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2024-05-23

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6篇)

篇1: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党建+社会治理

我社区在街道的领导下,在居支两委的具体指导下,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化对社会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坚持“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网格为单位,“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和新进展。

一、工作汇报

1、加强学习,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办好法制宣传栏,让群众读法、知法、用法,在安全宣传月活动中,在居民区内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消防安全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对扫黑除恶等内容进行宣传,让群众懂得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一年来,我们共与、等部门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 次活动,使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

2、在矛盾排查调处上,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对能够当场化解的及时进行了化解,防范事态扩大造成重大矛盾纠纷。对不能够及时化解的明确了包案人、包案对象,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做到小矛盾纠纷就地调处不出网格,大矛盾纠纷调处不出社区。搞好群众内部调解工作。调解多起邻里纠纷,对邻里纠纷及时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特别是对惠民小区供暖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纠纷,社区领导及时联系供暖公司相关负责人,组织双方进行问题分析座谈调解,成功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

3、开展辖区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了辖区内的非法经营情况,检查了惠民市场、星艺幼儿园等人口密集场所。针对辖区内各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防范措施,防火安全设施等进行了检查,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不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整改,并与各单位签定了安全责任书。

二、下一步打算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全网格内继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居民群众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同心协力,创建“平安兴建”;

2、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摸排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特别要处理好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各种社会矛盾。

3、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工作。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按照 “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思路,整合资源、社网并举、务求实效,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搭建 “网格化”管理平台。

篇2: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近期,X市召开了全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为县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构想和思路,明确了工作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我区将认真落实《XXXX年全市社会治理工作要点》和推进会会议精神,在以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基础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服务并重三大任务,在思想认识上抓领导,形成合力;在目标任务上抓落实,建立常态化;在工作成效上抓亮点,突出精细化。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X区紧紧围绕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项目化运作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城乡社区基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是推进行政审批下放改革,完善“两个中心”运行服务。将XX项部门行政审批类事务全部转移至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把XX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街道“两个中心”办理,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办理。对中心窗口设置、人员管理及窗口服务进行了统一规范,加强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统一制作了窗口工作人员胸牌和服装。二是突出品牌服务,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制定了《X区网格助理员管理办法》、《X区网格服务人员管理办法》及网格社区民情分析研判制度。打造出了朝阳街道长庆社区“靓嫂帮帮团”、长城街道荣景社区“邻里互助”等特色网格品牌。为XXX名社区工作者配备“掌中宝”智能手机部。三是强化政府公益保障,优化社区服务体系。为XXX名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XX万元,在工人街社区、团结社区、九竹社区、长城街道开设了“幸福老饭桌”。为XX岁以上困难的老人免费发放孝心手机XXXX部。以“XXXXX”便民服务热线为载体,吸纳XXX多家政服务企业加盟,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和残疾人等安装“一键通”呼叫器XXX部。四是规范各类评比达标创建,减轻社区负担。对社区承担的各类评比达标创建进行了专项清理,明确了《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加盖印章清理规范清单》,予以保留X类,取消XX类,将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XXX%移交镇、街道“两个中心”。五是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平安建设基础。推行重大疑难案件“两代表一委员”及律师、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居民听证会制度。加强平安X建设。

经过全区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X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正处在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社会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两个中心”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综治服务中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网格服务管理还不够精细。二是社区减负后如何做好“四自”工作,还缺少有效的路径和措施。三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部门协同还不到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还不高,没有形成合力等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工作思路及措施

为贯彻落实好全市《XXXX年社会治理工作要点》和推进会精神,X区将加强领导、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坚持不懈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完善街道“两个中心”运行服务。进一步规范镇、街道“两个中心”管理,加强中心工作人员管理,组织开展综合业务知识培训、技能竞赛等,提高中心工作人员业务“一口清”能力。积极引导“两个中心”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微笑服务。深入推进综治服务中心工作,围绕综治服务中心职能,健全完善平安联建、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和谐联创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联调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整合政府及社会各方资源,建立“三官三员一律师”和工青妇等社团及社会组织进驻综治服务中心制度。在综治服务中心建立“货架”统一规范、“货物”分类齐全、城乡配送有别、免费供货和服务的“法律服务超市”。

推进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逐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网格化动态管理。按照“街道有创新,社区有特色、网格有亮点”的目标,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网格化服务活动。加大网格员管理培训,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健全完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拓宽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完善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和“五老人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通XXXXX居民服务热线,整合政务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数字化城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政府资源,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统一反馈为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优化智能化社区服务平台。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智能化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新建XX个社区便民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法律、心理以及日常生活服务,逐步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实施政务服务三期工程,将辖区XX个社区通过光纤网络接入区电子政务外网中,建立社区、街道、X区三级网络平台。

篇3: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关键词:“助人自助”理念,城市管理,社区工作

一、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我国城市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制趋于解体, 城市管理亟待改革, 社区的管理模式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社区治理应运而生。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研究、社区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是指以社区地域为基础, 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和非营利组织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二、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

1. 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强社会的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包括了两种理论, 一是“行政社区建设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单位制解体导致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疏离, 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国家权力的基础。因此, 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其基本路径是以居住规模为核心标准把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社区 (即居住区) , 力图通过重建基层党组织及其能力, 行政权力向下转移以及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来重建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因此, 在行政社区建设理论中, 社区是一个以居住区为分界基础的行政控制单元, 社区关系的主导性质是行政性的。此理论认为, 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强调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指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 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核心地位及主导作用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原则。

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强社会治理模式的第二个理论依据是“政府主导论”, 认为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治理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但是政府是治理的主要主体。在社区管理的实际运行中, 政府通过对社区居委会财务的控制, 使其具有行政组织特色。

2. 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小政府、大社会的自治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社区的优先性和自主发展性, 认为社区自身的发展才是城市社区建设的要义所在。强调社区的相对独立性, 认为城市社区建设的要义是培育社区自身的发展, 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力主“去行政化”“还社区于社会”。认为社区内社会关系的主导性质不是行政性的, 而是情感共同体或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互助关系。

这一结构中典型的两种理论观点是基层民主论和NGO参与建设论。基层民主论强调人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政府发挥指导性作用,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思路进行改革。王琳、宋晓辉认为社区民主决策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居民, 以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决议。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大多强调党建的重要性, 认为党是推动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 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从单位转向社区, 是党实现有效社会参与的组织前提。郑杭生教授也指出当今社区建设是在一个陌生人世界中进行的, 在陌生人世界中构建和谐社区需要以党建带动社建, 社区凝聚的核心力量主要是社区共产党员组成的基层党组织 (党支部或党总支或基层党委) 。

NGO参与建设论的学者主要认为非政府组织作为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通常具有五个特性, 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这些决定了他们和政府、企业不同的角色、地位。非政府组织主要致力于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 其基本宗旨是满足城市社区公民的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其扮演着把家庭和城市社区与广阔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中介和催化剂角色。

这些观点具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 即源于西方传统政治学的以强调行为主体自主权为核心的自治理论, 即公民个体表达权利的自主权和共同体管理自身事务的自主权。这一观点对不太重视公民及其组织的自主权的中国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符合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

3. 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张政府通过向社会赋权、分权, 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由社区内社会组织来承担,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 强化社区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能。这一治理模式看到了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主体之间面对面的协商合作关系, 其理论来源是国家与社会合作互动的公民社会理论和个权力主体参与共同事务管理的治理理论, 理论视角是多元主义和社团主义的混合。

三、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两者间的关系

社区治理是一种实践活动, 其主体是社区 (包括组织、家庭和个人) , 并具有既定的资源和目标。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 归根到底, 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 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相应地, 据此得出社区治理的一般性定义, 它是一种培育社区秩序、优化社区组织运行、整合社区系统的集体行动, 是引导居民、家庭或组织遵守社区规范、协调社区利益关系的过程。总而言之, 社区管理就是对社区 (居民、家庭、组织和制度) 的管理。

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 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 整合社会资源, 协调社会关系, 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归结起来, 社会工作是以现实社会中实际发生困难的人以及由个人所组成的组织和社区等生产和生活单位为工作对象, 采取科学的专业手法,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实现助人自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社会工作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 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设置, 理应与社区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社会工作本身具有的助人自助的根本价值属性, 决定了它会对社区管理工作产生重要作用。

可见, 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概念。一方面, 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来说, 社区治理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是因为社会工作兼具个案、团体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 所以社区工作治理属于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之一。另一方面, 社会工作对社区管理还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它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区管理的重要推手, 这是本研究的立论基础。

具体来说, 以“助人自助、服务社会”为理念的社会工作, 兼具“寓服务于管理, 寓管理于服务”的特征, 它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化解社区矛盾、解决社区问题, 维系社区中个人、家庭、组织、制度和规范的互动, 整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它与社区管理在实施内容和主要目标上的契合程度甚高, 也成为社区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志愿服务的逐渐推广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培养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意识, 从而对培育整个社会的互助精神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区治理实践

1. 以楼门自治为代表的居民自我管理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本居住地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基层社区在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 应坚持“以居民自治促管理”的原则, 积极推动并已实现居住楼宇的自治与管理。而社区公共事务集体决策的居民代表会议制也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尝试。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居民有效参与管理与服务工作, 也离不开公众的自我组织化。社会工作在促进社会公众参与治理活动、提升他们自我组织与服务的能力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在社会工作理念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协商正是在一种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过程实现居民的自我组织化的体现和尝试。可以说, 社会工作恰在促进社会公众参与治理活动, 提升他们自我组织与服务的能力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建立社工与义工的联动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社区应倡导并积极组建居民志愿服务队伍, 例如一些社区实行的“和谐促进员”志愿队伍, 正是助人自助理念下的居民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现。社会工作者是指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 具备系统的助人服务理念、方法与技巧等知识体系, 因此其优势主要在于专业性。然而, 与现实需求相比较而言, 专业社工的力量还相对比较有限, 无法全面、深入地面对所有服务对象。因此, 志愿者在其中主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大批志愿者提供的集体性、目标明确的行动是对专业社工的有效补充。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区工作, 通过社工倡导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可使志愿者在自助或助人的实践中与有需要的人士产生互动, 进而影响更多的人认可与接纳志愿精神, 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提升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社会支持存量, 从而实现增进个人福祉与增进社会团结的积极功能。

3. 动员社区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社区内各种资源富集, 但传统的单位参与和邻里互助的参与模式总是难以突破原有的架构, 使社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从而造成了社区内资源浪费与资源贫乏并存的尴尬局面。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区治理,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社区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困境, 强调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 整合社区居委会、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等组织的力量, 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实现社区资源共享, 优化了社区资源配置。从理论上讲, 动员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是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有力保证。要促进社区参与的提高, 就必须转变“单位参与意识”, 培育“社区自治参与意识”。各单位在为社区发展添砖加土的同时, 营造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优良社区环境, 从而也能为单位组织的长足发展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五、“助人自助”是实现社区善治的指导理念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饱含价值色彩的社会设置, 其助人实践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践行其专业价值观的过程。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推手, 社区工作者始终坚持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 在践行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上传递一系列有益于个人、社会的规范性价值。这种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居民互帮互助精神, 二是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增强居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与水准。

强烈的互助与团结精神, 明确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而有序地参与是现代新型公民的全新形象, 后者是现代社会秩序中不可或缺的要件。在当前我国社会秩序转型的特定背景下, 运用现代社会工作事业培育社会互助团结精神、新型权责观念以及社会参与意识的工作, 进而塑造新型公民是创新社会管理进而逐渐实现善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冷熙亮.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社会, 2001, (3) .

[2]王琳, 宋晓辉.论城市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的实现途径[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9, (3) .

[3]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上)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篇4: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关键词]社会治理;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0-0045-0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大量的社会成员脱离传统的“单位”而走入社区,转变为“社会人”和“社区人”[1],城市社区成为基层社会的基本治理单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度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化,社会治理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治理的绩效,而社区治理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在于社区治理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否具有充分的胜任能力。因此,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选配好社区治理的领导班子[2],优化社区治理的专业队伍,是达到“善治”的重要途径。[3]实践证明,城市社区治理的成败离不开一个“以党群工作作为自己事业来做”的“班长”,而一个“班长”能量的发挥离不开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集体。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也着重强调村居党组织带头人建设。

在上海城市社区发展的实践中,社区治理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的角色由社区党群工作者所扮演。但是,目前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出现了断层情况加剧、人才流失严重、工作压力巨大等问题。[4]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涉及社区党群工作编制少、待遇低,党群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方面。[5]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能力因素也是当下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6]

二、胜任力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

党群工作者能力的构成假设

胜任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于1973年提出的,他把能够影响个人工作绩效,进而能够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根据胜任力理论,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是指这一特定主体能够胜任这一岗位所需的综合性本领。胜任社区党群工作这一岗位应具备的能力既与先天的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学习相关;既与内在特质相关,也受外部环境影响;既包括基础性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也包括核心化的价值取向、个性动机。本文依据胜任力理论把社区党群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构成分为技巧性能力、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三个层面。第一,技巧性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政策解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第二,基本能力,包括资源动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矛盾化解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受内在动机、特质与外在

知识、技能共同影响决定的。第三,核心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统领全局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变化预判能力等,这些能力是由内在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所决定的。

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构成假设的三个层面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能力。社区党群工作者所需的技巧性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相对比较容易培养与提升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提升,一方面依赖于技巧性能力所提供的基础支持,另一方面也与后天的学习培养密切相关,其中个人的动机、内部特质是影响基本能力发挥程度及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核心能力不仅受基本能力的内化状况、个人动机、内部特征等的影响,而且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相关联。

三、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群工作者

能力状况的实证分析

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社区形态较为成熟,社区成员构成多样,历来十分重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在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上,静安区委组织部在实证调研中发现,党群工作者自身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不高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遂提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是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依据胜任力理论和方法,对静安区236名党群工作者(包括71名居民区党总支书记、46名社区党群工作者、119名其他类党群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一)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能力状况分析。在被调查的全部71名社区党总支书记中,认为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工作需求的仅占到9%,72%的书记认为其能力结构仅仅是基本满足工作需求,另有17%的书记认为现有的知识能力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求。从年龄结构来看,静安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党总支书记48人,占总数的68%,40岁以下只有9人,占总数的12%。在年龄较大的党总支书记中,有相当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因转岗而分流到社区工作的,他们中许多人曾是国有企业的业务骨干和管理能手,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强、工作思路清晰、对党忠诚敬业的显著特点,但也由于年龄结构偏大,其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公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年龄相对较小的党总支书记一方面缺乏历练经历,另一方面担任党总支书记的时间不长,在统领全局、变化预判、资源动员、矛盾化解等方面显得能力不足,但这些年龄较小的党总支书记具有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在一些基本能力与技巧性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因此,静安区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的年龄断层造成了能力结构的短板不一,年龄小的总支书书记核心能力以及部分基本能力有待提升,年龄偏大的总支书书记则更应适应新时期居民的新需求,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技巧性能力。

(二)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能力状况分析。从年龄结构来看,静安区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年龄优势较为明显,年龄段在23-29岁的有33人,占总数的72%,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大学校园直接走进社区。在与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交流过程中,许多人提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碰到“不知如何说起”、“没有共同话题”等问题,造成了很难贴近社区居民开展工作、提供服务的尴尬局面。也有一些人感慨,“老书记经验丰富,在处理突发事件、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往往得心应手,社区居民也往往很买老书记的面子,自己处理类似的事情则缺乏魄力,偶尔有失稳妥”。由此可见,目前静安区的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并造成能力不足。从能力运用情况来看,技巧性能力有余,基本能力有待提升。对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调查问卷显示,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政策把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处在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当问及目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有26.7%的党群工作者直接提出自身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有38.8%的党群工作者认为群众不理解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有58.2%的党群工作者认为自己的资源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存在资源动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通过访谈发现,在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的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中,由于其学历层次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其信息获取、公文写作、语言表达等一般的技巧性能力都相对较突出。因此,静安区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结构的特点为信息获取、公文写作等技巧性能力有余,沟通交流、资源动员、政策把握等基本能力有待提升。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的评价与需求。居民是社区党群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在对静安区71个社区的居民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中,有近90%的社区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矛盾,会向社区党总支书记或党群工作者求助,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居民对其能力的评价也是社区党群工作者现实能力状况的真实反映。从居民参与度来看,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组织的活动或提供的服务有着良好的参与度,多次参与的占69.2%。从满意度来看,居民对活动或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多次参与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9.3%。由此可见,居民对静安区社区党群工作者的总体评价相对较高,对其能力相对较为认可。从居民要求来看,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的能力、听取居民意见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反映居民诉求的能力。这四个能力都是最贴近居民的能力,这就要求社区党群工作者要切实提升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矛盾化解、危机应对等基本能力。

四、提升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的主要对策

(一)拓宽选拔,建立后备梯队。针对城市社区党总支书记年龄结构老化、后备人才不足的现状,按照“内育苗子、外引人才”的思路,不断畅通选拔渠道。一是探索“广蓄、优育、严选”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大力培育本社区(地区)的后备人才。从党群工作者、党员社工、就业年龄段的党员居委会成员中遴选、储备一批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同时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后备队伍。二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的方式,定向培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对于德才兼备、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广泛认可的优秀助理,通过届中任命或公推直选转为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或书记。

(二)保障激励,留住人才资源。全面落实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表彰奖励等政策,为社区党群工作者内在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提供资源保障。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方面,明确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的等级制度,凡是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考核通过的社区党群工作者均可有序的晋升到上一级,为社区党群工作者提供了可视化的晋升空间。在表彰奖励方面,挖掘、宣传社区党群工作者中的优秀典型,及时提炼特色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先进社区党群工作者进行表彰。

(三)以老带新,互补能力短板。实行以老带新制度,充分发挥老社区党群工作者经验丰富与年轻社区党群工作者技巧性能力突出的双向优势。年轻的党群工作者跟随老书记深入居民区组织活动、化解矛盾,学习老书记的方法,积累经验;老党群工作者则学习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学习运用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工具,并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社区工作。

(四)培训教育,学习中提高能力。以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为手段,不断提升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职业胜任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不断优化培训方式。从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从观念上帮助社区党群工作者把社区工作转化为自身的事业,形成自我的内在激励。在培训内容上,系统设计培训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开展各类课程,包括政策理论、岗位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坚持问题导向、实践为重的培训理念,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基础上,重点围绕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实践思考为核心,通过专家理论解读、先进典型交流心得、分析研讨、归纳总结,在社区党群工作中形成对于破解难题机制和方法的共识。

(五)共建活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共建活动包括支部结对共建与领导(指导)共建两部分。其中,支部结对共建主要指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共建活动;领导(指导)共建是指在党群工作者与区级层面的对口政府部门领导直接面对面,共同探讨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有效地将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的资源、经验等引入到社区中。领导(指导)共建使党群工作者与对口政府部门领导直接进行交流,对组织沟通、政策把握等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对社区治理中疑难问题的妥善解决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荣,邱素琴. 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社会化[J]. 党政论坛, 2007(2):30

[2]申利侠,章再彬.上海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9):51-53

[3]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中国乡村治理的“杠杆”效应——江苏如皋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的创新探索[J].人民论坛,2012(21):64

[4] 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组织部.对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4):44

[5]朱雯,史文锐,贺明. 社会管理转型期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6):46

[6]石旭. 对提升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思考[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0(4).13

篇5: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我局召开了全体执法人员动员会,对活动进行了宣传和部署,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执法中队,集中力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每天必须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迅速,执行上坚决,措施上有力,使整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

为了扩大宣传范围,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我局在凤翔大街通过宣传车巡回播放宣传、悬挂条幅彩虹门宣传、邀请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播放电视节目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用舆论引导来增强群众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城市管理工作深入人心,让广大市民主动支持、理解并自觉参与到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去,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实际,内容丰富

一是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治理工作。按照主街道严管,次干道严控的治理标准,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流动摊点、室外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行为进行严格治理,截止目前,本次活动共清理占道经营、室外乱摆乱放物品20xx余次,下发整改通知246份,清理瓜摊89人次,清理彩虹门、条幅200余次。基本实现了城区主干道及公共场所无游散摊点、无占道加工、无店前摆卖、无杂乱设施。

二是对不规范广告牌匾进行了专项治理。对凤翔大街、迎宾街、鼎盛路、团结路、景观路等主要路段一店多牌、广告牌匾破损等影响市容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我们执法人员挨家挨户对商户进行宣传告知,要求商户按照“一店一牌”的要求,自行拆除不符合规定的牌匾标识,对拆除有困难的广告牌匾,我们执法人员还主动帮助拆除,共同创建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截止目前,共清理违规落地牌匾686次、墙匾453次,刀匾43处,其中影响市容市貌的橱窗对联、橱窗广告纸已全部清理干净,实现了整齐、协调、美观的良好效果。

三是加大非法小广告、乱涂乱画的清理工作。对城区主干道的“小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管制,对于粘贴比较牢靠的小广告,我们执法人员用手撕扯后再采用高压水枪对路灯杆、墙体上的小广告进行了逐一清理。截至目前共清理小广告1600余处。四是加大对私搭乱建行为的清理力度。在本次活动中巡查中发现居民区违建三处,执法人员及时制止并下发停工通知,将违建势头消灭在萌芽中。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篇6: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社区、社工人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合力不足、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构建基层治理高效能、服务群众高质量的“红色矩阵”。

一、坚持多方协同,让基层治理“强”起来。

深化“小城镇大社区”党建服务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围绕社区服务定位,引导辖区内各类党组织与所在社区组建成立联合党委,形成“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有效推动行政资源向一线下沉,服务力量在一线聚集,实现党建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工作格局。建立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制度,不定期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驻区单位代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社区“两委”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协调解决地下管网改造、巷道硬化等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便捷化水平。今年以来,开展协商议事会议37场,解决供热不暖、道路安全等问题14件。

二、发挥人才优势,让基层治理“专”起来。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制定《**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岗位职级和薪酬实施方案》,对持证社工按级别每月给予补贴,并常态化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业务技能培训,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提升学习积极性,持续“充电蓄能”。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者外出观摩学习2期,社区任职干部岗前培训1期,参训干部达200余人次。引导专业社工人才参与社区协商、群众文化、环境改善、治安管理等工作,为基层治理注入动力活力。

三、用好社会组织,让基层治理“活”起来。

创新社会组织活动方式,结合端午、六一等节日节点,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办“粽情端午”“感恩母亲”“青·芽学堂”等活动60余场次,促进社区文化活动更富新意、更接地气,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定期入户调查并建立需求清单,针对性开展专业服务。今年以来,围绕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妇女增能等领域,共走访空巢老人49户、困境儿童16户、低保家庭8户、失独老人3户、残疾人25人,开展个案咨询8次,增强各类弱势群体自我应对日常困境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强化志愿服务,让基层治理“亮”起来。

推广“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动员社会力量、热心居民,培育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并由专业社工对其进行赋能培养,提升志愿者组织力、服务力。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结合起来,策划开展“我帮你”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居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治理新风尚,用志愿“红心”点亮民心,促进社区融合发展。今年以来,组织志愿者深入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科普宣传、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环境保护等各类活动15场次。

上一篇:浅析凤凰古城经营管理模式中的问题下一篇:网球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