 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亲切, 而且还触及鲁迅精神的某些根本方面。对此, 我曾写过《怎样读与教〈藤野先生〉》, 有详尽论述, 这里就不多说了。沿着这样的思路, 我们讲《范爱农》, 就可以选“如何发现和描写生活里的‘畸人’即‘特异人物’”这个角度, 讲《忆韦素园君》也可以从“鲁迅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这里入手。总之, 要拉近鲁迅作品和学生的距离, 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这里, 还有一个重要原则: 要尊重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感受, 从学生的感受出发, 加以适当的引导, 而不是把老师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强加给学生。

篇4:我的中学老师

回顾写作起步,获益较多、影响较深的语文老师,当推中学时代。是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启迪了我的文学情愫,编织了我的文学梦境,引导我树立想当作家的远大志愿。一句话,中学语文老师是我做上作家之梦的奠基人。

和平中学的语文老师,真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教过我初中语文的两位老师,一位叫胡咏先,另一位叫刘乾利。胡老师五短身材,戴一副深度的近视镜,瘦削的脸庞嵌着一张开口常笑的嘴巴,谈吐幽默风趣。他讲课很少看讲义,分析课文旁征博引,条理贯通,词汇丰富,绘声绘色;刘老师则是细长又匀称的身材,不苟言笑,语言简练,逻辑性强,上课紧凑,紧扣课文,往往课文刚讲完,下课的钟声就会响起。教过我高中语文课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朱长庆(字善余),另一位是朱大道。朱长庆老师只教过我高一上学期(下学期因后补右派,课程由另一位老师代),虽说只教了一个学期,但影响很深。他是常熟人,讲课慢条斯理,讲到得意处,摇头晃脑,吟咏哼唱,一副老夫子腔调,我曾有《红豆》一文记之。教得最长的,要数朱大道老师了,高二、高三都是他教的。印象中的朱老师,似乎是经过革命洗礼的新知识分子。他穿着整齐,干净利落,性格开朗,充满朝气,比较而言,在他身上似乎少了前面几位老师的旧知识分子的习气。

除了这几位语文老师外,还有两位并未教过我的语文老师:纪渊老师、张兴渠老师,也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影响。

说起纪渊老师,不由我想起当年校内的一个“文学爱好者”小组。小组成员不多,大约十来人,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属于学校课余的兴趣爱好者小组。组长姓邱,忘了大名,似是高二生,高一生里有宗国鹤、杜金龙,我是初三生,初三生中还有管保鼎、夏坤堡……这个小组曾经开过一次成立大会,还印了一张类似名片的文学爱好者组员证,出过几期墙报,我在墙报上发表过几首新诗。记得文学小组的辅导老师就是纪渊,圆圆的脸,个头不高,讲一口北方话,他为我们作过几次很有水平的文学讲座,鼓励我们努力写作。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纪渊老师被戴上了右派帽子,文学爱好者小组也就无疾而终。

张兴渠老师教高中语文,在学校里没有为我们班开过课,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所以在校期间印象不深。他与我交往密切是20世纪80年代(我离别母校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

1980年,我从中央电视台调到文艺报工作,由文化节目编导变成文学编辑。也许正是文艺报这个岗位,引起了张老师的注意,成了我与张老师重新恢复师生联系的纽带。纽带的牵线人是顾正武老师。

从顾老师口中获悉,张老师一直怀才不遇。他一直想当作家,可是学校的环境不允许他从事创作,更没有条件进行专业创作。退休后,他才有机会进行写作,年近古稀又萌生了当作家的雄心,笔耕不辍,在报刊上不断发表作品。顾老师的一席话,引出了我少年时代就想当作家的同病相怜之心。于是与他通信联系。通信中,我又获悉,他早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文学系,后进入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研修。中央文研所是丁玲主办、由田间、康濯等老作家共同创办的,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文学专业人才的培育班。其师生阵营之强,也是新中国后少有的,不少研修生毕业后成了各个文学岗位上的栋梁骨干。张老师却阴错阳差在中学任教,壮志未酬。他的境遇更激起我的惺惺相惜之感。由此交往频繁,凡是我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上发表文章,他总是先睹为快,在第一时间将读后感告诉我。承蒙错爱,他还主动为我写了一篇书评和一篇《漫忆立民少年时》的随笔小品。他将我视作忘年交——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寄以厚望的忘年交。

张老师年老不服老,不顾体弱,勤奋写作,辛勤笔耕,他采用通信和走访的方式,采写文坛前辈和同辈文艺名人的治学治艺的轶闻琐事及成功之道,其中有不少是他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二十多年来,张老师在各地报刊先后发表了六百多篇文章,写作勤奋可见一斑,后来结集出版了名为《履痕寻迹》的随笔小品集。

顾正武老师曾担任过我初中、高中部的历史老师,先后教过两个学期,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他是最早引导我走上文史道路的恩师。

印象中的顾先生,人高马大,身材魁梧,推一个平顶和尚头,一u苏北口音,但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讲课不用讲义,侃侃而谈,讲述掌故,如叙家常。由于他面善和蔼,淡泊名利,调皮的同学私下以“大和尚”戏呼。先生不仅是历史老师,而且是我私塾的古典诗文老师。课堂上,他教授的是历史,课堂外(尤其是他退休后,我每次赴沪探访),他与我交谈最多的是古、近代诗文,从唐宋八家到大李(白)小李(商隐)、老杜(甫)小杜(牧),从龚定庵、黄仲则到章太炎、金松岑。每当我随口提起古今诗文大家的名字,他总是“这个、这个”点头晃脑滔滔不绝地谈起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掌故轶闻,使我如沐春风。

记得60年代我步入复旦中文系,为了培育自己的古文兴趣和修养,萌发了研读《史记》、《汉书》原著的念头,于是征得顾老师的同意,先后向他借阅了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出版的《史记》、前后《汉书》木刻本。我利用晚上自修,每晚读一卷。顾先生不仅欣然借阅,还允我用朱笔圈点,以锻炼研读古文的根基。我先后花了两年时间,点读了《史记》、前后《汉书》,时值自然灾害,未曾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只是在班上戴了一顶走“白专道路”的帽子。

顾先生善诗,我早有所闻,也聆听过他吟诵的少许诗作。记得他曾抄示过一首读报有感,诗中写道:“万岁徒呼毛泽东,红旗三面已成空。哀鸿遍野谁敢说,彭大将军盖世雄。”读罢,不由感佩先生的政治胆识。

顾先生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毕业于光华大学,师从过金松岑、夏承焘、吕思勉等文史诗词名家,毕生任职和平中学,从事文史教育工作,兢兢业业,执教鞭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先生毕生奉行孔夫子的“述而不作”信条,服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生好作名山游。他与顾炎武三百年前是同宗,故取正武为名,字继炎,立志要继承炎武的治学精神。先生述而不作,更少作白话时文。据他笑称,一辈子只发表过一篇纪念吕思勉先生的豆腐干大小的时文,用白话文写的,拿过几块钱稿费,仅此而已(这篇文章收录在俞振基编著的《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见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题为《怀念先师诚之先生》)。至于诗,据手抄稿《禽言》附注,40年代初,曾在上海《大美晚报》上发表过两首以《禽言》为题,为抗日、近卫三原则而作的时事讽喻诗。其中一首写道:“喔喔喔,喔喔喔,别妻子,侵异族。春卉又开春草绿,王孙不归,妻啼儿哭,军阀欲壑几时足。暴骨露野,漫山弥谷,何不倒戈将彼逐。班师整旅,回反家屋,鸡豚社酒,共享幸福。”时先生正在上海光华大学求学,热血青年抗日爱国情怀于此可见一斑。先生退休后所作诗,不乏赏花观月、游山玩水、儿女亲情、自娱娱人之作,一方面反映了先生向往平淡怡静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先生善于从平淡怡静的生活中捕捉诗的灵感,日常琐事涉笔成趣。还有不少悼怀师友等唱和之作。例如他给反右时曾受过不公正待遇的多才多艺老同事朱长庆先生先后写过七八首诗作。顾先生原以为朱老师大难不死,定能活过期颐(百岁),孰料只活了93岁。他哭道:“期颐可到我许君,今日哭君君得闻?修短彭觞何足计,世间万事尽浮云。”

篇5:开学老师寄语

2.乘坐欢快的列车,奔向求知的学府。扛起知识的包裹,来到理想的校园。唱着开心的歌谣,走进幸福的殿堂。开学了,勤攀书山苦渡学海,博览知识放飞梦想。

3.可爱的小不点儿,你进步可真不小。多吃点饭哦,这样才能长得快!

4.在淡泊中追求,在奋斗中奉献。

5.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爱滋润每个幼儿的心田。

6.愿你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7.我最想对孩子说:”真心期盼你拿出勇气,战胜内心深处的懒惰情绪,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8.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希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

9.祝你新学期取得好成绩!

10.力学习,练好本领,加油!

11.我最想对孩子说:你可以哭,可以闹,但要永远保持璀璨的笑容,让它感染你身边每个人,让它填充你未来每一天。

12.愿你学习进步,宏图大展!

13.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14.新学期,希望你成绩进步。

15.我最想对孩子说:真心期盼你拿出勇气,战胜内心深处的懒惰情绪,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6.我最想对孩子们说:你们已经长大,在幼儿园一定要乖乖听老师的话,好好学新本领,做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17.宝贝本月在园最大的进步就是进餐方面,现在吃饭的速度也加快了,并且偶尔会让老师再添加一次,老师希望宝贝在家也能像来学校这样棒,能自己吃饭!

18.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9.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尽情的绽放,用最美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20.祝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

21.孩子,你们都长大了,请记住老师的话:路要靠自己去走,学习更要靠自己。

22.即将,你马上要上小学了,渐渐你会产生许多天真美好的梦想,有的会成为你的理想。祝愿你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永远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

23.祝开学快乐,天天好心情!

24.书本中散发着熟悉的清香,校园里演奏起快乐的音响。开学日到了,愿你开始新的征程,扬帆远航!

25.开学送祝福,真诚不打折:进步更快,成绩更高,身体更强,顽强拼搏,奋斗一学期!

2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油!

27.希望你时刻保持一颗快乐的心情学习!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28.回到美丽的校园,寻找快乐的回忆。携手幸福的伙伴,步入嬉戏的乐园。重温老师的怀抱,沐浴关爱的阳光。探索知识的路途,点亮智慧的明灯。开学日到了,愿你快乐入校。

29.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的走向阳光,走向明天

30.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

31.好奇、好问、好学是你在幼儿园获得知识源泉、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你是老师眼中的“小精灵”,小伙伴眼中的“小老师”。

32.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把方便留给每一位家长。

33.他们可以暂时游离于钢筋水泥的城市之外,每天放学后在河边奔跑,在树林里穿梭,呼朋唤友,游戏其间,梦里,都是花香的滋味。

34.普通的孩子,用得法的教育,就会成为超常的人。

35.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是我的职责。

36.回到美丽的学校,寻找欢乐的回忆。携手幸福的伙伴,步入嬉戏的乐园。重温教师的怀抱,沐浴关爱的阳光。探索知识的路途,点亮智慧的明灯。开学日到了,愿你欢乐入校。

37.开学了,祝你广纳别人之长,笑迎自己成功;俯首耕耘春花,抬头看见秋黄;百日闻鸡起舞,一朝天下成名。

38.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39.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40.久违的笑脸欢迎你,熟悉的课堂等待你,暂新的课本启迪你,睿智的教师栽育你,活跃的学校属于你!

41.哦,下雨了。我真想变成清凉的雨丝,飘扬在你的天空里,为你梳理思绪,让你头脑清醒;为你赶走疲惫,让你精神抖擞;月到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祝你开心,生活充实!

42.我最想对孩子说要对自我严格要求,上课必须要认真听讲,我不会给你压力。

43.宝贝在本月的进餐速度方面明显有所提高,有时会让教师添加两次,十分棒!但说话的声音还是小了些,期望宝贝能多加注意这方面的改善!

44.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人生只要懂得不断地付出自我的努力,你就自然会成为赢家。必须要争第一,你反而要崩溃。

45.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46.生命正因为风雨而变得精彩。

47.用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感受,用母亲般爱关爱孩子。

48.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49.转眼间,你们快要升入小学了,期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与自信为伴,与认真为伴,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在不断地努力中茁壮成长!

50.让孩子在欢乐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欢乐与成功。

51.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把方便留给每一位家长。

52.祝你学有所成,走向辉煌!

53.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54.秋风清爽,天气怡人。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让我们抖擞精神,奋发图强,创造属于自我的天空吧!

55.道德教育高于知识传授,个性塑造胜于智力培养。

56.用真诚善待孩子,就会拥有欢乐幸福。

57.愿你学习成绩蒸蒸日上。

58.看,那希望的山岗,多么美丽,多么苍翠让我们舒展生命的羽翼,抖动青春的翅膀,向那高高的山峰奋飞!

59.你是祖国的花朵,你是祖国的栋梁,你更是祖国的未来,开学了,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时刻刻都开心,事事都顺心,我,看好你噢。

60.把爱心和智慧传播给一个孩子,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61.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发展权的侵犯。

62.用我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换你的安心,放心和舒心。

63.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64.惦惦你,念念你,开学快乐!65.很高兴看见升到大班的你进步了!吃饭快了,学本领认真了,还喜欢交朋友呢。正因如此,你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看到你的点滴成长,老师感到欣慰。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66.兴冲冲,神爽爽,开启新旅程!

67.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加油!

68.你尽管成绩有所提高了,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真希望你能彻底改掉这些不足,那你的成绩会更好!

69.当你第一天加入我们这个大集体时,就让老师和小伙伴们感受到你爱说、爱笑,与众不同的个性。聪明、懂事、好学是你在幼儿园获得本领、健康成长的动力。你就像一艘准备起航的小船,载着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嘱托和童年伙伴的欢笑即将远航,在你有了收获时别忘了驶回起点报告佳音哦!

70.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衷心地祝贺你,用智慧、才情、胆略和毅力,开辟出一块属于你自己的土地。

71.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72.你的温柔善良,让大家喜欢亲近你;你的认真执著,让大家为你折服!相信你今后进入新的环境中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丰收的果实。跨出幼儿园的大门,你将迎来另一个学习的起点,愿你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照亮通往未来的征程。

73.每次看到你上课时专注的眼睛,老师就特别喜欢你,不论写字、画画、做手工,每样本领你都强,像个“小小男子汉”。单纯的幼儿园生活已成为过去!快乐的小学生活正向你走来!愿你今后在不断探索的日子里,天天都有新的收获!

74.给孩子以期望,让孩子在期望中成长。

75.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76.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我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77.我最想对孩子说:从此刻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步入小学打好坚实基础。

78.时光转瞬即逝,寒假的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又该踏上求学的路,送别了朋友,心中难舍的心境无法用言语表达!

79.我庆幸走进这个童心世界,我将永远痴心不改,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

篇6:语文老师开学寄语

可是睡不着,白天和孩子们生活的场景一遍一遍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

哪个宝宝是自己高高兴兴走着进教室的?哪个宝宝来园时情绪不佳? 哪些宝宝洗手、入厕、喝水、吃饭午睡等事情能独立完成? 哪些宝宝生活自理能力还稍差些,需要老师帮助和指导?我还会不停地想:第二天要做什么?需要和家长沟通哪些情况等等,想的我都失眠了。

家长们从接孩子时与老师的交流中、电话中、班级博客中,对孩子的在园情况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每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早晨有哭闹现象的孩子在逐渐减少,哭闹的时间也在缩短,有的就哭几声,还没等家长走远他就好了。

敬请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心,相信自己的宝贝,他们都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很快喜欢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小伙伴,喜欢苗苗一班这个新家。

咱们班的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要好很多,生活自理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比往届好了很多,从孩子们的种种表现看,家长们在孩子入学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老师非常感谢家长们的配合。

今后我们的工作还需要您的支持、帮助和理解,我们也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咱们班的每一个孩子,精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教给他们知识和道理,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另:看到家长们利用班级博客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我很感动,特别是看到,有的家长在博客中写的那么细致、那么真切。

让我感动不已,这里写进的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唯有妈妈才会有那样的观察和感悟。

用博客记录孩子的成长,当他长大后的某个时间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一定会把它作为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来收藏。

我想那时孩子看到的不是礼物,而是爱----一份暖暖的爱!

家长的爱、孩子的爱、老师的爱,生活中处处有爱,有爱的生活才会快乐!

以下是几点要求,请家长们注意:

温馨提示:

1、休息两天之后,孩子情绪可能有反复,不想上学。

家长多开导,下周一坚持上学。

2、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还需加强练习。

如:自己用勺子吃饭,吃饭时精神集中,不要东张西望,以免撒饭、掉饭粒。

洗手时不玩水,不把水开得太大,以免弄湿衣服。

教孩子尽量用右手拿杯子,左手拧水龙头,接适量的水来喝。

入厕方面指导孩子提裤子,特别是女孩儿,教她们先提内裤再提外裤。

让孩子认识清自己的鞋子,会穿脱,分清左右。

脱下鞋子后要将两只鞋子摆放整齐。

3、接孩子时来一位家长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拥挤。

4、接孩子时家长不要着急,特别是老人,跑那么快危险。

5、孩子上学尽量让孩子自己走进来,孩子大了,不用抱了,免得撵人不好送。

6、请家长每天接孩子时注意看黑板,很多事情、要求我们在上边公布。

7、下周一(9月6日)晚上4:30放学,请准时接孩子。

家长们可以互相转告一下。

8、下周三(9月7日)晚上4:30开家长会,要求:当天来两位家长,一位家长把孩子接走,另一位家长参加家长会。

(尽量父母中来一人参加家长会)请家长们互相转告。

★ 语文老师的毕业寄语

★ 老师寄语

★ 教师节老师寄语

★ 新学期老师寄语

★ 幼儿园老师寄语

★ 老师的话寄语参考

★ 高二老师寄语

★ 老师六一儿童节寄语

★ 语文老师给高一新生的寄语

篇7:大班老师开学寄语

2、三年后,站在我们面前的你,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正获得属于你自己的那份收获。

3、看到你三年来的成长点滴,老师觉得倍感珍贵

4、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绘画比以前有进步,但是,有时候还比较淘气,不能管住自己,如果你能严格要求自己,那就会更能干了。

5、培养精英基地开发智力乐园

6、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7、现在的孩子有一股傲劲,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循循诱导,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是一个成功的人材。

8、欢迎新老师,欢迎新同学!

9、希望老师和同学将会陪你度过美好的幼儿园生活。爱老师,爱同学,守纪律是每一个优秀的小朋友必须做到的呦!爸爸妈妈将会看着你一天天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幼儿园里好好学习知识!

10、你的小手很能干:被子能叠得整整齐齐,手工作品做得个性精巧。上课你能认真听讲,有时能举手发言。但你遇到困难不能主动与老师小朋友交流,老师希望你与人相处大胆一些,主动一些,好吗?

11、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遇见你们这样优秀的老师。我们家长会配合老师使孩子健康成长。

12、新起点,新方向,我们在阳光下成长。

13、小小的你经过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已经茁壮成长,你从一个不善于与人交谈的孩子变成喜欢与同伴一同玩耍,共同游戏的孩子。此刻的你喜欢画画,你的口语表达潜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老师祝你在今后的日子里永远健康快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14、宝宝,看到你在幼儿园学会了和小伙伴友好的相处,妈妈真为你高兴。妈妈希望你以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生活自理,那样妈妈会更高兴的!

15、你是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每一天早上来幼儿园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你的舞跳得真棒!你的歌唱得真甜!课间你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玩游戏。老师希望你在上课时能够主动举手发言。相信你。加油!

16、满园蓓蕾,个个芬芳。

17、愿我们的孩子上一年级以后越来越好

18、要想成绩好,动手又动脑,要想环境美,大家齐创造。

19、新学年,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

20、祝小朋友假期快乐,愿你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21、多一份呵护,多一片绿地。

22、愿你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你人生记忆最美好的开始。

23、多点文明,多点创新,让校园更美好。

24、启蒙明天播种未来

25、关注成长,心系未来

26、还记得你刚来幼儿园时,哭闹着找妈妈的样貌吗?三年后,站在我们面前的你,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正获得属于你自己的那份收获。看到你三年来的成长点滴,老师觉得倍感珍贵!希望你在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中能有更好的表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27、望在新的学期里面,孩子们能够更加优秀,越来越棒

28、成长摇篮,亲子乐园

29、宝贝,希望在新的学期中继续学好,玩好,将自己灿烂的一面努力绽放!相信自己,你终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30、苑林柯:文静,细心是你的优点,尊敬老师,做事认真,能够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也很棒。但不爱讲话是不好的,老师希望你以后大胆些自信些和小朋友快乐地成长,希望能听到你响亮的声音。加油!

31、创建平安幼儿园

32、这里是培养新一代种子的地方,愿您的孩子永远健康成长!

33、健康、快乐永远伴随你,是爸爸妈妈的期望。

34、托起明天的太阳

35、健康活泼快乐

36、高目标,高要求,教学相长,拼搏方可成才。

37、学习是首要,安全更重要。

38、希望孩子们能够取得好成绩,再接再励

39、孩子,你们长大了,进步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很幸福,因为老师有幸和你们一起感受着你们的开心,也有幸为你们见证你们的进步,和你们一同成长!更有幸陪伴你们走过了最纯真,最完美的童年时光!

40、“宝贝,我爱你!在妈妈眼里你永远是最棒的。加油!”

41、只要有美好的梦想,心里就会开花。只要有拼搏的精神,就有前进的脚步。愿新的学期里你脚步会更靠近梦想,你的心灵会有更多的花开!

42、用真诚为半径,以尊敬为圆心。

43、校园是我家,环保在我心。

44、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太阳

45、新学期,新举措,师生共进,撒汗才能收获。

46、宝贝是上天给我的礼物,他陪伴我,我陪伴他,每天看他高兴的入园,我无比的开心,感谢幼儿园生活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感谢他的活泼给我带来的欢乐,祝福宝贝的每一天,祝福宝贝生活的集体小四班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快快乐乐、幸福永远!

47、希望你在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中能有更好的表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48、这里是孩子的乐园

49、让欢乐的种子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篇8: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三)

“怎么教”的第二个问题,是要“以语文的方式学习鲁迅,走进鲁迅”。这里有一个容易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认识问题:鲁迅作品教学不同于我们通常说的鲁迅作品鉴赏,它是一个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活动,因此,它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这里说的“以语文的方式学习鲁迅”,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自然涉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等根本性的问题,这里无法展开来说。只能简单地说说和今天讨论有关的我的认识。我比较赞同福州著名的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的“文心”之说:语文课既要教学生“为文”,同时又要“育心”,而“文”与“心”是融为一体的,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如何理解“文”与“心”的融合?又有两句话:一是“文从心出”,从来没有无心之文,过去那种脱离了作者心灵世界(思想、情感、生命体验),从中抽出“知识”体系的教学法,是违背“文从心出”的基本常识的。但还有一句话:“心在文里”,从来没有无文之心,或文外之心,最近几年一些人脱离文字表达,抽出所谓“人文精神”而任意发挥的教学法,也同样违背了基本常识。我们现在就是要回到常识,从“文”和“心”的契合上把握课文。

以这样的“语文的方式读鲁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体地分析和把握鲁迅每一篇作品“文”和“心”的契合点。每一篇都有不同的契合点,这是最要下工夫的,这个“点”抓准了,整个教学就“拎”起来了。

这样讲或许有些抽象,那么,我们也举几个例子。

我常常说,鲁迅的作品里往往有些“神来之笔”,这是作者创造力出人意料,甚至出乎自己预料的突然爆发,我们读和讲鲁迅作品就要抓住这些神来之笔。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就把整篇文章的情绪推向高潮,把文章的意境也推到新的高度。我们的讲课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把阅读课文的重心放在体会“我”对长妈妈的情感这一个中心点上,细心感悟和体会这种感情的发展、酝酿过程:开始在“厌恶”中蕴含着爱(要引导学生体味贬义词的背后的爱意),后来因长妈妈买来了心爱的《山海经》,而顿时觉得长妈妈高大起来(要引导学生辨析:鲁迅为什么要用“伟大”“神力”“敬意”这类的大词),最后才引发了这一声高呼——初中学生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却完全可以通过朗读,在情感上受到一定的震动,就够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神来之笔出现在文章中间的过渡段:“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的”蟋蟀、覆盆子、木莲,而且还是“们”!中间还突然冒出了德语:这真是太特别了!从来没有人这么写过,鲁迅自己也就用了这么一次,这是不可重复的灵感。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引导学生体会:童年的“我”和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亲密无间的感情,可能失去百草园这个乐园的沮丧,以及对未知的三味书屋的恐惧,以至情急之中讲出了外语单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句神来之笔是全文的一个纲,纲举而目张,我们的阅读和教学不妨以此为出发点,引发阅读的好奇心:为什么“我”要对蟋蟀们以朋友相称,这么舍不得离开百草园?“我”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去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到底有什么?对于“我”,分别意味着什么?在读完、学完全篇以后,还要回到这里来体会其更深的内在意义和韵味,并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今天我们有自己的“百草园”吗?我们的学校和“三味书屋”比较,有什么异同?这就是“会文章之意,而及学生之心”了。

这样的文和心的契合点,是因文而异的。比如《孔乙己》,我在教学中找到的“点”,就是其“叙述人称”的选择。在学生熟悉故事基本情节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由谁来讲孔乙己的故事?可以由孔乙己自己讲,也可以由酒店掌柜或酒客来讲,但鲁迅却选择了“我”,一个酒店的小伙计来讲,这是为什么?接着又引导学生细读“孔乙己被丁举人吊起来打”的故事,提醒学生注意,鲁迅没有正面叙述这个悲惨的故事,而是通过“我”怎样听酒客和掌柜如何议论这件事,侧面讲出来的。由此而点明:鲁迅最关心的,或者说他最感痛心的,不只是孔乙己受拷打的不幸,更是周围的人对他的痛苦的冷漠态度,以及孔乙己这样的自命高人一等的读书人却在人们眼里毫无地位的尴尬。因此选择小伙计这样的酒店里的旁观者讲故事,就最能表达鲁迅的这个发现和意图。在学生有了这样的基本感悟以后,又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中“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概括语,再去细读“孔乙己和我的对话”以及“孔乙己的最后”这两个场景,来加深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认识。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怎么写到写什么,再由写什么回到怎么写”的过程,正是在两者之间往返中,学生逐渐进入了鲁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体味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以及鲁迅的情感。最后,还是回到“怎么写”上面来,要求学生改换叙述者(改成孔乙己自己,或掌柜或酒客)重新叙述孔乙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参与式的重写,鲁迅的文本(他怎样写和写什么)就融入学生的写作生活里了。

鲁迅曾经引用惠列赛耶夫的话说过:“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因此,他认为,研究作家怎样改文章,“这确实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我因此向老师们推荐朱正先生的《跟鲁迅学改文章》这本书(岳麓书社2005年出版)。该书收集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课文的原稿和改定稿,并有具体解说和分析。我这里要说的是,鲁迅的少数文本是在不同的时间写了两次的,如语文课本选入的《风筝》,在1919年所写的《自言自语》里就有一篇《我的兄弟》(收《鲁迅全集》第8卷),写的是同一个题材,同一件事,写法要简略得多。类似的情况还有《自言自语》里的《我的父亲》和收入《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以及《自言自语》里的《火和冰》和《野草》里的《死火》,都是一文二作。因此,讲《风筝》,完全可以和《我的兄弟》对照起来读,看鲁迅怎样把一个相对单薄的文本,扩展成一个十分丰富的文本,看他从中增添了什么,又怎样增添,这不但会加深学生对《风筝》怎么写、写什么的理解,而且也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如何扩展、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范例。我曾写有文章,作对比阅读,可参考。

关于“怎么教”,我的第三条建议是: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要有所讲,有所不讲,不必“讲深讲透”。其理由有三。

其一,鲁迅作品作为民族原创性、源泉性的经典,是要读一辈子的。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年龄、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下,都会读出不同的意味和意思。这是一个说不尽的鲁迅,他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因此,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鲁迅作品是有不同的要求的。中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学习成长的时期,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就决定了他们对鲁迅的阅读与理解,只能是初步的(当然,不排斥个别的学生可以达到相当的深度)。在中学阶段的鲁迅作品教学的任务,只有“播下种子”,就是说,要让学生亲近鲁迅,被鲁迅所吸引,意识到自己的生命需要鲁迅,把鲁迅作为自己汉语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并大体知道鲁迅有哪些作品(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认清门牌号码”),为以后读鲁迅打下基础,这就达到目的了。绝不能期待、要求第一次读鲁迅作品就读深读透、全部弄懂,似懂非懂才是正常的。有的时候,学生读鲁迅作品印象不好,不愿意读,那也很正常,以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又会回过头来读鲁迅作品。有的学生以后再也不读,也属正常,鲁迅毕竟不是唯一的。

其二,鲁迅的文本,自有其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复杂与单纯,深刻和平常,荒凉和温暖的奇妙结合。即使选入教材,我们认为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鲁迅作品,也有许多随手拈来的对现实某些人和事、某种文化现象的批评,借题发挥的议论,典故,引文,还有许多有很大寓意性的文字,这都形成了他的文本的丰富性,对成年读者来说,读这样的摇曳多姿的文字,自然是极大的享受。但对阅历和知识都不够的中学生,就会形成阅读的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鲁迅文本作某种处理,即有所讲,有所不讲。对学生必须懂的,就要大讲特讲,有些难点,也要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但有些学生不懂、也不要求懂的文字,就可以不讲,把问题留在那里,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里解决。也就是说,在中学语文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要将鲁迅文本相对单纯化,当然,这是保存了一定丰富性的单纯。

其三,不能把老师自己懂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有经验的教师,既要从鲁迅的文本的实际出发,又要结合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本课文教学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哪些是必须让学生懂的,就要牢牢把握,认真讲清楚、讲充分;哪些是不必要求学生懂的,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这就是“删繁就简”,有所不讲,才有所讲。总体来说,语文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的教学,应该是丰富的;但具体到某一篇课文、每一堂课,教学目的要相对单纯,教学内容、方法则可以、应该丰富多彩。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在有所讲中,还要区分:哪些是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的;哪些则是只有少数理解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懂的。我是主张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也要顾及在学习(特别是鲁迅作品学习)上有较高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班级学习里往往有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我在讲鲁迅时,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适当讲一些对中学生来说,稍微深一点的在大学里才讲的内容,对鲁迅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自然大受启发,其他学生尽管不能完全理解,也感觉到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境界的存在。回到刚才所说“有所讲,有所不讲”的问题上,我觉得关键是要在“吃透教材(鲁迅作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吃透学生”这“三吃透”上下工夫。这三吃透,原本是我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语文教师时提出的要求,我觉得今天也还不失其意义。

关于“怎么教”,最后还要谈一个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但却很重要的新的教育课题:“如何运用网络新技术进行包括鲁迅作品教学在内的语文教育”。网络在中国城市里的迅速普及,是这些年影响深远的变化和发展,它同时也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包括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许多人都更关注挑战的方面,而且多从消极方面去围堵,对此我是不赞成的。我注意到,有些语文老师已经开始从积极方面把网络技术的出现,看作是解决语文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新机遇,作了大胆的试验,他们的试验又往往从鲁迅作品教学入手,这本身就很有意思。我曾经为北师大附中邓虹老师的试验写了一篇长文,收在我的《语文教育新论》里,这里仅说一点大意。她在讲鲁迅的《药》时,自觉地运用了网络技术,试图把网络的“虚拟课堂”和教室的“实体课堂”结合起来,分成三个教学阶段。首先是网络的“预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有关鲁迅《药》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读了《药》以后的最初感受、认识在网上交流。这样,就由原来的学生个人关在家里预习,变成了全班同学在网上的相互争论和启发,老师也借此机会了解了学生的初步接受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设计自己的教案。而且学生因为有了争论,产生了许多问题,迫不及待地要在课堂上讨论。这样,“课堂实体教学”里,老师和学生都取得了主动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老师则有针对性地讲解:将学生在网络预习中发表的好意见加以展开和升华,对认识上的不足以至误读予以纠正与引导,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都比较准确,符合学生实际,就较好地营造了一个“作者、学生、老师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最有创造性的,是第三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再回到网络写网上作文,题目是“和鲁迅一起写《药》”,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叙述视角,根据鲁迅文本提供的材料,重新写一篇《药》。于是,有的学生就选择“路灯”的视角,写他看到的故事;有的写康大叔的故事;有的把小说侧面描写的夏瑜改成正面讲述;有的专门写小说里红、黑、白颜色的变幻,等等。这样的作文,改变了过去“学生写、老师看”的作文模式,同时发表在网上,供老师和全班同学欣赏和评论,这就自然引发了良性的竞争:谁都希望写出最有创意的文章,最后甚至带有游戏的意味。但也正是这样的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竞争性、游戏性的写作,迫使学生反复阅读、消化鲁迅的原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再创作。这既是语文教育、鲁迅作品教学的创新,又是对学生使用网络的一个正面引导。当然,这样的试验才开始,问题也不少,但其提供的教学前景,还是令人鼓舞的。

我的这一篇演讲,实在太长了。最后还要说一点,中学的鲁迅作品教学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是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语文素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一位学生曾对我所上的鲁迅课作了这样的概括:“这门课,是一个鲁迅和我们,老师和我们,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这确实是一门在与鲁迅对话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课。还有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需要更大气,更深刻的思想激发。”说得真好!鲁迅对我们的中学生和老师,最大的作用,就是他的作品使我们变得大气和深刻:这是人的精神的大气、深刻,也是教学境界的大气与深刻。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教育、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今天的语文教育,太需要大气和深刻了。

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宾馆收银员工作 职责 专题下一篇:会务活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