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促进新跨越

2024-05-01

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促进新跨越(通用6篇)

篇1: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促进新跨越

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亟待新跨越

——高阳中学2010行政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一年来,我们紧密围绕县委、县府、县教委教育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努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抓好服务师生水平,在“打造优质初中,发展特色高中”的道路上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内涵提升

学校升格高完中以来,一直面临着布局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矛盾。为此,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入调研,召开专题会4场,走访师生数百人,特别是在升格三周年发展座谈会上,广泛征求了发展意见,找出制约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形成发展共识,谋求平稳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打造优质初中,发展特色高中”办学目标,以创建“五个校园”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修缮 “三比三不比”文化墙1块,建成20米长文化宣传廊,专题宣传展板26块,专题黑板报96期,校刊《平湖之声》出版4期,宣传横幅200余张,师生书画作品展4期,师生美术墙画66幅。

二、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前提,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高阳中学行政领导蹲点联系年级考核方案》,实施中层干部季度述职,开展自评、民评、考 评结合,推选中层赴云中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一年来,领导分管工作多次受上级表彰,推选行政领导为市县骨干教师5名,管理论文发表3篇,本人也有幸荣获云阳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同时,通过创新师训模式,实施高初中毕业班教师月考制度,青蓝工程,骨干示范,云中跟班学习,评比表彰“五模范”教师,激发教师活力,今年,我校有15人评为“第三批骨干教师”,程杰老师推荐为“2010感动云阳十大人物”,黄丹等部分教师参加市县级赛课、演讲比赛获市级2等奖1次,县级2、3等奖各2人次,教师撰写论文并参加市级基础教育大赛,获一等奖4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7篇,英语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大赛,获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团委指导学生付茜茜参加重庆市第25届科技大赛,喜获一等奖。

三、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第一准则,努力提高学校声誉

坚持贯彻教学质量校长亲自抓原则,通过开展教学督导、毕业班等相关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今年高考上线总人数由去年的123人提高到146人,本科由32人提高到39人,艺体总上线由21人提高到28人,伍素云、王兴刚以优异成绩被四川美术学校、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中考在只有4个班的办学规模下,实现重高上线82人,其中云中上线55人,综合考核由去年的第10名提高到第7名。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清醒的看到学校教学质量与优秀学校的差距,认识到离领导期许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再推教育管理新举措,开展“三帮四进五模范”活动,通过“校长进课堂、领导干部进班级、班主任教师进家庭、党员教师近学生”,实现“分管领导帮年级,中层干部帮班级,党员教师帮学生”,在高三年级率先实现艺体特色分流分层教学,层层分理,步步落实,将教育管理做实做细,同时,通过评选“爱岗敬业模范、刻苦钻研模范、服务师生模范、科研带头模范、质量过硬模范”教师,激发教师活力,振奋师生精神,亟待明年实现新的腾飞。

四、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我们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提质量”的思想,抓好德育安全管理,成立了安稳办,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摄像头48部,举办安全教育讲座4次,召开安全主题班会8期,举行全校性安全排查、管制刀具收缴6次,配合派出所对校园周边安全检查1次。认真开展了“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开展了礼仪汇报演出1次,全国著名感恩教育大使丘礼飞来我校作了感恩主题报告会,成立了师生红歌团、笛子兴趣小组,举办“五四青年节暨三周年庆祝晚会”、“第一届体艺周活动”,承办并参加“高阳片区红歌传唱活动”,我校师生红歌队获得第一、第二名。

五、坚持把“勤政暖民”作为第一取向,努力帮解师生困难

学校成功收回学生食堂,提高服务质量,改建教师食堂,解决了近60名教师吃饭难题;在面临高阳水管站对学校停水的困难下,在教委的关心帮助下,投入并争取资金,修缮饮水池,更换供水管道,迅速解决师生饮水难题;费时2月,完成移民迁校账务规范化整理;完成学生宿舍楼卫生间、教学楼楼顶渗水墙体的修缮;学生宿舍楼新建工程已破土动工;组织慰问教职工12人次,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组织“情系玉树”“绿化长江”系列捐款,筹资10万余元。免除高中29名学生住宿费、书本资料费2.5万余元,利用校办食堂自有资金,为18名特困生发放生活补助3万余元,党员干部帮困特困生、学困生156名。

六、坚持把“清廉执教”作为第一保障,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领导干部带领全体教师严格遵守《云阳县规范办学十条禁令》,干净干事,清白为人,清廉执教,无乱收费,乱办班、违规补课,搭车收费,推荐资料书等现象。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欠债压力巨大,常常分心应付工程老板催债要债,无力静下心来研究学校管理;二是部分领导性格急躁,片面追求工作速度,对细节问题考虑欠周;三是师资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带领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增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自信心,坚定不移抓质量,稳中求进树形象,不断优化办学环境,扎扎实实促进发展。有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有教委的指导和强有力的帮助,我们愿坚定信心,力排万难,负重拼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篇2: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促进新跨越

——高阳中学2010年度行政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一年来,我们紧密围绕县委、县府、县教委教育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努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抓好服务师生水平,在“打造优质初中,发展特色高中”的道路上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内涵提升

学校升格高完中以来,一直面临着布局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矛盾。为此,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入调研,召开专题会4场,走访师生数百人,特别是在升格三周年发展座谈会上,广泛征求了发展意见,找出制约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形成发展共识,谋求平稳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打造优质初中,发展特色高中”办学目标,以创建“五个校园”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修缮 “三比三不比”文化墙1块,建成20米长文化宣传廊,专题宣传展板26块,专题黑板报96期,校刊《平湖之声》出版4期,宣传横幅200余张,师生书画作品展4期,师生美术墙画66幅。

二、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前提,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高阳中学行政领导蹲点联系年级考核方案》,实施中层干部季度述职,开展自评、民评、考 评结合,推选中层赴云中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一年来,领导分管工作多次受上级表彰,推选行政领导为市县骨干教师5名,管理论文发表3篇,本人也有幸荣获云阳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同时,通过创新师训模式,实施高初中毕业班教师月考制度,青蓝工程,骨干示范,云中跟班学习,评比表彰“五模范”教师,激发教师活力,今年,我校有15人评为“第三批骨干教师”,程杰老师推荐为“2010感动云阳十大人物”,黄丹等部分教师参加市县级赛课、演讲比赛获市级2等奖1次,县级2、3等奖各2人次,教师撰写论文并参加市级基础教育大赛,获一等奖4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7篇,英语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大赛,获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团委指导学生付茜茜参加重庆市第25届科技大赛,喜获一等奖。

三、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第一准则,努力提高学校声誉

坚持贯彻教学质量校长亲自抓原则,通过开展教学督导、毕业班等相关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今年高考上线总人数由去年的123人提高到146人,本科由32人提高到39人,艺体总上线由21人提高到28人,伍素云、王兴刚以优异成绩被四川美术学校、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中考在只有4个班的办学规模下,实现重高上线82人,其中云中上线55人,综合考核由去年的第10名提高到第7名。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清醒的看到学校教学质量与优秀学校的差距,认识到离领导期许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再推教育管理新举措,开展“三帮四进五模范”活动,通过“校长进课堂、领导干部进班级、班主任教师进家庭、党员教师近学生”,实现“分管领导帮年级,中层干部帮班级,党员教师帮学生”,在高三年级率先实现艺体特色分流分层教学,层层分理,步步落实,将教育管理做实做细,同时,通过评选“爱岗敬业模范、刻苦钻研模范、服务师生模范、科研带头模范、质量过硬模范”教师,激发教师活力,振奋师生精神,亟待明年实现新的腾飞。

四、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我们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提质量”的思想,抓好德育安全管理,成立了安稳办,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摄像头48部,举办安全教育讲座4次,召开安全主题班会8期,举行全校性安全排查、管制刀具收缴6次,配合派出所对校园周边安全检查1次。认真开展了“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开展了礼仪汇报演出1次,全国著名感恩教育大使丘礼飞来我校作了感恩主题报告会,成立了师生红歌团、笛子兴趣小组,举办“五四青年节暨三周年庆祝晚会”、“第一届体艺周活动”,承办并参加“高阳片区红歌传唱活动”,我校师生红歌队获得第一、第二名。

五、坚持把“勤政暖民”作为第一取向,努力帮解师生困难

学校成功收回学生食堂,提高服务质量,改建教师食堂,解决了近60名教师吃饭难题;在面临高阳水管站对学校停水的困难下,在教委的关心帮助下,投入并争取资金,修缮饮水池,更换供水管道,迅速解决师生饮水难题;费时2月,完成移民迁校账务规范化整理;完成学生宿舍楼卫生间、教学楼楼顶渗水墙体的修缮;学生宿舍楼新建工程已破土动工;组织慰问教职工12人次,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组织“情系玉树”“绿化长江”系列捐款,筹资10万余元。免除高中29名学生住宿费、书本资料费2.5万余元,利用校办食堂自有资金,为18名特困生发放生活补助3万余元,党员干部帮困特困生、学困生156名。

六、坚持把“清廉执教”作为第一保障,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领导干部带领全体教师严格遵守《云阳县规范办学十条禁令》,干净干事,清白为人,清廉执教,无乱收费,乱办班、违规补课,搭车收费,推荐资料书等现象。

篇3: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促进新跨越

1“十二五”无锡农机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 无锡市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 以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 务实创新, 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农机化投入不断增加

组织实施购机和作业补贴、政策性保险等多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 优化保险结构, 提高保障水平。全市农机化总投入6.62亿元, 比“十一五”增长了20%, 受益农户 (组织) 达1.11万个。

1.2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农机装备向大中型、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保有量达7.9万台 (套) , 较“十一五”增长近一倍。农机化水平达90.1%, 连年居全省首位。

1.3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农机作业服务由耕种收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 农机化作业水平持续提升, 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6%, 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80.5%, 居全省领先地位。

1.4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促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步伐。全市共组织实施农机化项目151个, 建成农机科技创新示范点24个、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5个, 以及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 形成了“建成一个园, 带动一个片, 辐射一个面”的发展模式。

1.5农机服务组织培育不断加快

加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建设, 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共培育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367个, 其中专业合作社218个, 比“十一五”末增加了一倍。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覆盖率达63.4%, 年收入超过1.5亿元, 增收幅度明显提高。

1.6农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农机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农机人才培训力度, 积极推进农机管理信息化进程, 全市农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江阴市、宜兴市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市“农机安全镇、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在全省居领先水平。农机行业被授予“全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示范行业”。全市年均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超过1万人次,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全省领先。“平安农机通”入网用户达1.06万户, 农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2“十三五”无锡农机化工作面临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 是无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 也是农机事业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特别强调要提高物质装备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为江苏农机化工作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化代和农机化工作。《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 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装备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机农艺配套建设, 推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全面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 并将“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示范推广、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更大力度厚植“农业强”发展优势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对无锡市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1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依存度更高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着力强化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撑,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当前, 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正由传统的“资源依存型”农业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科技创新型”生态农业转变。随着现代农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 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现代农业对农机化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机化提高效率、减轻负担、提升质量的依存度更高, “无农不机, 无机不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 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压力, 需要通过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推动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由规模扩张向优化结构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机械化刚性需求更强

“十三五”期间, 无锡将进一步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必将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 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从而对农机化发展提出更强烈的刚性需求。主要表现:一是传统稻麦生产机械由注重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二是农机使用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设施农业机械由“有”向“优”发展;三是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和低能耗、低排放、环保型农机装备将受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更多关注;四是适应江南水网地区土壤条件的轻型化机械、适应中小规模农场需要的小型化复式化机械, 以及以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将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同时, 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将有强烈的刚性需求。

2.3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范围要求更广

高效设施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注重高效设施农业发展, 以园区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是无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色。目前, 无锡已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 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61.8%, 农业园区化面积占比达46.6%。“十三五”期间, 无锡将以农业园区设施农业为示范, 加大农业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力度, 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将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向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迈进。特别是精品花卉、特色果品、生物农业等高效农业的发展, 更需引进示范推广新型、高效、适用农机具, 拓宽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 提升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使农业机械化与种植、节水、节肥、节药、精准作业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设施蔬菜、茶叶、渔业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更好地发挥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3“十三五”无锡农机化工作的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 无锡农机化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 按照“转变发展方式, 服务现代农业, 立足提档升级, 实现全程全面”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提质增效为前提, 以调整优化为主线, 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以服务现代农业为目标, 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努力提升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装备支撑。力争到2020年,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全面建成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先导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规范管理模范区。做好“十三五”农机化工作, 无锡将重点实施“六项工程”。

3.1实施装备结构优化工程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引导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围绕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进主要农机装备更新、提档、升级, 促进农机使用领域向产后加工扩展, 努力使无锡成为全省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市。推进农机化总体水平和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其中, 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5%左右, 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保持在50%左右, 机械化烘干水平达到50%, 相关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

3.2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提高农机装备技术含量, 注重机具配置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强先进适用机具研发、引进、示范、推广,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应用步伐, 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推进“互联网+”生产、服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十三五”期间, 全市力争实施重点项目50个以上, 引进示范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机具, 树立一批机械化生产水平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典型。

3.3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全覆盖工程

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 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梯度推进”的原则, 加快先进适用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的推广应用, 力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实现全覆盖。以项目实施为导向, 着力建立种植养殖、机具配置和机械作业三大标准体系, 探索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相对固定的园区机械化生产模式, 力争到2020年, 全市五项高效农业机械化指标平均值提升至55%。

3.4实施服务组织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加强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完善社会化服务经营机制, 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 推进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农机标准化建设, 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覆盖率提高至70%。

3.5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工程

依托无锡“三个百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布局规划, 围绕本地特色农业, 强化科技支撑和机艺协同, 结合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制订全市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及装备配置方案,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重点在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等方面探索信息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为全省农机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3.6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篇4: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

2014年底,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宜都市首度入围,成为继大冶之后湖北省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市)。与宜都经济协调发展的宜都教育同样步入了规范、均衡、优质发展的新常态:宜都成为教育部在全国确立的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这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供了先机;“砥砺养成——知行合一”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和《语文人本教学》研究成果获全国首届教育成果二等奖,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0.11%,建立在教科研和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教育质量,成为宜都优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宜都市教育局局长周朴华说,宜都教育步入了“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新时期,而这种新常态可概括为“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规范办学、促进公平”。

依法治教,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2015年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周朴华说,对教育系统而言,就是要按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和中小学办学行为,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2015年被宜都市教育局确定为“法规推进年”,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法律规定并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三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结合的原则,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四是建立立体化的学校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在全市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专题培训,切实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五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依法促进教育公平。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贫困寄宿生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各项教育发展政策和惠民政策。

具有多年重点高中校长工作经历的周朴华,对依法治校有着深切的感受,他说,明确依法治教工作思路、工作路径和工作目标,就是要在进一步规范教育自身的同时,规范社会行为,让教育“硬”起来。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周朴华说:“2014年,总投资1.07亿元、办学条件达国家一类标准、设计规模全市最大的清江小学(寄宿制)如期交付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城区小学学位不足和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矛盾;顺利完成了枝城中学学生食堂等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及红花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12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投入254万元,配备200台学生用计算机和16套多媒体远程设备;投入96万元为4所高中配备学生课桌椅6000套;投入44万元,改善9所山区学校师生住宿条件和配套设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再次提档升级,我们要让这些优质的硬件资源发挥应有效益。”

2015年,“教育内涵建设”被宜都市教育局提上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在周朴华看来,内涵建设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推进的难度也大大高于办学条件等硬件的改善。

如何提升教育软实力?周朴华说,“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他扳着指头列举了2015年的三大举措。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创新思路,完善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深入推进教师交流制,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加快引进优质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名校、名师的引进力度,把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师资等教学资源汇集到宜都来,带动全市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通过引进名校创办分校、与外地名校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依托品牌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借船出海,全面提升宜都教育内涵。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在全市倡导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激励创新的教学环境,完善教科研体系,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2014年宜都义务教育学校1643名专任教师中,交流教师205人,交流比例达到12.8%。周朴华说,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通过岗位研修、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完善《中小学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推行城乡和乡镇区域内教师置换培训制度,寻找差距,扬长补短。

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为契机,促进区域教育协调高位均衡发展

学校管理“管什么”?周朴华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给出了明确答案,该管理标准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我们就是要通过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先行先试,提升内涵,对照标准,规范办学,科学管理。”2014年8月2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随后,宜都市被确定为全国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

义务教育是县域教育的重头戏,周朴华表示,“我们要借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这一契机,加快区域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步伐,并以此促进教育的协调高位均衡发展”。

一是“三制”“三创”常态化推进。继续坚持“三项制度”(期中教育教学检查通报制度、学科教学质量调考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开展“三项创建”(办学行为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高效课堂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艺术、体育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有计划地推进高坝洲中学学生食堂、大堰堤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6个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和教师周转宿舍改扩建工程;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逐项分析工作差距,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学校艺体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是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毛湖淌、高坝洲、松木坪、五眼泉幼儿园等工程建设,确保今秋交付使用;完善公建民营幼儿园管理办法,出台《宜都市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四是实施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工程,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五是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建设步伐;实施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工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实行联合办学,发展壮大特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按照《宜都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初步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改革”“发展”“规范”“依法治教”是周朴华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词汇。他说,在新常态下,让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形成法治思维和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再难也得强力推进,因为这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提出的新要求!”说这番话时,周朴华自信而坚决。

篇5:革故鼎新谋求新发展 务实求真促进新跨越

宜宾市国税局 严君安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个特定时期,特别是我们国税部门,更应该认清形势、创新工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实现全市国税工作的新突破、大发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一、认清形势,增强信心,谋求思想认识新突破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效应的逐步显现,国税部门面临发展要求高、收入任务重、改革项目多的工作局面。为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省、市对发挥税收职能,促进经济发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税工作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但是,客观冷静地看,完成国税工作任务,促发展保增长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存在着很多有利因素和现实条件。宏观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自去年9月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了税收政策在内的“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多项措施,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含金量高,为我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微观上,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逆水行舟、加快发展,突破工作、确保增长”的全年工作基调,全市经济增长力争达到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0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增长40%以上,力争引进市外资金180亿元、外资1800万美元。随着市委、市府“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许多重大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全市潜在经济的税源正在逐步积聚,将为国税部门组织收入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今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国税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武装和精神动力。经过多年的队伍建设,绝大多数国税干部讲政治、顾大局,艰苦奋斗,能“征”善战,为完成工作使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面对挑战,我们要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心和决心;面对机遇,我们要增强突破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如何化“危”为机?如何突破工作?首要前提是思想更加解放、观念不断更新。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我们才能在危机中发现希望,从困难中寻找机遇。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谋求思想观念上的新突破,首先要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正如小平同志所说:“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牢记“发展才是重中之重”,用发展的眼光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安排工作,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次,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国税工作科学发展,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想我做、人未思我在想”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努力解决造成“发展不快、发展不好、发展不协调”的思想认识问题,真正做到工作落实和推行中,敢于争先,勇于争先,善于争先,勇做“吃螃蟹”之人,敢做“尝梨子”之事。

二、用好政策,严征细管,谋求推动发展新突破

经济与税收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税部门重点要在支持民生民富和企业发展、保证税收收入、营造和谐税收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

(一)充分发挥政策效用,支持民生民富和企业发展。

如前所述,我们在遭遇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今明两年是抓企业发展,壮大现有税源,培植新税源的最佳时期。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支持各类良性融资行为,积极鼓励企业新上项目、新增产品、扩大就业,企业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资金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自2008年下半年起,国家不断完善税制,进行结构性税收政策调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结构、促发展的税改政策,主要包括:实施增值税转型,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金;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征收率;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暂停征收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等。上述税收政策一方面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环境,减轻企业发展压力,另一方面关注民生,让利于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这些具有极高“含金量”的税收政策。首先要做好宣传。及时主动地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让党政领导了解和熟悉政策。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和各种宣传媒介,向社会各界宣传政策,赢得理解支持。尤其要将新的政策通过纳税辅导、政策咨询等多种方式传递给纳税人特别是广大纳税企业,促进新政策的顺利实施。在执行征收率下调这类关乎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税收政策时,一定要依政策、按程序,实事求是地加以落实,不搞“一刀切”,不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要用好用够。税收政策不是万能的。如果税收政策所涉及的行业或产业的规模和总量较小,税收调控作用很难有效发挥。同时,税收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只有在有效期内,税收政策才能体现其“含金量”。因此,用好用够税收政策要注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现有政策特别是和地方经济增长、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惠政策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排队;

二、做好经济发展和税收政策之间的对接,在确定项目、争取项目、增资扩模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型、环保型等国家鼓励倡导类行业,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吻合度,以便企业在政策有效期内充分享受税收优惠。

三、树立政策时效观念,立足实际,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政策有效期内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充分挖掘税收政策的“含金量”。第三要加强调研。无论是国税部门,还是政府和企业,都要充分研究和论证税收政策的覆盖面和调控力度,认清和把握税收政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防止吃不准、吃不透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加强税收政策运用的跟踪问效,通过政策调研,一看该用的税收优惠用没用到;二看该用的税收优惠用没用够;三看政策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应如何加以完善和改进,以此促进更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公平分配的税收制度的建立健全。

同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在发挥税收调控职能、支持企业发展上形成合力。比如,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扩张时,机构注册情况和销售核算情况与企业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地点密切相关。从培植税源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引导企业积极挖潜,建立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管理运行机制,让企业落户本地,把税收留住,为企业发展和税收增长奠定基础。再如,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实行技术改造,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需要对企业资质和技改内容进行认定和审核。作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技改的指导,帮助企业提升资质,及时申报认定,配合税务部门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二)严征细管,挖潜增收,保证税收收入。

突出征管主业,推进税收一体化进程,深化数据分析运用,加强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向税收管理要收入,向税务稽查要收入。

在深入推进税收一体化建设中,加大市局统筹征管工作的力度,力求在深化“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稽查”联动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优化市、县(区)局征管运行机制,着眼于以流程为导向梳理征管流程,改变按职能划分事务和流程,导致环节过多、责任不明的现状。深化领导管户、直线征管,进一步完善行业分类管理办法和征管考核办法,加大统筹任务书执行情况跟踪力度,建立长效的税收征管监督考核机制。推进稽查一体化建设,逐步统筹稽查工作资源,统一稽查工作标准,力争3—5年建成以市局为平台的“集中选案、分片稽查、统一审理、规范执行”的稽查一体化工作模式。

在深化税收数据分析运用中,全面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打造综合信息数据应用平台,进一步提高税收工作的科技管理水平。强化数据管理,细化和完善省局发布的各项指标,拓展个性化市控指标和县控指标,加深数据分析运用层次,提高数据分析水平,重点加强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数据监控,逐步形成立体监控体系,实现全程监督。

在加强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中,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防范执法风险,加强流转税、所得税、非居民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切实抓好反避税工作。深化全市重点行业分类管理工作,开展酒类、煤炭、电力、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纳税评估并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办法,提升纳税评估水平。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以票控税。运用科学化管理探索新经验,专业化管理形成新特色,精细化管理催生新成效,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在提升征管质量效率,挖潜增收中,切实把握好执行税收政策和组织税收收入之间的“度量”关系,既要落实好税收政策,又要确保税收增长。从目前全市经济运行和税源构成来看,2009年全市国税收入保增长的重点在于“挖潜”,通过挖掘现有税源的增收潜力,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随着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拉动效应的逐步显现,全市税源可保持强大的增长后劲。明年以后,全市国税收入仍将强劲增长,国税部门仍然能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三)优化税收服务,营造和谐税收环境。

坚持宜宾国税税收服务“五五三三”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征纳主体地位平等”、“以纳税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不断整合管理资源,改革管理手段,拓展服务内涵,努力营造最佳办事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和机关形象,为确保新增长,促进新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税收环境。

一是进一步深化对税收服务的认识,提升服务层次。在做好对纳税人一般性税收咨询、辅导的同时,树立高层次税收服务的理念。一方面,主动把国税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之中,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当好地方党政的“经济参谋”;另一方面,科学把握依法治税和培植税源的关系,以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当好企业的“发展参谋”。同时,把纳税评估、纳税约谈等税收管理手段深化创新为税收服务措施,帮助企业防范纳税风险、降低管理成本,营造“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和谐征纳氛围。

二是把依法治税作为最公平的税收服务。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认真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严格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不断优化税收环境。依法维护纳税人权益,加强法律援助和救济服务,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建立纳税人投诉处理机制。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办税效率。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让纳税人满意”活动。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和“两集中,两到位”,深入推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加强税收宣传,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并发挥好12366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的功能作用。开展纳税人满意度测评,加强服务质量监督。

三、完善机制,提升素质,谋求队伍建设新突破

进一步建立完善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基础管理,提升完成国税工作的内在动能。

(一)推进机构改革,健全机制制度。积极推进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完善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形势需要的国税组织体系,保证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和国家税收政策的落实执行,确保税收收入任务圆满完成,推动和谐国税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国税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提供机制制度保障。

(二)建强领导班子,保证落实创新。认真贯彻执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班子工作制度。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垂直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互信沟通,保证在党组领导下,按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班子成员落实力和创新力,确保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和同级组织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三)管好国税干部,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推进干部全员开放式竞争上岗,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竞争和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制度。调动各个层面干部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以提高岗位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开展业务讲学活动为突破口,以岗位练兵活动为载体,提高干部税收业务素质。创新税务文化建设举措,加强税务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培养干部的爱岗敬业精神,提升行政效能。以征管主业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着力点,突破基层建设的“瓶颈”,夯实国税发展基础。

篇6:运用新理念谋求新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教师发展

在人本管理中做到“三分管理,七分真情”、“用心管理,重在心通”的管理理念。领导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让教师感到领导是同舟共济的一员。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发挥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凝聚人心,实施合作管理。在校内外创造一种民主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做到校务、财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真诚地信任每位教师。关怀、体贴、理解、宽容教师是每位学校领导必须做到的,设身处地了解教师的需要、苦衷和感受,使教师敢说真话,主人翁意识强,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

在学校人本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学校教育要靠广大的一线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所在。为使广大教师做到率先垂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塑造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学校要经常开展主题活动。另外,通过师德培训,举办师德讲座,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写心得体会,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素质,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意识,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以德管理,以德修己。

二、坚持开拓创新,立足学校发展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立足于学校的新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强调教育创新,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机制创新上优人一等,在制度创新上高人一筹,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

首先,要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校长必须要不断地改革学校内部机制,激活学校内部活动,着眼于学校自身的特点,努力为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拓展更大的空间。

其次,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学校领导要深入到教师、学生、家长中间去,了解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再次,实践“开放式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内部的质量监控机制,还需要健全外部的监控机制。比如,在学校管理上实现开放,可邀请社区领导、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最后,加强量化管理,激活激励机制。学校采用较为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机制,评价教师业绩和学生的成绩。学校把量化管理制度与年终德、能、勤、绩考核相结合,学期结束后,全面统计,严格考核,教师按绩效、职责、素质几方面进行衡量,突出评价教师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的功效。

三、坚持“人文关怀”,立足学生发展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学校管理时更要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了真正体现学校的一切管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学校要大力倡导爱的教育,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家”的氛围和“爱”的环境,把关爱留给每一个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让每位教师从转变自己的角色做起,做善于倾听、乐于沟通、敢于互动的“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学会自主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究,敢于质疑。与此同时,还可开展多种途径的活动,把新课程理念、课堂中发生的可喜变化及时地展示给家长和社会,为学校的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理算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陆良县板桥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