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教书育人

2024-05-23

扎根山区教书育人(通用8篇)

篇1:扎根山区教书育人

扎根山区 教书育人

本人黄声永,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一九七八年从教至今四十年,四次年度考核被县确定为优秀等次,两次被县评为优秀班主任。现在是光德镇和溪教学点总负责人,兼任三年级班主任。在山区扎根四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用真诚和爱心去浇灌着每一颗幼苗茁壮成长,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奉献。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在四十年的工作中,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作为一名山区人民教师,我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教学上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认真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因而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意提高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扎实教学、做好班主任工作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钻研教材,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我所教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在班主任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实践“正面教育理论”。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例如:三年级留守学生黄小军同学,平时上课经常开小差。我发现他原来是单亲家庭。因为没有入户口,自卑感强,心理不平衡才造成这种情形的,我知道后并没有在课堂上过份地责备他,相反却与他谈心,他听后想到自己平时的行为,羞愧地低下头。从此之后,他努力学习各方面却进步了。其次,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和人格。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在教学中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我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平时,积极做好学生家访工作,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四、扎根山区、壮心不已

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正是我们老年教师的真实写照,我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洒尽自己的光和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直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无愧于自己是一个党员教师。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鲜红的党旗增添光彩!

二0一七年七月六日

篇2:扎根山区教书育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做交流,谈不上经验,只是把我的一些做法汇报一下。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好似人生路上摆平的小顽石,不声不响、无声无息地让一代代的人踩着走过;教师又像田间路旁的小草,不怕风吹雨打,烈日曝晒,一年年顽强的春生夏长。而我,就是这样十年如一日地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着,无怨无悔!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选择我们三位中哪一位。”母亲回家商量以后决定把爱请回家。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了进来。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跟进来了?”答:“我们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成功和智慧。”

特别喜欢这句话:“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成功和智慧”。做智慧的教师,做智慧的班主任,前提是要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这样在工作中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才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有爱就有一切!

一、用爱交流,以心换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好学生、育好人,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掉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多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要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勤引导,多鼓励,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是渴望得到爱。

曾有一个孩子叫薛慧,三年级时转到我班,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起初,我课间没少给她开了“小灶”,多次找她谈心、补习功课,可无奈底子太薄,连一年级的拼音都不认识,更可怕的是她对学习早就丧失了信心,整天闷闷不乐、意志消沉。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在一次“六一”联欢会上,她的表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契机。她悦耳动听的歌声和优雅的舞姿,让所有在场的人着实吃了一惊,我终于发现了她身上的闪光点了。于是我趁机大肆表扬、极力赞赏,让她重新找回自信。然后,鼓励她把这种自信用在学习上,课堂上,有意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她的作业面批面改,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在班里表扬她,还让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和她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关心、感化,小慧同学终于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线,树立了自信心。渐渐地,下课又说又笑,上课抢着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我想,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犹如黑夜的一盏明灯,寒冬的一缕阳光,将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作为班主任应该把最真诚的爱撒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会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我班学生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我看得出、感受得到孩子们是多么的不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深情厚意是多么得难以释怀。“六一”儿童节,孩子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明天,我们毕业》,几个女孩子声情并茂的表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流露。其间,孩子们回忆了六年来难忘的点点滴滴,老师的关怀、同学们之间的友情,尽情表达着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孩子们是流着眼泪演完的,台下也是唏嘘一片,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泪流满面,因为我看到孩子们长大了,懂得感恩了。

在习作《难忘的小学生活》中,邢利惠同学写道:“老师,六年来,谁也说不清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在我们身上花费了多少精力。您严肃、更宽容,因为您认为我们班没有一个是坏孩子,即使做错了事,也是一时动了不好的念头,而老师总是为着他们的自尊心考虑,宽容而大方。”“李老师,您就像大树,我们都是叶子,当秋天来临,我们就要和您告别,去奔向美好的前程,您也会眷恋我们不是吗?„„李老师,谢谢您,教会我们坚持就是胜利,让我们懂得只要不放弃,前面永远是光明。”“老师,谢谢您,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您教会我们以诚待人,那样别人也会真诚对待你。”“在这里我还是忍不住向您道一声:谢谢您,亲爱的老师!”读着读者,她哽咽了,一句话重复了几次才读完,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孩子们长大了,懂得感恩了,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我坚信我和孩子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我激动地说:孩子们,应该说谢谢的是我,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陪我度过了六年的快乐时光,和你们朝夕相处的六年里,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不管将来怎样,我们的心总是在一起的。请记住不论你在何时何地,总有一双眼睛在默默的注视着你,为你加油呐喊。

十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教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纯洁无暇的,和孩子们相处要用爱交流,以心换心。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教师的工作艰辛而复杂,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中年教师取得的点滴成绩,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是常人难以感觉到的。作为一名女教师,一边要教学,一边还要忙于洗衣服做饭接送孩子,但我从没因家务影响过工作,即使孩子有病期间也很少请假,我利用晚上给孩子输液打针。早上赶回学校,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我也清楚地知道,对父母、对丈夫、对儿子自己是极不称职,我愧对他们。教师是良心活,我不能为了顾小家而舍大家,特别是一想到学生那求知若渴的的眼神,我还有什么值得顾及的呢?

记得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路上积雪很厚,公交车无法上路,我从早晨七点一直等到十点半,凛冽的寒风把我吹了个透心凉,冻得我浑身发抖。可一想到几十张可爱的笑脸在期盼自己,就下定决心让老公骑车送我去学校,三十多里路啊,迎着漫天风雪,摩托车打着趔趄,现在想来都后怕。踉踉跄跄地赶到学校,也顾不上寒冷和疲劳就走进课堂,当讲了十几分钟时,只觉得眼前发黑,两腿发软,几乎要倒下去,全班同学惊呆了,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很多学生都说:教师你不要讲了,我们自己看书。饭后,有两位学生给我拿来了鸡蛋,还有几位学生给我送来贺年卡,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您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此时此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心头百种滋味。

三、为人师表,严己严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严”是我的治班之道。我的“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严己”。为人师表,严以律己。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平常与同学们接触最多,每天都要接受全班几十双眼睛的检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为了给学生真正树起榜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具有说服力。

举例来说:六年级毕业考试在即,我要求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自己首先率先垂范,将每节课的复习内容提前写在复习备课上,放在教室后面的桌子上,并用红笔和不同的符号标出重难点。若当堂完成不了的内容,我也会实事求是地写上原因,同学们课下争先恐后地看,既提前知道了复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又可以效仿老师,写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及反思。

另一方面是“严纪”。这是针对班级和学生而言的。“严纪”表现为班级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细化的班级事务分工。

有了严明的班纪,并不是百事无忧,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难免会因一时冲动而违纪。对于违纪的同学千万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直至改正为止。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还会助长违纪的风气而影响班级稳定。当然还要注意要严而有度。

最近,我班发生了一件严重的违纪事件,李永恒等几位同学竟然在学校的荧屏后面喝酒。当我知道这件事后,火冒三丈,决定严肃处理。不曾想到:几位女生含着泪去给这几个家伙求情(因为班内男女生关系一直不太好所以不曾想到),说:“别请家长好吗,否则他们会挨打的。”我明确的告诉她们: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就要勇于承担责任。我的处理方式会既能让犯错误的同学受到批评教育,又会让家长清楚事实真相,而且还可以保证他们回家不挨打,请同学们相信老师!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教师既要教学生读有字之书,又要教学生读无字之书,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做人。”爱学生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会乐在其中!

特别是当你得知毕业了多年的学生还惦记着你,发短信问候你,并极清楚的记得你对他的教诲时,你又是何等的欣慰。李盼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宽容,学会忍耐。万事以学为出发点。李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我说的这几句话。”这难道不是爱心另一只飞翔的翅膀吗?

五、辛勤劳动,喜结硕果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所教的班级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所担任学科多次在镇质量检测中取得第一名。更令我欣慰的是我班学生总是彬彬有礼,善解人意,得到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学生的进步,再多的付出也值!同时,在任教这十年当中,自己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先进工作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摸索。我认为我们除了要用“爱”去感化学生,还要用“严”震住学生。当然,对学生的爱应是“严而有度,爱而有方”的。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愿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篇3:扎根山区教书育人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高科技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人的关注,优美宜人的校舍环境、健康进取的精神环境、资源共享的社区环境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物质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它不仅为整个育人过程提供保证,而且以其特有的方式直接参与育人。校园环境是一种文化景观,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着群体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智慧,为广大师生的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当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满足了功能,却没有了美感,更缺少新意。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既要关注教学和学习的需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

笔者借鉴区内环境示范校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环境实际,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环境“育人”实效性进行尝试研究。

二、研究内容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静止的环境,指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的文化特征,它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在教学或其他活动所形成的精神、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流动的环境,是通过陶冶、感染、潜移默化对人起影响作用。

1. 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集中三部分内容进行尝试:

(1) 通过校园布局、花草树木、人文景观等物质环境,提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心灵。

(2) 通过宣传橱窗、警示牌、育人目标等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

(3) 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等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创设育人环境的和谐氛围,提升学校环境育人的实效性。

2. 理论借鉴

本研究借鉴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管理心理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实效。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法。以半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为调查分析、组织策划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汇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看法。

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立存在的问题,建立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方案或计划。

第三阶段即汇总阶段:2009年7月至10月,分析汇总资料,剖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提升形成总结性研究报告或相应的论文。

五、问卷调查与分析

结合校园实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涉及学生对整体校园环境的态度、改进意见、节约与环保意识及行动等方面。

1. 调查结果

(1) 校园环境态度与建议贴近实际 (见表1) 。

(2)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节约意识 (见表2) 。

(3) 学生能及时参与公益活动与环保行动 (见表3) 。

2. 整体分析

(1) 发展需求与发展差距

校园环境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学校校园环境虽然达到规定标准,但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审美的需求。我们进行了访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第一,学生设想的校园环境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阳光校园、绿色校园;有健身、娱乐活动场所;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蕴藏丰富的知识。

第二,需要改善的方面是:种植供观赏的树木、花卉;增加人文景观;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学生诚挚的见地,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更加美好打下基础。

(2)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教育实效的改进设想

(1) 加强学科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的结合、渗透,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2) 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意识。

(3) 丰富学校人文环境,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设施,遵守法规。

六、改进措施与对策分析

1. 积极改造校园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该校是一所半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校园实际,营造美观的环境氛围,让学校的文化底蕴去教育学生。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匠心独具的校训—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在甬道顶端安放奥运雕塑,预示学校勃勃生机。生活区月亮门两侧张贴“改小毛病成大气候”钛金铜字,彰显学校育人目标。操场四周栽上精心挑选的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山楂树,一年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与校园建设交相辉映。教学区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名人名言、画像、山水画。橱窗内张贴学生手工作品、先进人物事迹、班级量化评比、校务公开等内容,意在使师生用它来时刻鞭策自己。教室内悬挂各班班训,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花坛北侧矗立一面大型电子显示屏,两侧张贴“教师教方法学生学做人”钛金铜字,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此外,显示屏随时插播师生教育教学活动风采、定时校园广播,营造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氛围。

2. 加强环境教育促环保意识提升

学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让“绿色”走进课堂。学生自觉参与拔草、浇水、植树等劳动。在橱窗中展示环保手抄报、漫画、手工艺品。每逢“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纪念日,学生便向居民发放环保倡议书,并参加清除非法广告、捡拾白色垃圾、“小手拉大手,还城市一片清新”等校内外公益活动。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等使绿色文明、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3. 优美雅致、健康情趣的校园环境正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校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采用直观教学,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识别各种植物、花草,锻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校园环境对学生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提供环境描写的素材,观察植物的生长、四季的变化;为学生学习教学基本篇目、诗词,提供了直观的情境。如《春》《白杨礼赞》《早春》等。

第二,校园环境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创设美观实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在操场四周种植枝叶茂盛的枫树,供师生课间休闲读书时享用。在花坛中种植各种花卉,春夏秋季节都能见到盛开的花朵,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走廊、教室甬道两侧,张贴名人、名言、山水画。另外,悬挂一些图文并茂的警示牌鞭策学生言行。通过上述做法,既美化了教学环境,又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第三,在人文环境建设中,学校注意校容校貌的管理,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每天都有“校园小卫士”值周,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尊师爱校教育等结合起来。对全校学生的礼仪、守纪、言行、卫生及“两操”等方面进行量化、公示。使校园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有序的人文环境为一体,使校园变成了一本活的教科书。

七、环境育人实效性尝试结果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学校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激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融洽的环境。

学校在寒暑假期之际,充分利用各村家教活动站这一优势,由家教活动站负责管理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参观旅游,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学校同样回报社会,无偿培训各大队干部信息技术知识。春季运动会时学校大门向社会开放,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比赛,秩序井然。正是多方的积极配合,学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体育先进单位及市级百所好家长学校,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09年学校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同年11月被全国妇联、中国教育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家庭、学校、社会携手配合,共同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正全面铺开。

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这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重视下,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对陶冶人、教育人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八、几点思考

(1) 学校环境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教育、安全的观点出发,创建一个既利于教学又富有生机,以促进青少年身心良好发育,融校园、花园、学习乐园为一体的最佳环境。

(2)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校园的环境质量与学生息息相关,并持久地产生直接影响。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知识化到学府化,可以行“无言之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今后实践中要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影响人、熏陶人、感染教育人。

(3) 学校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无声的教育。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突出育人功能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仍是后勤管理的主旋律。

(4)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的共识,创建绿色学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Z].教基 (1992) 19号.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篇4:扎根山区育桃李

偏远山区的守望者

覃广胜1974年毕业于南渡高中,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1976年3月,覃广胜到昙容中心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他一边教学一边在职进修学习,1984年从岑溪师范学校毕业。两年后,通过岑溪民办转公办考试,成为正式的公办教师。2002年以前,覃广胜一直都在昙容中心小学任教。多年来,覃广胜的教学成绩显著,可就在事业得意之时,他却主动申请到马路镇最边远的一个分校——杨梅小学任教。同事们都很不理解,在昙容中心小学教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去没人愿去的山旮旯?就连学校领导都劝阻覃广胜:如果去山区小学当“山大王”,要想调出来就非常难了。覃广胜却态度坚决:“正是因为那里条件艰苦没人愿去任教,所以我才要去那里扎根。那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说干就干,覃广胜交接好手续之后,立刻打点行装来到了杨梅小学。当时的杨梅小学还开办有1—6年级,学生有120多人,教师也还有5名。但是随着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到了2007年,高年级学生全都到大和中心校寄宿学习。慢慢的,杨梅小学只剩下两个年级,有的时候设一年级和二年级,有的时候设一年级和三年级,人数不到40人。除了自请一名临时代课教师外,覃广胜就是这里唯一的教师。他不但要给学生上语文、数学,还要上美术、音乐、体育和品德课。

来到杨梅小学之后,覃广胜从未想过要调动工作。每当有人问他,在这里任教这么久了,是否有过换环境的打算呢?他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坚定地回答:“我从没想过离开,是我主动申请到这里来的,我的打算是,一直做到退休。”覃广胜的家距离杨梅小学约有6公里,但他十多年如一日,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他用青松一般的执著,扎根山区,默默耕耘,不离不弃,被人们称为偏远山区的守望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群众的赞扬。

学生们的“守护神”

在学校除了繁忙而紧张的教学工作外,学校一切大小事都需要覃广胜一个人处理。杨梅小学学生虽然不多,但每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都比较远,学生们每天走着漫长的山路往返于家校之间,为了学生能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覃广胜也常常跟着学生们上下学。每天早晨,他总是最早到学校,因为他要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有哪一名学生没及时到校,他就会详细打听该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倘若谁也不知道原因,他就会立刻赶往学生家里,生怕学生出了什么意外。

2011年11月的一天,学生小云(化名)没有来学校,周围同学谁也不知道小云为什么没到校,覃广胜立刻赶往小云家,原来小云突发盲肠炎,可小云的父母亲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没人照顾她。看到此情景,覃广胜二话不说,抱起小云就往医院赶,联系到了家长后,还资助了小云部分医药费。“覃老师这么关心学生,我们把孩子交给他,一百个放心!”事后,小云的家长感激地说。

杨梅小学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基础较差,这里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覃广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小亮(化名)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不好,自理能力差,写字不工整,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哭,同学们都受不了这爱哭鼻子的小亮。可覃广胜却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辅导小亮,经过一段时间行为习惯的培养,小亮进步了,再也不是过去那个遇到困难就退缩的“胆小鬼”,现在的小亮活泼开朗,勤学好问,还成了大家共同推选的“三好学生”。

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杨梅小学,覃广胜既是严师,又是慈父。这些孩子平时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少,问题却比较多,关注他们就成了覃广胜的“家常便饭”。每个新学期的开始,覃广胜就对每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通过关心和鼓励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覃广胜还为每一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心理问题、学习成绩等情况,每当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了进步,他都会把这些记录下来,并在第一时间向他表示祝贺。

在覃广胜的细心照顾下,杨梅小学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在他任教的十多年来,这里的学生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村民们都说,覃广胜是孩子们的“守护神”。他的事迹感动了不少人,梧州零距离网的网友曾3次走进杨梅小学慰问覃广胜,并爱心资助杨梅小学。

山区里飘扬的国旗

“每当学校升国旗的时候,就是我感觉最神圣的时刻。”覃广胜说,杨梅小学虽没有音响设备,甚至连一个喇叭都没有,但是他教会了全校的学生唱国歌。尽管学校条件艰苦,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会如期举行,他召集全体学生在国旗下集合,升旗仪式由他亲自主持,两名学生作为升旗手将国旗护送至旗杆下,然后他宣布,升国旗,唱国歌。在他激昂的拍子下,孩子们高声唱起国歌,歌声久久回荡在山间。覃广胜说,每周的这一时刻,他都能感觉到浑身的热血在沸腾,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认为,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之前,要先学会热爱伟大的祖国。十多年来,不论风霜雨雪,在升国旗这件事上,覃广胜从未马虎过。

覃广胜以共产党员的情怀,默默扎根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他甘于平凡,面对贫困,他选择了沉默,以沉默应对,面对孩子,他选择了释放,把自己沉甸甸的爱释放给那些充满渴望的大山里的孩子。

篇5:扎根山区

——同志优秀事迹

x,男,汉族,x年9月出生,1989年3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现任茶镇党委副书记,自1998年3月任乡镇副职以来,工作踏实,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认真学习,单薄名义,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该同志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法律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自我约束,十五年来,按照“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哪里干的原则工作。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安排,正确使用权力。团结同志,摆在位子,维护党委政府权威。通过学习,拓展了视野,吸收了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认真工作,尽心尽责,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经济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开展,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1、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创建文明镇村为载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升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治理”脏乱差“和清洁工程综合整治。围绕《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机关、农村、学校、社区的开展。

2、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近年来以平安创建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平安创建的宣传,使宣传工作深入到村、组、胡,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邪教工作,全镇无一起“民转刑“和恶性案件的发生,严打”整治斗争,开展平安单位,村的创建活动和用打防并举的方针,进一步促进了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社会的平安和谐。

3、踏实工作,常年工作在一线,在基层工作以来,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是走村窜户,了解每村的基本情况,为工作开展,掌握一手资料,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建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反邪教工作中,有人反映在西乡与石泉交界处有人搞“门徒会”,他接连两次上去调查、核实,经调查群众虽然反映失实,但也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戏称这是十几年来他们见到的最大的“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维权意识正在加强,从干部的一句话说的不对,到经济方面,人为“争气”到挣钱,由信访到上访,他都能热情接待,积极的调查,用真心感动上访者,用诚意回复信访者,使全镇信访、上访逐年下降。

三、团结同志,热情待人,积极为大家排忧解难。该同志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一直与人相处很好,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责任不推,有功不局,热情待人。他对同事总是热心帮助,从不自摆架子,平时总是能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同事,如谁家有什么困难,他 总是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对待同事是这样,对待单位亲她党员、职工也是如此。

篇6:扎根山区

——翁源县坝仔镇优秀乡村教师郑茂清先进事迹

郑茂清老师于1986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在翁北山区教坛上整整耕耘了22个春秋。二十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人师表,敬岗爱业,尽职尽责,让一批批山娃子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出山沟沟,融入社会,为祖国建设培养了新生的力量。在此期间,他多次被镇、县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大队辅导员和先进班主任等称号。198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8年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5年兼任学校教研组组长。近十年来担任小学高年级教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追求,有着一颗虔诚的心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郑茂清从小就拥有的愿望,任教前他是一名管理区(现村委会)的一名干部(当时任宣传员)。当时村干部地位高,工资福利比较好,是教师财政工资的二倍多。听说招考民办教师,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公开考试且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参加教学工作后,郑茂清被安排在村级小学任教,负责三年级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工作比较辛苦,民办教师工资低,但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对学生诚挚的爱心。他所任教的学科在镇统一考试中旗开得胜,获得了全镇同级第一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工作上的表现与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 的肯定。不久被委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教研组长。之后还调任本镇的山区小学———上华小学的负责人。他积极工作,虚心学习,受到当地群众好评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

二、对学生有无比的关爱,一颗火热的爱心

郑茂清老师虽然是一位青年男教师;但他对学生的爱胜过于父母亲对子女的爱。在教学上他特别关心和帮助后进生。90年,他班的一个学生吴秋成,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来校上课不正常,学习成绩一度下滑。郑老师就主动找他谈话,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了几个月内膳伙食。课余时间找他辅导,老师的帮助使他深深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发奋学习,很快成绩就提高了。

半溪小学的学生来自该村十五个自然村。地处偏僻、分散,近八个村距学校十多里路,许多山区孩子要在学校寄宿、开饭。有的内宿生还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上了两天的课就闹着要回家。他们远离父母,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提水、洗衣都要大同学帮忙,更不用说生病之类的事。93年冬有一个叫谢锋的二年级内宿生,晚上查房的时候,郑老师发现他在发高烧,立即背起这个同学到卫生站去看医生。治疗后,谢锋的病情很快有了好转。之后的几天里,郑老师还叫这个学生到他房间里及时吃药。吃饭时,郑老师还给一些开胃的菜让他吃。家长得知情况后十分激动地说;“老师真好!我的孩子真幸运!”

2004年9月,在一次劳动中,五年级班的梁颖同学在割草时不小心将左手掌割伤。班主任来报告后,郑老师和刘源增校长

一起将梁颖同学的伤口作简单处理后随即送到卫生站作进一步治疗。但这个同学是内宿,冲凉时不小心沾到水,两天后伤口被感染。校长和郑老师又将这个同学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为了更好地让家长放心,他和学校领导先后五次到距学校30多公里的县人民医院探望这位受伤学生并为其办理相关意外保险手续,出院后还到学生家中做好慰问工作。使学生家长万分感激道:学校领导、老师十分负责任,子女在学校读书、寄宿,我们放心!

三、在教学中,精教求实,体现了乐于奉献的决心

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学工作中,郑老师服从分工,勇挑重担。二十多年来,多数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兼管学校许多其它校务工作。特别是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99年承担了岩庄镇小学语文“说课”教学交流任务。组织高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说课交流,改进了不少的教法,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007年承担了本学校的“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的专题教研活动。一年来活动开展正常,效果良好。郑老师还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如《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获得了“中山大学出版社”的相关证书。2005年12月呈送相关部门后又获得了韶关市小学教学论文评比叁等奖。

在教学中,郑老师能够刻苦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来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从40分钟要质量。如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他是从文章的字、词、句入手,重视读音、释义;重

视教学情境的巧妙设置,强调感情朗读,真正做到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有所思和有所悟,逐步提高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2001年6月,他担任的六年级语文在全县统一目标检测中获第五名。2007年6月的统一检测又获全镇第一名。2007年9月他接到一个语文、数学平均分40多分,且排在全镇(24个班)倒数第一名的班级。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该班落后的一个原因。郑老师没有被面前的困难所困惑,他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游戏,在不经意中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当面批改作业,及时家访是郑老师最常做的工作。如这个学期,他班里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症,亲属来到学校要求停学。郑老师知道后,根据实际,做好了学生亲属的思想工作。并找到了叶文斌,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指导他如何克服面临困难,继续把书念好。虽然,病魔夺走了这个学生父亲的生命,但叶文斌同学学会了坚强,知道怎样做才能对得起家长、老师。在以后的三个多月,他发奋攻读,成绩不断进步。期末考试中还获得了双科第三名的好成绩。该班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由24名提升到第15名,前进了9名。学校领导对郑老师的工作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篇7:扎根山区 奉献人生

—山西省潞城市黄牛蹄中学教师田忠勤事迹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田忠勤,现年48岁,系山西省潞城市黄牛蹄乡黄牛蹄村人。他扎根山区三十年,默默奉献人生,如今他是潞城市的一名小有名气的高级英语教师,是一位“长治市好人”,是一位“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乡村英语教师”。他1984年太行中学毕业后返回了自己的家乡黄牛蹄乡黄牛蹄村,应聘来到了他的母校—黄牛蹄中学,当上了一名代课英语教师。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誓言: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圆他们的上学梦、走他们的成才路。于是他就安下心来在黄牛蹄中学当一名“代课教师”,直到2002年才转为正式教师。30年来,他一直肩挑学校工作重担,他曾经带过四个毕业班的英语课,当时班容量超过90人;连续数年曾经同时当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主任。就现在,他带着一个毕业班的英语课兼班主任,同时还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他一天到晚都很忙,可他的生活很充实。从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英语教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研究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英语课堂教学,使英语课堂节能高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总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一贯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把“我能行”的激励机制融入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中。多年来,他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先后20次荣获潞城市级“模范教师”、“教学能手”;连续两次荣获“潞城市名师”称号;他的自制教具曾荣获山西省等级奖;1999年他荣获全国中学生外语优秀辅导教师;2001年他的论文《外语学习中的兴趣培养》被评为山西省优秀论文;2008年1月,他应聘担任了《中学第二教材》英语学科的副主编;2008年2月,他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乡村英语教师”;2008年教师节,他再次被评为“潞 1

城市名师”,同时又被评为长治市政府“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9月,他在《英语辅导报》发表了他的论文《学英语要讲“原则”说“关系”》。2009年10月,他被评为潞城市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0年7月,他被评为“长治市好人”。

在农村中学从教三十年,他是这样做的:

一、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拥有深厚的知识功底

人常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可是现代的英语教学向我们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有扎实的教学功底,1985年,他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科的广播函授学习,通过三年的学习,校正了他的英语发音,拓宽了他的英语知识。1988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治市教育学院英语系,在这二年中,他学到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懂得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发展,1997年至2000年他又参加了山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本科学习,这又为他的英语教学增添了内燃动力,使他的英语教学成绩连续多年保持潞城市同学科领先水平。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他狠下功夫学习电脑技术,仅用了一年时间,他顺利过了电脑的四个模块,学会了电脑技术的常规操作,能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

二、敬业奉献,勇于探索,探究高效的英语课堂

凡事都要讲方法,科学的方法能让人做事省时节能增效,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他喜欢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和成长。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特点,认真钻研《大纲》和《课标》,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要求,把握每 2

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他继承了传统教法的优点,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新的教学成果。他多次参加了省级培训,开阔自己的眼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教学观念新了,教学方法灵活了,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日渐形成。

他特别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想学”、指导他们“会学”,达到他们“学会”。让学生在对待一个问题时,力争要做到:首先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探求解题依据,明白“为什么”,最后懂得“怎样做”同类题,达到“一个问题三个层次”的教学效果。他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他所带的班级班风学风良好。近年来,在农村中学很多班级的人数在减少,而他带的班级人数始终是全校最多的。

三、拓宽英语课堂,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来源于扎实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他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这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兴趣保持和兴趣的提升,还关系到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英语角”等课外活动,让许多即将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找回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也发现和培养了许多英语特长生。1998年他的学生王鹏艳在全国中学生外语口语竞赛中荣获初中组叁等奖。

四、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导航学生人生

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不能只醉心“教书匠”,应该立志做“教育家”。他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他认为只要有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心,你就具备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条件。因为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英语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而且是一位任职26年的模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他用真心、诚心、耐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个学生,他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首先要做到,让他从学习生活的小事去严格要求自己,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他重视培养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让班级管理自动化,使班里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体制。他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走进他的教室,就像走进德育教育知识长廊,他设法让黑板、墙报和座右铭说话,时时提醒学生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好一件事。他在教育教学中一贯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中心目标,这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对学生要求很严,他认为“严”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松”是学习失败的祸根。他很重视赏识教育,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亲和力,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他认为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他用爱心去读懂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宽容他们的异想天开,让他们的心与自己的心产生共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所带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师生情深意重,班风文明向上,学风正,兴趣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历年来,他所带班级都被评为“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他班的团支部多次被评为团市委的“先 4

进团支部”。

五、善待他人,易于合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篇8:扎根山区教书育人

在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忠县,有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它既不邻县城,也不靠场镇,座落在偏远的小山村。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

拔山中学被誉为“高考专业大户”、“山沟里的凤凰巢”,《精神文明报》称赞该校师生是“创造希望的人”。90载兴学育人,学校共为祖国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人才。特别是近几年,学校高考上线率一直在98%以上,本科、重点上线率一直在70%以上;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前十所重点大学的学生高达数十人,成为享誉巴渝大地的一所农村重点示范高中。

这熠熠生辉的荣誉离不开扎根乡村、甘做农村基础教育引领者和铺路人的杨寿江校长的艰辛付出。

农村中学简陋的环境:他心中的忧

杨寿江在拔山中学工作长达26年。在这26年里,他看到了他心爱的学校从只有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乡村学校,逐步向外扩展,发展成为如今占地近200亩的现代化学校。

刚进入拔山中学,作为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他带领高中学生参加学校建校劳动,肩挑背磨,自己带头劳动,对学生开展现身教育;作为教务处领导,定期举办业务讲座,把自己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全校教师。一段时间后,全校的教育质量有了质的变化。几年后,他以过硬教学业绩和突出的表现,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赞誉,被组织任命为拔山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此期间,拔山中学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几年后,任忠县石宝中学校长,任职期间,让石宝中学的校舍和设施设备、教育质量都有长足的改观和提高。2012年7月,杨寿江再次调回拔山中学,成为这所市级重点中学的校长。

重新返回了曾经战斗多年的拔山中学校园时,他目睹了拔山中学的巨大变化,但环境设施与市级重点中学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师不能看数字电视,校园网络网速极慢,给教学造成困难;学生住宿极为紧张,部分学生还住在异常简陋的地下室;教师住宿也非常紧张,有的3人住1套间,有的2人住1单间;师生还用着学校提供的自来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标准;校园虽是水泥道路,但坑坑洼洼;没有停车场,教职工车辆只能停在学校道路两旁,既影响校容,又造成安全隐患……杨寿江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差距,既影响学校的对外形象,又严重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怎么办?多少个不眠这夜,杨寿江在思索着……

他利用政策解决师生住房。他利用工作房的相关政策,向上级争取资金,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修建了2幢教职工住房;他巧借拔山中学年年创造的教育辉煌的东风,又争取资金在同一时间里修建了2幢学生公寓。

他积极引资改善教学条件。一是请友邻系统和单位资助,如争取忠县交通局、水利局等系统、单位提供资金,实现了校园道路“白改黑”,开建了朝阳湖(拔山中学校内的休闲人文景观)工程,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二是利用拔山中学的校友会,向学校培养出去的学生宣传拔中,引来他们对母校的支持。于是,凤凰广场建成了,园林式校园形成了;三是争取企业的支持,如让渝教科贸进入该校,解决了师生购物不出校门的难题。

他集思广益建设校园文化。他请教育设计院的专家实地察看学校,规划学校布局,提炼学校人文精神;他号召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挖掘学校的办学思想。他博采众长,积思广益,聚众人之智,科学地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思想:以学校创始人沈芷人先生所题的“大道远行,天下为公”作为办学理念,并身体力行地传承办学大道、师德大道、育人大道、教学大道、服务大道;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培育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拔中精神;以“以爱育爱,以德育德”作为育人理念,要求教职工以德示范,以爱育生;以“严谨求实,师今法古”为教风,以“博学慎思,审问笃行”为学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就这样,拔山中学形成了温馨宜人的环境文化、励志前行的精神文化、科学民主的管理文化、尚贤慎独的行为文化。

曾有媒体记者来学校采访后这样写道:“刚才还是乡村、民房、田野,一步之遥却别有洞天,只见学校三面临壑,四季常青,流彩叠翠,风景如画,古刹、凉亭、草坪、清池……幽雅的学校环境俨然洞天福地。校园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随处可见清心励志的图文,文韵流香的步道,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学校A级标准的学生食堂;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恢弘大气的教学科技大楼;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校园广播系统、网络系统,有藏书20多万册的图书大楼,400米塑胶标准田径运动场等,一座设施完善,功能俱全的现代化学校正以蓬勃的朝气屹立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宽阔的塑胶操场上,同学们正在做着课间操,同学们阳光自信,精神抖擞,节奏统一,焕发出青春活力。这里平安有序,文明和谐,特有的育人环境让人感慨。”

在校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家住在县城里,父母之所以选择了这所远离城区的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不仅是教学质量好,更重要的是看重了这里的育人环境,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外界的干扰,没有网吧,没有歌舞厅、录相厅,是一个能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这天翻地覆的环境改变,无不凝聚着杨寿江的滴滴汗水、番番心血。

农村中学薄弱的师资:他心中的痛

老师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师资队伍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求来的成长。因此,杨寿江始终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言雅行善、乐教乐为、专业过硬、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拔山中学虽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但由于地处农村,条件差,不仅硬件条件差,而且师资力量也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10年的时间里,学校的一些优秀教师调往主城重庆,而优秀的大学生又不愿到这样的农村边远学校;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临近的学校调入,甚至从镇级初中调入。这样,学校的师资条件就不言而喻了。杨寿江深知:师资薄弱,是学校的硬伤,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他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个心中的“痛”。

面对这个严峻的局面,杨寿江与学校班子反复调查研究,采取“调、培、送”三管其下的方式,争取在三年内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他向县教委如实反映学校教师的情况,对外宣传拔山中学校园环境的变化,向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宣传学校对大学毕业生的优厚待遇……在县教委的支持和杨寿江的艰苦努力下,211大学的毕业生来到我们学校了,硕士生到我们学校了,县内的一些优秀教师到我们学校了。这样,保证了教师“进口”的质量。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彰显学校发展实力。该校大胆更新育人观念,杨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第一线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心一意地谋划学校发展,聚精会神运筹教学质量。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提倡“比学习、比团结、比协助、比清廉、比奉献、比实绩,促使全校教职工与时俱进,自觉强化方向意识、质量意识、稳定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较高的理论素质、渊博的知识素质、优良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以此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业精于勤的教师团队,给学校发展添砖加瓦,注入生机与活力。

重培训,强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全面更新育人观念,提高育人素质和教师素养。通过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实行拜师学艺和“三新”教师献课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在每期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评出一、二、三等奖,教职工大会上兑现奖金和颁发证书,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教书热情,一种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弥漫在拔山中学校园。同时,学校出台机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比赛。凡是获奖者,学校均予宣传和奖励。

杨寿江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他也要为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领导干部准备好“一桶水”,要做一名学习型和科研型的校长。他参加了重庆市校长岗培、重庆市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自己平时也非常注重自学,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每天学习1小时,如果某天时间太紧无法学习,也要在宽裕的日子里补上。人们无法知道他到底读了多少本书,但可以看到他10多本厚厚的读书笔记。难怪在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能引经据典,将为人为师的道理注入教职工的心坎里;难怪他在给教师举办的业务讲座上,能旁征博引,将抽象的专业理念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们熟记会用。他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教学,与教师探讨如何让农村孩子学得又快又好;他来到教师办公室,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拔中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他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食堂,走进学生宿舍,问寒问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找师生员工谈心,望闻问切,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困难,以最高的诚意和虚心的态度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既解决了实际难题,又在精神上形成了凝聚力。既联络了感情,对学校的发展又形成了活力。有这样的校长,拔山中学的快速发展和年年高考摘大瓜无疑是顺理成章的!

农村中学艰难的课改:他心中的伤

作为科研型的校长,杨寿江深知应试教育的弊端,力推新课程改革。通过他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努力,通过他在石宝中学当校长的努力,虽然以处于农村中学的我们看来做得已很不错了,但在他看来却相差太远。

“农村孩子的家长眼光比较狭隘,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功底如何,硬将孩子往普高送,他们关注的是重点大学;社会上只看学校的升学率,并不关心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评估也重在升学数字;绝大多数家长一鼓劲将孩子送到我们这样的学校,导致我们班额巨大;学校的设施设备、教学人员永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学生的需要……我们怎么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嘛!这样下去,会误了孩子,也会误了国家人才培养的……”

作为农村中学的校长,在与教师们探讨教育问题时,经常表达出的无奈和伤心。

新课程改革之路还得要走,哪怕一学期甚至一年只迈出那么一小步。

打铁必须自身硬,还是从自身做起吧!2012年下期,在开学工作会上看到的教师任课安排表中,高一五级十五班的数学安排了2名同志任教:毛飞和杨寿江。正当老师们疑惑的时候,杨寿江讲话了:“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这场教育革命,我蹲点高一(15)班,与毛飞老师一道,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路子,争取取得一些经验,哪怕是教训,也为下学年进一步推动课改做出努力。”就这样,他与毛飞老师一道,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每周至少在该班上一堂课,听袁华梅老师上一节课,与袁华梅老师一道分析班级的学情……

通过一年的努力,初步创建了“目标导航,双主课堂”的课堂模式。它包括“自主预学,教师导学,反馈促学”三个阶段,“导、学、示、拨、测、评、理”七大环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讲台变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不仅开启了学生心智,减轻了学生负担,拓展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展现了学生靓丽的风采,让学生扬起自信的目光,在快乐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应试的角度看,成绩也不小:在平均分班的情况下,至第二学期末,该班数学平均成绩居年级同层次之首,高出第二名4.36分;优生率和及格率均居同层次之冠,且均高出第二名6个百分点以上。这个成绩让老师们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大家都乐意开展新课改了。

杨寿江自己不断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给自己加压,不断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此带动全校的科研工作。迄今为止,学校承担、杨寿江作为主研人员的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与帮辅对策》获一等奖,国家级课题《利用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市级课题《中学综合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已经结题,国家级课题《中学作文满分策略研究》正在顺利进行。杨寿江撰写的高质量的论文《自我探索建构,实现自我创新》、《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杨寿江被教育部评为“科研先进校长”。

2013年下期,拔山中学正式走上了新课程改革路。各年级各门学科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吸收杨寿江和毛飞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如语文的“五步导学”法(目标、自学、解疑、练习、小结)、物理和化学的“四段教学”模式(目标、实验、结论、运用)。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灵活,使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校狠抓特长教育,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组建艺术班和体育班,降低文化课学习难度,以夯实基础为主;强化艺术和体育教学,提升艺术和体育水平。普通班在星期二下午,则安排科技活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老师组织)和文艺活动(文学欣赏、演讲写作、历史追踪、法律运用,由语文、历史、政治老师组织),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其中的一项活动。

近几年来,学生各项获奖达到1558人次,其中何柯、张成逸获重庆市科技模型大赛一等奖;重庆市2015年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荣获第8名;叶凌霄、肖蓉分别获盛世中华全国声乐比赛特等奖、银奖;陈雅馨、朱淑平分别获得第二届中国广播影视艺术声乐组银奖、铜奖;在全国生物竞赛中25人获奖,其中国家级11人,全国数学竞赛有12人分别获得全国二、三等奖;王秋鸿、丁欢、陈宇红、吴亚利等4人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蒋雪荣获第三届忠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提名奖。

拔山中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这是杨寿江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果,与全校师生的辛勤劳动合二为一,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育着这片园地。忠县教委主任梁文政到拔山中学调研时,感慨地说:“二类的办学条件和生源办出了一流的成效,值得肯定。”

农村中学留守的学生:他心中的泪

偏僻的山区,落后的经济,迫使农村中青年人外出务工。拔山中学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这些学生成为了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在假期就发生了学生溺水死亡事件;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由于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女生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男生问题行为令人担忧;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由于不懂得照顾自己,整体的身体状况比较差。面对班主任会议上,班主任反映的这些问题,身为校长的杨寿江,他的心像铅一样的沉重……

针对这些问题,他上网查阅了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资料,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整套解决留守问题学生的措施:一个领导小组,两个方向着力,三个方面结合,四个具体方法。

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杨寿江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安全的2个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科处主任、安保处主任、总务处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科处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安保处、总务处主任为副主任,全体班主任为成员。办公室要定期研究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及时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留守学生工作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向着力。从物质上,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从精神上,加强心理辅导,控制消极情绪,形成健康向上思想情绪;控制过激行为,引导其按中小学守则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全方位关注、关爱留守学生。

四个具体方法。学校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解决留守学生物质生活和学习的需要,特别是对困难家庭的学生更加关照;建立心怡美疗室,向上级争取了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该校,专门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家庭方面:在农闲时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让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到校听专题讲座。社会方面:争取乡镇政府和居委、村委对留守学生的家庭予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扶。

农村中学迅猛的发展:他心中的乐

身为学校校长、校党总支书记的杨寿江,政治坚定,思维敏捷,极具创新能力。有很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他为人低调,待人谦和,处事公道,勤政务实,有带好班子、带好队伍、打赢硬仗的丰富经验,教育民生工程做得全、做得实、做得细、做得到位。处理各种疑难、复杂问题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密切联系和依靠班子和教职工,务实求真,群众口碑极好。他教过18届高中毕业班,担任20年班主任,1992年带出清华大学王如亮等全国前10所名校生186人,高1992级上线率居全县第一。1997年指导学生赵俊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拔山中学首次荣获得全国一等奖。时任班主任的拔山中学高98级1班在高校招生未扩招时就有40人上重点大学、17人上二本、3人上专科,60人全部上线,创当时重庆首例,被原万州移民开发区教委誉为“开万州高考先河,树育人历史丰碑”。所教数学的高98级1班高考人均成绩达120.6分,最高分和人均成绩均居原万州移民开发区3区8县第一。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6篇,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4个,已结题3个。承担重庆市级研究课题11个,已结题9个。1999年获万州片区首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同年,获重庆市首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群雁高飞头雁领。近几年,他带领的拔山中学获“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重庆市科技创新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实验基地”、“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交通文明校园”等40余项荣誉称号。

上一篇:高考英语试题命题意图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