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乡夏作文

2024-05-06

乡下,乡夏作文(共5篇)

篇1:乡下,乡夏作文

七月底山林的晚风像一颗微凉的薄荷糖,风划过,还能闻得夹杂着青草的味道。抬头看看,风儿推着云走,云朵也顺着风的意风儿吹着,把思绪吹回到儿时的那个夏夜。爷爷会在傍晚时取出那个酱色的小木桌,支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奶奶也会随后端出刚做好的晚饭,我早已迫不及待,趴在小木桌上,一边望着诱人的饭菜,一边催促着爷爷奶奶吃饭,透明匀称的冬瓜块,泛着金黄油光的鸡汤,晶莹剔透的红烧肉,等到爷爷奶奶坐好,动了筷之后,赶忙夹一块香喷喷的红烧肉放在碗里,和着一口饭扒进嘴里,爷爷也呷一口香醇的老酒吃一块红烧肉,满意的点点头,奶奶看看我们,皱纹里都充满了笑意。

饭后,爷爷就到院儿旁的地里,摘一个大西瓜,每到这时我就会学着大人的模样假装熟练的拍一拍西瓜来判断西瓜甜不甜,又点点头,爷爷总爱问我“这个西瓜甜不甜呐?”我也总是大声的叫着回答:“甜!可呐!”爷爷就摸摸我的头,抱着西瓜走到水龙头旁清洗西瓜,“咔嚓”一刀落下,西瓜已经分成两瓣,西瓜瓤红红的,像天边的那抹晚霞。爷爷递给我一把小勺儿,我舀出最中间的那一口小跑着,跑到奶奶跟前,把它喂给奶奶,奶奶却宠溺的摸摸我的头,笑着说“中间这块儿,当然要留给我的宝贝孙女吃啦!”于是又笑着把西瓜送到我嘴里。

爷爷也总爱在吃西瓜时给我讲吞了西瓜籽会在头上发芽的故事,我总是信以为真,连忙一颗一颗的挑出西瓜籽,又担心自己刚刚不小心吞入的那颗西瓜籽会在次日早上会长出芽来,连忙跑到奶奶怀里,问奶奶怎么办,奶奶就笑着说,跳一跳就好了,我急急的把西瓜放入奶奶手上,就在院子里到处蹦蹦跳跳,爷爷也总是像个得逞了的小孩儿,抱着一块西瓜坐在一旁看着我笑。

乡下的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奶奶躺在摇椅上,我躺在奶奶怀里,听奶奶讲着牛郎织女,嫦娥玉兔那些美好的故事,看着满天的星星,努力的想要在星海里找到他们的身影。奶奶一把蒲扇摇啊摇啊摇,不知是蝉鸣伴着奶奶蒲扇的节奏,还是蒲扇伴着蝉鸣的节奏,一切都是那样和谐美好,我也沉睡在这篇和谐美好中。

乡下,乡夏。故乡夏天的夜晚是宁静的,是神秘的,也是安详的

 

篇2:乡下,乡夏作文

这节课谈“论说文”。以视觉开始。一个六分钟长的影片,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成千上万的老鼠在慌张地推挤奔窜,窜过森林,窜过溪流,窜过田野,仿佛在没命地逃亡;最后奔到了悬崖边缘,下面就是大海,最前面第一批老鼠毫不迟疑地就往下跳,后面跟上来的,不明就里,一批一批跟著跳。老鼠载浮载沉地在汹涌的海浪里漂,最后集体淹死。

影像惊心动魄,大家看得专注,一时鸦雀无声。我慢条斯理地问:“你们觉得,我要出给你们的论说文题目,会是什么?”“不要盲从”,三十六个孩子拉长了调子像合唱团一样唱出一个一致的答案,未经商量就一致的答案。

好,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么你们就写这个题目,写一段就好。十五分钟之后,卷子上来了,我们一篇一篇看。稚嫩的笔迹,工工整整地努力,每一个字都透着稚气和力气。大家都对“不可以盲从”的结论似乎很满意。我问:“你们觉得刚刚的影片好看吗?”“好看。”“有收获吗?”“有收获。”“印象深刻吗?”“印象深刻。”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们,这部片子得到了1958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但是内容是造假的呢?这种老鼠叫作旅鼠,民间说旅鼠会集体自杀,可是并没有科学根据。这部片子的制作团队,为了得奖,只用了二三十只旅鼠,利用摄影镜头,制作出成千上万旅鼠跳海自杀的画面,而且,那些旅鼠,是摄影师一群人围起来把它们赶下悬崖的。科学家说,旅鼠根本不会集体自杀,它们只会集体迁徙……”

我相信孩子的脑子里刹那间有千条电光在闪,几分钟前的认知突然山河变色,自己脚下所踩的板子突然被抽走,他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

结束后,一个老师过来,忧心地说,乡下的孩子资源比城市里的孩子差太多。“孩子家庭的经济也不是太好,接触到的文化刺激也少。很多吃的玩的都没见过……”

我明白的,因为我自己是“偏乡”的小孩。乡村的孩子“文化刺激”少,也是真的。住在台北中正区的孩子往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走去,都会碰到戏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电影院;屏东、台东的孩子往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走去都会碰到山川和大海。可是,在戏剧院和音乐厅带到他们面前来时,我们总不能让孩子“呆”掉吧?能不能说,山川、大海也可以成为充沛的“文化刺激”?

我还想到乡村教作文课。教“说明文”,我会要孩子回家仔细观察自己的祖母如何收成凤梨,细看徒手摘取和镰刀割取两种方法的差别。教“抒情文”,写人物,我会让他们出去采访打铁的伯伯、淘海的叔叔、对街庙里的乩童、小村唯一的医生和村子里大家都认识的“疯子”……写风景,我会和孩子一起进入山林,教他们用裸手触摸树皮的纹路,用眼睛记住叶子的厚薄,用呼吸测出花香的分寸,用闭眼的心看见风徐徐吹。

作文,就是思想,就是生活,就是态度。我自己在那样的乡村长大,我知道,对乡村的孩子,你认为他能走多远,他就能走多远。

【素材分析】虽然人生的起点是无可选择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无数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那群乡下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接触到的文化刺激固然少,但是谁又能断定,这乡下孩子的灵魂就一定更加粗鄙呢?所有的山川、河流、花香都能充溢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走得更远。就像龙应台,她不就是一个从偏乡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吗?

【速用名言】

1.人就是人,是他命运的主人。

——英国诗人 丁尼生

2.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美国成功学大师 卡耐基

篇3:城里媳妇乡下婆

大学毕业分配到城里,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母亲确是担心了一阵子。我兄弟姐妹都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常说:“城里人眼光高,肯定瞧不起农村人。”说多了,心中固有的自卑感也泛起来,我跟着有些惶惶不安。蜜月里,我将母亲的担忧说与妻听,妻微微一笑“既然选择了你,你妈也就是我妈了,等着看好吧!”

婚后,妻第一招下在“吃”上。每当母亲到城里来,妻总是上街精心筹备肉呀、鱼呀、鸡的,尽管我们平时比较节俭。待妈临走时,妻又买上些糕点,从冰箱里取出冻好的鱼肉给母亲带上,还要拉着母亲的手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啊,想吃什么早点告诉我,以便早点准备。”言真真意切切。

妻的第二招下在“嘴”上,她嘴巴甜,尽拣好听的说。婆媳俩虽然关系很好,可母亲却缺乏自信,总有点疑神疑鬼的。特别是我们有了孩子,母亲要在家种地,不能到城里帮我们,看着忙里忙外的媳妇,母亲更感觉到媳妇可能会有想法。妻的第二招就发挥作用了:“奶奶(妻随孩子称呼母亲),您老种田还把四个孩子拉扯大,把儿子培养上了大学,我做媳妇的也要向您学,我们还要把您孙女培养上大学呢。”一席话把母亲说得美滋滋的。

妻的第三招下在“手”上,说实在的,她挺懂老人心理的。母亲来时,家里的家务活妻绝不让我沾手,有时我想帮帮手,妻也把我推到母亲身边:“娘儿俩说说话儿吧,我们又不种田,哪来那么多事。”母亲看到媳妇如此这般敬爱儿子,就把笑一直写在脸上。妻说:“做母亲的总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你母亲看到你忙里忙外会心疼的,自然会不高兴。”

妻有三招,母亲也有四原则与之配合才使婆媳关系相得益彰。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虽没有什么文化,却也是人情豁达。

重男不轻女是母亲常说的话。我们女儿降生时,母亲得知后,赶紧把平时不大愿意出门的父亲拉到城里,说:“绝不可让媳妇有被看轻的感觉,免得误会。”侄儿出生后,母亲一手抱孙子一手抱孙女,说:“一男一女是我的福分,都是心头肉。”

护媳不护儿是母亲处理婆媳关系的又一原则。我与妻子没有吵过架,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一直争论不下。她便向母亲“告密”。这时候母亲对我大发雷霆:“媳妇做事懂事理,亏你还念大学,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都不懂。”婆媳同心,高压下,我的教育政策只好改改了。

在经济上,母亲坚持“不该要的绝不要,能够给的尽量给”,深得妻子钦佩。婚后,我第一次掏出私房钱时,母亲却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这见不得媳妇的钱我不要,收下你的钱,我娘儿俩就合伙骗了媳妇,让你也做不得人。”母亲说到做到,妻不在家时,即使是妻子早已准备好的东西,她也不带走。我给她钱只有妻子在场时她才要。母亲进城,总要带上她种的时鲜蔬菜、瓜果之类。

一碗水要端平也是母亲始终坚持的。母亲生病手术花费不少。妻对我说:“弟弟夫妻俩收入少,孩子小,你上了大学,花费最多,应该多承担些。”我把妻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却执意不肯:“两儿子都是我养大的,费用各负担一半,你们有这份孝心,可我一碗水要端平。”

篇4:乡下猫进城记

主人的亲戚住在一栋高楼的28层,主人抱着它进了电梯。

黑猫第一次坐电梯,“嗖”的一下,电梯迅速上升,黑猫吓得闭上了眼睛,在主人的怀里直哆嗦。

下了电梯,主人在一户人家的防盗门前站住,伸手按响了门铃。门开了,一个慈祥的老太太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呼主人进屋。

“好漂亮的屋子啊!”黑猫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屋子,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赞叹道。黑猫看到客厅里摆放着一排漂亮的沙发,挣扎着从主人怀里跳了下来,纵身跃上沙发。

“咦,怎么这么软呢?”黑猫吓了一跳,深深地陷进了沙发里。过了好半天,它才用爪子试探着拍拍软绵绵的沙发,壮着胆子走了出来。

客厅里有一个大大的、漂亮的鱼缸,里面长着种类繁多的水草,还有氧气泵和恒温装置。两条金龙鱼在里面缓缓地游动,泳姿呈现出王者的风范,非常吸引人。黑猫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鱼,呆呆地站在鱼缸前,看了半天,也不愿意挪开半步。主人走过来,喊了它一声,它这才清醒过来——这鱼是供人观赏的,不是给自己吃的。

黑猫弓着背,伸了一个懒腰,用爪子摸了摸胡须,“喵喵”地叫了起来,好像在对主人说:“我饿了,我要吃的!”

老太太端着一碟猫粮走过来,轻轻地把它放在客厅的一角。黑猫快步跟了过去,对着新鲜的猫粮嗅了嗅。“味道不错!”黑猫心想,“谢谢啦!”黑猫高兴极了,对老太太礼貌地摆了摆爪子,迫不及待地享用美食。

吃饱了,黑猫摸了摸胡子,心想:“要是能像乡下那样,在向阳的地方晒晒太阳,那该多好啊!”

书房的门敞开着,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一股暖意涌上心头。黑猫摇着尾巴,慢慢悠悠地走进了书房。

在一张蓝色的电脑桌上,一只“老鼠” 闪着蓝光,趴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正呼呼大睡呢。

“哪儿来的老鼠,难道你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我面前撒野!”黑猫大喊一声,一个箭步跳上书桌,猛地向“老鼠”扑了过去。

“嘿,你搞错了,我可不是老鼠!”就在黑猫张牙舞爪地扑过来时,闪着蓝光的“老鼠”醒了,大声地为自己辩解,“我是电脑上配备的鼠标。”

“你是鼠標?别狡辩了,我看你分明就是一只小老鼠。”黑猫凶狠地说。

“你这只乡下来的土猫,眼光短浅,没见过世面!”鼠标讥笑道。

“可恶的小老鼠,你敢笑话我,看我怎么收拾你!”黑猫说完,张开大嘴就要咬鼠标。

这时,鼠标身上的蓝光一闪,它面前的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头凶猛的老虎。老虎抬起头,恶狠狠地注视着黑猫,张开血盆大口,猛地大吼起来,声音震耳欲聋。

黑猫以为这只“大猫”是鼠标的援兵,吓得脊梁骨直冒凉气。黑猫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它的对手,赶紧从桌子上跳下来,一溜烟儿地逃走了。

回到客厅,惊魂未定的黑猫心脏仍在怦怦狂跳。它扭头一看,那只“大猫”并没有追过来。

第二天,黑猫和主人在客厅看电视,又见到了“大猫”。这一次,有主人在身边,黑猫不再害怕了。慢慢地,黑猫发现电视上的“大猫”和其他的凶猛动物一样,能走动,能猎杀动物,但它们只限于在屏幕上逞威风,不能走下来,对自己毫无威胁。

明白了这个道理,黑猫再也不害怕了。它又来到书房,跳上电脑桌,怒视着鼠标。

“小心啊,大老虎来了!”鼠标故伎重演,身上的蓝光一闪,屏幕上又出现了一只大老虎。

“我才不怕呢!你有本事让大老虎下来呀!”黑猫把胳膊抱在胸前,轻蔑地说。

“咦,你这家伙变得聪明了!”鼠标笑着说,“你不怕大老虎,我也不怕你这只黑猫,虽然我的名字里有个鼠字,但我真的不是老鼠。”

黑猫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央求鼠标道:“既然这样,咱俩交个朋友吧!你教我用电脑咋样?”

“没想到你这个乡下来的黑猫,还很爱学习呢!”鼠标说。

“鼠标,你别这样说。乡下和城里,各有优劣,乡下有好多好玩的东西都是城里没有的。”黑猫很认真地说。

“对不起,我错了。”鼠标诚恳地说。

从那以后,黑猫给鼠标讲乡下的趣事,鼠标教黑猫电脑知识,它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篇5:牵挂乡下干娘情

三十多年前,我在乡下做手艺的时候,住在一户清贫的人家,并结拜了一个干娘。那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穷山恶水,土地瘠薄,收成不好。然而贫穷的日子并没有改变人们淳朴厚道的本性。村里的老老少少没有谁把我当外人,他们甚至给我取绰号,亲切地叫唤着。干娘有一大群儿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常常听到女孩儿们快乐的笑声。干爹是个剃头匠,人们叫他“刮佬”。他常年承包水东几个村庄的活,在家的时间很少,家务主要靠干娘操持。

我曾偶尔地听干娘讲述过她的一些身世。她不是本地人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她逃难出来。她只知道自己姓黄,叫黄杏花。当时逃难的人很多,挤在一条从樟树开往赣州的小火轮上,可能是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就在吉安上了岸。那时候干爹父母双亡,在吉安学徒,也是前世的缘分,两个苦命人就这样结成了姻缘,过上了一阵子比较安稳的生活。一谈到那时,干娘总是眉飞色舞,眼睛里闪着喜悦的泪花。

我认识干娘的时候,她已是一个眯细着眼,头发枯黄,但衣衫还算整洁的老女人。她的气度,她的言谈,我敏锐地感受到很有些来历,她有一种乡下女人没有的、见过世面、为人处世豁达宽宏的胸襟。我在村里干活的第一天,因天色太晚,干娘便留我在她家住了。床铺虽然简陋,却拾掇得很干净,年轻的我很快地就悠然入梦了。

不多时日,我和干娘一家人融洽起来,以干儿子自居,不分彼此,和干娘的儿女们厮混得如同一家人。我的手艺营生后来扩展到附近所有的村子,仍然以干娘家为根据地,早出晚归。我穿脏了的衣服,随手一撂,到了晚上收工回来,已浆洗干净,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的床头。每当我打开这些清洗过的衣服,就有一股甜甜的温馨透进我的心房。后来干娘又将床铺收拾了一番,并特意请人给我弹了一床新棉絮,而她们自己盖的依然是那些又旧又硬的老棉被。我躺在温软的被窝里,心头热腾腾的。一个小小的手艺人出门在外竟受到如此礼遇,我想,这个世上除了母亲对儿子的恩情,还会有谁?

每年的三荒五月,我的活儿就要少些。没有手艺做,就没去处,就没钱挣没饭吃。我实际上成了流浪汉,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处找活干,实在找不到活时,就在干娘家里吃和住。干娘依然好酒好菜款待着我。干爹是手艺人,干娘知道手艺人的难处,常说“端人的碗,受人的管,手艺的钱难挣啊”。为了给我揽活,到女儿家做客时她也忘不了给我大作广告,说我手艺好,干活又肯下力气,真是难得。

乡间的日子静静地流淌,我总记得老娘亲唱的歌。在那些午后的阳光恬淡地洒落在墙跟下的时刻,白发老娘在补缀着儿女们的旧衣裳。日光轻泻,日影轻移,小猫咪在她的脚下已蜷卧好久了。不知为什么,一缕愁绪牵动了老娘亲的满腹心事,也许是苦难的身世,也许是不幸的往事,也许是拮据的日子,一起涌上了她的心头。她饱经风霜的脸上写着忧愁,泪眼婆娑,缓慢地抽针引线,轻轻地哼起了那支忧伤的民歌:

“荆柴仔花,荆柴仔花,带崽带女结亲家。亲家屋里几个女?亲家屋里三个女。把一个柘塘,把一个麻塘,把一个屋里守爹娘。守得爹娘牙齿雪雪白,半斗谷来半斗麦,着发媒人走乡下。乡下水茫茫,浸煞一个好姑丈。大鲫鱼,拍巴掌;小鲫鱼,哭老娘。虾公仔,做媒人;螃蟹仔,当新娘;欢天喜地来拜堂……”

歌声如泣如诉,老娘亲已成了一个泪人。

一晃眼,来来往往,我在干娘家一住就是十几年。一个手艺人在外,伞把儿上拴着司命爷,把家带着到处走。云游四方,何处是家?没想到我这辈子在这里还有一个“家”,还有一个关爱我的老娘亲。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做手艺了,在县城里安了家,我仍然时刻惦念着她。每年,当我开着小车备点小物品带点零花钱去看望她时,她总是紧紧抓住我的双手,话语未出,泪已满面:“儿啊,我怎能要你的好处呀!”我心头一阵滚烫,噙着热泪,泣不成声:“娘……我这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啊!”干娘的眼不好,牙也常疼痛。我就想把她接出来住上一段时间,到医院治疗和调养一下。干娘却说:“我是乡下人,在家生活随便惯了,脏呀。”我说:“你是我的娘,我不嫌弃你。”我终究没能说服她,深深地知道她是出于对我的爱护,不愿过多的麻烦我。平平淡淡才是真,老娘亲永远是一颗善良的心。

2005年11月18日,我在北京进修,妻打来电话,说干娘去世了。我心头一阵揪痛,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再看一眼老娘亲,这一生的恩情无以再报了。我嘱妻买香烛钱纸代我去祭奠老人家。我又登上楼顶,面对南方,再三叩拜,轻声祷告说,儿不能亲身前往吊唁,请老娘亲一路走好。言未毕,泪如雨……

与干娘的相处,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难以忘却的宝贵情缘。她没有生我,却胜似生我的亲娘。这样的恩,这样的情,今生今世怕是再也难寻觅了。

上一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