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竹岐中学老师

2024-04-22

闽侯竹岐中学老师(共3篇)

篇1:闽侯竹岐中学老师

闽侯竹岐中学科技节活动总结

2010.4

历时一个月的竹岐中学2010年科技节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班主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于4月份成功举行,在圆满完成科技节的各项既定任务后顺利结束了。通过学校的科技节,我校师生形成倡导科学,弘扬科学,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领导重视,活动主题明确。

为了搞好此次科技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德育处、团委、各班主任、理化生老师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为了让学校的科技节办得有特色,领导小组经过多方思考和研究,确定了以“探索、实践、创新”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是科技气氛浓厚。

在科技节活动前期学校利用升旗、班会、黑板报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科技节活动的目的、意义,使科技活动深入人心。在科技节活动中,举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有以“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电脑绘画比赛;有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科技黑板报比赛;有科普知识讲座;有科普图片展;有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等,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倍受全校师生欢迎,大大激发了师生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让全校师生享受了一顿科技大餐,在学校掀起了一次科技热潮。

三、是科技活动内容难易恰当,参与人数多。

本届科技节设置了许多适当参与的项目,如“班级科技黑板报”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电脑绘画比赛等等,让班级参与,学生人人参与,这样一来,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发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大大拓展了科技活动的覆盖面,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科技活动自然就深入人心,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次活动经领导小组评审,初二(3)班、初二(2)班、初二(1)班等学校分别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届科技节虽然已经结束,但科技创新,科技活动的开展却永无止境,希望广大师生以科技节为契机,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创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特色学校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竹岐中学德育处

篇2:闽侯竹岐中学老师

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8周年。在刚刚过去的三月,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生活”系列活动。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在团干部的倡议下,在我们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我校掀起了一阵学习雷锋的互助精神、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热潮。“校园之声”广播发挥了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寻找雷锋足迹,争做当代雷锋”栏目,讲雷锋的故事,播报学雷锋先进班级和个人事迹。同时,不同年级还积极参与“学习雷锋,争做当代活雷锋”的“四个对”实践活动。即对同学“温情手拉手,真情助困结对子”,对长辈“用爱感恩”,对母校“点滴小事,让校园焕然一新”,对社会“我是新城区小主人”。初三同学率先行动起来,将学校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窗帘摘下来清洗挂好,初一年七班于3月6日清理了教学楼内地面的口香糖,初二年一班、二年二班、二年三班分别对学校和社区开展了清理白色污染的行动,初一年6班于3月10日将学校的宣传橱窗擦得焕然一新,一年一班多次对四楼卫生死角进行清理,二年三班从假期开始就定期到竹岐敬老院探望老人,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老人买礼物,在他们的带动下二年二班也参与其中,还收到了竹岐敬老院的感谢信,称赞我校学生的高尚品格。以上的集体和个人也只是我校学雷锋活动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在平时就向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的班级和个人,虽然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我想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尽一火车,雷锋事迹代代传,这种高尚的品质和给他人留下的帮助将永远地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会因为你们的行为,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篇3:闽侯竹岐中学老师

叶子娟所在的大学生团支部和闽侯三中团支部结对,得益于福建师范大学开展的“高校对口中学团建促进行动”。据了解,本学年福建师大团委组织选拔了8名大学生赴闽侯三中担任校团委副书记,20个大学生团支部的成员对接担任中学生的成长导师。

“大、中学生团支部对接以往是根據序号完成的,今年则采用竞拍模式,让双方相互选择。”据福建师大团委负责人介绍,竞拍仪式于11月15日举行,20个大学生团支部采用课件讲解、情景短剧等形式向在场的200多名中学生代表进行风采展示,并详细介绍本支部对接工作计划。随后,中学生团支部通过“举班牌”的形式进行“抢拍”。

叶子娟回忆说,她在上台展示时,介绍了自己所在的大学生团支部擅长光电舞,可以教中学生排练元旦晚会节目等,并用“汤姆猫”的声音进行解说,当场有5个中学生团支部举牌“抢拍”。考虑到“高二(五)班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比较活泼”,叶子娟最终选择了和这个班级结对。

“对接中学生,对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活动能力都是一种挑战,”闽侯三中团委书记魏曦表示,“大学生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中学生,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实现大、中学生共同成长。”

(摘自《中国青年报》)

【素材解读】由大学生担任中学生的成长导师,这种教育模式十分新颖,以举牌“抢拍”的形式进行结对更是前所未有。采用这种模式,不仅能激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进行学习,还能让大学生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实践,最终实现大、中学生的共同成长。目前来看,这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创新、尝试。

【适用话题】 创新 共同成长

上一篇:水资源的现状及建议下一篇:霞山区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协调月报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