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届期工作总结

2024-04-27

镇届期工作总结(通用7篇)

篇1:镇届期工作总结

2011年至2016年,鼎力发展镇域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铸就“党建领航同心同力,党员队伍同心同德,党群干群同心同行,社会大局同心同向”的良好局面。

1.强化管党责任。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每年镇党委与各支部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细化支部书记管党责任,落实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做到基层党建“抓好抓差不一样”。组织全镇11名党组织书记就履行党建责任开展集中述职评议。强化镇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制度,班子成员个个有任务,人人担责任,做到深入支部和党小组,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狠抓队伍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制度,实行“领导大考堂”,坚持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工作研究会,严格履行相关规定,班子成员勤廉履职的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严格网格化管理考核,实行分线周工作计划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走访活动,五年来有效解决落实涉及民生民利、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建议诉求3000余条。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平稳有序的组织开展第八次和第九次村级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级队伍。切实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帮扶整顿,全力配合市纪委做好了对新元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巡查工作。全面实施“党小组建设精品化”工程,由镇党委书记带队深入37党小组分别召开集中座谈会,精心组织党小组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竞赛评优、义务劳动等,引导各党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党员发展制度,五年共计发展新党员87名,逐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着力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实施“千雁领航”帮带工程,构建“党员+技术+服务”的党群关系新模式。

3.坚持廉洁干事。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廉洁自律承诺制,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镇村财务和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力促村组财务透明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三资”交易平台,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交易。深入学习和贯彻《廉政准则》和八项规定,不断提高镇村干部廉政意识。全面落实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和相关作风建设的规定,严格遵守“八个禁止”,大幅缩减四项费用。推行“一站式”办公,优化公共服务。

1、工业经济量效齐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从2011年完成财政税收950万元攀升至2015年的1270万元,财源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五年内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5年内增长了4.68亿元。通过健全招商引资机制,相继成功引进万美烟花、紫鑫矿业、星火硬质合金等20余家企业,形成了以烟花生产、机械制造、硬质合金为支柱的工业产业格局,镇域实力显著增强。

2、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力配合沪昆高铁和平汝高速建设贯通,逐步完成**环线扬眉段、保华段、新元段等的40多公里路面提质改造和设施升级,畅通优化“**-**-株洲”的融城大动脉,区位优势大幅提升,发展格局极大优化。顺利建成投资2000多万元的沪昆客专安置小区,打造为**新的商贸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新区、苏故门业基地建设,引入企业逐步落户投产,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3、产业配套更加完善。五年来,新建了邮政服务大楼、3.5万伏变电站、集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集镇自来水管网,硬化村组道路100余公里,建成了林塘桥、苏故桥、木鱼嘴大桥。推动了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将更加优质便捷。完成了集镇下水道管网规划,完善了通讯、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逐步构建了现代实用的基础设施体系。

4、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呈现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集中开发了1200亩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创建了以八角亭村农业示范园、九龙村优质稻生产基地、德慎村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等为龙头的农业精品产业,新增培育了共计10户以上的全程机械化大户,双季稻种植突破1万亩,2014年我镇作为**市唯一的示范乡镇在**市粮食生产专题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推广。重点抓好农田土壤改良,投入500多万元推进“VIP+N”耕地修复技术模式标准化千亩示范片项目,从源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发展以楠竹、油茶为特色的林业种植,各类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8600亩。狠抓烤烟生产,2015年烤烟种植达到1100多亩。养殖业采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中有增。

1、民生民利不断改善。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认真抓好扶贫帮困,累计发放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保障资金2000余万元,大力开展助残工作,成功创建了**市残疾人明星乡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符合计划生育率达到93%的预期目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规范和完善了10个村级卫生室管理,实现危房改造160余户。新建**镇敬老院,打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面改善了孤寡老人生活环境。

2、镇容村貌大为改观。积极推进示范屋场创建,精心打造九龙村何家幸福屋场,创建16个整洁屋场,其中5个屋场被评为市级优秀整洁屋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大力推进集镇依法有序推进拆违控违,疏通改善切实改善集镇居民生活环境。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成可焚烧新型垃圾池100多个。完成**河流域500米内40多户养猪户的关停和8户500米以外养猪户的治理工作。环境卫生整治综合排名连续几年稳居全市前列。

3、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不断深化“平安创建”,大力开展“边界联防联治”。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连续几年实现了特护期进京赴省“零上访”目标。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良好,五年来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经常性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大力加强对全镇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每月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协联络委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对台、民族、宗教、侨务的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商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龄、关心下一代、人武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效,形成了共同推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淳化民风活动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创造特色;其次是运作手段还应进一步创新,特别是在解决发展转型时期的财政压力大、建设阻力大的困难时还应开辟新思路;再次是争取项目和资金,对上沟通、协调能力还应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认真加以解决。放眼“十三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五个倍增”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奋勇争先,努力实现“魅力**,生态新镇”的宏伟目标。

篇2:镇届期工作总结

(2010年12月)

我镇本届党委任期期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争先进位创特色,五年全面达小康”的总体思路,突出“以工兴镇、创业富民”主题,发挥道口交通、基础产业、人文资源三方面优势,突破土地供给、资金融通、劳力转移、环境营造四方面瓶颈,重点建设“一区”:道口经济区,“两园”:道口经济区机械制造产业园、全民创业示范园,大力推进三个示范:全民创业示范企业、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新农村建设康居示范小区,努力培植四个特色:打造机械制造特色乡镇、叫响绿色农产品特色品牌、培植劳保纺织特色产品、建设高效农业特色基地,全力实施便民、惠民的重点实事工程,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主要指标达到承诺要求,实现了经济工作新跨越

预计2010年实现GDP12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全镇人均GDP达21050元,较“十五”期末增110%。2010年全镇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250万元,是2005年570万元的5.67倍,年均增长4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2120万元,是2005年373万元的5.68倍,年均增长4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年均增长65%;定报企业开票销售实现1.1亿元,是2005年4600万元的2.4倍,年均增长25%;定报企业入库税金810万元,是2005年210万元的3.71倍,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达到和超过了本届党委对届期经济发展的承诺目标,尤其是财政总收入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承诺数多62%和75%。

二、项目推进工作成效明显,开创了工业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全镇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4个,新增定报企业11家。2010年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外资实际到账204万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3.2倍和10.2倍,年均增长30%、159%。

1、特色产业招商不断有新突破。围绕打造机械制造特色乡镇和叫响绿色农产品特色品牌,开展了一系列的产业招商、敲门招商和驻点招商活动,引进和实施了具有一定投资规模的鸿中阀业、君威机械、凯利达机械、雄思环保设备、海力电动车等机械制造类项目8个,玉春农产品、沪泰食品、惠源米业等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全镇工业形成了以阀门制造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以稻米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劳保服装为重点的纺织业为支撑的产业特色化格局。

2、重点园区招商不断有新进展。启动建设了集镇工业 园、道口机械制造产业园和全民创业示范园,在将园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到位的同时,把招引项目进园区和重点项目到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共招引了沪泰食品、海力电动车、雄思环保、玉春农产品、智博箱包等12个项目进园,园区企业已形成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缴纳税收220万元。与此同时,由我镇引进的国玺纸业项目已经在县开发区安装设备,意向落户开发区的投资2亿元的杭洲庄城公司LED项目已正式签约。

3、重大项目引进不断有新提升。我镇招引和实施的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达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3个。五年来,从引进项目的体量和质量上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先后引进了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其中投入过亿元的项目达4个。投资1.6亿元的鸿中阀业是我镇第一个计划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投资1.7亿元的沪泰食品项目是目前为止我镇投入最大、产品加工层次最高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投入3.2亿元的海力电动车项目,创造了海河项目投资总量、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和回报预期的新纪录。

4、在手项目建设不断有新形象。坚持实行项目建设“三个一”、“三到”式服务,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五年来,先后竣工了鸿中阀业、君威机械、扬中渔具、凯利达涂装设备、稼宝肥业等千万元以上投入项目28个。沪泰食品、雄思环保、海力电动车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形象也十分 喜人,基本达到当年开工、一年内竣工达产的序时要求。全力开展企业挂钩联系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为企业办“两证”、招工、协调资金、化解矛盾等各种服务,引导华凯阀业、宏达针织、雅鸣塑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两提一扩”工程,新增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1.8亿元。全镇定报企业总数已达15家,税收过50万元的企业达12个,分别比2005年多10家和11家。

5、存量资产招商不断有新起色。仅2010年就利用东田电子、海河轧花厂、银旺公司等存量资产新上海力电动车、金牛纺织、络社家纺、惠玲服饰等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盘活存量土地80多亩、闲臵厂房1.9万平方米、存量设备资产6400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开启了集镇建设新纪元

1、集镇建设登上新台阶。集镇建设全面破题,彻底改变了集镇建设零散混乱的状况,两次修改制订了《海河镇集镇建设规划》,把建设集镇和经营集镇结合起来,把发展集镇和管理集镇统一起来,按“先规划、后建设”和“组团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大力实施集镇开发建设工程,有效地推动了集镇建设规模迅速扩张、品味明显提升。“十一五”前,海河集镇只建设了一条长约0.9公里的水泥路。“十一五”期间,先后兴建了创业街、海湾路、富民大道、幸福大道、伯森西路,合计8公里。新建了横跨海河的海湾大桥和 海关大桥,全面铺开了集镇“四纵三横”的主框架,沿新建道路开发门面房及住宅楼1000余间、计18万平方米,新增人口5000多人。与此同时,加强集镇功能配套,组织实施了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集镇绿地30000平方米、路灯100盏、排水管道3000米。对老街道路面进行了重新整修,对集镇环境开展综合整治,对部分地段老街民房进行改造,对后街巷配套了公共卫生设施,对集镇交通环境进行了整治,有效地提高了集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2、农村道路建设达到新水平。努力向上争取指标与资金,多方筹措镇级配套费用,积极实施农村水泥路和砂石路建设工程,累计投入4500万元,新建农村级水泥路35公里、二级公路13.5公里,架设农桥58座,铺设砂石路300公里,实现了全镇16个村居主干道联网、路面硬质化的目标,形成了等级公路镇村通、村村通、东西连接、南北贯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彻底改变了以往雨天半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落后面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农副产品流通。

3、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开展冬春水利建设,累计投入1500万元,新建、维修排灌泵站60座、封闭闸10座、涵洞200座,疏浚大中沟8条计40公里、干沟10条计50公里,完成土方300万方。争取国投资金7747万元,实施完成东南片和西片两个大型土地整理项目,整理面积合计5.6万亩,新建闸站 桥涵2000多座、水泥渠50000多米、砂石路110多公里,全镇90%以上的土地达到了旱涝保收的要求。

4、农村环境有了新改善。积极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累计投入1000万元、植树700万株,配套完善了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农田林网,绿化覆盖率达20%。大力度整治农村环境,积极实施清洁水源、清扫家园、清理田园的“三清”行动,基本改变沟河水流不畅、水质变差和房前屋后的脏、乱、差的不良状况,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长效保洁的管理机制。

四、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开拓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1、抓牢示范引导。大力开展

十、百、千农业产业结构示范引导工程,突出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在新、老S329沿线先后培植了宏宇、海盛、沪阳等三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3000亩。新上了投资3000万元的玉春冷库项目,投资120万元培大育强华北的黄金梨示范园,培植了兴华、玉梅等3个百万元纯效益养殖场。五年累计培植起万只鸡、千只鸭、千头猪或50亩水产等农业示范大户1000个、村级高效农业示范点100个、镇级高效农业示范园10个。

2、抓实结构调整。根据“一村一品”的总体规划,大力培植地方支柱特色产业,在巩固提高梨果、水稻制种、南美白对虾养殖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新 技术和新投资主体,积极发展羊角椒、菊花、苗木花卉、露天蔬菜等新产业项目。至今年底,全镇共发展各式大棚2000个,“一亩两千”总面积达2.8万亩。川彭村的菊花,革新、塘洼、华北村的羊角椒等都已发展成为高效农业的成功范例。

3、抓好龙头带动。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耐心沟通,促进土地向能人大户集中,全镇累计流转土地38000亩。强化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导、制度完善、学习培训、业务交流,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累计成立水产养殖、稻米加工、梨果销售等专业合作组织14家,农民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180人。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培植了稻米加工、水产冷冻、梨果保鲜等农业龙头企业13家,总投资达2.3亿元。

五、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创造了民生发展新业绩

全面发挥党组织在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惠农政策中的领导作用。实施三期五保老人“关爱工程”,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全县设施条件一流的敬老院。逐层逐级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抓安全隐患的整改和安全责任的落实,五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加强法治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提高了法治海河建设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工作网络,落实“三防”措施,努力打造“平安海河”品牌,连续七年被市表彰为“社 会治安安全镇”。重抓计划生育工作,将征收计划外生育社会扶养费和开展优生优育基础服务结合起来,建好世代服务中心,开展全过程的计生服务,有效遏制了计划外生育反弹势头。全面推进教育区划调整,撤并村小农中6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网上海河建设工程,全面展示海河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提升海河在外形象。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农民参保率达99%以上。全力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组织实施了“村级卫生所达标工程”,帮助建成了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和康复中心。组织实施好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参保率达95%。进一步实施“双入户”工程,全镇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000户,双入户率从2006年的8%上升到92%。加强矛盾调处网络建设,逐级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推行开门办公,开展“金桥行动”,促进了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五年来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恶性信访稳定事件。

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促进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新提升

大力实施党的建设创新工程,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加强学习,深入剖析,狠抓整改,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套班子分工分管责任,形成了思路清晰、职责明确、目标具体、分工合理、团结协 作的领导集体;认真执行组织人事制度,在干部的提拔任用、推荐上坚持公开、竞争和实绩导向的原则,探索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进村级班子优化整合,着力提高村(居)干部的执行力,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任免上引入竞争机制。把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作为建好干部队伍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提高干部待遇政策的同时,对镇办人员、村组干部也建立了不断增长的待遇机制,并实现了这类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廉情”沟通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产生,保持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人武、统战、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较好成绩。

回顾本届党委的履职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海河的发展和进步,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引导有方、知人善任搭平台,得益于全镇上下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凝心聚力谋发展,得益于各层各级埋头苦干、负重奋进、迎难而上出实招,得益于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解放思想闯新路,得益于广大干群不甘落后、奋力赶超、拼搏进取争一流。

篇3:镇届期工作总结

(1) 目标任务:建立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片1万亩, 亩产较上年增加10%, 平均达到158kg;在高产示范片内创建两个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 亩产达到160kg。

(2) 完成情况:完成大豆高产示范片创建10489.5亩, 涉及10个村、38个组、3576户。

经过随机多点抽样调查, 万亩大豆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60.5kg/亩, 比上年平均单产增10.4%;其中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168.9kg/亩, 比上年平均单产增15.8%,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 主要措施

(1) 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一是2011年大豆纳入除水稻、玉米外的第三种种粮综合直补品种。二是在龙头企业扶持中把忠州豆腐乳公司作为首个龙头企业申报补助, 提高龙头企业参与大豆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大豆核心示范片实行大户直补, 亩平补贴1 3 0元, 确保政技物配套。

(2) 组织措施。

成立大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由镇政府分管副副镇长万联钊任组长,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蒋兵、陈登河任副组长, 土肥站下派技术人员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任成员, 负责项目组织指挥, 综合协调;负责解决大豆生产中技术问题。

(3) 技术措施。

实施了“三推六改”综合配套集成技术:即推广高产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 推广钼肥拌种技术, 推广拉绳定距、合理密植;改迟播为适时早播, 改多次人工除草为播种后适时封闭式一次除草, 改不防病虫害为病虫综合防治, 改只施底肥为底追结合, 改传统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 改自由生长为适时控苗。针对4~6月份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因地制宜适时提出并落实“开沟排湿、抢晴播种除草、壅土上厢、根际追肥与叶面喷施相结合、大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及时对症下药防治蜗牛、豆蝽蟓、豆荚螟等病虫危害”等科技防灾避灾措施, 实施效果良好。

(4) 工作措施。

(1) 采取有效的运作方式, 实施产业化经营。大豆高产创建实施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为主, 辅之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租赁承包”等模式。做到大豆“生产、管理、销售”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

(2) 领导小组制定并监督实施项目岗位责任制。高产创建领导小组与项目村签订岗位责任制, 落实人财物, 组合行政、技术力量, 确保大豆高产创建关键环节事事有人督促, 而且督促有力。

(3) 科技人员创新工作方式, 确保技术指导到位。技术人员分布到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的10个村, 抗“低温、阴雨、寡照”不利天气, 战“炎炎烈日、高温酷暑”, 反复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全体群众会议, 统一思想行动, 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匀苗定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除草上厢、统一控苗、统一病虫综合防治。

整个播种、管理阶段, 实行“面对面、点对点”服务, 实施“六结合”, 即实施区域取样化验分析与评估整体耕地地力状况相结合, 试验与示范相结合, 基地蹲点与巡回指导相结合, 党员干部带头与帮助农民群众相结合, 大面积发放“技术明白卡”与全面检查督促相结合, 分片召开院坝、山头动员会议与分期现场集中示范、培训相结合, 确保技术培训到家、指导到地块。

3 项目实施效果

10489.5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60.5kg, 比2010年大豆产量145.4gk/亩增产10.4%, 实现了预期目标;亩增产值70.6元, 万亩示范片合计增产15.4万kg, 增收60.2万元;997亩核心示范片, 平均产量为168.9kg, 比2010年大豆产量145.4kg增加23.5kg, 增产15.8%;合计增产2.34万kg, 累计增收8.9万元。

4 项目实施问题与建议

(1) 旱地耕地地力差异较大, 建议高产创建与旱地地力改造相结合。我镇65%的旱地集中在丘陵缓坡、丘陵中上部, 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差异较大, 旱地作物产量相差较多, 建议高产创建区域与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相结合, 解决抗旱排涝, 增后有效土层, 形成高产稳产农田。

篇4:海河镇党委届期述法述廉总结

(2010年12月)

五年来,我们海河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纪委、县政法委的直接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中央历次全会和中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廉洁、稳定大局,从抓自律、抓制度、抓源头入手,把民主法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为全镇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和政治保障。

一、活化学习,健全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组织各党(总)支部、村(居)、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0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并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观看电教片等形式及时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防腐拒变的意识。围绕发展经济,克服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坐下来难;学习内容多,钻下去难;工作压力大,长期坚持住难”的弊病,组织学习一系列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五法”、“两条例”,即《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信访条例》、《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追究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行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真正体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育人”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始终坚持学法、守法、用法相结合,教育、警示、查处相结合,做到应公示的全公示,该公开的全公开。五年来,我镇没有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群体性上访和诉讼案件,没有发生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被撤销、责令修改或停止执行的情况。

二、强化实践,突出重点,发挥民主监督效能

一是有序开展巡视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我镇一直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工作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组织代表们对教育收费、后勤管理、师风师德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价格公示、病房管理及集镇建设等情况进行巡视,增进沟通了解,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做到及时提醒教育,并对问题的处理结果限期向参与巡视的代表们反馈,确保巡视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询问质询,推进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先后多次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鸿中阀业、华凯阀业、凯利达、稼宝肥业及高华、烈士、革新的农业示范基地和四长线海河大桥、海关大桥等每年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和询问质询活动。在询问质询会议上,代表们向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进行了现场质询,同时进行了测评,有力地促进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三是创新代表监督机制,实行“廉情”沟通联系制度。为了全面发挥代表监督作用,拓宽代表监督渠道,扩大代表监督范围,丰富代表监督形式,在全镇实行“廉情”沟通联系制度,并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得到了县纪委的充分肯定。通过个别沟通、会议沟通、下访沟通,全镇发布“廉情”沟通预警信息60多条,有效制止和化解相关苗头性问题30多件。《党的生活》、盐城《镜鉴信息网》等新闻媒体也作了推介。

三、细化责任,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逐级落实责任。细化考核内容,将具体任务、标准和目标分解到村(居)、单位和部门,签订三个责任状。即三套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部门单位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和各村(居)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考核结果与年终奖惩挂钩。

二是坚持开门办公。镇三套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安排一个接待日,耐心接待、处理来信来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认真开展“金桥行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深入基层,走访弱势群体,倾听群众呼声,有效促进了基层的社会稳定。

三是加强督查追究。每逢节假日或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都要对各村(居)、单位的维稳工作进行认真地督查,特别是重点人头一个也不放过,使得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从不挂“空档”。对去京赴省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处理不力并造成影响的给予严肃处理,并根据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硬化监察,严格执法,彰显保驾护航作用

一是加大监察审计力度。坚持纠建并举、防治结合,对各大中心、村(居)、公益型单位财务和重点工程专项资金进行了监察,对部分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而确保运行资金的规范,强化了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对综合评议列后三名的单位、部门进行跟踪督查,从而有效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开发等重点领域的按章办事、依法监管工作,从事前的招标到事的质监,再到最后的验收,纪委本着爱护干部、保障集体利益的原则,全程参与。通过招投标,不仅为集体增加了积累,还为集体节约了开支。

三是有效协查处理案件。将查办案件作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2006年以来,共查办案件10件,其中违财案件6件、工作失职案件4件,有16人受到处理,收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保驾护航作用。

篇5:乡镇党委班子届期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班子届期工作总结2007-12-07 21:31:0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党委班子届期工作总结乡镇党委班子届期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乡镇党委班子届期工作总结

**镇党委班子届期工作总结(2006年6月1日)

**镇本届党委班子由9名成员组成,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44岁;大专文化的4名,大本文化的5名。本届班子自2002年以来,党委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创平

创卫等具体工作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持续发展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使镇域内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群众收入、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人居和谐、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树立了一个“为民、务实、勤政、清廉、高效、可信”的党委形象。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本届党委班子取得的成绩和工作中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党委工作的第一要务 五年来,镇党委班子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把经济发展做为第一要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第1文秘网文章-http:// 找范文,到第1文秘网]

1、注重结构调整,狠抓产业发展。从2002年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之后,认真

研究分析坪坎镇经济发展的形势,依托国家政策和本镇实际,找准切合点,抓住有利时机,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花椒,带动中药材、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思路,努力为群众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这一思路,党委班子一班人团结协作,尽职尽责,勤奋工作:一是常抓群众的思想转变不放松,抓三农工作不放松,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不放松,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常抓不懈,利用会议、培训、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群众真正认识到只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花椒、药材、畜牧才是农民长期增效致富的根本出路,自觉的投入到产业发展上来。二是狠抓重点,以示范带农户,以农户促基地,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先后在倒贴金村建成黄姜种植示范基地,银母寺村建成黄羊、林麝养殖示范基地,坪坎村百亩花椒示范园等,辐射

带动全镇花椒、药材、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包抓责任制,实行镇领导包抓示范村、镇干部包抓示范园点、党员村组干部包抓示范户的“三包”责任制,具体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抓质量、树典型、搞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产业发展。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群众发展积极性。镇上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产业发展上积极性高、种植上有一定规模、管理科学规范的农户和产业发展上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资金支助和奖励,从而激发群众规模发展、科学管理的积极性。五是加大技术培训,为群众搞好服务。通过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深入村组、田间地头,现场操作指导,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为群众传授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同时积极为群众寻求和提供有效市场信息,切实为群众搞好服务。截止目前,全镇药材留存5000亩,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9000头、6000只、1440头,栽植花椒累计达

到120万株,人均达到685株,使全镇初步形成了以花椒、药材、畜牧、劳务输出为主的四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注重服务,加快企业发展,以工促农,带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我镇矿产资源丰富,我们立足优势,合理开发,以“抓矿富民”为突破口,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镇村企业改革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围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一是积极为驻镇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及时解决企业与村组群众之间的矛盾,使我镇内大小企业在良好的外围环境中发展。二是加大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每年都要围绕重点时期组织人员深入矿山进行安全环保大检查,督促矿山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环保措施,对查出的隐患实行限期整改,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企业的安全运转。三是顺应企业发展新路子,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先后对坪坎

采矿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重新划分了股份;对碾子坝村采矿队进行了公开竞标拍卖,顺利完成了企业改制,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对镇属金星水电站企业进行对外承包,增加了企业效益;积极协助***厂改造扩建,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800万元。四是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水资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使装机容量为1660千瓦的水电站投资项目落户****,引进投资12

篇6:乡镇届期工作目标承诺书

班子自身建设——“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任期内不发生一例非正常上访和集体上访。

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员双向承诺制、“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固定活动日等制度,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每年至少发展一名高质量的新党员。

基层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思路,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民主管理——认真落实“两委”双线联系制度、村(居)民议事性组织、村(居)级重大事务决策等制度,严格执行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以及村(居)“两委”的议事规则。

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适和本地农村实际的支柱产业,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村容村貌——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培养村(居)民卫生养成习惯,认真落实“三包责任的制”,成立固定的保洁队伍,确保村(居)容貌整洁美观。

文化活动——村风朴实,不搞迷信活动,坚决与“法轮功”

等邪教组织作斗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深入群众——认真履行“两委”双线联系制度,关心群众的疾苦,经常性走访群众,做到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服务群众——每年为群众办一到两件实事,并形成一到两项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工作业绩突出——力争在本镇各村中有几项突出业绩。群众满意认可——群众测评满意率在90%以上,没有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

目标承诺责任人:

二0一0年月日

农村“两委”委员承诺的基本内容是:政治坚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参与非法组织,不介入黑恶势力、宗法势力;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并且能同上述现象做坚决斗争。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党章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办事。全年没有参与群众集体上访,没有受到刑事处罚、党纪党规处理,家庭成员无违法违纪现象。带头致富——钻研致富门路,学习致富技能,增长致富本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本村排在中上等以上。同时积极带动群众共同富裕。深入群众——积极支持村民议事性组织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两委”双线联系制度,经常走访群众,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不搞帮帮派派;听得进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对所联系的群众,帮带措施具体,效果显著,被帮带的群众满意;积极参政议政、进言献策,并注重听取群众意见。纪律严明——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对支部的决议坚决贯彻执行;对支部研究的问题,没有跑风漏气,煽动群众,引发不稳定因素的现象;没有阳奉阴违、“两面派”现象;没有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没有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言论。廉洁自律——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力或者方便条件,为自己或亲属谋私利;没有利用为群众办事吃拿卡要或利用发展党员,自己收取好处费、劳务费等现象;没有利用选举,请吃请喝送礼,为自己或亲朋好友拉票贿选现象;没有为了个别

篇7:镇届期工作总结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 住建部也会同国土部等有关部门研究扶持重点镇的支持政策, 促进小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各省已经开展了重点镇规划建设情况的调查。

增补重点镇有何意义?是否表示国家可能会以这些重点镇为依托, 全面铺开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

镇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建制镇有17000多个, 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 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重要产业带, 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大部分的小城镇很小, 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 发展速度很慢。实际上, 我国小城镇人口占整个城镇人口的比重最高时也仅仅为27%, 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这些发达国家。

上世纪80年代, “小城镇, 大战略”一直被倡导。但在随后的20多年中, 大城市的工业化和人口聚集效应愈来愈明显, “小城镇, 大战略”实际被放弃了。近几年, 中国小城镇占城市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下降, 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相反。

而且, 如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所说, “当前小城镇的质量和大城镇是不能相比的, 是一个半成品的城镇,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城镇居住条件差, 基础设施落后, 人民不愿意在小城镇长期居住, 一般都想离开, 去大城市生活。”

在全部的镇中, 有1887个重点镇, 重点镇名单公布于2004年2月4日。业内人士认为, 这份名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四川省是拥有重点镇最多的省份, 共有124个重点镇, 而同属于西部的其他省份, 重点镇则少得可怜。其中, 陕西省仅有8个重点镇, 是全国最少的省份, 宁夏只有11个, 青海只有12个, 东北的重点镇也较少, 吉林只有43个。

近年来, 随着“大城市病”日益严重、房价高企、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等因素, 政策的天平再次有所转向, 小城镇又受到青睐。“我国之所以不提城市化, 而是城镇化, 是有其原因的。现在发现的问题, 是人口都集聚在大城市, 小城镇得不到发展, 大城市又太拥挤, 这样的布局肯定是不合理的, 所以需要调整。”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东部、中部、西部的小城镇发展非常不均衡。在东部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 还出现了特大镇, 它们无论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还是社会管理能力都超出了传统意义的小城镇。此外,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 这些地区小城镇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 有必要对重点小城镇进行重新界定。”顾云昌说。

(二)

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于是, 《通知》应时而生了。

根据《通知》, 此次增补的调整目标是各县 (市) 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并使全国重点镇成为今后各地、各相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根据要求, 各省市要在今年11月30日前, 将省级推荐名单和材料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同时, 《通知》要求全国重点镇的增补调整要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小城镇建设管理事权, 尊重县级人民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选择, 根据全国重点镇推荐条件, 按照确定的程序, 开展增补调整工作。全国重点镇的推荐对象需要符合人口规模、区位优势、经济潜力、服务功能、规划水平、科技创新这六方面的条件。

《通知》强调, 此次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要从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出发, 按照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的要求, 使全国重点镇数量、分布与城市布局相协调, 形成合理的级配, 改变城、镇发展失衡的状况。

全国重点镇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人口集聚能力较强, 是县 (市) 域中心和副中心, 在县 (市) 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这次增补调整的意义在于, 通过增补调整确定一批全国重点镇, 支持加快发展, 可以为全国的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增加投资需求和拉动内需增长, 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有效转移农村人口和缓解大中城市压力,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服务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 推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消息人士透露, 住建部将组织七部委专家, 根据全国重点镇的条件和增补调整的工作原则, 综合考虑对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支持的因素, 对省级建议名单和推荐资料进行审核调整, 提出全国重点镇名单, 经公示后予以公布, 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我国目前已有的285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再考虑到东部沿海地区县域经济的实力, 特别是部分特大型、专业型小城镇的实际情况, 估计此次重点镇将增至3000个左右。

(三)

户籍改革是重点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户籍改革是其中的核心改革内容, 未来与大城市比, 重点镇落户的准入门槛低, 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社会成本也相应较低。重点镇极有可能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这取决于未来各项政策能否落实。”前述消息人士表示, 作为样本, 小城镇的改革阻力和难度都会比较小, 未来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倾斜, 除了包括户籍改革, 还可能包括土地流转、住房建设、公共设施等多方面领域。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研究员文辉说, 一方面, 重点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既包括本地人口的城镇化, 又包括外来人口的城镇化。在现有政策条件下, 重点是要能落户, 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的限制条件是新型城镇化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 与大城市比, 重点镇落户的准入门槛低, 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社会成本也相应较低。

文辉认为, 重点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成为新型城镇化样板的可能, 但能否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还取决于各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小城镇若能发挥好“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中找准定位、找好目标、明确功能, 才能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扩权才能强镇

一般认为, 中国小城镇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塔式级别化的城市管理体制。不同于欧美扁平化、无等级的管理体制, 中国的等级化体系下, 优秀资源向上一级行政单元聚集, 镇位于最低端, 很难留下或积聚资源, 推波助澜了市场经济的强弱分化作用。

赵晖认为, 要发展小城镇, 必须改革基层行政体制, 扩权强镇可以缓解这一体系的影响。他认为, 要将镇作为职能完整的行政体, 赋予其独立的财税、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和人事等权限, 增强其发展自主性。

“十几年来, 中央有‘小城镇, 大战略’的口号, 却无支持小城镇的特殊政策。中国应该通过建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提高土地出让金等返还小城镇的比例、拓宽小城镇融资渠道、对重点镇增加用地指标、对小城镇鼓励性企业减免税费等方式, 切实支持小城镇的发展。”赵晖如是说。

就此, 顾云昌建议, 第一, 不要把资金都用在省会城市, 使中小城市得不到财政补贴;第二, 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倾斜, 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小城镇内生动力。

应避免计划思维

从根本上看, 传统城镇化基本上源于“求大求强”的城市发展思路, 其中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并且向城市群、城市圈发展;小城镇遍地开花, 除了国家重点镇, 还有大量的省级、市级、县级重点镇, 点缀着各级政府的“政绩”。

从以前的实践情况看, 包括重点镇在内的“自上而下”式的区域改革, 往往只是给了下级政府以“争资金、引投资、扩行政、要资源”的“尚方宝剑”, 当然这“宝剑”是否管用, 还受制于重点镇的协调能力与地方实际情况。

也就是说, 重点镇的发展必须跳出“人为造城”的思路。例如, 重点镇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困难, 包括:重点镇建设中缺乏产业的发展和支撑, 使得这些镇变成“空城”、“鬼城”;规划中出现贪大求多、论证不充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户籍、资金、贷款等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有些重点镇只是“空帽子”;因为政府财力有限, 又缺乏吸引民间资本的机制和环境, 建设资金缺乏;政府管理机制落后, 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来吸引人口;过于追求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 缺乏城市文化的积淀等。

上一篇:投资公司委托理财案例下一篇:金融科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