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24-05-16

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精选12篇)

篇1: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长汀县《关于印发〈水泥生产和竹木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汀安委办[2016]18号)要求,为控制、减少和消除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结合本企业实际,决定自2016年4月至2017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制定如下方案。

一、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岗位粉尘浓度治理达标”主要任务,完善防尘设施和强化管理,有效遏制尘肺病的发生。

工作目标:一是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二是按要求进行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三是企业负责、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触粉尘劳动者100%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四是粉尘危害重点岗位100%配备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五是粉尘危害定期检测;六是接触粉尘劳动者100%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七是在职业病危害岗位设置中文警示说明和警示标识;八是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100%。

二、治理步骤

1.排查摸底:按县安委办要求,制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治理方法和时间安排。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环节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排查,全面辩识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准确界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清楚掌握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完成省级职业卫生监管系统的建档工作,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措施实施:

(1)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要求,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案,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依法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和岗位操作规程,为劳动者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合格防尘口罩,建立定期更换发放领用制度,并监督劳动者正确佩戴。

(3)按要求每年至少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4)按要求安排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到有关培训机构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对组织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以及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规范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卫生管理公告栏和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5)按要求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企业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治理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把治理工作投入安全生产工作中,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2.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专项治理工作紧紧围绕粉尘危害的重点岗位,强化防尘设施的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劳动者个体防护、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3.加强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到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要按方案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车间、各岗位进行日常检查,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按要求治理,确保治理工作按时完成。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公告栏、发放宣传品、培训等形式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不断提高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公司落款

二0一六年四月八日(注:1.公司落款填写后,“公司落款”四个安应删除。2.时间应有变动,但都应填写为4月10日之前)

篇2: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员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及2011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防范粉尘危害,减少职业危害事故,树立公司新形象,经2011年3月27日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单位)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子公司开展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落实各子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督促各子公司切实解决目前突出的粉尘危害问题,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建立矿山企业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护员工健康权益,防范和减少粉尘危害事故,实现(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工作目标

1、至2011年12月底,下列矿山企业生产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要达到2mg/m3:

(1)…矿业

(2)…矿业

(3)…铜业

(4)…矿业

2、至2012年6月底,下列矿山企业生产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要达到2mg/m3:

(1)…矿业

(2)…矿业

(3)…矿业

二、专项治理内容

1、重点对地下矿石开采点、粉碎点、筛分点和转载点,通过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标准要求。

2、采用自动化、设置人员封闭室、远距离操作等工艺和设备,避免和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粉尘。

3、在工艺条件允许下,用水或湿润剂湿润粉尘发生源,如采用湿式作业、喷雾、洒水等方法,抑制产生粉尘。

4、与生产设备配套的除尘设备,应设有电气联锁控制装置,与生产主体设备按序启动和停止,并同时检修、同时维护和同时考核,保证除尘率、设备完好率和同步运转率。

5、建立粉尘检测制度,按GB5817-2009《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规定,配备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定期开展粉尘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不断改善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

6、建立、完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制度。各子公司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按发放周期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

7、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对新招员工在入厂前要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并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为接尘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档案。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4月15日至2011年4月30日)2011年4月15日召开的第一季度生产经营例会,将是(单位)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一次动员大会,标志着(单位)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单位)将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低尘或无尘化的现代矿山新阶段。各子公司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开展职业健康法规宣教活动,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子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职业危害防护意识。(二)自查阶段(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

各子公司要在认真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制定本公司《粉尘危害专项治理技改方案》,并组织论证,并按技改项目审批流程报批后执行。《粉尘危害专项治理技改方案》于2011年5月底前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三)综合治理阶段(首批达标矿山: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第二批达标矿山: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

各子公司按照《粉尘危害专项治理技改方案》要求,落实粉尘治理措施,建立起运行可靠系统。

(四)检查验收阶段:(首批达标矿山: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第二批达标矿山: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

各子公司对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实施结果自行组织检查验收,并接受安全环保部和工程管理部的联合督查验收。

(五)总结阶段:(首批达标矿山:2011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第二批达标矿山: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各子公司要对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与员工认真进行总结并表彰,对经检查验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组织和领导

为加强对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和领导,矿业公司成立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是分管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粉尘综合治理专业管理的专业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支撑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子公司应建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粉尘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粉尘治理的组织与领导工作。粉尘治理与职业危害防治事关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的大局。各子公司一把手是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做好粉尘治理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粉尘治理领导组织,全面落实粉尘治理责任和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粉尘治理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依法治理。各子公司要认真组织对重点部位粉尘危害情况进行排查,把治理工作与促进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推动粉尘治理与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子公司安环处与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粉尘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信息通报和信息沟通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局面。

(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各子公司要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制定治理措施;通过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工艺调整和除尘器的优化配置,淘汰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工艺、设备和材料,落实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的各项措施,对生产工艺落后、危害隐患难以消除、不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的要坚决整改。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着力治理粉尘危害,建立职业危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宣传,强化监督。要把专项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广泛宣传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大力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专项行动中来。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各矿自觉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粉尘专项治理工作的监督,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要进行曝光。同时,要加大对粉尘危害与职业危害问题的查处力度,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向全公司通报。

篇3: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16 年2 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陶瓷生产和耐火材料制造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3 月至2017 年底组织开展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两类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以控制、减少和消除相关危害,严防尘肺病发生,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陶瓷生产和耐火材料制造企业粉尘危害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发生过群体性尘肺病事件。2015 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对部分地区的27 家陶瓷生产企业和23 家耐火材料制造企业进行调研检测。从检测结果看,大多数工作场所的粉尘属于危害严重的矽尘,并且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最高超标140 倍,对劳动者职业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根据方案,专项治理工作分为启动、企业排查治理、集中执法、全面总结四个阶段。方案要求,要紧紧围绕“岗位粉尘浓度治理达标”这一主要任务,以监督执法与典型示范为抓手,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完善防尘设施和强化职业卫生管理,有效遏制尘肺病的发生。建筑、卫生等各类陶瓷及陶瓷原料生产企业,耐火材料制造、耐火材料原料生产企业为治理重点。各地要在全面实施工程治理的基础上,达到“四个100% ”的要求: 一是粉尘危害重点岗位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100% ; 二是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触粉尘劳动者培训率100% ; 三是粉尘危害定期检测率100% ; 四是接触粉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100% 。

篇4: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刻吸取江苏省昆山市“8•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期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根据赤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即日起至2014年9月底,在全旗范围内集中开展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治理(以下称专项治理)工作。

一、治理范围

全旗金属制品加工、煤粉制备、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皮革羽毛制品加工、木材家具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及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领域中所有涉及粉尘防爆的企业。

二、目标任务

依据《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17919-2008)等有关安全生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全旗粉尘防爆的工贸企业集中开展大检查、大治理,全面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工贸行业各类粉尘爆炸事故。

三、专项治理主要内容

(一)立即组织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治理 各苏木乡镇要立即对辖区内存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贸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排查,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台账。

1.存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不得设臵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厂房应为单层建筑,屋顶应采用轻型结构。如厂房为多层建筑的结构,则应采用框架结构,并保证其有足够面积的泄爆口在爆炸时能有效地进行泄爆。

2.存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所有电气设备必须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3.应按工艺分片(区域)设臵相对独立的收尘系统,收尘器设臵在建筑物外,并设有泄爆装臵和防雨措施,回收的铝镁粉尘应当储存在独立干燥的堆放场所。

4.所有产尘点均应装设吸尘罩,风管中不应有粉尘沉降。5.建立严格的清洁制度,对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每班都应及时清扫。在贮存能自燃的散装铝镁粉料时,应采取防水防雨措施,并对粉料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当发现温度升高或气体析出时,必须采取使粉料冷却的措施。

6.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区生产作业的人员,应穿着阻燃材质的工作帽和衣裤。

(二)开展其他粉尘爆炸危险企业防爆安全专项治理

涉及到冶金煤粉制备、金属制品加工、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皮革羽毛制品加工、木材家具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及塑料制品加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1.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严格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等标准规定要求执行。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企业,要立即整改。

2.严格作业审批制度,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需要在生产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停止生产作业,制定作业方案并报企业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作业。

3.生产场所应采用电气设备与作业工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所有金属设备、装臵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必须采取防止静电积累及静电火花措施。

4.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不得有洒落粉尘聚集。严禁采用正压气体吹扫。

5.企业应加强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通风除尘,保证收尘系统安全可靠运转。收尘系统一旦停运,必须随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

6.在粉尘爆炸危险区生产作业的人员,应穿着阻燃材质的工作帽和衣裤。

(三)学习、贯彻《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要求。

四、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组织培训(8月25日-9月5日)

1.各苏木乡镇、天山办事处、对辖区、行业领域内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台账。

2、深入企业大力宣传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和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督促企业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属地内所有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学习《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等有关标准规定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水平。

(二)自查自改,督促整改(9月5日至9月25日)

1.各类涉及粉尘防爆危险的工贸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的要求对本企业认真进行全覆盖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查出的隐患,要逐一登记建档,逐一落实整改。切实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保证企业的隐患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2、相关企业的整改工作要在9月25日前完成。对逾期未整改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的,要及时下达停产停业整改指令,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存在重大隐患且无法整改的和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提请政府依法关闭取缔。

(三)迎接检查,全面总结(9月25日-9月30日)

各苏木乡镇要在9月30日前将分管区域治理情况书面总结报送旗安监局综合股,并随时准备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督查和抽查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机构 成立阿鲁科尔沁旗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苏木乡镇要对分管区域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全面监管,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到人,对所有涉及粉尘防爆的工贸企业,特别是铝镁加工企业,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排查,摸排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检查要认真细致,切实做到有检查记录、有整改指令、有复查意见。对专项治理查处的问题和隐患,要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彻底整改。

(三)坚持统筹兼顾

在工作中要使相关企业实现“四个明显提高”:一是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促使企业严格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高;三是促使企业全面改善安全设施设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四是促使企业切实加强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全体人员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阿鲁科尔沁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4年8月23日

附件

阿鲁科尔沁旗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 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季 磊 旗安监局局长 副组长:林振军 旗安监局副局长 成 员:胡建东 旗安监局综合股

篇5: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加强矿区粉尘危害治理工作,促进员工职业安全健康,根据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转发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皖煤安监调查〔2010〕32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促进落实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促进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紧紧抓住职业危害防治薄弱环节,认真解决突出问题,改善煤矿作业环境,构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长效机制,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权益,推动矿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稳步发展。

二、专项行动内容

此次专项行动以督促煤矿企业落实粉尘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一)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标准落实情况及企业领导机构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落实和作用发挥情况;

(二)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和落实情况;

(三)煤矿企业开展粉尘危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情况;

(四)煤矿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接触粉尘危害人员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以下简称《配备标准》)规定,配备个体防护用品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粉尘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情况;

(七)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情况;

(八)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粉尘危害情况;

(九)粉尘危害防治经费投入和保障情况;

(十)定期开展粉尘监测、检测、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十一)粉尘控制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是综合防尘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

(十二)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尘肺病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情况;

(十三)职业健康监护及尘肺病诊断情况;

(十四)煤矿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设置和委托情况;

(十五)煤矿企业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矿区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公司安全监察局、通防地测部负责对各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监督检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矿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同时负责群众性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四、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4月20日-4月30日)各矿按照公司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重点任务、措施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二)自查自改阶段(2010年5月1日-6月30日)各矿根据本单位专项治理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开展全面的排查和整改。对查出的问题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6月底前要全面完成自查自改工作。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公司专项治理领导小组7月上旬组织对各矿粉尘危害治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采取各相关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各单位治理台帐和档案的建立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组织领导不力、专项行动走过场的予以批评;对自查整改仍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依法给予处罚。同时,通过考评,对在专项行动中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本次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四部、委局《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148号)精神,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矿要深刻认识做好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上来。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进一步学习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专项行动中来。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矿要切实承担职业危害治理的主体责任,把本次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按照公司统一部署,成立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治理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专项行动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治理责任,制定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资金,确保治理效果。各单位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于5月15日前报公司安监局、通防部和人力资源部备案。

(三)突出重点,依法治理。

各矿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开发、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职工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分开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尽可能减少接尘职工人数。要按照《配备标准》,为接尘职工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引导和督促其坚持正确规范使用,减少粉尘损害或影响。要把粉尘与高毒危害防治知识,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内容。要对本单位粉尘危害情况认真组织排查,排查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各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煤层注水;各掘进工作面要实施综合防尘措施(放炮喷雾、洒水,冲刷岩帮,水炮泥,净化水幕,具有突出危险性的掘进工作面可采用煤层注水);各运煤系统转载点的喷雾设施要灵敏可靠、正常使用;新的防尘技术应用(除尘风机、煤机、综掘机的负压二次降尘技术)等。对检查中发现存在职业危害事故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的,要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造成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认真总结,及时上报。

篇6: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粉尘危害的治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09年底至今年初,组织检测机构对全国10省(区)80家石英砂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和现场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石英砂粉尘危害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在继续全面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的同时,突出抓好石英砂加工企业的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石英粉尘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对石英砂加工企业整顿治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

通过检测发现,石英砂加工企业存在以下严重问题:一是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过国家标准,总尘浓度平均超标269.38倍,最高达1089.60倍;呼尘浓度平均超标286.70倍,最高达1248.35倍。二是粉尘中对从业人员危害极大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极高,被检企业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在80%以上,平均含量为89.52%,最高达96.47%。三是绝大多数石英砂加工企业,特别是年产2万吨以下的小企业,尤其是干法加工的小企业,加工工艺十分落后,其破碎、粉碎、筛分、分装等主要环节采用的都是破旧简陋的小设备,且整个工序都是敞开式的,产生的粉尘极为严重。四是多数加工企业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特别是年产2万吨以下的小企业,作业现场没有任何防尘措施和防护装备,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尘口罩也没有配备;作业场所粉尘飞扬,现场管理十分混乱。特别是近年来,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造成的群体性矽肺病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发生的贵州省等地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东湖村石英砂厂打工的农民工罹患矽肺病,死亡18人;2009年云南省水富县等地赴安徽省凤阳县石英砂厂打工的农民工罹患矽肺病,死亡12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各地要深刻认识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的严重性,切实加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的整顿治理工作。

二、全面开展清理整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各地区要在此次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中,对辖区内石英砂加工企业进行全面地清查摸底,准确掌握本地区石英砂加工企业的数量、类型、生产规模、从业人数及接尘人数等;组织检测检验机构对石英砂加工企业作业场所进行检查检测,全面了解本地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状况、防尘设施设置情况及粉尘防治管理情况等。要将本地区职业健康现状,特别是石英砂加工企业职业健康现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精神,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石英砂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严厉打击、坚决取缔非法违法加工场点,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重组、提升规模的要求,对中小型加工企业实行布局重组、扩大规模,促进大型企业兼并收购中小型企业,提高粉尘危害防治水平。到2011年6月底前,对不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条件的年产2万吨以下的干法加工小企业,以及年产1万吨以下的湿法加工小企业,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并将关闭企业名单公布,逐个落实。各地要将拟关闭企业名单于2010年10月15日前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径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备案。

三、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粉尘危害防治能力

本着限制干法、发展湿法的原则,加快工艺技术改造,积极选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大力倡导和鼓励企业选用湿法加工工艺和棒磨机等先进加工设备。干法加工企业其原矿破碎工序必须实行喷淋洒水,整个加工生产线特别是破碎、粉碎、转运、筛分、分装等加工环节必须全部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并设置切实有效的通风收尘设施,控制和减少粉尘危害。同时,对石英砂粉储存场所也要加大防尘措施,实行封闭管理。对采用湿法加工的企业,其原矿破碎工序也必须实行喷淋洒水,破碎、烘干、筛分、分装等加工环节也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到2011年12月底前,对原矿破碎工序没有实行喷淋洒水,整个加工生产线没有实行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没有设置有效的通风收尘设施的干法加工企业,以及原矿破碎工序没有实行喷淋洒水和烘干环节与烘干后筛分、分装环节没有实行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湿法加工企业,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关闭企业名单要向社会公布并抓好落实。各地要将拟关闭企业名单于2011年6月30日前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径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备案。

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石英砂加工企业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23号令)等要求,建立并层层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并公布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加大粉尘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的投入;加强粉尘危害日常检测监控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履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义务,强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做好劳动用工、工伤保险、环境保护等工作。

五、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克服目前体制不顺畅等困难,严格执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认真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加大对石英砂加工企业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监督指导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对于粉尘防治措施不落实、未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场所无防护设施或达不到防护要求、不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以及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严惩。要与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和单位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形成合力,联合执法。倡导参照国家层面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做法,成立省级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区职业病防治方面的重大问题。

六、深化专项行动,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是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石英砂加工企业的地区要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没有石英砂加工企业的地区,要按照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石材加工、制鞋、箱包加工、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治理行动,务求见到实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再选择一个典型高毒物品危害行业作深入调研,提出相关指导意见以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按照专项行动工作部署,4月份以后,即为地方监管部门的检查复查阶段,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系协调,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检查复查力度,对违法违规的要坚决予以严惩。各地要及时对本地区专项行动工作进行总结,并于2010年10月15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石英砂粉尘危害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抽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篇7: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近日制定了《集中开展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方案》(安监总安健函〔2014〕132号)。石棉粉尘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期接触能够引发石棉肺、肺癌和间皮瘤等职业病,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目前,我国石棉粉尘危害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范围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陕西、新疆9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所有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

为保护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集中开展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粉尘危害治理行动。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9月,以落实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为重点,对所有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粉尘危害进行集中整治,严格标准,严厉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石棉开采与选矿企业粉尘治理达标,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具体负责集中治理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成5个检查组,每组配备粉尘治理专家、粉尘检测人员,对上述10个地区进行全覆盖检查,按照“一矿一策”原则提出整改要求。由各有关省级安全监管局组织对相关企业进行督查,督促企业按照第一阶段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进行整改。各有关省级安全监管局于2015年6月底前,将督查情况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9月底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检查组对石棉粉尘危害整治效果进行复查,对达不到要求的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篇8: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关于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的特点和实际,决定自2011年5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促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国家关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石英砂加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着力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提高综合防治能力,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权益,尽快形成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格局。

二、范围与内容

(一)治理范围

此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为全市石英砂加工企业、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铅酸电池生产企业、涉氯企业以及水泥生产企业。

(二)专项治理重点

1、各行业(领域)治理重点:(1)石英砂加工企业:重点督促石英砂加工企业加快工艺技术改造,采取喷淋洒水、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条件的年产2万吨以下干法和年产1万吨以下湿法石英砂加工小企业一律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2)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重点抓好喷漆、涂胶、晾漆、下料、打磨、造型六个环节的治理,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职业卫生要求的企业一律提请政府关闭。

(3)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加强生产车间、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工程防护设施建设和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加强职工更衣室、浴池、洗衣房、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的管理。

(4))涉氯企业:定期对生产场所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浓度超标的设备和岗位,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更换设备,以确保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达到卫生标准。要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同时制定氯气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5)水泥生产企业:加强粉尘、噪声职业危害监测与防护,落实工程防护和个人防护措施,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制度和档案。

2、专项治理共性要求:

(1)企业依法设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育,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2)企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评价,检测结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3)企业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或削减防护设施,致使职业危害严重。应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4)企业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落实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并建立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

(5)企业对工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预防及后果岗前告知,并与职工签订包含职业健康保护内容的劳动合同,为职工购买社保、医保、工伤等保险。

(6)企业有职业危害的新、改、扩建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安监部门进行“三同时”审查。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31日前)。各级安监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部署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要及时召开乡镇街道、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会议,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治理意义,全面动员,周密部署。

(二)企业自查整改阶段(6月1日—6月30日)。各级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督促指导辖区内纳入治理范围的企业全面开展自查,按照法律法规和治理工作要求全面排查职业危害隐患。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迅速加以整改。

(三)集中治理阶段(7月1日-8月30日)。市、县(市、区)安监局成立专项治理检查组,对各有关单位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职业健康有关法规标准的单位,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总局23号令、27号令等法规、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四)验收总结阶段(9月1日-9月30日)。市安监局组织对各地、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将专项治理情况向全市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安监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治理责任和措施。各企业要切实担负起职业危害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积极组织开展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明确治理责任,制订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资金,确保治理效果。

(二)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和能力。利用“安全生产月”等各种途径加大对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监管能力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

(三)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各级安监部门要建立执法检查目标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对职业危害严重且无照无证非法生产的企业,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予以关闭取缔。特别要加大对小家具厂、石英砂加工小作坊等平时不易发现且监管薄弱的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力求整治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篇9:煤矿粉尘专项治理方案

为切实做好矿井粉尘治理工作,改善井下工作环境,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依据集团公司粉尘防治工作现场会精神,要强化岩巷综掘为重点的粉尘治理,创建粉尘治理示范工程,引领矿井粉尘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特制定顾北煤矿粉尘专项治理方案,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落实到位。

一、完善供水系统

(一)各掘进巷道迎头供水水压和采煤工作面内供水水压均不得小于4Mpa,否则,必须安装加压泵。

责任单位:机电运输部、安装二队、各生产单位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下旬

(二)采掘工作面防尘用水系统,必须安装过滤及水处理装置(过滤网为600目)。

责任单位:机电运输部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中旬

(三)过滤装置每周检查、维护一次。责任单位:各施工单位

二、13126轨道顺槽底抽巷粉尘治理示范工程

(一)除尘风机 1、10月下旬,现有除尘风机更换成高效除尘风机(山东天河产)。除尘风机负压风筒吸风口必须安设集尘罩。吸风口应固定在综掘机前端,集尘罩口应安装网格为5~10mm的防护网。

责任单位:机电运输部、生产技术部、综掘一区

2、除尘风机系统每天应检查一次,每周必须强制检修一次,保证系统性能可靠,运行稳定。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

(二)风量调节

1、工作面供风风筒上必须设置调风“三通”,“三通”距离工作面为50~120m,调节后工作面迎头供风量应不大于除尘风机吸风量的70%(工作面风量应满足巷道最低风速要求)。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配合单位:通风队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上旬

2、工作面供风风筒上必须设置附壁风筒,安设位置为除尘风机出风口向迎头10~30m位置,调节附壁风筒放风量,提高除尘风机使用效果。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上旬

(三)喷雾降尘 1、10月中旬,完善综掘机必须安装高压外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喷射距离及范围必须能够覆盖综掘机截割头。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 2、10月下旬,除尘风机出口安设一道高压微雾风流净化装置(型号:ZQPW80-16)。

责任单位:机电运输部、综掘一区 3、10月上旬,在工作面100~150m范围内,必须规范安装3道全断面纱网防尘帘,每道之间间距为5m,纱网门应错茬安装,作业时3道门不得同时打开。防尘帘必须按巷道断面设计,确保紧贴巷道,间隙不大于50mm。每道防尘帘前0.3~0.5m,必须安装不少于3道全断面高压喷雾装置。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

4、各转载点必须规范安设自动高压喷雾装置,皮带机运行时,喷雾自动打开。转载点落差超过1m的,应安装封闭防尘罩,对转载点实行全封闭,防尘罩上设观察窗和高压喷雾装置。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生产技术部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下旬

5、工作面喷雾系统每周至少检查、维护一次,保证装置的使用效果可靠。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

(四)在线监控

1、除尘风机出风口10~30m范围内必须安设粉尘传感器F1,F1预警浓度为50mg/m3。

2、在工作面最后一道防尘帘后50~100m位置安设粉尘传感器F2。F2预警浓度为30mg/m3。

10月底,完善粉尘监控。11月底,实现F2超限断电。责任单位:监控队、综掘一区

三、其他各采掘、巷修等工作面粉尘防治措施

(一)其他岩巷综掘工作面

其他岩巷综掘工作面粉尘治理方案同13126轨道顺槽底抽巷,除除尘风机、高压微雾装置在11月中旬完成外,其他防尘设施必须在10月中旬日前完成。需要的设备、材料提前打报告交机电运输部、物资管理科采购。

责任单位:综掘一区、开拓三区、生产技术部

(二)综采工作面

1、执行煤层注水

两巷有顺层抽采钻孔的,必须采取两巷长钻孔注水,否则,工作面必须实施短孔注水。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注水措施。

责任单位:综采一队、综采二队 开始执行时间:2014年11月上旬

2、采煤机外喷雾系统必须完好,安装采煤机高压引射外喷雾降尘装置。

责任单位:综采一队、综采二队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下旬

3、综采支架移架喷雾完好、正常使用。责任单位:综采一队、综采二队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上旬

4、在回风顺槽距工作面100~150m范围内,必须规范安装3道全断面纱网防尘帘,每道之间间距为5m,纱网门应错茬安装,作业时3道门不得同时打开。防尘帘必须按巷道断面设计,确保紧贴巷道,间隙不大于50mm。每道防尘帘前0.3~0.5m,必须安装不少于3道全断面高压喷雾装置。

责任单位:综采一队、综采二队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上旬

5、各转载点、卸载点必须安装高压喷雾装置。责任单位:综采一队、综采二队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下旬

(三)煤巷综掘工作面

1、煤层注水

煤厚超过1.3m的综掘工作面,采取工作面煤层注水。施工单位编制煤层注水措施。

责任单位:综掘二区、生产技术部 注水开始执行日期:2014年11月上旬

2、喷雾降尘

1)综掘机必须安装高压外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喷射距离及范围必须能够覆盖综掘机截割头。

责任单位:综掘二区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下旬

2)综掘机机尾30~80m位置,应安设2道全断面风流净化装置,推广使用气动高压微雾降尘装置。

责任单位:综掘二区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中旬

3)在工作面100~150m范围内,必须规范安装3道全断面纱网防尘帘,每道之间间距为5m,纱网门应错茬安装,作业时3道门不得同时打开。防尘帘必须按巷道断面设计,确保紧贴巷道,间隙不大于50mm。每道防尘帘前0.3~0.5m,必须安装不少于3道全断面高压喷雾装置。

责任单位:综掘二区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上旬

4)各转载点必须安设自动高压喷雾装置,皮带机运行时,喷雾自动打开。转载点落差超过1m的,应安装封闭防尘罩,对转载点实行全封闭,防尘罩上设观察窗和高压喷雾装置。

责任单位:综掘二区、生产技术部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下旬

5)工作面喷雾系统每周至少检查、维护一次,保证装置的使用效果可靠。

责任单位:综掘二区

3、使用高效除尘剂降尘。责任单位:综掘二区、生产技术部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下旬

(四)打钻

岩孔施工必须采取湿式钻孔。煤孔施工原则上采用湿式钻孔,为防止喷孔,采取干式钻孔施工时,必须采取以下降尘措施:

1、南翼(8~6-2)采区深部区域穿层钻孔施工,采取防喷装置内喷雾降尘。

2、北一6-2采区和南翼(8~6-2)采区浅部区域穿层钻孔施工,采取孔口喷雾降尘。

3、顺层钻孔均采用专用除尘器降尘(高负压引射器)。

4、穿层钻孔下风侧20~30m处,安设2道高压喷雾。

5、顺层钻孔下风侧20~30m处,安设2道防尘帘,每道防尘帘前安装一道全断面净化喷雾装置。

责任单位:勘探处顾北钻机工区、抽采队 开始执行日期:2014年10月中旬

(五)喷浆

1、开展应用湿式喷浆技术试验。责任单位:生产技术部、修护队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下旬

2、喷浆地点具备条件应采用正压呼吸面罩。责任单位:各喷浆施工单位 开始使用日期:2014年11月中旬

3、喷浆点后方50m范围内必须安装覆盖巷道全断面的高压净化喷雾装置,拌料、喷浆时开启喷雾装置。责任单位:各喷浆施工单位 完成日期:2014年10月上旬

(六)其他要求

1、至2014年11月底,完善采掘工作面各项防尘设施,全面落实各项防尘措施,岩巷综掘工作面全部实现粉尘浓度监测。

2、新安装的采煤工作面、岩巷综掘、煤巷综掘工作面 1)新安装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完善煤机内外喷雾系统、支架移架喷雾、尘源跟踪自动喷雾、加压泵、供水管路过滤装置等。

责任单位:机电运输部、安装一队

2)新安装的综掘工作面综掘机内喷雾系统必须完好,岩巷综掘工作面必须安装高效除尘风机。

责任单位:机电运输部、安装单位

3)生产单位每天必须对采煤机、综掘机内喷雾进行维护,内喷雾完好率不得低于85%。

责任单位:生产单位

3、个体防护

1)综掘机作业时,综掘机司机等相对固定岗位人员,必须佩戴个体正压呼吸装置。

2)进入工作面的所有人员必须佩带标准的3M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

四、管理制度

(一)认真落实《淮南矿业集团综合防尘管理规定》(集政【2013】119号)、《岩巷综掘防尘安全管理动态监管考核办法》(淮矿生【2014】217号)和《顾北煤矿综合防尘管理规定》(顾北政【2013】147号)。

(二)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控制、谁产尘、谁治理”的原 则,切实落实各专业口粉尘治理职责。

(三)《淮南矿业集团综合防尘管理规定》、《顾北煤矿综合防尘管理规定》与《岩巷综掘防尘安全管理动态监管考核办法》及实际执行情况的区别。

1、采掘工作面防尘帘安设位置区别为:管理规定要求100~150m范围安设2~3道防尘帘,现要求为100~150m范围安设三道防尘帘,且明确了防尘帘间距。

2、管理规定要求推广使用高压微雾装置,现要求应安设高压微雾装置。

3、现对岩巷综掘工作面的防尘设施布置做了明确规定,并有具体的布置示意图。

篇10: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安监总安健〔2013〕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有效控制工作场所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现就加强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3年5月至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对全国6个省的31家水泥制造和20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和现场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工作场所粉尘危害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过国家标准。水泥制造企业包装与装车岗位总尘浓度在4.07-462.73mg/m3(毫克/立方米)之间,最高超标115.68倍;呼尘浓度在2.64-115.53mg/m3之间,最高超标77.02倍。石材加工岗位总尘浓度在1.50-852.00mg/m3之间,最高超标852.00倍;呼尘浓度在1.20-124.33mg/m3之间,最高超标177.61倍。二是大多数水泥制造企业包装、装车工艺设备落后,除尘系统设计不合理,防尘效果差,一些水泥制造企业仍采用国家明令淘汰、污染严重的机立窑生产水泥;绝大多数石材加工企业处于“小、散、乱”的生产状态,且采用干法作业方式,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粉尘四处逸散,没有任何防尘设施,有的甚至没有为接尘工人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三是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者普遍没有接受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意识薄弱;在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岗位,部分企业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规避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全面开展摸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各地区要摸清本地区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的数量、类型、生产规模、从业人数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等情况;组织检测检验机构对企业工作场所进行检查检测,全面了解本地区该两类企业危害状况、防护设施设置情况及管理情况。要及时将本地区该两类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当地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争取形成多部门监管协作机制,全面落实国 1

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准入等政策,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且粉尘危害严重的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

三、开展防尘工程治理,强化防尘措施

水泥制造企业必须着重对包装和装车环节进行综合防尘工程治理:一是加大对包装机技术改造力度,必须采用不漏灰、不插袋不出灰、掉袋自动停止灌装出灰的包装机。二是参照《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6911)》,科学设计、改造包装机和装车机的除尘系统,优先采用袋式除尘器,包装机底部、接包机、正包机、清包机、装车机、输送皮带转接处必须设置密闭除尘装置,并确保除尘风量;包装机周围必须安装围档,提高除尘系统效率;装车机应当符合《袋装水泥装车机(JC/T2048)》;三是必须使用符合《水泥包装袋(GB9774)》要求的包装袋,减少因包装袋喷灰、破袋导致的粉尘逸散;四是新建水泥制造项目要优先采用无人全自动包装机,降低粉尘危害。

石材加工企业较多的地区,应积极推动企业集中化管理,形成产业园区,提升石材加工企业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改变目前“小、散、乱”的局面;各石材加工企业必须优先采用湿法加工工艺,缺水地区或工艺质量无法使用湿法工艺的异型石材加工企业必须安装抽尘装置,减少粉尘逸散。

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各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等要求,建立并层层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依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并公布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加大粉尘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尘用品的投入,为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工,下同)配备取得质量认证(QS)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的防尘口罩,并监督其正确佩戴与定期更换;加强粉尘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强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后果告知义务;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五、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依规认真履行监督执法职责,加大对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企业负责人

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监督指导该两类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对于粉尘防治措施不落实、未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场所无防尘设施或达不到防尘要求、不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防尘用品,以及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依法查处。

从今年11月份开始,各地区要用一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各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进行技术改造,凡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限期改正;到2014年5月底没有达到上述防尘工程治理要求且粉尘浓度超标的,一律责令停止产生粉尘危害的作业;到2014年10月底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于2014年11月15日前,将拟关闭企业名单和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

篇11: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焦家金矿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按照《烟台市黄金开采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矿对照《黄金开采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自查表》,对职业健康管理尤其是粉尘危害进行了严格的自查自纠,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我矿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其他矿领导担任副组长,工会、安全环保部、职工医院、人力资源部、物资装备公司分部及各生产车间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成立有安全环保部、职工医院防疫站等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由安全环保部、职工医院防疫站负责日常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职业健康查体工作。建立健全了从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到车间、班组、岗位的全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体系。

二、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我矿建立健全了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操作规程、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包括《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等。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焦家金矿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汇报

六、认真做好个体防护工作

我矿免费为从业人员配备了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耳塞在内的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的各种劳动防护用品都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同时,在三级教育、全员教育等各种培训教育过程中,我们都详细讲解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职工从源头上养成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自觉性;另外,我们还把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列入“三违”考核范围,给予罚款,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七、认真做好粉尘检测工作

我矿制定了《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井下产尘作业地点每月检测2次,地表产尘作业地点每月检测1次;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点,每季度检测1次,特殊情况下随机检测;放射性物质作业地点,每月检测3次;噪声、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通风系统每季度测定1次。长期以来,我矿安全环保部设有5名专职检测员,对尘毒及其它职业性危害作业点,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检测,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公告并妥善保存;对于粉尘超标的作业地点查找超标原因,下达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同时,我矿还委托莱州市卫生防疫站每年对作业场所粉尘进行1次检测。

八、认真做好外包队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我矿在进行采掘工程外包时,对拟承包工程的单位资质、人员资质、技术装备状况等进行了严格审查,决不把采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焦家金矿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汇报

积极进行了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十一、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针对粉尘危害,我矿主要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增加井下通风设备设施。针对井下部分作业地点粉尘浓度超标问题,投资30万余元,于2011年底购置、安装了65台风机,其中,焦家矿区购置、安装K40-6-No10风机10台,望儿山矿区购置、安装FBD-7.5kw风机20台、FBD-5.5kw风机10台,寺庄矿区购置、安装FBD-5.5kw风机15台、K40-6-No10风机10台。同时,推广、采用大直径的风筒,以增加作业面的进风量,有人作业时保证风机连续运转,有效降低了作业面粉尘浓度。

2、安装井下喷雾降尘装置。投资38万余元,于2012年5月份在各矿区井下采掘作业面及各卸矿站安装了42套喷雾降尘装置,产尘时进行喷雾降尘,有效降低了粉尘浓度。

3、强化湿式作业、冲帮刷顶。井下各采掘作业面继续坚持湿式凿岩方式;每班作业前对采掘作业面进行冲帮刷顶,确保顶帮无粉尘;放炮后采用高压喷雾降尘设施进行降尘,确保粉尘不对外扩散;装卸矿(毛)时矿(毛)堆要洒透水,杜绝装运干矿(毛)现象。

4、强化通风设施检查维护。针对风机、局扇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配备了维护检修人员,建立了通风除尘系统的技术档案和运行记录。维护检修人员定期对通风除尘系统进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

33###3

焦家金矿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汇报

2、加大自动化及视频设施投入力度,实现远测、远控,作业人员在密闭隔音的控制室内操作及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3、加强对机械动力设施的维修管理,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运行阻力,降低噪声。

4、在强噪声区域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佩带耳塞;同时在强噪声区域的合适位置,设立耳塞储存箱,检查、维护或外来人员进入前可随时取用。

(三)针对振动危害,我矿主要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将YT27型凿岩机更换为适合我矿使用的、产生噪声轻的小型凿岩台车。现在焦家矿区已成功引进DD210、DD311凿岩台车各一台;寺庄矿区引进DD311凿岩台车两台,大大降低了噪声及手传振动的产生,能有效降低噪声聋及手臂振动病的发病率。

2、已通过物流系统向公司提交了防振手套采购计划,购进后马上发放,今后,凿岩机工作业时必须佩带防振手套。

十二、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完善职业病防治规划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更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篇12:涉粉尘爆炸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一、总体要求

对全镇涉粉尘爆炸企业进行全面整治,辨识管控企业粉尘爆炸风险,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加大整治力度,健全监管台账,强化责任落实,督促涉粉尘爆炸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及重点

整治范围:全镇涉粉尘爆炸企业,特别是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发现的隐患问题但未进行彻底整改实现闭环的涉粉尘爆炸企业。

整治重点:

(一)建构筑物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

(二)除尘系统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4.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5.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三)防火防爆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20区是指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爆炸性粉尘云持续(长期或经常短时频繁)存在的场所,如粉尘容器内、料斗、料仓、施风除尘器和过滤器、粉料传输系统、搅拌机、研磨机、干燥机等)。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规范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

(四)粉尘清理

10.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

三、工作分工

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镇安监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现将工作分工如下:

镇安监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本辖区内涉粉尘爆炸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各级领导要坚持“一岗双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周密部署,严密组织,做好管线工作中涉及粉尘作业企业和使用场所的爆炸检查工作。

四、整治步骤

涉粉尘爆炸企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拟制方案

1.镇安监办公室结合涉粉尘爆炸企业数量和行业分布,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搞好协调分工,精心组织安排,增强排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相对本行业涉粉尘爆炸企业全面彻底进行排查摸底,特别要核准粉尘作业场所人数,排除非涉爆企业。

(二)业务培训,提高素质

督促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涉粉尘爆炸专题安全培训,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熟知并严格落实有关操作规程和标准规定,有效防范和遏制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三)自查自纠、整改隐。

涉粉尘爆炸企业要依据粉尘防爆相关法律规章、标准规范等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有关专家,围绕建构筑物、除尘系统、防火防爆、粉尘清理4类10项问题、隐患,认真组织对本单位涉粉尘爆炸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作场所、岗位人员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并建立隐患整改档案,防范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四)集中整治。

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集中整治。要将粉尘涉爆企业执法检查纳入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采取专项检查、交叉互检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作用,逐条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明确整改责任和任务及完成时限,加强跟踪督办,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对未落实专项整治要求、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从严处罚;

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或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提请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五、工作要求

上一篇:习惯决定命运演讲稿作文下一篇:榜样颁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