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习俗及禁忌

2024-05-23

寒露节气的习俗及禁忌(共9篇)

篇1:寒露节气的习俗及禁忌

寒露节气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习俗: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习俗: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习俗: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习俗: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习俗: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养生之饮食

多吃山药、萝卜等“根”菜

专家提醒:寒露节气养生保健不妨多吃些山药、萝卜等“根”菜。

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研究证明,山药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此外,山药对于糖尿病有辅助疗效,除了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还有改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功用。由于山药中淀粉含量较高,因此在食用山药时,最好能用山药代替一部分主食,也就是适当减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带来能量过剩的问题。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10月8日是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在这节气里最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

此节气的养生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如合掌瓜煲猪、红萝卜无花果煲生鱼、太子参麦冬雪梨煲猪瘦肉、白菜蜜枣煲羊肺、淮山北芪煲猪横脷、粟米煲牛、椰子淮山杞子煲鸡鲍鱼汤等,在润燥滑肠、清肠解毒上宜用槐花煲猪肠、火麻仁当归煲猪等。

寒露养生有4个“禁忌”

寒露养生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粗线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寒露养生忌作息紊乱

作息紊乱不管是什么季节对身体都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年轻人,作息紊乱可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在寒露时节,最好适当早起,并在早起后舒展活动一下全身,这对预防秋末冬初高发病——血栓有一定的好处。

寒露养生勿盲目秋冻

寒露是冷热交替的节气,寒露过后,万物随寒气逐渐衰退。这个时候,养生不宜再“秋冻”,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寒露时节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见病的侵袭。这个时候不要再穿夏季的凉鞋了,以免“寒从足生”,而应穿着舒适的鞋袜保护脚部,防止寒气入侵。

寒露养生别过度运动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篇2:寒露节气的习俗及禁忌

寒露的由来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来金秋十月,我们从处暑、白露、秋分一路走来,一直在赞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时节,我们仍旧不会吝惜美好的语言。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此时,南方的人们在开始享受凉爽的秋风之时,北方的人们已在领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也许南方的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寒露时我们怎么没有见到露水。其实也好理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出自黄河流域,此时,江南气温还偏高,出现露水的时间要比北方晚。

篇3:鲁迅小说中的禁忌习俗解读

“晚饭摆出来了, 四叔俨然陪着,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 但知道, 他虽然读过‘鬼神二气之良能也’, 而忌讳仍然极多, 当临近祝福的时候, 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倘不得已, 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话, 可惜我又不知道, 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这里所谓的“替代的隐话”, 就是指忌讳语的对代词。“我”因不谙悉语讳的对代词, 故而虽想打听祥林嫂的生死, 但“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这段引文一方面告诉我们对语讳及其对代词的了解和熟悉是人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另一方面也是对禁忌的一种具体说明。所谓禁忌, 就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或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其特征有三点:第一, 禁忌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规范;第二, 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 违禁所造成的不幸停留在心理层面或者精神层面上;第三, 禁忌的处罚是不可抗拒的, 违禁所遭受的惩罚由当事人自发的内心力量或精神上来实行。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不少习俗, 禁忌习俗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药》和《阿Q正传》中所涉及的言语、寡妇、祭祀等方面的禁忌来作一番解读。

一.言语禁忌

由于风习、俗信或个人缘由, 某些言语被认为不吉祥或不体面, 而代之以别的话语, 经久成习, 成为禁忌语。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禁止说出的词语, 二是替代性说法, 即委婉语。根据禁忌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和禁忌的内容, 结合教材实际, 这里把语言禁忌分为凶祸词语禁忌和羞耻词语禁忌两类来加以说明。

1.凶祸词语禁忌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趋吉避凶的心理, 中国民间一向也有“说凶得凶, 说祸得祸”的说法。人们厌恶死亡、疾病、伤残、离散、贫穷等不吉字眼, 对此常作凶祸禁忌语, 需要表达这些概念时就用其他委婉词语来替代。在凶祸语中, 人们最忌讳的就是“死”字, 对此民间有多种替代语, 如“老了”、“不在了”、“过去了”、“升天了”、“进土了”、“没了”、“走了”等。《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死有这样的对话: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 几乎跳起来, 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这里的“老了”就是“死了”的替代语。“老了”一句说得多委婉、多贴切:说这句话的时间是旧历的年底, 是鲁镇人都在准备“祝福”, 致敬尽礼, 迎接福神, 拜求来年好运气的关键时刻, 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来年的好运。这样的氛围说话不得不讲禁忌;说这句话的地点是在知书达礼、一言一行都有讲究的鲁四老爷家里, 何况四老爷正为犯忌的祥林嫂生气呢, 这种场合说话不得不懂规矩;说这句话的人的身份是一位打短工的, 说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东家的呵斥、谩骂甚至辞退, 这种身份的人说话不得不格外小心!

疾病也是一种不幸, 所以古今都有人避讳。“昔者有王命, 有采薪之忧, 不能造朝。” (《孟子·公孙丑下》) “采薪之忧”就是讳称疾病的婉言。下面看《药》中的一段文字: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 趁热的拿来, 趁热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 要没有康大叔照顾, 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的谢他。

“包好, 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 什么痨病都包好!”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 变了一点脸色, 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 搭赸着走开了。

这里华大妈为什么“变了一点脸色, 似乎有些不高兴”呢?因为她听到了“痨病”二字。“痨病”在中医上指结核病, 这种病对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是一种绝症, 她希望自己儿子的病出现奇迹, 快点好起来, 所以她忌讳听到“痨病”二字。但她为什么“又立刻堆上了笑”呢?在她看来, 康大叔“照顾”她家, 为她家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人血馒头”, 可以医治儿子华小栓的病, 给她家带来了希望。虽然康大叔说话没讲究禁忌, 但毕竟有功于她, 所以她陪着笑, 把这种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

2.羞耻词语禁忌

从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看, 人们特别注重讲面子, 人们忌讳提及羞耻之事, 不得不提及此类事时措辞总是委婉再三, 表现出对羞耻词语极端忌讳的态度。然而生活中令人感到羞耻的事很多, 生理缺陷就是其中的一种。有生理缺陷者, 往往有着数倍于人的自尊心, 而对自己的生理缺陷有着强烈的忌讳人言的心理。直呼其词易引起当事者不愉快, 严重者甚至引起纠纷, 《阿Q正传》中的阿Q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他头上长有癞疮疤, 于是“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 后来推而广之, ‘光’也讳, ‘亮’也讳, 再后来, 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 不问有心与无心, 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 估量了对手, 口讷的他便骂, 气力小的他便打”。这里“癞”是阿Q的生理缺陷, 和他人一样, 阿Q具有禁忌心理, 忌讳他人提到“癞”及与之有关的词,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 都会让爱讲面子的阿Q蒙羞, 所以他为此气愤, 不是骂便是打。

凶祸词语禁忌、羞耻词语禁忌是语言禁忌中的一部分, 它们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政治、礼仪、习俗等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因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以上的解读可以加深我们对教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寡妇禁忌

禁忌所指的“不洁”并不是指不洁净、不卫生, 而是指“危险的”、“不圣洁的”、“会招致凶厄的”祸源。这种“不洁”的观念, 在中国的旧社会, 最显著地被加在了女人的头上。女人被说成是肮脏的、不洁的, 是一切凶祸的根源。基于此, 女人生存不易, 寡妇尤为突出。在“出嫁从夫”的伦理社会中, 寡妇因失去丈夫而沦为妇女中更为不幸的一类, 她们像失去了屏障的家园, 如脱离了枝干的飘叶, 本应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但是残酷的社会相反报以寡妇却是更多的歧视。《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这么一个人。她第一次到鲁镇见四叔时, “四叔皱了皱眉, 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 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后来四叔家之所以雇用她, 是因为她安分、耐劳、勤快, “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此时对祥林嫂的利用价值与对她的禁忌心理相比较, 四叔家对她的利用价值占了上风。当祥林嫂再次到四叔家的时候, 四叔家虽然凭借对祥林嫂的第一次印象雇用了她, 不过四叔还是暗诫了四婶, 祭祀时要对祥林嫂有所戒备。

《中华全国风俗志》云:“ (广东) 寡妇俗称孤矜, 又称鬼婆, 人咸目为不祥人。以为其夫主之魂魄, 常随妇身;有娶之者, 必受其祟。故辄弃置不顾, 无人再娶。”俗信还以为娶寡妇, 后夫到阴间将要与原夫争夺其身。所以娶寡妇是民间一大忌讳。下面看《祝福》中的一个片段。

“祥林嫂, 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 或者索性撞一个死, 就好了。现在呢, 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 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 你将来到阴司去, 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 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 分给他们。我想, 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 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这里柳妈诡秘的“鬼”话, 不仅让见识有限的祥林嫂明白了自己再嫁的罪孽深重, 同时也让她惊恐万分。

纵观《祝福》全文, 与寡妇祥林嫂有关的“是非”的确很多, 但哪一样“是非”是她主动造成的呢?她只是想做一个奴隶而已, 可是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并没有放过她, 时时处处歧视她、欺凌她, 以致发展到驱赶她, 逼得她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祥林嫂是一个寡妇, 寡妇禁忌真像天罗地网一样禁锢着她。

三.祭祀禁忌

在民间, 祭祀被看得很神圣, 因而有许多禁忌, 如果能够恪守各种禁忌, 神灵就会福佑祭者。否则会触怒神灵, 祭者的愿望就不能实现。祭祀禁忌按种类大致可分为祭者禁忌、祭品禁忌、祭器禁忌等。

由于女人不洁的观念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 祭祀神灵往往忌讳妇女参拜。《祝福》中就有这样的记述:“……五更天陈列起来, 并且点上香烛, 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这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就体现了祭者禁忌的观念。

祭品即祭祀时的供物, 它在祭祀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祭者借以向神灵表达心愿的信物, 也是祭者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因此对于祭品从选择到制作, 从供祭到最后的处理都是十分慎重和讲究的。否则, 便不能表明祭者对神灵的真诚敬意, 不幸就会降临到祭者身上。《祝福》在介绍准备“福礼”时有这样的记述:“杀鸡, 宰鹅, 买猪肉, 用心细细的洗, 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 ……”这些文字既是对祭品选择、准备的介绍, 也是对祭品禁忌的具体说明。

常见的祭器包括:祭祀的用具、神像、法师的法衣法器等。这些, 都是举行神事时要用的, 因而它们都具有神圣的性质, 具有禁忌物品的性质, 一般来说都是不能随意触摸碰撞的。否则便是对神灵的侮辱。下面看《祝福》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后﹚: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 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 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 系上桌帏, 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 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 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 你放着罢, 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片段二﹙祥林嫂捐门槛之后﹚:冬至的祭祖时节, 她做得更出力, 看四婶装好祭品, 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 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 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以上片段, 都是准备祭祀过程中四婶阻止寡妇祥林嫂触摸祭器时的描述, 这些也都是祭器禁忌的具体表现。

祭祀禁忌是封建祭祀的组成部分, 封建祭祀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在这里鲁迅先生通过对封建祭祀的记叙, 揭露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残忍、虚伪的一面。

篇4:寒露节气禁忌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进补也有应注意的禁忌。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资料

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篇5:寒露节气的习俗由来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

寒露有什么民俗活动

1、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2、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在寒露这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重阳时节插茱萸饮菊花酒,可使身体免受初寒所致的风邪。

3、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登高不仅可以怀古、陶冶情操,而且通过登高,人们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

6、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

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7、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江南地区,对喜欢垂钓的人来说,寒露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不容错过的好时节。

进入“白露”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盛夏苦日的鱼儿又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

尤其是在“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向阳的浅水区域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因此鱼儿们喜聚这样的地方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易钓获,也就是钓谚所说的“秋钓边”。

在这段时间里,垂钓经验丰富的人一般选择水面小、水较浅的钓场。只有温度较高的晴好天气,鱼儿才会活泼爱寻食,因此一般选择在上午1O时到下午5时之间下竿,尤其是下午,效果更佳。

此外,为避免人影竿影对水中鱼儿的影响,最好使用长竿斜向垂钓,这样下钓点与垂钓者距离较远,钓点环境相对安静,鱼儿敢于大胆进窝和毫无顾忌地摄饵吞钩。

8、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

篇6:寒露节气养生4个禁忌

寒露养生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粗线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寒露养生忌作息紊乱

作息紊乱不管是什么季节对身体都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年轻人,作息紊乱可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在寒露时节,最好适当早起,并在早起后舒展活动一下全身,这对预防秋末冬初高发病——血栓有一定的好处。

寒露养生勿盲目秋冻

寒露是冷热交替的节气,寒露过后,万物随寒气逐渐衰退。这个时候,养生不宜再“秋冻”,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寒露时节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见病的侵袭。这个时候不要再穿夏季的凉鞋了,以免“寒从足生”,而应穿着舒适的鞋袜保护脚部,防止寒气入侵。

寒露养生别过度运动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寒露有什么民俗活动

1、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2、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在寒露这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重阳时节插茱萸饮菊花酒,可使身体免受初寒所致的风邪。

3、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登高不仅可以怀古、陶冶情操,而且通过登高,人们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

6、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

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7、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江南地区,对喜欢垂钓的人来说,寒露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不容错过的好时节。

进入“白露”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盛夏苦日的鱼儿又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

尤其是在“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向阳的浅水区域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因此鱼儿们喜聚这样的地方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易钓获,也就是钓谚所说的“秋钓边”。

在这段时间里,垂钓经验丰富的人一般选择水面小、水较浅的钓场。只有温度较高的晴好天气,鱼儿才会活泼爱寻食,因此一般选择在上午1O时到下午5时之间下竿,尤其是下午,效果更佳。

此外,为避免人影竿影对水中鱼儿的影响,最好使用长竿斜向垂钓,这样下钓点与垂钓者距离较远,钓点环境相对安静,鱼儿敢于大胆进窝和毫无顾忌地摄饵吞钩。

8、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

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寒露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鸿雁来宾

从白露到寒露期间,大雁会飞往南方过冬。

为了在长途飞行中保持体力,雁群还需要经常变换队形,由“头雁”带队的雁群有时会飞成一排成“一”字队形,有时会飞成“人”字队形。

在“人”字队形中,由于前面的大雁扇动翅膀会带动气流,后面的大雁遇到的空气的阻力就会减少,能节省下不少体力呢。

雁群们一边飞一边还会发出这样的叫声,大雁们的叫声是用来表达互相照顾、呼唤,指示起飞或者是停下来休息的的信号。

早些到达南方的大雁会先找好地儿,安下家来,就像是那里的主人一样,按照古人的说法,先到为主,后至为宾,那么,那些晚到的大雁就会被当成宾客一样对待啦。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是指小鸟;大水指的是大海;蛤是指蛤蜊类的贝壳,那么这句“雀入大水为蛤”呢,说的是小鸟都飞进了大海变成了条纹色泽都很相似的贝壳。

在深秋寒露时节,古时候的人并不知道大部分的鸟儿都飞去哪了,而此时正好是蛤类大量繁殖的时候,古人呢就以为鸟雀都是变成了蛤蜊啦。

三候菊有黄花

篇7:寒露节气民间传统习俗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菊花

饮菊花酒

习俗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赏菊花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登高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寒露秋边钓

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寒露节气的民间习俗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登高习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饮食习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为啥不可以露脚

白露身不露,是提醒大家早、晚需要穿长袖衣服了。而过了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专家表示,此时寒气逼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特别是脚的保暖。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

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

篇8:寒露节气传统习俗介绍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菊花

饮菊花酒

习俗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赏菊花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父母带孩子爬山

登高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寒露秋边钓

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寒露吃什么

寒露季节要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柚子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的果品。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

“荷莲一身是宝,秋藕最补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去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饮食莲藕

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红,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

超市水果之柚子

柚子

柚子性寒、味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痰多气喘等症。柚子以富含维生素C闻名,其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食用。

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养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有机酸、蛋白质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具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种功效。

柿子

柿子

柿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热痢等症。

螃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山药

寒露养生也离不开山药。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寒露有什么吉祥寓意

寒露时节菊花盛开,为除秋燥,局地有饮“菊花酒”的习俗,又因与农历九月重阳相近,这一习俗与登高赏菊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节气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寒露后有登高之俗。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季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所以寒露这个节气现实深秋已经开始冬天即将来临。

篇9:寒露的饮食风俗及养生禁忌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大雁南飞;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古人看到海边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华北大地气温下降速度加快,而且昼夜温差增大,降水明显减少雨季结束。

寒露时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节气,寒露时的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

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寒露时,台湾苏澳沿海有适合温带的白带鱼可捕获,也适逢大闸蟹的盛产期。

寒露吃什么水果身体最好

1、葡萄

农谚说,“白露打核桃,寒露下葡萄”。寒露前后是葡萄收获的季节。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葡萄既可帮助肺部细胞排毒,又具有祛痰作用,可缓解吸烟引起的呼吸道发炎、痒痛等症状。想保持身材健美的人们应知晓的是,葡萄是吃了不容易发胖的水果。

2、猕猴桃

盛产于秋天的猕猴桃,清热利尿、抗氧化成分丰富,可增强抵抗力、赶细菌及感冒病毒纠缠,还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猕猴桃中的维生素K也很丰富,它不但与凝血功能有关,还有益骨骼健康。

3、冬枣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眼下,正是冬枣大量上市的季节。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达352mg100g,是苹果维生素C含量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

4、柚子

秋季是吃柚子的大好时节,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柚子属于水果,富含大量的水分。在干燥的秋冬季,人们容易缺水,吃柚子可以补充人体水分。而且柚子的热量低,不用担心长胖。

5、石榴

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石榴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石榴多酚和花青素等物质,具有很好的排毒和抗氧化功效。石榴还含有维生素C、亚麻油酸以及叶酸等,能够为我们的肌肤迅速补充水分。

6、梨子

秋天的果篮里,品种最多的就是梨。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

7、橘子

橘子果肉和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拘椽酸、柠檬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橘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有好处,尤其对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更为相宜。

8、柿子

柿子的招牌营养素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9、马蹄

中医认为,马蹄性寒凉,味甘,可清热生津、凉血解毒,还可舒肝明目、利气通化。在中医中,马蹄作为药材入药历史悠久,中医临床上常用马蹄配成“雪羹汤”来清热祛痰,达到降血压和治疗大便干硬。

10、甘蔗

上一篇:诚信考试标语下一篇:中青年教师恳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