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24-04-28

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篇1: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日期:2007-7-30 10:59:34来源:组织办浏览次数:340

创建省卫生镇是镇委镇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是镇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一轴两轮三牌四区五亮点”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会议,就是动员全镇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创建省卫生镇的工作,确保我镇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刚才,吴镇长就创建省卫生镇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市爱卫会的领导也就我镇的创卫工作作了明确指示,全镇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抓好“五个到位”,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五个到位”是指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宣传到位,准备到位。

(一)认识到位。省卫生镇称号是反映我镇整体卫生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荣誉。创建省卫生镇是推进我镇城市升级、构建和谐洪梅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打造我镇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档次和品味、扩大我镇知名度、改善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镇创建省卫生镇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全市看,32个镇街中已有30个成功创建了市卫生镇,23个成功创建了省卫生镇,11个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镇,而我镇连市卫生镇都未申报。从我镇的自身条件看,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旧村整治等硬件建设与创建省卫生镇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加之我镇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在许多方面比较落后,给创建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从时间来看,现在离12月省卫生镇验收,仅有半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认清形势,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委、镇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我镇创建省卫生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不创则已,创则成功,志在必得,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勇气,扎扎实实地推进省卫生镇的创建工作。

(二)责任到位。责任意识是干事创业的根本,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动力所在。创建省卫生镇是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就更加需要分清和落实责任,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会上印发的《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卫工作的责任分工和主要负责部门及责任人,其中镇委、镇政府所有班子领导都担任了领导小组成员,9个工作组的组长也多数由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各分管领导、驻片领导、工作组组长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检查。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创建分工安排和要求,结合各自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主体,把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任务进度、各项指标完成的质量,找准薄弱环节,抓住重点难点,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决不能因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工作不力而影响省卫生镇的创建。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因工作不力、延误整体创建工作进程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和新闻曝光,影响实现创建目标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创建省卫生镇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各级各部门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决不允许互相扯皮,推卸责任。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特别是职能交叉的部门、单位,要主动搞好沟通与衔接。各创建工作牵头部门要真正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地组织实施。

(三)投入到位。创建省卫生镇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经费投入,不花点钱是很难成事的。大家都知道,卫生工作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的工作,洪屋涡村整治环境卫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照省卫生镇的验收标准,我们还有一批硬件需要完善,镇村两级必须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舍得投入。特

别是村一级要结合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好镇出台的《洪梅镇“五整治”财政补贴方案》,抓紧完善各项卫生设施,切实把创建省卫生镇这件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

(四)宣传到位。创建省卫生镇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真正把创建工作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只有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我们要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积极动员发动全民参与到创建省卫生镇工作中。既要动用一切宣传工具,造成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又要发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既要做好正面的宣传,又要利用反面典型教育群众。镇广电中心要跟踪报道创卫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一些村或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行曝光,对一些商户或个人不配合、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大胆披露。总之,我们要通过一切努力,在全镇人民中牢固树立起强烈创卫热情,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氛围,共同做好创建省卫生镇工作。动员大会后,宣传部门要立即组织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宣传热潮。

(五)准备到位。要积极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8月份市级考核验收后,要进一步查漏补缺,针对存在的问题逐项整改。12月份省考核验收前,要对照省卫生镇的标准,先自行组织一次预检。省卫生镇的验收主要是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来作出评估,所以要把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资料档案组要做好档案的收集、汇总、整理、保存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收集、汇总、整理、保存好本系统、本单位的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向镇创卫办提供资料,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档案资料,确保在档案资料上一分不失。

二、把住“四个结合”,保证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创建省卫生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创建省卫生镇仅仅是一个短期目标和工作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使环境改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创建省卫生镇必须要与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培育群众文明意识结合起来。

(一)与农村环境“五整治”结合。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其中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前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6月份即将迎接市的检查验收,旧村整治工作也已在全镇全面铺开。创建省卫生镇的很多工作内容是与环境卫生整治、旧村整治等的工作内容是重叠的,只要把“五整治”工作做好了,特别是顺利通过市6月份环境卫生整治检查验收,就会为成功创建省卫生镇奠定较好的基础。各村(居)委会要把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作为创建省卫生镇的载体,积极推进农贸市场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六乱”整治等工作,借此使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根本改观,进一步提升农村的环卫管理水平。

(二)与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结合。过硬的卫生基础设施是成功创建省卫生镇的重要保证。为此,镇村两级必须要在坚持不重复浪费的前提下做好发展规划,加大对各种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要按照省级卫生镇的标准加大对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建设的投入,达到 0.7平方公里有1座压缩中转站,行政生活区1平方公里有3座国家二类以上公厕的达标标准。各村要根据需要至少建设1座中转站,村委会中心区至少建设1座省级以上公

厕。同时还要做好道路、人行道、下水道及绿化带等修补整改。

(三)与健全城市卫生管理制度结合。要结合创建省卫生镇,积极构建城市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全镇的环境卫生质量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必须坚持突击整治与经常监管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要健全镇村两级爱国卫生机构,带动基层爱国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要建立爱国卫生突击周制度。从今年起,要在每年的“五一”或“十一”黄金周之前,安排一周的时间,组织动员全镇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居民共同参与,集中整治“脏、乱、差”,开展全民清扫活动。要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把门前保洁、绿化、美化、秩序、公共设施看护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所有单位和居民小区,并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快推进环卫体制改革,环卫管理部门要逐步实施“干、管”分开,走环卫保洁市场化的路子。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保洁公司参与竞争,将大街小巷、农贸市场、建筑工地、河流沿线的保洁工作落实到保洁企业,环卫部门要逐渐向以承担监督管理职能为主过渡。

(四)与培育群众文明意识结合。创建省卫生镇是一项全民性活动,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对推动这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只有群众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创建省卫生镇才有坚实的基础,创卫的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意识,培育市民城市文明行为习惯,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建省卫生镇,人人有责”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卫生、人人讲究卫生、人人参与卫生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全面提高我镇卫生工作水平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

同志们,创建省卫生镇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任务繁重,要求很高,时间紧迫。全

镇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

每项工作都做扎实,为如期实现创建目标、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2: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一结束,我们就紧接着召开创建省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省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迎测工作在即,必须抓紧时间,查缺补漏,全力攻坚。二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这次全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部署推进。第三,也是落实省委巡视反馈关于转文风转会风的要求,集中时间把会议开掉,让大家有更多的精力去抓落实。

刚才,真州镇、城管局等五家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态度和决心;马部长对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推进和今年迎测工作进行了说明,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已经不单单是追求一块牌子、一项荣誉,更多的是对物质文明的再推动、精神文明的再丰富、社会文明的再促进、生态文明的再提升。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始终保持定力,真正以文明城市创建的新业绩、新成果,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1、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件市级大事,必须坚定必成的决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导向十分明确,就是聚焦聚力“抓大事、干大事”。创建省文明城市是市级层面11件大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本身就是一件必须抓成的大事。同时,这件大事对其他大事的完成也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比如,我们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面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水平要高,社会的文明水平、市民的文明素质也要高;我们要办出精彩的省园博会和世园会,除了需要完备的硬件配套作支撑,也离不开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作保障;我们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建设宁镇扬后花园,城市的文明程度也要与这个定位相匹配,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文明城市创建这个有力的抓手。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坚定必成的信心和决心,不讲任何理由,不讲任何条件,切实把创建文明城市这件大事抓好干成。

2、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扛起肩负的责任。让群众得实惠,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随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追求逐渐从“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向“质量民生”迈进,不仅希望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更希望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舒适的人居环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文明城市创建

指标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内容,很多都属于质量民生的范畴。我们通过创建,有助于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助于改变群众传统思想观念,规范日常行为,纠正生活陋习,进一步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真正让群众从创建中享受更多好处。

3、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文明城市创建三年一轮回,是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早在2002年,我们就创成了省级文明城市,并在之后的四次复查中通过了省级测评,蝉联了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十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已经从最初整治环境脏乱差的起步阶段,到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的广泛铺开阶段,再到当前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要求在不断变化,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可以说,每一次迎测实质上就是创建工作的再完善再提升。今年是第五次迎来省级文明城市测评,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能不能顺利保住这块招牌,既是对我们整体工作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各级干部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的现实检验。对此,大家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要切实增强做好迎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铆足劲头,加大力度,推进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要抓紧抓牢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薄弱点

刚才马部长也提到了,现在我们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到了三年大考的冲刺阶段,将分别迎来扬州和省里的复查测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严格对照新的测评体系要求,按照“抓基础、补短板、攻难点”的思路,努力把各

项迎测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圆满完成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

一要抓好创建基础工作。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各类创建活动,在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创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和工作基础。尤其是文明城市创建,在座的很多同志,可能都经历过、参与过,对这项工作也都比较熟悉。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疏忽大意,绝不能因为基础工作不到位、指标剖析不到位而导致失分。与三年前相比,本轮文明城市创建的指标体系有了较大调整,测评的范围更广,考核的方式更严。会前,我们专门下发了文明城市测评任务分解表,大家回去以后要逐项逐条对照检查,全面认真开展自查。对目前尚未达标的指标,要立即行动,挂图作战,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达标;对测评体系中调整变化的内容,要研深研透,加紧“补课”,真正把创建新要求落到实处;对创建基础资料

和待审材料,也要逐一盘点,查缺补漏,确保准确规范、万无一失。

二要抓好突出问题整治。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刚才,我们观看了创建问题资料片,视频中反映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既有整治不够彻底的问题,也有整治过了又反弹的问题。比如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集贸市场管理不规范、流动摊贩违章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市民随意乱闯红灯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仪化片区、集镇创建基础相对薄弱,等等。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力措施,把这些问题整改到位,势必会影响最终的创建成果。各单位各部门要立刻行动起来,从点到线到面开展一次“地毯式”排查,切实把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准找清楚,把工作重心放在攻难点、治弱点、破盲点上,务求创建实效。要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全力抓好城市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的集中整治,加强防违控违、出摊经营、乱排乱倒、餐饮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的净化美化程度。要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严格查禁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强化出租车行业管理,着力营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

三要抓好市民素质提升。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形象气质,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市民的素质。从新修订的指标体系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测评主要通过暗访等形式进行,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把培育文明市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教育引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尚义求真”城市精神,引导市民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形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典型示范,继续深化“**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引导人。要强化行为约束,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规范抓起,从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管起,对随地乱吐乱扔、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进行曝光,加强惩戒,促使广大市民养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四要抓好长效机制构建。文明城市的迎测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但文明程度的提升则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既要立足当前,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攻坚战;又要放眼未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实现更高创建目标创造条件。这次创建省文明城市,我们也专门成立了市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办公室,迎测工作结束后,长效办将继续开展工作,通过月度测评、季度点评等手段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各单位各部门也要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在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创新机制等方面加强探索、大胆

实践,努力通过制度的形式,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要广泛凝聚抓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大,需要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全面达标、顺利通过。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

创建领导小组、指挥部和长效办要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检查督促的职责,认真组织好迎测的各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创建迎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既要各司其职、守土有责,做到“一把手”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学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注重协调、密切配合,坚持全市“一盘棋”,特别是在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涉及多部门的交叉工作上,要不推诿不扯皮,齐心

合力抓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带头抵制不文明行为和社会不良风气,决不能起负面作用、当反面典型。

二是要严格督查考核。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承担责任”的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压力传递到位,任务落实分解到位。要全面加大暗访测评、跟踪督办、问题曝光力度,对作风扎实、成绩突出、市民满意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创建不力、行动迟缓、整改不实的,要严肃追究、严格问责,绝不能因为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不作为慢作为而让创建失分扣分。考核迎测结束后,大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文明城市创建也就结束了,要对各类失分点进行深入剖析,举一反三,为下次创建打牢基础。

三是要浓厚创建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群众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越是到最后的决战时刻,越需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让复查成功的共识传递到每一个**人。宣传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加大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类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扬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及时曝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让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里有一点要和大家提个醒:这次考核组在仪期间,将采取随机街访的形式采访一些群众,以往我们也发生过“问群众是否知道**在创建省文明城市,群众却回答不知道”的情况,这说明我们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群众知晓率还不够高。在宣传的时机把握、载体平台、方式方法上,大家还是要多动一些脑筋、多想一些办法,切实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3: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 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 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近些年来, 省档案局 (馆)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 先后开展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局 (馆) 党员干部队伍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主流是好的, 风气是正的, 人心是向上的。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暨“四风”问题在局 (馆) 个别党员干部中也是存在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了局 (馆) 和谐稳定。“四风”问题表现形式不一, 究其根源实质上是理想信念动摇、政德官德不修、宗旨观念淡漠、监督管理失严、思想教育放松等原因造成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正是聚焦“四风”问题,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 以整风精神解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 痛下猛药、治病救人,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汇集全局 (馆) 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正能量。

7月3日全省召开动员大会, 标志着我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全面启动。对档案部门而言,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重在有一个好的氛围、有一个好的态度, 重在思想觉悟要主动、深刻。全局 (馆) 党员干部, 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群众的立场, 换位思考, 深挖思想根源, 纠正工作偏颇, 用百姓的情怀净净心, 用发展的理念洗洗脑, 真正触及灵魂深处, 形成思想的涟漪、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涤荡、认识的统一。要突出解决状态不好、求稳怕乱、不敢担当、政令不畅、懒散拖沓、看摊守业、固步自封、工作方法简单、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 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实干意识和创业意识, 自觉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 真正在阳光下来一次思想大革命、观念大洗礼, 用自上而下形成的新风气新形象新作为赢得档案工作的主动、赢得档案行业的优势、赢得档案事业的未来。

二、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为开好这次动员大会, 会前机关党委会同相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起好步、开好局, 7月3日全省动员大会闭会的下午, 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门会议, 第一时间研究方案, 第一时间成立了省档案局 (馆)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在人员配备、活动资金使用等方面全力做好保障;同时在充分征求意见并上报省委第十一督导组的基础上, 形成了《省档案局 (馆)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省档案局 (馆) 开展“机关转作风为民四服务”实践活动方案》, 现已印发给大家, 我们还精心制作了读书笔记本和专用书签, 备好了必读教材,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体会局 (馆) 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心和信心, 希望各党支部带领党员扎扎实实做好文件和教材的学习, 在内心深处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使档案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古人讲:铭于心, 敏于行, 臻于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精神是前提, 坚决贯彻是关键, 需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 需要身入、心入、全面融入。要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为切入点, 重点解决“四风”问题。要逐条对照、逐条落实两项规定, 狠刹形式主义之风, 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狠刹官僚主义之风, 教育引导党员热心为群众服务, 诚信接受群众监督;狠刹享乐主义之风, 勤政廉政,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狠刹奢靡之风, 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要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着力点, 将政德官德建设贯穿活动之中, 通过照镜子提升境界、正衣冠树立形象、洗洗澡净化灵魂、治治病解决问题。要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深刻剖析和检查自身, 红红脸、出出汗, 清洗思想和行为灰尘。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要把本次活动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在职党员进社区、下基层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领导干部进点包村、局 (馆) 定点扶贫、机关转作风为民四服务活动结合起来, 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本职岗位作为落实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 把该干的事干好, 把百姓的事办好, 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中融在一起, 打成一片, 接入地气, 接出底气、正气和朝气。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 必须经常抓、长期抓,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全局 (馆) 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 制定新的制度, 完善已有的制度, 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 就要严格遵守, 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三、切实加强领导, 把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是当前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局 (馆) 各级党组织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确保从活动一开始就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要切实加强领导, 早谋划、早启动、早推进, 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省委督导组的工作, 把握进度节奏, 解决关键问题, 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领导做表率、亲自抓。局党组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 必须从局党组抓起, 请全局 (馆) 干部职工向我看齐, 向每一名党组成员看齐。每名党组成员都要示范和引领分管部门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查摆剖析、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要统筹兼顾。要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以党员干部自身的良好政德官德来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不断开创省档案局 (馆) 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进辽宁档案事业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发展的实际成果。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7月开始至年底结束。这段时间又恰逢局 (馆) 新馆开馆试运行,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局 (馆) 各级党组织要用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 把教育实践活动放在推进全省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理论联系实际, 因地因时制宜, 合理安排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 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 既要做到执行“规定动作”不走样, 又要做到“自选动作”有创新, 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篇4: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实施全省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去年开始,全省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目的是全面提高村级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去年,我们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7期培训班,做到了人员齐、出勤好、内容新、效果好,受到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部门和基层干部的好评,成为全省培训工作一张名片。

下面,根据这次培训班的要求,讲三点意见。

1.站在统筹推进“三化”的高度,充分認识开展好村干部培训的重要性

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三农”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镇,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走具有吉林特色的农村“三化”统筹之路,确保粮食稳步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县域财力明显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出重点实施好增产百亿斤粮、百亿斤肉、百万亩棚膜蔬菜、百户重点龙头企业、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五百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全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今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目标是: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亿斤,力争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实现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林业总产值实现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750亿元;园艺特产业产值实现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5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力争达到10%;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统筹推进“三化”,重在夯实基础,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根本在于提高干部素质。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对于统筹推进“三化”有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和长远的意义。

第一,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我们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具有发展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林业大省和特产业大省的优势,玉米、水稻、肉猪、肉牛、禽类、蔬菜、瓜果、人参、鹿茸、食用菌、林蛙、中药材等生产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备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不仅要依靠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还必须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工作的组织者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带头人。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前瞻科技最新成果、把握实现现代农业具体途径和措施,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依靠我们村“两委”干部的组织推动作用,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第二,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解决过去偏重于城市建设、忽视农村发展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统筹是工作摆布问题,是方法论。我们要通过系统培训,着重学习统筹城乡的方法,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的含义、内容,通过有效地组织实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当前,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呈现出“四个集中、四化”趋势:一是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目前,我省无论是工业还是畜禽养殖、以及棚膜蔬菜、瓜果、特产业等,都向大规模基地发展,向园区集中;二是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现在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一些种田能手和大户土地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由农村转向城镇,开辟新的增收领域,到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4%;三是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吉林市城郊九座村今年盖起了2800户农户居住的农民新村,集中居住了6个村的农民,一次性整理出土地500公顷,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不足问题。目前,这种农民居住社区化的方式,在吉林市郊区、长春市郊区、农安县陈家店村、梨树县霍家店村等地得到了推广;四是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近两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雨后春笋一样,在吉林大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截止2009年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723个,入社农户41万户,带动农户50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8%和1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积极顺应统筹城乡发展这种大趋势、大变化,努力学习,主动站位,借鉴经验,把统筹推进“三化”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改革发展跨入历史新阶段,从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到重大原则,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到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到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从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到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到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等等,这些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都是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学足用活、付诸实践,可以说,我们这次培训班,是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政策理论学习研讨班。

第四,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村党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前沿阵地、桥头堡,既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又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省委、省政府作出培训万名村干部的重大部署,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决定,深入落实省九次党代会、九届六次和八次全会决定的具体步骤,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关注基层组织建设,关心村干部培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这也充分反映了当前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通过这次村“两委”换届,我省村干部呈现出新担任村干部的领导增多、项目支书增多、两委主要领导“一肩挑“的人员增多,加之现在全省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必须加强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希望同志们要从思想上认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地端正学习态度,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2. 切实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能否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这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强化约束、完善管理。我们这期培训班,要继承和发扬以往村干部培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从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着手,从增强同志们的自觉性、主动性着眼,从加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选送单位协同配合着实,全面落实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和运行机制,保证培训工作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科学安排培训内容,确保学有所获。万名村干部培训,从培训的组织方式,到学习的内容,以及整个活动的安排,比以往其他的培训学习都有所创新。这次村干部培训安排10天时间,课程17讲,授课人员都是熟悉“三农”工作的领导、知名专家,培训内容是涉及到10个大方面,既有“三农”政策理论,又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既有现代农业建设,又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既有农村综合改革,又有农村土地承包、农业政策保险、农村“三资”管理;既有农村普法教育,又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等,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和新颖。培训期间,我们还将安排村干部和农大专家开展智力对接、参观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和观看专题片等活动,做到了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和深入,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丰富知识,完善自我。

(二)严格组织培训活动,强化管理措施。具体要做到“四个保证”、“三个完善”。“四个保证”:一要保证培训时间,10天培训,安排课程9天半,加上报到和返程,共11天,培训不准提前结束。二要保证培训课时,共17讲,基本上是上下午各1讲,培训单位要根据授课领导和专家的时间,合理调整和安排授课人员,不准出现停课、少课现象。三要保证培训人员,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要安排好村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培训期间,一律不给假,不准中途辍学。四要保证培训秩序。在培训期间,要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外出,不会客;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听课,认真做好笔记;要注意寝室内环境卫生,按规定时间就寝和起床;要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人身安全;业余时间不赌博,不酗酒,服从校方和主办单位的管理和领导。“三个完善”:一是完善培训制度,前期班没有培训的后期班要补上,今年没有培训的明年要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万名村干部培训不流于形式;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制定万名村干部培训管理规定,建立课前课后点名制度、请假消假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市(州)和县(市、区)带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要进行明确、严格遵守、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认真、表现突出的,按10%比例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并给予通报表扬;对于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市、县带队同志,省里将择优颁发“万名村干部培训优秀管理工作者”证书;对于那些学习表现不好,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发至当地县(市、区)党委、政府;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除了要及时补课外,不予安排省级示范村。大家要尽快转变角色,从以往繁忙的工作中迅速转入到学习上来,每个同志都要坐得住,静下心,集中精力,潜心学习。培训期间,我们还要听取学员的学习体会和意见建议,希望大家积极准备,畅所欲言,共同为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三)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保障身体健康。今年培训人员多,时间跨度长,保证所有参训人员身体健康,至始至终完成学习任务,压力很大。开班之前,省农委专门向省卫生防疫部门通报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情况,请求省卫生疾控部门给予专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吉林农业大学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力争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环境清新整洁,卫生防疫及时到位,不出现疾病流行。具体要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要安排好学员的生活。吉林农业大学要妥善安排好学员的住宿和饮食,保证寝室温度、膳食营养、食品安全和热水供应,创建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员体质和抗病能力;二是要落实有关防控措施。主要是做好住宿寝室、授课地点、就餐食堂等主要活动场所的卫生消毒、通风工作,如有发病的及时到校卫生院就诊治疗。在住宿地点要备有体温计,以便学员随时测量体温;三是要建立报告制度。学员出现身体不适的,要第一时间向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带班的工作人员报告,以利及早采取措施,及早治疗,早日康复。

3.做好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文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检验这次培训成果,关键看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工作思路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拓展思路,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基层干部自身能力。通过培训,要重点提高村干部贯彻落实政策、带领群众致富、为民服务、促和谐保稳定、防腐拒变五种能力。提高贯彻落实政策能力是前提,这是衡量我们基层干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重大部署和决策的坚定性、执行力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是关键,“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支部”,培养一个带头人,就能富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这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最起码要求;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是核心,主要是我们要怀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高促和諧保稳定能力是基础,这是反映我们基层干部解决深层次矛盾、驾驭复杂局势能力的重要表现;提高防腐拒变能力是根本,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二是要开阔视野,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统筹“三化”建设这一总体要求,有针对性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思维,转变观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带班子建组织强队伍、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的实践中,运用到我们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去,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要结合各村的资源禀赋,认真进行思考,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和尊重领导、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引智下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区域经济亮点。

三是要认真总结,宣传贯彻到基层。我们这次学习获取的知识很多,得到的信息很多,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大家一定要认真总结和归纳所学到的一些好知识、好政策、好办法、好经验,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贯彻到基层,把好的致富信息宣传到基层。这次学习,大家结识了不少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兄弟村的干部,这些都是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大家要经常保持联系,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篇5: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创建文明县城动员大会,全力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下面,我就有关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讲几点意见。

创建省文明县城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xx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把创建文明县城作为我们工作的总抓手,通过创建文明县城促进工作效能提高,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进一步科学发展,将创建成果惠及人民。

一、把握五个要点,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要明确和把握好如下“五个要点”:

一是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 届 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提高县城文明程度,建设文明和谐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是创建目标。要以《洛阳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以下简称《测评体系》)为标准,以创建文明县城为载体,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提升县城文明程度为目标,把县城建设成为政务环境廉洁高效、法治环境民主公正、市场环境规范守信、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生活环境舒适便利、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具有较强辐射力、吸引力、竞争力的文明县城。

三是总体思路。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事定责,条块结合,责任下沉”的原则,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发挥优势,联动推进,形成“党委总揽、政府主导、行业协调、部门配合、城乡联动、军民共创、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创建格局。

四是职责分工。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落实,确保达标。

五是主要任务

一是各责任单位按计划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尽快形成抓教育、抓宣传、抓建设、抓整治、抓管理、抓督促等全方位推进的创建工作局面。二是启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三是重点组织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社会治安、窗口服务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把创建活动推向高潮。四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领导成员以及督查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落实。五是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发动,营造全民自觉参与创建的氛围。

二、抓好七项工作,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落实

按照《测评体系》的要求创建工作要抓好《测评体系》所涵盖的重点工作、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公共关系五大测评类别、条测评指标、项测评内容。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对照《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县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文明县城创建经济基础。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把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全过程,使创建文明县城成为促进我县生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品位。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县城10项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抓市民素质教育,塑造文明市民形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到公民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卫生村镇、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市民素质教育、文明礼仪进万家、全民读书活动以及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等,发挥典型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培育人文精神、城市精神、城市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讲文明话、走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塑造良好的市民形象。

四是抓重点整治行动,改善县城市容市貌。一是开展交通秩序整治。重点要抓好县城路网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好县城几条重要路段交通混乱、局部堵塞和违章占道等突出问题。二是开展集贸市场秩序整治。重点抓好各类市场经营场所的诚信文明规范经营,对乱摆乱卖、假冒伪劣等行为进行整治。三是开展公共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四是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市民安全感。五是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实施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高县城品位。六是开展窗口服务行业整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行业服务规范、诚实守信,建立健全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五是抓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县城文化内涵。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护好、服务好、满足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中心配套工程,加强文化设施达标建设,建好、管好、用好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健身广场、老干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社区(村)文化站(室)。大力推进文化服务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传承发展优秀民俗文化,进一步加强我县特色文化建设,让普通老百姓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六是抓“民心工程”,切实为民办好事实事。要充分认识抓民生就是抓创建,认真解决社会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加强医疗卫生的教育、咨询、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扶贫济困,解决贫困人口和空巢老人等人群的生活困难;开展对口扶贫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强化慈善意识,加强人文关怀,纾解社会压力;千方百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市民的舒适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创建工作中,各责任单位要找问题、查原因、想办法,积极开展为民、利民、便民服务,把群众满不满意,拥不拥护作为衡量创建工作的第一标准,使老百姓成为创建文明县城的最大受益者,争取市民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

七是抓普及推广,扩大文明创建工作覆盖面。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契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和完善精神文明创建申报制度,推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扩大创建覆盖面,让更多的机关单位、农村、社区创建成县文明单位。

三、强化三项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广泛宣传,深化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创建省文明县城的认识,把创建省文明县城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阵地,层层宣传发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干部群众的智慧和热情,让群众成为创建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真正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形成“党委总揽、政府主导、行业协调、部门配合、城乡联动、军民共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创建格局和思想共识。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1、县城辖区所有单位的创建工作,由创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牵头单位和各责任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做到“县街(街道办)互动、街区互动、军民互动、干群互动、经济和文化互动、软件和硬件互动”。

2、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订具体的创建方案,根据责任分工细化创建指标,明确任务,把创建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之以恒、不留死角,做到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创建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各村镇特别是沿公路主干道的村镇,要把整治脏乱差和创建文明村镇、卫生村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动争创省、市、县文明村镇的工作。

(三)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在创建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如下制度,规范管理:

1、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城关镇和县直各责任单位要与县政府签定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各责任单位要依据责任书的相关内容和工作进度,保证按计划、按目标要求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2、建立县领导责任落实制度。由县领导对分管创建工作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对该项测评内容考核负总责。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协调指导督查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并对具体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各创建工作组要加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交流。

4、建立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创建文明县城责任单位联络员制度。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对中央、省、市、县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负责联系、沟通、协调、督查和落实文明县城日常创建工作,为县文明办、创建办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

5、建立检查评比和责任倒查制度。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检查一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并把结果作为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态度积极、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创建工作组或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消极、进度缓慢、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工作组或单位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按照“谁丢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层层负责,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一是县纪委、县监察局、县委督办、县政府督办、县创建办要把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县人大、政协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和督查。二是强化媒体监督。县广播电视台、县政府网要开设专栏,既要加强宣传报道,又要开展舆论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县创建办和各创建责任单位要设立投诉电话,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工作落实。

同志们,创建省文明县城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县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圆满成功!

篇6:在创建卫生县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的创建卫生县城动员大会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刚才,**同志宣读了《XX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方案》,**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和工作部署,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下面,我强调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机构领导班子做出的重要决定。此前,四大机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和研究。一致认为,我们已经具备全面创建卫生城镇的时机和条件。从内部基础看,近几年,拉大了县城框架,县城“三纵四横”的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变;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从外部环境看,信阳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新县成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固始为省级卫生县城,潢川为市级卫生县城。目前,潢川正在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光山、淮滨、息县、罗山等县也都正在开展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新县、固始、潢川等周边县区正在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争创品牌。在这方面,我们远远落后周边县区,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形势逼人,形势催人。

创建卫生县城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县城发展、树立县城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经营XX大格局,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就必须以创建卫生城镇为突破口。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直面差距的勇气,奋发有为的志气,迎头超越的士气,加快创建卫生城镇步伐,打造我们的特色品牌,把XX放到大的产业链中去谋划,放到大的市场体系中去思考,放到大的经济圈中去定位,打造发展新优势。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创建卫生县城工作,以崭新的XX形象,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创卫工作高潮

创卫工作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指标很细,考核也很严格,从现在到年底只有六个月的时间,面对十分繁重的创建任务,时间紧,差距大的现状,我们到会的各单位的领导同志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集中精力,大打一场创卫的攻坚战。

首先,要广泛宣传发动,制定周密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方案。电视、广播、报纸一起以多种形式大力营造创建卫生的声势。必须方方面面动员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创建氛围和声势,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参与创卫、支持创卫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其次,真正落实创卫的责任和任务,必须要做到三个字:一是“细”。有句话叫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说做任何难事都要从容易之处开始,做任何大事必须从细微之处开始。要按照标准严格去做好每一件事,要按照规定的标准精雕细刻,做出精品。四大班子领导要带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走大街、串小巷、看社区、转市场、赶集会、进村庄都要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都要留心卫生城镇创建的不足和死角,发现问题,及进督促整改。二是“严”。我们搞创卫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标准达不到,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标准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是最大的浪费。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创卫的标准,凡是能够量化的坚决量化,真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居民,要按照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标准来进行。严格督促检查,坚持标准不能低,目标不能改,质量不能差,速度不能慢。三是“狠”。创建工作无小事,创建工作无休止。创卫不能像小脚女人走路,慢慢腾腾的,我们要大手笔、大气派、大动作。现在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各部门回去以后,要认真把本部门的任务进行分解,要硬起手腕、敢抓敢管,对完不成任务者毫不客气,毫不留情,毫不手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执行各项纪律,带头同违规行为作斗争,带头不打招呼不说情,坚决杜绝人情关系面子。不然的话,这项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我们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好的党风带政风,以好的政风带民风,真正地把这个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履行职责,下大力气做好。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方案》和标准,查找当前存在的差距,结合自己的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迅速投入到创卫工作中。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实现创卫目标

创建卫生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乡镇、各行业、各部门和全体居民。为确保如期实现创卫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为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创卫工作组织,明确专人专抓,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各单位要把创卫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把手要真正做到亲自抓,负总责,要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创卫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坚决追究部门“一把手”的责任,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坚决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创卫工作不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体居民的参与,需要各个部门要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各部门之间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采取部门联动,城区联动的办法,加强相互之间、上下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在创建卫生县城问题上我们大家目标是一致的,要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扯皮,真正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标准、统一执法。明确责任内容,落实责任。创卫方案对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非常明确,每个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列举得很细,在座的要对分解的任务逐项逐条抓落实。对“创卫”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属于哪个部门的工作哪个部门要无条件承担起来,属于哪个单位的任务哪个单位要千方百计地完成好。这项工作难度确实很大,但现在不是讲困难、讲条件的时候,要无条件服从县委、县政府安排,扎扎实实工作,把本部门工作抓好,抓落实、抓到位。我们要争取软件不丢分,硬件少丢分。凡影响到创卫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要硬起手腕抓落实,确保如期实现创卫目标。

篇7: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09-5-11

胡 衡 华(2009年3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等会,马勇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意义

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国爱卫会授予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最高荣誉,也是评价和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推动益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卫生环境的好坏,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门面”,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开展“五化三创”、“创省级卫生城市”、“市容综合整治”等活动,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在城市管理上确实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市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不强,乱涂乱画、乱堆乱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仍大量存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涵盖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本质要求。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策,就是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从城市管理最起码、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创造“洁、净、美”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当前,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无形资本”。近年来,我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吸纳生产要素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毋庸讳言,益阳作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条件还相对落后,招商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要争取一个荣誉,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充分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整治环境卫生、治理环境污染、整顿市容秩序等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公共卫生水平,让群众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喝上更加清洁干净的水,在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就是要通过在环境卫生领域的整治,促进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转变,增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让市民自觉抛弃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载体。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把建设绿色益阳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我们提出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样,都是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载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必须实现“碧水蓝天”,有利于促进城区企业的节能减排,有利于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发展“两型”产业;必须生态优美,有利于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造林绿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垃圾污染,有利于倡导绿色生活,实行绿色消费。总之,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要求,对于建设绿色益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为了搞好创建活动,我市专门制定下发了7个文件,被称为“1+1+5”,“1+1”即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实施方案》,“5”即5个配套方案:先导工程、清洁工程、提质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方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上述7个文件的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卫工作方针,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竞赛检查评比为动力,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卫生建设和城市管理协调发展,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和行业卫生管理,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全面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努力建设绿色益阳。

工作目标是: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先导工程、清洁工程、提质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三年打基础,四年达目标。通过四年努力,树立市民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发挥城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步入良性循环机制,全面完成各项创卫任务,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今年的主要目标是顺利通过省爱卫会组织的地级市城市卫生检查,并争取进位。

整个创建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创卫迎大庆。时间是今年3月底至9月底。分为三个阶段:3月底至4月中旬为宣传发动阶段。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自查自纠阶段。6月中旬至9月底为强制整改阶段。第二步:创卫美家园。时间是今年10月至2011年12月。第三步:创卫迎大检。时间是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各级各部门必须全体动员,全民行动,全力推进;必须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必须明确任务,限定时间,狠抓落实,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卫生的创造者、建设者和体现者。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广大市民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创建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把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创建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卫生行为和习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全市各中小学都要开设健康教育课,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就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各新闻媒体要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或专题节目,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卫生与健康知识,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要深入开展行业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单位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切实增强公众的卫生意识。要深入开展 “文明卫生家庭”、“文明卫生单位”评选活动,开办市民学校、市民论坛,把创卫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交通意识、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二)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要针对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紧紧抓住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整治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治安秩序,落实“三级管理”、“四级负责”的城市管理体系,采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办法,下决心解决城区“脏、乱、差”问题。一是加大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力度。加大城区环卫保洁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长效清扫保洁制度,主次干道必须有专人负责清扫保洁,主要街道实行24小时保洁,次要街道实行18小时保洁。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清扫办法,有序推进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和社区背街小巷清扫保洁的责任承包,全面提高清扫保洁清运水平。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调动部门单位及广大市民自觉参与环境卫生的维护和保洁。建设、城管、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市容秩序综合整治力度。要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城市入口处、车站、主要路段和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的乱涂、乱写、乱张贴现象。对城区主要道路沿线、建筑工地、背街小巷等处的卫生死角实施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卫生整治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农贸市场内外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做到规范经营、环境优良、秩序井然。整治流动摊贩和乱设摊点、占道经营行为。坚持“教管并重、堵疏结合、城乡联动”的方针,进一步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力求卫生面貌有明显改观。三是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好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及乱横马路的问题,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以及乱调头等行为,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确保安全畅通。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达标是一个硬性条件。我们要按照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关于环境卫生设施设置的标准和要求,查找差距,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是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分期分批建设好垃圾场、垃圾中转站、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厕所,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广场设置美观、耐用、适用的果皮箱,新添置适量垃圾运输车。今年,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市国资委要建设11个站厕合一的垃圾中转站。二是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主次干道全部提质,做好城市道路、下水道的检修、维护和管理,做到沟通、路平,基本消除城区内涝。今年要基本完成桃花仑路、金山北路、五一西路、马良南路的提质和部分背街小巷的改造配套,基本完成奥林匹克公园、鹅羊池的亮化和益阳大道两侧主要建筑物的亮化及部分主要街道广告牌匾的亮化。三是抓好城区植树绿化工作。以路网林带和节点森林群落为建设重点,以公园绿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总量,优化绿地结构,2009年至2011年中心城区每年完成10万株绿化树的栽植任务,力争在2011年中心城区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机构建设,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提高疾病预防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确保“五小”场所(小饮食店、小副食品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旅馆、小歌舞厅)环境整洁,卫生指标达到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同时,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和病媒生物防治相关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控制鼠、蚊、蝇、蟑等病媒生物的滋生繁衍。

三、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任务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广大老百姓来讲是希望、是期盼,对各级各部门来讲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对各级干部来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努力形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强化领导责任。市里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创卫工作的协调和联系。各有关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亲自督办、亲自解决。分管领导要抓具体、抓落实,确保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城区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都要围绕创建这个中心,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创建工作搞好。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思路,分层次落实区、街道和社区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赫山、资阳、高新区三个区是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各个社区是创建工作的主力军,不论单位大小、人员多少,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划分责任范围,广泛发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居民群众,齐心协力搞好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制定相应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质量要求、完成时限,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真空、创建无死角。

(二)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民意测验支持率要达到95%以上,社会的参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发动程度将最终决定创卫工作的成效。因此,在整个创卫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创建工作全过程,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等,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意义和主要的工作措施,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广大市民在创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增强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的创建意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目标、标准、要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参与创建活动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了解创卫、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的浓厚氛围,掀起全民共创的热潮。

(三)多方筹资,确保投入。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创建经费,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保障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顺利达标。要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各类资金进入环卫、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等行业,实现向经营城市要资金的良性循环。发改、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争资立项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公厕改造等市政设施和环卫设施,使各项硬性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在经费问题上要向创卫工作倾斜,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力争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为创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测评标准,结合我市创建工作实际,制定分阶段、分行业、分区域、分层面的创建工作督办检查方案,有针对性开展督查,推动创建工作。除了市创建办督查以外,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作为督办工作重点,积极协助市创建办加强督促检查。同时,要把组织督查与民主测评结合起来,采取明查暗访、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做到不放过一个死角,不遗漏任何细节。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对创建过程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办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少数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重点督办,督促整改;对因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创建工作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篇8:在洪梅镇创建省卫生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元月中旬以来, 江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 给全省林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今天上午,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暨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大会, 对2008年的林业工作, 特别是林业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午, 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全省林业工作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 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全面总结2007年的林业工作, 隆重表彰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二是全面部署今年全省林业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及灾后重建工作,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亲临会议, 并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下面讲3点意见。

1 关于2007年全省林业工作的回顾

2007年是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是林业工作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 全省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林业, 各级林业部门精心操作改革,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林业, 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 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集中体现在8个“前所未有”:

1.1 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江西林改的关注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2007年4月20日, 温家宝总理亲临江西视察林改工作,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率国家六部委来江西联合调研林改, 并在全国推广江西林改的经验。中宣部组织17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来赣集中采访报道林改, 并把林改作为江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进行报道。去年“两会”期间, 孟书记、吴省长等6位省领导集体走访国家林业局, 汇报林改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吴新雄省长、省委王宪魁副书记先后莅临我厅视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省政府熊盛文副省长先后出席了近20次全省林业会议。

到目前为止, 全省93个有林改任务的县 (市、区) 全部接受了主体改革验收, 5个设区市、36个县被评为主体改革验收先进单位。明晰了985.87万hm2林地的产权, 颁发林地使用权证530万本, 发证率97.7%。集体林地确权面积846.67万hm2, 其中落实到户的自留山154.13万hm2, 家庭承包山538.87万hm2, 集体林分山到户率81.6%, 分户登记率90.5%, 纠纷调处率96.2%。九江市集体林分山到户率达到93.2%, 为全省最高。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有38个县 (市) 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22个县 (市、区) 正在建设中;交易山林3 598宗、面积4.35万hm2, 交易金额11.1亿元。吉安市13个县全部建立了交易中心, 赣州市林权交易中心数量达到16个。78个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贷款金额22.5亿元。赣州市林权抵押贷款超过4亿元, 吉安、抚州2个市超过1亿元, 崇义、德兴、奉新、浮梁县达到5 000万元以上。林木火灾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吉安、鹰潭6个市开展了保险业务, 修水、德兴参保面积超过0.67万hm2。崇义县整合国有林场资源, 准备运作上市融资。全省建立林农“三防”协会4 065个, 参加农户86.6万户。宜春市“三防”协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省70%以上的森工企业完成了改制, 分流安置职工3.9万人。宜春、抚州、上饶、新余等市基本完成了森工企业改制任务。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610亿元, 比2006年增长26.3%;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594.7元, 比2006年增长20.3%。

1.2 争取林业建设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2007年国家投入江西林业的资金达到11.67亿元, 创历史新高。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江西林改工作经费1.38亿元。2007年省财政安排的林业资金大幅度增长, 达到2.78亿元, 2008年将达到5亿元以上。新增村级林改转移支付资金1.27亿元, 全年林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达到8亿多元。省财政设立了5 000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油茶、毛竹等特色林业发展。省交通厅投资7 000多万元, 建设赣粤、昌九、梨温等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 并对今后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绿色通道建设经费, 纳入工程预算。与省农发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了“银林合作”项目, 募集银行贷款5亿多元, 解决了林业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省级林业担保机构———江西赣林担保有限公司基本组建完毕, 为林业融资搭建了平台。南昌市财政全年对林业的专项扶持资金达到1 100多万元, 萍乡市正在争取和运作从煤炭中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年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的资金总量超过50亿元。

1.3 林农及社会造林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

通过林改, 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及社会造林的积极性。2007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3.49万hm2, 超计划17.5%, 毛竹、油茶、杨树、泡桐发展形势喜人。德兴、樟树、余干、信丰、宜丰、金溪、永丰、大余、吉水、修水等10个县被省政府授予“造林先进县”。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继续争取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新增启动了林业血防工程。2007年完成重点工程造林面积5.91万hm2。全省组织2 000多名技术人员, 开展了退耕还林和公益林全面核查。义务植树活动再掀高潮。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 977万人次, 植树9 253万株, 完成公路绿化里程1 452km。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春季义务植树, 南昌、九江围绕建设绿色通道, 开展了春节万人植树大团拜, 上饶、吉安组织了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 新余结合新农村建设, 实施了“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 景德镇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造林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在林改政策的推动下, 许多省外、境外客商争相来江西投资造林, 林农群众依靠造林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亚木业、罗宾公司、晨鸣纸业等5家大型企业投资造林面积1.67万hm2;赣州市林业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形式, 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2万hm2, 占全市造林总面积的1/2;分宜、渝水、高安、上高等县 (区) 对村道、机耕道、渠道两旁的造林经营权进行拍卖, 搞活了平原造林机制。

1.4 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江西省森林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江西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已分别纳入2008年的立法和调研计划。经省政府批准, 在玉山梨园等3个省际高速公路出口设立了木材检查站, 仅半年时间就查处违章运输木材案件865起,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54.5万元。全省木竹办证总量比上年增长45%。全年新增公益林69.13万hm2, 总面积达到340万hm2, 补偿标准提高到97.5元/hm2。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联合开展的“绿剑二号行动”取得重大战果, 查处森林案件2万多起, 判处实刑460多人,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 700多万元。吉安市森林公安破案总数、检察院批捕人数、法院判实刑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安福县判实刑人数达到30人。以“前置审批、两榜公示、双线运行、指标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木材采伐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深受林农欢迎。天然阔叶林全面实施禁伐, 减少木材采伐130多万m3。全年审核征占用林地1 138起, 面积5713.33hm2。赣州、抚州、鹰潭3个市办理征占用林地面积、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分别增长60%以上和80%以上。实施了森林武警“北兵南用”行动, 省航空护林站正式开航, 结束了江西没有飞机防火的历史。去年全省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官山、马头山、南矶山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批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7个省级森林公园。赣州市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线, 正在申报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1.5 科技兴林升温之快前所未有

林改激发了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 科技人员与林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的过程中, 林业科技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省厅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江西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正式启动。组织100多名林业专家和1 000多名科技人员, 进村入户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油茶高产种质资源研究、毛竹竹腔施肥等林业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大,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开展了全省林业标准化品牌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制定省级林业地方标准, 全省8大类13个林产品被授予“江西省林产知名品牌”称号。

1.6 林业宣传和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之多前所未有

林改3年多来,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报道江西林业改革的新闻、专栏、文章等达到3万多条 (篇) , 其中中央主要媒体的报道数量就达到2 200多条, 省级新闻媒体3 700多条, 树立了武宁县长水村等一大批林业先进典型。林业政务信息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向国家林业局报送林业政务信息2 316条, 继续排全国第一, 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林业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完成了林改歌曲《为了百姓好》的创作, 以林改为主题的电影故事片《踏界》已完成外景拍摄, 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之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等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新余市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 抚州市林业局正在抓紧建设汝水森林公园和林业博物馆, 为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1.7 全省林业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之多前所未有

全省78个县 (市、区) 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财政统发, 市、县林业部门有30人被提拔为副县级以上干部。省编办先后批准我厅成立了“江西省航空护林站”等7个机构, 增加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66名大学生。省森工局等7个单位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总站大楼顺利封顶。省属森工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林业行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组织开展了全省林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我们坚持把评议与推动林改、为民办事、转变作风有机结合起来, 广泛征求意见, 切实加强整改,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九江、宜春、上饶市林业局被省政府评为“2007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执法单位”。先后举办10期培训班, 对市、县两级600多名林业局长进行了轮训。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林业干部的业务水平, 增强了系统的凝聚力。全省林业视频会议系统、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发布系统已正式运行, 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2008年将全面投入使用, 南昌市林业局率先实现网上办公, 全省边境木材检查站监控系统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林业执法不断规范, 行政审批更加透明, 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全省有21个市、县林业局新建或改造了办公大楼, 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南昌、景德镇等设区市林业局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 激发了干部的干事创业氛围。

1.8 全省林业系统凝聚力之强前所未有

林改3年多来, 全省林业系统、全厅广大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 牺牲大量休息时间, 投入全部心血和精力, 历尽千辛万苦, 走进千家万户, 投身改革。有的同志1年下乡时间长达4个多月, 有的同志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还有的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创造了“勇于改革、一心为民、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林改精神, 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生动的林改之歌, 换来了江西林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我厅先后荣获2007年度全国保护森林资源先进单位、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优秀组织奖、全省文明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谐平安建设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厅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再次被评为特别优秀奖。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 充满艰辛, 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县党政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省直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全省林业系统团结拼搏的结果。

回顾近几年工作, 有几点体会:一是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林业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 林业上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如果就事论事, 很难一揽子解决问题。近3年来, 我们以林改为抓手, 立足全局设计改革方案, 精心运作狠抓政策落实, 一揽子解决了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等许多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 但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咬住青山不放松, 不达目的不罢休。今后, 要加快林业发展, 仍然必须抓住改革这条主线, 不改革, 林业就没有出路。二是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利益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林业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任务繁重, 仅仅靠林业部门孤军奋战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这几年, 我们在抓改革的过程中, 始终把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在重要位置, 目的就是要彻底还权还利于民, 让老百姓共享林业发展的成果。3年来的实践证明, 林改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造林绿化、保护资源、发展林业的主体。今后的林业发展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 必须把保护和激发林农积极性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广大林农在林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必须善于争取党政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这次林改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 全省各级党政之所以这么关注重视林业, 关键在于把林改纳入了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全局, 搅动了党政领导, 取得了各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今后我们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各项林业工作, 涉及的范围更广, 需要的扶持政策更多, 仍然要善于争取党政重视和部门支持。四是必须高度重视林业宣传工作。近年来, 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放在与推进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 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多种途径, 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和成效, 在全国树立了江西林改的品牌。尤其是温总理视察江西林改后, 我们抓住机遇, 为林改造势, 有力地推动了林改进程。各级林业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 一定要牢固树立宣传意识, 善于同新闻界的同志交朋友, 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主要媒体, 大力宣传江西林业, 不断提升林业地位。五是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林业队伍建设。林改期间, 林业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 经受了考验。林改后, 林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林业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没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不行。各级林业部门要认清形势, 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 使整个林业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前林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林改虽然验收完毕, 但扫尾工作任务还不少, 有的县林农上访较多, 规范林地林权管理的任务非常繁重;林业配套改革发展还很不平衡, 产权流转、抵押贷款的总量较小;森林经营工作比较薄弱,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产业发展不快;国有林场改革还刚刚起步, 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深化配套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2 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主要精神

2008年1月14~15日, 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了全

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对这次会议作出了重要指示。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了99个“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90名“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150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宜春市林业局、武宁县林业局、于都县专业森林消防队、省森林公安局等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乐安县绿园生态林场胡宜兆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赣州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卓儒菊、九江市林业局张林生、上饶市林业局阮若江、遂川县林业局刘礼河、靖安县林业局胡新华、省野保局朱云贵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全面总结了2007年的林业工作, 认真分析了当前林业的形势和任务, 重点部署了2008年的林业工作。会议认为, 2007年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江西等3个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 正在推进配套改革, 云南等4个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 湖南等8个省市今年将全面推开。财政部向14个省区拨付林改工作经费15.78亿元。7个省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江西、湖南安排数千万元财政资金, 用于解决林场职工社保问题。 (2) 生态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全国完成造林520万hm2, 义务植树22亿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2.8%。 (3) 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国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7万亿元。广东、福建、浙江3个省林业产值超过1 000亿元, 山东、江苏2个省超过800亿元。 (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开局良好。很多省区加快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综合植物园、森林博览城等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森林之歌》等电视电影专题片的播出, 各种森林文化节的举办, 提升了生态文化品位。 (5) 林业建设领域不断拓展。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受到特别关注。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作出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的承诺, 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家林业局启动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首批项目, 与中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合作开展的油料能源林、生物柴油生产、生物发电厂等项目启动实施。 (6) 林业建设的保障能力增强。2007年中央林业投资总额达到557亿元。国务院决定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 国家将新增投入2 066亿元。林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林业严打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干部队伍和机关建设得到加强。

会议指出, 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 国际社会对林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林业问题受到空前重视, 成为全球政治议程的重大主题,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危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赋予了林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使命, 林业发展进入了极好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 林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动力, 坚持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 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宗旨。

会议强调, 2008年各地要抓好7项重点工作, 即: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深入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不断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上有几项新举措: (1) 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 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 切实保住全国林地资源“红线”。 (2) 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 逐步推动从指标控制管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转变。 (3) 加快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步伐, 新建一批湿地公园;调整濒危野生动物名录, 扩大和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范围。 (4) 争取延续现行林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解决林业融资难的问题。 (5) 大力推进木本粮油发展, 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 建立一批高产示范基地,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推进能源林、碳汇林基地建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能源安全。 (6) 大力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 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博物馆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 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切实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7) 要大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十分注重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 努力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8) 已经完成林改主体改革的地方, 要调整和完善采伐管理、生态补偿等政策, 建立健全评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专业合作组织等制度, 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加快建立有利于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同时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林业改革才刚刚起步, 必须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思想, 不断深化政策研究, 调整完善林业政策, 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要防止发生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避免影响改革大局。

3 以灾后重建统揽2008年全省林业工作

按照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暨灾后重建大会提出的要求, 结合江西林业改革发展和遭受重大灾害的实际, 2008年全省林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 坚持以灾后重建统揽林业工作;坚持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加快建立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依靠科技, 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坚持“生态优先”, 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大力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 繁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 为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作出新贡献。具体工作上, 主要是“打好一个硬仗, 实现两大突破, 着力提高三种水平”。

3.1 打好灾后重建的硬仗

这次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 使林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给林农造成了严重损失。这次林业受灾, 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1) 灾害持续时间长。从元月12日起, 全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维持了20多天, 这么长时间的灾害, 历史罕见。 (2) 受灾面广。受灾的地域广, 11个设区市普遍受灾, 99个县 (市、区) 中, 有32个县 (市、区) 受灾相当严重。受灾的树种也很广, 毛竹、湿地松、油茶、杉木、阔叶树等普遍受灾。 (3) 灾害损失大。最近省里上报的灾害损失为272亿元, 林业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12亿元, 占了41%, 来江西视察指导救灾工作的中央领导和省领导都一致认为, 这次林业灾情损失最大, 恢复林业生产周期最长。从林业受灾情况看, 损失比较重的是3大块:第一块林木损失。毛竹这次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受灾面积73.33万hm2, 80%以上被压弯、压爆、开裂, 恢复起来至少需要5、6年;湿地松受灾面积近53.33万hm2, 造成这么大的灾害,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规程采脂, 大部分湿地松断裂的林地必须组织重造;桉树全部冻死, 连赣南的桉树都被冻死, 关键是引种不当;很多阔叶树甚至古树名木的枝条被全部压断。第二块苗木, 包括绿化大苗, 基本被冻死。除天气原因外, 不合理引种、不科学育苗、地点选择不当也是重要原因。第三块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道路、桥梁、水电、通讯、防火等林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4) 灾害对林业改革成果的影响深。全省林改主体改革基本到位, 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非常高, 林业发展的形势非常好。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 使广大林农、经营大户和林业企业受到巨大损失, 林改刚刚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5) 林业抗灾能力非常弱。一场冻害造成林业受灾严重, 有的县甚至倒退了5~10年, 加上很多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自身基础条件差, 因灾断路、断电、断水, 无法开展救灾。深山区的雨雪冰冻融化仍需要一段时间, 全省林业受灾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灾情发生以后,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贺国强书记、吴仪副总理先后来江西视察慰问灾情, 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国家林业局对江西林业灾情非常关心, 及时给江西拨付了救灾资金, 大年初三局党组就专门派出工作组来江西了解灾情、指导救灾。省厅对林业救灾工作敏锐性强, 工作部署早, 先后召开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林业系统防冻救灾电视电话会、林业灾情汇报会等, 研究部署救灾工作;成立了防冻救灾应急指挥部, 下发了紧急通知;加强了灾情调度、核实、报告和宣传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重视;多次组织林业专家研究分析科技救灾措施, 编印科技救灾手册, 总结林业受灾经验教训;争取省财政安排了1 3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林木种子, 出台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灾害木竹清理、育林基金减免等相关救灾政策, 确保了林业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和吴省长的讲话精神, 全省林业系统要把灾后重建作为2008年的头等大事来抓, 以抓好灾后重建统揽全省林业工作全局。总的要求是, 做到“两个尽可能、两个确保”:尽可能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尽可能把灾害对林农增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确保不影响江西青山绿水的品牌, 确保不挫伤林改后林农和社会各界的造林护林积极性。林改后, 80%以上的山林都分给了老百姓经营, 因此这次灾害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损失。下一步林业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帮助和扶持林农尽快恢复林业生产。主要措施是实行“三帮三补”:帮林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 帮林农提供科技救灾技术, 帮林农解决灾害木竹的采伐收购;给林农补助林木良种, 补助竹腔施肥的肥料, 补助贷款贴息资金。具体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1 加快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当前, 很多地方雨雪冰冻还没有完全融化, 林业灾情损失还没有完全掌握, 各地要把全面核实灾情作为灾后重建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次会议以后, 省厅将组织省、市、县1 000名干部和科技人员, 分成100个组, 深入每个县 (市、区) , 开展“百组千人”下乡活动, 全面核实灾情, 指导灾后自救, 恢复林业生产。参加这项活动的同志, 要深入每个受灾的乡镇场和重灾村、重灾户, 全面调查了解灾情, 认真收集灾情资料, 发现救灾先进典型, 分析受灾特点原因,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各地要按照省厅最近下发的通知要求, 围绕林木种苗、补植补造、木竹清理、竹林恢复、林业基础设施恢复、资金筹措等主要内容,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并在2月25日前以设区市为单位报省厅汇总。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确保把林业灾后重建纳入当地的整体规划之中, 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

3.1.2 切实做好因灾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工作。

根据受灾损失估算, 这次灾害造成林木基本被毁的林地10万hm2, 2007年春季新造林被毁面积3.33万hm2, 这些受灾面积都必须在2008年组织重造或补植, 加上省政府原定必须完成的20万hm2造林计划, 2008年全省造林面积要达到33.33万hm2。对新增的13.33万hm2造林计划, 目前已经落实到受灾县、市, 各地要在3月份之前把新增造林计划落实到山头地块, 搞好规划设计。要层层签订造林责任状, 确保完成补造任务。完成这么大面积的造林任务, 种苗是基础。各地要抓住当前天气转好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强现有苗木的田间管理, 尽最大努力挽救受灾苗木。省厅已紧急进口5 000kg湿地松良种, 同时抓紧调集杉木、阔叶树等其它林木种子。我们将根据各地造林任务和苗木缺口情况, 将种子免费发放给林农育苗。吉安、抚州、宜春等重灾市、县要认真组织开展容器育苗, 缩短育苗周期, 搞好苗木生产, 确保在5、6月份组织苗木上山造林。要充分利用好巩固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 加快灾后重建步伐。3.1.3科学有序地清理灾害木竹。对这次冰雪压坏的木竹, 要进行合理利用, 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通过加工增值, 保护林农利益。总的要求是, 有组织地清理倒伏木竹, 有规划地采伐受损木竹;灾害木竹的清理, 必须经过林业部门现场核实、严格审批以后, 分期分批组织进行。总的时间安排是, 受灾松木放在第一批清理。由于松木压坏后不能萌发, 而且基本上在平原丘陵地区, 冰雪融化早, 容易组织清理。清理工作结束以后, 要抓紧组织补植补造。毛竹林要等到新竹长成以后, 再组织进行清理, 1年生的嫩竹不准采伐。受灾阔叶树的清理, 要等到6、7月份以后, 主要是看这些受灾的阔叶树能不能萌发, 凡是能萌发的一律不准采伐。对确属因灾死亡的阔叶树, 下半年再按程序申请报批采伐。对公益林中阔叶树枝桠的清理, 省厅还要研究具体意见。重灾县2008年的木材生产计划, 要优先用于清理灾害木材, 采伐限额确实不够的, 要按程序报省厅核准后予以追加。

3.1.4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为防止借清理灾害木竹之机发生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避免天灾之后再出现人祸, 省厅已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 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加强灾后森林资源管理的通告样式, 要求以县政府名义印制并张贴到每个村民小组安民告示。总的要求是做到“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 即:禁止采挖春笋, 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 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木竹, 一律不准采伐, 今年内难以更新的林地, 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办理野生植物采集、移植的审批、放行。现在, 林区倒伏了大量的木竹, 可燃物大量增加, 森林火险等级大大提高, 必须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要规范加工企业的木竹收购行为, 督促企业凭证收购, 森林公安对重点加工企业要分片负责、分兵把口、加强监管, 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要加强对清理灾害木竹的检查, 确保灾后林区秩序稳定。

3.1.5 切实保护林农利益。

这次灾害造成大量木竹损毁, 全部清理下来, 势必对木竹市场和木竹价格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影响到林农利益。为此, 省厅专门召开了40多家木竹加工企业协调会, 明确了几条措施: (1) 对灾害木竹分期分批进行清理。 (2) 确定了灾害木竹的收购方式和保护价。灾害木竹全部实行过磅收购。受灾松木收购价不少于400元/t, 不减免育林基金;受灾毛竹450~500元/t, 免除育林基金。 (3) 对哪些企业收购哪些灾害材作了大致规定, 同时要求这些企业拿出具体的收购方案, 包括场地落实和资金安排等, 并要求报省、市林业部门。 (4)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收购贷款问题, 企业不准向农民打白条。省森工局要加强对加工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企业要严格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3.1.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以后, 将直接影响到全省2 000多家加工企业和30多万职工的就业。各级林业部门要指导企业抓住机遇, 调整结构, 降低损失。 (1) 指导企业着眼全局和长远, 搞好原料收购, 掌握主动, 能不停产的企业, 尽量不要停产。 (2) 要调整产品结构, 以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为主, 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指导企业成为木竹市场的操盘手和“领头羊”, 稳住市场, 提升信心指数, 让林农看到希望。 (4) 要充分发挥省竹产业、油茶产业等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指导帮助林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的融资路子, 整合小企业资源, 实现集团式发展。

3.2 实现两大突破

3.2.1 要在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3年多来的林改实践证明,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完全正确, 广大林农群众对林改政策非常拥护, 社会各界对林改的成效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少数地方林改操作还不规范, 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因此, 巩固主体改革成果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在适当时候, 省林改办要对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的主体改革进行验收。要集中开展一次林改质量“回头看”活动, 重点抓好山林纠纷的调处和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 确保林改政策落实到位。召开全省林权档案工作会议, 规范林权档案的收集整理, 建立完善林权管理相关制度, 使林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防止留下隐患。要深入开展林改事迹巡回报告活动, 大力宣传林改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 树立江西林改品牌。

要按照建立“六大体系、一个中心”的总要求, 全面深化各项配套改革。要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规范国有、集体和林农森林资源的流转, 维护林农利益, 确保交易中心“有场有市”, 2008年底全省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数量要达到50个以上。要积极开展银林合作, 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力争2008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总额新增30亿元以上, 实现资源变资本。继续推进木材采伐管理改革, 确保采伐指标落实到户。春节前已下达两批60个县的采伐计划, 其余的县最近下达。允许重灾县根据受灾情况对木材生产计划在县内作适当调整。2008年要全面开展二类资源调查, 并充分利用调查成果,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要抓紧成立省级林业股份制担保公司, 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为企业和林农融资提供担保。要认真汲取这次林业受灾的经验教训, 全面推行林木灾害保险, 增强林业和林农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强引导, 加快建立林业“三防”协会, 2008年全省林业“三防”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社总数要达到1万个。要以在萍乡市开展试点为契机, 力争在征收生态补偿金上取得突破, 逐步在全省建立从生态受益单位征收补偿金制度。

3.2.2 要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上取得突破。

2008年元旦刚过, 省里召开了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座谈会。当前, 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和省级财力不断增强, 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这些都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难得机遇, 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几大块:对全省国有林场分类定性, 整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和人才资源, 集中力量解决林场职工社保医保问题, 妥善分流富余职工, 彻底解决历史债务挂帐, 剥离林场社会职能等。改革的方法和步骤是, 先试点, 后铺开。2008年一季度省厅准备在安福县试点, 同时每个设区市也要抓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5月底前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上半年省里制订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和管理, 防止借改革之机贱买国有林场。

3.3 着力提高三种水平

3.3.1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着力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大灾之年, 加快灾后重建固然是当务之急, 但我们也要痛定思痛, 认真分析受灾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这次林业遭受严重灾害, 天灾是主要因素, 但长期以来不重视科学经营森林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比如, 毛竹纯林就比竹阔混交的竹林灾情严重得多, 采割了松脂的尤其是不按规程采脂的松林, 灾情比没有采脂的松林要严重得多, 有些地处赣中、赣北的县也盲目引进桉树, 这次全部被冻死, 教训非常深刻。要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把灾害变机遇, 把坏事变好事, 改善林分结构, 转变经营模式, 改进管理方式,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业抗灾能力。具体做好几件事情: (1) 抓好科技救灾。实施林业科技“百千万”工程, 动员全省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百县千乡万村, 为广大林农提供育苗、造林、间伐、抚育等科技服务和培训, 指导林农搞好灾后重建。 (2) 大力推广实用科技成果。在毛竹和油茶受灾地区, 大力推广竹腔施肥、高产良种油茶丰产技术, 尽快帮助受灾林农恢复生产。2008年, 省财政按照肥料补助150元/hm2的标准, 安排5 000万元资金, 在全省推广33.33万hm2竹腔施肥, 加快恢复毛竹林资源。 (3)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工程, 建立10个陈山红心杉、高产脂湿地松、高产油茶、珍贵速生阔叶树及生物质能源树种良种繁育基地, 逐步构建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林木种苗执法, 确保种苗质量。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激励林农使用良种。 (4) 全面推行营造混交林。今后的造林, 特别是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必须营造混交林, 阔叶树比例要达到三成以上。对毛竹林中的阔叶树, 要严格保留。 (5) 大力推进抚育间伐。积极探索抚育间伐政策, 强化中幼林抚育, 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 (6) 积极推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结合二类森林资源调查, 逐步推行以行政村和林业实体为单位, 编制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按森林经营方案下达木材采伐计划, 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 (7) 大力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森林认证工作, 着力建立一批高标准森林经营示范点。 (8) 深入开展林业灾害科学研究。组织林业专家, 围绕林业灾情损失评估、毛竹油茶抗灾应急技术、灾后森林恢复等课题开展研究, 建立林业科技救灾示范点。要在现有受灾林地中分类划出一部分保留区, 既警示后人, 又可供科学研究。

3.3.2 加大林业宣传力度, 着力提高生态文化建设水平。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文化, 是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1) 要抓紧制定全省生态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以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林业科技馆、生态宣教中心等为依托, 推进林业生态文化基础建设。2008年要力争新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使全省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0%左右。 (2) 要加大林业宣传力度。要善于借助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的力量, 扩大江西林业的对外影响, 打造江西林业生态文化品牌。 (3) 要提升林业宣传水平。举办生态文明高层论坛等大型活动, 掀起宣传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新高潮。加快创作反映林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歌曲, 积极传播林业生态文化。广泛宣传林业建设中鲜活的典型, 激发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 (4) 要建设林业宣教基地。建设江西森林博物馆, 展示林业改革发展成就, 浓缩林业建设精华。建立林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林业生态宣教中心, 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关注自然提供平台。 (5) 要建好林业门户网站。各设区市林业局要在2008年, 各县 (市、区) 林业局要在2009前建成自己的门户网站。 (6) 要展示和提升林业形象。每个市、县 (区) 林业局要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 建成永久性的林业宣传碑牌, 充分展示江西林业的新形象。

3.3.3 抢抓有利机遇, 着力提高林业部门自身建设水平。

上一篇: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下一篇:重点项目办公室农业股年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