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励志电视剧

2024-04-12

农村励志电视剧(精选8篇)

篇1:农村励志电视剧

看多了各类古装、言情、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不妨看看一些接地气的农村励志电视剧,喜欢看的朋友赶紧来把!

《平凡的世界》

该剧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

《赖汉的幸福指数》

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赖汉“赖亚洲”逐渐成长为一个肯吃苦、肯奋斗,有担当的男子汉的故事,同时剧中还穿插很多搞笑、幽默的桥段,呈现出了一部现实喜剧。

《乡村爱情浪漫曲》王小蒙生了一对龙凤胎,谢广坤力争要办一次大大的庆典;赵四当了刘一水厂里的副总,整日官派十足,气得刘能生了怪病;山庄里效益不好,刘大脑袋要裁员,宋晓峰想出了要跟宋青莲分手博取同情的怪招;谢大脚一直在关心着香秀的婚后生活,不愿意让她和大国离婚;王大拿家迎来了杨晓燕的“哥哥”,王木生又要开发房地产;还有王天来和李秋歌的破裂、苏玉红和小梁的复合、皮校长的官迷路、刘一水的生意经。

《爹妈满院》

该剧由赵本山携爱徒小沈阳、沈春阳、宋小宝、王小利、刘晓光、赵海燕、关婷娜、孙立荣等出演,聚焦养老,通过讲述张广利子承父业办酒厂,赡养孤寡老人的感人故事,反映当下面临的养老现实,为国人重振了孝道,唱响了小人物的“中国梦”。

《老家门口唱大戏》

是一部风格独特、生活气息浓郁的现代农村题材轻喜剧,也是一部真实反映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的大戏。该剧以底蕴丰厚的农村文化为背景,洋溢了东北民俗民情和新鲜的乡土气息。在《老家门口唱大戏》中,范伟饰演走南闯北的暴发户经理“大明白”,投给村里5万块钱修大舞台,自己也张罗着要上台唱戏。他让服装师准备一件戏服,衣服的前后片儿都要能撕下来的那种,里面还要铺上“大明白”公司的广告。

《温州一家人》

故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率先吹绿了中国南方,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放,家住瑞安古树村的周老顺召开家庭会议,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一是卖掉房子让13岁的女儿阿雨跟随表舅去意大利上学,二是他和媳妇赵银花带着16岁的儿子麦狗闯荡温州城,寻找商机发大财。他的决定断了自己也断了孩子的退路,一家人为此分隔天涯,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女儿阿雨远赴他乡,孤身在异国打拼,历尽商海沉浮,尝尽人间冷暖,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赢得了尊重和地位。

《老农民》

山东黄河岸边的麦香村,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牛大胆为首的贫农都分到了土地,而从北平归来的地主儿子马仁礼则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牛大胆和马仁礼一个胆大,一个有文化,既是冤家,又是伙伴,在他们的带领下,麦香村村民用勤劳和智慧战胜了天灾,实现了粮食的大丰收。以狗儿为代表的麦香村新一代农民不仅把乡镇企业办得如火如荼,还带领村民到俄罗斯租地种地,真正实现了农民的发家致富。《农业税条例》废止,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民获得了进一步的解放和自由。牛大胆看着麦香村绿油油的田地,眼里泛起泪光,心中充满希望。

《养父的花样年华》

郎德贵未婚生女,自己的婚事吹了,母亲意外去世,真是雪上加霜。本来,“单身父亲”已经日子艰难,不料,节外生枝,一个寡妇又将三个孩子丢给他。一个奶爸,4个娃娃,生活更加艰难。一句承诺,30年的守候,何等感人!三个孩子被拐卖、小女儿患不治之症,未婚爸爸不离不弃,情浓于血,义重于山。恋人绝情,寡妇多情,爱人真情,三个女人一个硬汉,演绎着人间真善美、假丑恶。亲情、恋情、爱情、友情,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良心、善心、真心、好心,纯洁的心灵,催人奋进。该剧总导演何群说,这部戏,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能给人以启迪,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和善、友爱、无私、宽容……无论经过多少沟沟坎坎,最终,好人有好报。

篇2:农村励志电视剧

地区:内地

类型:年代剧 / 农村剧 / 家庭剧

主演:萨日娜 / 于娜 / 成泰燊 / 李万年 / 连奕名 / 叶静 / 王菲菲 / 侯岩松 / 李良忠 / 王凯 / 谢祥

导演:高伟宁

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故事聚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豫西山区的一个小乡村里,农村妇女周翠在丈夫死后,不仅要生养自己的两个女儿大桃、小桃,还得带大丈夫与别人的私生子宝军。一度的贫穷将周翠几乎压垮,大桃是三个孩子里年龄最大的,因此也最懂事、最理解母亲的苦心。为缓解贫穷,她嫁给大自己十几岁、带着孩子的老男人,最后,大桃却难产而死。

2. 《温州一家人》

地区:内地

类型:年代剧 / 家庭剧 /农村剧

主演:李立群 / 殷桃 / 张译 / 迟蓬 / 靳东 / 张佳宁 / 任帅 / 刘敏涛 / 冯国强 / 苗克 / 戴佳佳 / 陈松

导演:孔笙 / 李雪

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故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率先吹绿了中国南方,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放,家住瑞安古树村的周老顺召开家庭会议,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一是卖掉房子让13岁的女儿阿雨跟随表舅去意大利上学,二是他和媳妇赵银花带着16岁的儿子麦狗闯荡温州城,寻找商机发大财。他的决定断了自己也断了孩子的退路,一家人为此分隔天涯,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女儿阿雨远赴他乡,孤身在异国打拼,历尽商海沉浮,尝尽人间冷暖,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赢得了。

3.《错儿》

地区:内地

类型:农村剧 /剧情片

主演:储小蕾 /朱铁 /储智博 /孙桂田 /王静 /周笑莉

导演:张仲伟

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偏远的山村,有一农家,信老爷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信封和小儿子信果。在农村,生儿子、传香火是大事,俩个儿媳也在互相比着,老婆婆也累得头昏眼花,可心里舒坦。有个女孩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的家里。本该是男孩儿,偏是个女孩儿,就是生错了,就叫“错儿”吧。错儿是个有主见的姑娘,虽然很...

4.《潮人》

地区:内地

类型:当代农村励志题材

导演:郑方南

主要演员 :郭广平、傅淼、关亚军、来喜

剧情简介:清华大学学生夏茉毕业后被香港某大学录取硕博连读,而她的男友韩江却接到了学校推荐报考村官的通知书。韩江出身于农民家庭,苦读寒窗就是为了跳出“农门”,于是坚持毕业不离校当“寓公”也要留在大城市。夏茉对韩江常在自己面前夸家乡却不愿回家乡的举动很不理解,便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了招聘大学生村官的考场。就在韩江赴美国留学的时候,夏茉却几经周折当上了村官,来到了韩江的家乡苏中芦花洲村,开始了她与原来理想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面对着淳朴的乡情、传统的习俗和退伍军人出身的村副支书杜水泉、有四十年党龄的老支书韩十五等人,夏茉在各种纠葛、矛盾、冲突和融合中成熟、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出了自己的辛勤和真诚。

5.《情系北大荒》

类型:当代农村励志题材

主演:朱亚文 / 梁林琳 / 齐奎 / 黄小蕾 / 萨日娜

导演:张新建

地区:内地

篇3: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特色初探

一、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问题

电视剧在一定的题材背景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手法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定的主题。以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 它的创作背景是农村生活, 再现的是农村农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政治主题。

现在,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创作者将目光投向农村, 用新鲜的艺术形式反映农村的新面貌, 挖掘农村的新亮点, 深入到农民的内心灵魂深处, 表达农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体现农民的新的精神追求。在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阶段,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他们着眼的问题往往会有着一些不同。比如, 在《插树岭》这一部电视剧中, 反映的主题是城市要支持农村的发展。在《乡村爱情》这一部电视剧中, 反映的主题是农村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体现了他们将爱深深扎根在农村和建设美好农村的决心。在《喜庆农家》这一部电视剧中, 反映的主题是农民观念的变化, 体现了新旧观念的摩擦和冲突;在《福星临门》这一部电视剧中, 体现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要和谐、要讲文明, 这样才能够收获愉快的生活。在《文化站长》和《喜耕田的故事》这两部电视剧中, 反映的主题是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因此, 电视剧创造者只有把握住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 农村和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体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才能够创作出比较深刻的电视剧作品。

二、体现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良好发展前景

在以前,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电视剧创作者们也对农村题材电视剧不是很热衷, 所以, 那个时候出现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还是比较少, 比较著名的只有《外来妹》、《篱笆、女人与狗》等。近些年, 由于国家对农村问题变得更加重视,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 所以, 许多电视剧创作者将目光纷纷投向了农村题材电视剧。加上国家对农村剧的一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文化站长》、《喜耕田的故事》、《镇长》、《刘老根》、《都市外乡人》、《乡村爱情》、《古村女人》等等。而且国家还在加大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支持力度, 比如在一些重要的电视台, 在黄金时段播出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各类电视剧奖项中, 给农村电视剧一定的份额;鼓励民营机构投资农村题材电视剧拍摄和制作;出台净化荧屏政策等等, 因此, 我国的农村剧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相当有前途的。

三、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新面貌

艺术植根于生活, 同时又高于生活。电视剧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也植根于生活, 同时又是生活的升华。以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 是以农村农民的生活为背景的, 同时它又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将农村农民的生活进行升华, 使人们看到农村农民生活的更深层次的一面。近期播出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体现了农村生活的新面貌, 反映了农民的新的精神风貌, 是农村生活一面新的“风向标”。比如, 在《文化站长》这一部电视剧中, 讲述了文化站长带领全村农民开办图书馆, 组织农民进行学习, 鼓励村民争着上大学, 倡导农民学跳健身舞, 开展“评选好媳妇”等活动。这些反映了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娱乐生活和对美好道德的提倡, 它是农村新面貌的一面“风向标”, 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新面貌, 体现了农民对建设美好新农村的信心。

结语:

电视剧是一种艺术, 它植根于人们的生活, 同时又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电视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主题, 表现了特定群体的精神面貌。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 创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手法, 将农村农民的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 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主题, 体现了农村的新变化和农民的新的精神风貌。随着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农村题材电视剧将迎来一片光明的前景。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满足, 精神生活也日益在丰富, 各种电视节目, 如综艺活动、电影、电视剧等, 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人们在饭后茶余, 常常一家人围在一起, 看着各个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 并且讨论着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在电视剧中, 有各种各样的题材, 比如都市的繁华生活、古代的宫廷生活、封建时代的爱情等等。然而, 如今以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正逐渐地深入人们的生活, 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德祥.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突破[J].当代电视, 2008 (04) .[1]张德祥.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突破[J].当代电视, 2008 (04) .

[2]倪学礼.大众叙事中的农民心灵史书写——略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J].中国电视, 2009 (01) .[2]倪学礼.大众叙事中的农民心灵史书写——略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J].中国电视, 2009 (01) .

[3]郑阳.略论近几年农村题材电视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01) .[3]郑阳.略论近几年农村题材电视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01) .

篇4: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传播功能

一、 话语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表达的软着陆

农村题材电视剧是国家话语宣传的代言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媒介建构一个理想国,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主流价值观念能够得到充分的彰显,正是由于城市观众对农村生活的陌生与农村观众对自身环境的朴素认知及对电视镜像的盲目认同,使得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了国家话语宣传的最佳载体。主流价值宣传与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结合,要兼顾故事发展的合理性,所以在农村叙事中,国家意识形态是通过软着陆的形式呈现的。

(一)农村政策与电视剧的宣传功能

作为大众传播中的“第一媒介”,电视承载着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责任。电视剧是接地气的大众化娱乐节目形式。电视剧观众面广,收视量大,资源使用效率高,是大众主要的电视消费内容,也是节目市场的主要的盈利类型。据统计,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电视剧收视量长期稳定在30%以上,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1]长期的收视率优势也使得主流价值形态更加关注电视剧这一节目类型,也对其寄予了更高的希望。

曾庆瑞认为电视剧艺术具有多种功能,并构成一个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系统,包括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2]这四种功能基本概括了电视剧艺术本身蕴含的价值元素和应该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村题材电视剧这一特殊的电视剧类型来说,宣传功能是不能忽略的。新世纪的每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宣传功能都得到了发挥。

200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同年4月,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圣水湖畔》,讲述了农妇马莲承包耕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故事;2006年1月开始,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2006年9月,《喜耕田的故事》杀青,该剧近乎直白地对“免除农业税”政策进行了歌颂;2007年和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2008年3月央视一套播出的《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农村发展离不开生态保护;2009年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和“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2009年和2010年央视一套播出的《金色农家》《永远的田野》就将生态农业、湿地保护等现象反映了出来。[3]可见,意识形态宣传是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重要功能之一。

与上个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不同,新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更加注重宣传功能的发挥,常常是国家顶层设计的镜像反映,这种反映甚至是不加掩饰的。在《喜耕田的故事》中,喜耕田询问国家政策时,村主任二虎道:“上头怎么定,下头就得怎么做……不仅不交税,还给种粮补助呢,孩子们的书本费全免了,还给修路、改水,还要办合作医疗哩。”喜耕田满含深情地说:“俺要是不好好种地,都对不起国家的好政策哩。”这样的对白和情节设置,一部分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推动叙事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对国家政策的简单图解,是作为传声筒,将国家主流价值宣传的内容传递给广大的电视观众。

(二)农村题材电视剧宣传策略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试图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掘出一个微小的创口,再通过这个创口建构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上个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更多的是展现个体的精神创伤和精神解放,它从未自觉地代表过全部农村和全部农民。而新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都是“主题先行”,按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涉农事项,挖掘素材,结构故事,制作影像,影响观众。在这样一种创作模式之下,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宣传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宣传策略。

1.鲜明的主题屏蔽了观众的差异化理解。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批评最主要的策略就是“症候阅读”。应用到电视文化研究中,症候阅读意味着区分文本中“明说了什么”和“未明说什么”,并且通过探询“已说的”和“未说的”之间的关系来找到意识形态书写的痕迹。[4]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观众中,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就是农村观众,这一部分观众缺乏对艺术文本进行“症候阅读”的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题材电视剧主流价值宣传的功能,在生产过程中,就专门针对观众群体的阅读特点对叙事方式进行了调整,尤其是在主题的设计上,力求鲜明,引导观众按照创作者的意图理解文本,尽可能地屏蔽各种差异化理解。

2.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心理。无论是城市观众对陌生化的农村景观的视觉追求,还是农村观众对自我生存状态的镜像认知需求,抑或是流散观众文化寻根的需求[5],都是建立在对圆满叙事的渴求之上的。除了《民工》这样的带有悲剧色彩的叙事文本之外,都是以皆大欢喜作为叙事终点的。善者终有善报,恶者必受惩罚,或者真相大白,或者创业成功,或者有情人终成眷属。经过圆满故事包装过的叙事主题更为鲜明,在观众审美心理的极大满足之中,进行主流价值宣传,事半功倍。

3.精致的叙事技巧吸引了观众的收视热情。电视剧吸引观众的常用方式就是娱乐化元素的合理植入。娱乐功能是电视赢得观众的重要砝码。只有将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阅读为其提供的电视剧文本,才能使得隐藏在文本之后的主流价值诉求传播出去。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重视叙事技巧的应用,比如幽默的人物语言、夸张的人物形象、集中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些叙事技巧综合在一起,为这一类型电视剧争取了相当数量的观众,为主流价值宣传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农村题材电视剧宣传效果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主流价值宣传中具有印证效果。基于观众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审美能力,单一的电视剧文本容易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是不利于意识形态控制的。但是当多个电视剧文本出现时,先行阅读的文本已经涵化进观众的主观意识之中,在阅读后续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时,前期文本就会参与对后续文本的理解,在中国单一的主流文化价值形态控制之下,所有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的内涵指向也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前期文本和后续文本之间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当这种印证关系被多次重复之后,之前的对抗性理解将逐渐减弱,越来越趋向于单一的文化认同。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主流价值宣传中具有固化效果。通过鲜明的主题、圆满的结局和精致的叙事技巧,农村题材电视剧在获得了收视率的基础上,对电视观众进行了一次次的主题教育。在电视镜像之中,现实农村多元景观中的不符合主流价值宣传的元素被屏蔽,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有利于农村社会良性发展的元素。新世纪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其通过可读性的文本进行主流价值宣传的宏观目标是一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观众在阅读走马灯似的电视剧文本时,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主流价值形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叠加效果,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价值宣传被固化在了电视观众的头脑中。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主流价值宣传中具有软化效果。对于中国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者来说,一项政策的执行远比这项制度的制定难度更大。面对底层的农村社会,传播的中间层级越多,政策的传达和执行越困难。为了减少政策传输的中间层级,也为了使电视观众能够更加形象的理解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利用农村题材电视剧这样一种艺术形式,鲜明生动地将国家主流价值形态灌输给观众,实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表达的软着陆。《喜耕田的故事》中对于“免除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的宣传、《圣水湖畔》中对于“保护耕地”的呼吁、《阳光路上》《女人的村庄》中对于“调整农业增长方式”的生动阐释、《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永远的田野》中对于“农村生态建设”的倡议、《文化站长》《福星临门》《喜庆农家》《欢乐农家》中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言说,都使得一个个抽象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关键词“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老百姓口头的生动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视观众通过这些艺术文本品摸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脉搏,以此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和认知方式。

二、 文化还乡:精英阶层的物质依赖与精神皈依

精英阶层是精英文化的缔造者,也是精英文化的消费群体。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事务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入世”观念和道佛“出世”思想的影响,他们在精神领域常常表现出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物质上的依赖和精神上的皈依。对于精英阶层来说,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他们文化还乡意识的替代品。在长期的都市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对城市物质文明的依赖,但是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渴望农村生活中的闲适、清静,由此形成的矛盾不断困扰着一部分社会精英,让他们在“去”与“留”之间徘徊不定。农村题材电视剧从艺术的视角有效调和了这一对矛盾,让他们在城市物质世界中享受农村生活的轻松和闲适。

(一)文化寻根与农村叙事

急剧的现代化建设彻底打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为了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一种浮躁、庸俗的都市文化正在勃勃兴起,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仪式、文化景观正在逐渐被淡化而至于淡忘。人们一旦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足,精神的空虚就开始突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精英阶层的文化寻根意识开始敷衍滋蔓,并呈现出燎原之势。以其说文化寻根是一种时尚,不如说是一种精神自觉,生活在城市中的精英阶层,他们追寻的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的富足,他们更需要生活价值和生命质量,他们追求“诗意的栖居”,不想做一个“单向度的人”。正是在这样一种追寻之下,城市发展的弊端被呈现出来,各种原始文化空间被堵塞,进入到精英视野之中的都是加工过后的文化残渣,缺乏原生态的文化审美。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是另一番景象,无论国家在顶层设计中如何强调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发展都是在平稳中过渡,永远不会像城市建设一样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被认为是发展包袱的元素,或者被城市彻底抛弃,或者经过包装和完善,最终以新的形态进入城市,这些东西已经逐渐失去了其本真面貌,而这些内容常常出人意料的在农村社会中被保留了下来,使得农村成为了精英阶层文化寻根的重要场所。

寻根是精英阶层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主流文化完全致力于意识形态宣传,只要是能够为统治阶级服务,选择何种形式并不重要,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又缺乏必要的审美理性,他们常常局限在电视剧文本的表层和浅层,很难深入到电视剧艺术文本的深层,进行自觉的理性审美。只有精英阶层——生产文化的阶层——才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寻根,寻根既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进入社会的基本姿态和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寻根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之中,新旧文化的碰撞越演越烈,一些传统文化被浮躁的社会风气割弃,如果任凭文化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这些缺乏功利价值的文化在生存上就显得岌岌可危,社会精英阶层是文化多元化的守护者,他们的寻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传统文化,使其不至于迅速走向灭亡。

农村叙事是文化寻根的重要表现形式。精英阶层借助农村叙事表现其与城市物质文明的对抗,在他们看来,物质的城市具有强大的摧毁人性的力量,在这里,朴素的精神生态被破坏,稳定的社会秩序被瓦解,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商品拜物教与金钱至上主义打破了城市人际之间的温情。电视剧的农村叙事,体现了精英阶层的文化追求。他们在建构“媒介幻境”的农村时,打破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常常抽空农村生活的内核,仅仅借助农村生活的外壳进行叙事。这样一个媒介农村是精英阶层的主观世界的表达,是他们心目中的“乌托邦”。

(二)农村向往与现实依赖

精英阶层文化寻根的最高境界是对农村的皈依,但是,这种皈依具有极大的虚伪性。生活在城市中的精英阶层,已然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便利和物质的富足,无论多么渴望农村的安闲和静谧,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农村生活。对农村的皈依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往,极少数精英分子能够摆脱对城市物质生活的依赖。这也就决定了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皈依。这种矛盾常常困扰着精英分子,是他们文化苦恼的重要基因,这样一种思想和行为的分裂状态,暴露了这一阶层在文化寻根中的虚伪性,他们以此不断自审,当这种矛盾心态逐步加剧,就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情绪释放的突破口。

现实农村与“媒介农村”相差甚远。现实农村中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交往习惯、劳动习惯,都带有农耕文明的浓厚气息,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与特定的生存环境紧密相关的,这些令精英阶层无法接受的内容,同样在电视剧文本中被屏蔽掉了。比如,在农村电视剧文本中,很少看到浴室,洗澡的场域常常被设定在夏季的溪河,《福星临门》中村边的小河,男人单日子洗澡,女人双日子洗澡。隐藏在文本之后的未被明说的是“春季、秋季、冬季如何洗澡”。《女人的村庄》《金色农家》《阳光路上》等文本中都涉及到了农村养殖业发展的问题,且不说镜像中的养殖业发展是否符合技术逻辑和市场规律,单从干净整洁的猪舍和饲养人身上光鲜亮丽的衣着就可以看出艺术加工的痕迹何其明显,在现实农村里,养殖业伴随的是冲天的刺鼻臭味和饲养员身上脏乱的衣服。鲜有农村题材电视剧描述农村劳动的艰辛,在媒介农村中,农民要么已经成为了市场化的商人,要么就是衣食无虞的闲人,即便是如《喜耕田的故事》这样重点表现“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地积极性的作品,也大大简化了农业生产的程序,屏蔽了农村劳动中的脏、苦、累。

正是对现实农村的详细了解,才使得精英阶层在农村皈依这个问题上显得矛盾重重,习惯了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和高科技成果,就再难摆脱对它们的依赖。无论是城市观众还是流散观众中的精英分子,都不可能毅然决然地背弃城市奔向农村。他们只是在享受着城市物质文明供给的同时对抗城市文明,这种批判只是他们社会角色的表现形式,是他们社会责任的重要指征。

(三)镜像还乡与精神抚慰

在上个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中,精英阶层处于一种缺席状态,他们被排斥在农村叙事之外,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一个封闭的叙事结构。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中,开始出现了精英阶层的影子,尽管他们不是农村叙事的主要角色,但是常常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对这个群体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英阶层“镜像还乡”的美好愿望。

“镜像还乡”是精英阶层为了缓和农村皈依和城市依赖矛盾的重要方式。在现实面前,精英阶层对于农村的向往被压制,只能够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满足农村皈依的愿望。一旦当他们拥有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话语权后,就会不自觉的将自身融进艺术文本之中,以镜像的方式参与到农村生活中来,藉此完成自己的皈依心愿。可以说,“镜像还乡”大大缓解了精英阶层的心理分裂征状,使他们能够从艺术文本中找到一个替代者,依附在这个替代者身上实现更为深入的农村生活体验。

农村题材电视剧作者本身就是精英分子,因此在塑造自身形象时,常常不自觉地对自我力量进行强化,带有精英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虽然不是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主角,但是他们被看作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金色农家》中来自省城的农业大学教授金谷,抛开家庭来到红草湾指导当地农民探索生态养猪之道,她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一次次冲击着以靳诚为代表的农民的小农意识,最终成为红草湾致富的领路人。《永远的田野》中的知青群体和向海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叶思雨都是望海村保卫战中的关键人物,是他们的行为彻底感化了望海村民,让他们捐弃前嫌,形成了保护村庄的合力。此外,《都市外乡人》中的高老师、付局长,《福星临门》中的杨玉兰,《圣水湖畔》中的唐喜,《烧锅屯的钟声》中的杨天虹,《女人的村庄》中的陈生勇,都是带有鲜明的精英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精英分子的“镜像还乡”对于精英阶层具有重要的精神抚慰功能。在农村叙事之中,精英分子超越了主流价值形态的约束,成为施惠于农村的主要外部力量,这就使他们在“报国无门”的失意后走出阴影,通过与农民的交往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并完成了自我价值的确认。

三、 情绪宣泄:媒介幻境遮蔽下的农村百态

对于大众文化的消费者来说,农村题材电视剧产生的效果侧重于情绪宣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深化,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市场经济掀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饭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承认了贫富差距并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为了满足生存的各种欲望,处于社会底层的大众四处奔波,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和提高生活质量,人们“纯属辛劳”,为着一个个物质目标辛勤劳作。电视文化的主体价值表现为“引导”和“狂欢”的结合。[6]其中,“引导”是电视文化作为主流价值形态宣传机器的必然选择,而“狂欢”则是电视文化本身的娱乐功能和适应消费社会的表现。农村题材电视剧通过文本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媒介狂欢”,让观众在文本阅读中实现情绪宣泄的传播效果。

(一)脱离现实的媒介幻境

如何将现实农村改编为媒介农村,这是一个艺术生产的问题,既需要屏蔽一切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还要让观众从中看到一个形似的农村。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对农村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用笑声掩盖苦难。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喜剧兴旺、娱乐高涨、语言幽默等特点。[7]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具有小品化特征,一方面是大量小品演员介入电视剧生产领域,另一方面是电视剧生产遵循小品创作规律。尤其是反映东北农村生活的电视剧文本,小品化特征尤为明显。小品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引人发笑”和“引人深思”。农村题材电视剧为了迎合观众,竭力发掘笑料,用幽默滑稽的人物形象、言语方式、情节设置,甚至不惜歪曲农村、丑化农民,换取观众捧腹大笑,以此掩盖现实农村中个体生存的窘况和农民群体的心灵苦难。

2.用成功替换失意。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无论是官场生态、农村发展还是情感叙事,除了像《民工》这样少数的作品之外,无一不在彰显“小难后获”或“不难而获”的成功便捷。《希望的田野》中的徐大地,不但争取到了中间派丁秘书的支持,也彻底征服了反对派华乡长;《永远的田野》中黄榆最终和乔海山握手言和,共同担负起保卫望海村的重任;《阳光路上》中柳春香智斗猪贩子马凡、帮扶杨树林、感化钱罐子和培老转,最终成功带领合作社奔上了发家致富的“金光大道”;《女人的村庄》中的张西凤带领全村妇女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一条“公司加农户”的经营之路,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赢得了男人的尊重,提高了全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展现的是各种各样的成功,完全忽略了现实农村中的各种失意。

3.用圆满遮蔽缺憾。根据传统的审美习惯,观众更期望看到圆满的结局。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也尽量满足观众的这一审美需求,对生活中的残缺予以全盘遮蔽,呈现出来的都是生活中的圆满。以婚姻为例,年轻守寡的香春最终收获了二旺的爱情(《女人的村庄》),谢永强和王小蒙几经挫折最终和好(“乡村爱情”系列),钱大宝和满一花有情人终成眷属(“清水蓝天”系列)。

农村题材电视剧对现实农村的改编构建了一个关于农村的“媒介幻境”,这个虚幻的农村满足了国家的宣传需求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尽管它距离现实农村越来越远,甚至抽空了现实农村的内核,空余下一副农村的外壳。客观的说,这种欢笑、成功和圆满构成的“媒介幻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失意和残缺,麻痹了观众对现实不满的对抗情绪,充当了维护稳定的“社会水泥”。

(二)生存压力与现实逃遁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二元对立被打破,商品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断流转,丰富了农村生活,繁荣了农村市场,也大大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的资源流动,加大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压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失衡使得社会底层民众不得不一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用一种近乎疯狂的自虐方式创造着物质财富。

农村题材电视剧利用其自身的娱乐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逃遁现实的途径。农村题材电视剧一方面为观众提供了窥视“他者”生活方式的便捷,一方面用一种镜像的公平来遮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与其他类型电视剧不同,农村题材电视剧更多的展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远离了都市生活中的俊男靓女,远离了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方式,远离了各种特权阶层和特异能力,远离了充满奇遇的理想世界。正是这样一种土得掉渣的电视剧类型,才使得观众更容易与之进行对比,并完成对现实的逃遁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农村电视剧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清一色都是依靠自身努力获得外界认可的人,无论是徐大地(《希望的田野》)、孙浩(《好爹好娘》)这样的基层官员,于天龙(《都市外乡人》)、冯天贵(《能人冯天贵》)这样被城市接受和认可的精英农民,还是蔡小五(《正月里来是新春》)、管文化(《文化站长》)这样的农村知识分子,他们都具有一技之长,并且凭借自己“出水才看两腿泥”的韧性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农村题材电视剧给观众提供了娱乐的同时,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个励志故事,让他们通过镜像看到了付出努力就能成功的典型事例。

总之,对于平民阶层来说,农村题材电视剧具有情绪宣泄的效果,对于城市观众,是一种泄压和对精神自由的满足,对于农村观众,具有生活引导作用,而对于寻根观众来说,农村题材电视剧满足了他们的追忆,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是农村发展中“城市反哺农村”的践行者。

(三)苦闷搁置与情绪宣泄

电视剧文本是以镜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声音、画面、字幕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更为便捷,观众理性思考的空间被线性的连续跌宕的故事情节挤满,他们来不及思考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对白的特殊含义,已经被带入了下一个镜头和下一段对白。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使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观众全身心的投入了镜像叙事之中,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苦闷和忧烦都被暂时搁置,用一种窥视他人隐私的快感和对他人的嘲笑、同情、羡慕来完成自己对自我生存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

农村题材电视剧与其他的类型电视剧不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对立,使得“农村”和“农民”这样的词汇失去了中性地位,而略带贬义。尽管城乡一体化和农村面貌的极大改善都有力回驳了这种带有城市化特征的傲慢与偏见,但是农村作为社会发展的底层、农民是各种社会身份中的弱势群体,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对农村的描绘和对农民的塑造,是在这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艺术加工的。无论是城市观众的俯视,还是农村观众的仰视,抑或是流散观众的平视,“媒介农村”都不足以与他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反差,会在这种比对之中实现对自我生存现状的满足。

被暂时搁置的生活苦闷不会就此消失,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阅读产生的娱乐效果也不能完全麻醉观众,但是这种消极情绪得到了宣泄,农村题材电视剧发挥的作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调节。尤其是连续剧的定时播放和有限播放,使得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增加了一项固定的娱乐方式,而且这种娱乐方式具有简便性和非排他性。此外,对于一些长期待在家中的人群来说(如老人、家庭女性),电视是他们重要的打发无聊时光的娱乐工具。电视剧精心设置的悬念,使得观众可以将收看农村题材电视剧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不管现实的物质生活如何匮乏,都能准时出现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剧,正是这种对未知故事的渴盼和守望,使得电视观众在平淡中增加了短暂的生活目标,通过将苦闷暂时搁置和将消极情绪予以宣泄,置换出一个积极的心态,以此适应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失意和挫折。

农村题材电视剧除了进行主流价值宣传之外,还在宣扬一种符合农村生活的价值观念,常常成为农村观众解决现实问题的示范。《柳树屯》中申天亮和郭冬月青梅竹马,因为郭父的阻挠未能走到一起,郭冬月被迫嫁给了城市大老板兰大川。结局并没有让这对有情人再次走到一起,而是选择了让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压制了蠢蠢欲动的人性。这都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在传达一种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理念。

[1]张海潮,张华.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40-42.

[2]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一卷•本质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97-30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John Storey.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n Introduction(Fifth Edition)[M].Longman Publishing Group,2009:25.

[5]徐占品.流散观众与农村题材电视剧批评[J].青年记者,2012(5):71-72.

[6]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53.

篇5:农村励志电视剧

这几天,连续不断的看完了《一一向前冲》这部电视剧,从头看到尾的过程是感受成长的过程,被剧情深深打动的情绪也穿插其间.

周一一,30岁,一个务实却又没有决定力的女人,她这样的大龄剩女在这样的社会里一抓一大把,而她在电视台的购物频道这样比较适合女性的工作环境里成长的时候,遭遇了感情危机,自己的男友竟被自己最好的女朋友抢了.她不想去面对,也无法面对,不仅换到了一个不景气的电台工作,还把同居女友买的电视机低价卖给了收旧电器的.在后来第一次调去电台上班的路上,遭遇了蒙面男抢夺出租车事件,故事就从这里依次展开,引出了一连串的主人公和关于他们的恩恩怨怨.

这部电视剧的主题和韩国电视剧《我叫金三顺》有些相似,一样的大龄剩女,一样没有出色的外表和迷人的气质,还有她们对生活前景的向往,对工作积极的态度和热爱的程度都是那么相似,但这部剧集的节奏更紧凑,结尾更符合大众包括我的想象.每一个主人公的个性都是那么丰满,真实的展现在我的面前.除了周一一性格的重点塑造以外,她的两位女性好友一个温婉贤淑,一个火辣热情.虽然有过误解让他们曾经分开过,但是就像周一一说的:“有的事是可以忘记的,有的人是不能失去的”.

剧中的男主人公塑造的也很精彩,主角曹砚,出书,主持,管理,样样不落人后,帅气迷人.曾与周一一搭档的电台节目主持人马路,最经典的自我介绍“我是马路,马路天使的马,马路天使的使”.有无限潜力的青春新秀罗阳,毒舌主播西蒙的戏份都很出彩,比时下热播的<杜拉拉升职记>更轻松幽默,化说教于无形.更易于接受,看了以后心里更舒服.

面对从电视台调到电台,再从电台转到杂志社的过程,好友对周一一说反正不断经历工作变动的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自己却说“我就像一只趴在窗户上的一只小小的苍蝇---------前景一片光明,却随时可能撞得头破血流.”她就是这样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其实她最喜欢的还是电台dj这个行业.可以和听众沟通,在沟通中获得收获.工作上虽是跌跌碰碰,掉进一个又一个职场陷阱。(励志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女主角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都能乐观面对。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命运的逆转,不但重新找回差一点就失去的友情,亦收获了梦寐以求的爱情。一个人的心态真的很重要,乐观的人享受生活,而消极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生活的精彩.

附电视剧的歌词两首,剧中的音乐都很好听,

《一一向前冲》

一一向前冲过河的小兵

大不了自己拯救自己的梦

这场雨过后天空会放睛,

人潮依旧为着希望涌动,

你也在其中

公车太挤香水味很扑鼻

失恋的人随时会发脾气

刚淋过雨记忆和你还踩在风里

还拿不出忘掉他的勇气

我们向前冲为尊严死撑

咬耳窃窃私语就当耳旁风,

这场雨过后天空会放睛,

人潮依旧为着希望涌动,

你也在其中

主题曲《下雨了》

我的钥匙忘在公寓里,

锁了门才想起

我的今天扔进邮筒里,

地址却是过去

我的孤独冻在冰柜里,

恍惚的不是你

我和回忆聊天没意思,

我是谁你是谁,他们又是谁

哦,怎么又下雨了,

车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

电台里此刻播出的偏偏是这首歌

哦,对不起我又哭了,

原谅我吧,不是故意的

怎么又下雨了,

去机场的路上空落落的,

手机里的短信都删除了,

留了一条是你的,

写的是一路平安,

篇6:励志韩国电视剧

电视剧(TV play; teleplay; TV drama; TV serial;)一种专为在电视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元素,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电视剧”的概念是中国特有的,在美国称“电视戏剧”,在苏联称“电视故事片”,在日本称“电视小说”。

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幕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致使一些电视剧网站孕育而生,比较典型的分类电视剧在线观看网站很受大众的喜爱。

篇7:励志电影电视剧

2、《我的兄弟叫顺溜》

3、《女人不哭》

4、《亮剑》

5、《士兵突击》

6、《我的团长我的团》

7、《闯关东》

8、《血色浪漫》

9、《我的青春谁做主》

篇8:农村励志电视剧

一、农村现代化的“悄然出现”

曾获1989年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的《篱笆女人和狗》是有韩志君、韩志晨兄弟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另外两部是《轱辘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之一,而这三部曲自然成为了反映农村现代化电视剧的领头羊。《篱笆女人和狗》是描述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景象:衰败的村庄、泥泞的道路、广阔的土地和贫困的农民。虽然改革开放已有十年有余,但整个乡村的气息都是凝滞不动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农村社会也形成了其固有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文化习俗。所有的景色折射出的是一副凝固的乡村神话。在传统乡村眼中,“城市”是陌生的事物,村民心存戒备。然而城市的到来不容抵挡,当剧中的村民由城市返村,带来电视机等各种城市物品以及城市生活趣事时,迎来的是村民渴望的目光,城市开始在物质和精神上洗礼整个“乡村”。而农村三部曲之二《轱辘女人和井》则是农村与城市的更近距离接触。在此剧中,农村与城市已不是全然隔绝,而是出现了频频奔波于两地的农村。并且农民开始在城市谋生发财,也渐渐步入城市原本陌生的这片土地,并在此生根发芽。原本乡村缓慢、停滞的景象转换成了快速、流动的图片,乡村开始出现新的面貌。草房变瓦房,衣装也变得更丰富,自行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事物频频亮相于农村。改革开放使静止的乡村与城市有了交流,整个农村向现代化进程缓缓流入。

二、农村现代化的“步履维艰”

2005年政府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中,出台了建设“新农村”政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背景下,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又一部部映入观众的眼帘。像《刘老根》讲述的是具有前瞻性农民创业的故事。而《乡村爱情》描述的则是农村青年的爱情、事业故事。《圣水湖畔》以保护耕地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这一部部演绎的是新时代农民用新思想武装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热烈场面。然而乡村的礼赞在“城市”的入侵下黯然失色。现在的作品中的“农村”与《篱笆女人和狗》中那些早期的农村已有迥然差别。曾经的乡村有着质朴的美感、肃穆的村庄、清凌凌的河水、悠然的古船、淳朴的农民,它们浑然天成,构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而富有诗意的乡村。而城市和现代化的到来,让这一切堕落了。“乡村”与“城市”在一体化进程的融合中,呈现出越来越多激烈的冲突,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描述19世纪中期德国乡村社会和城市资本主义之间的激烈冲突,他这样说道:“在古老文明国家的特殊条件下,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分歧,是以文化冲突的形式出现的。传统农村和都市资本主义这两种基础完全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因此相互纠缠、搏斗。”乡村在城市面前屈服。乡村中的爱情也不再是仅仅以感情为基础,而更多的着上了一些现实的色调。而刘老根在创业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乡村的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受市场经济的冲突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已不再由单纯的农民构成,而是一个由商人、学生、政府官员、城市人构成的多声部交响乐。但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却又深深支配和束缚农民。农民的一言一行体现出对于现代因素的拒绝又融入,每个人都是奇妙的混合。在这里,农村现代化的历程呈现出了曲折崎岖,农村与城市是一种步调不一致的失衡。

三、农村现代化的“痛彻反思”

自改革开放后,城市日益向农村渗入。农村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给农民更多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在城市逐渐同化农村的过程中,更多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在《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中,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圣水湖畔》一碧万顷的圣水湖险些成了人工度假村,在金钱与生态的单项选择中,更多的人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联系当前,农村的农耕地在越来越多的变成高楼大厦,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更多的成为度假村,我想问:“现代化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抛开“自然危机”,从道德层面,也不得不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在《乡村爱情》、《刘老根》、《圣水湖畔》中,村民为了权利、地位、金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传统道德渐渐消失殆尽。在现代化浪潮中,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浓缩,反而越来越大。这不禁让我想起马克思·韦伯在谈及德国资本主义与农村社会关系时,论述的“如果都市资产阶级已经牢牢掌握经济和政治的权利,扎根于农村的政治精英中心,是否就要没落?而都市是否就要成为政治、社会和审美文化的唯一载体,而唯我独尊呢?”

四、农村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中国的现代化,最关键还在于农村现代化。甚至可以说,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之日,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电视剧以视觉再现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农村几十年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变与裂变。在观看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后,留下了更多的对于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农村问题的复杂,农业问题的深刻,农民问题的尖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农村现代化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得不经历的历程。然而在农村日益现代化的脚步中,又该如何规避沈从文在《长河·题记》中描述的农村原本风貌消失殆尽的现象,又该如何避免农村应有的本色不被现代化浪潮瓦解……

摘要:农村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事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 一部部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搬上荧屏, 向观众展示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然而, 在我们歌叹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之时, 这些电视剧所反映的现代化给农村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也将深深引发我们的思考。本文通过以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轰动的几部电视剧为线路, 展示了农村现代化的历程, 同时希望引发我们对农村现代化道路健康发展的更多探索。

上一篇:于都七中“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下一篇:项目标准化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