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2024-05-01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共9篇)

篇1: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d作业区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活动总结

按照《S采油厂2014年HSE专项审核计划表》的安排,结合D作业区工作实际,为有效控制作业风险,6月16-20日,安全组组织在全作业区范围内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成立专项审核小组

为统一指挥指导此次专项审核,成立专项审核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基层站队负责人组成。

组长:

成员:

2、组织指导各办公组、基层站队,对本部门管理职责或业务、管理区域发生变化后,可能存在的新的风险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并统一汇总到审核小组进行审核评估,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指导修订;完成对新增42项单井、集输站含硫化氢环境危害因素清单的评估、修订。

3、组织对作业区的中、高度风险进行评审,修订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定级不准、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23项,确保风险清单风险识别齐全到位、防范措施充分、有效,并保了留评审记录。

4、安全组组织对基层班组的人员进行评价方法(LEC法)的培训2次,累计62人次,确保每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常见及中、高度危害因素和防范控制措施。

5、安全组组织对作业申请人(作业现场负责人)、批准人、监护人、监督人进行能力培训2次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应培训人数56人,实培训人数56人,考核合格人数56人,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6、根据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内容,组织对危险危害场所标示、标牌,评价安全标示检查梳理,发现并修改不规范表示3处,新制定标志牌2块。

D作业区

2014.06.20

篇2: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果

判别

依据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控制措施

不可容许风险

L

E

C

D

风险级别

1.空压机

噪声超过85分贝,作业人员无防护措施,造成职业耳聋

职业耳聋

D

建立隔音休息室,作业人员带耳罩等措施。

0

贮汽缸严重腐蚀、压力表、安全阀不定期检查失灵,可发生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机械损坏

D

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检验,贮汽缸定期检查,不带隐患作业。

0

皮带轮无防护罩,易发生绞伤事故

机械事故

D

皮带轮安装防护罩。

0

设备绝缘不良,操作机构失灵,易发生触电

触电

D

按期对绝缘状况检测。

0

2.变配电设备

设备绝缘不良,操作机构失灵,易发生触电

触电

D

126

按期对绝缘状况检测。

变压器等设备接地、接零不良,易产生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设备损坏

D

126

对所有接地(接零)做到安全可靠。

安全用具没有定期检测,造成触电伤亡

触电伤亡

D

半年检测一次,做到安全可靠。

0

变压器油位不正常,漏、渗油,变配电设备过热,易发生火灾事故

生火灾事故

D

及时检查、检修,安装排风装置,经常检查。

0

3.高处作业

物体坠落

坠物伤人

D

提高警惕、集中工作注意力

0

损坏设备

D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使用登高工具

人员摔伤

D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人员摔伤

D

戴安全防护用品

0

4.砂轮机操作

站在砂轮机的正前方操作

机械伤害

D

126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未定期更换砂轮片

D

126

未戴防护眼镜

D

打磨细小的、大的和不好拿的工件

D

0

砂轮受潮、沾水后继续使用

D

0

砂轮磨损严重或径向跳动过大、震动大时继续使用

D

0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126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0

5.电镀操作

电镀作业

人员伤害

D

126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工作环境通风条件差

D

工作现场空气不流通

D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0

未设置安全围栏和悬挂安全标示牌

人员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培训不到位

D

126

6.铣床操作

高速切削时未装防护挡板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戴手套操作

C

拆装立铣刀时,用手托刀盘

D

0

拆掉限位块加工超长、超宽零件

D

0

快速进刀时,左手远离手柄

D

0

未停车测量、取卸工件

D

0

7.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0

戴手套操作

C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0

8.磨床操作

干磨或修砂轮时,未戴防护眼镜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操作者站在砂轮的正面

D

0

吃刀量过大,砂轮破裂飞出

D

0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126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0

9.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0

戴手套操作

D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0

10.移动电源箱操作

接线不正确

烧毁装置

D

执行培训管理程序,定期检测电源车输出电压是否准确

0

接线不牢固、操作中接线被扯掉

D

0

连接线绝缘破损

触电

D

定期检查连接线绝缘性能

0

11.包装

使用包装机械易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D

126

使用机械设备包装过程中注意机械防护,防止机械伤害

使用电气设备易造成触电

触电

D

使用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金属保护管,应有良好的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

0

产品堆放过程中易发生倾倒砸伤

倾倒砸伤

D

堆放产品时应堆放整齐和堆垛不能过高

0

不使用防护用品易造成手足损伤

手足损伤

D

包装过程应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0

不注意防火,可燃物品多易造成火灾

火灾

D

不得在作业场所抽烟和使用明火,杂物应及时清理,配备消防器材

0

高温天气易造成中暑

中暑

D

夏天作业应注意防暑,加强防暑管理

0

12.物资仓库管理

仓库易燃物品较多,易发生火灾

火灾

D

126

清除不必要的易燃物品,不流动吸烟,配备消防器材

使用电气设备易造成触电及电气火灾

触电、电气火灾

D

126

使用电气设备应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并定期检测,保持良好功能

产品收发过程中易发生倾倒砸伤或磕碰砸伤

砸伤

D

堆放产品时应堆放整齐和堆垛不能过高,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

0

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中毒窒息及火灾爆炸事故

中毒窒息、火灾爆炸事故

D

126

仓库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及安全设施符合规范,使用防爆电气,配备消防器材,并有应急预案

13.产品发运

包装箱不合格

财产损失

D

使用合格包装箱

捆扎牢固、加强防护

捆扎牢固

0

捆扎不牢或防护不当

产品损坏

D

0

捆扎不牢

人员伤害

D

0

未带安全帽

人员伤害

D

0

未进行安全交底

人员伤害

D

135

14.车辆驾驶

安全教育不足、疲劳驾驶

车辆损坏

D

加强安全教育、执行车辆使用安全管理程序并加强监督管理程序

0

人员伤亡

D

超速、酒后驾车

车辆损坏

D

人员伤亡

D

未按规定保养车辆

车辆损坏

D

0

人员伤亡

D

15.客户接待

疲劳、过度饮酒

身体损坏

D

加强自我控制

16.电梯运输

物体摆放不稳定、不规则

挤压伤害

D

要求物体摆放整齐、稳定

0

电梯维护不良

人员伤亡

D

加强监督管理

0

17.上下班途中

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人员伤害

D

禁止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18.出差

工作地治安差

人员伤害

D

执行员工出差安全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财产损失

D

0

乘座非法营运车辆

人员伤亡

D

规范操作

0

缺少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

财产损失

D

制定配置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管理方案

19.电脑操作

长时间使用

身体损害

D

推广工间操

0

电脑病毒

数据丢失、工作瘫痪

D

执行总公司及本公司网络管理规定

0

下班未关机

引发火灾

D

执行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和火灾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

20.相关方管理

安全交底不全

人员伤害

D

执行相关方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人员伤害

D

0

判别依据栏:A违反法律法规;B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C严重违规,重大隐患或企业主观确定;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若判别依据为A、B、C或LEC法中C值≥40,风险级别为五、四、三级,“不可容许风险”填“1”否则填“0”。

大于320一级(A级)

极其危险,160-320

二级(B级)

高度危险,70-160三级(C级)显著危险,20-70四级(D级)

一般危险,小于20安全状态。

END

篇3: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一、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指的是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危害人们人身安全及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的危险性物质的根源所在。危险源的辨识能够帮助人们对其生活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危险源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产生破坏。危险性事故发生需要两种危险源同时发生作用,其分别是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条件与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产生的破坏程度。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条件是危险性事故发生可能性决定的关键因素,而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产生的破坏程度是危险性安全事故产生后造成事故后果的决定性因素。危险源的辨识中首先应该对危险源的能量主体即危险源引发事故产生的破坏程度进行辨识,然后再对危险源引发事故发生的条件进行辨识。对于危险源的辨识的主要方法有人员询问、现场观察、工作性质记录与分析、查阅工作记录、危险与可操作性的研究、安全检查表分析等。航空油料加注的过程,其存在的危险源很多,其一旦引发事故即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再加之航空油料的安全直接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其危险性指数更高,因此在对航空油料加注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中要尽可能的不留死角,全方位的对各环节作业人员及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从而提高航空油料作业的安全性。

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对于安全管理职业部门十分重要,风险评价是对现阶段已经辨识的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与分级,再根据对危险源的评估分级结果对其进行相对应的风险性控制,从而有效管理职业部门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并保障专业部门的安全工作环境。危险源的风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定量的风险性评价与定性的风险性评价。危险源具体的风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即LEC;事件树分析即FTA;事故树分析即ETA等。

目前危险源风险性评价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相对复杂的危险源系统还需要综合几种危险源风险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现目前我公司常用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就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列举“飞机加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编写《飞机加油作业危险源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该作业过程共识别出“飞机加油车联锁失效”等138项风险因素,其中高度风险30项、中度风险49项、低度风险59项。

危险源的风险性评估对于其风险承受性的决定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对职业环境的文件要求,其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应法规及文件规定,若其违背了这些文件规定与法规则就造成了职业的不可承受风险。为了避免职业出现不可承受的风险其需要对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估并从风险性评价结果中找出受控保护组织不造成不可承受风险的安全要求,以根据健康要求制定适应职业的健康安全制度,从而使得职业不造成不可承受的风险。

三、风险控制

危险源的风险性控制即是在对危险源的风险性进行评价之后对于危险性较高的危险源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降低其危险性,保障职业环境的安全。职业环境中的危险源不可能完全消除,其只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尽量降低危险源所能够产生的破坏性,减小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之后能够产生的人员伤亡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

列举《飞机加油作业危险源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中,针对辨识出的138项风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飞机加油车联锁失效”的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早班检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六步工作法)》检查整车联锁情况,保证联锁正常。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需要先消除风险。消除风险的方法主要有工艺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工艺组织的优化,从源头控制与处理危险性等。消除风险后再对降低风险,降低风险主要是将风险源与承受风险的群众与财物进行隔离。最后是限制风险,限制风险是建立安全工作管理措施,对职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防护等。限制风险是在风险消除及风险隔离之后仍然不能够将危险源彻底根除时候的一种临时防护措施,从而在风险控制失败之后对职业人员进行安全防护,以减少人员的伤亡情况。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否则风险控制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风险控制的前提有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准确的风险性评价,此外其还需要大量的风险性控制实践基础及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首先只有全面的辨识出危险源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危险源风险性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因此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必须细致认真。危险源的风险性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职业工作安全标准制定及不可承受危险的避免,只有在准确对危险源进行风险性评价之后才能够有效的对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

四、风险控制措施评审与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不仅需要对原来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还需要对即将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之前,要组织专门的风险评价小组,安排各个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论证该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和充分性。经过风险评价小组的讨论和批准之后再进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要做到以下几点:1.即将执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2.实施此风险控制措施之后,是否会先生新的危险源;3.选择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保证投资效果最佳化;4.相关人员是否会影响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可行性。

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之前,各个岗位和责任部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即将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进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之后,还需要组织监督部门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如果该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既定的要求,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如果该风险控制措施没有达到既定的要求,则要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有些情况会促进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而有些情况则会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造成阻碍。所以,一旦发现会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造成阻碍的情况,就要立刻对危险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审。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造成阻碍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组织内部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如:组织用工制度和管理方式调整、部门定员人员变化、部门职责范围变更、组织结构调整等。2.组织内部生产和作业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人工现场控制转变为远程自动控制等。3.组织内部的设备技术和工艺技术等发生变更,如:技术线路改进、设备或者装置改造、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等。4.发生巨大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灾等严重影响生产进行、威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事故。5.组织外部一些因素的变化,如:生产技术的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完善;法律法规的修订等。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评审之后,还需要更新相关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随时更新:发生变化时就更新;2.定期更新:事先制定更新时间周期进行更新;3.项目更新:将项目信息的更新时间纳入项目设计方案或者策划方案,由专人负责相关信息的更新。

五、结束语

危险源的辨识与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方法在航空油料加注过程中的探究对于提升作业安全性,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方法在我行业的应用进行探究,也为职业工作环境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摘要:航空油料加注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有很多,其对于从业人员的安全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若不积极对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性评价及风险控制,如一旦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则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针对航空油料加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进行分析,再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过程进行探究,从而帮助消除与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保障从业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高君,张凤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应用与实践[J].煤矿开采,2006,11(5):64-65,89.

[2]杨(龙天)源,陈葵阳,包晓海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全过程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5,21(6):32-36.

[3]李前进.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篇4: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关键词:风险评价 科学管理 油气集输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隐患+人的行为、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首先要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从思想上引起每个职工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和增强每个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切实提高每个职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自身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有效避免各种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无数事实证明,许多生产上的重大事故,不是由于事故本身多么难以预防和无可避免而是由于当事人思想麻痹大意,放松安全警惕,或者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对紧急、突发事故不能及时正确处理而酿成的。前者反应了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后者反应了业务技能能力的低下。由于联合站内压力容器密布,油气管道纵横,存在易燃易爆,因此,就联合站内的一些主要设备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进行分析。

1 水套加热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水套加热炉是通过燃烧加热水介质给原油加热的设备。加热炉的风险存在于安全阀失灵、液位计假液位或损坏、温度计损坏无水干烧和炉膛有余气等方面。水套炉发生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直接引发着火爆炸、人员伤亡,损毁设备,或造成停产事故。

1.1 安全阀失灵 安全阀失灵会造成压力超高时安全阀不能启动卸压,这种状况极其危险,很容易使加热炉变成一个重磅炸弹。遇此情况,应立即关闭或控制炉火,并立即打开炉顶卸压阀们卸压。

1.2 液位计假液位或无水干烧 当液位计假液位或损坏,加热炉内无水或水少,未得到及时补充,这时如果继续加热,就会造成无水干烧,无水干烧很可能烧穿原油汇管引发火灾爆炸。如果起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①关闭炉火;②打开油路旁通,关死加热炉原油进出口阀们;③开紧急放空阀放掉管内剩余原油;④用蒸汽和干粉灭火机灭火。

1.3 加热炉二次燃烧或炉膛有余气 燃气内含轻烃成份(冬季),燃油炉堂内喷入燃油燃烧不充分、配风比例不当都会造成二次燃烧;停炉后阀门未关严,意外火灭,点炉前未吹风或吹风时间不到等原因会造成爆炸事故。如发生二次燃烧或起火爆炸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处理。

1.3.1 二次燃烧处理控制 ①停止供燃料,关闭燃料阀门;②停止吹风;③减小加热炉负荷;④用蒸汽或灭火器把炉膛内火灭掉,清除里面燃烧物;⑤处理完毕检查无误,按点炉规程重新点炉。

1.3.2 炉膛内余气处理控制 ①首先检查控制阀门是否能关闭好使;②强制通风的要强制吹风15分钟,自然通风的加热炉自然通风30分钟;③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确认炉膛无余气;④按操作过程点炉。

1.4 温度计未校或损坏处理控制 ①及时按期校验温度计;②对损坏断裂的温度计及时更换。

加热炉以上几项主要是由于当事人工作疏忽引发的责任事故,未定期准确校验安全设备;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2 储罐冒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储罐冒罐跑油,破坏和污染环境,同时会造成原油资源的巨大浪费。

2.1 可引发储罐罐冒罐的原因 ①液位显示仪器损坏或者失灵;②外输泵排量小,提不上去,或停电停运;③来液量持续过大,外输泵打不及。

2.2 遇到此种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①立即汇报调度,保证储罐最大容量下运行;②储罐达到最高安全罐位时,关闭储罐进口阀门;③外输立即切换越站流程。

3 分离器跑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3.1 分离器跑油原因 ①分离器中的来液量大走不及,上部的原油涌入顶部气体管线,主要是由于油水充满整个分离器内空间造成的。②自动调节阀调节不过来或调节阀失灵,造成分离器内油水充满分离器内空间,油水从顶部气管线流出。③值班室内仪表失灵损坏,未及时巡检机械浮球液位计,造成分离器内油水充满分离器内空间,油水从顶部气管线流出。

造成此种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值班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会造成跑油事故。仪器仪表失灵损坏,可造成分离器内液位抬升。

3.2 造成危害和处理控制

3.2.1 危害 跑油事故可直接使天燃气管线凝堵,(特别是冬季)我厂高凝油不管冬季夏季都可导致凝堵气管线,影响燃气质量和原油生产。同时造成容器内压力升高。若压力升高到安全阀启动压力,则会导致安伞阀动作,致使原油喷出,造成设备与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灾。

3.2.2 处理控制 如发现跑油事故及时汇报处理,首先查找原因:①液量大及时分配液量;②调节阀失灵,开旁通手动调节;③仪表失灵,勤检查看机械浮球液位计。

仪表和自动调节阀有问题及时找计量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处理正常以前全部人工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4 卸油台装卸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目前个别联合站卸油台和装卸(轻质油)轻烃主要依靠油罐车拉运。卸油台卸油和轻烃装车时,轻烃是自上而下由鹤管喷入罐车,卸油车原油是由上而下油流与罐壁剧烈摩擦产生静电。这些静电荷如果得不到释放(如接地线断或电阻过大),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放电打火,引起原油或轻烃爆炸或燃烧,严重的会发生油罐车爆炸。尤其是夏季,气温高,分子活性增加,更易发生此类事故。因此,要求装卸车时,首先检查罐车是否接地,鹤管是否是防静电管,必有可考接地线,确保静电荷导入大地,以确保装卸油的安全,要勤检查,勤测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 锅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锅炉主要是根据沈采高凝油需要加热伴热以及供冬季生产和采暖的设备。锅炉实际就是高温下工作的压力容器。而且有时其工作压力不恒定,变化范围较大,因此大大增加了安全运行的风险。锅炉工属于特殊工种,锅炉的安全运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员工公必须持证上岗,对设备要加强巡同检点和维护保养,对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要定期校验和更换。

6 高压注水设备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注水是油田开采的必要措施,只有注好水才能保证提高原油采收率,注水的主要设备是离心泵和柱塞泵,两种设备都是产生高药水的设备,他所产生的危害和控制主要是:高压水伤人,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物料损害。

6.1 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注水盘根损害;②高压注水管线刺漏;③高压阀损害。

6.2 主要控制管理方法 ①及时检查更换盘根;②对各类高压设备、阀门、流量计定期检查、维修;③发现有刺漏先兆,应首先避开刺水方向,再进行维修操作。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汇报上级;马上紧急停泵,如有人员受伤及时送往医院,对事故设备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处理。

以上就是主要针对联合站主要设备归纳总结重点存在的一些设备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情况。当然。实际中存在的隐患与风险,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和工作中,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学习新的理论和生产操作技能,保持高度责任心,做好属地分工,依靠科学结合实际,并且深入学习各种生产实践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素质,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金瑜.《集输工》.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震泰.《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03.

篇5: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⑴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一份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⑵辨识危险源: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⑶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⑷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是否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⑸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⑹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因素,环境缺陷(温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等方面的问题)

1按能量分为7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或心理)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和我们有关的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好、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不清、不准等);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不规范、位置缺陷等);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

.必须覆盖用人单位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性的运行、检修和维护等活动)。

.必须覆盖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分包方和访问者、供货者),以及使用外部提供的服务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篇6: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为了确保作业活动过程中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具备一致性、可重要性和可审核性,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可比性,提高风险决策的准确性,我部门极配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广西电网公司供电单位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指导意见》进行了交流学习。

此次交流学习为今后开展电力调度中心各专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建立部门风险数据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风险体系建设工作真正体现了公司“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也是使安全文化落地的措施之一,是提升公司安全管理“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要切切实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其成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为此,水城电力公司前期组织公司中层及班组长以上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培训,参培人员学习之后,受益韭浅,主动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各自部门人员加强学习和培训,效果良好,近日,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水城电力公司决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开展,水城电力公司作出了有力措施和安排,成立工作小组,严格按上级要求逐条对照开展清理工作:一是明确职责,安监部负责策划风险评估与按制工作并组织实施风险评估与控制,负责组织实施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生技部负责实施设备风险评估与控制;调度所负责组织实施电网风险评估与控制;其他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管辖范围内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负责对控制措施实施及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二是对人员进行分工,分别从各部门抽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共分三个组,每个组共5名成员,负责环境与职业健康、设备风险、电网风险等的评估与控制。三是对时间作安排,水城电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小组所有人员于6月2日前到公司五档会议室集中,由公司安监部、生技部、调度中习在实施风险评估前分别组织开展作业、设备、电网、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估方法的培训,6月3日起所有小组成员集中开展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工作。四是各小组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制度上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五是通过工作现场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真正提高各级人员安全意识,贯彻落实风险控制的思想。六是各部门要按上级的要求放开干,大胆干,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加强总结,把好的经验总结下来,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七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工作要做“实”,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要求真务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发挥对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

篇7: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3.2项目管理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别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

4.1.1辨识方法:危险源主要通过现场观察、调查表、安全检查表、专家判断法等方法辨识。

4.1.2危险源范围

辨识危险源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辨识范围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建筑施工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冬、雨季施工、临时性的运行、临时性抢修活动、夜间施工和外界提供的设施等)。

b)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材料堆放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内部的设施或由外部提供的设施)。

d)工程施工过程、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情况等存在的危险源。

e)有毒有害原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使用可能对员工和相关方造成的危害。

f)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自身素质(技术素质、作业熟练程度、安全素质)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带来的隐患。

g)安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危害。

4.1.3辨识步骤

4.1.3.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经部门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生产监督处。

4.1.3.2安全生产监督处根据各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及时下发到职能部门、项目部。

4.1.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建立本单位危险源清单。

4.1.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对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危险源风险评价

4.2.1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4.2.1.1定量评价是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通过对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分析危害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程度。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风险性分值

取值如下:

L值表

E值表

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频数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连续暴露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概率值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可能,但不经常

相当可能

完全可能预料

C值表

D值表

风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320

极具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因素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因素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概率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重大、致残

严重、重伤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灾难、2~9人死亡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当总分D>160分时,为重大危险因素;D≤160时,为一般危险因素。

4.2.1.2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2评价步骤

4.2.2.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项目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4.2.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下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4.2.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风险控制的策划和实施

4.3.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策划,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

4.3.2对一般危险源,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或已形成的管理制度,通过培训教育、日常的运行检查实施控制。

4.3.3对重大危险源,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应急预案

c)制定运行程序

d)制定管理措施

4.3.4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危险源控制的策划结果、《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4.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4.4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a)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b)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d)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e)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5记录

5.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

5.2危险源辨识清单

5.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篇8: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本文将以某新建煤制气项目为例,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并进行安全评价, 以期帮助企业了解类似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重点, 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

风险辨识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煤制气项目的特点, 从物料、工艺及“一重大和两重点” (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工工艺) 3个角度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分析。

物料的危险性分析

本文所述煤制气项目存在的危险物料主要包括煤粉、蒸汽和氧气混合物、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石脑油、柴油、焦油、粗酚、液氨、联氨、甲醇、硫磺、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氰化氢、丙烷、乙烯、异戊烷、二氧化氯、羰基镍、六氟化硫、次氯酸钠、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

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 要列出以上各种物料的理化特性以及在各工艺单元的分布情况。

工艺的危险性分析

该煤制气项目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空分、煤气化、净化、硫回收、甲烷化、焦油加氢等, 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触电、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灼烫、坍塌、粉尘、腐蚀、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其中, 火灾、爆炸是煤制气项目发生较多且后果严重的事故类型, 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重大和两重点”风险分析

该项目根据总平面布置情况划分为4个单元, 根据辨识结果均属于重大危险源。其中, 硫回收装置、焦油加氢装置、LNG装置及罐区构成的单元属于一级重大危险源, 其他单元均构成四级重大危险源。

该项目的煤气化工艺、焦油加氢工艺和克劳斯法气体脱硫工艺、煤气甲烷化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如氨、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甲烷、石脑油、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醇、氰化氢、乙烯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硫酸和盐酸属于易制毒化学品;硫磺属于易制爆化学品。

安全评价

作为新建项目需要进行安全评价, 通常选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专家评议法、安全检查表法、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评价等。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条件分析

一是通过安全检查表的方法, 检查周边及内部安全防火间距和外部卫生防护距离。

以本文所述项目为例, 厂址与周边敏感区域满足煤制气卫生防护距离2 200 m的要求, 无需拆迁建构筑物, 安全风险可以接受。建设项目内部防火间距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项目内部各单元相互影响较小, 安全风险可以接受。该项目所采取的防火、防爆、防中毒窒息等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或抑制事故的发生, 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安全防范措施科学、可行, 为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但也应当引起注意的是, 如果发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泄漏, 或者泄漏后处置不当, 有害物质的影响范围也会扩大, 尤其是毒性物质对人身的危害影响。

二是通过专家评议方法, 结合资料和经验, 分析产业政策和布局、自然条件的影响、工艺可靠性、依托条件是否成熟完善等。

以本文所述项目为例, 煤制气项目属于洁净能源, 符合国家能源战略,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厂址占地属于规划的工业用地, 符合当地政府区域规划。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洪水、气温、地震、风沙、雪、雷电对项目有一定的影响, 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但在设计、施工及日常运行中应予以重视。项目在供电、供排水、供气、消防、交通运输、供煤及渣场等方面保障条件充足。但需要针对外部保障条件如供电、供水、消防、供煤及渣场等方面, 与相关单位签订协议, 落实保障条件的可靠性, 保证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该项目主要装置的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均为在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后进行的优化选择, 分析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项目的主要工艺技术方案风险可控, 符合本质安全化方向的要求;设立安全条件总体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定性及定量评价

一是主体生产装置评价。本文所述项目主体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从煤气化、净化、甲烷化、焦油加氢、硫回收及LNG装置等单元, 采取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该项目煤气化、酸性气体脱除、LNG装置、一氧化碳变换、甲烷化及焦油加氢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些单元中工艺复杂、反应条件要求高、危险物质较多造成的。采取安全措施后, 这些单元的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性均可降低到中等及以下, 补偿效果明显。因此在该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及日后的日常运行中需要切实落实相关对策措施, 以确保装置的安全运行。

二是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装置评价。本文所述项目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系统,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主要的危害因素包括固体贮运的硫磺火灾;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缆和电气设备火灾以及触电危险;空分装置超压爆炸;火炬系统的废气火灾爆炸;全厂性仓库的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危害;污水处理设施的有限空间中毒窒息危害。

三是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本文所述项目硫回收装置、焦油加氢装置、LNG装置及罐区构成的单元属于一级重大危险源, 因此需要评估其个人和社会风险值。由于该项目位于工业区内, 项目周边2 200 m范围内 (煤制气卫生防护距离) 无相关敏感点, 个人风险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社会风险大部分在尽可能降低区, 满足法规要求, 但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量降低风险。Observation&Discovery

四是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评价。该项目通过对主要工艺设备及罐区采用蒸气云爆炸、池火灾及中毒扩散模型计算出了爆炸、火灾及毒物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并将其画在了厂区布局图上。具体计算结果为:在工艺设备中, 焦油加氢二级反应器大孔泄漏发生蒸气云爆炸的死亡半径最大, 为47 m;在罐区中, LNG储罐整体破裂发生池火灾的死亡半径最大, 为346 m, 液氨储罐容器整体破裂中毒扩散死亡半径最大为114 m。

篇9: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关键词】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Abstract]If the risk sources, especially those major risk sources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they might cause terrible accidents heavy loss of live and property. To properly classify and control the risk sources would help people select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ccidents. The author of the Risk sources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oup company of baosteel bayi iron steel co ltd introduced.

[Keywords]risk sources ;risk evaluation; risk control

随着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开始考虑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风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如何认识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

1、第一類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能量:做功的能力,如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或辐射能等,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

危害物质与人体直接接触,能损害人体生理机能,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如有害物质。腐蚀物质、工业粉尘、窒息气体等;毒害物质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存在,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生成的,如电焊烟尘等。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和(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第二类危险源等同于在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实际上第二类危险源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包括在其中)、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的状态分类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3、两类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控制能量的措施失效,导致能量意外释放,从而造成事故伤害。

危险源的风险在于控制能量和危险物质异常释放的措施失效。

二、工作活动的分解

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识别区域内各项工作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三、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控制措施的逻辑关系

1、成立危险源辨识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资质:

a.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培训;

b.熟知作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知识;

c.具备下列工作经历(或职称)之一: ---从事生产技术或设备技术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生产操作或生产管理或设备点检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工程师(含工程师)以上职称; ---技师(含技师)以上职称。 ---注册安全工程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例行或非例行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

(4)源自工作场所外,但对在工作场所内受组织控制的人员产生负面影响的危险源;

(5)在组织控制下,由工作相关活动引起,却产生在临近工作场所外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外界提供或带入的;

(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8)对操作、流程和活动有影响的变更。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流程

4、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思路:在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按干什么活、第一类危险源是什么、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原因是什么(第二类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分别制订控制措施。见图示顺序,第二类危险源与控制措施正好相反。

单位(部门): 作业区: 岗位名称:

5、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6、危险源动态辨识--变更管理

(1)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

(2)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

(3)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

(4)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协力承包方的使用)的重大改变;

(5)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

四、风险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

1、直接判定法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原版的LEC法取值表

在实际运用时,L的取值碰到一个问题,L的取值对不同的人存在一个离散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对L作了调整。对于E、C、D也分别作了调。

3、确定不可接受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八钢公司认为Ⅱ级以上(包括Ⅱ级)、直接判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4、控制措施的制订

1)、确定控制措施的顺序

a、消除,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b、替代,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和减少风险;

c、工程控制措施,是否可操作、具有实用性,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e、个体防护装备,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改善型方案的编制要求

a、方案要求细化,对每项任务必须落实责任者,规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方法和时间表,落实适当的资源配置(财力、人力、设备等),以满足总目标与总时间表的要求;

b、当项目处于立项前期阶段,尚未明确具体的实施节点时,方案可暂时将节点设定在可研完成日期,待可研批复后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动态完善)。

3)、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要求

a、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降低风险至可接受;

b、擬定的改善型危险源控制措施技术上是否可行,管理型措施是否简洁、实用、可操作,是否落实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及责任者;

c、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d、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最佳。

5、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的案例

作业活动中第N步存在登高作业

活动是登高作业;

第一类危险源是登高作业具有势能;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高处坠落;

有几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即为第二类危险源,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低挂高用、挂点不牢(如无法承受冲击力)、选择不妥(如挂在吊篮上)、安全带本身不牢固。以上是存在的几种可能,实际上在同一步活动中一般不会同时产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五、风险控制有效性检查

1、各级对危险源的管理要求

(1)各级危险源均要求落实到岗位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者,纳入岗位规程的检查;

(2)各作业区须将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监控纳入检查计划进行跟踪检查;

(3)改善型方案按项目管理方式实施管控,作业区依照计划进度实施推进;

(4)提供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情况(包括检查情况、事件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2、各级对危险源的管控范围

3、危险源检查的关注要点

(1)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一致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必须危险充分、有效,源控制措施覆盖涉及的作业活动与人员,与现场执行的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必须一致,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人有能力控制对应的危险源安全风险。

(2)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培训的有效性。危险源涉及的相关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接受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培训,掌握相关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3)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危险源各项控制措施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相关改善型方案按照项目节点实施,达到控制目标要求。

(4)关注危险源监控的有效性。相关单位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周期。

六、应用中的思考与问题

1、对重大危险源的关注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控制得好,危险源的风险可能评不上Ⅰ级、Ⅱ级,但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是国家安全监督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因此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产生巨大的后果,要求对C值大于15的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中常见的问题

(1)、危险源的描述不符合危险源的定义;

(2)、用活动代替危险源;

(3)、事故类别与职业病名称之间选择错误;

(4)、事故类别之间选择错误;

(5)、危险源与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控制措施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6)、L、E、C选择的值与实际不符合;

(7)、L、E、C的乘积发生计算错误;

(8)、D值发生分级错误。

(9)、对同一区域考虑过的风险在每一步中体现。如:粉尘的风险,在第N步中已辨识,有控制措施,但在第N+1步还出现。

3、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使用更贴近,OHSAS18001原来对危险源的定义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在LEC格雷厄姆法中无法体现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LEC格雷厄姆法主要是用于反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在危险环境中时间的长短及产生的后果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危险源的风险的,因此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中使用更加贴近。

七、结束语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只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方面,如何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管理和环境无缺陷,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以达到预防事故,减少或杜绝事故,促进生产,才是安全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258-十查十看自查报告及整改方案下一篇:软件测试自我介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