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4-05-05

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共7篇)

篇1: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8年秋季学期小学教研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继续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教研工作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管理为保证,提高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校本研训、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以解决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宗旨,推动我校课改工作的全面落实。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实施课改为重点,严格执行各项教科研制度,扎实开展好大路坝民族小学各教研组活动,加强教研组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发挥教研组长的协调功能。

2、以“

三、四年级的语数英”备课为抓手,开展集体备课精细化管理,通过备课的变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3、以“课改”为依托,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教法、模式探索,组织好优秀教案、课件、优秀课、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让优秀教师切实起到帮带的领头作用。还要继续加强随堂听课,采取教师相互“观摩听课”、领导“推门听课”的方法监督、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搞好先进经验的交流和学习。

4、以校本研训、课题研究为载体,各课题组要根据各自制订的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研究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切实达到“讲实效,促提高,出成果”的最终目标。

5、继续开展青蓝师徒工程,通过“师徒同课同构”“青蓝课堂大比拼”等多种活动形式,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目的,确保年轻教师上出优秀课,老教师上出风格课。

6、扎实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信息动态及教育教学形势分析,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教师科研兴校意识。

7、加强对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本着“早发现早解决”的原则,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尽早研究,及时改进,把好毕业关。

三、具体措施

(一)、周密计划组织学习,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严格要求教师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研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写好读书笔记。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学有所得。

2、加强高效课堂的校本培训,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利用业务学习期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校本教材建设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等,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3、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的方式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40周岁以下老师一学期至少上两节校级及以上教研课;指导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

4、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丰富教学研讨内容。学校鼓励教师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倡导教师在教育科研领域发贴与跟贴,与时俱进地推动教育科研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将教学论文,精彩教学片断、课堂设计、教学随笔、最新教科研信息等挂于各教科研网页上,增进交流与学习,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云空间。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将教育的理想转化为教育的现实,促进教师最优化发展。

2、积极申报省级、州级课题。

3、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和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握课题研究动态。

4、鼓励教师进行微课题研究,加强对微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及年级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组织各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研究相关资料作系统整理。

5、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所有课题组人员必须完成以下工作: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开一堂课题研究课;写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积累一些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等;期末形成一份研究工作总结。

6、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加强教科研整合。举行专题研讨系列活动,以科研促教研,借助科研提升学科活动档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

7、以推广成果为突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时传达相关信息,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积累、总结研究心得,并撰写论文。(各课题组成员本学期必须有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鼓励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

(三)、严格落实常规制度,规范教科研管理。

1、围绕高效课堂研究内容,安排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所有课题组核心成员均须上校级教研课。所有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倡跨学科、跨年级听课。

2、抓好教研组建设,建立一支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组队伍。各教研组要组织全组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

3、高度重视教研课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主备课人初备和全员复备制度,重在商讨教学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课内外作业等。强化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组长要订好计划,精心组织。鼓励各教研组结合教学中存在问题每二周有一次形式灵活的随机集体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开展 “互助式”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理念,激活研究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最终形成一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覆盖全区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

4、加强听课活动。全体行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龄3年以上的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龄3年以内的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坚持外出活动汇报制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了解教改信息,返校后要及时汇报,以供更多的教师学习提高。

5、鼓励师生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及时展示教师教科研成果。

(四)、拓宽教师竞技舞台,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1、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示范作用,继续开展“成长伙伴”活动,互帮互学,以老带新,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竞赛,让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2、加强名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乘县教育局加强骨干教师考核的东风,给骨干教师压担子,搭台子,落实职责和权利,同时,要全力挖掘各级骨干教师资源,发挥他们的辐射、影响作用,促进全校一线教师自觉投身教育科研,壮大教科研骨干队伍。

3、重视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为了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引导教师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轨,本学期对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项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等教研竞赛活动,要群策群力,做到“高质量、创特色”,力争在全州、县获得高层次奖,打造学校科研强校品牌。

4、深层次推进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切实提高办学效益,最大限度的实现智慧共生、资源共享、成长共赢。

四、工作具体安排 九月:

(1)制定本学期教研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制度。

(2)教研处组织学习《大路坝民小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课改的启动。(3)组织文科组黄静老师上一节语文高效课堂模拟展示课,理科组陈大江老师上一节语文高效课堂模拟展示课。

十月:

(1)学校检查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教研活动。(2)加强师徒结对工作。

(3)各教研组以三、四年级的语数英学科课堂教学为试点阵地开展推行“高效课堂”主题的教研活动。

十一月:

(1)学校检查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教研活动。(2)教学常规检查及反馈。(3)下乡调研教学点教学活动。十二月:

(1)学校检查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教研活动。(2)教学常规检查及反馈。(3)下乡调研教学点教学活动。

(4)组织各教研组进行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5)联合教育教学领导、教务处、电教处督查各科任教师课堂复习模式。元月:

(1)撰写本学期教研处、教研组工作总结,收集各教研组资料整理存档工作。

(2)教学常规检查及反馈

(3)收集优秀教研论文、课件、说课等作品上报。

篇2: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最新范文一

一、工作思路

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组织学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xx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等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通过交流、研讨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科中心组和教师协作组的建设,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全面提升教学基本功,努力促进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1、继续组织针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修。改进研修模式,增强过程性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引导教师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

2、进一步引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XX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学习和研究。针对2017年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模块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继续学习《xx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增加参与式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训网络,采取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校际合作、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4、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深入研读《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5、深入学习与研究《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6、加强对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组织学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完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我市技术课程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深度推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7、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继续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最新范文二

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好信息技术课,要让每位学生顺利通过信息技术课会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让每位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的需要,电教设备的数量还会增加,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将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操作能力,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尽量不耽误教学使用。

三、因信息技术工作发展的需要,我校近几年购进里大量的电教设备,我们将加强设备的管理工作,严把进货质量关,购货严格按照学校制度规定进行。保管室要做好进货记录,做好借用记录,做到帐物相符。

四、做好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硬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有软件支持。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丰富校资源库,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我们将通过自制、下载和购置相结合的多种渠道,为各科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待到时机成熟时,我们将对兄弟学校开放我校的资源库,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五、做好试题库建设工作。结合新课程改革,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我校需要的试题库,运用自动组卷功能,为我校的考试工作提供完善的服务。

六、逐步完善校长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办公自动化软件。逐步为各科、处、室、年级组、教研组配齐硬件设施,将我校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落到实处,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七、加强校园网建设。巩固和加强校园网的安全性,不断丰富校园网站的内容,增强校园网站主页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扩大我校网站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八、确保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展示周、笔谈会等工作顺利进行,为我校教师的评估工作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九、协助教导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会开展工作。继续办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指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让每一位认真学习的老师都学有所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计算机竞赛是我校的薄弱项目,这学期信息技术组将制定可行的计算机竞赛辅导方案,由孔洁老师负责具体工作,排除一切困难,把此项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下去,以期在XX年的竞赛中,确保拿到省级奖项,冲击奖项。

十二、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结题工作。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最新范文三

工作目标:

加大课程实施研究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坚持评价引领、项目推进、研究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项目研修”实践方式,提升学科研训活动效能,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工作。

工作重点:

加大校本研训的研究和指导,加强对村完小常规教学的监督指导。

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申报区级、市级课题。

做好数据中心、校园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一、配合做好教师发展中心安排的工作,做好教研活动、各级各类竞赛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管理。结合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继续督促初中各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根据《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省编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

组织组内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根据教师发展中心的安排,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相关研训活动。

二、做好研训中心统一安排的工作

结合评估工作,优化评估办法,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推进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生评价项目的全面实施。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组管理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效益的提升。

村小工作指导。提高村小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科组建设,在团队建设、常规工作、学科活动、示范作用、教学水平、学科特色等方面综合推进、评价。

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工作。做好竞赛发动、准备、评价等各项工作。

三、做好主题研训活动

信息技术主题研训活动。

四、项目推进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生学业水平评价”项目。网站维护管理:做好“数据中心”、“学校网站”建设与管理维护工作,“XX微信公众号”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以实际通知为准)

时间

双周周三上午

地点

三楼

录播室

参加对象

信息技术学科专职老师

第二周传达区级教研计划精神,各年级集体备课。

第四周学习组内研训计划,新教材解读,学生模块作业解读。

第六周确定组内课执教内容,确定在一个月内完成组内课研讨。

第八周组织组内教师参加区级听课活动安排,相互交流。

第十周交流学习组内课课堂专题研讨。

第十二周交流学习集体备课,撰写相关论文,以及准备区级课题。

第十四周学生社团教学交流学习。

第十六周针对中高年级的课型进行集体备课,以及二次复备。

第十八周检查学生模块作业收集情况,准备期末测试内容。

第二十周学生模块作业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最新范文四

1、加强教学管理和研究。加强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六项”流程。特别注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要以卓有成效的听课、评课来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2、加强学校上机课的管理,以切实的措施管理好学生的上机,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进一步规范上机课的备课。

3、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学校及县以上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并争取通过一些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努力调动组内各教师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4、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加强校内课题的审报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预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5、加紧协助教务科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工作,开发一个适合于我们学校的内部网站。以促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6、高中年级加强晚自习时间的有效利用,要让学生真正训练出效果,训练出水平。

主要工作安排:

周次 教学工作要点开学常规工作检查;各老师拟定个人发展规划;教研组开学工作安排。学习教学常规,相同科目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对上学期就教学进行分析,针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整改措施;教学常规检查。老师公开课,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教学常规检查。同一科目集中备课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期中考试出卷要求,期中考试复习要求。期中考试,并要求做好考试后的考试总结与教学整改。公开课,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教学常规检查公开课,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检查教学进度,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等。高二技术会考。布置期末工作。期末考试;教研组例会,本学期教研组教学等情况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最新范文五

一、教学目标要求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是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准备采取的相关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4)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课时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

(5)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6)灵活运用教材。就信息技术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学生在认知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的,有些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不能完全把照教材中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讲,因此在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有所删减。

三、教材分析

篇3: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有关行业协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 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 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促进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 我们制定了《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 (2015-2018年) 》。现予印发, 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 (2015-2018年)

2015年1月21日

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 (2015-2018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 认真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 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 特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现状和问题

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近年来,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对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制造执行系统 (MES) 等两化融合技术在原材料工业已得到广泛使用, 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0%和60%, 两化融合开始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提升、整合创新阶段迈进。宝钢、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企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但也要看到, 我国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深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投资不足、关键核心软件装备受制于人、复合型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缺失、政策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当前, 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战略, 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必须下大力气、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尊重规律、分类施策, 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 着力解决原材料工业的突出问题和两化深度融合的薄弱环节。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 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 不断提升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 标准引导、平台服务、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的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机制初步形成。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计算机模拟仿真、电子商务、商业智能等应用基本普及。研发设计、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环境管理、集成应用、协同创新等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两化融合深刻植入企业, 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行业引导工作明显加强。列入试点单位的122家原材料企业全部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制定300项关键技术标准, 研究推广10套以上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设6-8个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8-10个第三方电子商务和物流平台, 4-6个工业云服务平台、3-4个大数据平台, 以及稀土、农资、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管理平台。

———示范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培育打造15-20家标杆智能工厂, 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 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超过60%, 关键岗位机器人推广5000个。

四、主要任务

(一)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发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机构作用, 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及评定工作, 总结试点经验, 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制定完善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等分行业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和等级评定办法, 开展年度测评工作。建立企业贯标工作、年度测评工作推广和跟踪反馈机制, 通过企业贯标和等级评定, 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不断向更高阶段跃升。

(二) 建立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技术标准体系

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行业组建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做好标准体系研究及技术归口工作。将原材料工业信息化标准列入行业标准制修订重点, 围绕材料性能和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物料管理和产品流通、数字化研发和服务等, 加快制修订一批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及接口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 智能监测监管标准, 电子标签编码及应用标准, 以及稀土、危险化学品、农资化学品识别、定位、追溯通用规范, 实现物料、产品、设备编码和各种接口标准的统一。

(三) 研究推广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研究选择成熟自主的行业解决方案, 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 加大推广使用力度。重点推广基于钢铁冶炼、轧制及深加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设备集成与模拟优化、设备故障在线诊断与预测维护、能源管理的钢铁生产全流程信息化改造方案;针对乙烯及其衍生物、芳烃等炼化主装置的模拟仿真、优化控制、调度计划、故障诊断和维护、资源与能源管理等技术方案;基于石化化工生产过程的HSE (健康、安全、环保) 解决方案;基于装置侧线、反应罐釜、进出厂点等关键节点的数据计量及实时采集, 实现物料跟踪及物料平衡、能源监测及精细管理的石化化工生产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建材生产物料消耗、质量检测、设备运行、能源管理、环保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的在线监测与管控集成解决方案;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公共服务能力的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案;具备灾害预警、安全管理、智能采选功能的数字矿山解决方案。

(四) 加快建设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依托原材料工业龙头企业、行业自动化研究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软件开发企业、高等院校等, 针对原材料工业生产流程化、基础产品大宗化、高端产品个性化、资源能源消耗高等特点, 搭建开发及实验平台, 开展产品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与优化、智能化操作与无人值守、生产运行管理、工业机器人、计算机仿真、智能仪器仪表、能源管控系统、移动应用等信息系统与专用装备的开发, 突破一批高效安全、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 有效缓解目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熟适用系统缺乏、行业应用价格昂贵等问题。

(五)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科研单位成立原材料工业云产业联盟, 建设安全可靠的原材料工业公共云服务平台, 推进工业软件、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围绕原材料工业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控制与优化、经营管理、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 提供专业定制、购买租赁、咨询服务等多层次的云应用信息化服务, 解决企业投入不足、数据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高端人力资源匮乏、个性服务满足度低等行业共性问题。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云服务平台, 服务周边地区和中小型企业。

(六) 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

支持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发展壮大, 创新商务模式。支持大型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公共平台转化。鼓励行业协会、电商公司、农资生产企业联合建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原材料工业大宗商品物流信息化发展, 壮大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危化品等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 增强原材料工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

(七) 大力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

支持原材料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 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 推动大数据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 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决策科学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商业智能系统 (BI) 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 提升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营销及服务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

(八) 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

建立稀土矿山开采监管系统, 实现对稀土矿区非法开采、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情况的长期动态监控。建立覆盖全国的履约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对重点监控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的在线监测和管理。依托重点单位, 建立稀土、化肥、农药、危险化学品等产品追溯系统, 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物品编码等信息技术, 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 追溯产品来源, 杜绝假冒伪劣、来源不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提升企业品牌效益。

五、重大工程

(一) 数字化设计工具开发应用工程

开发符合原材料工业特点的产品配方建模、产品性能分析、虚拟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设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信息化服务机构的作用, 加大推广力度。到2018年, 大中型石化、钢铁、有色、建材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90%、95%、85%和80%。

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用于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技术, 针对炼钢、连铸、热轧等工序的工艺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CAPP) , 冷连轧机轧制过程动态仿真及控制优化技术等, 实现在线、全自动、多工艺路径的智能化设计。

石化行业重点发展炼化关键主装置及工厂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与模拟仿真、优化控制和调度计划技术等, 对工厂生产全流程实现安全可视化管理和控制。在工程建设方面, 重点发展协同一体化技术, 建立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 实现工程数字化设计和交付的标准化管理。

有色行业重点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 (CFD) 和离散单元法 (DEM) 技术的碎磨、选别、分离、冶炼设备的建模研究, 实现三维可视化的过程和装置模拟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开发球磨机、浮选机、冶炼炉、电解槽等选冶关键工艺设备的虚拟样机, 形成选冶主体工艺及调度的数值模拟设计能力。建立有色金属加工机床、部件、原料、环境等数字模型, 对工件切削、锻压等微观、宏观过程进行参数化表达, 实现加工效果、刀具磨损情况等快速评估。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关键生产装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综合集成, 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研发设计和集成应用。加快推广水泥回转窑控制系统在线仿真技术, 在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石材、新型房屋等领域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 (CAPP) 、产品数据管理 (PDM) 等应用系统, 开展创意设计和产品定制生产。

矿山行业重点发展地质采掘优化设计系统, 动态指导采掘过程和设备应用。采用动态闭环集成控制技术, 将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和利润等综合生产指标与底层设备控制动作相联系, 实现选矿过程全流程控制和动态全局优化。

(二)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工程

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 (PLC)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等基础自动化技术和系统, 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生产装置及生产线, 基本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的全面覆盖。开发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 进一步突出实时控制、运行优化和综合集成, 大幅提升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的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到2018年, 石化化工和钢铁行业先进过程控制 (APC) 投用率达到60%, 主要有色金属选冶、加工环节的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5%, 水泥行业应用优化控制系统生产线达到50%。

石化化工行业重点在炼化、化肥、农药、氟化工、氯碱等领域, 针对原料属性不确定、物质转化机理复杂、过程多重循环等特点, 积极开展全流程建模、先进过程控制 (APC) 、实时优化和调度、以及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的实施和建设, 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轮胎行业重点推广芯片集成技术, 实现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钢铁行业重点推广选矿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烧结机智能闭环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全程自动化转炉炼钢、智能精炼控制系统、加热炉燃烧过程优化技术、核心轧制控制系统、基于图像检测的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等。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推广振动磨机负荷检测系统、矿浆粒度分析仪、矿物加工专用图像分析仪等选冶工业在线智能检测分析装备, 氧化铝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铜富氧熔炼控制系统、粗铅富氧强化熔炼控制系统、铝电解高效节能控制系统、湿法炼锌优化控制技术、高性能铜 (铝) 板材轧制数字化控制成型技术等。

建材行业重点推广水泥生产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现场总线技术、窑头和筒体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窑尾加料控制技术, 平板玻璃原料配料控制系统、三大热工 (熔窑、锡槽、退火窑) 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缺陷检测与智能化自动切割分片系统, 陶瓷原料制备、窑炉控制、压机控制等系统, 玻纤池窑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稀土行业重点建设冶炼分离智能化生产系统, 通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企业网络及数字管理系统, 加快物料、生产、质量控制等业务整合。

(三) 智能工厂示范工程

针对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 分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加强专业智能工厂软件的研发和设计, 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 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CPS) , 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建成一批生产装备智能、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经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

石化智能工厂。选择4家先进石化化工企业, 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突破一批石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全面提升石化企业感知、预测、协同、分析、控制和优化能力。通过建立新型的生产和营运管理模式, 实现基于价值链的供应链优化, 提高资源配置和物流管理水平;通过生产过程智能化的优化控制, 提升操作自动化和实时在线优化水平;通过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在线优化,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通过对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储、运输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控、自动报警, 提升安全环保水平;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 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关联性分析与预测分析, 显著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钢铁智能工厂。选择4-5家先进钢铁企业, 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重点开发针对产品质量、能耗和设备状态进行软测量的模型技术, 以及通过工序互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的智能决策技术。推广示范铁钢轧工艺过程信息横向贯通、全流程高级计划排产和质量一贯制闭环控制技术, 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优化技术, 在线设备诊断、预测与维护技术, 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企业营销规划信息纵向融合技术等, 强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 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闭环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有色智能工厂。选取铝、铜行业3-4家先进企业, 以大数据和工业网络为基础, 建立生产信息服务云架构, 形成信息、知识、智能决策的数据和计算支持能力, 通过物料关联与跟踪的智能物联网, 实现对重要物料的标识、追溯和成份配置, 开发基于先进生产工艺条件的高效节能控制技术, 建立生产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 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操控、决策、管理和服务, 建立全过程能效优化的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决策体系。

建材智能工厂。在水泥行业选取2-3家先进企业, 建设基于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等先进技术的智能水泥生产线, 实现原料配备、窑炉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统智能优化, 并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等危险、重复作业环节应用机器人智能操作。开展具有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运输、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的商业智能系统应用 (BI) 。

轮胎智能工厂。依托生产装备的高度信息互联和数据系统的实时采集, 融合物联网、自动化仓储物流、数据挖掘、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等先进技术, 建设轮胎生产仓储物流、关键岗位机器人和生产信息管理三大系统, 全面覆盖轮胎制造生产流程, 实现生产设备、生产信息、过程管理、企业决策的纵向交互和生产过程各工艺流程的横向交互, 打造纵横贯通的综合集成优化的现代化轮胎制造工厂。

(四) 数字矿山示范工程

金属数字矿山。以铁矿、铜矿、金矿为代表, 建设3-4个智能矿业示范工程。加快信息通信技术 (ICT) 与矿业的融合, 将井下无轨车辆、大型采选设备与先进物联网、模式识别、预测维护、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结合, 推动矿业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数字化。继续推广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井下紧急避险、矿井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立混合型智能生产物联网, 应用数据协调、数值模拟和二维码识别等技术, 搭建具备人员、设备、工艺、物料、能源等要素的自动识别、信息共享、自发协作、集约调度的网络系统, 实现采选过程动态可调可控, 增强企业对矿石性质变化及外部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满足精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针对矿山分布较为分散与偏僻的特点, 建设综合物流信息系统, 利用上下游供需信息的高效协同, 实现经济库存。

稀土数字矿山。依托大型稀土集团, 在赣州、福建等稀土重点矿区建设2-3家稀土数字化矿山示范工程。利用数据库技术、储量动态计算技术和矿山三维数字建模等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稀土矿山储量和生产过程三维可视化模型, 实现稀土储量动态管理、生产智能化控制及地质灾害监控等, 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数字服务平台。依托国内大型矿冶科研院所, 建立矿山云系统通讯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 搭建云服务平台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业务中心和网络前台。集成黄金、铜、铅锌、镍等典型矿业集团的海量生产数据, 开发矿冶生产智能运营决策系统, 形成生产装备远程在线维护、工艺过程故障智能诊断、分析仪器自动标定维护等远程工业服务能力, 到2018年在国内3-5家大型矿业集团推广应用。

(五) 供应链协同管理促进工程

推动原材料龙头生产企业, 与原料供应商, 装备、汽车、建筑、家电等主要下游用户建设上下游协作管理系统, 按照供应商提前介入 (EVI) 、准时生产技术 (JIT) 等模式, 统一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企业业务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和规范, 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 实现物料协同、储运协同、订货业务协同以及财务结算协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 实现包括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在内的全部产业链条的集成协同, 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钢铁行业。选择3-4家先进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 建立和完善客户个性化订单条件下的基于产品使用特征的钢产品标准规范体系, 推广以订单为核心、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灵活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 实现钢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 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需求。推进生产管理系统升级, 推行日计划生产模式, 实现以销定产和产销高度衔接, 进行客户订单的全程追踪, 推动钢铁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建立连接钢铁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数据系统, 推广先期研发介入, 后期推广应用和持续跟踪改进的研发设计模式。针对钢铁行业原料大宗特点, 建立生产企业与上游铁矿石、煤炭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 通过大数据预报模型提高库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石化行业。选择2-3家企业开展面向客户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通过物流的智能感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行业的敏捷供应链, 促进生产企业上、下游的快速决策和协同优化,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配置效率, 实现企业柔性生产制造, 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初步建立石化工程协同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平台, 完善石化生产企业客户管理系统, 实现面向石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运营, 减少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成本。

有色行业。选择2-3家铜、铝、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上下游协同生产和协作管理系统, 应用数据协调、数值模拟和二维码识别等技术, 建立自动识别、信息共享、集约调度的网络系统平台, 实现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人员、设备、工艺、物料、能源、财务的协同, 消除任务等待与积压、信息传递延时与失真等管理瓶颈,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管理。

(六) 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

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 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 到2018年累计新增机器人应用5000台。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化工企业等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 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 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重点, 研发并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连铸自动推渣机器人、板坯自动清理机器人、铸锭扒渣机器人、阳极操作机器人、铜铝板材表面处理和抛光机器人、原料分拣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漆 (油) 机器人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 推广应用表面缺陷判定、产品自动标识、图像自动识别等机器人。以提高采矿机器人的机构可靠性、避障设计、通讯能力以及防爆设计等为技术开发重点, 在复杂矿床开采等环节, 研发推广地下金属采矿、应急救援等智能机器人。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原材料工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 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鼓励重点行业协会成立推进两化融合的专门机构, 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企业评估、示范推广、咨询服务等。企业应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制定两化融合专项规划, 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保障资金投入。推动信息技术提供商和行业应用方组建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推进联盟, 加强联合互动, 开展共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提高针对原材料工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 加大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物联网等专项资金, 支持智能工厂、公共平台、技术推广等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鼓励各地设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专项资金, 加大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支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市场化采信机制。鼓励建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 集聚社会资本, 主要投向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领域。鼓励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租用智能装备或软件系统。

(三) 加快人才培养。

组建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专家委员会, 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咨询。定期举办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提高原材料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两化融合意识和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 培养一批面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需求的原材料行业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设立首席信息官, 增加信息部门人员编制, 建立原材料工业首席信息官联盟, 提高企业两化融合战略决策水平。

(四) 强化督促检查。

篇4: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8-2-27

新时代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乐昌市教育局建设信息化中心校和学校全面建设智慧校园为指导,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能有所提高。

2.开展多项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交流教学困惑等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教研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①反思交流:通过前一阶段组内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②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③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理论学习,做到组内集体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本学期教研主题:《信息技术与韶关市基教网的有效结合》。

1、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每周一次,围绕“信息技术与韶关市基教网中“韶教云”有效结合”备一节研讨课,本学期共进行10次。

2、每次研讨有研讨课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师的听课笔记及反思、教研组活动记录、教研组成员的心得体会。

(二)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培养学生具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

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坚持每两周一次教研组内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五下午4:20。地点:信息技术管理处办公室。每次要有主备人发言,有主备人精备教案与大家分享,给同组教师相互交流发言的机会。

集体备课主要任务是:

(1)解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知识点、重难点、前置性作业布置、课堂有效小组学习、布置作业”等教师困惑的问题,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2)探讨“信息技术与韶关市基教网“韶教云”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尤其是韶关市基教网的使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要精简,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又要在质上有代表性。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年级数学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课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1、单元检测。抓好单元知识检测,严格考核,及时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

2、信息技术竞赛。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单项竞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

篇5: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科组将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并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提高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质量。以教导处为中心,立足课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为重点,提高我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现制定出本学期计算机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信息技术,在家里也使用电脑了,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知识量有了提高。对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认识,对系统自带的一些软件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一些常用软件也开始有一定的掌握,学生学会了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用word制作作品、用excel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网页等。高一级,开设计算机等级考试、会声会影等课程,跟信息技术对比有很大的区别,更加倾向专业技能的培育。高二级开设不同的专业科目,例如、photoshop、Flash等。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课上的操作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是有较大的兴趣。我们要把握这优势,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成长。

二、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导处新学期教学计划与及我校本学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练—评—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初中学生要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高一级学生以全国计算机统一级考试《计算机基 础及MS应用》为重点教学,并且为备考做准备。

2、初一级学生主要学会利用Word软件制作完成一份电子版报作品和使用Excel软件组织和统计一些简单的数据,学会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进一步学习图形图象的处理技巧,复习好中考息技考试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强化学生训练。高一级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准备。高二级开设不同的专业科目,例如、photoshop、Flash等。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技术水平。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四、主要措施

1、认真专研教材,大纲,领会信息学课改精神,在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尝试探索“练—导—学”教学模式。

2、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收集一些经验素材,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有效和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3、加强备课组的建设。高一级进行集体备课,统一进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七年级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每次活动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确定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讨论教学疑点。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研究。

4、寻找信息学教学的新途径,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本学期组织学生计算机兴趣班,培训学生电脑制作知识,培养一批计算机应用能手,力争参加新会区举行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并且期待取得好的成绩。

5、根据学校的要求,本学期教研组将重点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培优扶差计划:

1、培优补差对象:

根据学习进程和学生情况定人。

2、主要措施

①课堂、课外训练,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练习操作。②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③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④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⑤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设 计、操作,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⑥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⑦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六、教学教研安排

1、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常规检查,每月定期检修机房,上机记录检查。

2、第一周:备课组全体成员制定新学期计算机教研组工作计划,部署新学期的教研教学工作,为各电脑室电脑安装教学所需软件。

3、第十一周:黄小川老师组织高中计算机兴趣班(中文打字比赛)。

篇6:2018年最新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欢迎关注公众号【武大讲座】,获取最新最全武汉各高校讲座信息!

讲座一:

主 讲 人:朱冀

主讲题目:基于高维高斯图模型的网络数据分析 讲座时间:2018年6月20日(星期三)下午4:00 讲座地点:华中师范大学六号楼6401报告厅 热烈欢迎大家届时前往。

主讲人简介:

朱冀教授现为密西根大学统计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他于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于斯坦福大学获统计学博士学位。朱冀教授一直从事统计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图模型、高维数据分析、网络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在计算机、经济等方面中的应用。朱冀教授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并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等顶尖统计学杂志长期担任副主编。他于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者杰出基金资助(CAREER award)。还是国际数理统计协会、美国统计协会、泛华统计学会会员。

研究生院 数统学院 二○一八年六月十五日

讲座二:

主 讲 人:楼含松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主讲题目:美好生活与休闲文化 讲座时间:2018-06-30 09:30:00 讲座地点: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楼含松,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篇7:浅谈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

合理规划和建设教研组, 是有效开展教研组工作和教研活动的必要前提。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 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下对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的几点看法。

落实教育理念, 强化制度建设

1.学习和落实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 是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离开了教育理念的支撑, 教师的教学难免会盲目和杂乱无序, 因此教研组建设应加强和落实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时, 我通常安排全组成员就“生本理念”、“实践理念”、“生活化教育理念”等开展交流和讨论, 探索理念与教学的结合方法。通过组员之间对教育理论的分析和讨论, 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 全组成员都取得了一定收获, 促进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完善和强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完善的教研组制度是教研组工作和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的过程中, 面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我们制定了多项制度并得到了有效实施。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们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 规定每周二上午第三、四节课为教研活动时间, 组员必须全部参加。为了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我们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和备课组活动制度, 明确了组内的教学分工与合作。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的教学成长, 我们制定了听课、评课制度和教学“六”认真制度。通过教研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落实, 为教研组工作和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 使得教研组工作和教研活动有“法”可依。

深化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教师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教师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是指导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的重要依据, 更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教学要素进行的研究是否到位, 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 我们根据课标要求,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处理, 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和顺序。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设计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 研究了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作用, 并将研究心得应用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 制定了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方案, 引导和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学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 我们加强了对教学总结、教学反思的交流和研究, 发挥了全组成员群策群力的作用, 并对正确、科学、有效的教学总结和反思进行推广, 以促进全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通过教学研究, 全组成员的教学都得到了改进, 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多年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中, 多次取得了百分之百的考试合格率, 给学校和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丰富信息资源, 促进学校工作

1.丰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当前, 教育的时代背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只是“教书匠”, 社会需要知识型、研究型、专家型等要素集于一身的教师,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扩充需要汲取营养。在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建设和完善了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 为全组成员搭建了资源学习的平台。形成了集体备课资源、教学研究资源、教学反思资源、题库和练习资源、在线考试资源、校 本课程资源、教学管理资源等资源平台, 并加强了这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提高了组员的教学专业水平, 丰富和拓展了组员的专业知识, 为全组成员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促进学校工作, 管好学生机房

学校网络管理、教学网络资源平台管理、校园网站管理、计算机管理、电化教育管理等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性极强, 其他学科的教师由于专业所限, 较难胜任这些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教研组应配合学校做好相应工作,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教研组对这些工作进行了适当分工, 由专人负责相应的专项工作, 责任到人, 当遇到困难时, 大家则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分工不分家”。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 保证学生机房能正常使用是教师开展上机实践课的前提。我们确定每位信息技术教师负责管理自己上课的机房, 发现问题自己能处理的及时进行处理, 无法处理的问题反馈给教研组长, 由教研组长向学校上级管理部门汇报, 寻求解决机房问题的办法, 保证了机房的正常使用, 使教学得以正常的开展。

上一篇:大学生应该知道的网站下一篇:《职教论坛》杂志社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