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函书写方式

2024-04-11

回函书写方式(精选7篇)

篇1:回函书写方式

王小姐:

您好,我是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商务部褚磊,很高兴和您联系,现将我公司铜箔概况向您介绍一下:我公司坐落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备全套从日本引进,设计产能1万吨/年,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2009年6月一期试产,并在09年九月达产,月产能450吨左右。主要客户有:生益科技(苏州、陕西、广东三个厂)、联茂电子(东莞、无锡、广州三个厂)、金安国纪、浙江华正、铜陵浩荣等。今年二月,我二期项目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生产设备的调试,预计六月份左右可以完成调试,届时我司铜箔产能将达到850吨—900吨/月。真切的希望能为健鼎提供服务,如需了解其他情况,请随时联系,谢谢!

合肥铜冠国轩

褚磊

电话:***

传真:0551-3872676

范小姐:

您好,我是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商务部褚磊,很高兴和您联系,现将我公司铜箔概况向您介绍一下:我公司坐落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备全套从日本引进,设计产能1万吨/年,主要客户有:生益科技(苏州、陕西、广东三个厂)、联茂电子(东莞、无锡、广州三个厂)、金安国纪、台燿、浙江华正、铜陵浩荣等。真切的希望能为台光提供服务,如需了解其他情况,请随时联系,随信附上我司铜箔相关资料,请查收,谢谢!

合肥铜冠国轩

褚磊

电话:***

传真:0551-3872676 褚先生:

你好!

對于貴司送樣的1/3OZ及HOZ已完成評估,可少量購買1~2噸進行現場追蹤,請確認是否可用美金操作以利進行下一步評估?或報最優惠人民幣價格以作對比確認。

另 1OZ 部分是否可再進行小量送樣?

合肥铜冠铜箔报价 李小姐:

您好,非常高兴和您联系,因我司美金操作的申请仍在主管部门的审批过程中,暂不能使用美金,所以一直没有联系您,还请见谅!我司六月份铜箔人民币报价如下:1Oz 84元/kg,HOz 92元/kg,如贵司可采用人民币先行操作,我将向公司申请给您特例的价格。给贵司的1Oz样品,我已向公司提交了生产申请,但因我司正在进行紧张的二期项目调试工作,相关生产人员大量抽调到调试现场,故样品的生产工作有些滞后,我将抓紧落实,生产完毕后即送往贵司!随信附上我司铜箔一些相关资料,请查收,非常感谢!

合肥铜冠国轩

褚磊

电话:***

传真:0551-3872676

李雯慧 Bonny Lee

President Office-Purchaser

Fax:(020)82266536

Tel:(020)82266188-5012

GRACE ELECTRON CORP.(GUANGZHOU

韦小姐:

我公司铜箔概况:我公司坐落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设备全套从日本引进,设计产能1万吨/年,现在每月生产800吨左右的高精度电子铜箔,可按客户要求生产9μm-105μm的各种HTE铜箔,目前主要产品规格为1oz、Hoz、1/3oz、2oz等,产品的比例大致为:1oz 占55%、Hoz占30%、其它 15%。主要客户有:生益科技(苏州、陕西、广东三个厂)、联茂电子(东莞、无锡、广州三个厂)、合正、腾辉、金安国纪、浙江华正、铜陵浩荣等。如需了解其他情况,请随时联系,谢谢!

朱小姐:

您好,现将异常单回复发给您,请查收,对于此次发生异常的铜箔,我公司将进行换货处理,对给贵司造成的不便,在此深表歉意!009@hwawoei-cs.com.cn 合肥铜冠异常单回复 常熟华伟朱洁

王小姐:

您好,我司可生产9um铜箔,但我司9um铜箔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行业,与PCB行业的技术指标存在差异,如贵司需求9um铜箔,烦请提供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以便我司依标准生产!

另我司提供免费测试样品重量在30KG-40KG左右,谢谢!

李小姐:

李小姐:

您好,关于付款方式的事宜,现向贵司做个说明:因我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是新建的年产万吨铜箔的新兴企业,投资规模较大(投资额近10亿人民币),铜材加工的占用资金大,设备折旧也较大,所以资金的周转也较困难,在付款方式上,我司对战略级的客户最多给予六十天的帐期(我司与生益科技、联茂电子等都采用六十天帐期),现贵司提出的90天帐期,对我司的资金压力太大,我向公司特别申请,可向贵司提供75天的帐期,另我司也尽力在价格上给予配合,恳请贵司理解和支持,谢谢!

U219197@gracethw.com.tw

刘小姐:

做L/C 75天可以吗,另我通过我总公司下属的进出口公司做,需通过我总公司指定的广州保税区的物流公司来操作,是否可以,随信付上我境外公司资料!

物流公司信息:德尔信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州保税区洪翔物流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保税区东涌路5号

广州宏仁采购 刘柳青小姐

U219197@gracethw.com.tw

TEL:(020)82266188-5019

FAX:(020)82266536

無錫宏仁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盧虛琴

地址:無錫新區新洲路28號

TEL:0510-85342899EXT:6172

FAX:0510-85343586

E-mail:u290823@gracethw.com.tw

崔小姐:

您好,我是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旗下的"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的褚磊,我司专业生产电子铜箔,不久前和程志涛先生一起拜访过您,铜箔相关资料您可以直接联系我,得知贵司需要15U样品,我想和您确认一下,具体的样品规格,我司预送样品为:厚度15U,宽幅1295mm,10KG×2卷,是否可以,请指示。另贵司来信中所列“560±15U”指标,具体含义能否告知,谢谢!

篇2:回函书写方式

《协议书范本》由秦灵华所著,该书以“实用”为原则,分类介绍了各种合同协议的签约范本、谈判技巧和纠纷化解之道。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作者认真参考了新合同法,合同范本比较标准,纠纷化解部分也引用了知名律师的精确评析。在内容和体例的安排上,将合同协议的签约范本和相关技巧联系在一起,使用比较方便。另外,此书将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合同种类全部纳入其中,并按合同类别分章,内容涵盖了买卖合同协议、承揽合同协议、赠与合同协议、借款合同协议、租赁合同协议、融资租赁合同协议、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协议、建设工程合同协议、运输合同协议、技术合同协议、仓储保管合同协议、出版与专利合同协议、行纪合同协议、居间合同协议、劳务合同协议、保险合同协议及其他一些常用无名合同协议,本书的最后附上了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部分目录

导论 合同协议的基本常识

一、合同的定义

二、协议的定义

三、合同的内容

四、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五、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六、合同谈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缔约过失责任

第一章 买卖合同协议

第一节 买卖合同协议的相关知识点

一、买卖合同协议的概念

二、买卖合同协议的特点

三、买卖合同协议的当事人及标的物

四、买卖合同协议的分类

第二节 买卖合同协议的内容

一、买卖合同协议的内容

二、买卖合同的效力

三、买卖合同协议的主要条款

第三节 买卖合同协议的签约范本一、一般商品买卖合同

二、农副产品买卖合同

三、工业品买卖合同

四、工矿产品买卖合同[1]

五、房屋买卖合同协议

六、采购办公用品及耗材买卖合同

篇3:回函书写方式

1950年, 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在《人民文学》上一经发表, 就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被多家报纸转载并即刻被搬上银幕。但就在小说发表的第二年, 《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各大刊物上便陆续涌现出一批针对该小说的批判性文章, 《中国青年》编辑部甚至专门为此召开了座谈会, 《新华日报》也对此番批判风潮发表了综合稿。直到1951年10月, 萧也牧在《文艺报》上发表了《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一文, 才使此次批判告一段落。

若对小说的文本进行深入的整体性分析, 我们便会发现:小说实际上是想从日常生活题材升华至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超验意义, 也是对所谓“以小见大”的现实主义典型文学观念的创作实践。而小说之所以会在发表后的第二年就招致如此大的非议, 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小说的书写方式致使其目的意义与当时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接受产生了悖反。

小说的情节设置十分简单, 仅仅讲述了一对革命战争年代结合的干部夫妇进城后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又最终和解的故事。纵观历年来对该作品的评论, 不论是批判还是赞誉, 几乎都围绕着夫妻二人的“矛盾”来展开。对该小说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将表现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之间的“思想斗争”这一政治主题“庸俗化”与对工农干部的“丑化和嘲笑”上。但也正如现今很多研究者所发现的那样, 这对夫妇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城乡生存方式之间的审美趣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 对该小说的评论也主要是看重其以新的角度来反映解放后新生活的现实, 并从其表现了“新的历史时期革命队伍中出现的城乡文化差别问题”[1]的角度给予了肯定。可见, 无论是批判其在表现“思想斗争”这一严肃主题时对工农干部的玩弄和嘲化, 还是肯定其对解放后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城乡文化差异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都是针对小说的“矛盾”情节所作出的论断。但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 仅仅从“矛盾”这一情节出发去分析文本是不够的, “因为小说最终意图的表达是通过另一核心情节———‘和解’达到的”。[2]如果将“矛盾”与“和解”割裂开来对文本进行评判, 难免会得出小说的“反意识形态”化的结论。若将小说的文本情节结构作整体性的分析, 我们就会发现小说真正的目的意义指向。

小说通过对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的描述的串联来完成整个叙述, 即矛盾从无到有再到和解的过程, 而起串联作用的便是丈夫“我”的情感和观念变化。小说一开始便以“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3]这一政治化的话语界定了夫妇二人恩爱和谐的夫妻关系, 但小说中对夫妻生活场景的描述却与政治思想、阶级觉悟等泛意识形态话语实质没有多大关系, 而只是一般意义上出身、经历各不相同的夫妻的愉快与融洽的生活场面。但小说的第二章随即展开了核心的“矛盾”情节。城市知识分子出身的“我”进城后对都市的一切都感到“熟悉、调和”, “好像回到了故乡一样”, 对都市环境所带来的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欣喜地期待, 而农民出身的“我的妻”却对这种新环境感到种种不适, 夫妻二人的矛盾由此展开。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矛盾从出自妻谈吐间对城市居民穿着打扮的嫌恶到对城市消费方式 (如下饭馆、抽卷烟等) 的否定, 也都是在琐碎的家庭生活实际中形成的, 即使矛盾的发展、激化也仅仅是围绕在“稿费事件”、“跳舞事件”这种几乎所有夫妻都会存在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矛盾的叙述上。小说中也写道:“恰好正是在这些非原则问题上面, 我们之间感情, 开始有了裂痕!结婚以来, 我仿佛才发现我们的感情、爱好、趣味……差别是这样的大!”至此, 可以说是矛盾发展的高潮, 也让“我”认为妻的“这种狭隘、保守、固执……恐怕很难有所改变了!她真是一个倔强的人!”但小说紧接着又写道:“我说她真是个倔强的人。这评语, 越来越觉得确切了!特别是有发生了几件事情以后。”首先是妻对保姆小娟“阶级平等”的亲切可人的态度和教其识字达文的坚持不懈让“我有点感动了!心想:她真是个倔强的人呵!”在这里, 与“倔强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是“感动”, 而不是“狭隘、保守、固执”。其次是在舞厅老板打小孩事件中, “我”虽没有表达自己的肯定态度, 但也是从对正义的坚持和身为革命干部对职责信念的坚守来表现妻的“倔强”, 情感色彩已然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 这时矛盾已经开始缓和。“我”也已经开始思考妻对“旧社会的习惯”绝无妥协余地背后的深意, 而不是只一味地对妻的言行作出片面的评断。“尤其是当我比较清醒的时候, 仔细想来, 我们之间的一切冲突和纠纷, 原来都是一些极其琐碎的小节, 并非是生活里边最根本的东西!”而就在“我”认为自己对妻的“分析和结论”已经“很完满、很公平”时, 却发现妻“还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首先是妻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些许变化, 而让“我”彻底改观的是妻在小娟偷表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和勇于自我批评的高尚情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都是围绕着夫妻间的日常琐碎事件展开的, 而标志着矛盾缓和及和解迹象的事件则跳开了夫妻生活的狭小圈子, 而表现出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阶级觉悟和普泛的阶级关怀, 以及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实际工作能力的一步步改进。而也正是在这些夫妻之外的事情上让“我想到夫妇之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筑在什么基础上”, 并对自己过去不知反省的态度表示出切实的“后悔”。小说正是通过将所叙述的事件由夫妻二人的家庭生活圈逐渐扩展到与他人的交往及工作、社会问题的处理上来, 以期能够过渡并融入到政治话语的宏大叙述中去。并且, 将夫妇间的矛盾置于夫妻之外的更具道德伦理和政治工作意义的事件对“我”的观念、立场发生转变性影响来解决, 更体现出作者在情节安排中的“政治”深意。最为重要的是, 结尾中夫妻二人间的深谈被作者上升到整个小说前所未有的政治意识形态高度, 从而将夫妻二人的“私性”矛盾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政治化、体制化的解读, 并在“党的教育”下得到政治化的解决, 使其具有绝对的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意义。因此, 从小说整个的情节结构设置来看, 作者还是以从日常琐事中推演出超验的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为目的的。

然而, 小说却在当时被指责为“根据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 表现生活”, 是在“提倡一种新的低级趣味”, “糟蹋我们新的高贵的人民和新的生活”。[4]批判者从小说文本中体察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观点”、“低级趣味”, 从叙述学的角度上来说, 都根本地与作品中的叙述眼光有关。

叙述眼光指充当叙述视角的眼光, 其涉及叙述者对事物的特定看法、立场或情感态度。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很明显是一篇由第一人称“我”来担当叙述职责的回忆性作品。“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 (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 , 通常有两种述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 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5]深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 这两种叙述眼光是同时存在的。如小说开头写道:“三年前我们结了婚。当时我们不在一起, 工作的地方相隔有百十来里, 只在逢年送节的时候才能见面。所以婚后的生活也很难说好还是坏;只是有一次却使我很感动……”“三年前”、“当时”、“有一次”这些时间指示词明显地标示着文本中的叙述者“我”是采用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来叙述的, 而“我很感动”则是在“有一次”时的心理感受, 应属于“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所带来的。两种叙述眼光的交织互渗在小说的行文中比比皆是, 造成了两套针对“过去”的评价系统。“说也笑人, 为了这么芝麻粒大的一点事, 我们三天没说话, 而且觉得很伤脑筋!”按照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来看, 这件事是“很伤脑筋的”, 但就目前追忆性的眼光来看, 却是“说也笑人”的“芝麻粒大的一点事”。“这两种眼光可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 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6]

由此反观作品, 我们就会发现, 小说一开始就交织着“过去”与“现在”两套不同的价值评判体系。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我”与“妻”在农村时甜蜜、和谐的婚姻生活图景。紧接着却笔锋一转, 讲到夫妻二人“不到一年光景”就吵起架来, 甚至使“我”“曾经怀疑到:我们的夫妇生活是否能继续巩固下去”。“曾经”一词在文本中具有关键的提示作用, 其暗含一种对过去状态的否定。小说在一开始就暗示“我”的情感和判断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而转变前后的两种价值判断一直交叉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 由此也形成了小说的表层文本和潜在文本的互渗。在标志着矛盾发展的“稿费事件”中, 就典型地体现出了小说叙述中所暗含的这两层具有悖反意义的文本的互渗。就在报纸不断刊登冀中、冀西一带闹水灾消息的之后几天, “我”得了一笔稿费, “够买一双皮鞋, 买一条纸烟, 还可以看一次电影, 吃一次‘冰淇淋’……我很高兴, 我把钱放在枕头心里, 不让她知道”。但当钱被妻发现后寄回了闹水灾的家乡引发了夫妇二人的争执时, “我”将满足自己“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虚荣心标榜为“要去买一套‘干部必读’———十二本书”“好好加强理论学习”。这显然是“现在”的“我”以目前追忆往事的叙述眼光造成的, 甚至可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在“我”的这种“言行不一”的叙述表现中, 隐含了作者自身的评论。“这种隐蔽性的评论往往有赖于叙述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实际情况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对照, 这种对照从层次上来说, 属于叙述话语与所述故事之间的对比。它的存在迫使读者进行双重解码:既要了解叙述者在话语层次上附加在‘事实’之上的某种表象, 又要根据生活经验和语境来建构出所描写的‘事实’, 同时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微妙辩证关系”。[7]在这里, 作者“故意”将“我”的心理和言行的错位呈现在文本中, 就使得读者很容易地便将自己的评判天平倒向了妻的一方。

随着小说行文的进行, 文本中再次出现“我曾经想到:我们的夫妇关系是否可以继续维持下去”。“曾经”一词再次暗示读者两套价值评判体系的存在, 也成为一种不着痕迹地续接双文本结构层次的方式, 防止潜在文本为表层文本所覆盖。因此, 虽然表层文本显示:“在这些非原则问题上面, 我们之间的感情开始有了裂痕”, 妻的“这种狭隘、保守、固执……恐怕很难有所改变的了!她真是一个倔强的人”。而正如前文所分析论述的, “倔强的人”的情感色彩已伴随前后不同的文本语境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 在小说的行文过程中, 两种叙述眼光由对峙渐趋弥合, 并使得两套价值评判体系趋于同一, 并在小说第四章得到根本地重合。“随着时间的前进, 我又发现我对她的了解不但不完全, 而且是相反的!我总还是习惯从形式上去看问题!”自此, “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和“追忆往事的眼光”在情感和判断上渐趋一致。

可见, 作者在行文方式上是想以“我”的叙述眼光来反映出“我”与妻的矛盾中的思想变化, 展示出“我”对妻的了解由“不完全”到完全的过程, 对自己则是由“没什么可反省”到“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的心路历程。表层文本是“我”对妻的观察和判断, 潜在文本则是妻的行为方式对“我”的潜移默化的“改造”过程。

但这样一部在目的意义上完全符合政治意识形态规范的作品却遭到了当时文艺界的极力批判, 与其说是小说本身的意义指向的问题, 不如说是由于小说的书写方式, 或曰叙述方式与当时的文学批评语境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有关。

毋庸置疑, 新中国伊始的文艺环境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规范下形成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形成这种规范最为经典的权威性理论纲领, 其潜在地规定了作家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为观照来表现和反映“工农兵”生活, 并引导今后中国文学沿着“以社会主义的观点、立场来表现革命发展中的生活的真实”[8]的方向发展。“这种规定既包括对生活的整体认知, 这表现为一些重大题材, 如群众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又包括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本质规定, 比如作为‘主人翁’的工人和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农村新人’等。而那些不太能体现这种规定的, 如个人的日常生活、悲剧和暴露生活阴暗面的‘生活’等就不被提倡进入文学”。[9]因此, 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这种以日常家庭生活题材为基点的作品在当时格外敏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我认为小说之所以受到强烈的否定批判的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文本中所流露出来的叙述姿态让当时的文艺界无法认同, 其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于作品以“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干部为视点来进行叙述。“小资产阶级”自延安文学传统的形成期始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字眼, 而以其为主的知识分子更是重点改造的对象。由于他们对工农兵群众缺乏了解和研究, 易于脱离群众, 沉溺于自己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感情世界, 容易在写作主题上犯“渺小”和无意义的错误。因此, 作家要“深入生活”, 以便使“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了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 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10]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使作为在文学中被表现的对象也是处于附属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否定的对象。但在小说《我们夫妇之间》中,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我”却获得了主体叙述者的地位, 以自己对代表工农兵典型的妻的观点和情感来左右整个文本的行进。虽然这种观点和情感经历是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变化过程, 但出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却在整个行文过程中占据支配整个文本的主体地位, 尤其在矛盾情节中处处以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话语方式来评判工农兵典型———妻的言行。更为重要的是, 在小说结尾向政治意识形态的超验意义升华的关键之处, 即“我”与妻和解时的一番谈话, 作者的行文处理方式是:“工农兵”向“小资产阶级”主动地自我检讨从而引发了“小资产阶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虽则“工农兵”与“小资产阶级”能最终在“党的教育下”成为“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 但文本呈现出来的是“我”这个“小资产阶级”的高于“工农兵”的姿态的一番“说教”。政治意识形态的超验意义以这样一种方式被书写, 在当时是无法被批评语境所接受的。更致命的是, 小说在表现“我”与妻的不融洽时, 是以“土豹子”、“土气十足”、“狭隘”、“保守”、“固执”等带有戏谑和否定意味的语词对妻的言行加以评判和界定, 这对新中国文学的阅读和接受的前期待视野中工农兵完美高大的形象无疑构成了“挑战”和“威胁”, 更是在书写方式上冲击了当时的文学意识形态规范。而且, 在行文中, “我”的眼光已下降至纯生活性的日常立场 (尤其是在矛盾情节的叙述中) , 而妻却在日常生活话语中仍渗透着政治体制的高度, 但“我”却对此显得不屑一顾, 这甚至表现在矛盾有所缓和的即将“和解”之际。如小说写到妻在某些行为方式上的变化———服装变得整洁、谈吐变得文雅等, 而妻的这些改变都是基于“组织上的号召”和“代表大国家的精神”的需要, 但“我”却暗地里作出了“女同志爱漂亮”的戏谑式的评判, 虽然从整个小说文本的情节设置和叙述眼光的交织来看, 这无非是一种“欲扬先抑”式的文学表现手法, 更是为了在妻的“高大”和“我”的“渺小”中作出一种对比, 但却无疑于在形式上使日常话语与政治话语产生了冲突和对峙。

综上所述, 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在目的意义上是遵循了政治性的主导倾向的, 但却由于其书写方式不为当时的文学批评语境所容, 导致其在发表一年后就受到了如此猛烈的批判, 甚至被作了反意识形态化的解读。可以看出, 泛政治化的文学导向给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公式主义”与“概念化”的倾向。应该强调的是, “生活”的“真实性”并非仅仅依靠权威世界观的合法性论证, 其更多是来自文学文本中可直接感知的日常经验。《我们夫妇之间》显然是想为日常与“真实性”的弥合进行一次实践性的尝试。但经当时的现实批评语境证明, 这种尝试无疑以失败告终, 并被指责为“政治主题庸俗化”。[11]更重要的是, 这种失败潜在地证明了政治意识形态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思想意义进行了规范的同时, 也对其叙述形式加以潜在的制约。

参考文献

[1][2]张鸿声.《我们夫妇之间》及其批判在当代城市文学中的意义.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5, (4) :110.

[3]本文对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原文的引用均来自朱栋林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917-2000) (第三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17.

[4]刘起林.文化问题的体制政治化解读——论《我们夫妇之间》系列现象的精神同构特征.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5, (4) :114.

[5]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38.

[6]同上:202.

[7]同上:228.

[8][10]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谢冕, 洪子诚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1948-1975)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71-72, 20-21.

[9]洪子诚, 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22.

篇4:温婉细腻的女性书写方式

一、温软熨帖、通俗别致的话语方式

清初词人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评价易安体为“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说明李清照善于提炼通俗日常的口语入词,却又生动晓畅,清新隽永,构成别具一格的意境。《声声慢》中有很多这样的口语化表达,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守着窗儿”,“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可以说词中每一个字词读来都是平淡亲切,明白如话,却又妥帖自然地表达出一个女子最真实的所见所感。这样的口语表达正符合女子说话温软熨帖、婉转轻细的语言特点。

台湾作家蒋勋形容李清照有点儿“野”,指她遣词用字常常大胆俏皮,如“绿肥红瘦(《如梦令》”,“肥”和“瘦”本来是很难入诗的,她却拿来形容绿叶和红花,令人叫绝。《声声慢》中连用了三个“怎”字,这在其他诗词中是很少见的。但这三个“怎”字正是贴近李清照的内心写出来,是一个女子面临种种悲愁迷茫无助的真实写照。仅靠几杯淡酒,叫我如何抵挡得住渐含凉意的秋风?窗边孤独守望,叫我如何一个人熬到天黑?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我愁以外的凄苦伤痛!这是最深切的自怜,也是最无力的呐喊。作为女性作家,她敢于打破语言运用的限制和拘束,反而呈现出一种女性所独有的灵气来。

再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每一组词单独拿出来,就是在今天仍能如口语般运用的寻常表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组合在一起却成为经典。这组叠字,不仅是词汇的堆叠,更是心情的堆叠。而每一个叠字,都需调动女性独有的细腻感受,这种感受,非常琐碎而有层次。那种寻觅、徘徊、彷徨、茫然、无助的感觉,非细读不能体会,非女子不能写就。

二、细腻敏锐、冷暖自知的感官体验

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特别擅长将其细腻敏锐的感官体验融入词中,总能有出新之作。如《醉花阴》,“瑞脑销金兽”是香料焚烧的气味,“暗香”指菊花的淡雅气息,一首词中有两处嗅觉体验,而香料与花香都是比较女性化的事物。她对身体上的寒意也特别敏锐,除了这首词中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还有“凉生枕簟泪痕滋(《南歌子》)”,“被冷香消新梦觉(《念奴娇·春情》)”,“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行香子》)”等。这些有关气味、冷暖的词汇,构成了女性诗词独特的美。

这首《声声慢》对感官的体验达到了极致。“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是身体对温度变化的直接体会,一个难以将息的寡居女子对这种变化尤为敏感。“三杯两盏淡酒”带来的味觉体验还未褪去,紧接着又是“晚来风急”给人的冷意难敌之感。视觉所到之处,是似曾相识的飞雁渐行渐远,是满地盛开的菊花无人共摘。守着窗儿,看着天色逐渐昏暗,这种暮色四合之际,孤独之感也会蔓延得更为强烈。视觉上的悲愁之物终于可以不见,听觉上的梧桐细雨接踵而至。“点点滴滴”有一种细碎绵长之感,也更富声音上的形象感。这种对于冷暖的高度敏感,既符合女子的生理特征,也是未亡之人真实的心理写照。

三、基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情感表达

李清照的作品在男性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尤为难得,她非常真实地抒写了女子个体的情感和心声,包括少女时代羞涩朦胧的甜蜜体会,婚后小别对丈夫的深刻思念,在《声声慢》中就是对孤独凄凉的寡居生活的细致刻画。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事,都是从自我的内心出发,以我观物,抒我之情,充满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决定了她不会直接去言说自己的寂寞与孤苦,而是选择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怅然若失的生活常态。乍暖还寒的气候,几杯清淡的薄酒,凄凉萧瑟的秋风,南归的大雁,盛开的菊花,寂寞梧桐,霪霪细雨,这些既是信手拈来的生活常见之物,又是具有生命动态与时间演变特点的事物。生命无常,人生短暂,时光易逝,长夜漫漫,各种滋味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就是一位茕茕孑立的女性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剖析,也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寡妇生活的真实写照。

即使是同样意象的选择,男性书写和女性书写所赋予的情感内涵也不尽相同。如讲到“三杯两盏淡酒”,大多数解读认为词人是在借酒消愁,因愁情太浓,连酒力也压不住,因而尝来是“淡酒”。酒在诗词中,的确常常作为浇愁的象征,但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即使是借酒浇愁,也往往充满了“对酒当歌”的豪情,或“浊酒一壶”的沧桑,而“淡酒”在古诗词中较为少见。联系前文的“乍暖还寒时候”,和后文的“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酒应该是词人用来御寒的,只不过秋风萧瑟,终难抵挡。而淡酒綿长柔软的口感也不同于灼热浓郁的烈酒,它也更符合女子如丝般的愁绪。所以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正如这“淡酒”,它是缓慢的,哀怨的,怅然的。在《声声慢》中,这种愁已经是一种生活常态,它找不到一个出口可以宣泄,酒可以解一时之愁,又怎么解得了这哀怨的长叹呢?

才华横溢的李清照正如一朵不甘寂寞的鲜花,探出重重高墙,向我们展示了男性文学以外的风景。一曲《声声慢》,更是哀婉绝伦,感人至深,抒发了一个孀居之人最深切的悲咽。

篇5: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书写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批改 减负增效 作业书写新模式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直以来,我们数学教师总是担任两班数学的教学,近一百个学生,按每人三套作业本来计算,我们每天至少要批改三百本作业。批改后又让学生订正错题,然后又批改。我们每天的教学总是囿于一个不变的程序:上完两三节课后,除了批改还是批改。导致没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教材、阅读教育书籍。

反思我们的作业批改,主要有以下问题——批改不及时、做不到天天批、二次批改难做到位。

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批改也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思考:我们的教学能否在批改上来点减负增效呢?我尝试以改变学生书写方式为契机进行相应的改革,不仅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而且可以提高批改效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辅优带差。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后的作业设计中。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巩固充实学习效果。反思学生的作业情况,大致有以下问题:书写不规范:潦草、用笔颜色不一、轻重不当、擦不干净、标点符号和单位名称漏写、打草稿随意等。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一个学生的学业素质完全可以从作业反映出来。在课改的今天,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普遍性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写道:“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是的,批改作业是必须的,关键是怎么合理地安排,改变“花费大量时间去批改作业”的现状势在必行。

因此我构建了一种有效的作业书写新模式,少花批改时间,提高批改质量。

具體方法是这样的:

写作业的地方草稿 改错

1、一张信纸第一次对折,左半部留着写题,右半部再对折一下,留出草稿和改错的地方

2、每天都是活页纸做题,老师批改后先叫有错题的学生改错,改完之后老师把全班的收集保管起来,等手工课或其他时间发到学生准备的本夹子里,并且按日期排好顺序。

传统写作业方式是

写作业写作业

传统作业书写方式一直延用到现在,一直是老师们喜欢的做法。我认为它的弊端就是:老师批改费时,二次批改不明显;学生改错不及时,改完了就改完了,不便于学生自己查看错题记录。

我的创新方法与传统作业书写方式的优点是:

一、对折比画线能节省时间,而且美观。设想的一开始我也让学生画线,发现费事不说,有的学生画出的线不直看的很乱,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采用活页纸,一方面能控制作业量,能每天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做反复出现的错题,完成每日一题或每日二三题,老师能做到每天当面批改。通过面批,我惊奇地发现,只要给学生指出作业中错误的地方,并和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他们就马上醒悟过来,以最快的速度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然后把订正过的题向教师汇报,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了。另一方面批改起来快捷,而且有错的及时的发下去,让该生当面改错,二次批改甚至三次批改痕迹一目了然。

三、随着年级的升高计算数字大,为了养成做题用草稿,做完检验的习惯我在学生作业本上,设计了草稿这一块。草稿是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依赖,老师能透过草稿本,反馈到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信息。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都体现在草稿上,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一名学生的计算总是出错,问他错误的原因,他又说不上来,于是我便拿起他的草稿,和他一起检查。原来他积的小数点全部点错,他的思维过程和小数加减法混淆了。我将他的草稿用实物投影仪投出,集体为他指出了错误。

四、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水平。因此二次批改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教的学生多费时间,批改时还得看到学生的错题才好批改。我认为把学生的原错题和改错题在一起的方法,方便快捷,原错题与改错在一起,批改起来快出很多。

五、错题集中在每页的右侧,学生天天写,老师天天批改,日积月累,一部错题集就集结成册。它是学生一份可贵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错题管理为依托,精选平时自己错误率高的题型,精选出自己有必要多做的练习,隔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分析分析,做一做,采取相应的纠错补救方法。一个单元或一块内容结束,指导学生将错题全面分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很快就找出谁有错题,解决了二次批改费事费工的问题。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老师也能有效完成面批和二次批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顺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 1(2):161-161.

篇6:回函书写方式

“人”字的支撑是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撇捺的组合,架和支是人们广泛理解的结构。如果从中国书法的书写角度,特别是楷书、隶书的运笔来感悟,另寻解释又有一层含义。

人常说:“撇捺支撑人生”,殊不知,除此还有一层含义,耐人寻味。这就是从书写时的运笔方式来分析“人”字的特殊含义。

“人”字的“撇”,书写时运笔是起笔横上,顿笔重下,运笔轻抬,锋走一尖。玄妙纵深,寓意深远。起笔横上至顿笔重下为人一生求助别人的帮助。试想,自人在母体中孕育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寻求帮助,或父母求助、或自己求助。撇长,代表着别人帮助你或是你求助别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事业等责任的实现和完成,直至生命的结束,该到了轻抬笔的时候了,表明一生求人或需要别人帮助的终结。

“人”字的“捺”,书写时运笔是轻下笔,运笔逐渐加重,捺时顿笔,短而有力,行锋收笔。寓含深刻,发人深省。试想,人出生后,经过培养、教育,十几、二十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刚刚步入社会,需锤炼和努力。经过时间和岗位的历练,人们成熟、成长和进步后,有了帮助和服务别人的能力。随着阅历增加、年龄增长、岗位变换和职位升迁,助人的能力增强,此刻捺出是顿笔短而有力,意味着帮助别人的力度也不断增加。可是按自然规律,人生苦短,转眼到了该行锋收笔的年龄,该退出工作岗位了,这时捺行之短暂,不觉已到古稀,行为能力又回到需后来人帮助的轨道,直至生命的终结。

篇7:回函书写方式

【关键词】书写速度;创造力;具身认知;AUT

一、引言

书写心理学(Psychology of writing)是研究不同人在不同状态下进行书写运动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动力学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以及不同书写方法、策略对其身心特征的影响的一门科学。一系列前人研究证明了具有相同生理或心理特征的人群书写时亦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这是我们将之与心理学进行结合的基础。比如,书写材料的熟悉性对个体书写特征会产生显著影响,书写熟悉材料时自动化水平更高,书写更流畅(如Dixon等, 1993)。

放在创造性测量中,这可能意味着抄写某些给定答案比限定时间的发散思维测试等更能测出个体对某些知识关联的内在认可水平。Slepian与Ambady (2012)曾让一组被试描画三条流畅的简单曲线,对照组描画三条与之几乎相同的折线,结果发现描画曲线引起了个体状态性的能力提升,通过远距离联想,发散思维及范畴归属度三种测量方式一致发现,他们思维流畅性、灵活性要高于对照组。而且具有认知领域的研究发展支持着另一种可能性:不仅思维模式、认知风格会影响行为,人每时每刻的行为也都在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及脑的结构与功能,这是我们将书写作为途径来进行个体创造性能力训练的基本理论基础。通过前人对书写笔迹与个体人格、智力差异、性格差异以及精神疾病的预测等研究,特别是Slepian(2012)实验中的“画折线或曲线”与中文的正楷或草书存在一些相通之处,比如楷书字体更工整,停笔提笔次数更多,书写速度较慢,而草书字体更圆润流畅,书写速度快。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不同书写方式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并初步以书写速度和创造力为指标进行研究。

二、实验

(一)实验目的。实验试图通过一定的干预提高个体的书写速度,探究其是否对创造力水平有影响。

(二)被试。西南大学本科学生58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36名,被试母语为汉语,无阅读障碍,均为右利手。

(三)材料。书写材料四段,分别为中国古诗《草》、《静夜思》、《春晓》和《》,打印在A16的书写纸上;毫秒秒表一个,用于控制被试的书写时间。

(四)实验设计和程序。本实验采用多组后测的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干预被试书写速度快慢,探求不同的书写速度对创造力的影响。以Alternative Uses Task(AUT)替代性用途测试(报纸、铅笔)的成绩作为被试创造力水平的指标。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随机法随即将被试分为慢写组和快写组,让被试在两分钟内尽量快或尽量慢的对同样的书写材料进行抄写任务,以被试抄写的总字数为被试书写速度的指标。被试完成书写任务后立刻进行报纸和铅笔的两分钟创造力多用途测验。

(五)实验结果。整理、汇总被试抄写任务的总字数、创造力测验结果以及情绪量表测试结果的数据。将快写组与慢写组被试的抄写任务总字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得F=51.498,p=.000,表明两组被试在相同时间内抄写的字数差异极其显著,即快写组的书写速度显著快于慢写组的书写速度。我们将被试按照抄写任务总字数分为快书写速度(多于50字)、中等书写速度(30字—50字)、慢书写速度(少于30字)三组,统计三个组创造力水平平均数,并对三个组的创造力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书写速度组的创造力水平无显著差异,F=2.958,p=.060>0.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快书写速度组的创造力(M=14.267)显著高于中等书写速度组(M=10.667,F=3.838,p=.019<0.05)和慢书写速度组(M=10.417,F=3.516,p=.033<0.05),而中等书写速度组与慢书写速度组的创造力水平无显著差异(F=.321,p=.726>0.05)。

三、讨论

本实验通过干预被试的书写速度以探求书写速度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书写速度的快慢对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并无显著的影响,但其中书写速度特别快的被试创造力显著高于书写速度中等和书写速度较慢的被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书写速度的干预并未对被试的创造力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额外变量没有得到控制,比如实验环境,不同的环境可能对被试创造力产生影响;在实验中,在对被试书写速度进行干预时只要求被试“尽量快/慢的抄写”,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准确控制,致使干预的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个体的书写习惯是长期不断练习逐渐形成的,而本实验仅进行了两分钟的干预,对个体的影响可能过小,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理想。然而实验结果中,书写速度特别快的被试创造力显著高于书写速度中等和书写速度较慢的被试,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快书写速度组,即抄写字数超过50字的被试组,由于该组被试原本就存在快速度的书写习惯,其原本的创造力水平就已经显著高于平时书写速度中等及速度慢的被试,而又由于本实验中的干预程度较小,书写速度中等及速度慢的被试的创造力短时间内无显著变化导致整体干预的不显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快书写速度与高创造力之间的相关性。综上所述,虽然本实验的没有得出明确的书写速度对创造力影响的结果,但本实验验证了快书写速度与高创造力之间的显著相关,为今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经验教训和理论支持。

四、结论

综合本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书写速度与个体创造力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即书写速度快的个体创造力水平较高。但要探究其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的长期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慧敏,王若萌,王权红,等.计算机时代的书写心理学[J].心理科学进展,2015(10).

[2]郑日昌.笔记心理学[M].辽海出版社,2000.

[3]童辉杰.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学动态, 2001,9(3):276-278.

作者简介

上一篇:【必备】生日作文下一篇:公民营废弃物清除处理机构管理辅导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