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音乐电影《一曲难忘》有感

2024-04-13

观看音乐电影《一曲难忘》有感(通用3篇)

篇1:观看音乐电影《一曲难忘》有感

观看音乐电影《一曲难忘》有感

《一曲难忘》看过已然数日,很多东西都模糊了,但很多东西却依然清楚,甚至是更加清楚!也许演员们的音容笑貌渐渐的都已淡去,但他们的形象却慢慢地积淀在我的记忆里。

故事的前半部分还是比较精彩的,也有几个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场景。其中一个是肖邦在一位公爵家里演奏,当一位俄国军官登临公爵让肖邦继续演奏时,他愤然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绝不在沙皇的屠夫面前演奏!”随即离场。这举动让我感受到他骨子里那股高尚的爱国情怀,他这样做无疑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但他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向沙皇献谄。另一个场景是他与另一位大师李斯特的初次见面,那种大师与大师之间的默契与惺惺相惜,让人觉得兴奋不已,李斯特与肖邦素未谋面,却可以凭借几个音符判断出肖邦就是《波罗乃兹舞曲》作者,这需要多么敏锐的感觉和深厚的音乐素养。两人还来了一次颇有创意的握手,肖邦弹主旋律,李斯特弹伴奏,这样他们两人就可以腾出一只手来在这激情的音乐中互握。

影片后半段于人们再次被肖邦的激情所感染,从罗马到维也纳,再到布达佩斯,伦敦,最后回到巴黎,一次次的演奏摧毁这肖邦的健康,消耗着天才的生命,但他的音乐的精神与灵魂,却没有丝毫的衰减!随着镜头的切换,肖邦在各地演奏的曲目也在变换,但似乎每个音符都包容着巨大的精神冲击力,感染着我,打动着我,令我不禁心血沸腾!看着肖邦苍白枯裂的嘴唇,惨淡憔悴的面容,以及那滴在黑白琴键上的殷红的鲜血,我心中竟无比的酸楚!究竟是什么能让一位不世之才,抛弃爱情,抛弃生命?是那铁蹄蹂躏下的祖国!是那水深火热中的同胞!由此我不禁想起了裴多菲的那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肖邦毕生所追求的不正是“自由”么?只不过肖邦所追求的已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整个国家的自由!整个民族的自由!

在肖邦的一生中,有三个人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就是他的老师艾士勒,是他领着肖邦走进了音乐的殿堂,也是他带着肖邦来到巴黎,将肖邦和他的音乐介绍给了全世界,更是他让肖邦从小就有一股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恨。第二个就是同为音乐巨匠的李斯特,肖邦的成功离不开李斯特的帮助与支持。良师益友之外的第三个人就是肖邦的伴侣乔治桑。

艾士勒是肖邦音乐上的导师,也是肖邦精神上的导师。是他,教会了肖邦去追求自由,一开始他就对肖邦说,艺术家是最热爱自由的;也是他,教会了肖邦去热爱祖国,他甚至瞒着肖邦的家人,偷偷的带着肖邦去参加激进青年的集会。艾士勒热爱艺术,热爱波兰,但他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天才弟子肖邦。他仿佛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弟子肖邦是位百年不遇的音乐大师。

正是乔治•桑点燃的爱情之火,使肖邦的创作天才燃烧起来。爱情不仅使他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充满自信。过去的神情恍惚、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他的创作才能获得了非凡的活力,他们共同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也正是李斯特慧眼识珠,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肖邦崭露头角的机会。也许每一颗新星的升起都不免要冲淡昔日巨星的灿烂,更何况是有着耀眼夺目的才华的肖邦,但李斯特无怨无悔,此等胸怀不能不令人叹服!而他的友爱也是那样的伟大!无论肖邦是无名小卒还是音乐大师,无论肖邦失志还是得意,无论肖邦风华正茂还是生命垂危,从他们共同弹奏波洛耶兹,两手相握的那一刻起,同样非凡的艺术才华就让他们一生都惺惺相惜!

肖邦声遏行云的琴声已不可追寻,与乔治•桑的爱情早已埋葬在时空的坟墓里,留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是不朽的乐章、浪漫的诗歌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他曲折而卓越一生的感慨,还有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除此之外我想更多的是我们对世界的琢磨与对人生的思考 让我们在《一曲难忘》中来缅怀这位伟大的钢琴家吧、、、、、、、

篇2:观看音乐电影《一曲难忘》有感

这部影片不仅画面美,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音乐。孩子们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唱起了玛利亚教给他们的歌《音乐之声》。上校无法相信这歌声会是孩子们唱的,自从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家里的气氛全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欢笑,整天死气沉沉,就像一座军营。是玛利亚改变了一切,家里那久违的歌声和温馨又回来了。一曲歌罢,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个场景,谁不为之感动?

玛利亚初次离开修道院时,对未来很迷茫,她给自己打气:“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又会在别处开一扇窗。”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胆怯,不要轻言放弃。玛利亚面对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长嬷嬷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条溪,追寻心中的彩虹!”玛利亚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披着洁白的婚纱,随着音乐的脚步,玛利亚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这部片子比我爸爸年龄还大,里面的歌曲都特别优美,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我都特别喜欢。

篇3:观看音乐电影《一曲难忘》有感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观看影视作品的占60%以上。作为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 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 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 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位, 选择影视剧为教辅材料, 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充分调动主体情感。本文将以电影《一曲难忘》为例, 探讨影视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契合学生学习的期待视野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是欧洲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创作大量钢琴曲, 被誉为“钢琴诗人”。因此对肖邦及其音乐的了解是高校音乐专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 而影片《一曲难忘》正是讲述了肖邦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呕心沥血的艺术生涯。虽然影片是艺术再现, 与实际的肖邦有所出入, 但由于片中音乐、故事情节、演员表演的完美结合, 所以通过观看影片, 可以使人们能够对肖邦有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了解、认识、敬佩、怀念肖邦。“这部影片获得了第1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最佳音乐六项提名”, 具有很高的欣赏学习价值。学生平时只是从书本上和老师讲课中了解一些, 缺乏感性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弹奏肖邦作品时, 适当运用这部电影作品, 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又满足了学生学习的期待视野。

二、拥有较高的音乐审美价值

《一曲难忘》是一部关于肖邦的传记片, 影片中大量运用肖邦创作的音乐, 如:贯穿影片始终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肖邦著名的《练习曲》OP.10No.12《革命》、OP.10No.3《离别》、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OP.66、降D大调圆舞曲 (一分钟圆舞曲) OP.64No.1、第二谐谑曲OP.31、《夜曲》OP.9No.2等, 音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婉转优雅, 把肖邦刚柔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前我们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最为缺乏的就是对音乐的审美和理解能力, 而大多数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加强技能练习是片面的, 没有很好地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通过观看影片《一曲难忘》, 可以让学生对肖邦的生平, 作品创作背景、人物内心世界有更深刻地了解, 配合影片完美的肖邦原曲配乐, 让学生对《降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第二诙谐曲》等作品的旋律、节奏、声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无形中提高了对该音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力。同时影片中也涉及到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钢琴的很好素材, 因此说该影视作品具有极高的音乐审美价值, 对高校学生的钢琴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具有浓厚的情感教育价值

“我们教学钢琴、演奏钢琴, 不仅是在进行一种高雅的纯粹艺术活动, 而且也是在进行一种高尚的人格教育与塑造工作。”因此高校钢琴教学, 教师必须重视陶冶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影片《一曲难忘》涉及的情感教育是多方面的。首当是肖邦执着无畏、强烈深沉的爱国情感!为了拒绝在“沙皇屠夫”面前演奏, 肖邦拂袖而去!为了给祖国同胞们的革命行动募捐, 肖邦周游各国巡回演出, 直至血溅钢琴, 撒手人寰。众多的感人画面不用言语, 相信影片所传递的肖邦精神会震撼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其次是肖邦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师生间的相互尊重, 宽容理解, 直至心灵的默契, 同样值得学习;当然肖邦与乔治·桑的浪漫爱情也为世人所知, 使人们明白了爱就意味着关怀、信任和付出, 最后虽留有遗憾, 但从另一角度也反映了肖邦舍己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该片具有浓厚的情感教育价值, 通过观赏该影片, 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审美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和爱国情感的教育, 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素养。

四、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影片《一曲难忘》中有很多弹奏钢琴的画面, 如一开头就是少年肖邦在老师到来之前练习莫扎特K545第一乐章的场景, 音乐轻巧明快、优美悦耳, 一来就吸引观众听力。接着少年肖邦一边弹奏一边和老师讨论《一分钟圆舞曲》, 轻松、风趣的音乐演奏画面同样令人记忆深刻, 还有后来成年肖邦在贵族家宴上演奏著名的《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 以及到巴黎出片商普雷耶尔那里与李斯特双钢合奏的《波兰舞曲》, 在没有灯光下演奏的《第二谐谑曲》等都在观众的视听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及至最后, 肖邦为了筹集资金援助前方战士而进行的全国巡回演出中弹奏的《革命》等音乐, 更是将影片推向高潮, 使观众情绪得以高涨。一系列激情澎湃演奏钢琴的画面, 无不激励着观众, 看过此影片, 相信没学过钢琴的人都会有弹奏钢琴的欲望, 何况是音乐本专业的学生。教师要适时运用这样的优秀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欲望,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使学生对钢琴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由于影片《一曲难忘》生动而贴切地再现了伟大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短暂、辉煌的一生, 电影将故事情节与肖邦优秀的音乐天衣无缝完美结合, 同时蕴含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所以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高校钢琴教师可以以此为例, 运用接受美学观点, 在众多的影视中选择更多优秀作品, 同时结合教学内容, 通过影视欣赏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钢琴技能学习, 相信运用影视资源辅助高校学生钢琴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摘要:电影《一曲难忘》艺术的再现了“钢琴诗人”肖邦悲情、爱国的一生, 片中涉及大量钢琴配乐, 旋律优美、感人, 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一曲难忘》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以寻求将影视作品如何切入高校钢琴教学的合理方法, 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钢琴教学。

关键词:接受美学,《一曲难忘》,高校,钢琴教学,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德]姚斯, [美]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8.

[2]李淑银.影视资源与大学生美术教育[J].电影文学, 2010 (17) :139-140.

[3]邵玲.《一曲难忘》与肖邦的音乐[J].电影文学, 2010 (16) :131-132.

上一篇:国际金融学总复习下一篇:丙烷选择氧化反应中钼基催化剂动态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