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自信起来

2024-05-23

如何使自己自信起来(精选10篇)

篇1:如何使自己自信起来

如何能使自己自信?

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估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机会。那么如何增强自信呢?

增强自信的第一个方法:关注自己的优点。在纸上列下十个优点,不论是哪方面(细心、眼睛好看等等,多多益善),在从事各种活动时,想想这些优点,并告诉自己有什么优点。这样有助你提升从事这些活动的自信,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这一效应对提升自信效果很好。

增强自信的第二个方法:与自信的人多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对增强自信同样有效。

增强自信的第三个方法: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强化。一旦自己有所进步(不论多小)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

增强自信的第四个方法: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首先,保持整洁、得体的仪表,有利于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其次,举止自信,如行路目视前方等,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另外,注意锻炼、保持健美的体形对增强自信也很有帮助。

增强自信的第五个方法:.不可谦虚过度。谦虚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度,过分贬低自己对自信心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增强自信的第六个方法:学会微笑。微笑会增加幸福感,进而增强自信。

增强自信的第七个方法:扬长避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肯定能增强自信。

增强自信的第八个方法:阅读名人传记,因为很多知名人士成名前的自身资质、外部环境并不好,如果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增强自信的第九个方法:做好充分准备。从事某项活动前如果能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在从事这项活动时,必然较为自信,而且这利于顺利完成活动并增强整体自信心。

增强自信的第十个方法:给自己定恰当的目标,并且在目标达成后,定更高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否则不易达到,如果达不到,对自信心会有所破坏。

增强自信的第十一个方法:冒一次险。当你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以后,你会发现:原来作这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对提升自信心很有帮助。

增强自信的第十二个方法:排除压力。过重的压力会使自己意志消沉,对自身产生怀疑,从而破坏自信心,学会排除压力对保持原有自信帮助很大。

增强自信的第十三个方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比较投入,容易取得成功,继而产生成就感,这非常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

增强自信的第十四个方法:保持健康。注意全面的营养、保证身体锻炼、保持快乐的心境,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会使自己产生幸福感,进而产生自信心。

增强自信的第十五个方法:尽量依靠自己。有事尽量依靠自己解决,能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并且通过一次次的成功,不断提升自信水平。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有志于成才、成功的人请培养你的自信

介绍几种如何建立自信的小诀窍,如果你有勇气去面对并且坚持自身的训练,用不了多久,你肯定会成为一个对学习、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人。

1、挑前面的位子坐.你是否注意到,在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在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练习正视别人.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当别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问自己:“他怎么了?他是怕我什么吗?他还是有鬼?”不敢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感到自卑、不如别人、或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正视会告诉对方:我很诚实、光明正大,我的话是真的,你完全可以信任我。你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这不但使你增加自信,也能为你赢得信任。

3、把步速加快

观察人的走路是一种乐事,它比看电影要省钱得多,但却有着比电影还大的启发性。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随自己和别人的不愉快感受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借助步速,可以改变这种心理状态。仔细看你便会发现,那些受打击的人走路拖拉、没有自信。而胸有成竹的人,走在大街上也是昂首阔步,它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成功者。”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长。

4、练习当众发言

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在参与讨论时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这并非他们不想,而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他们总是认为:“我的话无足轻重,别人不会采纳的,如果说出来,别人也会觉得太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有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还有的人,心里总是说:下一个就是我,我要发言,可是当前者发言完毕时,他又不敢马上站出来,于是告诉自己“下一次吧”,白白地将机会让给别人。积极发言需要你有自信,一旦你有了机会,就要不惜代价抓住它。该说就说,不用考虑你在说什么,只要你敢说,拿出你的自信来。这样一次又一次,你的自信会不断增长。这是信心的“维它命”。

5、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真正的笑,不仅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化解别人的敌视情绪。如果你对一个人会心地微笑,别人会对你生气吗?笑要大笑,甚至连牙都露出来,这样才显得你有多么坦诚。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尤其在遇到有时候笑不出来的时候,不过你应该试着笑一下。

6、学会赞扬自己

悦纳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感觉到为别人所赞赏和具有责任感。适当地赞美自己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增添快乐。如国外流行的“60秒PR法”(PRIDE的缩写),就是每天用一分钟大声讲述自己的优点,对着镜子表扬自己,以增强自信

提高你的自信心

一、积极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能行。别人能行,要相信自己也能行;其他同学能做到的事,相信自己也能做到。要善于在课桌上、床沿边上激励语:“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每天早晨起床后、临睡前各默念几次,上课发言前、做事前,与人交往前,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要果断、反复地默念。这样,就会通过自我积极的暗示机制,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加心理力量,使自己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二、注意仪表,保持精神风貌。一套笔挺的西装会使得一个男子汉庄重起来,一袭长裙会使得一个姑娘的举手投足都显得亮丽、迷人。因此,漂亮的仪表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和好评,提高人的精神风貌和自信心。所以,自卑的学生特别要注意学会从头到脚扮靓自己。在宿舍起身前,或者在课间,要多照镜子,保持发型美观,衣着整洁、大方。当你的仪表得到别人的夸赞时,你的自信心一定会油然而生。

三、挑前面的位子坐,敢于引人注目。不管是会议室,还是教室,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学生,都是希望自己不会“太冒”,这也是信心不足的常见表现。但是,有意识地练习坐在前面,能够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拉近你与台上领导、师长的心理距离,赢得他们的赏识,激发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当然,坐在前面比较显眼,但是我们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四、练习正视别人,提高自我胆识。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是胆怯、心虚的表现。而大大方方地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人:“我是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毫不心虚。”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正视别人,用温和的目光与别人打招呼,用点头表示问候,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听讲表示对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练习不但能增强你的亲和力,而且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强化你的自信心。

五、坚持当众说话,勇敢吐露见解。当众说话是建立自信心最快的手段。在课堂上或公开场合要尽量举手发言。不管回答问题有无把握,是否全面,站起来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尽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想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为自己鼓掌。记住,只要敢讲,就会比那些不敢讲的同学收获大。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勇气,而且能够增强自信心。

六、挺起胸膛,让步履轻松稳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步态的调整,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稍微遭受教师批评,受到同学排斥的学生,走路时都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完全没有自信感。自信的人走起路来则是胸膛直挺,步子稳健轻松。挺起胸膛,我敢保证,你的自信心会慢慢增长。

七、学会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首先,要善于对师长和同学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欢乐,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内心充实,心情舒畅,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自信心不仅得到了调动,而且可以得到社会性的升华。

八、切勿求全责备,学会变换视角。信心不足的学生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喜欢用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常常导致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其实,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不足而整天自责,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使自己因失败而陷入自责时,请你提醒自己,不要做唯美主义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它变成表扬。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做自己的伯乐,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激励自己,你的自信心一定会大增。

九、循序渐进,让自己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决窍就是为自己确立小的奋斗目标。比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定时复习功课等等。当每一个子目标完成时,都要奖励自己,如看一会儿电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吃一个苹果,买一本向往已久的书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子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小目标的制定可以让自己明显地感觉到进步,更容易体会成功,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练。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定要注意克服怯懦、犹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班级活动,进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尽心恪守本职工作。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重头再来。雷锋说得好:“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篇2:如何使自己自信起来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看重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另外一个人和你完全相同。无论你是优秀还是一般,都没有人可以取代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如果你很自卑,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但是,如果你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所有的烦恼、自卑就都会烟消云散了。在学习上,你的成绩是不是足够优秀?在同学间,你有没有真正做到关心、帮助同学?在待人接物时,你有没有做到热情而礼貌?如果你都做到了,那就证明你是一颗耀眼的珍珠;如果你现在正朝着这些方向去做,那说明你正在经历变成珍珠的过程,

篇3: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灵动起来

一、用词贴切,来点活用

中国古典诗歌因巧妙活用而成佳句的例子俯拾即是。

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名句。“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就是典型的通过活用翻新出意境的例子。诗人将游子的乡思惆怅,万种缠绵,用一“红”字和“绿”字,揉进了岁月惊心而看似轻巧的流逝中,令人吟读百遍而不厌。这个中的韵味全在“红”“绿”二字的活用中见功夫。

其实考场作文,如果我们能够巧妙活用词语,会让文章境界全出,韵味无穷。我们来看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一个文段。

“静数秋天,参天古树误了心弦,不经意间,几片落红从枝丫间舞落,来年化成春泥反哺于古树”。

鸟儿归巢,衔食喂养母鸟,温馨而动人,大千世界,万物在角色转换之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人类亦是如此,角色的转换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变换出感人,繁衍出壮阔的历史和文明。

文段中“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变换出感人”句式整齐,更重要的是“温柔”“惊艳”两词的活用使文句灵动而有韵味,让读者对角色的转换给人类带来的温情产生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句式灵活,错落有致

作文中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等等灵活搭配,交错使用,语言就会摇曳多姿,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之美,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味。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这么一个文段:

或作讲演,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这个文段是灵活运用句式的一个典范,短短几十个字的文段中,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再加上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使得枯燥的论文显得灵活生动,语调抑扬顿挫,既有节奏感,又使文句错落有致,读来趣味横生。

考场作文如果能灵活运用句式,灵活运用不同语体的语言,能足显文风的老道,用语的娴熟。

来欣赏一篇高考作文《人生无极限》中的文段。

一条路,走了很久,没有尽头;一首诗,作了很久,终难完美。一杯水,一块石,折射出无限的可能,无限人生:放了石头的杯子看似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是可以放进去……这正如我们的人生,看似已经涉之于“极限”的事物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的开头除了运用借物起兴的方式外,而长短句、整散句的灵活运用,也是文章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值得注意是,有时改变句子的正常语序,能突出强调某个句子成分所负载的语义,更有一种特别的美。

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句子。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点。

2、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三、巧用修辞,形象生动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恰当地运用,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巧妙运用修辞,理解运用修辞的独特效果,你的语言就会或生动灵活,或气势磅礴。

欣赏满分作文《母爱》中的文段: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旦飘落,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爱是黑暗中的一颗明珠,当你不能辨别方向时,一束柔光会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把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文章巧用比喻,化虚为实,形象具体地诠释了“母爱”的内涵,同时段落间的排比,使文章既形象生动,又气势磅礴。

再看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的文段: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即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的精彩。

———该文段排比修辞及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使文章语句生动形象,韵味无穷,当然细腻的景物描写也使文句余味无穷。

总之,作文中如果能善用、巧用、妙用修辞,定会使文章文采飞扬。

四、来点哲思,意蕴无穷。

较之平白的语言,富含意蕴的哲思会使语言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能启发读者去思考,去寻味。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如:下面的文段:

几千年前,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高考满分作文《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该文段的亮点在于引用富含哲思的名言,使文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卷气。结尾一句的环境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份能承受天地之重的勇气和宽容的情怀。

再如学生习作的结尾:

你可愿化作那姑苏的舟,摇着橹荡到上海,在十里洋场看尽后,仍旧宠辱不惊;你可愿化作那霸桥的柳,千年繁华过眼,始终坚守本心。

我携一身远古的芹香,越陌度阡朝你走来,只为告诉你“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使文句有意蕴的方法很多,蕴含哲思,字词巧排,幽默讽刺,以及典型的环境描写和暗示,这都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篇4: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灵动起来

一、用词贴切,来点活用

中国古典诗歌因巧妙活用而成佳句的例子俯拾即是。

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名句。“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就是典型的通过活用翻新出意境的例子。诗人将游子的乡思惆怅,万种缠绵,用一“红”字和“绿”字,揉进了岁月惊心而看似轻巧的流逝中,令人吟读百遍而不厌。这个中的韵味全在“红”“绿”二字的活用中见功夫。

其实考场作文,如果我们能够巧妙活用词语,会让文章境界全出,韵味无穷。我们来看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一个文段。

“静数秋天,参天古树误了心弦,不经意间,几片落红从枝丫间舞落,来年化成春泥反哺于古树”。

鸟儿归巢,衔食喂养母鸟,温馨而动人,大千世界,万物在角色转换之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人类亦是如此,角色的转换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变换出感人,繁衍出壮阔的历史和文明。

文段中“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变换出感人”句式整齐,更重要的是“温柔”“惊艳”两词的活用使文句灵动而有韵味,让读者对角色的转换给人类带来的温情产生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句式灵活,错落有致

作文中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等等灵活搭配,交错使用,语言就会摇曳多姿,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之美,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味。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这么一个文段:

或作讲演,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这个文段是灵活运用句式的一个典范,短短几十个字的文段中,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再加上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使得枯燥的论文显得灵活生动,语调抑扬顿挫,既有节奏感,又使文句错落有致,读来趣味横生。

考场作文如果能灵活运用句式,灵活运用不同语体的语言,能足显文风的老道,用语的娴熟。

来欣赏一篇高考作文《人生无极限》中的文段。

一条路,走了很久,没有尽头;一首诗,作了很久 ,终难完美。一杯水,一块石,折射出无限的可能,无限人生:放了石头的杯子看似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是可以放进去……这正如我们的人生,看似已经涉之于“极限”的事物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的开头除了运用借物起兴的方式外,而长短句、整散句的灵活运用,也是文章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值得注意是,有时改变句子的正常语序,能突出强调某个句子成分所负载的语义,更有一种特别的美。

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句子。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点。

2、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三、巧用修辞,形象生动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恰当地运用,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巧妙运用修辞,理解运用修辞的独特效果,你的语言就会或生动灵活,或气势磅礴。

欣赏满分作文《母爱》中的文段: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旦飘落,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爱是黑暗中的一颗明珠,当你不能辨别方向时,一束柔光会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把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文章巧用比喻,化虚为实,形象具体地诠释了“母爱”的内涵,同时段落间的排比,使文章既形象生动,又气势磅礴。

再看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的文段: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即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的精彩。

——该文段排比修辞及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使文章语句生动形象,韵味无穷,当然细腻的景物描写也使文句余味无穷。

总之,作文中如果能善用、巧用、妙用修辞,定会使文章文采飞扬。

四、来点哲思,意蕴无穷。

较之平白的语言,富含意蕴的哲思会使语言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能启发读者去思考,去寻味。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如:下面的文段:

几千年前,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高考满分作文《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该文段的亮点在于引用富含哲思的名言,使文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卷气。结尾一句的环境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份能承受天地之重的勇气和宽容的情怀。

再如学生习作的结尾:

你可愿化作那姑苏的舟,摇着橹荡到上海,在十里洋场看尽后,仍旧宠辱不惊;你可愿化作那霸桥的柳,千年繁华过眼,始终坚守本心。

我携一身远古的芹香,越陌度阡朝你走来,只为告诉你“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使文句有意蕴的方法很多,蕴含哲思,字词巧排,幽默讽刺,以及典型的环境描写和暗示,这都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要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文采飞扬,就应该笔端常驻感情,只有心中有情,才能文笔生辉,韵味无穷。同时要注意“文章本天成,妙句偶得之”,我们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广泛阅读,注重积累,让丰富的积累触发写作的灵感,你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篇5:让自己自信起来的作文

可是,当我想紧握它时,却面对着人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初中。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压力的日益增重,我似乎与“自信”渐行渐远了,沦落到有完整的思路想发言,却在手举起后的瞬间就随即放下;每次考试后告诉自己“下次一定可以考好!”却一次又一次的事与愿违……

风唆使着树叶枯落,自信也随之摇坠。徘徊其中的我,将自己与悲观紧紧相连。明知下一秒就可以达到梦的彼岸却怎么也走不动了。我仿佛如蚕一般作茧自缚,紧紧封锁,隐藏,孤寂而冷漠。久而久之,自信也便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直到那一天……

如往常一般的天气,如往常一般的行程。我又一次来到学校上课。

第一节是数学课。哦,天哪!又是理科。真讨厌,心里默想,开始上课。谁知,老师非同寻常的一开始就让我们解方程。我赶紧掏出笔,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做完了。我拿起纸,仔细端详,却越看越心慌,总感觉哪儿不对却又找不出来。我慢慢地放下了试卷。“现在来请一个同学讲一下第一道题。”可能出于正常反应,我把头埋了下去,心里默念:保佑千万别点到我,千万别点我啊!锦鲤保佑,锦鲤保佑……。“戴若曦,你来回答一下。”心里“咯噔”一声,咽了咽口水,微微颤颤地站起来,手捏着试卷,答道:“这道题我们可以先移项,得出……”我一咕溜的说完,心里顺畅多了,抬头却见徐老师板着脸看着板书,我的心又不禁提到了嗓子眼儿。难道……难道我做错了?完了,完了……我紧盯着粉笔尖头,紧张到有点麻木。只见徐老师顺溜地打了一个勾,朝我微笑地说到:“解的很好!”

偶然间,我发现一缕阳光跳跃在桌上,如徐老师的微笑一般灿烂,心中一份无以言表的惊喜与感动油然而生。那缕阳光一直照到心房,暖意瞬间流遍全身。我微微抬起嘴角以示回应,默默坐下,举手投足间,我仿佛又触碰到了那份似曾相识的感觉

篇6:如何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活是变革的前提,活是创新的基础。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正在不断地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方法,力求新突破,努力构建一个活生生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很值一试:

一、拓宽学习渠道,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在信息处于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仅仅依靠几本教科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通渠道,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引进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让教学内容“活”起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

其一,源于那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社会生活中凡是与人有关的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材料的资源。都能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如旅行、参观、访问、郊游等,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跨出校门,涉足社会,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到工厂和实验室去参观,到街头去当宣传员,到乡间田头去干活,到名山大川去游览;从城市到乡间,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

其二:源于那浩如烟海的人文文化。走进名家,研读经典。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学生大开眼界,兴趣倍增,由厌学语文转而爱学语文。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解决学生“无米”的问题。比如订一些报纸杂志,办一个班级图书角,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图书室看书等。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科学指导,每次阅读什么,阅读多少,怎么阅读,都要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

二、采取多种手段,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灵活多变是教学方法的生命。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学生激活课堂。不管你的方法有多好,只要一成定例,就会令人乏味,束缚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其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文而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入选文章一般体现出体裁的多样性,有散文、诗词;有简单的说明文,有长篇小说的缩写及文言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

其二,教学方法选择要因人而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教师而言,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学会“藏拙”。长于朗读,在“听取蛙声一片”中让学生汲取信息,体会感悟,提高技能,获得美的享受;精于写作的,要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给学生当好示范;善于诱导的,要巧设疑问,引生入胜„„就学生而言,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能力、个性、特长及优缺点等。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三、转变教师角色,让师生双方活起来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不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就自作主张;教师促进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其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唯我独尊,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答对的,我们要给予肯定;答得有创见的,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表扬;想得比老师还要高明的,我们则虚心听取。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营造出活泼的课堂气氛。

其二,呵护学生的灵性。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位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答案不符时,往往会遭到老师地责备,甚至有些学生的大胆想法会被老师认为是无稽之谈。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无非是“当头一棒”,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日积月累,会使我们的教学失去活力,学生失去灵性。如有位老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认为是胡说八道。这个老师的做法令人悲哀。唯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地打击了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因此,我们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当他们有发现时,要给予肯定。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要给予帮助。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人,是可以倾诉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甚至无话不说。

课程改革呼唤全新的语文教学,只有让我们行动起来,多作尝试,敢于标新立异,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变革。

篇7:如何使高中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如何使高中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文/许富滢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是学生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对于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是为了高考,为了考上好大学。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一方面在课堂上要大量地灌输和练习高考知识点,一方面又要让课堂丢掉沉闷而活跃有趣起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绝非朝夕之功,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一点一滴地改进,从而达到改变,才可以使沉闷的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高中英语;点燃热情;教学方式

一、注重情感投入,关注学生,让欣赏点燃热情

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在高中阶段,高考的因素使得很多的人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分数上,所以,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就已经以高考为圆心,以分数为半径画了一个“圈”。“圈内”的学生是值得培养的苗子,是希望,同时也是关注范围之内的;而“圈外”的得到的关注度就相对要低一些,一般从高二开始渐趋明显。这样,“圈外”的学生渐渐因为不受关注和重视而失掉了学习和追求进步的信心。

教育者的乐趣就在于使优秀更优秀,使落后变优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并在这样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要有层次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这种细化具体到作业布置、课堂问答、作业检查等各个环节。比如,课堂听写,让四个学生回答问题,这四个学生应该不是同一层次的,至少两到三个层次,同样一个问题,要给予表现好的“圈外”的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更热情的表扬。平时作业当中一句激励的话语,或是一两次亲切坦诚的交谈,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认可的眼神,都会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期望,从而有信心、有希望。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他就会逐渐关注和喜欢这个教师,从而关注和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东西和他的课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感受到自身在课堂当中的存在价值和乐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参与的热情和互动的活力,课堂才会活跃起来。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作为教师,上课不能单凭一张嘴和一根粉笔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能用到的资源,灵活地采取多种更贴近生活和高中生认知标准且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书方式。

比如,在讲定语从句那一部分语法知识时,我给他们这样一个句子:

Mrs Xu _______ is a woman.

A.be kind/friendly/fat/tall/serious…

B.help us with English/give a speech to us…

C.we are talking about/Tom mentioned in the letter…

D.hair is long/office was broken by window…

让他们仿照这个句子,用班里同学的名字作主语,选择可以描述他/她的形容词或者具体的行为动词,写出一两个定语从句。这种练习带有游戏性,他们觉得有趣,而且比较真实,有话可说,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五六个从句,还有写得特别出彩的。如此,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了解了who/whom/whose的用法,且记忆深刻。

还比如,在教词汇时,对一些词的.构成或意义多用些浅显易懂的解释。比如说,gentle(温柔的)、man(男人),合在一起就是gentleman(绅士),所以说温柔的男人就是绅士。前两个是他们学习过的词语,这样在他们报之以笑的过程中,这个词至少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不再需要花大力气去记忆了。Butter(黄油)、fly(苍蝇),苍蝇飞过黄油之后完成了美丽的蜕变,变成了butterfly(蝴蝶)。还可以把容易混淆的形似词放到一起,让对比记忆,如:

比如,在讲解课文时,针对所讲课文的具体特点,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课文内容理解,有的侧重重点句型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有的却可以把重点放在朗读上,把它当作一篇汉语美文,读出感觉来。这时可以分组参加朗读比赛,要求每个组员都参与,哪怕只读一两句,比流畅程度,比准确度,比语言感觉,教师也应该加入比赛。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更有趣。有时候,个别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讲解,把一篇课文分三到四个部分,学生四到六个人为一组,让他们自己分工决定谁做什么、怎么做,每个人都参与。每一部分课文由两组学生完成,其他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向他们发问,比较哪一组讲解透彻,全员参与度高,合作默契。偶一为之,会受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三、做个有见识的教师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以成人的或社会的眼光去要求和衡量每一个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有开阔的眼界,在现如今的这个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学习好、分数高固然是好事,但不是唯一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心灵,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灵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不要只盯着成绩,虽然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制下,学生的成绩是和我们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但我们要放眼未来,我们高中教师是在为高校培养优秀的学子,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年轻人。所以,正如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所说的:“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关注人的发展,做一个有眼界、有见识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三联出版社,-07.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01.

[3]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0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篇8:如何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一、拓宽学习渠道, 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在信息处于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 仅仅依靠几本教科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通渠道, 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 引进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让教学内容“活”起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

其一, 源于那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社会生活中凡是与人有关的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材料的资源。都能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如旅行、参观、访问、郊游等, 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跨出校门, 涉足社会, 走进生活, 融入自然。到工厂和实验室去参观, 到街头去当宣传员, 到乡间田头去干活, 到名山大川去游览;从城市到乡间, 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 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

其二:源于那浩如烟海的人文文化。走进名家, 研读经典。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能使学生大开眼界, 兴趣倍增, 由厌学语文转而爱学语文。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物质条件, 解决学生“无米”的问题。比如订一些报纸杂志, 办一个班级图书角, 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图书室看书等。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科学指导, 每次阅读什么, 阅读多少, 怎么阅读, 都要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

二、采取多种手段, 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 灵活多变是教学方法的生命。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吸引学生激活课堂。不管你的方法有多好, 只要一成定例, 就会令人乏味, 束缚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必须从实际出发, 要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其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文而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入选文章一般体现出体裁的多样性, 有散文、诗词;有简单的说明文, 有长篇小说的缩写及文言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

其二, 教学方法选择要因人而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教师而言,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要扬长避短, 以长补短, 学会“藏拙”。长于朗读, 在“听取蛙声一片”中让学生汲取信息, 体会感悟, 提高技能, 获得美的享受;精于写作的, 要写下水作文, 现身说法, 给学生当好示范;善于诱导的, 要巧设疑问, 引生入胜……就学生而言,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包括学生的能力、个性、特长及优缺点等。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 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三、转变教师角色, 让师生双方活起来

教“活”、学“活”, 课堂气氛不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 学生又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 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 学生就自作主张;教师促进学生“创造”, 学生不断开拓创新, 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其一, 转变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唯我独尊, 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答对的, 我们要给予肯定;答得有创见的, 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表扬;想得比老师还要高明的, 我们则虚心听取。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伙伴, 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灵的对话, 才能营造出活泼的课堂气氛。

其二, 呵护学生的灵性。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由于某位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答案不符时, 往往会遭到老师地责备, 甚至有些学生的大胆想法会被老师认为是无稽之谈。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无非是“当头一棒”, 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日积月累, 会使我们的教学失去活力, 学生失去灵性。如有位老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 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 说成春天的被老师认为是胡说八道。这个老师的做法令人悲哀。唯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地打击了一番, 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因此, 我们要处处为学生着想, 当他们有进步时, 要及时鼓励。当他们有发现时, 要给予肯定。当他们遇到挫折时, 要给予帮助。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人, 是可以倾诉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 甚至无话不说。

篇9:如何使牙齿坚固起来

人一生中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的形成始于子宫内胎儿的颌骨中,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到2足岁时20只乳牙出齐。恒牙的形成在出生后幼儿时期,从6~7岁时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到14~15岁时乳牙、恒牙替换完成。从牙齿组织结构来说,乳牙取决于母亲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而恒牙则与出生后幼儿时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关。如果幼儿时期发生高热,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患有遗传性疾病,恒牙的组织结构就会出现缺陷,如牙冠表面出现钙化不全的斑纹等。所以,要使牙齿的组织结构坚固,要注意孕妇、幼儿的保健。

牙齿萌出后,一直处于口腔唾液的包围中,牙釉质表面黏附着含有细菌的牙菌斑。当人频繁地摄取糖时,牙菌斑中能发酵糖的产酸菌分解活跃,将糖发酵成酸而侵袭牙釉质,使之破坏而发生龋病(俗称蛀牙),破坏牙齿的坚固和稳固。为防止龋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措施,刷牙可机械性地减少牙菌斑的堆集;使用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氟化物可在牙齿表面形成高矿化层,从而增强其“抵抗力”。

影响牙齿坚固的另一个因素,是牙齿在牙槽骨中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牙齿有极细微的动度,以承受咀嚼力,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当牙菌斑或牙石堆积较多时,可刺激牙龈发生炎症,炎症如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牙槽骨受损,牙周纤维被破坏,使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松动起来。牙齿松动常出现于早期牙周炎急性发作期或晚期牙周炎。牙周炎早期如能控制急性炎症,牙齿则能恢复正常的稳固;一旦发展到晚期牙周炎,即使局部炎症得到控制,牙齿的松动情况却不能得到改善,这时就需要到口腔科治疗,包括采用牙周手术、夹板固定等方法,以控制炎症、稳固牙齿。

因此,要维护牙齿的稳固,还需注意牙周组织的健康。在牙周病初起时,就要“防微杜渐”,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到有明显的“龈肿齿摇”时,已是晚期牙周炎了。要每天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牙龈色、形、质上的细微变化,正常的牙龈为粉红色,紧贴牙颈部,有韧性;发炎的牙龈呈红或殷红色,边缘水肿,松软无韧性,尤其在咬食物或刷牙时,牙龈会出血。有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以早期治疗,防止牙周炎的发生。定期口腔检查也是重要措施,这样能早期发现、治疗龋病和牙周病,以保障牙齿的坚固和稳固。

篇10:作文指导:如何使人物活起来

——人物描写方法要点学习(教案)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个性。

2.初步掌握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方法的要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二、第一个驿站:肖像描写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长相、穿着、打扮等特征的描写。

2、比较漫画和作文片段,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习作 :他身材不高也不矮,满头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塑料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他就是我的同桌。

启示: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抓住特征,写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3、示例:猜猜他是谁

阔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着一身袒胸露乳的黑布衣,提一把九齿钉耙。

4、练习(展示三毛漫画): 长他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就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

三、第二个驿站:动作描写

1、动作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2、比较比较:“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原文)

改后:“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3、动作描写要点: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特点。

4、练习:用动作描写扩写句子

例句: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四、第三个驿站:语言描写

1、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2、示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 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赏析: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读书人,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3、语言描写要点

A、人物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B、语言力求简洁,能反映人物的特征。

4、练习:(找找问题)

A、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B、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C、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5、演一演

“怎么卖?”

“三块。”

“芹菜也这么贵?”

“ 过年什么不贵?” “还不如买肉吃呢。”

“肉是肉味,菜是菜味。” “便宜点吧。”

“进货就贵,怎么便宜?” “那就没法买了!”

“你上别的摊也是这个价!”

赏析:卖菜的哄抬物价,唯利是图。买菜的斤斤计较,勤俭节约。

五、第四个驿站:心理描写

1、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2、比较比较:

此刻,犯了错的我正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原文)改后: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的错真的那么严重吗?

3、心理描写要点

第一、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

第二、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

六、人物描写方法要点归纳

1、肖像描写要点: 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2、动作描写要点: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特点。

3、语言描写要点:

a.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 特点。

b.语言须简洁,能反映人物的特征。

4、心理描写要点:

a.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

b.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感受、特点。

七、1、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演练之一

她骂他懦夫。(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语言)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动作)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神态)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心理)

2、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演练之二:观察图片,任选一幅进行描写练习。

八、作业:今天学习的方法完成以下内容写作:

1、照片上的妈妈或爸爸

2、篮球比赛中,体育委员的精彩进球

3、好友考试砸了,你怎样说?

上一篇:小班手工感恩活动下一篇: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