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

2024-05-20

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通用4篇)

篇1: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

雨花区妇幼卫生信息

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

一、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范围

按照国家和省卫生厅对省级开展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每季度对辖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家医疗保健机构按比例进行质量抽查。

二、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内容

1、对妇幼卫生信息季度报表及年报主要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生命指标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

生命指标主要包括:活产数、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1-4岁儿童死亡数、孕产妇死亡数、死胎死产数及产后7天内死亡数等。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率、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率、孕产妇产前筛查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出生缺陷儿数、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数。

2、了解和查看妇幼卫生信息数据收集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妇幼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的各种规范和标准工具即“二表四册一档案”(二表:“孕产妇系统管理统计表”、“七岁以下儿童管理统计表”;四册:“育龄妇女花名册”、“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登记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册”;一档案:“乡村卫生人员档案”)的使用情况。

3、辖区各单位质控原始上报数和漏报数,归纳总结质控情况和结果等。

篇2: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

母婴安全是妇幼保健工作永恒的主题,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是衡量地区妇幼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检查我镇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切实掌握保健工作相关信息,同时为我镇妇幼卫生工作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即开展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意义

贯彻执行妇幼卫生方针,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二、调查对象和时间

1、对象:

(1)村出生数:即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之间孕满28周以上的死胎(或出生体重大于1000g以上)、死产、活产婴儿数。

(2)村孕产妇死亡数:从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间死亡的育龄妇女(15-49岁)中排查搜集孕产妇死亡。

(3)村婴儿死亡:即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之间未满一周岁死亡的婴儿。

(4)村 1-4岁儿童死亡:即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之间未满5周岁死亡的儿童。

2、调查时间:2013年10月10日-2013年10月12日

三、调查内容

1、村孕产妇数;

2、村婴儿出生数:

3、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活产漏报。

4、孕产妇死亡数。

四、资料收集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为本次调查员,在村医、妇干的配合下,到村入户调查育龄妇女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2、资料分析:将各村出生、活产、死亡信息收集后进行汇总分析和漏报率的推算,以校正全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两管”保健服务率。

五、质量控制:

(1)妇幼保健科组织漏报调查小组,到3个卫生室(10个村)进行调查,确保完成各村信息漏报调查工作。

(3)妇幼保健科负责对漏报调查的原始资料收集、汇总、分析、并上报到镇卫生院,同时留底存档。

篇3: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

报告

时间:2013年3月25日(1-3月)

地点:白鹿村、大坪村、团结村、楠木村、天桥村、永和村、润南村、小岗村、参加人员:李儒君,张少琼、张宗凯、冯安乾、杨再芬、谭泽菊、周伟、谢鸿、根据《全国妇幼卫生调查制度》和《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我镇在各村妇幼保健机构完成半年报质控后,对全镇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进行了质量检查。现将质控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控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市范围孕产妇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漏报调查,抽查习水县、永安镇2013年第二季度(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25日)妇幼卫生工作报表。永安镇8个行政村,根据单纯随机抽样的原则,抽查3村:小岗村、永和村、润南村。

(二)内容对妇幼卫生保健调查表的所有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生命指标和妇幼保健效果指标。生命指标包括:活产数人、新生儿死亡数0、婴儿死亡0数、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数0、孕产妇死亡数0、死胎死产数及早期新生儿死亡数0。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包括:孕产妇保健覆盖数人、产妇产后访视数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数人、母乳喂养人数人、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情况。

二、质控方法

(一)、报表质量

1、了解镇对村级报表质量检查情况;了解抽样村级上报的原始数据的收集、上报途径;将抽样村级上报数据与镇卫生院所上报数据进行核对,调查报表上报情况。

2、抽查村孕产妇保健手册、0-36月儿童健康体检记录表与相应的登记薄核对,核实孕产妇系统管理数、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数、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数。

3、抽查村级的原始统计表和登记本进行核对,调查报表的统计情况。

(二)、漏报调查

1、核实计生办、派出所的出生登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名单;在育龄妇女死亡中筛查出孕产妇死亡名单,与乡镇卫生院基础数据报表相互核对。

2、村级将在镇卫生院抄录的人员名单与该村《0-6岁儿童花名册》、《育龄妇女、新婚夫妇、孕产妇花名册》、《育龄妇女死亡花名册》进行核对并入户核实。

三、质控情况

篇4: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方案

我省自实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报告质量逐步提高,疾病监测管理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我省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利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中,传染病迟报、漏报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网络报告质量,杜绝传染病迟报和漏报,拟于2010年10-11月开展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特制定督导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

(一)研究和探讨云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全面了解传染病漏报情况,准确掌握本地传染病疫情态势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和策略提供依据。

二、检查对象

根据2009年全省各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将下列六个州(市)定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地区:昆明市、西双版纳州、怒江州、昭通市、德宏州、曲靖市。

(一)州(市)级

卫生行政机构:6个州(市)卫生行政机构; 疾控机构:6个州(市)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州(市)级综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民营医院1家;厂矿、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医疗单位1家。

(二)县(区)级

每个州(市)抽查3个县(区),共计18个县(区)。卫生行政机构:18个县(区)卫生行政机构; 疾控机构:18个县(区)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县(区)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各1家。

(三)乡(镇)级

每个县(区)抽查3个乡(镇),共计54个乡(镇)。乡镇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1家。

三、检查内容

(一)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

1.调查对象: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

2.方法:按照表1(附表1-1,1-2,1-3)到相关机构进行调查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1.调查对象: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中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医务人员;当地部分居民(对居民传染病知晓率和就诊情况的调查可结合使用附表3-1《街道、乡镇居民法定传染病回顾性调查表》)。

2.方法:按照表2(附表2-1至2-2)对调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三)传染病漏报调查

1.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表3)

(1)调查对象:当地常住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半年或以上者)。(2)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抽取人口比较集中的三个县宣威县、镇雄县、安宁市,预计调查15000人左右(应含20%的城市人口),查出的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总数应不少于20例,若低于此数字可进一步扩大调查人数,直至查出的总病例数达20例以上。

由调查员对居民进行家庭访视,了解2009年初至今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法定传染病者(附表3-1);如有患法定传染病而未去医院就诊者,则可按附表3-2《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参考依据》规定的指标,详细询问后,做出回顾性诊断。将以上两种方式查到的传染病病例登记在附表3-3上,并与当地疾控中心核对卡片或登记簿,凡无记录者,为漏报病例。

2.医疗机构漏报调查(表4)

抽查医疗单位在指定时间段的门诊、急诊、住院和实验室登记,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该院诊断的传染病病 例(包括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进行核对,凡无网络报告者属漏报病例。

方法:查阅2010年1-10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1)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抽取已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病例30例(不足30例,抽取全部病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8例(不足8例,抽取全部病例)。若该单位本年度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2)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

(3)调查的病种: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重点关注麻疹、流脑;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疟疾、乙脑、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梅毒、AIDS/HIV等。

四、现场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检查、访谈、资料查阅的方式开展检查,填写所有检查表格。

五、检查人员

检查组由省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

六、检查时间安排

2010年10月初进行检查培训,10月中旬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每个县检查时间5天,11月总结反馈。

附件:云南省2010年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用表

上一篇:车间管理系统下一篇:校园自行车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