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2024-04-09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制度

1、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落实专人负责信息填报工作,指定专人收集院内各相关科室的数据及辖区内的相关数据,认真核实后填报。人员名单需报区妇幼保健院备案。

2、认真填报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包括妇幼卫生信息原始表册薄、孕产妇死亡卡、儿童死亡报告卡、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出生缺陷报告卡、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及网络直报。

3、建立并完善《高危孕产妇登记本》、《叶酸统计表》、《孕产妇艾滋病、梅毒检测登记》、《孕产妇产前筛查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妇女病普查普治登记》、《孕产妇保健手册》及《儿童保健手册》、《体弱儿管理登记》等原始记录的登记。

4、严格执行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于孕产妇死亡后7个工作日内报告,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等信息实行季报制,各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填报一次,在15日前将季报表和死亡报告卡报送区妇幼保健院。妇幼卫生年报表每半年上报一次至区妇幼保健院,区妇幼保健院对全区的“孕产妇死亡卡”、“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出生缺陷报告卡”进行审核,与全区妇幼卫生年报每半年上报一次至市妇幼保健院。

5、加强信息质量控制。为保证填报资料的真实、准确,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对院内及辖区内相关数据的检查核实,加强与区妇幼保健院的业务联系,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质量控制和相关检查。区妇幼保健院每半年开展一次妇幼信息质量控制。

6、各单位所报报表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盖章和制表人签名后方可报出。

篇2: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一、高度重视妇幼卫生信息填报工作,依法做好妇幼信息管理。

二、落实专人负责信息填报,指定专人收集院内各相关科室的数据,认真核实后填报。医疗机构应将负责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的人员名单,按属地管理原则报所在辖区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备案。

三、认真填报妇幼卫生相关信息。凡开展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科、计划生育科、产科B超检查及产前筛查诊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严格执行相关登记制度。

四、严格执行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于孕产妇死亡后7个工作日内报告,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等信息实行季报制,将报表和死亡报告卡报送辖区内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

五、加强信息质量控制。为保证填报资料的真实、准确,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对院内数据的检查核实,加强与所在辖区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联系,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质量控制和相关检查。

浦北县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制度

一、制定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二、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装杀毒软件及管理软件。

三、维护管理软件正常运行

四、对用户需要设置权限,不得擅自进入系统,篡改他人信息

五、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保证其信息的安全保密

六、计算机网络日志文件要有专人负责、备份等操作

七、建立信息编辑、审核、发布责任制及流程,信息发布之前必须经过相关人员审核 八、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并保存记录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九、对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用户信息进行保密

浦北县中医医院

妇幼卫生信息监测质量考核制度

一、考核方法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相结合,并对考核并及时进行反馈和通报

二、由分管保健的副院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三、实行妇幼卫生信息奖惩制度。对妇幼卫生信息相关表卡的填写每错漏一项扣5-10元,每漏报一例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出生缺陷扣50元,每漏报一例传染病扣50元。

篇3: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3-200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且目前从事妇幼卫生相关工作的毕业生。5年间本专业共有毕业生282人, 排除考研、出国进一步深造及完全改行等情况, 其中直接从事妇幼卫生相关工作的约190人。

1.2 方法

采用信函追踪调查的方法, 根据学生毕业分配的单位地址寄发调查表, 尽管调查表反馈率较低, 但从反馈的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3 调查工具

自编安徽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调查表, 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自我评价、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评价。

1.4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 采用EpiData数据录入与整理;利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工作岗位分布

此次调查共收到反馈调查表42例, 工作单位性质均为事业单位, 目前的职称40人为初级, 2人为中级。24人 (57.1%) 从事保健工作, 12人 (28.6%) 从事临床, 6人 (14.3%) 从事行政。

2.1.2 工作相关因素

33.3%的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是通过个人自荐, 其次是院系或老师推荐、同学介绍, 分别占19.0%, 14.3%, 再次是亲朋介绍、学院招聘会及招聘广告, 均占9.5%。毕业生认为择业最重要的因素中单位知名度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28.6%, 其次是专业对口度 (23.8%) 及单位发展前景 (19.0%) , 再次是个人薪酬 (9.5%) 、单位所在地 (9.5%) 、工作条件 (4.8%) 及单位效益 (4.8%) 。

38例 (90.4%) 毕业生对工作能较好适应, 57.2%的毕业生认为适应工作最主要依靠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及自学能力, 其次是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分别占33.3%, 9.5%。

32例 (76.3%) 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完全或比较对口, 10例 (33.3%) 不太对口。57.2%的毕业生对现在的工作较满意。4例 (9.5%) 有一次更换工作的经历, 更换原因是为了寻求个人发展。

2.2 自我评价

毕业生在自我能力评价中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评价较好 (所有的评价均在一般以上水平) ;而在临床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均有4.8%~23.8%的毕业生评价较弱。见表1。

2.3 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评价

对本校的教学设施、教材建设、学术氛围等教学环境除2人对教材较不满意外, 其余均表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在师资力量的评价中, 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质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分别有52.4%、33.4%、23.8%、19.0%、61.9%、66.7%和47.7%的毕业生评价为满意或较满意。在对本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评价中, 对基础课及专业课课程开始情况评价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的分别达90.5%和95.2%, 对技能培训及实习情况评价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的占71.4%和66.7%, 2人对实习情况很不满意 (4.8%) 。见表2。

3 讨论

从岗位性质看, 我校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尚未达到多元化, 主要集中在保健, 其次是临床和行政;从单位性质看, 毕业生均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从就业途径看, 学院招聘会、广告、网络等途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学校及院系应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3], 配合招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 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 并且针对性较强的就业平台。

大多数毕业生的工作专业是比较对口的, 对工作也较满意, 可见妇幼专业毕业生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的, 也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较稳定[4]。调查可以看出, 毕业生工作后, 其吃苦耐劳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成为适应工作的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培养其这方面的素质。

在自我评价以及教学情况评价中均发现, 我校妇幼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 实习情况及技能培训均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 不满意率较高, 毕业生的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偏差, 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求较高[4], 从而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可能原因是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临床实习时间较短, 临床动手操作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自己是公共卫生专业, 不从事临床的想法, 对临床实习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加强临床理论教学, 适当延长临床实习时间, 提高实习地的教学水平及老师的带教意识, 加强学生对临床动手操作的重视, 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实习时间, 加强操作技能学习[5,6]。此外, 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有待加强, 在平常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 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科研水平, 指导学生形成新颖的科研思路, 提高创新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 科研水平也随之会有所提高[4]。

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保健医学特点, 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促进编写全国统一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 改革和完善授课内容和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及其它教学手段,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保健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可接受性。

随着今后医学的发展, 社会对妇幼卫生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更多, 要求会更高。应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生能力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的业务水平, 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实用性的妇幼卫生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端, 杜玉开, 方为民, 等.妇幼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定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723-1724.

[2]崔建峰, 刘艳霞, 张欣, 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1) :121-123.

[3]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 :62-65.

[4]钱序, 周丽, 梁霁.妇幼卫生本科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14) :363-365.

[5]曹秀菁, 陶芳标, 张洪波.《妇幼保健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3) :222-224.

篇4:妇幼卫生信息质量管理解析

摘 要 强化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质量监控,可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准则,指导工作重点,提高服务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科学、准确、完整的妇幼卫生信息逐渐被个医疗保健单位所重视,本文就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及如何进行妇幼信息合理利用提出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 妇幼卫生 信息质量管理 合理利用

妇幼卫生信息是保证妇幼保健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资源,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管理决策的有价依据。笔者总结了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做法

1.完善环节管理

为了提高全市各妇幼保健单位总体工作质量,我们在分析了历年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后意识到,信息数据的统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对此,我们自2000年开始,注重了信息数据的上报质量并定期质控。主要手段有:要求各相关单位固定专人,负责妇幼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所有信息员均培训后上岗;数据统计报表采取月报,各妇幼保健单位指派专人对各单位报表的及时性、数据间的逻辑性、报表填报的完整性进行统计汇总,汇总结果每月一次反馈给各上报单位;每半年一次对各单位上报数据进行核实检查,控制质量;每半年、全年对全市信息上报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文字性材料上报市卫生局主管领导和主管科室,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度召开一次信息反馈会,对全年数据的统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反馈,同时提出建议和要求;将数据收集及上报质量纳入全年妇幼保健工作考核范畴。

2.注重资料的归档与保存

妇幼保健单位信息科每月對所有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后分类存档,分析资料重点保存。为了便于质量控制,要求分析性材料具有时间和内容的连续性,如半年和年度分析要求有同期数据对比;对下降或无明显变化的指标要求有原因或可能原因的分析,对不满意指标有可行性建议及改进措施等;年度分析则要求有上年度可行性建议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此环环紧扣,延续存档,为质量控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利用与成效

在严格控制信息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有价的信息数据,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孕产妇系统管理指标得以提高

根据逐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24%,距《《武汉市“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2001-2003年)评估情况,要求指标(农村地区90%)相差约7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原因,对改变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并付诸措施。如多次召开各级医疗保健单位领导会议,分析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划片负责等。随后,定期质控各单位措施落实情况,逐月分析指标完成情况,找出问题及时改进并解决。同时,还将孕早期检查率低作为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建立保健与临床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早孕信息,保证妇女怀孕后及时检查并建立保健档案。

2.农村妇女病普查工作得以更好发展

农村妇女病防治是历年的工作难点、妇女病普查率也一直维持在50%左右,对此,我们深感农村妇女的保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步。于是,从宣传入手,加大对妇女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如印刷“妇幼保健报”,重点宣传农村地区妇科病预防保健知识,“保健报”通过各乡镇卫生院的保健医生发放到农村妇女手中;另一方面,在妇女病普查开始之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强调质量,同时要求做好宣传。

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儿童先天性甲低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此项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报表数据显示筛查覆盖率及标本采集质量欠缺。对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相关数据,发现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指标,一是计算方法,以活产作为分母制约了筛查率;二是因病转诊未进行追踪;三是家属拒绝。以上影响因素中后两条为可控制因素,于是,我们提出“严格追踪、到位宣传”的要求并定期质控。主要做法是产科医院确定专人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孕妇住院后即进行新筛宣教,发放小册子,使孕妇及家属了解筛查的目的;对于因病转院的孩子给予电话随访等。

三、体会

1.信息资料的质量管理妇幼信息更具真实

妇幼保健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和上报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妇幼保健的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依据,所以,对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近年来对信息工作的管理,体会到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是妇幼保健信息质量的保证。如在采取了各种质量控制措施后,信息上报及时了、数据完整了,相关量化指标也更具有了科学性。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

篇5:妇幼卫生信息安全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妇幼卫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妇幼卫生信息的安全和全县妇幼儿童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妇幼卫生信息安全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资料的安全管理

1、各类信息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以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

2、纸质资料应存放于可加锁铁皮文件柜,由专人管理。存档资料需要借阅手续,归还后及时签收归档。

3、电子文档应存放于存储介质,由专人管理,重要文件加密保存。妇幼卫生信息数据应严格保密,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供数据资料需经主管领导批准。

4、妥善保管各类信息资料,做好防火、防尘、防虫、防霉、防盗工作。

5、妥善保管各类信息资料,防治项目数据和个人信息泄露。

二、计算机的安全管理

1、计算机应专人专用,设置登录密码,并定期修改;

2、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升级、查杀;

3、定期备份重要文件;

4、清楚浏览器的临时文件,防治部分敏感信息泄露;

5、禁止安装与工作无关的应用软件;

6、禁止访问互联网上与工作无关或来历不明的站点,禁止从互联网上下载与工作无关的文件。

三、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

1、外来的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计算机,确有需要进行操作的应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

2、存储介质应存放于可加锁铁皮文件柜,由专人管理。

四、信息报告系统的安全管理

1、使用信息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报告的用户不得对外泄露登录信息、帐号及密码,电子钥匙由专人管理妥善保管。

2、操作人员更换时,及时向系统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单位申请新用户帐号、注销旧用户,做好所有资料的移交。发现电子钥匙丢失,应立即按项目要求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重新申请、购买。

3、因未及时申请新用户帐号造成无法按时上报,或因丢失电子钥匙造成数据泄露的,将由行政主管部门追究相关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五、涉密资料的安全管理

1、涉及国家保密领域的信息资料,不得对外发布,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随意接触,未经上级领导批准不可查阅。

2、涉密计算机,禁止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不可与非涉密计算机交叉使用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

篇6: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制度

一、明确全旗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的职责

(一)各基层卫生院妇幼信息报送人员,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各基层卫生院完成本辖区范围内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收集整理、汇总、审核上报各类妇幼卫生信息。

(二)各基层卫生院按照属地化管理和逐级上报的原则,根据《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确定专人负责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健全原始登记,完善医院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送制度,认真填写有关基础性表格,按规定时限将信息材料报告旗妇幼保健所。

二、明确全旗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内容

(一)对妇幼卫生年报主要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生命指标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

生命指标主要包括:活产数、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5岁一下儿童死亡数、孕产妇死亡数、死胎死产数及产

后7天内死亡数等。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孕补和增补叶酸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率、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率、孕产妇产前筛查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体弱儿管理、出生缺陷儿数等。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以下资料:

1.建立原始登记,包括分娩记录登记、围产儿及儿童死亡登记、孕产妇死亡登记、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出生缺陷儿登记、高危妊娠管理登记、体弱儿童管理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产前筛查与诊断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妇女病普查普治登记、父子保健手册发放登记、叶酸发放登记等相关登记花名册。

2.填报围产儿及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出生缺陷儿报告卡,及时上报旗妇幼保健所。

三、做好全旗妇幼卫生台帐管理及质量控制

(一)村级卫生室要建立全村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儿童死亡台帐,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管理、产后访视管理及7岁以下儿童出生花名册、儿童保健管理、体弱儿管理等妇幼保健工作台帐,按月实施质量控制后,向

乡卫生院妇幼干部上报,并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保存。

(二)乡卫生院、社区要建立全乡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儿童死亡台帐,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管理、产后访视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7岁以下儿童出生花名册、儿童保健管理、体弱儿管理等管理台帐,按季度开展信息质量控制,相关信息上报旗妇幼保健所,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保存。

(三)旗妇幼保健所要建立全旗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儿童死亡管理台帐,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信息质量控制,上报库伦旗妇幼卫生年报及有关调查表至通辽市卫生局妇社科,撰写质量控制报告,与年报调查表一起装订成册保存。

篇7:妇幼卫生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辖区内妇幼统计信息报告工作。

二、大东区妇幼保健所承担妇幼统计工作的各社区卫生院、助产单位的统计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

三、各单位要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领导、业务指导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各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要认真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各种妇幼信息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

五、各基层单位应按时上报的报表种类目前包括妇幼卫生统计年报,“三网监测”季报、年报,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三项报告”,以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妇幼卫生项目月报表。

六、各基层单位要将原始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分类存档备查,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篇8: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同行。妇幼卫生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标准的重要性之前已有另文叙述[1,2],本文重点阐述加强信息标准研究与评估指导工作,对于新时期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规划。

1 建立信息标准研究与评估指导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1 是新时期妇幼保健管理与服务模式改革发展的要求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工作是现代社会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和必要手段。信息化成效取决于科学、成熟、规范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进步而随之转变,以适应新形势要求,不论管理模式还是信息技术,其先进性都是就一个历史阶段而言的,是相对的,所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进行和不断发展完善。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客观要求,信息标准是用于指导信息化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信息标准是相对的,这是信息标准与其他非信息标准的一个很大区别。当前,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尚处在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妇幼保健管理与服务模式需要继续规范和优化完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信息标准化工作应得到高度重视,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是现代妇幼保健服务区域协同化特性的要求

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坚持“以保健为中心,指导基层为重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妇幼保健服务通过“点(临床干预)”与“面(预防保健)”的结合而贯穿于妇女儿童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育龄妇女非生育期保健、更、老年期保健以及妇女儿童健康问题的各个方面,妇幼卫生工作不仅是一个长期、连续、动态的过程,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还涉及与许多相关部门的交叉配合与协作。

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问题在整个生命阶段中涉及到各级各类、不同地理区域的医疗卫生保健部门,如临床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系统外的其他与人相关的管理服务部门,如人口计生委、托幼园(所)以及公安户籍部门、民政部门等。可见,妇幼卫生工作和妇幼卫生信息化都不是孤立的,其显著特点就是区域化和协同化,这种区域化和协同化也体现在妇幼保健系统内部的横向和纵向协作。因此,决定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必须和许多外部信息系统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妇幼卫生信息化这种区域协同化特性,尤其需要国家信息标准的支撑和规范化指导,并且妇幼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还必须长期保持与相关领域信息化的协同发展,否则就会相互影响,形成信息孤岛。

1.3 是全国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现代化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妇幼卫生工作起着评价、监督指导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目前,许多省、市已经实现了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和三网监测信息的网络报告,部分发达城市还通过全面推行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将过去以年报统计和三网监测等管理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转变为以保健服务对象为核心、基于保健服务过程跟踪管理的个案化、网络化的服务型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及时有效的信息也满足了科学决策的需要。还有更多省、市正在立项实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并且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提高,由过去的单机版运行逐步向网络直报和区域化联网管理过渡。2007年起国家级三网监测工作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第6周期项目、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等也纷纷开始实施网络直报,近年来全国范围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显露出雨后春笋之势。

但此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以前对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妇幼保健行业的信息化严重滞后于医院、疾病控制、社区卫生以及计划生育、公安户籍管理等相关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而且至今为止各级各类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项目各自为政,缺少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和业务指导,更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新的信息孤岛不断涌现。由于各地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一般都以市或省为基本区域单元,单项工程投入至少以百万、千万计,涉及面广,任何失误和偏差都容易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损失。信息化快速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缺位的矛盾日益突出。

来之不易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不能再走以往医院信息化标准不一、管理混乱的老路,要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摒弃本位主义,齐心研究和积极应用国家信息标准,要确保新建的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均建立在“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否则就是再大的投入、再好的技术也会造就信息孤岛,使大量宝贵的数据变成信息垃圾。为了保障当前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相关领域的配合与协作,迫切需要及时建立国家级常规的信息标准研究与评估指导组织体系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给予必要的经费、人力和项目支持,加强全国妇幼卫生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开发整合和共享利用,加强基层业务指导,尽快将“各自为政”扭转为“统筹规划”,在统一标准的基本前提下,引导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1.4 是妇幼卫生信息标准与信息化管理学科建设的要求

卫生信息管理在医学领域属于边缘学科,涉及医学、管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研究深化。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将卫生信息管理设立为一个专业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专门从事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工作,但是其教学内容以及研究方向与目前卫生信息化实践之间还存在较大脱节,知识体系尚不成熟。妇幼卫生信息领域系统没有开展信息标准和信息化的研究,也没有前人的著作或者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大学的教材也仅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卫生统计工具软件使用方法等,各级妇幼卫生信息人员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边摸索、边学习。随着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提升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既熟悉妇幼保健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也迫切需要科学、规范的业务指导。

近年来,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在其负责的国家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制项目中,已经将卫生信息标准知识的宣传推广以及信息化技能培训和教材编制工作纳入到项目计划,每年都拿出专项经费举办妇幼卫生信息标准与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经常组织省间互访活动和现场经验交流会,并支持部分城市建设妇幼卫生信息化典型示范,这些工作无疑对当前全国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开展项目工作也培养锻炼出了一批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标准和业务管理规范,并获得了卫生部科技成果和有关科技奖项,为开展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妇幼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任务,既需要长期针对妇幼卫生信息自身标准和信息化方法的不断研究深化、完善和拓展,也需要长期不断地研究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信息标准和信息化进展,以满足妇幼卫生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新时期信息化战略地位的发展要求,当前十分有必要、也有很好的基础,将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由目前的阶段性项目工作转变为常规业务工作,培养专门人才,按照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长期、系统地组织开展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领域的各项政策、规划、标准、方法等研究制定工作,并承担起对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常规指导、评估管理和教育培训任务。

2 我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的进展

我国在妇幼卫生信息标准领域开展系统化研制始于2003年。2003年冬春之际,由于SARS的严重侵害,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作为刚刚成立不到6个月的国家级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及时参与了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并结合当时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基础十分薄弱、基层建设迫切需要国家标准指导的实际状况,国家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于2003年6月开始进行基础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于2004年5月正式组织启动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研制”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和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满足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和管理需要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用于指导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家卫生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共享,并为卫生部制定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提供基本依据。

项目工作得到了全国各省、市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其中,北京、天津、重庆等18个省、市妇幼保健机构直接参与了项目第一周期的各项课题研究和试点应用工作。2年半中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和协同研究工作,多次举办全国性项目培训班,并进行省间互访活动,形成了全国上下共同学习、研究和协同开展信息化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热潮。2004年9月,基于国家妇幼保健中心所承担的重要工作,卫生部批准增设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妇幼保健信息专业委员会,挂靠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学会的成立对项目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至2006年年底,项目组基本完成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的研制任务。

《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包括3项内容:(1)《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根据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进行明确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设计目标、基本功能要求、系统运行要求、数据标准化以及系统建设与实施等各项内容提出规范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2)《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根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提出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基本功能要求,主要从满足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基本要求的角度,对各子系统所必须采集的数据内容提出规范化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数据元和代码标准。(3)《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网络支撑平台技术指南》:根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满足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管理的角度,对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运行所需的网络支撑平台,从平台总体框架、结构和功能、技术平台的选择、系统集成、数据库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等主要方面,提出规范化和建议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2007年2月9日,卫生部科教司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卫生部信息中心、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成果鉴定会,《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首次较完整地制定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的基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初步提出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的基本体系;所制定的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网络支撑平台技术指南》等3项技术标准,可作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和评价各地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标准;项目成果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填补了我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领域的空白。

2007年4月卫生部信息办发文并通过卫生部网站全文公示《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同年11月《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科技成果荣获卫生部首届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3 发展规划

3.1 目标

建立我国妇幼卫生领域长期稳定的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加强对全国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常规指导,使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应用推广,并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不断优化、完善和扩展。

3.2 主要任务

(1)建立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2)指导建立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3)组织开展国家卫生信息标准的广泛宣传、培训和学术交流。

3.3 主要措施

为积极推进上述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在卫生部统筹规划和领导下,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和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妇幼保健信息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4月继续组织开展了“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研制”第二周期(2007—2010年)项目,并在2007年度首先开展了如下几项活动:

3.3.1 组织制定《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评估办法》。

在北京等11个省、市妇幼保健机构共同参与下,2007年年底首先完成了《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评估办法》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并首先用于对部分试点项目的评估,待标准评估机制完善成熟后,将尽快开展对全国范围各类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产品的国家级标准化评估,以及对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评估,逐步强化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国家卫生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共享利用,引导和帮助IT企业参与信息标准化工作。

3.3.2 指导建立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2006年、2007年连续2个年度,武汉、苏州、厦门3市参加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开展的“创建城市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示范平台”项目工作。按照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依据新的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和管理规范,各试点单位按照项目要求,对其在建的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必要的标准化改造和规范化建设,使之能最终通过国家级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测试与评估,从而创建为首批“全国城市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2008年还将适当扩大到省级和边远地区的妇幼卫生信息化示范点建设。

3.3.3 建设“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与管理”官方网站。

为支持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监督指导和评估认证组织体系工作的开展,2007年年底前计划建设开通“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与管理”官方网站,以加强标准工作的社会宣传、学术交流与合作,及时发布最新的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地方建设成就、评估认证结果等,并提供标准查询、著录、下载和论坛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汤学军.城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系统规划[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5):60.

篇9:促进妇幼卫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基层 卫生;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70-02

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 经过几代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第三世界国家, 取得这样的成 绩主要得益于建立的完 善的妇幼保健网络体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 2 001 ~ 20 10 年 ) 》 和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 20 01 ~ 2 01 0 年 ) 》 对妇 幼卫 生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因此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探索实现两个《纲要》目标的新途径。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妇幼卫生工作服务对象是面向群体,提供服务单位既有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综合性医院,更多的基础性工作落在乡(镇)社县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这一特点,县妇保所作为县妇幼保 健中心,要围绕如何带领县内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单位上下一致,政令畅通地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一系列妇幼卫生服务,在行使管理职能上下功夫。首要点是搭好框架,确保组织建 设健全。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主任具体抓,专门成立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既相对独立又与妇产科、防保科工作紧密联系。县卫生局要明确工作职责,将妇幼卫生工作列入工作内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向县卫生局上报本月工作计划及上月工作完成情况,重点指标每月上报,定期通报。每季度县卫生工作会议上,向各单位通报妇幼卫生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跟进措施,从管理层面重视妇幼卫生工作,进行敦促落实。

2 细化任务,加强落实

不断探索妇幼卫生管理模式,促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协调一致。在县卫生局下发各相关单位工作考核办法的基 础上,县妇保所将妇幼卫生工作任务分 解细化,每年制定和下发县《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考核 标准和要求》,从行政管理、设施装备、保健质量、信息管理、健康教育5个方面下达工作要求,明确标准。通过平时、年中、年终工作 考核,与医院、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总分挂钩。在管理手段上注 重四方面:①坚持 每月例会制度,将每月妇幼卫生工作要求、重点、工作进度、存在问题、改进意见等内容通过例会形式传达到各医院和社县 卫 生服务中心,妇儿保医生 必须将会议精神汇报到科主任和分管领导,以签字为证,确保工作部署有落 实。②每月制定基层工作指导重点,使职能 科室分管人员每月对基层指导工作有的放矢。③每月上报妇幼卫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到县卫 生局,动态掌握工作进度,效果适时有力。④以现场考核抽查,促进工作务实,促进妇幼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 注重细节,均衡发展

提高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主要的工作目标。妇保所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有些工作由县所 统一制定,各单位需明确填写统计、汇总工作要求,再依目录顺序逐一完善,充实完整。从而弥补信息管理、资料归档方面的薄弱点,既保证全县妇幼保健台帐基 本统一,又拉近了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差距。同时我们利用每月例会,加强了各单位之间工作沟通,通 过有特色和亮点单位 进行先 进 经验 交流,带领其他单位走捷径,提高全县妇幼卫生整体水平。

4 加强督导,攻坚克难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 生项目的开展,妇幼卫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技术服务方面要规范标准,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强化规范服务。在指导和督查方面,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指导记录。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 集体讨论解决方案,对于个别突出问题由所 领导进行协调和沟通。妇幼卫生专项督查由卫生局或 妇保所 组 成检查组 集中開展,并形成 督查小结。通过不断地强化,提高管 理,提高基 层单位规范化服务意识,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5 总结表彰,促进提升

每年的岁末年初召开中心主任、分管主任、妇产科主任、妇儿保医生、托幼园所主任、保健医生(保健老师 )多个层面的工作总结表彰会,全面总结上年度妇幼卫 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剖析存在不足,明确下一年工作重点。此举致各单位之间和妇幼人员内部产生触动,通过调动妇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热情和干劲,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6 正视问题,扬长避短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功能,但是受条件制约,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还不能完全得到社县居民的认可。虽然在妇幼卫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重点难点问题困扰,必须正视存在问题。①各县所设备配置不同,比如有些保健科室设立不足,一些专业服务项目尚不能开展。②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有的县所人员无资质,部分对于妇幼卫生业务工作不熟悉。③妇产科质量管理有待进 一步加强,我县现开展 助产技术服务产科医院 有3家,在基础条件、产科管 理、服务能力和服 务质量上均需要不断改进,妇幼卫生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进一步务实。免费项目需及时对外宣传和公示,产后访视和儿童体 检质量需提升,信息质控需完善,报表统计 需规范等。贵州省《妇女儿童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面对未来,我们感到身上的重任。县卫生间、妇幼保健所应进一步探索管理模式,使提供保健服务的专业机构、综合医院、社县卫生服务中心明确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为了共同目标,依靠健全的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设计流畅的工作流程,提供规范的质优服务,真正让百姓受益,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上一篇:[音乐论文]谈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下一篇:游子吟古诗新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