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

2024-05-21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精选8篇)

篇1: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600字

清晨,我们踏着朝阳,伴着夏风。走上了前往卢沟桥的道路,很快,我们便乘车来到了卢沟桥。我们在卢沟桥上边走边欣赏着桥两旁的众多的,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同时,我们也时刻牢记着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虽然说1937年7月7日那天的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的耻辱,但是那些抗日战士的英勇的形象却牢牢的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的心中。当我们站在卢沟桥前,听着那些有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故事时,我心中的烈火不禁熊熊的燃烧起来。

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中,看着那一张张黑白的抗日照片和那一张张斑驳陈旧的书信,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当时对抗日军时浴血奋战的场景。当看到那些叛徒对日军投降时,我的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真恨不得冲上去打他们一拳;当我看到那些抗日战士打败了日军时,我的心中不禁为他们鼓起了掌,竖起了大拇指;当我看到……

来到那些摆满抗日战争时所遗留下的物品,我不禁感慨万千:“唉!抗日战士们啊!你们辛苦了!你们的那种英勇的形象和精神,将会永远的停留在我们的.心中,永垂不朽!”我继续逛着,眼睛深深地被那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东西给吸引住了。走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在他们的“面前”合了一张集体照,就当这是我们对于他们一种缅怀和纪念吧!

下午,我们来到了世界公园。这世界公园就仿佛是世界的缩影一般,里面呈现了许许多多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虽然,这些都是模型,但却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我们还观看了世界公园里的节目,十分的有趣,令现场欢声一片,掌声雷动。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而我的心却还是始终燃烧着的。所以,为了我们更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2: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

在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是历史和现在的对比。1931-1945年中国还处于战争年代,中国处于受压迫的状态,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现在,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布中国正在崛起,抗震救灾的胜利、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等等一切,中国让世界震惊,中国人民也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

进入纪念馆,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我们看到了侵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轰炸、抢掠、屠杀、焚烧、制造“无人区”、摧残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劳工、实施细菌战、实施毒气战等滔天罪行。看到了在那个年代,世界各国人民为了正义跟法西斯进行顽强的斗争。也看到了中华儿女同日本鬼子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许多年轻的生命。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每个人心情都非常沉重,深刻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缅怀历史,但不能拘泥于历史,应该以中国的现状为基础来展望未来。

篇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综合实践

走进博物馆类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借鉴意识, 了解、思考过去, 享受今天的和平与安宁的同时理解其来之不易, 对其加倍珍惜。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可以抓住教育契机,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笔者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实践活动, 使其积极记录、思考, 加深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理解, 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和无数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做出贡献的先辈, 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

二、实施过程

(一) 活动主题

根据不同时间, 从以下角度自选主题:

主题1: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主题2:清明节的铭记———缅怀英烈精神, 弘扬爱国传统, 共筑中国梦

(二) 活动目的

1.知识与能力

在历史课本、历史课堂学习中国抗战历史的基础上, 结合纪念馆中的图片、文字材料及实物, 再认识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纪念馆中图片、文字材料和实物展示及讲解员的讲解,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以写感想, 办小报, 画图等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归纳总结、表达能力。通过知识竞赛方式加深对抗战史的了解, 对抗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置身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中, 认同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精神。

(三) 活动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 一般设计在以下四个时间段进行:

1.4 月份, 结合清明节。

2.7 月初暑假放假前, 结合“七七事变”。

3.9 月份, 结合“九一八”事变。

4.12 月, 结合“国家公祭日”。

(四) 参加学生

初一年级10 个班级分别参观不同的场馆。

(五)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帮助学生梳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事件, 为参观做知识准备。指导学生进行抗日战争故事的选题。梳理八大主题, 供学生分组选择探究。八大主题为:

一、民族危机, 救亡兴起;

二、国共合作, 共赴国难;

三、抗战灯塔, 中流砥柱;

四、日军暴行, 惨绝人寰;

五、浴血疆场, 民族壮歌;

六、得道多助, 国际支援;

七、历史胜利, 巨大贡献;

八、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2.学生准备

知识准备:去图书馆及上网等查阅资料, 进一步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熟悉历史教材 (七年级下册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第13课《众志成城》、第14课《日寇暴行》、第15课《抗战胜利》) 世界史中的反法西斯斗争内容。

小组准备:根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结成小组, 选择重点研究的主题, 并做好小组分工, 为回校后的小组学习、展示活动做准。

采访准备:询问爷爷奶奶知道的抗战故事, 搜集题为《听爷爷奶奶讲抗日战争》的相关口述历史材料。

准备在展馆中用于讲解的资料。

准备进行演讲的部分抗战英烈故事。

3.其他

音响设备、竞赛题等。

(六) 活动流程

三、活动实施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多元的形式避开了历史理性、冷峻的一面, 寓学于乐, 让学生在参观、轻松动手的同时内化了获取的知识, 有利于学生成长。

1.通过此次实践活动, 学生在历史课本、历史课堂学习中国抗战历史的基础上, 透过生动的图文资料、讲解, 对抗日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到学校后, 我校组织了抗战知识竞赛, 学生们表现积极, 答卷反应了他们在抗日战争历史方面知识储备的提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们的解说词中带有感性、解释性、分析性的描述, 是一种理解的叙事, 体现了学生对知识加工的过程, 他们的归纳总结、历史表达和展示能力都有所提升。

3.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中, 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精神, 在他们的感想类文章读起来很让人感动。在参观后的一周, 学生还将他们的感受通过“国旗下讲话”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四、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丰富多元的形式避开了历史理性、冷峻的一面, 寓学于乐。学生在参观, 动手收集和整理资料, 写感想, 画连环画, 做小报的同时内化了知识。作为历史课堂的补充,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掌握多种形式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时体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结合现实思考历史, 在设计中将探究问题与历史作业相结合, 突出核心问题, 更重视学生的思考与感悟, 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个领路的“地图”。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贴近历史、贴近生活, 学生主动思考、钻研, 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得以开发和释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 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这是学生最朴素的感受。学生的感想类作业写得特别好, 也有一部分学生利用自己所长, 进行实践、思考和体悟, 学生的描述生动形象, 解说词中带有感性、解释性、分析性的描述, 是一种理解的叙事, 体现了学生对知识加工的过程。

下一步笔者考虑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业进行跟踪, 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 以实现“作业不是负担”, 而是学习的指南和成果的展示, 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英.南京大屠杀见证人——拉贝传[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12.

[2] (英) 田伯烈.1937:一名英国记者实录的日军暴行[M].杨明, 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3] (美) 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M].孙英春, 徐蓝, 王一禾等, 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8.

[4]孙宅巍.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5] (日) 松冈环.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南京大屠杀受害者120人的证言[M].沈维藩, 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篇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经历了3次变迁,陈列面积从1,320平方米增加到6,000多平方米,展览内容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而更加科学、客观,陈列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2005年举办的《伟大胜利》大型主题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及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半景画也是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内容之一,这种陈列形式在中国属于首创。它以巨幅油画与实物及模型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电技术,使油画立即变得乌云翻滚、浓烟飘动、战火纷飞,有如身临当年的卢沟桥事变战场。

除了基本陈列外,纪念馆从建馆以来,还先后推出了《日本侵华罪证展》《侵华日军化学战罪行展》《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展》《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图片展》《中国战区中美苏空军联合抗日史实展》《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70多个专题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不仅是基本陈列的补充和深化,而且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7年开馆以来,纪念馆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政要,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观众,还先后赴日本、美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以抗战为主题的展览,加强了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责编/江南

篇5: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

从远处看,纪念馆是一座白色中式古典建筑,上覆灰色琉璃瓦。正门下方是将近40米的花岗岩台阶。整个建筑给人以庄严肃穆、浑厚有力的感觉。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抗日英雄的雕塑,他们有的手持步枪冲锋,有的向敌人大声呐喊,有的坚定地凝视远方。这组群像让我感受到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一致抵御外敌的英勇精神。

在展厅里,我怀着崇敬与悲壮的心情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抗日战争历史上各个重要的事件和英雄人物。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这一个个名称代表了日寇在战争中犯下的一次次非人的罪行。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损失将近5000万人,歼灭日寇和伪军200余万人。近年来,有些人怀疑抗日战争历史的真实性,甚至还有些“精日”份子崇拜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这些人数典忘祖、哗众取宠,为全体中华儿女所不齿。

篇6: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大厅正中矗立着《铜墙铁壁》的巨型浮雕,人们眼中的愤怒,是他们奋起反抗的前奏,人们毅然举起武器的决绝,证明着华夏着头雄狮觉醒了,中华民族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站在抗日战争的记录表前,看着9.18抗日战争开始,7.7事变的全民皆兵,1932年2月5日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等话语,人们终于晓得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道理,是的,为了抗日救国、为了保住尊严,胸中澎湃着激情的中华儿女们将抗日定位了神圣天职,从民族危机的那一刻起,人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强,才能打倒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当再次蓦然回首杨靖宇的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故事,当眼前再次浮现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场面,正是由这些大无畏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我们匍匐在重机枪的枪林弹雨之下,中华人民也不会屈服,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不正是印证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吗?

民族自卫,共赴国难,实行抗战,方能自强!目睹被残暴的日军用炮火轰击过的残垣断壁,那具具赤条条的尸体,那幢幢伤痕累累的炮楼,尸体填满了战壕,落后是要挨打的,人们心中的怒火喷涌而出。虽然我们开始了正义的反击,但依旧不能北平城沦陷的现实,我感叹战事何时终了,或许这一刻可日军的子弹将将这段史迹记录在册,可能略述数语,以告后人这段永久定格的历史吧!

“日军暴行,惨绝人寰。”这时我对日本军队最深的印象。我紧闭双眸,用手指轻轻触摸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石,画出了那五个圆圈。啊,三十万啊!三十万无辜生命死于魔爪,三十万群众生灵惨遭涂炭,鲜血洒满人间,三十万人民被日军的“三光”政策狂轰滥炸。中国的沃土上尸堆如山,三十万,那时中国的耻辱,南京惨痛的灭顶之灾!我觉得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莫过于南京大屠杀。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尸横遍野,青年、老人,甚至襁褓里的婴儿格杀勿论,曝尸于光天化日之下,使许多地方成为无人区。在炸毁的上海南站前的一张照片叩动了我的心弦,一位幼童坐在铁轨上哭泣,哭诉着他的不幸遭遇,哭诉这个世界为什么从他出生就不和平。

篇7: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我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小就知道日本侵略中国的很多事迹,原以为不会有很多触动,但是真正走到馆内,看到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重重地撞入了我的内心,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

大厅正中矗立着《铜墙铁壁》的巨型浮雕。它也叫做《血肉城墙》,我想这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我们保卫国家的坚定意志。在那浮雕上人们眼中的愤怒,是他们奋起反抗的前奏,人们毅然举起武器的决绝,证明了中国这头雄狮觉醒了,中华民族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随后我观看了有关七七事变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一段历史。从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到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看着电影中激烈的战争,炸毁的房屋,无辜留难的老百姓„„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中华民族不幸的叹息。

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了过多劫掠和沧桑,失去了太多尊严与自信。只因我们一时的落后,列强便用血与火来教会我们认识什么叫屈辱,什么叫残忍,什么叫蹂躏,什么叫不平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妄图灭亡中国。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从民族大局出发,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超过30万无辜平民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屠杀中被残害致死。虽然在此之前,我已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看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许多报道及照片,但当再次看到这些照片和血淋淋的历史时,我依然悲愤难忍。心中对侵略者的痛恨更加深了。

经过14年中华民族的宏伟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日本正式签下投降书。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近100年过去了,战争中幸免于难的当事人如今大部分也已作古。然这场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战争,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损失达6000亿美元。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悲壮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非常珍贵。

铭记历史,还原历史。那场战争的硝烟虽已消失,但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却妄想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鸣冤叫屈。他们故意歪曲历史,胡搅蛮缠,试图通过重复一千遍的方式让谎言成为真理。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方式“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让那段尚未被“历史化”的历史昭彰天下,成为无需辩驳的常识,让日本右翼的种种歪理邪说在国际上不再有生存的空间。

铭记国难,发愤图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面镜子,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而且中国抗战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正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把改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通过改革,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抓住当前国内外的大好时机,采取既大胆进取又慎重稳步的部署,中国的改革必将成功。中华民族也势必崛起。

铭记惨痛,提高警惕。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国界集团式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可能再在21世纪重演,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所追求的经济垄断和单极政治因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消解,被证明它不可能成为国际政经关系的主流形态。然而,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那场让中国人不堪回首的战争虽已过去整整60个春秋,但在那场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理智与狂热,均展现得淋漓尽致,留给后人恒久的思索。战争灾难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历史教科书,需要后人反观和阅读。

篇8: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号召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阅兵仪式开始后, 习近平乘红旗牌检阅车, 经过金水桥, 驶上长安街, 依次检阅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 铁甲战车整齐列阵、威风凛凛。

空中护旗方队率先亮相, 两架直升机分别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飞过天安门广场, 直升机群在空中组成“70”字样, 教练机拉出7道彩烟。

在摩托车队护卫下, 抗战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乘车方队缓缓驶来。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 也有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 平均年龄90岁。

战旗猎猎, 步履铿锵。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高擎八一军旗通过天安门广场。女仪仗队员英姿飒爽, 首次亮相大阅兵。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英模部队, 组成10个气势恢宏的方队, 在20名将军率领下接受检阅。“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东北抗联”英模部队、“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是一面面光荣的旗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世界和平事业的胜利, 是世界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来自阿富汗、白俄罗斯、柬埔寨、古巴、埃及、斐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墨西哥、蒙古国、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瓦努阿图、委内瑞拉、俄罗斯等五大洲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 高举本国国旗、军旗, 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精神抖擞地接受检阅, 传递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维护和平的共同心愿。

气势如虹, 排山倒海。由坦克、战车、火炮、导弹、无人机等组成的地面装备方队隆隆驶来。受阅的500余台各型装备, 编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6个模块, 体现了信息化战争的联合性特点和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安全、人民安宁生活的能力。这些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84%是首次亮相, 充分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鹰击长空, 壮志凌云。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编成的9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预警机、轰炸机、加油机、歼击机、舰载机等183架战机, 以新颖的编队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当70架直升机组成的编队最后通过时, 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受阅部队阵容强大、气势雄壮、装备精良、斗志高昂, 向国内外集中展示了全国人民弘扬抗战伟大精神、聚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豪迈意志, 展示了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 展示了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 充分激发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上一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表下一篇:全自动化生产招聘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