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2024-04-3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共13篇)

篇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二、认真备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五、努力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力求以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为突破口,推进教师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潜心设计每一堂课,力争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参加课组和学校的教学大赛,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听课、交流学习心得和收获,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力求精益求精。主要在以下几项工作中作了努力与提高:

1、认真备课。对于新教材,我已经接触过两年,但是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查阅相关资料,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请教相关教师。这样可以把整堂课备得充实而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2、认真上课。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根据经验,我认为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的话,课后温习功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堂课都争取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勤动脑,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同学的努力来活跃课堂气氛,共同提高班级的成绩。

3、适当布置作业。上课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课后落实是学生巩固知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作业又是巩固知识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每节课后,我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课重点难,有选择地给他们布置相当的作业,并要求及时上交,及时批改并写评语感化他们,然后及时发现并订正学生的错误。

4、努力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基础好的同学,每个周末给相应的习题加强训练;对于弱学科的同学,我主要通过每次的测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而对于后进生,我主要从作业和测试出发,就基础知识对他们进行辅导。

5、加强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做好相关笔记和勤于思考,课后补漏,对此,我坚持每个星期五放学前收课本进行检查,学生回校及时指正教育。

六、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九年级以来,学生不再像七、八年级那样积极发言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自己讨论,找到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把思品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等多种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思品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和解题能力自然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用扎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九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中考这道关卡。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学府,必须有一定的训练做巩固。为此,我在教学中,力求精选习题,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形成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很高兴的看到,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答题日益规范,解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八、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出满勤,干满点。以学校工作为重,以教学工作为大局,正确处理教学与家务,教学与业务进修之间的关系。家务事尽量用节假日、星期天去完成,做到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如有特殊任务需要加班完成,毫不含糊,愉快接受,按时保质保量、创造性完成。

工作不等不靠,主动创造性完成。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班级、学生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依德治校的管理理念。

九、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狠抓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2、加强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本学期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我相信,只要自己有决心,一定可以将自己这些不足改掉。我会不断努力,并虚心接受领导和同科老师的意见,多进入其它教师课堂观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在2014年中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2: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能够学会学习,做到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年龄大部分都在13、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自尊心较强,勇于表现自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求知欲、进取心也较强,这些都有利于本学期的学习。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不大稳定,自制力较差,情绪化较严重,容易随波逐流等,这些都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针对于此,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对症下药,逐步提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六单元相逢是首歌。本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第11课“我与同伴共成长”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出友情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应珍爱友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第12课“师爱助我成长”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出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戴的人,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七单元是心中拥有灿烂的阳光。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里,培养高雅情趣,杜绝不良嗜好,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正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第八单元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第15课“呵护宝贵的生命”,主要进行生存意识、生存能力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第16课“让生命更有精彩”,主要是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

第九单元是撑起法律保护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第十单元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分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解自我保护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培养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3、提高道德修养,尊重法律,加强自我保护。

4、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真正的人。

5、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能力目标:

1、增强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2、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增强自我调适、控制能力。

3、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4、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

5、增强自保意识,提高自保能力。

6、培养判断和控制能力,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带来消极后果的不良行为。

(三)知识目标:

1、知道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2、知道人最常见的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外在表现。

3、懂得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4、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

5、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6、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的基本方法。

7、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8、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具体内容。

9、学习自保的方法和技能。

10、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其影响。

11、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

2、要联系学生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上好每一堂课。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5、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7、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篇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适合学科学习的笔记本, 听课前先复习前面的笔记, 并预习新的学习内容。

在预习时要学会带着问题思考, 问题的产生都是围绕课题、框题主题, 也就是在主题前面加上“为什么说”“怎样理解”“什么是”“怎么样”等疑问代词, 问题就产生了。预习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自主预习时, 标示出不理解的地方。培养良好的学习预习习惯, 必须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 只要坚持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上专心听讲, 做好笔记, 积极参与

上课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课堂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好课本和相关的辅助资料, 集中精神等待老师和学习课堂的到来。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 教师为了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知道、了解、感悟、内化相关知识, 会结合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就需要同学们摒除与课堂无关的想法和行动,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里, 当需要讨论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讨论要求, 热烈投入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看视频讨论总结时, 全神贯注地看视频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汇报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需要同学进行小品表演时, 积极参与, 结合生活实际体味小品中的真实情景, 说出自己所思所想;需要我们通过听故事案例启发思考时,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或者案例, 发表自己的意见…‥总之在课堂上, 我们同学要做到尊重老师, 尊重同学, 尊重课堂, 尊重班级, 积极参与。专心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 积极参与辩论、讨论、表演、发言、汇报,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课后复习

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复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复习阶段可以同桌互问互答;可以选择播放相关知识视频语音, 边做其他事情边听;可以是老师课堂上反复提问加深记忆。如此循环复习, 利于巩固知识。

在复习中遇到难懂、易混淆不清的知识点, 可以请教学习相对优秀的同学, 也可以和老师交流加深理解。多和老师交流沟通, 能帮助我们在交流中巧妙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以便更好更快地学习、成长。

四、做好练习

《道德与法治》注重的是对同学们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也就是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 因此很少有纸质的课后作业, 大多都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的。为加强知识记忆, 巩固已有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同学做一些课堂练习题, 这也是一种把知识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形式, 同学们通过做练习题了解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因此要求同学们认真做课堂练习, 注意掌握各种不同题型 (选择题、参与题、简答题、评析题、实践探究题) 的解题方法, 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训练和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五、关心时事、广泛阅读

关心时事、广泛阅读, 这有利于同学们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这就要求同学们多看新闻, 多阅读课外书本, 扩充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收听网络时事新闻、阅读时事刊物、看报纸等途径了解时事, 关心国家大事。

篇4: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班主任工作;德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不仅是对一个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管理,而且还担负着对班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班主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学的目标。

一、建构以《道德与法治》课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当下,我国的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和内容多而杂,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课程,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和目标,那就是德育——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具备合格知识结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在德育功能上,《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传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它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工作虽然烦琐,但其最重要的职责体现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把它渗透到班主任具体工作中去,发挥其在班主任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建构以《道德与法治》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

二、由班主任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

新修订的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和之前的思想品德教师无论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是将《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个单纯的学科来对待。科任教师的安排没有选择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对学生心理、品质等影响最大的班主任来担任。教学活动也仅仅限于纯粹的课堂教学。教学的内容往往也仅局限于课本本身的资源和相关观点、知识点。教学方法也多表现为简单的说教、灌输,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乏味。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多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实现。致使本课程的德育功能往往因为不能充分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紧密联系而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越发显得苍白。

所以,笔者认为由班主任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最为合适,最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作用,也最能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如果班主任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的相关内容进行班级管理、开展德育工作。如班主任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学习伴我成长”等相关知识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找到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生命的思考”、“正确认识自己”、 “与老师沟通的方法和交往的艺术” “诚实守信”等相关知识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样既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任务,又完成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三、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获取思品课教学更为鲜活的实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必然决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其构建的基础。所以,既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才能从班主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取更多更为鲜活的实例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到将课本内容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真实表现结合起来,并做好对课本内容相关课后践行的督促和引导。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进行“学习伴我成长”教学时,可以事先选取几位学习计划和方法都非常好的几位同学的实例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在进行“教师伴我成长”、“礼貌与礼仪”等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选取每周“国旗下讲话”部分同学的表现进行案例教学;也可以结合学校德育处布置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的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进行课外活动教学;也可以选取学生与老师学习生活中交往的故事进行情景教学。

篇5: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本册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本册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第一单元,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富强好比国之脊梁。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号”巨轮必将到达富强彼岸。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第三单元,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第四单元,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都要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圆梦路上,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社会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基础上,九年级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学习传统,继续树立学科的重要性,认真完成布置的学科任务,扎扎实实地教好这门课。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思想感情,应该说是很浓厚的。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导致一些心理困惑,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孩子战胜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信中学习,让学生们能够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不感到疲惫。

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老师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两级分化严重,优等生掌握社会技能较好,后进生需要更好的引导。

九年级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关键的时期,思想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成绩容易两极分化,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形象思维的他们,要转变到抽象思维的逻辑推理,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更艰巨的努力才行。

三、教学措施

(一)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1.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2.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对课程标准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充实。教师既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教学结构。对于教材所设计的各项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各种变通,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活动方式。

教材中的情境导入和列举的具体案例、材料,是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或者提炼而来的。但是,即使是最新的案例、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以更新,力求使用最新的材料,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时代感。每一专题后面所设计的专题活动建议,也只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的,因此,教师既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中的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

由于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因而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随着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供选择的来源日趋丰富。

(1)视听资源。中央和地方的相关广播电视节目、中外经典影视剧、纪录片等,均可以成为有用的资源。如《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社会与法》等电视栏目。

(2)网络资源。如果能够比较方便地接入互联网,那么网络资源应当成为收集整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不仅因为互联网上的资源具有信息多、更新快、容量大等特点,而且因为前两种资源的许多内容也是可以从网上浏览下载的,非常便利。但教师也要注意鉴别网络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

(3)实践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在当地生活的经验,自行收集实际案例和材料。

篇6: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 ②出生率低。

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篇7: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惜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柴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商度自治的方

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

“台独”。

篇8: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掌握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学习重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的原因及学生应怎样正确做。

【学习过程】

师:上课。

生:大声背诵《自主歌》。

师:进行第一标:设置目标: (多媒体)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朗读。

接着进行第二标:达成目标任务1.

朗读21页, 思考问题: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朗读后, 教师指导学生, 对子, 小组讨论, 找出答案, 然后各小组展示答案, 教师指导, 归纳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知道各个方法的原因以及正确做法吗?

师指导学生各小组讨论, 在课本上找答案, 师引导学生归纳答案 (幻灯片展示答案) , 并提醒学生考试时本问题是考试易考点。

师让学生站起来背诵, 对子互背任务1问题。争取在规定时间内会背。

师:进行任务2。

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每人提出关于共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建议, 筛选出好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人人发言并记录建议。

师巡回指导各组活动。师让各组长发言展示, 不完善由学生补充。

师:希望同学们将这些建议付诸行动, 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任务3:朗读21页互动, 思考问题。这些法律规定对你理解师生关系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指导。

进行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 (略) 。

【反思升华】

1.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2.有什么收获?

3.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师:归纳, 希望同学们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设计原理】

本节课用“三标高快课堂体系”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尽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在其中起引导指导作用。

本节课“三标高快课堂体系”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标设置目标, 引导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目标。第二标达成目标, 通过任务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理解、归纳等能力, 并当堂尽量会背, 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指导、督促小组活动学习的作用。任务2让学生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具体建议, 目的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理论付诸行动。通过任务3让学生认识到法律规定保护促进建立“尊师爱师, 亦师亦友”的关系。第三标反馈目标, 通过做题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其做题能力。最后, 反思升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有什么收获及不理解。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习, 维持纪律。每个任务, 都由每个组内学生自学, 学生不会对子帮, 对子不会小组帮, 小组不会全班帮, 全班不会教师再指导, 教师只发挥引导、指导、督促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一系列任务都动起来,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并在互帮讨论中实现共同提高, 整个过程围绕学习目标, 最大程度让学生完成、实现学习目标,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目的。

篇9:民间治痔疮验方九则

方一

取鲜无花果叶、鲜臭梧桐叶和鲜柏树叶各500克。将这三种叶合在一起,加水3000毫升,煎沸后10分钟,去渣取液,先熏后洗,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每次洗完后药液可以保留,下次煮开重复使用。每日1剂,连洗4天。

注:本方主治外痔。

方二

组方:雄乌鸡骨200克(炙黄研末),雄鼠便150克(烧炭研末),南玉兰花200克(研细末),苍耳虫30克(研细末),冰片、樟脑各8克。

用法:取蓖麻油适量,掺入以上药物,调成药膏,外痔者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内痔、混合痔者再加蓖麻油调稀药膏,以用注射器(不带针头)能将药吸入管内为宜,每次吸药5毫升注入肛门,每日便后1次。一般轻者连续2~5次、重者4~5周可愈。

方三

在患血栓外痔及外痔发炎,暂时不能施行手术时,可用五倍子60克,生大黄20克,地榆30克,桑白皮30克,芒硝15克,露蜂房15克,槐角30克,胡黄连30克,煎水熏洗患处。每日熏洗1次。一般熏洗2~3次即可肿消痛止。

注:此方对内痔脱出、外痔水肿疗效亦佳。

方四

方法: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洗净患部,然后取香烟一小段纳入肛门患处,每天一次。早晨排便后,也可再插一次,一般3~5天即可见效。内痔、外痔、混合痔均适合。

注意:痔疮患者应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忌食辣椒、酒等辛辣食物。

方五

取千里光500克,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取汁约1000毫升。在药渣中再加水1000毫升,煎取汁约500毫升。两次药汁混合,继续煎熬成流浸膏。加入适量藕粉和白矾粉6克,小火熬片刻(不要熬焦),即呈棕黄色脂膏状。便后水洗患处,以棉签蘸千里光膏剂涂搽患处。每日2~3次。3~5日即可见效。

注:本方亦可治脱肛。

方六

取鱼腥草50克,用水煎沸后,倒入洗净的痰盂中,患者先坐痰盂上熏蒸,待水温下降至适度后,再用洁净的纱布蘸药液敷洗患处约15分钟。药液凉后,可再兑入适量的沸开水再熏洗。每日1剂,每剂可熏洗2~3次。凡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及手术后引起的外痔炎症水肿,均可用此方熏洗,一般3天后即痛止肿消。

方七

取柿饼、香油、生蜂蜜各250克。将柿饼去核切片,入锅中用香油炸至八成熟(呈焦黄色,不可炸成焦黑色),出锅晾干,研成细末。把柿饼末、生蜂蜜及锅中剩余的香油和匀后分成三等份备用。晚上膳前取药一份,用半杯开水冲调后温服,三份药连续3天服完。未愈者,半个月后,以同法再服3天可愈。

注:此方治内痔、外痔、混合痔,兼治便秘。

方八

取麝香1.5克,制马钱子7.5克,冰片、白矾、铜绿各1.5克。先将麝香、马钱子、铜绿、白矾分别研成极细面,再混合,然后加入冰片粉末,拌匀,装瓶备用。

用时取少量药面,撒于痔疮疮面即可,每天撒药1次。每次撒药前,最好以生理盐水清洗局部。一般用药2~4次可见效或治愈。

注:本方只供外用,切忌内服。

方九

一患者曾经在肛门口上生一外痔,坠胀、疼痛和有异物感,每逢大便极为不便,确有难言之隐。后来患者试用了“万花油”,以消毒棉签蘸取“万花油”,频频涂搽于痔疮上,不料,第二天肛门坠胀、疼痛诸症消失,几天后痔疮也消失了,至今未复发。有外痔的朋友不妨一试。

篇1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新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为了切实可行的搞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2021年中考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但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弱,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有许多学生对品德课的态度不重视,存在认为开卷考试到时候打开书本抄上就行,平时可以不学的思想普遍存在;

本学期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练习的综合性难度加强,所以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扭转个别学生的厌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时政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基础知识。

四、具体措施及进度

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首先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使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另外,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目标是提升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的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加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涉及社会热点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强调学生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在平时练习时,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会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会考,之后,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除强化训练之外,还要留出两节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两节课以学生为主,但不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测试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最后一节课,进行考前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强调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五、复习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基础知识点复习

基础知识点复习

基础知识点复习

基础知识点复习

月考及试卷讲评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月考及试卷讲评

做题方法专题训练

做题方法专题训练

回归课本知识点复习

回归课本知识点复习

月考及试卷讲评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做题方法专题复习

篇1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2.改革

(1)改革原因(改革的必要性):a、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b、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2)改革的意义(重要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对外开放也是改革。

(7)怎样对待改革?

a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b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3.对外开放

(1)原因:a、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b、从世界来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c、从国内看:我国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d、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作用: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

(5)怎么做?

国家:a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b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青少年:a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竞争能力;d要善于学习,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求同存异、最大公约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5.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1)原因:①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③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④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⑤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篇12: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在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道德法制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不可否认在不少学生心目中这门课是“副课”的思想意识还很严重。

三、教学任务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计划40课时):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安排 1-4周 第一单元(1--3课)

8课时 5--6周 第二单元(4--5课)

4课时 7---8周 第三单元(6--7课)

5课时

9--10周第四课时(8---9课)

4课时 11--12周 第五单元(10-11课)

5课时 13--17周 学习下册1-----2单元

篇1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一、情景导入

初中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会抱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比较枯燥,不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内容真实地、直观地展现给中学生,给他们营造一种非常真实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提前准备一些资料,然后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其他国家的良好文化习惯以及异域风土人情,再配合生动优美的解说,非常有效地创造了吸引中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同民族文化,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情景认知

认知指的是人类对某件事情或者物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变化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永远无法像小说那样拥有引人入胜的巧妙情节,也无法做到电视节目那样生动活泼。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比较少,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在讲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艺术》这一内容时,初中生可能从未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需要艺术,因此,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没有“交往艺术”这一概念的认知,理解就更谈不上了。这时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引入生活中各种实际交往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理论和概念,通过实例使空洞的理论真实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三、情景理解

课标中要求初中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社会实践,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例如,设计具体的教学情景要求学生们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针对社会热点展开调查和访谈,最后经过归纳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改革开放前我国人们生活的状况等资料,了解我国的进出口状况,让学生们自行对比当时和现在人们生活的差距,从而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一项切实可行、无比正确的策略。

四、情景运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构建我国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情景导入、情景认知和情景理解三个环节,可以幫助中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会对教材中提出的一些高尚品德和行为有很深的了解。但是,我们都知道,学会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能够用情景运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道德和言行举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国策时,笔者首先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总结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品牌与技术上的劣势,并向学生提出疑问:假如你是某汽车集团公司总裁,你会如何应对?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以致用,从而得出应对措施: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上一篇:石化公司三剂管理办法下一篇:细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