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2024-05-23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共6篇)

篇1: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物资管理的现代化途径

摘 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物资管理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形成的物资管理模式鲜明的打上了“计划”的烙印,要提升企业物资管理的现代化程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意识上加强,从措施上创新。本文就如何提高物资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物资管理现代化计划定制管理

物资管理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进行的采购和储备过程,以及如何对其物质进行规划和控制。通过合理的分配物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加速资金的运转能力,促进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企业效益,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企业的物资管理包含了物资的计划制定,采购、使用、储备以及分配等重要阶段,在这些阶段,需要采取谨慎细致的态度,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放置任何阶段出现的问题对整个物资供应产生影响。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物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再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定额和定量的概念进行管理,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物资管理成为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的必然手段和基础。

一、物资管理存在的缺陷

在当前时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的时代潮流,而相应的计划物资管理模式也不再对企业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按照制定的产量标准和计划来制定物资计划,扩大物资的库存、减少物资的供应商是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的典型特点。但是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这样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过程中,市场经济已经表现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而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推动企业的体制改革是当前企业竞争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当前,企业的物资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物资管理观念落后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物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在现代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物资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落后的物资管理理念在物流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与市场脱轨,企业管理者对于物流管理带有一定的偏见和抗拒心理。

(二)物资管理设施不全

由于管理者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在物资管理的配套设施上依然没有较大的资金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加没有更好的运用在物资管理上。更多的企业在物资管理上采取传统的低成本模式,使用的整套账务、采购和控制管理系统已经与当前现代化的市场速度脱节,因此,在管理上就造成了当前按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化,程式化。虽然物资管理要在一定的准则下进行,但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追求低成本低效益的管理,主动性的物资管理模式依然比较缺乏,所以物资管理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没有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三)物资管理手段依然没有得到创新

从企业的物资管理手段和实践操作来看,我国企业仍然打来那个存在重视供应而轻视管理的物资管理现象。一般,企业的管理者都对生产阶段的物资部门管理要求比较严格,防治由于物资不到位而引发的生产延误。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资管理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一般都是物资部门承担一切责任,而物资管理人员却由于还好承担创新改制带来的.风险,将物资的管理手段和模式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在物资的品种、质量上进行齐备的供应,对物资管理需要提供的各种计划和手段采取平稳态度,缺乏创新。

(四)物资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物资管理过程的人力资源是其管理是否科学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物资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缺乏具体表现在:首先,物资管理的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整体地位不高,作为生产管理的辅助地位,不能很好的吸引人才;其次,物资管理的人员由于门槛相对较低,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缺乏相关的培训,而管理中又往往是根据个人习惯和喜好来进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最后,当前普遍存在的物资管理人员结构相对落后,与当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相脱节,不利于企业的物资管理。

二、物资管理的现代化创新举措分析

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是在科学管理技术和方式下,合理有效的进行物资组织管理,对物资流通中的各阶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节,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的物资流通管理和控制的经济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便捷企业的生产营销,利用最少的劳动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具备系统性的管理工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物资计划和管理过程中,促进物资的流通和分配更为合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了物资管理的质的飞跃,有传统的技术管理模式转变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统筹计划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广泛运用于物资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物资采购的比价、招标模式,革新物资管理模式。

(一)加强重视,制定科学的物资管理计划

加强对物质管理的重视是提高物资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必要前提,企业管理者只有重视对物资管理的管理,才能较好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和执行管理计划,在物资管理中,首先要善于总结,根据传统的管理总结经验,基于现代化的管理环境,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办法,并按照其制度严格实行。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了解,及时掌握市场动向,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形式,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调研和分析,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物资管理的办法实施,并采取系列化的措施,发挥优势,统一调度,提高物资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创新管理模式,及时抓住机遇

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中,创新是提高物资管理办法的有效力量,根据当前市场的变化情况和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实现物资的集中采购,统一分配。在物资供应商形成统一调度和统一结算的专业管理模式,同时及时分析物资管理的市场环境,整合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物资储备和分配。在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办法中,有效的抓住机遇,促进物资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结合物资管理的整体目标,进行内部提升,在物资管理的基层开展综合考评,并实施一定的激励奖惩制度,推动物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科学管理和物资验证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运用专业的物资管理软件基础上,实现网络化的工程模式,制定相应的制度标准,对物资管理的配送和储备进行标准化处理,积极实现物资管理项目的现代化要素建立。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验收制度来保障物资管理的合理性,根据物资的性质和重要程度采取分类处理,对不同类别的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和保管。而仓库保管人员需要积极的承担责任,履行职责,根据相关的制度标准规范自身行为,保障物资管理的质量。对物资详细信息进行必要的等级和编号,以便于更好的对物资进行管理和分配。

(四)加强对物资管理安全性的全过程监督

现代物资管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下,实现了以安全为本的管理原则,有效的实现物资管理的安全作业过程。首先,物资管理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提高管理的安全意识,坚持以培养安全的文化为载体,降低物资管理的风险,有效的实现人员分配、物资财产分配和设备设施分配的合理性,在物资管理的系统环境中,分析管理环境,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提高对其监督。其次,在实现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确保物资管理作业的现场安全,保障物资管理的设备完善,保障物资管理人员的自身安全,确保物资采购过程的安全;最后,物资管理的先进性措施还表现在,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控制措施,建立物资管理全过程的网络化设备安装,保障不发生盗窃、火灾等事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物资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要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同时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科学设备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管理。在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化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对物资管理的全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及时的处理各种数据,有效的提高物资管理的安全性。所以,物资管理的现代化应该是在现代管理意识的推动作用下,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物资的计划、采购和储藏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邵锋.浅析实现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7).

[2]伏砚华 .关于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17).

[3]魏永明.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

篇2: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按物流的功能,物流成本可以做如下分类:

1、运输成本

2、仓储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

4、包装成本

5、装卸与搬运成本

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影响物流成本的基本因素(企业的产品,物流服务,各企业不同的会计记账,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一)现代企业对物流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大多数企业的疏于管理造成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手段落后。现状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把经营的重点都放在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上,但是对物流管理十分粗放,所花精力较少,不重视物流成本的变动趋势也不将其变动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是企业认为效益是首要,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当作企业重要任务,认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才是最影响利润的方面,忽视物流中潜在的利润。

(二)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力量分散。各部门忙于营销上的管理,要想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这就需要采用优质的管理手段,但是企业设置了岗位,但又不合理利用,常常造成资源的闲置。

(三)大部分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许多人忽视了物流职能享有着“第三方利润源泉”的称号,物流管理没有得到企业应有的关注。

(四)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在物流管理中,行政管理至关重要,物流直接与行政部门挂钩,但行政管理人员并为给出应有的重视。

(五)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成本还存在难以准确掌握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并且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研究较少,将资金投入企业其他研究,使企业缺乏一套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从源头上抑制了物流成本效率的提高。

(六)我国企业物流人才匮乏。由于中国在WTO组织中的加入和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我国实现与国际接轨,经济得到质的飞跃,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也加强,基于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的发展,迫切需要形成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基于对物流体系的管理要求,使得我们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增。

三、如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通过实现高效率的配送方法来降低物流成本。

(1)首先,企业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小库存或进一步达到零库存,这样一来物流中转的运作速度得到了提高,资金的回笼也加速,进一步达到减小资金所占用的成本的目的。

(2)其次采用标准化的物流作业也十分重要。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在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

(3)最后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由企业之间联合建立物流中心。想要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先要解决好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例如:运用EOQ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批量Q,再结合MRP与准时化生产、JIT库存理念,确定补货点的数量及时间,补货订单的批量,得出总的订单成本,达到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最小化。

(二) 在各个企业直接实施协同运作,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协同化。第三方物流有着低运输成本,低库存水平,低库存资金占用率,低分拣成本,低分拣错误率,低物流固定设备投资,低库存损耗率,低交易成本的特点。通过利用对物流业务的外包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有专业技术的,管理十分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能有效缩短商品的`在途时间,还能减少商品在周转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达到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企业通关物流成本将降三层。重庆长安汽车就把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全部物流环节移交给了专业物流企业,自己只专注产品质量。这样不仅实现了自己产品的质量保证,也大大缩减了物流成本。

(三)加强成本管理在企业职工意识中的痕迹。将降低成本的工作提升到企业主要操作层面,使物流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融合,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全面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人员在最初就建立起“战略性成本意识”。

(四) 优化产品的流通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就企业而言不单只是本企业的事,只有优化了流通的过程,确保物流成本的畅通实现,真正体现管理物流成本的价值。国际上:中国与欧盟AEO互认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拥有高级认证AEO企业在欧盟28个成员国海关通关时,均可享受到和对方境内AEO企业一样的通关便利。此举将有效降低企业港口、保险、物流等贸易成本。

篇3: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及途径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意义及途径

档案工作现代化, 是指用现代的技术设备、服务手段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来加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范围很广, 主要包括档案库房设施现代化、档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档案存贮缩微化、档案复制和利用手段现代化、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等等。

一、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具体地讲,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是因为:

(一)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档案是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 是科学技术的实际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档案资料的数量急剧增加。

我们要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 就要及时了解国内先进科学技术, 占有这些科学技术的档案文献, 摸清国内的动态, 了解过去研究的成果、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等, 以便确定我们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提高档案文献的传递速度, 必须采取现代化手段, 迅速、准确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档案文献。

(二) 它是档案文献大量增长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 各类档案文献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复现象以及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加。这不仅给科学研究工作增加了困难, 也给搜集、查找档案资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查阅档案文献, 要花费科研工作者许多时间, 而且很难查准、查全。如果采用现代化手段, 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把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内所有的档案资料查找一遍。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可能的。档案事业的发展, 使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有了一套接近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具备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档案工作, 为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技术手段;各级党政领导对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思想上有了位置。所有这些, 都使得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将成为可能。档案工作现代化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内容

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即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以及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化。

(一) 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这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主要包括:1)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应用电子计算机, 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核心。电子计算机在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档案事业的各个方面, 都可以广泛地运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而且也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2) 档案缩微和复制技术的应用。档案缩微是国内外档案保管工作的发展方向。它可以解决档案保存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省以上档案馆己逐步开展档案缩微工作。目前静电复印技术在档案部门应用也已比较普遍, 它有速度快、立即提供利用的特点。3) 声象技术的应用。录音、录象档案比起利用文字档案传递科学技术知识来, 速度快、效果好。它可以使利用者闻其声、观其形, 给人以直观的感性认识。由于声象档案具有上述特点, 因此, 近年来声象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也发展较快。随着上述先进技术的应用, 档案部门必然相应引进一些现代化得设施。这些设施, 标志着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水平。

(二) 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

这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和管理方法标准化等:

1. 管理思想现代化

没有管理思想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化反映在许多方而, 它要求从轻视档案管理转向重视档案管理和加强研究档案管理;从微观、零散的管理转向宏观、系统的管理;从传统的手工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从单一的文书档案管理转向各类档案的全面管理;从档案部门“独家”管理转向协同专业主管机关共同管理;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向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的综合管理。同时, 还要把档案的管理, 纳入信息管理的范围,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等等。

2. 管理方法标淮化

这就是在档案工作的领域内, 制订一系列科学的、统一的规则和技术规范, 作为国家标准颁布施行, 以求得档案工作管理方法的统一。这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现代化程度越高, 就越需要标准化, 而标准化的发展, 又能促进现代化。

(三) 档案专业人员知识化

这既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又是档案工作现代化对档案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它是掌握和应用现代化技术的先决条件。没有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化就谈不上档案工体现代化。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手段上, 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要谙熟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同时档案人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因为知识之间是相通、相辅相成的。档案工作人员, 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 与时俱进, 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国外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 实现图书、情报、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为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现代化, 必须在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 从我国的国情、国力出发, 从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 从标准化入手, 从档案的基础抓起, 加速智力开发, 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组织试点, 逐步取得经验, 由小到大, 稳步发展, 把电子计算机、缩微与标准化综合起来, 大中小型机械化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的关系与结合。这是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应用, 一部分陈旧过时的传统技术将报新技术代替, 或进行改造, 但是, 采用现代新技术并不排斥原有的、合乎规律的技术方法。特别是档案工作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 传统技术和现代化技术将是并存的。我们不能一讲档案工作现代化, 就废弃传统的技术工作, 或者等待新技术的到来, 而停止现在的手工操作, 相反, 我们必须根据现代化的要求, 从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对传统技术的研究和改造, 使之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子林.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2]丁建萍.知识经济与档案管理现代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陈素红.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4]黄雪菊.血站档案管理现代化浅析[J].平原大学学报, 2001.

[5]刘淑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篇4:探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工作是各单位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单位在发展历程中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贡献,也对管理者制定今后的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各单位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式仍相对落后,降低了档案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因此,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档案管理现代化意义非凡。

一、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行现代化档案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档案管理的不足,丰富档案管理的形式,拓展档案管理的空间,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同时,现代化档案管理可以帮助档案资料的使用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使用的资料内容,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料的而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

其次,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种现代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因此各个单位均面临着技术升级的大形势。在这种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也必然进行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实现现代化管理,以顺利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可见实现档案权利工作的现代化,是促进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途径。

此外,部分资料显示,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下,各单位事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漏洞,比如档案管理的保密性不足,部分档案资料的内容极有可能被泄露,这对单位的发展十分不利,情节严重者可能上升到法律层面。纸质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毁与污染,导致信息的丢失。用先进的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两种档案互为补充,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无论哪一种档案出错,另一种都可以及时进行补救。因此,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档案管理,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十分必要。

二、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可知,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档案管理基础薄弱、设备技术不足、档案汇编进展速度慢、专项技术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因此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克服这些困难。

其一,各企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不断突破技术层面的瓶颈,积极引进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并结合单位特点,对该软件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良,这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来,为了不断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档案检索功能,将不同资料进行分类存储,根据其特点总结对应的关键性,确保使用者在输入关键词之后便能够找到相应的资料内容;二来,需要相关技术不断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升级与更新,扩展档案的存储空间,不断完善计算的档案编目体系,确保档案使用者可以随时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此外,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进行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系统的完善,只有通过完善管理系统,才能保证管理者随时掌握不同档案资料存在的具体位置、数量等,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最后,档案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的保密工作,对档案的使用设置一定的权限,比如进入档案检索之前需要输入相应的验证码、设置网络使用权限等,防止任意人员调动档案资源所造成的档案泄露问题。先进的管理设备的引进可以利用扫描的方式输入数据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化先进设备的适用,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在检索信息时,可以迅速准确的提取有效信息,不妨碍其它工作的展开。

其二,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及技术的引进,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档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全面了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和必要性。档案管理质量的好坏与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及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关联性,单位领导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认同感。

除了不断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以及管理系统之外,还需要注重吸纳更多的专业素质人才,实现对档案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与维护中。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现有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建立并形成完善的工作竞争机制,提高其及合理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在规范管理制度的同时,相关单位的管理者也需要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工作状态予以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借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意识。

时代的发展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独有特点都要求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的道路,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收集信息,核对信息,收录信息,整理信息,保存信息,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都非常大极大,需要不同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现阶段内,各单位一定要充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对于各个单位部门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档案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确保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文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1,(11):233+253.

[2]冯洲.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J].低碳世界,2016,(05):207-208.

[3]张一楠.浅谈区级档案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2,(23):42-43.

[4]杨玉峰.简论加快实现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5,(07):158.

篇5: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论文摘要:阐述了在新的STCW78/10公约条件下船舶机舱资源管理的内容,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依托现代化实训基地平台对船员进行各项日常管理和应急训练, 通过实施不同的任务, 严格执行与完成相关工作的操作程序, 对提升船员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意识、交流沟通,确保船舶安全营运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STCW78/10公约;船舶安全;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实训基地;团队意识;训练

随着现代航运业的飞速发展,海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而船舶趋于专用化、自动化、大型化,船上配员由多个国家的人员组成,安全成为船舶运输永恒的主题。船舶机舱是船舶的动力中枢―心脏,船舶机舱的安全性对提高船舶运输的整体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给船舶安全带来质的变化。据统计,近几年来在国内外一些大的航运公司发生的有统计的几百起重大机损案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案例达全部案例的超过了83%,这与国际社会上公认的80%的人为因素失误比率非常接近,充分证实了船舶事故在许多方面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人为因素是船舶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船舶机舱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对于减少机舱人为因素失误很有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欧洲一些国家的交通与海事安全主管部门、船东协会、航运公司联合对海上事故发生与预防进行调查和分析,开发了“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BRM)”的培训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使船舶轮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所有人员的团队作用,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进一步强化意识和端正工作态度,减少人为失误,预防事故发生,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目的[4]。在BRM 培训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船舶机舱的特点开发了“机舱资源管理( Engine Room Resource Management,ERM)”的培训课程。

国际海事组织IMO(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于6月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通过最新STCW(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公约20修正案。将ERM作为强制性适任标准,进一步突显出ERM培训的重要性,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航运安全。

一、船舶机舱资源与管理

(一)船舶机舱资源

航运企业要达到“航运更安全、海洋更清洁,高效、经济”营运的目的,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对船舶进行管理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船舶机舱系统,既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体化系统,核心内容就是致力于现代化船舶机舱所需要的管理质量、快速学习的科学方法和团队一体化的环境,形成“人―机―环境―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船舶机舱资源管理模式。

1.人力资源。指涉及到船舶安全营运工作中的所有人员。包括船长、轮机长、各位驾驶员和轮机员;水手、机工等普通船员,还包括在特定港内作业中来自他方的引航员、港作拖轮及码头工作人员等及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协作能力。人力资源是船舶营运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资源[4]。

2.物质资源。指涉及到确保船舶正常营运操作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如:主机、柴油发电机组、锅炉等)、仪器仪表、备件、工具等。物质资源是确保船舶正常营运与操作的基本资源。

3.环境资源。指涉及到确保船舶本身正常营运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与资料,如:海洋环境、航行计划、机舱环境、驾驶台命令、操作手册、使用指导书、港口信息等。信息资源是确保船舶正常营运的必要资源。

4.管理资源。指涉及到确保船舶本身正常航行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经验、技能和与有关部门(如主管当局、企业等方面) 的合作及支持的程度。管理资源将有助于船舶正常营运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的目的

通过船舶机舱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可以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工作理念、端正工作态度、完善工作行为;提高情景意识,正确掌握船舶周围的局面,掌握每一个失误(或事故)链的形成过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故的产生;注重相关人员之间的文化意识与背景,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明确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作用,改进管理作风,提高操纵决策水平和应变能力。

(三)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

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可以定义为:“为达到船舶安全营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运用和协调好全部船员所具有的技能与经验、船舶设备和其他外界相关各种资源”。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海事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结合船舶航行安全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 [6]。

1.明确人为因素和船舶事故的发生与预防之间的关系。随着水上运输变的日益繁忙,同时伴随着航运科技的发展,对船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根据资料统计,近几年来,海上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与船员的人为失误有关。为减少船舶事故和预防船舶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明确在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失误链与最终事故发生相互之间的关系中人为因素所起的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破断失误链的产生与发展,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船舶事故的发生。

2.多元文化意识对船舶安全工作的影响。随着航运的发展,同一条船上的船员往往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船员在他们各自的工作中经常体现出多元文化意识的特点,并对船舶安全工作的实际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远洋船舶航行于世界各地,船员在工作过程还要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域、不同公司的船舶与人员。为此,船员之间应通过对彼此文化意识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保证船舶航行的正常进行和安全。

3.阐述情景意识对船舶航行安全的作用。航运的繁忙也导致船舶航行时经常会面临紧张而复杂局面。船员船员必须要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才能保持高度的情景意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以便于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合理的措施与行动避免船舶事故的发生。

4.强调船舶通信和人员交流沟通在船舶航行

安全中的重要性。船舶之间的通信和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基本保证之一。由于通信设备与外界条件的局限性以及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船员之间由于语言沟通等方面的限制,会导致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有紧迫局面的`产生或导致事故的发生。

5.明确团队与团队工作在船舶航行中的必要性。船舶在海上、沿海或港内航行时,全船人员在工作中的要积极配合和协调。所有轮机值班人员组成一个工作团队,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团队的目标任务,确保航行安全。团队成员在一起工作必须要互相协作,这是每个成员的责任。

6.探讨决策的重要性与领导工作方法的改进。鉴于船舶航行工作的特点,船员在船舶航行与靠、离泊等作业的等各种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作出一些果断的决策以确保船舶正确的操纵与安全,在团队工作中发挥必要的领导作用。果断的决策在船舶的实际航行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改进和提高决策能力,更好地发挥团队工作的领导作用,对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7.规范化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船舶安全航行的水平,必须进一步规范船员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船舶航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国际海上避碰、防污染等相关公约与安全规则,并遵守各国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定的涉及特定水域安全的规章制度。同时,船员还必须根据航行与作业的需要,认真地按照规定的各类操作规程来控制和操纵船舶。

二、依托现代化实训基地探索培训新途径

船舶机舱资源管理是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理论学习必须结合实景训练,我院新建成的国家级实训基---自动化模拟机舱就是完成这些任务的最好实训平台。运用与实船机舱真实环境几乎相同的自动化模拟机舱,通过完成不同的模拟任务,明确受训人员在船舶机舱日常工作中的义务与责任,在合理地利用自动化模拟机舱的各种设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团队工作中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完成各项工作,以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减少和避免潜在的人为事故。

(一)自动化模拟机舱的设备组成

自动化模拟机舱提供了与实船机舱十分相近的各类硬件环境,主要有:船用主机和轴系、供配电系统、大型集中控制室、模拟驾控台、燃、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锅炉系统、防污染设备、压载、消防、舱底水系统、制淡装置、淡水压力柜、机舱风机等;设有与现代化船舶机舱相一致的新型主机遥控、安保系统等;还配有通用仪表实验台和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等半实物操作训练台;设有大型水力测功器、PID调节器、油雾浓度计等设备。

(二)自动化模拟机舱的培训功能

自动化模拟机舱可用于学员对各种设备操作训练、轮机安全值班、动力装置运行和性能测试、机舱保养、维修和应急故障排除等训练。学员在自动化模拟机舱受训时如同操作和管理实船一样,达到快速学习现代化船舶轮机的操作与管理。满足STCW公约要求对轮机人员的相关要求。

(三)自动化机舱的实训效果

自动化模拟机舱建成以来,已先后为多家航运企业和造船厂培训轮机工程技术在职人员多个班次,特别是全国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举办,充分展现了自动化模拟机舱的特殊培训功能,在几乎与实船完全相同的实景中,培训学员根据实际需要,组成不同的团队,通过完成多种工作任务来得到训练,使得全体参训人员的船舶机舱管理水平得到较高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开展船舶资源管理培训的建议

(一)全面开展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

为更好地履行STCW新公约,减少人为因素对船舶安全的影响,海事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航运企业与航海院校展开全面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工作。加大培训投入,深化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在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方面的水平。

(二)航海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受相关培训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船舶机舱资源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对于指导他们今后上船工作时端正态度、规范工作中的行为是非常有益的。要注意在教学过程采用带有引导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篇6: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一、企业管理会计倍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集成是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当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并协同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等,引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直。

笔者认为应该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具集成是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企业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企业再造、战略联盟、标杆管理、存货适时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管理等等。集成不是简单的单元钱性叠加,而是单元间的非线性相干作用,通过集成体的各个组成单元的相互制约、相互耦合而产生整体突现效应,形成优势的聚变,使得集成体发生质的飞跃。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基于同素异构理论、木桶理论、协同理论而选取、融合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建立本土、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1.同素异构理论

同素异构理论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相同的成分或要素在空间关系(排列次序、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可以生成事物不同的结构,甚至使事物发生质的变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金刚石与石墨,其构成虽然是同样数量的碳原子,但由于碳原子之间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与组合关系的不同,形成了在物理性质上差别极其明显的两种物质: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却十分柔软。自然界的这一原理同样可以移植到企业管理领域,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不同的集成应用,可以取得企业运营管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对各主要会计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集成管理。

2.木桶理论

劳伦斯·彼得的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有若干木板拼成的木桶的容水量,是有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木桶理论也就是通常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确事物的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一原理映射到企业管理中,要想发挥某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最大效应,必须通过吸收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以减少该管理会计工具的劣势,弥补自身的缺陷。管理会计工具集成的木桶原理就是要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这样才能使得在集成过程中,各集成管理会计工具自身得到优化,并且能够以最佳状态、最佳时机以及最佳方式进行融合,从而超越一般的优势亙补。

3,协同理论

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认为:各种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的交换时,可以通过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以自组织的形式,出现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理论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耗散结构理论的精华,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基于系统理论,管理会计工具的集成应用就是要使被集成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时间、空间或功能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模式协同,使集成后的管理会计工具呈现出高度有序的整体性特征,从而实现整体功能的倍增或突现。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1.变起来

实现管理理念现代化“变起来”即改变管理层的传统管理理念和引导各部门、子公司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企业集成、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资源配置。云计算和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和内涵,虽然管理会计的本质、目标并没有改变,主体还是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但其管理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采购、报销业务云服务等。蕴含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工具方法、数据模型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企业推进管理会计实践提供了完善的平台支撑,为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撑工具,也为财务转型和企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属于“一把手工程”企业核心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是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合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商业模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成系统,不仅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考核程序和评价标准等。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变革。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元、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花费、协同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地完成统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元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有效性性改善。

2.用起来

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用起来”即以财务部门为主体以企业正在运行的ERP系统为核心,实现会计核算全面自动化。目前,较多企业习惯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系统仍停留在ERP系统的总账管理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的运行上,所有记账凭证仍然是通过总账管理模块的凭证录入功能手工输人的,严重制约了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效益。因此,财务部门首先应在此基础上,对会计科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BOM结构、存货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数据进行梳理,从企业信息化的髙度,进行统一规范编码,建立科学合理的代码体系,实施动态维护与管理。其次,进一步启用ERP系统的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核算、资金管理、网上报销、成本管理等记账凭证派生模块。一方面,实现存货核算、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账管理的数据按成本对象归集或分配料、工、费传递到成本管理模块,完成产品或劳务成本的计算和分配,并自动生成机制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另一方面,实现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核算、资金管理、网上报销等模块自动生成机制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经过总账管理模块的审核、记账后,由报表管理模块自动读取数据,完成对外披露报表和对内管理报告的自动、实时生成,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面自动化。

3.联起来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联起来”即在会计核算自动化的基础上,基于集成应用、数据共享的思想,将企业物流、价值流、信息流有效联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目前,企业信息化常见的问题是:人为割裂完整的业务信息,导致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互为孤岛,各方面信息难以融合、共享,甚至出现了不同来源数据相互矛盾的情况,导致管理会计工作的很多障碍。较多企业由于各部门局限于自身管理效率或企业信息化的逐步建设缘故,目前上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品种较多,各软件之间彼此未建立有效的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共享。由于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信息处于信息流的下游核心枢纽地位,各部门经营活动的业务数据中凡是影响到会计要素变动的交易或事项,最终都会汇集到财务部门。因此,企业在会计核算全面自动化的基础上,应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信息流上游延伸拓展。基于系统,应将采购付款业务延伸到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模块;将销售收款业务延伸到销售计划—→合同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将薪酬管理业务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产管理—→能力需求计划;将成本管理业务延伸到生产管理—→制造计划。最终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数据共事,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体化管理。

4.立起来

上一篇:车辆和住房抵押借款合同下一篇:赞扬公益的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