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

2024-04-21

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精选6篇)

篇1: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

关于出具我局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函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1年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民政系统开展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并于近期组织开展先进市、县(市、区)评比活动,我局目前正在准备南宁市参加“五个民政建设年”先进市评比活动的资料。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五个民政建设年”先进市、县(市、区)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1.本单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由本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提供情况); 2.本单位出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由本级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情况)。

2011年,我局机关及局直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安委会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南宁市2011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抓手,以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以加强督促防范为保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现特申请贵单位为我局出具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此函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篇2: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

法律见证是指具备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受当事人或司法机关的委托到现场对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行为,以及公民的某些行为和事实,就自己亲眼所见,依法对这些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观察、监督、作证证明的一种活动。见证在诉讼活动中只能起到证明或证据的作用,本身不存在法律上的证据效力。目前见证有三种形式:律师见证、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见证、普通公民承担的见证。

认证是外交、领事机关,在公证证明文件上,证明公证机关或认证机关的最后一个签名或印章属实,目的是为了使在一国境内已公证证明的文件能为另一国的有关当局所承认。由此可见,除文件使用国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协议免除领事认证的以外,凡在国外需要使用的公证书都必须注意办理认证。

公证与鉴证也不同。鉴证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进行审查,经审查合同符合法定条件,给予鉴证证明,这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经济合同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

篇3: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

一、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资质问题

鉴定的主体是鉴定人, 鉴定人及其所属鉴定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才能进行鉴定活动, 因此, 出具鉴定意见首先要主体合格。具体应注意:

(一) 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是否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第二条规定, 国家对从事法医类鉴定等一系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同时第九条规定:在诉讼中, 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 需要鉴定的, 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也就明确了诉讼中涉及某些鉴定事项, 只能由取得国家资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具体来说, 这种鉴定机构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登记的鉴定机构, 在鉴定能力范围内, 接受委托的范围不受限制;另一种是“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 像检察系统内部的鉴定机构, 但此类机构与前者的区别是, 不能接受社会上的委托, 只能受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以及其他侦查机关委托的鉴定。

(二) 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该项鉴定业务时是否仍具备相应的资质。

具体包括:是否仍然符合申请鉴定资格时的相关条件, 这里应重点关注鉴定人员和主要的仪器设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五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 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为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同时具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但在现实中, 由于鉴定人员的流动性强, 很可能在从事鉴定时已经不具备该硬性条件, 同时, 也应该关注后续的年审以及是否被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处罚”等相关情况。因为《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分别规定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参加年审的规定以及不参加年审的后果, 这些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鉴定资质, 从而最终影响鉴定意见是否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受理鉴定前, 必须格外注意对鉴定条件的审查

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四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 应当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 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 委托鉴定事项的用途及鉴定要求合法, 提供的鉴定材料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委托, 应当予以受理。这些表明:在受理鉴定前必须格外注意对鉴定条件的审查, 除了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力、条件外, 更重要的是对鉴定材料的审查。该《通则》第十六条也明确规定了不得受理的几种情况, 第二款就是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对鉴定材料的审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鉴定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

就是说据以进行鉴定的材料是执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 由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侦查人员、办案人员依法收集的, 而且这些材料的来源都注明了出处, 注明了何时、何地由何人从何单位调取。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 侦查机关内部的鉴定人自行补充收集、调取鉴定材料的情况, 在鉴定实践中, 特别是司法会计鉴定, 可能涉案单位 (有时是发案单位, 有时是其关联单位) 的财务会计资料很多, 如何确定收集、调取哪一个单位的哪一段时间的哪一部分材料, 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往往需要由鉴定人协助侦查人员调取证据, 这里一定要明确鉴定人的定位, 即“协助”, 也就是说相关活动都是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规避“侦鉴不分”的质疑, 也有利于鉴定材料收集到位, 提高办案效果和效率。

另外, 还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的鉴定中的特殊规定, 例如法医、文检鉴定中有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提取检材的规定, 此时, 还需要进一步关注提取的手续是否完备, 包括人数以及相关人员的签名等。

(二) 鉴定材料的条件是否具备, 即达到真实、完整、充分的要求。

鉴定过程是一个“依证举证”的过程, 鉴定材料是鉴定人进行鉴定的基础, 不同的案件、不同的鉴定门类, 对鉴定材料的要求程度也各有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区分:如在文检正常笔迹检验中, 对于样本的受理要求有:1.书写人在自然状态下书写的笔迹;2.样本的书写时间应与可疑文件的书写时间接近;3.样本与检材应有相同字迹, 且重复出现;4.样本的字体、书写速度等应与检材相同或接近;对于法医生物学检验的某些消耗性鉴定材料, 要求必须有足够量的鉴定材料, 从而确保可以进行复核检验。

三、鉴定过程中, 必须格外重视鉴定程序性问题

“重实体, 轻程序”现象, 在某些鉴定部门和鉴定人中不同程度存在, 甚至有人认为只要鉴定结论正确, 程序对不对, 完不完善无关紧要。但纵观整个新刑诉法的修改, 在强调追求实体公正的同时, 更要重视程序正义。同样, 对于鉴定而言, 程序规范也十分重要, 因为它关系着鉴定书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在法庭的质证中还会出现因程序问题而直接影响鉴定意见的证明力, 甚至造成对整个鉴定全盘否定的局面。而且对比鉴定意见结论是否科学、正确的本身, 鉴定过程的规范更容易受到关注与质疑, 因为前者的专业性非常强, 法官或律师往往不会花更多的精力对其正确性进行审查, 而对鉴定意见的程序规范性审查, 却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 而且往往更容易被鉴定人本人所忽视, 更容易挑出错误。对于鉴定过程, 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一) 检材的保存与流转。

特别是对法医鉴定这种对检材保存有特殊要求的门类, 更应该关注其存储、流转方式是否正确, 检材在存储、流转过程中是否会受到污染, 从而影响鉴定结论。另外还需要关注检材的唯一性标识问题, 以确鉴定材料在实际工作中, 在记录或其他文件提及时, 没有被混淆。

(二)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采用。

检验所采用的标准方法要有科学性, 当存在多个标准与方法时, 要按照相关规定的顺序采用。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了采用顺序:1.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2.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3.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采用的顺序。对于不具备前款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 可以采用所属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 但要注意的是自行制定的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应当是被公认的, 对于一些探索性的方法, 在其未被公认前, 是不宜采用的。

另外, 对于鉴定机构固定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应注意定期查新, 确保使用的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三) 鉴定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

这里重点应关注对鉴定结果有重要影响以及对精确度有要求的仪器设备。具体来说, 应注意:1.该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具备操作该仪器设备的资质或能力;2.操作过程, 是否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3.该仪器设备使用时的状态, 是否满足相关的要求。例如对于需要校准的日期设备, 其校准状态是否超过校准有效期, 等等。

(四) 鉴定过程的记录。

鉴定过程中的各种记录, 是反映整个鉴定程序的直接证据, 因为法官和律师不可能亲眼目睹整个鉴定过程, 他们所作出的有关鉴定的判断都是依据鉴定过程的记录, 因此记录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证明整个鉴定过程的规范、合法;也可能暴露鉴定过程存在的疏漏, 所以鉴定人要格外重视, 一般来说要“写到、做到、记到”, 所谓“写到”就是一切鉴定行为都要有成文的规定可循;“做到”就是一切鉴定行为都要依成文的规定而做;“记到”就是相关的鉴定行为都要有记录可查。

四、在制作鉴定书或档案卷宗这个阶段, 应注意合法性、规范性

司法鉴定意见作为法定的证据形式之一, 其载体为司法鉴定书, 它是鉴定人在鉴定结束时制作的、表明鉴定过程和鉴定意见的法律文书。由于鉴定书具有特殊用途, 相关法规对鉴定书的内容、格式及出具条件作出了相应要求。司法鉴定人应严格按要求出具鉴定书, 确保鉴定书从内容到形式的合法性, 以及鉴定书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做到形式合法、结构严谨、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总之, 相关技术人员在受理案件到出具鉴定文书的整个过程中, 都必须树立“接受法庭审查”的意识, 要站在公诉人、辩护人、当事人和法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以此要求自己把鉴定工作做到细致、全面, 使自己出具的鉴定意见更加规范、科学、公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3]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4]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篇4: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

关键词:中标通知;单方承诺;书面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法务实践中,针对并非《招标投标法》明文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投标的项目,发包方通过招投标流程已选定供应商,为保证业务开展的正常进行,在未与中标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形下,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发包方要求的产品/服务。但由于预算或事项紧急等原因,发包方与中标供应商未于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签署书面合同,为此,中标供应商也要求发包方出具书面函件(常见形式有《付款承诺函》、《通知函》及《授权委托书》等)对接受其提供产品/服务及发包方应该支付价款等事宜进行确认。故对于该等发包方未与中标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情形下,向中标供应商单方出具书面函件的行为性质的认定[1]之研究对指导公司法务实践、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发出中标通知书后签订书面合同前双方交易行为的法律分析

《招标投标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据此,只要是招标投标活动,都需要适用《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而不论是否属于《招标投标法》第3条所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投标的项目。因此,即使发包方进行招标的项目,并非《招标投标法》明文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投标的项目,但是只要发包方通过招标投标程序选择供应商,就必须遵循《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5条的规定,发包方在确定中标的供应商并向该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后,即发生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公司不得改变中标结果,中标的供应商也不得放弃中标项目。“定标标志着招标投标程序的结束,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定标属于承诺,即招标人同意建设工程施工任务由中标人承揽。至此,通过招标投标程序,承包人与发包人就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基本内容和条件分别提出了要约与做出了承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已经成立。”[2]但此时,合同仅成立,尚未生效。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6条以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57条的规定,在发包方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前,合同尚未生效。签订书面合同是法律、行政法规对于招标投标程序中合同形式的要求,是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则发包方与供应商之间并不存在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对公司和供应商并不具有拘束力。

因此,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对招标人和投标人所产生的法律效力并不是合同成立的拘束力,更不是生效合同的法律拘束力,而是招标人和中标人应签订书面招投标合同的法律拘束力。故,对这种法律强制力的违反所承担的不是违约责任,而是缔约过失责任[3]。如果发包方不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不能直接适用招标投标文件的内容,双方欠缺合同基础,双方之间的交易行为不能当然地认为是在履行招投标项目。由于没有书面合同对双方权利义务进行约定,双方很容易在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交付时间、权利义务等事项上发生争议,不利于双方权益的保障。

二、发包方向中标供应商出具单方函件的法律风险分析

发包方应供应商要求单方出具函件,对其向发包方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发包方应该支付价款等事项进行确认。单方出具函件,本质上是对发包方与供应商之间实际存在但欠缺书面合同的交易关系中发包方应承担义务的确认。该等函件一经盖章即对发包方有约束力,如果届时发包方未能按照所出具函件的内容履行支付价款等义务,供应商可据此要求发包方承担责任,成为供应商向发包方主张权利的证据。由于发包方与供应商之间不存在有效的书面合同,没有对供应产品/服务的质量标准、供应商的义务等内容进行明确约定,因此仅有发包方承诺而供应商并没有对提供服务/产品的具体要求做出承诺,缺少对供应商的约束。在此情形下,如果供应商供应产品/服务不符合招标投标文件的内容,发包方存在因欠缺有效合同依据而无法要求供应商承担有关责任的法律风险。实践中,一方任意毁标造成书面合同无法订立的纠纷并不鲜见[4]。

三、发包方不与中标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的行政处罚风险分析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6条、第59条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57条、第75条的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若供应商要求发包方签订书面合同,发包方无正当理由不与供应商订立合同(若由于内部财务预算等原因不签订或最终未签订不能当然对抗供应商签订合同的权利),按照上述规定发包方存在遭受行政处罚的风险。并且,供应商或其他投标人可能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60条的规定,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发包方,增加了发包方遭受行政处罚的风险。

四、未签订书面合同向中标供应商出具单方承诺文件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发包方应尽快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避免因未签订书面合同而遭受行政处罚

如上所述,既然发包方通过招标投标流程确定了供应商,并且发包方与供应商在事实上存在供应产品/服务的交易关系,建议发包方尽快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将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化在具体文字条款中,以便作为双方履行的依据,防止实际存在的交易关系因欠缺有效的合同基础而引发争议。同时,按照上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能够防止供应商及其他未中标的投标人以发包方“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由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进而避免发包方因为未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而遭受行政处罚。

(二)发包方出具函件的同时,要求供应商以相应的函件进行承诺和确认

若确因情况紧急在签订书面合同前需要与供应商进行供应产品/服务的交易,建议根据招投标文件中的条款就有关交易事项(包括交易标的物、数量、质量标准、交付时间、付款时间等拟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通过由双方分别发送函件的方式进行确认。在发包方向供应商发出函件之前,应当要求供应商向发包方出具函件,内容应当包括供应商的主要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服务/产品质量标准、交付要求等)及违约责任的承诺。

(三)补充完善招投标文件的相应条款

发包方未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预算或事项紧急等,若不能尽快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建议今后在招标文件中补充如下内容:在未签署合同之前,供应商有义务按照发包方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在招投标文件中明确发包方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招投标文件中补充完善违约条款,以防止中标人违约。

应当说明的是,招标文件虽有上述内容,但发包方仍应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及时与供应商签署书面合同,否则既不能对抗供应商要求签订书面合同的权利,也存在遭受行政处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林善谋.招标投标法适用与案例评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78.

[2]黄强先.建筑工程合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2.

[3]曹富国.中国招标投标法原理与适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69-271.

[4]毛亚敏.论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及毁标行为的法律责任—兼论我国《招标投标法》及《合同法》的完善[J].政法论坛,第20卷(4).

作者简介:

篇5:投资项目法律意见书出具格式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项目法律意见书出具格式

第一部分法律意见书的结构

一、首部,即标题;

二、正文,具体包括:

1.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背景资料;

2.出具法律意见书所依据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

3.法律分析,其中必备内容如下:

3.1项目主体的合法性;

3.2项目标的物的合法性;

3.3项目操作模式的合法性;

3.4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三、结论;

四、尾部

1.项目主张单位总法律顾问及法律部门负责人署名盖章,并签署法律意见书出具

日期;

2.附件。

注:标题为宋体小二字体

正文为仿宋小三字体

第二部分法律意见书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首部,即标题,按照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具体写明法律意见书的性质,例如:在项

目立项阶段为“关于××项目的初步法律意见书”;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为“关于××项目的法律意见书”;在项目投资合同报送签署阶段为“关于××项目投资合同的法律意见书”。此外项目主张单位可依据内部文书管理规定对法律意见书予以编号。

二、正文。

1.出具法律意见书所依据的背景资料,各类资料和相关事实应如实写明。

2.出具法律意见书所依据的法律规定不需要具体到条款,只需要说明法律法规、司法解

释的名称即可。

3.法律分析部分:法律分析是法律意见书的主体,应当对于事实和法律规定作详细的分

附件30:投资项目法律意见书出具格式

析,引用法律法规甚至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完整具体,如有必要还应进行法理上的阐述。法律分析必备内容如下(投资决策阶段已出具分析意见的,投资合同签署阶段无须重复出具分析意见):

3.1项目主体的合法性:主要包括投资人及其投资载体、投资项目相对方(如融投资建造项目招标人)或投资合作方(如房地产项目联合投资人)、以及担保人等其他参与方的主体资格及资信情况是否满足项目实施需要,必要时应进行工商调查。

3.2项目标的物的合法性:主要包括投资项目相关审批文件是否合法完备(如融投资建造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建设审批手续),标的物的现有法律状况是否符合项目实施的需要(如房地产项目土地性质、规划许可等),标的物是否存在抵押质押等权利瑕疵,必要时应在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3.3项目操作模式的合法性:针对项目拟采用的投资操作模式及路径(如房地产项目二手地转让、以股权收购方式获取土地、以旧城改造或城中村改造方式获取土地等;融投资建造项目的收费权或土地收益权质押、工程换土地、信托融资等),引用法律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该风险对拟从事的商业活动存在的影响。

3.4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本法律意见书格式未明确要求,但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的法律问题,应当发表法律意见。

三、结论:结论部分是实现法律意见书目的的载体,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在措辞上应该严谨慎密、客观直接。

四、尾部

1.署名盖章和签发日期:项目主张单位的总法律顾问作为“审核人”,法律部门负责人作为“出具人”,共同在法律意见书的右下角署名并加盖法律部门印章(如总法律顾问与法律部门负责人同为一人则注明后合并署名;尚未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则由法律业务的分管领导与法律部门负责人共同署名),签发日期指法律意见书出具的时间。

篇6: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函

2、工商登记全套资料(加盖工商部门印章)。

基本信息:基金管理人自设立以来的全套工商登记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历次变更、年度报告、良好及警示信息,(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注册号、公司名称,公司注册资本,注册时间、公司状态(开业、注销、吊销)等)加公司股东资料(股东名称表,股东出资比例表等等)

3、注册资本实缴和认缴以及出资证明,包括原始出资证明(银行回单)

4、特殊证照、许可、批复。

5、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及最近一个月经审计的的财务报告和原始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完税凭证等

6、公司成立至今获得的主要荣誉和奖励(若有),请提供相关文件。

7、涉外情况证明文件,如有。

8、重大经营合同以及履行情况

9、兼营其他业务情况说明

10、直接或者间接控股或者参股企业情况说明

11、公司章程和股权结构图(树状),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信息调查表

12、有无机构股东说明,有的话提交机构的登记信息。

13、特殊股权安排,基金管理人及其子公司是否存在股权激励、信托持股、委托持股、职工持股会或类似安排,如有,请提供相关协议。

14、公司董事、高管、监事出具的书面说明或承诺: ⑴是否存在信托持股、委托持股等情况或类似安排; ⑵是否存在尚未进行工商登记备案的股权变更的情况

15、如基金管理人存在实际控制人,请提供如下材料:(1)实际控制人主体资格(身份)证明文件;(2)工商注册信息;

(3)实际控制人对外投资的情况说明。

16、股东(合伙人)之间是否签署相关协议安排,如有,请提供全部协议、附件及补充协议。

17、是否存在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以及其他关联方,财务报表是否有股权投资的记载,子公司和其他关联方是否已经登记为基金管理人。

18、申请机构出具是否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和或其他分支机构的书面说明;

19、公司员工花名册; 基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姓名、部门、职务、性别、年龄、籍贯、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专业、职称、证件类型及号码、工资、入职年月日。出具法律意见书需要提供的资料

20、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劳动合同的签署情况、公司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情况。首次签订劳动合同起止年月、最近一次续签劳动合同起止年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其他用工协议(协议名称、起止年月)情况说明。

21、社保开户登记资料,包括“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办理社会保险的情况,以及社保费用的缴纳情况(缴纳险种、未缴纳险种及情况说明)欠缴社保费及受到社保行政处罚的情况,如有,请提供相关的行政处罚通知书(整改通知书)、罚款缴纳凭证。

22、公司从业人员具有私募基金从业资格的证明材料; 基金管理人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23、经营场所证明,应与营业执照登记的地址一致,租赁房产,应核查租赁合同及完税证明;自有房产,应核查权属证明;

24、基本公司治理制度,三会议事规则、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关联交易制度、对外担保制度等; 申请机构的私募基金业务相关制度:运营风险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相关规范制度以及(适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

25、出具的关于是否与其他机构签署的基金外包服务协议的书面说明,包括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等业务外包服务协议;风险管理框架(制度)、对外包机构的尽职调查报告。

26、公司组织架构图、高管人员(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或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风控合规执行负责人等)、名单、职称、资格证书。高管人员调查表。公司与高管人员的聘用合同以及激励协议、项目跟投协议。

27、高管出具说明是否存尚未了结和潜在的在重大诉讼仲裁。否存在违法情况,包括违反法律、法规、部门和地方规章、行业自律规范等受到刑事、民事、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

是否存在到期未了结债务等情况;是否有其他失信行为等

28、高管个人征信报告

29、公司出具的是否受到刑事处罚、是否受到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书面说明;申请机构及其高管人员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纪律处分的说明;出具的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的书面说明;出具的关于被税务、工商以及其他行业监管部门调查或询问的书面说明,如有,应提供相关材料或说明;机构或高管人员受到处罚的,应提供相关的刑事判决书、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以及缴纳罚款的凭证。

30、关于最近三年内是否涉诉或仲裁的书面说明;

基金管理人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是否涉诉或仲裁的书面说明;如果涉诉或或仲裁案件的,应提供起诉状(反诉状)、仲裁请求书(反仲裁请求书)、上诉状、双方的证据、代理意见、答辩状、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案件进展情况、申请执行文件及款项支付凭证等。并说明其在案件中的地位(原告、被告、第三人)、对方当事人、争议事由及管辖机构、案件最新进展情况的简要介绍、对诉讼或诉求结果的预计(包括预期所需的时间等)、索赔金额、采取措施的详细说明。

31、公司是否存在媒体负面报道,如有请提供相关报道文件及公司声明。是否有到期未偿还债务等情况;是否有欺诈或其他不诚实行为等情况;请提供相关证明及公司与高管人员的征信报告。

32、基本信息资料;会员代表信;股东/合伙人基本信息表;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基本信息;其他高管人员基本信息;上一会计年度审计报告;正在运作的基金基本信息;协会要求的其他材料。出具的对其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的承诺函。

33、适用的税种和税率及其享受的政府税收优惠情况的说明 税务部门之间的所有税务争议、税务部门对基金管理人的罚款的陈述。

34、工商、税务、劳动、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主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守法证明文件。

上一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下一篇:“宿舍的点点滴滴”主题征文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