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蓝鲸教案

2024-04-28

幼儿美术蓝鲸教案(精选2篇)

篇1:幼儿美术蓝鲸教案

在《蓝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把局域网引进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这一教学理论,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好音乐、画面同步的大海图,(附加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学时,我首先以同学们,走进教室你们想说什么一问让学生进入情境。逼真的画面、丰富的资料、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们兴味大增,不时倾吐着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和交流海象知道蓝鲸的其他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或发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网络激发读书兴趣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一改传统的初读方式,让学生带上耳机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通过网络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避免了其他同学读书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初读的兴趣高了初读的效果。

三、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延伸学习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嘴巴、鲸须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蓝鲸的其他知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网页,在教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蓝鲸大的其他知识,并想想网上的资料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受到蓝鲸的大的,学生通过查阅,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对蓝鲸的大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到的说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运用说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再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文学习结束进行介绍熟悉事物的特征这一练笔时,由于练笔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的难度,因而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网页,并带领学生熟悉这些事物,练笔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唤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了解和回忆,结果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网页,获取到丰富的资源信息。学生们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寻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认真选择自己喜爱的写作对象开始练笔,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少小组学生的习作写得相当详细生动。教师因势利导,当堂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从《蓝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和局域网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为目标,再加上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篇2:从美术活动课看幼儿美术教育

近年来, 幼儿美术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 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影响, 加上教育实践者对美术教育理念的认识还欠深入, 走进幼儿园,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术教育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跟不上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

回顾以往的美术教育, 许多是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教学内容, 把美术教学定向为单一的技能训练和模仿, 过分强调标准化要求, 扼杀了幼儿的幻想和创造。很多喜爱美术活动的孩子, 在成人的盲目指导下循规蹈矩, 情绪低落, 对美术活动兴趣索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改变过去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促进作用, 改变过去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幼儿园正确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及在美术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现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过程的现状如何?究竟何种因素影响着美术活动的开展?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鉴于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将有利于幼儿艺术思维的培养及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为了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状况进行更为直观、深刻的了解, 进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笔者走进桂林市某实验幼儿园中三班的一堂美术活动课, 就10名幼儿的绘画过程进行了调查。

笔者随机抽取班级里10名幼儿, 男女生各5名, 并采取时间抽样法, 在绘画课的20分钟时间内对幼儿绘画过程中的主动性、兴趣性、独立性和自我感觉这四个方面进行观察。主动性观察的是根据教师的指导语, 幼儿是否主动参与绘画活动, 分为四个维度进行记录A:由自身兴趣、愿望支配, 自动进行美术活动;B:由特定材料引发, 开始进行美术活动;C:看到别人活动, 开始美术活动;D:在成人的要求下开始美术活动。兴趣性观察的是幼儿是否对绘画的内容以及活动过程产生兴趣, 记录如下四个维度A:自动从事活动, 对美术活动灌注极大热情, 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 默默无语;B:欣然从命, 愉快从事活动, 在做的过程中会自己自言自语地流露出愉悦之情;C: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 活动中企图离开或张望别人做什么;D:拒绝参加美术活动。独立性观察的是幼儿是否单独完成绘画作品, 是否需要教师言语、行动指导, 按照四个维度进行记录A:自己决定活动任务, 解决问题, 拒绝别人干涉, 独立完成任务;B:主动请教他人, 考虑别人的建议, 然后自己完成任务;C:模仿他人完成自己的作品;D:接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作品。自我感觉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情绪的外在表现, 如愉悦、兴奋、沮丧、烦躁等, 记录如下A:自己认为很成功, 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 并讲解作品的含义, 能慷慨的将作品赠人;B: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 但不主动展示, 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 希望保留作品;C:认为不太成功, 接受别人的看法, 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D:感到沮丧, 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 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研究者将记录幼儿这四个方面的表现, 结合一定的辅助性的对幼儿的访谈, 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统计, 获得相对应的信息数据。

三、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主动性方面是观察与评价幼儿在发起和投入美术活动时的情况的标准, 幼儿对活动的主动性受他对这类活动的兴趣的影响, 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 感到愉快和满足。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 幼儿绘画100%是由特定材料引发, 开始进行美术活动。50%的幼儿自动从事活动, 对美术活动灌注极大热情, 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 默默无语。30%的幼儿欣然从命, 愉快从事活动, 在做的过程中会自己自言自语地流露出愉悦之情。20%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 活动中企图离开或张望别人做什么。影响美术活动兴趣的因素很多, 幼儿个人对美术这以类型活动是否感兴趣, 幼儿对某一项活动能否胜任, 活动是否有吸引力等, 都影响幼儿的兴趣。在独立性方面, 能自己决定活动任务, 解决问题, 拒绝别人干涉, 独立完成任务的幼儿为60%, 40%的幼儿接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作品。这既与幼儿的个性性格有关, 又与幼儿是否具有美术才能有关, 此外还与教师所规定完成作品的时间长度有关。绝大部分的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并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 比例高达90%, 只有10%的幼儿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太成功, 但都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在这次美术活动课中,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先出示范画, 接着用较长时间讲解画面内容、布局、画法, 然后幼儿开始模仿;巡回指导时, 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 不时地动手“完善”着幼儿的画;美术活动结束时, 老师挑出几幅画面效果好的画, 开始集体讲评、展示, 并不时表扬画得好的幼儿, 批评画得不像的幼儿。

反思上述教育行为, 我们看到美术教育是变成了一种技能在传授, 所以老师要一遍又一遍地示范讲解;教师注重的是幼儿能否画出一幅像样的画来, 教师想知道幼儿能否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教师关注的是绘画的结果如何, 而不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的过程。不关注行动过程的美术活动, 一定不是好的活动。因为, 对过程的忽略, 就会散失丰富的信息和良好的教育时机, 就不能捕捉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情感、思想、行为的细微变化, 就不可能有效地把握幼儿存在的问题和点滴的进步, 从而就难以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作出评判, 也就难以给予幼儿及时、准确的指导。有的教师通常自身也意识到要注重活动过程,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每次绘画课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导致教师不得不干预, 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其实要解决这种困惑并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注意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绘画时不要给幼儿太多的束缚, 培养幼儿自信、勤于思考的习惯,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与幼儿共同学习, 和他们一起感受美、分享创作的快乐, 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谨慎、公平、公正的评价, 那么幼儿就会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 并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美术教育也就发挥了它最大限度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李运萍.浅议幼儿美术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 2004, (9)

上一篇:中5班第1、2周半日活动计划下一篇:学校庆祝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