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2024-04-17

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共7篇)

篇1: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在上高一物理课的时候,课堂笔记内容应该记什么,要怎样做好笔记才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1.记好物理知识的提纲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

2.记录物理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

3.记录物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4.记录物理中注意、说明和要思考的内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

5.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 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除了以上几点外,同学们还应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篇2: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最大: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二力的产生和消失同时,无先后之分。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

力与运动

第一节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a?运动学公式?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六节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

4.实重:实际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5.N=G+ma(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2。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

第七节力学单位

单位制的意义

1.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2.基本单位可任意选定,导出单位则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国际单位制(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电流(I)~A,物质的量(n)~mol,热力学温度~K,发光强度~cd(坎培拉)

2.1N:使1kg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即1N=1kg·m/s2。

3.常见单位换算:1英尺=12英寸=0.3048m,1英寸=2.540cm,1英里=1.6093km。

篇3: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数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语言, 是描述科学的语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 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不行的. 有同学说, 要学好数学, 把定理, 公式记住, 勤思好问, 多做几道题, 不就行了. 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性的理解, 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比如, 什么叫“会了”? 是“听懂了”还是“会写了”, 或者是“会讲了”? 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 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 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 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包括课堂笔记、 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以及预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 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 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 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 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 便于集中处理.

二、数学笔记如何记

(1) 数学笔记应重视的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笔记并不是纯粹地记录, 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录一些内容. 在这总结了四个方面: ① 重视数学的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 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代, 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 如有理数的运算, 整式的运算, 因式分解, 分式的运算, 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 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 会直接影响到高中的学习. 运算的屡屡失败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②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 定理公式的学习, 这两方面的学习要重视有效的理解与记忆. ③ 重视数学的解题: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 必须保证解体的数量与质量的结合. ④ 重视数学思维:通俗地讲,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 总要“想一想”, 这种“想”, 就是思维. 数学思维的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都有其对立面, 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化, 相互补充. 比如直觉与逻辑, 发散与定向, 宏观与微观, 顺向与逆向, 等等.

(2) 数学笔记的常用方式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 没有固定模式. 通常我们有三种做笔记的方式可供选择:第一, 尽可能完整的记录. 有人愿意做详尽笔记, 老师讲什么记什么;第二, 按顺序做概略的提要. 有人愿意记讲课要点, 甚至只记提纲;第三, 有组织的做提纲式笔记. 有人愿意记难点和重点, 在必要时记下一些定义、公式、表格、图解等. 笔记的形式对其效果是有影响的. 那么究竟应该选择哪种方式做笔记呢? 担心漏掉重要内容, 影响以后的复习和思考, 所以做尽可能完整地记录, 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 因为忙于记录, 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 不能对知识进行组织, 有时难以对信息进行理解. 如果只作概略的提要, 就使得以后复习时会漏掉一些重要信息. 而有组织地做提纲式笔记, 着重记老师讲授的思路、重点、难点和主要结论, 可以把时间更多地用于对知识的理解, 能保证重要信息不遗漏, 效果较好.

三、数学笔记中存在的几种误区

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 自己记, 复习背, 考试模仿”的学习, 一节课下来, 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 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 成了教学实录. 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 忽视老师的讲解, 忽视思考, 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 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 殊不知, 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 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 增加学习负担, 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易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讲, 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 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 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 同时, 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 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 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 重点要记解题策略 (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 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 总结思维过程, 揭示解题规律. 记笔记时, 不要把笔记本记满, 要留有余地, 以便课后反思、整理, 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 可以说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 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 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 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诚然, 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 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 但若一味做题抄录, 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是学不好数学的.

经验告诉我们, 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 但不能就题论题, 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 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 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 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 何时急转弯, 何时遇到岔路口等. 解题也是如此, 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 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 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 这对积累经验, 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隔一段时间后, 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 往往会温故知新. 总之, 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 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 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 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实在可惜. 事实上, 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 “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因为, 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 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 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当然, 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 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 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 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 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 不断扩大成果, 就能克服“盲点”, 走出“误区”, 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 就会显得轻松、有序, 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 是思维过程的展现和提炼. 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 突出重点, 提高效率. 当然, 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 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 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 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并做分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好题巧解”、“一题多解”、“错题本”等类别. 只要这样坚持下来, 不断扩大成果, 就能克服“盲点”, 走出“误区”, 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 就会显得轻松、有序, 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篇4:课堂笔记应该记什么

“每节课老师都会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在讲解,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我们的课堂笔记到底要记什么呀?”天天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是呀,到底该记什么呢?”杨圻也这样问。

看到这对“难兄难弟”,同学们笑了,纷纷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应对方法。

姜明明说:“我是记提纲。记好每一课的提纲,就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了。”

学习委员莫礼补充道:“记思路呗。思路弄明白了,题就好做了。尤其是数学题,要记下老师是从哪个条件开始分析的,怎么分析的,这些都要记清楚。”

班长王小铭说:“可以记补充内容。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补充一些内容来强化重点。记下老师补充的内容,就能将这些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方哲说:“记总结。记好老师总结的内容,这样会使学过的知识一目了然。”

廖珍珍说:“哈哈,我主要是记感悟。比如,上完一节课了,自己对这节课理解得怎么样,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等等,这些能够方便我日后复习和巩固。”

听完了大家的话,天天和杨圻恍然大悟,对笔记该记什么不再困惑了。

好习惯养成tips:

笔记要分科。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各有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时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因此每个学科都应该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篇5:物理世界奇遇记科学小说读书笔记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美籍俄裔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他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948年提出了大爆炸学说,指出宇宙起源于原始的热核爆炸。而在生物学方面,他首先提出了“遗传密码”的概念,对此后遗传理论的迅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伽莫夫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用于写作科普读物,这些著作中最知名的就是这部《物理世界奇遇记》,书中的主人公汤普金斯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本书以主人公汤普金斯的经历为主线,将书中涉及的相对论、宇宙学、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这四大部分内容串联起来。汤普金斯原本是一家大银行的小职员,一次偶然的经历使他参加了一个介绍相对论的讲座。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汤普金斯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在梦境中,他来到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在那里光速不超过20公里每小时。结果,他发现骑自行车的人难以置信的变扁了,可是当他自己开始骑车的时候,他却发现变扁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周围的建筑物和人。而且当他骑车的时候,他的手表也变慢了,尽管他的手表并没有毛病。此外,汤普金斯还遇见了一位绅士,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绅士的孙女看起来比他的年纪还大,原因是这位绅士的工作要求他经常出去旅行。又有一次,汤普金斯在睡梦中来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他发现台球能够从没有空隙的木框中“漏”出来,一点也没有离开台面。甚至汽车也有可能穿过车库的砖墙“漏”出来,注意汽车不是破墙而出,而是像茅山道士那样仿佛学会了穿墙术。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童话中才有的世界,就像是我小时候读过的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而汤普金斯就是物理世界中的爱丽丝。但是和真正的童话故事不一样,如光速和真实的世界相差很大。所以刚才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思议的事件都在他的梦中发生了。之后,作者介绍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基本都是按照这种既讲“童话故事”,又分析物理原理的套路进行的,我就不再一一复述了。

这种通过讲故事来科普物理知识的写作方式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因为我也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爱因斯坦和因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我感觉这两本科普著作的写作风格就显得比较严肃一些,没有那么多花俏的故事,尤其霍金的《时间简史》虽然是科普著作,但是阅读难度确实非常大的。如果要读《时间简史》,我觉得既要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足够的物理基础才行。大概伽莫夫也是考虑到物理科普著作往往不易读懂,所以才这样想方设法地写成“童话故事”.但是有时我也觉得作者在故事情节方面花费的笔墨太多了,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意味。比如,也许是为了吸引读者把这本书读完,作者在书中加入了汤普金斯和教授女儿的爱情故事,可是我确实看不出他们两人之间的罗曼史与普及物理知识有什么联系。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于作者特别擅长讲故事,他利用这一系列的故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象化,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深刻抽象的物理知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本书的优势和特点在讲故事,可是有时也会显得过犹不及,例如书中提到教授的女儿热衷于追求各种时髦的东西,比如想要一件貂皮大衣,这就显得偏离本书的主题太远了,而且有时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连接也感觉不太顺畅。

篇6: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1、趁热打铁

上课的时候要跟紧老师的脚步,如果上课的笔记记不完不能就这么算了,可以向同学借笔记来看,或者对照课本来记笔记。不然忘了过后就很容易被忽略掉。趁热打铁记笔记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巩固。

2、整理笔记

我们记笔记的时候最好给比较分类,或用一些数字来给笔记排序,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把知识点相关的部分记在一起,这样复习的时候会更加的轻松便捷。

3、 用多种颜色的笔

记笔记不要用单种颜色的笔去记,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和一些解析和分析,或者备注内容,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笔去记,这样看起来层次分明,所有内容都一目了然。

4、 舍弃无关内容

篇7: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矮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适时、准确的记笔记,也是是否会学习的标志之一。学习笔记伴随学习的全过程,随着年级的提高,笔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很好的记笔记。初学物理的学生在这方面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学生怎样记笔记和怎样用笔记进行了指导。

1、指导学生逢“疑”即记,编制问题卡片。发现问题是认识的进步,解决问题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物理学习往往是生疑、释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生疑、用疑。学习中有了疑问,很多并不能立即获释,需要经过反复的甚至是长时间的思考、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个别问题可能要经过一个学习周期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应及时指导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随身携带及时记录。这种笔记的形式可制成便携的卡片,随时可用。长期坚持下去,就可编制成针对个人具体学情的“问题集”。在对卡片的编制、翻检的过程中,不断用疑、不断释疑。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复习有的放矢,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勤学好思的学习习惯,也优化了学习品质。

2、指导学生逢“要”即记,学会眉批点评。物理不仅概念性强,规律较多,而且叙述精而严谨,关键的字、词隐含者丰富的物理含义,因此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学生把这些隐藏的潜台词挖掘出来解释清楚,并时时加以注意。为了复习时便于直接查找,可指导学生直接在课本重要处作一些圈点或在空白处作一些注释说明。这种把课本的眉头和侧边作为“要点笔记”的空间的做法,既可省去在专门笔记上原文的抄写,避免笔记成为课本的重复,节约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

3、指导学生逢“难”即记,开设笔记专栏。物理教材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困难,有些方法、分类、变化较难以把握,有些物理题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虽然妙趣无穷,但是学生掌握起来难以把握。对于这些突出的难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逢难即记,勤作小结归纳,使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断充实、提高。这时可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给这些问题开设一个专栏,留出足够空页,以便在认识提高后做充实补记之用。这样处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自我建构中呈螺旋式提高,适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专栏或笔记实际上就是一个使用价值很高的“难点解析”。在记录中对专栏进行开辟和充实,在整理的过程中对难点进行解析和归纳。事实证明,适当减少作业而改为笔记和整理更为有利,因为在整理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一本有针对性的学习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在整理中提高了能力,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锲而不舍的学习求知精神,也为今后学习铺就了一条可持续学习之路。

上一篇:what后加什么词下一篇:“闭塞”-列车运行安全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