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罚款条例

2024-05-13

安全罚款条例(通用6篇)

篇1:安全罚款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罚款处罚规定(试行)

2015年版

第一条 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 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依照《安全生产法》 和《条例》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 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人员。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 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 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无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人员的上一年年收 入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

(一)主要负责人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职工平均工资的 5 倍以上 10 倍以下计算;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上一职工平均工资的 1 倍以上 5 倍以下计算。

第五条 《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第六条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决定;

(三)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四)对发生一般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决定。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指定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 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 对煤矿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

(三)对发生一般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属分局决定。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指定下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 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 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本规定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权限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100% 的罚款;

(二)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60%至 80%的罚款;漏报事故 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40%至 60%的罚款;

(三)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80%至 100% 的罚款。

第十二条 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137 号)等规定给予罚款。

第十三条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谎报、瞒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60%至 80%的罚款;

(二)伪造、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隐匿资金、财产、销毁有关证据、资料,或者拒绝 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上 一年年收入 80%至 90%的罚款;

(三)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100%的罚款。

第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 毒,下同),或者 3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负有责任的,处 2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有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节的,处 50 万元的罚款。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

(一)造成 3 人以上 6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3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50 万元以上 7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 6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3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3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70 万元以上 1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情节的,处 100 万元的罚款。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

(一)造成 10 人以上 15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7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7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100 万元以上 3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 15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7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7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3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罚款。“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情节的,处 500 万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 30 人以上 4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 12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 亿元以上 1.2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5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 40 人以上 5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20 人以上 1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2 亿元以 上 1.5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1000 万元以上 15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造成 5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50 人以上重伤,或者 1.5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处 1500 万元以上 20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负有责任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 2000 万元的罚款:

(一)谎报特别重大事故的; “

(二)瞒报特别重大事故的;

(三)未依法取得有关行政审批或者证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

(四)拒绝、阻碍行政执法的;

(五)拒不执行有关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备或者设施的行政执法指令的;

(六)明知存在事故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一年内已经发生 2 起以上较大事故,或者 1 起重大以上事故,再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八)地下矿山矿领导没有按照规定带班下井的。第十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80%的罚款。

第十九条

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下列规定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 2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 5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 10 万元以上 15 万元以下的罚款; “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 15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条例》和本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分别裁量,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十一条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其他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安全罚款条例

第42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已经2011年8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第四项修改为:“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二、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200万元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300万元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原第一款调整为第二款,并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至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2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删除第十三条第一项。

第三项修改为:瞒报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谎报、”

四、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处20万元的罚款。”

五、第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行为的,处50万元的罚款。”

六、第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行为的,处200万元的罚款。”

七、第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八、删除第二十二条。

本决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2007年7月1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公布根据2011年9月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第五条 《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第六条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三)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四)对发生一般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指定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 对煤矿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

(三)对发生一般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属分局决定。

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指定下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本规定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权限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二)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三)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罚款。

第十二条 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200万元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300万元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至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2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伪造、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隐匿资金、财产、销毁有关证据、资料,或者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至90%的罚款;

(二)谎报、瞒报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第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负有责任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处20万元的罚款。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3人以上6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6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行为的,处50万元的罚款。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10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7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7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15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7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7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行为的,处200万元的罚款。第十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处500万元的罚款。第十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十九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规定的罚款幅度与本规定不同的,按照较高的幅度处以罚款,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条例》和本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分别裁量,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十一条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其他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

篇3: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08年10月6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〇〇八年十月九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保证乳品质量安全,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乳品, 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法律对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三条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的乳品质量安全负责, 是乳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乳制品生产环节和乳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乳制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乳制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 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报告、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对有关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有领导责任的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条生鲜乳和乳制品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并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组织修订。

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包括乳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乳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通用的乳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与乳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以及其他需要制定为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

制定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婴幼儿身体特点和生长发育需要, 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疾病信息和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信息等, 对发现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乳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立即组织进行风险评估, 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和监督措施。

第七条禁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添加任何物质。

禁止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八条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商务部门, 制定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完善服务体系,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合理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奶畜养殖规模, 科学安排生鲜乳的生产、收购布局。

第九条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引导、规范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依法生产经营。

第二章奶畜养殖

第十条国家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引导、扶持奶畜养殖者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支持奶业发展资金, 并鼓励对奶畜养殖者、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给予信贷支持。

国家建立奶畜政策性保险制度, 对参保奶畜养殖者给予保费补助。

第十一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奶畜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

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为奶畜养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第十二条设立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符合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奶畜养殖规模;

(二) 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 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 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五) 有对奶畜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六) 有生鲜乳生产、销售、运输管理制度;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办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奶畜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奶畜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 载明以下内容:

(一) 奶畜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 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 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 奶畜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 生鲜乳生产、检测、销售情况;

(六) 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奶畜养殖小区开办者应当逐步建立养殖档案。

第十四条从事奶畜养殖, 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禁止销售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生鲜乳。

第十五条奶畜养殖者应当确保奶畜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并确保奶畜接受强制免疫。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奶畜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的, 应当立即隔离、治疗或者做无害化处理。

第十六条奶畜养殖者应当做好奶畜和养殖场所的动物防疫工作, 发现奶畜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立即报告, 停止生鲜乳生产,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疫病扩散。

奶畜养殖者对奶畜养殖过程中的排泄物、废弃物应当及时清运、处理。

第十七条奶畜养殖者应当遵守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直接从事挤奶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奶畜养殖者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设施等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第十八条生鲜乳应当冷藏。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生鲜乳, 不得销售。

第三章生鲜乳收购

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奶源分布情况, 按照方便奶畜养殖者、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原则, 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必要时, 可以实行生鲜乳集中定点收购。

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划布局, 自行建设生鲜乳收购站或者收购原有生鲜乳收购站。

第二十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 并具备下列条件, 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一) 符合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布局;

(二) 有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收购场所;

(三) 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

(四) 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 (五) 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六) 有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2年;生鲜乳收购站不再办理工商登记。

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开办生鲜乳收购站。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收购生鲜乳。

国家对生鲜乳收购站给予扶持和补贴, 提高其机械化挤奶和生鲜乳冷藏运输能力。

第二十一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及时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运输设施等进行清洗、消毒, 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生鲜乳收购站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常规检测。检测费用不得向奶畜养殖者收取。

生鲜乳收购站应当保持生鲜乳的质量。

第二十二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建立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应当包括畜主姓名、单次收购量、生鲜乳检测结果、销售去向等内容, 并保存2年。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鲜乳价格的监控和通报, 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必要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由价格、畜牧兽医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 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 供购销双方签订合同时参考。

生鲜乳购销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由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禁止收购下列生鲜乳:

(一) 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

(二) 奶畜产犊7日内的初乳, 但以初乳为原料从事乳制品生产的除外;

(三) 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 (四) 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对前款规定的生鲜乳, 经检测无误后, 应当予以销毁或者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措施。

第二十五条贮存生鲜乳的容器,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在挤奶后2小时内应当降温至0-4℃。

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 并随车携带生鲜乳交接单。交接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的名称、生鲜乳数量、交接时间, 并由生鲜乳收购站经手人、押运员、司机、收奶员签字。

生鲜乳交接单一式两份, 分别由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者保存, 保存时间2年。准运证明和交接单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确保监测能力与监测任务相适应。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制定并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对生鲜乳进行监督抽查, 并按照法定权限及时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监测抽查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任何费用, 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四章乳制品生产

第二十八条从事乳制品生产活动,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取得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一) 符合国家奶业产业政策;

(二) 厂房的选址和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 有与所生产的乳制品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生产、包装和检测设备;

(四) 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五) 有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污染物的处理设施;

(六) 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质量监督部门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应当征求所在地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从事乳制品生产。

第二十九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采取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十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提高乳制品安全管理水平。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应当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乳制品生产企业, 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 应当依法撤销认证, 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鲜乳进货查验制度, 逐批检测收购的生鲜乳, 如实记录质量检测情况、供货者的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并查验运输车辆生鲜乳交接单。查验记录和生鲜乳交接单应当保存2年。乳制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进生鲜乳。

乳制品生产企业不得购进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超标, 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致病性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生物毒素以及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

第三十二条生产乳制品使用的生鲜乳、辅料、添加剂等, 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的乳制品应当经过巴氏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杀菌或者其他有效方式杀菌。

生产发酵乳制品的菌种应当纯良、无害, 定期鉴定, 防止杂菌污染。

生产婴幼儿奶粉应当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不得添加任何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物质。

第三十三条乳制品的包装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如实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成分或者配料表, 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保质期, 产品标准代号, 贮存条件,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化学通用名称,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使用奶粉、黄油、乳清粉等原料加工的液态奶, 应当在包装上注明;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生产液态奶的, 应当标明“复原乳”字样, 并在产品配料中如实标明复原乳所含原料及比例。

婴幼儿奶粉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详细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四条出厂的乳制品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出厂的乳制品逐批检验, 并保存检验报告, 留取样品。检验内容应当包括乳制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乳制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稳定剂以及酸奶中使用的菌种等;婴幼儿奶粉在出厂前还应当检测营养成分。对检验合格的乳制品应当标识检验合格证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检验报告应当保存2年。

第三十五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如实记录销售的乳制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第三十六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乳制品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险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或者生长发育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告知销售者、消费者, 召回已经出厂、上市销售的乳制品, 并记录召回情况。

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召回的乳制品应当采取销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

第五章乳制品销售

第三十七条从事乳制品销售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有关证照。

第三十八条乳制品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 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 验明乳制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 并建立乳制品进货台账, 如实记录乳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乳制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乳制品销售台账, 如实记录批发的乳制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九条乳制品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 保持所销售乳制品的质量。

销售需要低温保存的乳制品的, 应当配备冷藏设备或者采取冷藏措施。

第四十条禁止购进、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乳制品。

禁止购进、销售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

第四十一条乳制品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第四十二条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追回已经售出的乳制品, 并记录追回情况。

乳制品销售者自行发现其销售的乳制品有前款规定情况的, 还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 通知乳制品生产企业。

第四十三条乳制品销售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 履行不合格乳制品的更换、退货等义务。

乳制品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后, 属于乳制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的责任的, 销售者可以向乳制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追偿。

第四十四条进口的乳品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尚未制定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可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四十五条出口乳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乳品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同时还符合进口国家 (地区) 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加强对乳制品生产环节和乳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乳制品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乳制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监督检查部门之间, 监督检查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 应当及时通报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监督抽查, 并记录监督抽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需要对乳品进行抽样检查的, 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四十七条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监督检查时, 行使下列职权:

(一) 实施现场检查;

(二) 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 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检验报告等资料;

(四) 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以及违法使用的生鲜乳、辅料、添加剂;

(五) 查封涉嫌违法从事乳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扣押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 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险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责令并监督生产企业召回、销售者停止销售。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鲜乳购销过程中压级压价、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乳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 及时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 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五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 公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同级卫生主管部门通报乳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乳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信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公布。

第五十二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涉嫌犯罪的, 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举报乳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 应当完整地记录、保存。

接到举报的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对于实名举报, 应当及时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 不得推诿。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在生鲜乳收购、乳制品生产过程中, 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的乳品, 以及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五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 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乳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六条乳制品生产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不停止生产、不召回的, 由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停止生产、召回;拒不停止生产、拒不召回的, 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乳制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制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七条乳制品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 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不停止销售、不追回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追回;拒不停止销售、拒不追回的, 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乳制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制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在婴幼儿奶粉生产过程中, 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或者生产、销售的婴幼儿奶粉营养成分不足、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依照本条例规定, 从重处罚。

第五十九条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在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后未报告、处置的, 由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收购的生鲜乳和相关的设备、设施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有许可证照的,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一) 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收购生鲜乳的;

(二) 生鲜乳收购站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后, 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继续从事生鲜乳收购的;

(三) 生鲜乳收购站收购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收购的生鲜乳的。

第六十一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未取得许可证, 或者取得许可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法定要求从事生产销售活动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二条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 或者滥用职权、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 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草原牧区放牧饲养的奶畜所产的生鲜乳收购办法, 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另行制定。

篇4:《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醉驾入刑

2011年5月,《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飙车行为入刑后的正式罪名为危险驾驶罪。

2013年1月起,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23号令)开始施行。由于新规从驾驶证考试申领、驾驶人及驾驶证审验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处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管理规定,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新规将计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处罚力度也大大加强。遮挡号牌、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都要一次扣除12分,史上最严交规也让驾驶人有了更强的安全意识。

2004年3月,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2004年6月,一汽轿车召回38000辆马自达6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发布后的第一起汽车厂商主动召回的案例。

从召回效果来看,涉及产品缺陷的厂商均能按时完成召回计划,召回率均达到80%以上,消费者满意度94%以上,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使国内汽车企业与海外汽车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不仅海外汽车生产企业实施了汽车召回,中国品牌车企也开始有了更多产品召回的案例,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有力的保障。

“三包”指:包修、包退、包换,这个概念在家电、手机等产品中早已普及,但汽车“三包”的出台却一拖再拖。早在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展开有关汽车“三包”规定的前期起草和调研工作,之后博弈10余年,共经历9版意见稿、4次公开征询意见和50余次激烈讨论,直到2013年《家用汽车产品维修、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才正式颁布。

如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汽车“三包”规定,可以说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虽然退换车条件的苛刻、专业第三方鉴定机构的缺失、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汽车消费市场方面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5:矿井一通三防”管理罚款条例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处罚条例

通风防突科

2017年12月

一、通风管理

第1条 通风系统必须有合理、可靠。通风设施牢固可靠,否则对责任人(及施工位单)罚款500-1000元。

第2条 主要进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实际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2/3。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500—1000元。

第3条 井下长度超过6m、宽度小于1.5m的独头巷道,必须及时密闭。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300元。

第4条 掘进工作面严格执行停风停电撤人制度,不论何种原因造成停风,施工单位和瓦检员必须撤出人员,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300元/次。

第5条 井下发生停风停电事故后,本班队长、带班长、安监员、瓦检员必须立即撤离工作面人员至全风压通风巷道并汇报调度室,人员撤离后,瓦斯检查员负责在巷道口打设栅栏,悬挂严禁入内牌,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200元/次。

第6条 井下各队组严禁私自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行,如有特殊情况,需申请通风部门,制定措施后,方可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行,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500元。

第7条 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200—500元。

第8条 交接班时,跟班电工和瓦检工每天要对局部通风机进行一次倒台试验,并填写记录,否则对电工和瓦检工各罚款50元。

第9条 局部通风机搬运和安装期间造成变形或损坏,按照损坏程度对施工队罚款100--500元;无按照指定地点安装或不合格返工重新安装。

第10条 施工队负责风筒的吊挂工作,用铁丝拉直拉紧后风筒吊挂在铁丝上,必须平、直、紧、稳,避免剐蹭、必须逢环必挂,否则发现一处不符合规定,每处罚款50元。不准花接,风筒之间必须正接,不得反接,且要反压边;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50元/处。风筒接头漏风的每处罚款50元/处。发现风筒落后距迎头不大于5米(或7架棚梁),每超过1米对责任施工队罚款100元。

第11条 用荆芭或其它物品堵塞风筒出口或将风筒口拉歪,使风流吹向帮顶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100元。

第12条 运料或其它原因划破风筒长度每处1厘米罚款50元,长度超3厘米-5厘米以上罚款300元。故意损坏风筒的按其破坏程度加倍处以500-1000元罚款。

第13条 施工地点供风风筒脱节,未处理继续作业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元,造成瓦斯超限的罚款500-1000元。

第14条 临时停风地点没有及时停电停工撤人、不向调度室汇报的,对施工队罚款200元、对瓦检员罚款50元。

第15条 风门前后5米内与风门中间堆放材料、杂物、矿车等物品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100元。局部通风机前后10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发现堆放杂物对责任施工队罚款100元

第16条 井下测风站前后10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发现堆放杂物

对责任施工队罚款100元。

第17条 井下所有风门私自松联锁绳,拆掉联锁装置(联锁绳和配重),对施工单位责任人罚款100元。把两道正反向风门同时打开对责任人或施工队罚款200元。

第18条 施工单位责任区范围内的风门,因管理不善,造成煤泥、浮煤堵塞风门,造成风门不能正常开关,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并及时处理,否则加倍处罚。

第19条 用矿车、设备、材料或坑木或其它物体支堵风门的,造成风门不能正常开关,每发现一次,对责任人罚200元;

第20条 损坏风门及风门墙体的,施工队要及时修复,否则对对责任人罚款200-500元。

第21条 丢失或损坏调节风门板和防逆风装置的,每块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元。

第22条 巷道贯通前必须按措施进行施工,未按措施贯通后造成风流短路,对施工队罚款500元/次。

第23条 构建所有风门、挡风墙、密闭等通风设施时,要采用砖水泥沙浆砌筑和混凝土砌筑,墙体厚度、嵌入巷道周边煤岩深度不得小于规定要求,墙壁四周要有不少于10㎝的裙边。发现有1处不符合规定或未掏槽,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墙面要平整(1m2内凸凹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无重缝、无空缝、无漏风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处;风门水沟应设置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应设置底槛,电缆、管路孔应堵严,否则对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每处通

风设施完工后,必须把施工现场清理干净,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次。

第24条 材料或杂物堵塞进风回巷断面三分之二的,造成通风系统不畅,或影响通风行人的,发现一次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500元。

第25条 私自移动栅栏位置或毁坏栅栏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第26条 损坏一通三防牌板、等通风设施牌板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27条 对由于扩修施工或采煤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煤墙片帮,或冒顶堵塞巷道超过三分之二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500元,造成巷道堵死、风流不畅、瓦斯积聚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500-2000元。

二、瓦斯管理

第28条 矿长 矿技术负责人、科长、工程技术人员、采掘区队长、班长、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安检员、瓦斯检查员入井必须佩戴便携仪人员,否则罚款50元,第29条 瓦检员必须按照巡回图表检查瓦斯,每次检查汇报时间间隔不超过2.5小时,时间误差不超过30分钟,否则每次对瓦检员罚款50元,每少检查一次罚款50元。并及时调度室汇报,不及时汇报罚款50元

第30条 调度室每班要对瓦检员反向调度,发现一次调岗不在,对瓦检员罚款50元,别人代替汇报的,对瓦检员和代替人各罚款50元。

第31条 瓦检员负责对所管辖区域的瓦斯传感器用光学仪器进行核

对,每班至少核对一次。否则对其罚款50元。瓦斯检查“三对口”不符合要求的,罚款50元/处。瓦检员空班漏检、虚检或假检罚款200元。

第32条 瓦检员必须在指定地点交接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清本班情况和下班应注意的问题,并相互在检查手册上签字。否则对其罚款30元。

第33条 安检员,瓦检员下井必须携带瓦斯便携仪和瓦斯鉴定器,跟班技术员、班组长、跟班电工必须携带瓦斯便携仪;否则罚款100元。

第28条 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牢固,造成瓦斯超限的对责任人(及施工位单)罚款500-1000元。

第28条 工作面、上偶角未按要求悬挂瓦斯便携仪,罚款100元;或悬挂位置不合理罚款100元;掘进工作面距迎头小于5米处在风筒另一侧必须悬挂瓦斯便携仪,否则罚款100元。

第29条 局部瓦斯聚积不采取措施处理的,对施工队罚款500元;对瓦检员罚款100元。

第30条 当采掘面瓦斯浓度达到0.5%时,施工队要立即停止作业,并协助瓦检、安检员进行处理,同时向调度室汇报。若不停止作业处理,继续施工的对施工队罚款500-1000元,瓦检、安检员不汇报各罚款50元

第31条 达到0.7%以上对责任施工队罚款1000-2000元,造成瓦斯超限报警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0-10000元,并承担上级部门对矿井的罚款。

第32条 工作面尾巷不及时回收罚款200元;造成尾巷瓦斯超限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500元。

第33条 井下进行瓦斯排放时,必须进行逐级排放,严禁一风吹,否则对责任施工队罚款500元/次;瓦斯排放完毕后,瓦检员向通风科、调度室汇报,瓦检员未汇报以前,严禁恢复工作面动力启动,否则对责任施工队罚款500元/次。

第34条 工作面进、回风巷(扩修地点)、采煤工作面因冒顶堵塞断面1/3以上对责任施工队罚款500元,冒顶堵塞断面造成采面回风流瓦斯浓度达到0.6%及以上对施工队罚款500-1000元,并承担上级部门对矿井的罚款。

第35条 瓦斯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溜岗、串岗,睡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否则每发现1次罚款100元。

第36条 瓦斯员对于发现瓦斯隐患,未及时汇报或采取相应措施的,每发现1次罚款100元。

三、供水施救和粉尘防治

第37条 在采掘工作面主要巷道或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m设置三通阀门。发现有1处不符合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38条 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煤尘注水。按规定进行钻孔施工和注水,不得弄虚作假,否则发现1次对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39条 掘进工作面风水管路主管路距迎头不得超过30m,距迎头超过3米(一节管子)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距迎头20米以内装煤

前配备软管洒水防尘,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

第40条 责任区内掘进工作面压风自救距迎头不得超过25-40米,根据工作面掘进进度挪移(瓦检工配合),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采煤工作面压风自救和供水阀门距工作面不得超过30米,根据工作面推进进度挪移(瓦检工配合),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

第41条 责任区内主要进风巷每2天冲洗一次;回采工作面内及上下付巷出口30米范围内每班冲洗一次;30m以外的回风巷道,每2天冲洗一次;轨道巷、总回风巷道每周至少冲洗一次;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

第42条 责任区内掘进工作面每2天冲洗一次,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

第43条 转载点前后20米内坚持每班冲刷,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50元;

第44条 责任区内巷道不得有煤尘堆积一处(堆积长度大于5米,厚度超过2mm的,每5米为一处)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元/处。

第45条 转载点开机必须开启喷雾,否则对责任人罚款30元。第46条 责任区内供水施救和防尘管子丢失一处罚款100元,阀门每破坏或丢失一个罚款100元,丢失一组喷雾罚款200元,丢失一个喷头罚款50元。

第47条 责任区内防尘水管漏水、压风管路漏风及时整修,否则一处罚款100元

第48条 隔爆水棚由施工队安装、通风科监督验收,施工队责任范

围内的隔爆水袋破损、脱钩、缺水对责任人或施工队罚款50元/个。

第49条 责任区范围内压风装置、供水施救装置由在该区域的责任队组负责管理、维护,发现丢失或损坏的,由责任队组造价赔偿并对责任人罚款200元/次。

第50条 责任区范围内安装压风装置、供水施救装置水管时,管子阀门扳手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水管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否则发现1处不合格对责任人罚款50元。

第51条 责任区范围内压风装置、供水施救系统下面或管路上不得堆放杂物,否则发现1次对责任人罚款50元。

第52条 责任区范围内不用的通风设施、隔爆水棚、压风自救、防尘设施等及时回收否则罚款200元。

第53条 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压风自救及供水施救装置各自维护好,通风科负责监督管理;发现压风自救或供水施救装置损坏及压风、供水管路丢失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元。

四、防火管理

第59条 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三通阀门,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m设置三通阀门。发现有1处不符合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60条 责任区内供水施救和防尘管子丢失一处罚款100元,阀门每破坏或丢失一个罚款100元,第61条 严禁携带明火、易燃、易爆物品下井,否则发现1次罚款200元。

第62条 不得私自在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批准,一经发现对相关责任人罚款500元。

第63条 井下任何地点需电、气焊或进行其它产生明火的作业,无按照安全技术措施严格落实执行的,对责任人罚款500元。

第64条 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否则罚款50元。

第65条 安监员﹑瓦检员要按规定对井下各检查点进行检查则每一处罚款20元。

第66条 私自拆掉挡风墙、揭开密闭的,罚款500--1000元。第67条 采煤工作面结束后,没按“规程”规定时间及时建造密闭,每无故拖延一天对责任单位罚款200元。

第68条 巷道空顶、空帮大于0.5m,且没有及时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的,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元。

第69条 沿空送巷时、沿空留巷必须对顶帮段进行全断面或留巷帮封闭,否则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元。

第70条 发现有温度升高、CO产生等自然发火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否则对施工队罚款500元。

第71条 井下使用过的油脂和带油的棉纱、布头、纸等不按要求送到地面处理的,对责任人罚款50元。

第72条 井下皮带和电气设备不按要求检查引起高温的,对责任人罚款200元。

第73条 井下各地点消防器材不符合标准要求,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项。过期的消防器材由使用管理单位及时更换。否则对使用单位100元/处。

第74条 严禁随意破坏,擅自挪用消防器材,否则对当事人罚款100元/次。

五、监控系统和仪器仪表

第75条 安全监控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严禁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按时交接班,并做好监控室设备运行和监控内容的登记、交接,否则罚款30元/次。

第76条 并认真执行好主机显示瓦斯超限的请示报告制度和主机故障和井下停电的请示报告制度,否则罚款30元/次。

第77条 井下各个掘进工作面迎头小于5米处在风筒另一侧必须悬挂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由瓦检员监督施工队悬挂到位,否则对施工队罚款100元,各个掘进工作面巷距回风10-15米处必须按标准悬挂甲烷传感器和一氧传感器,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

第78条 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瓦斯传感器吊挂在距工作面下安全出口10-15米处,采煤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吊挂距工作面上安全出口10-15米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传感器吊挂在回风巷最后一架棚梁距老塘侧1米处,采煤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吊挂在距工作面回风口10-15米处,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由瓦检员监督施工队悬挂至标准位置;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

第79条 各队组要配合监控电工,每15天至少进行一次甲烷标校风电闭锁和电闭锁试验,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标校工作,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0元/次

第80条 因洒水降尘或在监测监控设备附近作业过程中未采取保护措施,造成监控设备造成失灵、故障的,引起瓦斯误报警的,对责任人罚款200元,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0元,并全部承担上级对本矿的罚款。

第81条 扩修或工程结束后必须把监控设备和管线按标准恢复原位,否则对责任施工队罚款200-500元。

第82条 故意破坏监控设备和传输线的,每处罚款1000元,并按原价3倍赔偿。引起瓦斯误报警的,对施工队罚款2000元,并全部承担上级对本矿的罚款。

第83条 私自拆掉电闭锁和风电闭锁装置,或者用其他方法使闭锁不能正常工作的,本矿发现一次罚款500元。上级单位检查处罚所产生的本项罚款全部由施工队承担,本矿再追加一倍罚款。

第84条 监控仪器仪表必须按时标校、更换,否则发现1次不符合规定,对责任人罚款50元。

第85条 在使用仪器、仪表时,严禁撞击或甩打,否则发现1次罚款100元,造成仪器仪表损坏的,还必须照价赔偿。

第86条 对于丢失或损坏 “一通三防”仪器、仪表的,按照原价赔偿。

篇6:安全罚款条例

【发布日期】2002-05-20 【生效日期】2002-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罚款处罚办法》的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罚款处罚办法〉的决定》已经2002年4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淇

二○○二年五月二十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罚款处罚办法》的决定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罚款处罚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二、第五条修改为:“违反《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闲置可以绿化的空地两年以上的,按照应当绿化的空地面积,处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完成绿化工程。”

三、第六条修改为:“违反《条例》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在30日内,未将绿化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拆除,未将绿化用地清理干净的,责令改正,并处每日每平方米5角的罚款。”

四、第七条中的“《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改为“《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五、第八条修改为:“对违反《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期限将代征绿地交给城市绿化专业部门的,责令限期交出,并处每日每平方米5角的罚款。”

六、第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条例》有下列第(一)、(二)、(三)项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第(四)、(五)、(六)项行为之一的,责令赔偿损失,并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一)就树盖房或者围圈树木的;

(二)在绿地或者道路两侧绿篱内设置营业摊位的;

(三)在草坪或者花坛内堆物堆料的;

(四)在绿地内乱倒乱扔废弃物的;

(五)损坏草坪、花坛和绿篱的;

(六)钉拴刻划树木、攀折花木的。”

七、第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照《条例》规定作出其他处理外,对责任者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

(一)在绿地内倾倒、排放污水、污物等,严重污染绿地的;

(二)擅自改变绿地使用性质、擅自临时占用绿地的。

“在绿地内倾倒垃圾、渣土的,责令限期清除干净、恢复绿地原状,并按照影响绿地的面积,处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园林树木赔偿标准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九、删去第十三条。

此外,对个别文字及条款顺序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本决定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0年6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19号令发布、1997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的《〈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罚款处罚办法》根据本决定修正后,重新发布。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罚款处罚办法

(1990年6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9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第一次修改,根据2002年5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5号令第二次修改)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违反《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闲置可以绿化的空地两年以上的,按照应当绿化的空地面积,处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完成绿化工程。

第三条第三条 违反《条例》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在30日内,未将绿化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拆除,未将绿化用地清理干净的,责令改正,并处每日每平方米5角的罚款。

第四条第四条 对违反《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砍伐、移植以及其他损害古树名木行为的罚款,按照《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执行。

第五条第五条 对违反《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期限将代征绿地交给城市绿化专业部门的,责令限期交出,并处每日每平方米5角的罚款。

第六条第六条 违反《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赔偿损失、补种树木,并处损失费2至5倍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砍伐树木的;

(二)驾驶车辆或者从事其他作业撞伤、撞倒树木及其他严重损坏城市绿化和绿化设施的。

第七条第七条 违反《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擅自移植树木的,由城市绿化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八条第八条 违反《条例》有下列第(一)、(二)、(三)项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第(四)、(五)、(六)项行为之一的,责令赔偿损失,并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一)就树盖房或者围圈树木的;

(二)在绿地或者道路两侧绿篱内设置营业摊位的;

(三)在草坪或者花坛内堆物堆料的;

(四)在绿地内乱倒乱扔废弃物的;

(五)损坏草坪、花坛和绿篱的;

(六)钉拴刻划树木、攀折花木的。

第九条第九条 违反《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照《条例》规定作出其他处理外,对责任者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绿地内倾倒、排放污水、污物等,严重污染绿地的;

(二)擅自改变绿地使用性质、擅自临时占用绿地的。

在绿地内倾倒垃圾、渣土的,责令限期清除干净、恢复绿地原状,并按照影响绿地的面积,处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

第十条第十条 园林树木赔偿标准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上一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横桥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茶叶开发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