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2024-05-15

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通用18篇)

篇1: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必须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个检验人员的自己觉有行动。同时,按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科室技术质量管理组织,适当安排兼职人员负责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内容包括:指定目标、计划、指标、方法、措施,实施施检査、总结、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定期向上级报告。

3、各专业实验室要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日有操作记录,月有小结、分析、年有终结。发现失控要及时纠正,未纠正前停发检验报告、纠正后再重检、报告。

4、引进或维修后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新

仪器須经校正合格后,方可用于检测标本。

5、及时掌握业务动态,统一调度人员、设备,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

6、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做好新技术的开发和业务额技术的保密工作。

8、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努力提高质评水平。

篇2: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2011-11-28

2007年第174号

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经严格审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0月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7〕33号),决定取消轧钢辊、油锯等14类产品的生产许可审批,同时,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继续保留对人造板等66类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现将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予以公布。

附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

篇3: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检验科未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的100例患者资料 (对照组) ;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检验科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的100例患者资料 (研究组) 。对照组:男67例, 女33例, 年龄为18~72岁, 平均 (45.25±11.47) 岁;研究组:男65例, 女35例, 年龄为19~71岁, 平均 (45.61±11.92) 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院期间该院检验科未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研究组在院期间该院已开始实行该制度, 其内容如下。

1.2.1 建立危急值项目表。

基于卫生部颁布的相关制度与参考依据, 结合该院检验科的实际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 制定表1。

1.2.2 规范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人员一旦发现相关指标出现危急值, 便要对临床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可疑异常进行详细的检查, 同时还要对危急值进行复查, 确保无误后才可上报结果, 做好相应的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和性别, 床号和病案号, 检查日期、检验项目、检查结果及复查结果, 报告人及其相关信息等。医护人员在接到报告后于30 min内做好相应的处理、登记与复查, 若检查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则予以重新检查。

1.3 观察指标

(1) 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 (2) 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若P<0.05, 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 (P<0.05, 表2) 。

3 讨论

危急值是一种于20世纪末传入我国的先进医学概念, 于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的应用。危急值特指患者处于危急生命状态时出现的异常检验指标, 通过危急值的报警可以使医师准确获知患者的最佳急救时机[2]。事实上, 危急值并非是固定的, 而是由卫生部颁布的参考依据以及实施危急制度的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3]。检验科立足于制定的危急值标准, 在危急值出现后及时迅速地将检验结果反馈给医师, 医师将根据检验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予以及时处理。危急值报告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提高检验科的专业检验水平与检验人员的责任心, 还能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人员的沟通协作, 促进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些在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到验证, 即:研究组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3%, 满意度高达93%, 远远优于对照组的19%、16%、55%。综上所述, 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 患者普遍感到满意, 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检验科未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的100例患者资料 (对照组) ;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检验科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00例患者资料 (研究组) 。对比两组的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上均要少于对照组, 在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效果, 临床价值鲜明。

关键词:质量管理,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患纠纷,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宋世平, 陈建魁, 马红雨, 等.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20) :2519-2521.

[2]杨洪广.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 (5) :70-71.

篇4: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关键词:理化检验技术 钢材检验 整理质量

近几年来,社会发展对钢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国家两会之后,国家对钢铁质量的重视程度更是提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因此,不断加强理化检验技术也成为了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只有对理化检验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才能够不断提高钢材的检验质量,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提高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钢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也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就我国目前钢铁企业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并不能够紧随企业的发展脚步。很多钢材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都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检验,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低下。以建筑工程中所需的螺纹钢、直条为例,很多都存在着往地上一摔就断成几截的现象,如果将这样的产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门钢铁企业领导人对理化检验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理化检验工作可有可无,只是单纯的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提高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对钢材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之所以科学技术能够得到飞速发展,就是因为其对理化检验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即使在电子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没有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以日本的电器产品为例,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与产品的优良品质是离不开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钢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只有将质量不断提升,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突出在线分析,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在线分析是理化检验技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目前,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在线分析阶段。而我国理化检验技术却仍旧停留在仪器分析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努力,对化学分析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基础上,逐渐引入仪器分析技术,突出“在线分析”,从而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除此之外,企业领导人还应该明确一点,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并不是单纯的对制成品的检验,而是要将检验技术贯彻于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将每个制作环节的质量有效控制,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

就我国目前理化检验分析来看,大多数都是离线分析,只有无损检验方法可以被视为在线分析,但最终的产品却仍然存在很多探伤,从而导致企业的产品中存在很多废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比如说,对于转炉炼钢的冶金分析,我国主要是对其进行间接分析,或只对一部分元素进行测量。而国外所采用的则是对钢水表面直接进行光谱分析和离子光谱分析,这些在线技术都能够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起到直接的参考作用。因此,我国如果想要提高钢材检验的质量,就应当跟踪这个趋势,逐步对理化检验技术进行完善。

3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目前,我国理化检验技术已经由传统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逐步转变为对钢材本质的检验和对外来杂物的研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钢材检验工作中,钢铁企业也加大了对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力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钢材检验的整体质量,科研单位必须有系统、有重点的研究一些学科性的问题,不断促进理化检验的完善化与系统化。企业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对理化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相关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企业首先要明确我国目前理化检验技术的现状,结合未来社会对钢材产品质量的要求,借鉴国外先进检验技术对理化检验技术的完善工作进行有目标、有进度的规划,并针对目前技术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要适当组织一些围绕质量或标准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让一些专业人士能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各自提出对理化检验技术优化与完善的见解,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其更好的致力于对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理化检验技术系统化的实现进度,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钢材质量也必然会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企业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钢材检验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检验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逐渐实现理化检验系统化,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钢材检验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辉.加强理化检验技术,提高钢铁检验质量[J].现代商业,2012(21).

[2]苏海湖.浅析加强理化检验技术,提高钢铁检验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8).

[3]武福杰,刘红军.浅谈如何发挥钢材检验的作用[J].莱钢科技,2006(F06).

篇5: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2009-12-10 18:06:00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推荐:医学检验资格考试网上辅导

1、各专业实验室根据区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并制定有关措施。对室内质控应每日有总结,有质控日记,对失控情况有纠正方法,有预防性措施,对于目前尚无完整的室内质控体系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1、各专业实验室根据区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并制定有关措施。对室内质控应每日有总结,有质控日记,对失控情况有纠正方法,有预防性措施,对于目前尚无完整的室内质控体系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

2、各专业实验室必须参加室间质控活动,对每次质控评价应有记录。

3、计量仪器应定期校正,每年一次。

4、大型分析仪器必须专人负责,有使用、维护、维修记录。

5、不得使用过期、无批准文号的劣质试剂,进货统一由科室管理,自配试剂须严格校正后方可使用。

6、必须建立完整的操作程序,并应严格按程序执行。

7、当日发出的全部检验报告单须经严格审核后方可发出。

8、科室在完成严格的室内、室间实验质量控制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对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纳入严格的管理之中。

9、急诊检验应严格按照急诊制度执行。

10、试剂厂家更换后,为确保试剂更换后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作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检查并作比对试验,并有书面记录。

篇6: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本站推荐)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八、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九、建立质量控制内审小组:为了保证ISO15189标准在检验医学质量管理中得全面落实,真正做到“写你应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查你所记的,改你所错的”。确保科室能够按照有效的文件体系运行,成立检验质量内审小组,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督促落实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十、成员资格及组成:

1、内审小组长由质量监督员担任;

2、审核由质

李瑞娥 秦萍。

3、每日对检验报告的量管理员负责实施。成员:郭凯凡

篇7: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人防护

1.2.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止穿防护服。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4.5.6.7.8.9.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性的材料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区之前必须进行“六步法”洗手。架必须擦拭、消毒。二.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2.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3.严格禁止用嘴吸液。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里。禁止舔标签。3.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4.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5.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6.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

7.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工作台表面应消毒。

8.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篇8: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 提高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钢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钢铁企业也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 就我国目前钢铁企业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 并不能够紧随企业的发展脚步。很多钢材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 都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检验, 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低下。以建筑工程中所需的螺纹钢、直条为例, 很多都存在着往地上一摔就断成几截的现象, 如果将这样的产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而且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部门钢铁企业领导人对理化检验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理化检验工作可有可无, 只是单纯的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由此可见, 转变观念, 提高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对钢材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 之所以科学技术能够得到飞速发展, 就是因为其对理化检验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 即使在电子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也没有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以日本的电器产品为例, 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 与产品的优良品质是离不开的。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钢铁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 只有将质量不断提升, 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在线分析是理化检验技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目前, 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在线分析阶段。而我国理化检验技术却仍旧停留在仪器分析阶段, 所以, 我们必须要不断努力, 对化学分析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基础上, 逐渐引入仪器分析技术, 突出“在线分析”, 从而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除此之外, 企业领导人还应该明确一点, 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 并不是单纯的对制成品的检验, 而是要将检验技术贯彻于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 只有将每个制作环节的质量有效控制, 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

就我国目前理化检验分析来看, 大多数都是离线分析, 只有无损检验方法可以被视为在线分析, 但最终的产品却仍然存在很多探伤, 从而导致企业的产品中存在很多废品, 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比如说, 对于转炉炼钢的冶金分析, 我国主要是对其进行间接分析, 或只对一部分元素进行测量。而国外所采用的则是对钢水表面直接进行光谱分析和离子光谱分析, 这些在线技术都能够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起到直接的参考作用。因此, 我国如果想要提高钢材检验的质量, 就应当跟踪这个趋势, 逐步对理化检验技术进行完善。

3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目前, 我国理化检验技术已经由传统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逐步转变为对钢材本质的检验和对外来杂物的研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钢材检验工作中, 钢铁企业也加大了对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力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钢材检验的整体质量, 科研单位必须有系统、有重点的研究一些学科性的问题, 不断促进理化检验的完善化与系统化。企业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即对理化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相关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企业首先要明确我国目前理化检验技术的现状, 结合未来社会对钢材产品质量的要求, 借鉴国外先进检验技术对理化检验技术的完善工作进行有目标、有进度的规划, 并针对目前技术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 要适当组织一些围绕质量或标准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 让一些专业人士能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 各自提出对理化检验技术优化与完善的见解, 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使其更好的致力于对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加快理化检验技术系统化的实现进度, 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钢材质量也必然会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企业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钢材检验质量, 首先必须提高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 然后, 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对检验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 从而逐渐实现理化检验系统化, 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钢材检验的整体质量,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钢铁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就我国目前钢材的整体质量来看, 却还有待提高。因此, 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对钢材检验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了目前钢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阐述如何通过加强理化检验技术来提高钢材检验质量, 以此来为今后钢材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理化检验技术,钢材检验,整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辉.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J].现代商业, 2012 (21) .

[2]苏海湖.浅析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08) .

[3]武福杰, 刘红军.浅谈如何发挥钢材检验的作用[J].莱钢科技, 2006 (F06) .

篇9:起重机检验技术质量探讨

关键词: 起重机 安全 检验技术

经济的发展,带动的是各个行业的兴盛,其中起重机在厂矿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相继推出了许多规定来规范起重机械的运作,但是,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因为这些规定的出台而得到遏制。因此,对起重机的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1.起重机的相关知识

1.1.起重机

起重机在建筑学又稱吊车,俗称克令吊或天车,是由缆索或铁链及滑轮等组件组成的机械装置。它使用一个或多个简单机械原理组合而成,从而移动平常人类力量不足以移动的物件。

1.2.起重机的分类

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根据起重机的构造和性能分为不同的类别: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类型起重机械和臂架类型起重机等。

1.2.1.轻小型起重设备:千斤顶、气动葫芦、电动葫芦、平衡葫芦、卷扬机等。

1.2.2.桥架类型起重机械如梁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等。

1.2.3.臂架类型起重机如固定式回转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

人们俗称的吊车是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

2.对起重机检验的现状

2.1.设备资料不齐全

在起重机的检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起重机的产品标志和《起重机运输机械编制方法》规定的不一致的情况。起重机的工作级别按照《起重机械设计规范》的规定会分为A1—A8等几个级别,但是有的起重机在购置的时候没有标明级别分区,笼统分为轻中重三种型号。还有就是起重机的管理记录不是很到位等问题的存在。

2.2.起重机的设置不合理

在起重机的制作过程中缺乏对有些部件的设置。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要求:起重机必须具备失压保护功能。失压保护是由启动按钮开关和接触器联合进行的。但是在起重机上就根本没有启动按钮这一部件,在进行启动的时候经常用紧急开关来代替。久而久之就会对紧急开关产生磨损,影响起重机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从而带来安全事故。

2.3.忽略了接地线的安装

《起重机械安全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司机室与起重机本身用螺栓联接时,连接的地点不少于两处。在起重机中工作人员往往关注的是接地的电气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却忽视了需要注意的接地线的连接问题。从而在起重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伤害到司机的个人安全。

2.4.设计不标准

在起重机的各个部件中,总路线接触器的安装会被许多的设计人员忽略,因此,在制作的时候也不会留给安装人员过多的空间进行总路线接触器的安装。当前的起重机电气配套产品的质量不容乐观,做成了各个操作系统的接触点容易粘糊。这样的情况下就给起重机的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3.起重机检验技术

3.1.对起重机的检测方法

3.1.1.轨道接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mm,间隙不应大于2mm;

3.1.2.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mm;

3.1.3.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不应大于10mm;

3.1.4.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1/1000;每2m测一点,全行程内高低差不大于10mm;

3.1.5.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3.1.6.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为[3+0.25](mm);

3.1.7.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起重机梁的实际中心线位置偏差不应大于l0mm;

3.1.8.钢轨应与弹性垫板贴紧。当有间隙时应在弹性垫板下加垫板垫实,垫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应比弹性垫板大10~20mm;

3.1.9.桥架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主梁上拱度(F)允许偏差-0.1F+0.4F;

B、桥架两对角线相对差不大于5mm;

C、小车跨端轨距允许偏差为2mm,跨中轨距允许偏差在+1mm与+5mm之间;

D、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不大于3mm。

3.2.如何提高检验效果

A、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检验技术

因为起重机的工作条件比较复杂,工作环境对检验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起重机工作的地方采取合适的检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这样检验的结果和实际情况的误差会被缩小到最小。

B、在检验的时候要结合往常的检验经验

起重机在交付使用前就应该对其进行检验,确认是否符合《起重机械设计规范》的规定。只有符合规范的起重机才能交付使用,不然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检验也要结合起重机容易出现状况的经验进行检验。

C、提高起重机的检验标准

对起重机的检验是必要的,但是对检验工作进行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根据《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的规定,制定对起重机的检验工作。这样才会提高检验的效果。

D、采用先进的检验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起重机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各种设计也更加合理。将先进检验技术应用到起重机的检验上来,以保证起重机的安全和施工的正常进行。

结束语:

起重机的质量不仅仅要在使用的工厂中进行检验,也要在设计的过程中,生产的过程中对其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起重机的各项操作也更加的科技化、智能化,因此在对起重机的检验过程中也要采取新的、先进的检验技术,保证起重机的安全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起重机在厂矿企业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起重机设计规范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10

[2] 张卫斌,浅谈桥式起重机安装检验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09.(09)

篇10:检验科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二级管理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开展方法学研究,不断增加检验新项目,积极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密切与临床科的联系,听取意见,改正工作。

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每天工作前后进行卫生大扫和整理。

3、建立《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并向患者或有关人员宣传,强调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得接收,并说明原因和采集要求,建义重新采集。

4、建立报告审核制度,新毕业的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考核后,才能具有签发报告权,对未能独立工作的初级检验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所写的报告,应由带教老师共同签发。

5、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定期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定期修订操作手册,以推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并制定质量工作手册。健全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进行登记和统计,填写要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存放二年以上。

8、制定全员在职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条件的科室应积极组织科研选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组织攻关,发表论文。

9、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抓好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二、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安全

1、要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医院安全医疗管理规定、医院、科室规章及实验室操作规范。

2、加强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3、一旦发生差错或医疗事故争议,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汇报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和后果。同时报告科室安全医疗专管员,并详细记录。

4、每月一次,召开安全医疗工作会议,全科室人员参加,罗列出一月里发生的差错或医疗事故争议事件和医疗安全隐患事件,总结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

(二)实验室安全

1、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2、专人保管易燃、易爆和剧毒药品,建立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3、易燃、易爆药品的贮存,应有专用的危险品库,并符合危险品的管理要求。剧毒药品应由两人保管,存放于保险箱内。

4、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由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

5、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以实验室为单位,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6、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侵入,防止泄密。

7、使用煤气的实验室,要防止煤气中毒或失火事件的发生。

8、每天下班时,各实验室应检查水、电安全,关好门窗。值班人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水。

9、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

三、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检验科资料是实验室质量证明资料及质量体系运作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资料的记录、保存状态有章可查,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①病人信息资料;②样本资料;③检测数据;④检验结果;⑤检验科人事资料;⑥仪器资料;⑦室间室内质控资料;⑧省地市及医院文件等受本制度的管理控制。

(三)、职责:检测人员对记录负责,室负责人对管理措施的落实负责,科主任对管理措施的检查和监督负责。

(四)、记录内容:

1、病人信息资料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或门诊号。

2、样本资料的记录:样本种类、接收日期和时间、检测项目、接收者、检测项目操作者。

3、检测数据资料记录:检测中室内的温度、湿度、检测项目、样本数、质控、仪器运行情况、操作前后消毒情况、操作者姓名等。

4、检测结果的记录:检测项目产生的每份样本产生的数值。

5、人事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毕业院校、时间,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间等。

6、仪器资料记录:仪器原件资料、存放位置,仪器复件资料、存放位置及保管人,仪器安装及调试记录(包括:仪器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启用日期、仪器原值、所处位置等)。

7、室间室内质控资料:质控品发放部门,质控品数值资料,质控检测原始资料及质控图(一年内由实验室负责人)保存;一年后归档保存10年以上。

8、省地市及医院文件:各级文件分类(行政性文件、业务文件)。

9、业务学习资料:讲课资料,(专家授课资料、科内讲座资料)保存。

(五)、记录方法:

1、手工记录:以书面表格形式记录病人信息资料、样本资料、检测数据资料等。

2、电子记录:在电脑中记录(包括网络电脑的Lis系统和主控电脑)检测结 果等资料备份。

(六)、记录保存:

1、检验申请单在每次检验后集中交报告咨询服务台,每月封存保存门诊仓库两年,检验结果记录(包括病例资料),由实验室负责人统一建档封存。电子保存资料(检验结果记录及病人病例资料),由实验室负责人每天、每月备份,由检验中心网络管理人员统一建档封存,保存期五年。

2、电子保存资料,由系统设置密码保护。

篇11:检验科管理制度

1、检验科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以及各小组相关人员4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质控管委会的指导下,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质量隐患,自评工作优劣。

检验科质控小组工作制度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室内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检验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问题对质量控制进行解读、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学习质量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篇12:检验科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24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4.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以备查询。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急诊检验人员,从事急诊检验工作。

6.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的要求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单,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急送化验室,也可用电话或传呼告知急诊检验值班人员。

2.急诊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

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粪便、尿液等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急诊检验室。

3.急诊检验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4.急诊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送检医师,或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三、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急诊检验项目

1.血液常规检验,凝血检查项目、疟原虫等;

2.尿液常规检验;

3.大便常规检验;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测定);

6.胃液分析;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篇13: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同时具有色、香、味等感官性状”。食品理化检验是利用现代专业的仪器和监测方法, 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 并判断有害物质的类型和含量, 确定它们是否超标, 以此确定该种食物是否具有食用价值或科研价值。进行理化检验的食物包括调味剂、饮料、食品添加剂和动植物性食品等。

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任务主要是控制和整理食品的生产流程, 检测各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对食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提供检测数据, 为食品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关可靠的资料。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其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很多, 目前常见的方法有色谱分离法、理化检验法、酶分析法和感官检查法等。

色谱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又称层析分离法, 是通过不同载体分离样品组分一种技术。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 又分为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分离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等, 不同的食物可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的色谱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相对于其他检验方法效果要好, 因此应用最多。

理化检验法

食品的物理检测技术与化学检测技术简称食品的理化检验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各种相关仪器对食品的原料、辅料和食品成品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相对密度、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理化检验法中的化学检测技术主要是对食品中的添加剂、矿物质、有害物质和微量成分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检测到的数据分析食品的质量。

酶分析法

酶分析主要是利用酶反应, 对食品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作为生物催化的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反应条件简单, 一般在常温下便可发生。在食品理化分析时, 一般多用作分析试剂, 因为其具有专一性特点, 可实现在复杂成分中只与一种物质反应, 有效解决其他物质的干扰问题, 高效便捷。

感官检查法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是根据人对食品的各自独特的感觉。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对于食品的色香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在保证其安全卫生并具有营养价值的前提下, 应注重提高食品的色香味。

食品检测过程中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因素

检验机构是食品检测检验的主体, 但这些主体往往无法单独完成食品的检测, 需要多个检测机构进行任务的承接, 合力完成。然而由于任务量和各检测机构的承接能力不同, 会使检测项目存在检验差异, 从而对最终结果的准确判断和趋势分析产生影响。因此对众多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综合整体检测质量, 是目前食品质量控制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依目前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影响食品检测中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因素主要在检验的基本条件、检验方法和质量考核三方面。

检验的基本条件

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除确认相关项目的检测能力和检测经历外, 还要对实验材料、样品抽查和处理方法的具体适用性偏离进行实时控制。实时控制实验材料的质量主要是监测实验材料的一致性, 避免材料不一致导致的实验结果偏离。食品检测的样品必须是总体样本中具有代表性或特征性的样品,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样品采集、运输、保存等过程都必须有相关详细信息记录。采样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检测机构应对其进行有效培训。实验室要配备符合样品保存要求的样品库, 避免样品的丢失、变质等。食品的检验方法要经实验室的实际确认和方法转移才能用到样品检测中, 一旦出现较大偏离, 必须进行确认, 以确保该检验方法在不同检验机构不同实验室具有相对一致性。

检验的方法

在食品的实际检测中, 由于各实验室的水平不同, 标准的复现和检测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具体检测中, 必须进行使用方法的实际可靠性验证, 主要通过标准曲线、空白实验、测量结果不确定性分析和实验室比对等。

质量考核

食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控制主要有检查原始记录中相关空白实验、平行试验、对照试验等内部质量和具备国家认可检测资质、能力验证项目等外部两种方式进行。由于检测项目结果的局限, 需要对能力相差较大的项目进行整体性能比较, 以确定出各个实验室存在差别的真实原因, 从而消除差距, 保证数据的相对一致性。

结语

篇14:浅析化肥质量检验技术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化肥;质量分析;检验技术

一、常用化肥检验方法

(一)检验化肥的溶解性。在氮肥中除了石灰氮,其他的都能在水中溶解。钾肥比较容易在水中溶解,除了窑灰钾肥之外。而复合肥中一般选用可溶性磷肥较多,因此溶解性较高。磷肥的情况相对复杂,一部分磷肥能够在水中溶解,而一部分磷肥却完全不溶。混合肥的溶解性,可根据其中包含的磷素养分形态为依据进行判断,例如,大部分磷是枸溶性的,那么说明该种肥料具备较小的可溶解性,反之则说明该种肥料的溶解性较高。石灰氮绝大部分不能在水中溶解,能闻到“电石味”且能观察到气泡;磷矿粉、脱氟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和钙镁磷肥等绝大部分或者完全不能在水中溶解;三料磷肥、过磷酸钙等绝大部分可以在水中溶解;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磷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钠、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磷酸铵和碳酸氢铵能够在水中完全溶解。

(二)吸湿性的检验。生产化肥的过程中会采取一定的工艺改变化肥的吸湿性,因此,一般高质量的化肥不易吸湿、结块。但在遇到水或者受潮以及太阳曝晒等情况下,则可能固结成块,结块的硬度与存放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最开始是手捏即碎的带孔疏松小块,越到后面硬度越大。吸湿结块比较严重的通常是假冒伪劣化肥。

(三)烧灼检验法。将铁板烧红,在上面放上化肥样品,对其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烟味、烟色和燃烧完成后的残烬进行观察。碳酸氢铵在燃烧过程中直接分解,不熔化,带有强烈的氨味,产生大量白烟,不存在残留物;氯化铵在燃烧过程中直接分解或升华,不熔化,可闻到酸味和氨味,白烟比较浓,没有残留物;硫酸铵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熔化并出现“沸腾”状,可闻到酸味和氨味,冒白烟,存在残烬;硝酸钾燃烧时火焰颜色为紫色,硝酸钠在燃烧时可透过蓝玻璃片观察到黄色火焰;硝酸铵燃烧时会迅速熔化并呈沸腾状,可闻到鞭炮味和氨味,冒白烟,在熔化结束时能观察到火光;尿素燃烧时冒白烟,可迅速溶解成液体,可闻到氨味,白烟能在玻璃片上留下白色结晶物;磷肥燃烧会发出焦臭味,磷矿粉产够产生荧光,骨粉会迅速黑化;氯化钾、硫酸钾燃烧时会有爆裂声,可产生紫色火焰,不发生变化;复合肥的原料若没有尿素或氨态氮时,不能明显观察到灼烧反应,例如磷酸二氢钾在燃烧时只有爆裂声,不会熔化;复合肥的原料中如果含有尿素或氨态氮时,就会出现熔化并有残留物,例如磷酸铵,会发出强烈刺鼻味,会发生熔化并存在大量残渣。

二、提高化肥质量检测的措施

(一)适当增加称样量以减少检验误差。化学检验一般都是遵循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化肥样品检验的称样量,一般来说都是正确且合理的。通常,我们在化肥检验中,都是按照国标规定的称样量执行的。但在化肥检验中一般会存在系统误差,致使检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产生偏差,一般会通过增加称样量的办法来减少或消除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化肥样品质量称取过程中,可选择高精密的天平(精密度

0.0001g),检测中通常称量2个平行样品(每个样品的系统误差为0.0001g),这样产生的质量误差在±0.0002g范围内。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由于检测前增大了称样量,由此减少了结果的相对偏差,因此,增加称样量是减少结果偏差一种有效措施。同样地,在对样品利用滴定管进行滴定时,出于对系统误差的考虑,滴定管每滴定1次需进行两次读数(每次读数的系统误差为0.01mL),这样读数误差在±0.02mL范围。随着称样量的增大,滴定的体积数也就随之增大,检测结果产生的相对偏差就会减少。然而,并不是说为了减少误差,就可以无限地放大称样量,因为过多的样品在进行真空干燥时,容易产生样品受热不均、滴定体积超出最大滴定量程等现象,由此产生的误差比实验本身的系统误差还严重。一般称样量要求根据样品的含量,大致计算一下再做细致称量。

(二)完善化肥中氮的检测方法。在肥料氮的蒸馏法检测

中,有蒸馏装置密封不严、肥料样品消化不完全等现象发生,致使肥料检测中出出现平行样超差。因此,在对肥料氮的蒸馏法检测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装置的连接,通过湿润的pH试纸检测各连接口,确保不会泄露氨气,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完整。氮的形态不同,其消解方法亦不同,因此要注意其加热消化的程度,观察其发烟现象并记录发烟后的时间,确保样品消化完全。在样品检测中,要保证所有实验装置连接正确、紧密,所有操作都规范、标准,相信每次的检测结果都能在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0.1%),都是准确、可靠的。为了更好地检测化肥质量术,还需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标准,经常开展化验比对工作,做好空白试验,严格执行化验技术规程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科学。

结论: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利用上面这些对化肥质量进行检验的方法,实现对化肥质量好坏的识别。如果在大家采购化肥的时候发现存在假冒伪劣的化肥需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这样不仅可以维护我们自身合法的权益,而且能够有效规范我国的化肥市场,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5:检验科仪器管理制度

(一)仪器安装必须有使用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到场,保证仪器安装环境及电池、电压符合要求。检验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编号、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制订操作规程,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妥为保存,以便查询。维护、使用、保养必须有记录。

(二)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上机前应经操作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正确地进行操作。

(四)每天检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设备科检修,不能擅自乱动、乱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关复原位。清理好试剂瓶、操作台,写好使用、维修记录。

(五)进修、实习人员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仪器,不得任意操作。指导老师必须严格带教、监督,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外来参观人员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才可接待。

篇16:检验科设备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3日 版本号:1.0 1.目的

对设备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2.范围

适用于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3.定义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4.职责

4.1技术负责人提出设备的配置需求;

4.2各专业组负责本专业设备的购置申请的提出、使用、日常维护、定期维护。4.3医院设备科负责设备的采购,组织设备的验收。

4.4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标识、建档,组织设备的检定、校准等。4.5科主任负责设备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5.工作程序

5.1 设备的采购和验收

5.1.1设备的申购由科室提出,并到后勤设备工程科填写《医疗设备仪器购置申请表》,在申请表上简述购置该设备在诊断、治疗上的意义,及经济效益等,并标明需要国产还是进口设 备。

5.1.2严格执行《医疗设备验收制度》。5.2设备档案管理

5.2.1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建立设备档案,内容包括: a)设备标识;

b)制造商的名称、类型识别和序列号或其它唯一性的识别; c)制造商的联系人、电话(适当时); d)设备到货日期和投入运行日期; e)当前的位置(适当时);f)接受时的状态(例如新品,使用过,修复过); g)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其存放处(如果有); h)证实设备可以使用的设备性能记录; i)已执行及计划进行的维护; j)设备的损坏、故障、改动或修理; k)预计更换日期(可能时);h)各项中提到的性能记录应包括所有校准和/验证报告/证明的复印件。内容应包括日期、时间、结果、调整、可接受性标准以及下次校准和/或验证的日期,适当时,还应有在两次维修/校准之间需进行的维护检查的次数等,可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来确立可接受准则、程序和进行维护验证和/或校准的频次(适当时),以满足本要求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5.2.2设备管理员负责编制设备总表,在设备有变化时应予以更新。5.2.3设备的唯一性标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责任人。5.2.4对计量设备进行标志管理,用不同颜色的标志贴于设备的明显位置。a)合格证(绿色):用于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自校准合格的设备。b)准用证(黄色):用于部分功能或量程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而其他功能或量程有不合格的多功能或多量程的设备或降级使用的设备。

c)停用证(红色):用于检定或自校准不合格、损坏待修或报废的设备、停用的设备。5.3设备的使用

5.3.1每台设备均由科主任指定一名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并授权给具备相应资格的

人员使用,设备责任人和使用人应熟悉所管理设备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了解设备的原理。

5.3.2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须经过培训合格,一般情况下大型仪器设备应有两人

以上能独立操作。

5.3.3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并填写使用记录。

5.3.4外单位借本检验科设备时,借用人员需填写《设备领(借)用登记表》,经科主任批准,设备管理员应在借出和返还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查。5.4设备的维护、维修、停用和报废 5.4.1设备使用人负责日常维护,设备责任人应按照制造商的建议对设备定期进行设 设备维护和保养,具体按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执行 5.4.2设备故障处理

设备发生使用责任人不能排除的故障时,首先打电话到设备科报修。设备科在 接到报修电话后将安排前往处理,设备科不能处理需联系厂家维修的,设备科 将在显著位置放置“设备故障、暂停使用”提示牌。5.4.3设备报废

设备无法修复、计量检定达不到要求,技术负责人组织鉴定确认后,填写报废 单,报科主任审核后报院设备科,予以报废处理。报废的设备,应由设备管理 员粘贴明显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同时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记录。5.4.4设备停用

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较长时间未使用的设备提出停用申请,报科 主任批准,由设备管理员进行标识。5.4.5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对于量值有飘移的设备、新购设备、经常在现 场使用的设备,设备责任人采用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比对、留存样品等方式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具体核查方法在设备操维护规程中规 定。

5.5设备责任人负责设备投入使用、修理或退役之前的去污染工作。5.6 设备培训计划

新设备的使用由设备厂商、设备科及检验科共同完成,并填写培训记录;设备的日常维

护知识的培训由设备科和检验科共同完成,并填写培训记录。6.流程

《设备申购流程》

《医疗设备安装验收使用流程》 《医疗设备保修流程》 7.表单

7.1《检验设备维护记录本》 7.2《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 7.3《设备维修申请单》 7.4《医疗设备申请报废单》 7.5《大型医疗设备(仪器)验收、操作培训表》 8.相关文件 《各设备操作规程(SOP)》 《医疗设备管理计划》

篇17:检验科科室管理制度

2、实验室内的电路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电器安装、维修规程,导线质量与负荷是非相符。

3、火灾的.扑救:常用的泡沫来火机适用扑救油类火灾,不能扑救电气火灾。二氧化碳灭火机用于扑救设备及电气火灾。灭火器应放在方便的地方,并每年检查一次是否可用。

4、贵重仪器室应有良好的防火、防盗、防爆、防潮措施。小型贵重物品应用铁柜存放。

5、工作人员在下班前要检查各在岗位的门、窗、水、电是否安全,防盗防窃。

篇18:试论电站设备检验与管理技术

关键词:电站设备,检测管理技术

加强电站设备的检测与管理技术提升, 是我国电力企业组织生产管理和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保证电站发电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基础。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 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 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电站设备检测管理的重要性

对电站设备进行监测管理, 其内容包括对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风险预测、故障排查、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 来预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好预防, 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确定合理地检修时间段, 以便及时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加强电站设备的检测管理, 能够科学保养设备, 确保社别的使用安全、经济、准确, 而且有效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 降低各种故障带来的设备机械磨损和资金浪费, 减少企业的资本投入,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提高电站设备检测管理的方法

2.1 注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企业应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将检测出的各种设备参数与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建立内部数据控制系统, 将所得出的信息数据输入数据库, 定期进行检测, 根据不同阶段的数据显示来关注设备运行的动态化发展情况。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 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地预测和防范。具体来讲, 应该做到:首先, 将各种数据参数分门别类, 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数据表格的设计和输入, 采用设备台账的模式来进行计算机数据库的录入;其次, 建立电站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及时采集设备运行现场变动的数据, 使数据库的各种数据信息能够不断地更新, 更加清楚地反映设备运行的动态变化;再次, 建立数据模型或动态分析图, 将设备运行中的各种因素变化, 如电量负荷、温度升降、振动频率、压力大小等通过图表形式反映出来, 宏观上把握设备运行的规律与发展态势;最后, 建立相关的检测管理制度, 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安排定期对和被进行检测, 及时收集更新数据。

2.2 实行动态检测与管理

电站要根据设备的分布情况来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比如机组的振摆度测量仪, 定转子的间隙测量仪, 各种温度、湿度、压力测量仪器等。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各种仪器就可以及时对异常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和动态追踪, 并将这些数据通过在线网络及时反映给数据库, 是一种有效的预警监测机制。比如:电站设备中的调速器在运行时出现振动, 造成压力抽管道受损, 电站就可以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系统来对振动影响进行动态追踪和影响分析, 找出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及时进行维修, 保障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2.3 加强电站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在对电站设备进行检测管理, 还要注重在平时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店里的使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长时间的运行, 必然导致运行设备的老化、磨损等问题, 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 时间长久会出现各种运行故障, 给人们的用电和地震你喊的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所以, 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对供电设备的保养,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与维修。比如, 每天都要对透平油进行处理, 加注设备中的润滑油, 每天都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防止各种灰尘杂物等沉积在机械设备里, 影响设备的运行。通过日常的保养与维修, 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有效减少各种故障的发生, 是设备的运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4 科学预测存在的问题

对电站设备进行检测管理, 要明确数据统计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 预测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设备的各种数据分析, 来检测设备的检修周期, 通过数据库对参数信息的整合分析, 预测设备运行可能存在问题, 找到问题存在的具体方位, 有效缩减检测的范围与时间, 提高检测管理的效率。

2.5 确定检修方案

在电站设备的检测管理中, 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监测和技术分析, 掌握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 整合各种检修方案, 提高设备检修的工作效率。比如:以往进行发电机检修时, 都要进行大范围的断电与设备拆卸, 费时费工, 现在通过整合检测维修方案, 利用先进技术只拆卸发电机部分, 不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 有效地缩短了维修工期,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也节约了维修成本。

总之, 在电站设备的检测与管理中, 要根据电站的具体情况来采用合理地监测管理技术和方法, 正确的分析设备检测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 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管理技术, 整合检修方案,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企业收益, 促进电力企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俊涛, 李越胜, 李树学, 等.电站设备检验与管理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J].发电设备, 2008 (5) .

上一篇:渔家傲 自觉,渔家傲 自觉马钰,渔家傲 自觉的意思,渔家傲 自觉赏析下一篇:小王子英文句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