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种调制方式的总结

2024-04-16

对几种调制方式的总结(精选6篇)

篇1:对几种调制方式的总结

对几种农业直接补贴方式的分析与

政策建议

对几种农业直接补贴方式的分析与政策建议2007-02-10 16:49:1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加快建立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随着国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业直接补贴制度已经呼之欲出。但如何实施补贴,众说纷纭,各个试点地区的做法也不同。本文针对几种主要的农业直接补贴方式,结合目前几个粮食主产区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农业直接补贴方式的分类和主要形式

⒈固定补贴和差价补贴。按照补贴 的水平分类,农业直接补贴可以分为固定补贴和差价补贴。固定补贴是指对农民的补贴水平在基期的标准计算出来后,在若干年内被固定下来,与特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没有关系。差价补贴是指补贴水平按照特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与政府制定的保护价之间的差价来确定,补贴水平每年随着特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政府制定的保护价的变动而变动。

⒉挂钩补贴和不挂钩补贴。按照发放的依据分类,农业直接补贴又可分为挂钩补贴和不挂钩补贴。所谓挂钩补贴,是根据农户当年特定农产品的生产或交售数量,向其发放补贴。按照挂钩的依据,挂钩补贴又可分为与农户特定农产品生产数量挂钩的补贴和与农户特定农产品交售数量挂钩的补贴。按照农产品实际生产数量发放补贴在我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补贴发放多是依据农户的播种面积。

按照交售数量发放补贴,通常是以

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的农产品数量为依据,在实践中有两种类型:价内补贴和价外补贴。价外补贴是指政府事先确定补贴的标准,农民交售粮食时,除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取得销售收入外,还按照确定的标准获得一定的直接补贴收入。价内补贴是指粮食购销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保护价和收购数量,向农民收购粮食,事后政府测算一个市场价,把保护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额补贴给企业,农户所获得的补贴暗含在保护价中,称为价内补贴。从形式上看,价内补贴和以往的保护价没有多大差别。但政府和粮食企业的关系有非常大的转变,政府不再像以往那样,对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粮食大包大揽,而是只负责保护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把市场价与保护价之间的差额通过粮食企业支付给农户,粮食企业以市场价作为自身的购进成本参与市场竞争。

所谓不挂钩补贴,是按照农户基期特定农产品生产、交售数量,或者计税

土地面积、计税常产向其发放的补贴,与农户当年该产品的生产及交售数量不挂钩。目前,我国试点地区不挂钩补贴主要是按照农户计税土地面积或者计税常产发放的。不挂钩的补贴在操作上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与税费一条线运行,即可以与税费抵扣的方式;另一种是与税费两条线运行,即不与税费相抵扣的方式。

⒊农业直接补贴的几种主要形式。综合起来,农业直接补贴的形式主要有:不挂钩的固定补贴、不挂钩的差价补贴、挂钩的固定补贴和挂钩的差价补贴。

二、不同的农业直接补贴方式,其政策目标和作用有很大差异

⒈不挂钩的固定补贴方式。首先,不挂钩的固定补贴是一种农民收入支持政策,具有普惠性,对农户的生产种植意向没有影响,属于绿箱政策的内容,在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中不受限制。其次,不挂钩的固定补贴有利于我国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实际上,这种不挂钩的

固定补贴都是按照计税土地面积或者按照计税产量发放的,即有承包土地的农户,不论种植何种作物,均可享受补贴。和以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相比,这种补贴方式促使农户按照比较效益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第三,不挂钩的固定补贴实际上是对原有土地税费负担的抵减,减少了土地的负担,降低了农产品的间接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安徽试点的经验看,这种补贴的效果确实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在试点县安徽来安,农民所获得的补贴大体相当于其缴纳农业税及其附加的。

⒉不挂钩的差价补贴。与不挂钩的固定补贴一样,不挂钩的差价补贴也是一种收入支持政策,具有普惠性,也是按照计税土地面积或者计税常产发放的,也属于绿箱政策内容,有利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由于与特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变

动相联系,不挂钩的差价补贴对农户的种植意向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不种植该产品的农户来说,这种差价补贴与种植行为没有关系;但对于种植该产品的农户来说,补贴实际上弥补了市场价格变动对其收入的影响,即在市场价格水平较高的时候,补贴的水平较低,而在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补贴水平相对较高。差价补贴具有反市场周期的收入支持作用,减小了农户种植特定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强农户对该产品的种植意向。

⒊挂钩的固定补贴。挂钩的固定补贴属于特定农产品生产支持政策。由于把补贴同特定农产品生产联系起来,对于该产品的生产有激励作用,影响农业的生产结构,属于黄箱政策内容。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对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支持水平不能超过该产品生产总值的。这种标准固定的补贴,相当于在一个固定水平上抬高了特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或者降低该产品的生产

成本,增强了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补贴标准不随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这种补贴方式没有削弱市场供求变动对该产品生产的调节作用。

另外,就补贴与生产数量挂钩和与交售数量挂钩两种操作方式而言,后者是把补贴与农户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的粮食数量挂钩,增强了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农户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的产品数量仅是其全部出售产品中一部分,补贴对农户生产的支持作用大大减弱了。

⒋挂钩的差价补贴。挂钩的差价补贴同样属于特定农产品生产支持政策,影响农业的生产结构,属于黄箱政策内容。由于补贴的标准随特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具有较强的价格支持作用,实际上减小了市场波动对农民生产的影响,稳定了该产品的生产。另外,把补贴与交售数量挂钩,仍然是增强了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减弱了补贴本身对农户生产的支

持作用。

三、不同补贴方式的可行性操作的难易程度之间存在的差别和问题

⒈不挂钩的固定补贴方式操作相对简便,农民容易得到实惠。首先,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各地对农户的计税土地面积和计税常产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和评估,资料健全,农户普遍认可。补贴标准确定后,按照农户的计税土地面积发放补贴,变得十分简便。其次,这种方式透明度高,计算方法简单,各级政府的截留和挪用相对较少,农民容易得到实惠。第三,由于补贴标准是固定的,只要基期标准制定合理,可以防止地方政府把补贴方式转变成财政减负的手段。

⒉不挂钩的差价补贴在补贴标准的确定上有较强的主观性。与不挂钩的固定补贴一样,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这种补贴在分配上不存在太多的困难,但在补贴标准的计算上存在漏洞,地方政府可能低估差价,降低补贴标准。

由于在特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查和计算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因素,在目前各级政府财政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有可能在计算市场价格的过程中有意提高市价,低估差价,降低对农民的补贴标准。

此外,补贴水平的变动也容易造成农户和基层政府之间的矛盾。如果按照计税面积发放补贴,并且与农业税抵扣,那么农户会把这部分补贴误认为是税费负担的减轻。当补贴水平下降,农户需要缴纳的农业税费负担增加时,农民会认为是地方政府擅自提高了税费负担,从而产生误解。有鉴于此,试点县安徽来安在补贴发放时特别强调,补贴不能与税费抵扣,要求农户必须在缴纳农业税费完毕后,带着身份证和税费缴纳完毕的收据,到财政所领取补贴。而且在宣传中明确说明,补贴标准是一年一定。这样,大大增加了补贴发放的组织成本。

⒊挂钩的固定补贴在操作上相对困难。挂钩补贴的分配依据有两种:农

户种植特定农产品的实际面积和农户交售特定农产品的数量。与农户当年特定农产品生产面积挂钩的补贴方式,由于农户种植面积每年都要变动,需要年年层层上报,成本高,准确性差,操作困难,透明度差,补贴资金很容易被截留。湖南省是以实际中晚稻种植面积为分配依据进行补贴的。××年,湖南省在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拿出万元对个粮食主产区进行补贴。按照设计方案,补贴发放是以当年实际中晚稻种植面积为依据。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各村上报到乡、各乡镇上报到县的中晚稻种植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很大差异(似乎是与上级政府讨价还价中确定的),而且补贴都被截留在乡镇,根本就没有下发到农户。

与农户特定农产品交售数量挂钩的补贴方式,一般是通过粮食部门按照农户实际交售的农产品数量,把固定水平的补贴发给农户。为了控制补贴总量,一般要事先确定好补贴的总数,带来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分配补贴数量。从理论

上讲有三种办法:一是按照计税土地面积进行分配,虽然操作简便,但难以实现对粮农支持的目的。二是按照固定基期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的数量进行分配,也存在同样的缺点。同时各村都没有农户以往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数量的详细资料,难于取得农户的认可。三是按照当年农户的产量进行分配,虽然可实现对农户的支持,但也有缺点:一方面每年要对产量进行测算,工作量和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在层层汇总中,透明度差,容易发生截留和虚报的情况,也难以得到农户的认可。

此外,把补贴与农户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的特定农产品数量挂钩,事实上造成了国有粮食企业与其他收购主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影响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形成与发展,而这正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按照农户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农产品的数量发放补贴,依然难以解决粮食企业的压级压价问题,实际上农户还是难以享

受全部的补贴。

××年,湖北省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同时省财政安排亿元对个主产县市的亿商品粮实施定额补贴。在补贴粮数量分配上,省里按照产量和收购量向对各县市分配价外补贴粮数量。各县市向乡、村、户分配的具体方法比较混乱,有的按照原有粮食定购任务数量,有的按照产量和以往的粮食交售数量相结合等办法,透明度都不高,部分地区补贴粮数量的确定是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在进行暗箱操作。我们所访谈的农户甚至不知道自己补贴粮的具体数量,而且对于补贴粮的多少并不在意,说明农民实际获得的收益并不多。例如,在实施价外补贴的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农民反映,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对中晚稻的水分、杂质含量提高了要求,实际收购价格(不包括价外补贴)明显低于商贩。

⒋实施挂钩的差价补贴在操作上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挂钩的差价补贴有两种:价外补贴和价内补贴。就价外补

贴来说,其困难与挂钩固定补贴类似。而对于价内补贴而言,困难则更多。首先,受财力的限制,实施价内补贴的地区同样要实施总量控制,这样如何分配价内补贴粮数量仍然是一个难题。其次,测算各地粮食的市场价格也非常困难。实施价内补贴方式的河南省,把全省划分为个价区,每年由物价部门对个价区月至月的夏粮价格进行监测和测算,把个月测算的价格平均计算,即为各价区当年的市场价格。由于在实际中市场价格频繁波动,价区内各县市的市场价格也有差异,容易造成补贴资金的流失,也带来各价区国有粮食企业的苦乐不均。第三,给个别粮食收购企业以可乘之机,借部分农户没有交售保护价收购粮之际,把市场价收购粮作为保护价收购粮,冒领财政补贴资金。此外,仍然存在国有粮食部门压级压价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国有粮食企业与其他收购主体不平等竞争的问题。

四、对农业直接补贴方式的几点政

策建议

⒈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制度。随着各个粮食主产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保护价政策已经逐步被取消。在目前粮食生产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形势下,粮食价格波动难以避免,我国加入后,国外廉价粮将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很大的压力,农民(特别是中西部以粮食生产为主业的农民)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减轻农民的损失,把原有粮食风险基金的大部分转为用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和转变农业补贴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指出的是,原有粮食购销体制难以维系的原因,是高达数千亿并逐年增加的粮食积压贷款和逐年增多的粮食购销企业的亏损挂帐,粮食风险基金的现有规模对政府的压力并不大。随着原有的粮食购销企业老库存的消化,把这部分粮食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能够实现的。

⒉鼓励地方建立不挂钩的固定补贴制度。一方面,鼓励或者要求各粮食主产省按照计税土地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税费改革后,各地对农户的计税土地面积和计税常产进行了普遍的清查和登记造册,为直接补贴提供了透明度很高的分配依据,计算简单,便于操作,能够获得农户普遍认可。另一方面,根据各省现有粮食风险基金的规模和计税土地面积总量,确定一个适当的补贴标准,把补贴水平固定下来,可以有效防止各地政府今后降低补贴水平。在目前各级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防止这种倾向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计税面积进行固定补贴,实际就是对原有农业税及附加的抵减,为农村下一步税费改革奠定基础。

⒊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力度,为转变农业补贴方式创造条件。转变农业补贴方式的一个实质就是把原来补给国有粮食系统的资金直接补给农民。加大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力度,化

解“三老”问题,成为粮食风险基金转变用途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支持和鼓励各地国有粮食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真正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协调农发行贷款政策,解决好改革后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资金问题,让企业平稳过渡,保证粮食购销市场的稳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部分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的地区,农户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交售的粮食数量占其出售总量的比例仅为,或者更低。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之所以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很高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防止地方政府把补贴方式转变成财政减负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省补贴资金和地市配套资金。

湖南省补贴资金被截留,与政府在粮食补贴方式中动作大声音小,及当地农业税缴纳方式有直接关系。

主产县市入围标准是:前年,中晚籼稻年均产量亿公斤以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晚籼稻年均收购量在亿公斤以上。

补贴标准确定的具体方法是:综合考虑预期的市场价和农民收益水平,确定保护价(由于市场放开,实际是目标价格),再根据省财政粮食风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把补贴的标准确定为每公斤元。

具体做法是:将亿公斤价外补贴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亿公斤)按照个县市中晚籼稻的产量份额测算到县市,另一部分按照个县市中晚籼稻收购量的份额测算到县市。两项相加,就是各个县市的价外补贴粮数量。

篇2:对几种调制方式的总结

1.现代化史观

2.全球史观(或者整体史观)3.文明史史观 4.社会史观 5.生态史观

1.现代化史观

★主要观点

(1)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3)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

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

2.全球史观(或者整体史观)

★主要观点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文明史史观

★主要观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3)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4)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

4.社会史观

★主要观点

(1)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2)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3)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五大社会问题构成了高三历史复习应关注的五大重要内容。

5.生态史观

★主要观点

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倡导。1957年他在《文明的生态史观》一文中指出,生态学的“演替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归纳出了动植物自然共同体的历史规律,人类共

同体的历史不是也同样可以用演替理论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总结出其规律吗”。作者认为“由种种人类生态学现象的现存在,是能够再进一步上升提炼为哲学观念的。这一观点如果能够成立,就可以建立起一种能够说明历史演变规律的历史观,生态学的历史观”。梅氏试图将世界划分为两类地区,然后从生态条件的差异解释其文明发展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据称,生态史观在日本学术界被誉为“战后各国思想界相继提出的最重要的世界史模式之于”。实际上,就其基本观点来看,只是传统的地理环境学说的继续,有着明显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倾向。

许多历史学家把古文明衰亡的原因归咎于战争和统治者的荒淫,而很少注意到支撑文明的生态环境。文明的生态史观认为,战争不可能把一个辉煌的文明全部毁灭,真正使一个辉煌的古文明彻底消亡的原因,是支撑这个文明的自然资源的彻底破坏。当然,战争和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可以加速支撑文明的自然资源的耗尽。人类创造的农业文明使地球上出现了一个个辉煌灿烂的古文明,由于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认识环境与其支撑的文明之间的关系,古巴比伦文明、地中海的米诺斯文明、腓尼基文明、玛雅文明、撒哈拉文明等,一个个随着人类早期农业对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学的原因最终消亡了,那里原来充满绿色底蕴的土地变成了黄色的沙漠。古文明的兴衰证明,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古文明的衰亡还证明,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与环境组成一个具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文明则是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中,人通过文化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历史证明,古文明的衰亡往往发生在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文化比较单

一、文化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

透过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染等。这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文化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境,这种新文化就是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在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创造了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文化以促进文化的进化来适应变化的环境。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为了使环境的变化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文明史上已走过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现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在过去的两个文明时代,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发展是以征服自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在资源开发方面,只注重大规模采掘自然资源,以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很少关注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在生产方面,只注重利润最高的主产品的生产,而将其余的物质都作为废物丢弃了。所使用的技术与装备也大多是单程式的,使原料变成产品

加废物,而没有废物回收、再利用等生产环节和技术装备。在消费方面,用后即丢成为一种消费方式,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巨大的,而且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承受其后果。人类的生态文明,强调的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倡生态建设,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产品,倡导文明适度的消费方式和生态文明社区的建设。

6.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主要观点

(1)“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2)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3)革命史观虽然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不能把中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争为主线”。

7.唯物史观

★主要观点

理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是生产方式,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人口素质不起决定作用,但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思想观念,如政治、法律、哲学、科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3、社会存在是一切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4、社会意识的内容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5、社会意识适应社会存在的要求而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6、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7、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8、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一种既得力量,它所表现的是人们对于那些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自然对象和力量的关系。通俗地讲,生产力是有目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3)完全以他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6、评价历史现象时生产力的标准是最后的标准; 理论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

2、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在阶级社会中和阶级消灭之前,上层建筑都有阶级性。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国家政权,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也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理论四:阶级、国家、革命、民族

1、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2、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机关,为了维护权力机关,就要征收赋税,按地域而不再以血缘的标志来划分国家统治下的居民;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革命的根本问题时政权问题。

5、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6、落后民族以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最终被后者同化。理论五: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4、坚持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从个性之中归纳共性,从共性之中分析个性。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理论六:量变与质变

1、量变就是事物量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

2、质变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3、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而当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又会引起新的质变。

理论七:否定之否定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3、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坚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信念。理论八:认识论

1、历史上的真理,是通过实践的检验;

理论九:评价历史人物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析制约历史人物活动的因素:(1)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2)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3)分析历史的个人品质。

3、分阶段去评价每一历史人物。

4、两点论——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重点论——抓主流;

5、透过现象看本质;

6、把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地统一起来看问题;

7、个人动机总是从属于阶级和民族的。

8、个人动机与客观效果不一至;

9、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7.综合应用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考查新史学范式时大多突出把几种史学范式结合、比较进行考查,突出历史研究的视角和历史研究方法。

再如,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

①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②从现代化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③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从文明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⑤从社会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这一考查趋向值得广大师生关注。

目前流行的几种史观和备考应该熟知的前沿观点引言

“本来中学教学应该走在高考前面,然而恰恰相反,现在是教学滞后于高考。到现在历史教学的思路都改变不过来。„„我也不着急,每年提出一两个要素,拿出一两分的题进行试验,其要旨是要让中学教师明白,平时的历史教学应当体现的历史观和多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命题当中就注意反映学术的前沿性,并希望以此来引导中学的历史教学。希望以此来刺激、推动中学历史教师对史学前沿发展的关注,并慢慢地转化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希望我们的命题,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学术前沿的关注有一个推动作用。” ——访上海高考历史命题组组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

一、了解三种范式,以新史观指导高考复习

(一)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指导高考历史复习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k.s.5.u.c.o.m 考点揭示:

⑴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⑵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

⑸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整体史观下“世界文明”构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二)以文明史观指导高考历史复习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一般认为,“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如社会主义 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三)以现代化史观指导高考历史复习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3.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世界近现代史按现代化进程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4、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现代化的酝酿、启动时期; 18世纪工业革命到19世纪60年代,是现代化的发展时期;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是现代化在全世界扩展时期; 20世纪上半期,是现代化的调整和震荡时期;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化稳定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化进入新的高潮阶段。

二、适当关注新课标所反映的新观点

由于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的视角透视中外历史,所以论及社会剧变和社会转型时,就淡化了社会形态。●论述商鞅变法的影响时,不再说是确立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只论述了“收富国强兵之效”和对后世的影响。

●明清历史的定位,教材认为明清时是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期,而史学界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高度发展时期,又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明清这际进步思想家的评价:肯定他们对君主专制批判的同时,要认识到进步思想家的观念是“倡导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并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认为是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

●义和团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光绪新政(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备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缺乏经验,不懂政治;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急于求成;慈禧的权势太大;保守派的反对;袁世凯的出卖活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慈禧新政的进步意义:新政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制度和伦理观念都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变;新军的编练无疑壮大了军事力量;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原因: 新政各项政策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致使新政时期清政府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导致民众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个意义上,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之本身,及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及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厘清与扬弃。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战爆发原因:不仅要知道一战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还要知道一战爆发也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军国主义及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世界性大国的出现、科技成果在军事上的运用等方面综合导致的。

●对北洋政府参加一战的新认识,认为中国以弱国地位以往很少对世界问题发言,而在1917年终于改变了消极的中立政策决定参战,就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这一积极抉择具有开创性意义。参战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和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因此参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转向积极参与,北京政府后期的积极外交由此开端。中国参加一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付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争一席之地,从长远看,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取得发言权,因此一战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开端。

● 将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置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大背景中,认为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不再强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是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篇3:对几种蛋鸡疾病的防控

1 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证蛋鸡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凉爽, 及时供应饮水, 注意饲养密度,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安全饲养制度, 杜绝大小鸡混群饲养,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应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的含量, 饲粮新鲜不腐败、不霉变, 为减少应激, 促进生长, 提高产蛋率, 可在饲料中加杆菌肽锌或碳酸氢钠, 饮水中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

2 合理使用疫苗

2.1按生产厂家的要求和疫苗说明, 对不同种类进疫苗行保存, 以防失效, 同时注意疫苗的真空性, 非真空疫苗一定不能使用。

2.2 活苗一经稀释, 要在1h内用完, 死苗要在当天用完。

2.3免疫接种针头、注射器要严格煮沸15min, 10只鸡应换针头一次, 疫苗混合一定要均匀, 接种过程中要不停摇均 (灭活苗) , 保证每只鸡接种到足够分量的疫苗。

2.4有些疫苗, 同时免疫或免疫间隔短会互相干扰引起免疫失败。如新城疫活疫苗和法氏囊病活苗的免疫间隔应在3d以上。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免疫间隔应一周以上。

2.5免疫方法要合理。免疫方法主要有细雾滴喷雾 (30~80μm/直径) , 适用于青年鸡, 粗雾滴喷雾 (110~180μm/直径) , 适用于雏鸡, 滴鼻、点眼、刺种、饮水、注射 (皮下和肌肉) 。只有选择合理的免疫方法, 才能充分发挥疫苗作用, 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3 搞好卫生消毒

鸡舍内外要勤打扫, 饮槽、饮水器要勤洗刷, 粪便要勤除, 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 经常灭鼠、灭蚊蝇、灭蟑螂。常用消毒药有酸性类、碱性类、酚类、碘类等。最好几种性质不同消毒药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4 对症防治鸡病

对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和部分细菌性传染病, 要按免疫程序防疫, 做到“两化”即免疫程序化、疫情监测制度化、鸡群一旦发病, 要及时对症治疗。

4.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金银花、黄柏、知母、猪苓、泽夕各250g (1000只鸡1d用量) 全天拌料, 同时早上饮病毒唑, 中午饮补液盐, 晚上饮用肾肿解毒灵, 连用3d, 效果佳。

4.2 鸡喉气管炎

病毒唑每支用于5只成鸡, 大青叶1mL/只, 链霉素 (100万U) 每支注射10只鸡, 肌肉注射2次/d, 3~5d即愈。

4.3 法氏囊炎

卵黄抗体, 每只鸡每次注射0.5~1mL, 一般1~2次即愈。

4.4 鸡痘

可用病毒灵、维生素C、土霉素同时内服, 一般1~2次/d一周可痊愈。多数时3种药物每次各一片。

4.5 鸡新城疫

可用I系疫苗大剂量喷雾, 能有效防治。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 雾滴要小, 门窗封闭要严, 喷后密闭0.5h, 一般24h减轻。疫情不见好转的再注射高免卵黄抗体0.5mL。

4.6 曲霉菌病

可用制曲霉菌素, 0.5g/片、每片喂鸡20只, 连用5~7d, 同时饮红霉素水。

4.7 大肠杆菌病

可用氯霉素和诺氟沙星, 每50kg饲料各加100g, 连用3~5d。

4.8 禽霍乱

用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均可, 喹乙醇效果较好, 也可用敌菌净, 以上药物4片/kg, 连用5d。

4.9 球虫病

篇4:对几种走转功夫的认识

首先,我们看看被称为“内家三拳”之一的八卦掌,其开派宗师是清末直隶文安县朱家坞的董海川先生。八卦掌就是以独特的绕圈走圆功夫而闻名天下的。在练法上,据说原传的八卦掌是没有固定套路的,它的习练以单势为主,由于其在练法上脚下走转如推磨,故又被称为“磨门”或“转掌”,而单、双换掌是其典型的基本技法,因此历来深为各家传人所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八大势、八母掌、游身八卦连环掌、龙形八卦掌等套路以及六十四路掌法。黄柏年先生在其《龙形八卦掌》第五节中说:“盖欲使龙形掌之速成,自不必将前八掌完全练习,较费时间,就单换掌一势习熟,其变化之理油然而生。且龙形之三十二掌内,包罗姿势甚多,故先用单换掌之图,以表示简单易于领悟。”虽然各家掌势不尽相同,但其八卦转掌大多也是从单换掌练习入手的。它的练法是:先立正自然站立,双臂放松,之后双腿屈蹲,双手向腹前合拢,继而两手上举,右手顺左小臂外侧上穿至指尖与眼平时,左腕贴附于右肘弯里侧,眼视右掌,继而逐渐向右转体,两手随之小臂向里拧转,弧形向下、向外转推,指尖高与眉齐,做龙爪掌状,掌心对向圆心,即左脚跟里侧前上方(亦即所走圆圈的圆心方向),左掌置于右肘里侧下方、虎口对右肘尖。同时,右脚向前迈出,膝微曲,足尖略向里扣成虚步。向前迈步,里直外扣(即里脚直行,外脚循圆圈里扣),意若趟泥而行,这种方法确实如推磨。虽然在走步上有趟泥步、踮步等诸多不同形式,但练习要求却大体相似,如平心静气、顺项提顶、舌顶上腭、拧腰旋身、上体正直、宽胸松腹(或叫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两臂合中寓开、双手如拧绳、劲向内裹中有争、拧裹要圆满、沉肩坠肘、臀向内敛、吸胯扣膝、脚趾抓地、足心空涵等。初习时因有头晕立身不稳等现象,故也可采取正身向前,双臂垂于体侧,或双掌平按腹前及向两侧平展等方式走大圈习练,功深日久再渐次收束至走八步一圈的小圈,再拧身走圆去练即可。诚如歌诀说的那样:“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走即还,转变灵巧步中参。走如风,站如钉,摆扣转换步法清。”走圈之时脚下要有蹬、踢、趟、蹉、踩等意念。如此行功日久,两肾渐觉温热,后至周身温煦。虽有汗出而口中不喘,口中津液甘甜,宜吞咽入腹,身体渐觉有力,亦即从无力处生力。

走圈可以说是八卦掌总的行拳练功纲领,在“巧运弧圈,围圆而换”的行动变化中达到周身劲整、混元一气的养生和制敌技击的功夫。八卦掌名家孙锡■先生曾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作评述说:“此三家拳术,总不离图中之圈,奥妙俱在圈内。”可见八卦掌技艺是在不停的走圆中产生的,它利用这种形式使人精、气、神得以贯穿,令人体内的气血精髓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和技击的目的。

八卦掌据云是董先生得之于方外异人的传授,有说其传之于道门,其理合于《周易》,将身体以八卦之象为喻,脚走圆圈暗纳八卦方位,行拳自然,忌用拙力。

近年来,有人考证说八卦掌源自道家修法转天尊。虽然具体情况还有待再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但从形式上看两者确实有许多地方极其相似。道家修法转天尊的练习方式也是绕圈走圆,只是没有拧身、推掌和八步一圈的讲法,传说此功原创自宋末元初道家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祖师,其功本是用来消除睡魔(或说为性昏散乱)而设的一种简便易行、以绕圈走转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修身养性、炼气化神的修炼方法,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宗教仪轨,为道教门中行早晚课时必修的科仪,延传至今。它极具宗教色彩,在《道藏》中有所记述,和现在流传于民间的传法在手法上略有不同,但行圈走步还是大体一致的。

流传的转天尊的练法如下。两手相叠于小腹上,周身自然放松,两膝微曲,双脚平起平落绕圆走圈,走时要平稳缓慢、迈步均匀、思想专注、心无旁骛。走圈同时口中要诵持法号,早、晚念诵的法号各不相同(念诵法号今略),每走满3圈即转换方向。念诵法号是为了排除杂念、思想专注,以一念代万念,使杂念不起,心意专一,令心、口、意三识集中,精、气、神三宝团聚,从而达到健身养体的目的。

和转天尊一样同是源于道教门中、以走转为主要练功形式的另一种养生法门,叫做八仙庆寿功,也是从属于道教龙门一系,据悉陕西省西安市的八仙庵内乃有传承。它的练功方法与转天尊类似,也采用走圈行步的练功手段。行步时要求自然,不拘泥于步子的大小,但要求迈步行走时均匀平稳,不要有大的起伏。行走时不要求蹲身矮行,只要直立自然放松即可,呼吸自然。不意守,心意要内敛,专注于手上的变化,这是它和转天尊主要的不同之处。其手法为双手当胸呈抱拳行礼状,如左手握拳,右手则成掌自然包于左拳外,反之亦然。迈步时,如出左步,则左拳掌心向上、从右掌的虎口处圆转滚动而出,再变成掌;右手则由掌变为拳,顺左拳小指外沿内转回收继而握成拳,再向内滚动至左掌心处。如此左右拳随步动交替运行,循环无端。迈左步时出左拳,迈右步时出右拳,保持双目平视前方。手上滚动圆转,脚下走动转圈,行圈大小不限,步数不限,与戴家心意拳的劈拳相似,但只转圆滚动而出,不停顿,不向前或向下发力。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武当松溪派的四平八法和自然门内圈手这两手功夫,它们也是以走转为主要练功形式。

武当松溪派的四平八法,源自张三丰真人的弟子浙江四明的张松溪,属武当内家拳法。四平八法功夫为松溪派的基本技法之一。据该派当代大师王维慎先生称,“四平”之意出于《周易》之“元、亨、利、贞”四字,喻天之四季(春、夏、秋、冬)、地之四方(东、西、南、北)、人之四位(前、后、左、右,即前为元、后为利、左为亨、右为贞)。“八法”乃八方正隅转变之法,暗喻八卦。其理同八卦掌一样同出《易经》,讲求阴阳变化、矛盾统一,在正隅顺背的变化中得机得势。

“四平八法”的基本步法仍是走圆化圈,走圆在形式上是无始无终的,但又在走圆中纳八法应八方,取圆中有方象天喻地,即“走宜圆、打要方”,避实击虚,扬长击短,克敌制胜。这就又和八卦掌相类似了,不同于前述两种道门功法那样注重修养,而是突出了技击的目的。四平八法的步法以含机桩式为基本架子,手法为含机手。手法的运动包括转腕、扣穴、抱球,左右交替运行,脚下虚实相生,手足相应,互相协调,千变万动,以意为先。运动中以意动领引外在肢体运动,练习时身前无敌而假设有敌人存在出手以应敌。气转于黄庭,以意领气,气动肢随,内外形成一致。落步时脚向内扣以踩足、封裆,双脚呈三角形,两脚不停运行变换正隅方位。和八卦掌一样,在走圆的同时,四平八法十分强调腰胯的转动,在腰胯和脚的旋转中变换角度以应来敌的方向和机势。手、肩、肘等周身运转讲求自然圆活,多用暗劲,手、身、足、意、气周身上下连贯一气,做到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在走圆上又分为原地走圆、大走圆和小走圆三种练习方式。而且松溪派的四平八法十分注重内气在黄庭中的运转,突出了内家拳以内炼意气为先的特点。

我们再看看自然门的内圈手功夫吧。在自然门众多的武功里,最为根本的一项功夫就是自然门的内圈手。杜心五先生的弟子、一代武学大师万籁声先生曾说:“本门功夫不雅观,但便于实用,便于强身祛疾,即此内圈手之走圈功夫。学者能于每早随意走数圈,必能有益身心。”自然门其他功夫也都是在此功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自然门要求习练者要在内圈手功夫习练由每次转百步增至练2小时并习之2年后,在火性歇、气下去后再习练子母球、虎口棒、鸳鸯环、上桩、走簸箩等功夫,否则会产生疾病。由此足以证明此功在自然门中之重要地位。内圈手功夫本身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培元固本、开发潜能,而且也是集内功、轻功、实战于一体的。

在行功时,呼气下沉丹田,微以意守之。身体下蹲,矮身走圈,两脚平起平落,足跟着力。每走一步,左右手成掌(或虎爪状)随之相应地圈一遍成环状由内圈出,双目平视前方,意若在泥水之中行走。习功即久,可以脊领身,以身带步,肢体上下、左右相合。练时动作要自然,不必配合呼吸。对其习练要点万老曾指出,要“意守小腰,气沉丹田,双目平视,也无固定的几步一圈,无所谓起式、收式,想走即走,愿收即收”,也并不讲究什么层次,以炼气为本,其练功即是炼气,炼气即是练功。这一点很符合道家养气修身、抟气至柔的修炼宗旨。虽说在练功形式上是矮身走步,但却也由高渐低,再由低到高,根据自身体力和功夫深浅来决定,所走转之圆圈也可大可小,充分体现了自然门功夫行功总诀说的“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练功要领。

综观上述几种走圈功夫,我们对它们进行比较如下。

一、在练法上,无论手法如何变化,身体下蹲的高矮怎样不同,其下盘在练习步法上都是以行圈走圆为基本形式。在行圈范围的大小上,八卦掌、四平八法和内圈手多是从大圈到小圈进行走转,转天尊和八仙庆寿功则未要求转圈范围的大小变化。除八卦掌是斜身对圆心走转外,其余都不需面向圆心,多系双目平视正前方绕行。在步法上,八卦掌、转天尊和内圈手迈步都讲究平起平落,四平八法以含机步形式练习,八仙庆寿功则是以自然而然的走步方法为原则。内家拳习练上有养气和炼气之别,从上述几种形式上看,转天尊和八仙庆寿功似乎不大注重手法和对技击制敌的习练,而偏重于炼气养生,这和它们原本出自道门修持有很大的联系,突出了道家养生全神的特点。而八卦掌、四平八法和内圈手在养生的同时,更着意于技击,偏于炼气方面的修为,尤其是八卦掌在这方面就更为突显。内圈手则似乎介于两者之间而又着意于养生的层面,从其出手之时不着意于如何用于击人即可见一斑,因而万老又称自然门为气功。其实各家功夫都很注重炼与养的结合,只是取向着意有所差别而已。上述功夫均是从外形的运动中求内心之静的,手法上四平八法的扣穴、抱球与自然门内圈手的动掌及八仙庆寿功之出拳,手形不同,但要求相近,都讲圆形运动,都要求手足相应;八卦掌和转天尊在走圆的同时,双手均是固定不动的,气沉丹田的要求也是除八仙庆寿功外其他功法的共同之处。

二、从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八卦掌和内圈手都是在清末面世并流行开来的,且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八卦掌(转掌)在董公公开传授之前,是否在某一范围内还有流传尚不得知,但它源于道门却成定论。在理论上,内圈手和八卦掌一样受着道家思想的影响,取其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从无中生有,不讲求着法、不着相,以气为根本,变刚为柔,柔中寓刚,达刚柔相济之法。武当松溪派四平八法功夫则是内家功夫一脉真传,自然秉承着道家的思想宗旨,其理与八卦掌一样同宗于《周易》。转天尊本身就属于道教修行法门,八仙庆寿功从发生地来看也属道家门派,与转天尊同门而出。将历史的发展脉络理顺一下会发现,从转天尊、八仙庆寿功至松溪派四平八法,再到八卦掌、内圈手,好似道家走转功夫的发展和演进。

篇5:对几种调制方式的总结

信阳桃花水母对几种生态因子胁迫的耐受反应

在不同温度、盐度、pH等因子胁迫条件下,研究观察了信阳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xinyangensis)的生活状态、形态变化及存活等耐受反应,并测定了信阳桃花水母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最低耐氧能力.结果表明,信阳桃花水母的`最适生活温度范围为15 ℃~25 ℃,pH为6.0~8.2.信阳桃花水母对盐度耐受力差,盐度为2时,仅能存活96 h;但具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20 ℃时窒息点为0.26 mg・L-1,平均耗氧量和平均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作 者:王丹丽 徐善良 蒋宏雷 杨华 WANG Danli XU Shanliang JIANG Honglei YANG Hua  作者单位:王丹丽,徐善良,杨华,WANG Danli,XU Shanliang,YANG Hua(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315211)

蒋宏雷,JIANG Honglei(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315010)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 17(6) 分类号:Q958 关键词:桃花水母   生态因子胁迫   耐受性   耗氧率  

篇6:对几种调制方式的总结

利用生草果园土壤浸提液砂培龙眼、毛豆、罗卜,观测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培养23 d时,百喜草处理的发芽势>平托花生处理的>圆叶决明处理的>宽叶雀稗处理的>对照的,而百喜草处理最终发芽率(84.7%)>平托花生处理的(80.0%)>圆叶决明处理的(55.3%)>CK的(40.0%)>宽叶雀稗处理的(33.3%),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利用土壤浸提液的.稀释液砂培毛豆、龙眼、罗卜时,不同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原液砂培时,平托花生处理可显著地提高毛豆的发芽率,宽叶雀稗处理显著地降低毛豆的发芽率,且其两种浓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原液培养罗卜时,宽叶雀稗处理发芽率(92.0%)最低,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其浓度间也有显著性差异;4种牧草处理都抑制罗卜单株干重的增长,百喜草、宽叶雀稗处理浓度间差异极显著.圆叶决明处理浓度间差异显著.

作 者:李发林 危天进 黄炎和 林晓兰 蔡志发 林永贤 林敬兰 Li Falin WEI Tianjin HUANG Yanhe LIN Xiaolan CAI Zhifa LIN Yongxian LIN Jinglan 作者单位:李发林,林晓兰,Li Falin,LIN Xiaolan(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363001)

危天进,WEI Tianjin(龙岩市武平县农业局,福建龙岩,364300)

黄炎和,HUANG Yanhe(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蔡志发,林永贤,CAI Zhifa,LIN Yongxian(漳州市水土保持办公室,福建漳州,363000)

林敬兰,LIN Jinglan(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福建福州,350003)

上一篇:诚诚恳恳 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校长下一篇:以海边戏水记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