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机械发展趋势

2024-04-11

园林机械发展趋势(通用6篇)

篇1:园林机械发展趋势

橡胶机械发展趋势

高材实验131 1303040416 杨敏

自从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已进入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题的社会发展轨道中,它推动着社会迅速发展和技术的巨大进步,在这一进程中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方方面面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原来的平衡发展到不平衡,进而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尖锐的矛盾,无疑这些矛盾将将决定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样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也决定着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现就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对我国橡胶机械发展趋势的影响谈谈个人的看法。1市场竞争对橡胶机械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市场竞争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同时反过来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市场的竞争。在这种周而复始的竞争和发展中,势必影响橡胶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橡胶机械行业市场竞争是绝对的,平衡发展是相对的

有的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有的企业越做越小、越做越弱。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个企业都会竭尽全力参与市场竞争,竞争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橡胶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1)橡胶机械行业将出现重组和兼并局面

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竞争有力的武器。当然市场竞争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只要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就有可能在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但从宏观来说,要真正赢得宏观市场的竞争,还是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战略。因为规模化生产具有以下优势:规模化生产与品牌之间是互补的,促进品牌的形成,企业品牌是市场消费者心目中的信用度,消费者在同样的产品中,价格相当甚至高一点,消费者也将选择品牌产品,从而赢得市场;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联动化和自动化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保证了生产效率;有利于生产社会化和集约型生产方式;有利于原材料、配套件和配套装置降低价格,从而降低成本;有利于生产员工和管理员工的精炼;有利于新技术研究、创新的投入和运作以及有利于市场价格竞争,虽然单位产品价格较低,但总体仍保持着丰厚的利润,进而实现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再竞争等。

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最简单的方式是强强联合,但是这种方式因各企业文化的差异、管理理念的差异以及权力分配的矛盾,这种扩大规模化的方式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扩大规模化另一种方式是实力强的企业兼并较弱的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由实力强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生产技术嫁接到被兼并的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发挥被兼并企业的效益。由此企业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进而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再竞争,实现市场竞争的良性和优胜的循环。

(2)橡胶机械行业将出现创新局面

市场的竞争最终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的竞争,在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都还是为满足“有没有”的问题,谈不上竞争;在20世纪末期,国内大量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消化吸收新技术新设备,这时的市场主要还是卖方市场,也谈不上市场竞争;到了进入21世纪初期,尤其是加入WTO后,外资与外资企业纷纷涌进,国外在中国生产产品的价格迅速下降,对国内企业生产的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构成了极大威胁,这时的国内企业着重在消化吸收新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市场生产需求的具体情况在原有技术、设备上进行了适用性的创新;当今社会发展到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市场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使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高度透明和快速传播,进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原来那种依靠信息不平衡的局面和依靠时间差的局面已经消失;②现代交通运输高度发展,使市场的物流能得到快速而及时的流动,能容易地满足市场需求的时间性,原来那种依靠地区差的局面也消失了;③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已打破了区域性的优势。在社会发展的这种形式下,企业势必需生产出比其他企业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在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中,企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创新局面。橡胶机械的创新技术的方向:一是随橡胶制品结构和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创新,随着生产橡胶制品和材料的突破以及制品结构的精炼简化,原有的技术不再适用了。如:充气轮胎若将发展到新结构的实芯轮胎或新结构的空心轮胎或其他结构的轮胎,原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将会被取代;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创造出新技术和新设备代替传统的技术和设备。如:连续混炼技术与设备代替传统的间歇混炼技术与设备,新的注射技术和设备代替传统的模压技术和传统的注射技术,新的连续生产制品技术与设备代替分段生产制品技术与设备等。(3)橡胶机械企业将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

橡胶机械企业发展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广义来说是企业规模化新的境界。橡胶机械是一个经营范围很窄的行业,其市场容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占有整个市场也不算大;另方面单一经营橡胶机械,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橡胶轮胎制品的发展形势和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等,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大起大落的现象,严重妨碍企业的发展。橡胶机械企业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能有效解决企业单一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世界巨型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和航空制造业等,它们的经营模式是以汽车或飞机为龙头,直接或间接包揽着整个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链和供应链,这是一种集约化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但在橡胶机械企业中,按照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质量,但很难做大做强。因此,橡胶机械有实力的企业应着重发展与本企业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如:以橡胶机械发展为起点,进入与橡胶机械有关的橡胶轮胎制品行业,再进一步进入与轮胎制品行业有关的原材料行业,这就形成一个企业三足鼎立的稳定态势,这对进占市场和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以国内两个企业为例:一是青岛软控,其发展历程,密炼机的上辅机→轮胎成型机→整个门类,橡胶机械→进入轮胎行业→进入橡胶原材料行业;二是华工百川,其发展历程,密炼机数字控制软件→各种挤出设备→整个门类橡胶机械→进入聚氨酯轮胎、制品行业 →聚氨酯制品相关材料行业。可以预见它们将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和不断扩展这种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目前,国内橡胶机械行业的企业,主要是单一经营模式,这些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往两个方面演变:一是以创新技术领先继续实施单一经营模式进入市场竞争;二是进入到以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中。虽然还保留两种经营模式,但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将指导者橡胶机械行业的发展。(4)橡胶机械行业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

随着国内橡胶机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价格上仍然在较长的时间保持着优势,其性价比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使国内的橡胶机械越来越有竞争力,这为国内橡胶机械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另方面,在发展的新形势下,橡机行业将发生两极分化,迅速形成“点高面低”的格局,出现有强大实力的橡机企业。同时欧债危机也极大地削弱了欧美橡胶机械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橡胶机械企业与国外橡胶机械企业重组或兼并或合作的模式将应运而生而进入国际市场。能源枯竭对橡胶机械发展趋势的影响(1)开发适应新能源设备

地球的石化能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地球石化能源的枯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世界主要的工业化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各种可能开发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核能、化学能等等。就这些能源来说,其绝大部分的能量都是转化成电能的形式,其终端用户将以什么方式将电能转变成动能或热能? 目前,橡胶机械主要使用两种能源:一种是电能由电机转变成动能实现橡胶机械各种运动和功能;一种是锅炉产生蒸汽的热能加热各种橡胶机械和加热硫化设备实现橡胶制品的硫化。对于后者如何将使用蒸汽加热的橡胶机械转变成使用电能加热的橡胶机械则是橡胶机械发展的趋势。

橡胶机械采用电能加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电能通过中间变换器产生微波加热、电磁加热、工频加热、远红外加热和电阻丝等加热形式,这类加热形式主要考虑要求获得电能最大的转化率;另一类是加热介质(如水、导热油)通过电加热对被加热的设备进行循环恒温加热。这些加热方式目前已得到局部的应用,但现在仍是起步阶段,甚至有些应用仍是空白。因此,橡胶机械要适应新能源使用要求,还要做大量工作,如转化率问题、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和现有的橡胶机械设备如何改造、设计和制造成使用新能源的橡胶机械等问题,在这过程中将会产生许多问题,但是用新能源的橡胶机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2)开发节能的橡胶机械

热喂料挤出设备向冷喂料设备方向发展。使用热喂料挤出机时,需配备多台热炼机和供胶机以及输送装置,而采用冷喂料挤出机时,上述的配套设备都没有了,显著地节省了能源。

蒸锅式轮胎定型硫化机向热板式轮胎定型硫化机方向发展。传统的定型硫化机,尤其大中型硫化机均采用了蒸锅式进行硫化,其将大量蒸汽输入到蒸锅中,为了保证蒸锅的温度,其必须将蒸锅的冷凝水连同蒸汽源源不断通过汽液分离器排出机外,能源浪费很大。在硫化机类的设备可广泛开发板式或夹套式循环恒温加热技术和设备,其节省能源甚至达到50%。间歇的炼胶设备向连续的炼胶设备方向发展。间歇的炼胶设备采用的是带棱的转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激烈的和高剪切量的作用,这过程需要巨大的能量。连续炼胶设备采用的是螺纹转子,在工作过程中对胶料作用比较平稳、剪切量较低,而效率较高,因而消耗的能量也较少,其节省能量可达到50%。这是炼胶设备节能的发展方向。

单一作业的设备向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的组合设备方向发展。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的组合设备能减少工序和不必要的设备,同时其对联动装置中的驱动电机配套容易找到节能的平衡点。以轮胎硫化机为例:传统的轮胎硫化机,其首先要经过轮胎定型 / 轮胎定型机→装胎/装胎机→硫化/硫化机→脱模/脱模机 →卸胎/卸胎机,这过程所需的各种设备不但装机功率大,而且各设备操作时间长,极大地浪费了能源;而采用轮胎定型硫化机时,这些设备都变成了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的组合设备的有机部分,克服了传统单一作业设备的缺陷,大大地节省了能源。

橡胶设备向采用高效能源方向发展。从工业革命以来,对工业中有关加工设备的加热就采用了蒸汽加热,其使用历史将近两个世纪。这种加热方法主要利用蒸汽的潜热加热设备,同时其冷凝水的湿热部分的热能没有得到利用,因此使用蒸汽加热的效率很低;随后使用的电能比蒸汽热能效率有显著提高;现在也有一些设备开始采用远红外加热热源、电磁加热热源以及微波加热热源,这些热源的效率获得了显著提高,其使用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以微波设备为例,国产的微波技术也趋于成熟,同时价格也成倍降低。因此橡胶设备采用高效能源加热方式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了。

橡胶设备恒温控制方法向采用封闭式循环恒温控制方式发展。传统的橡胶设备如密炼机、开炼机、挤出机、压延机的预热和加热都是采用手动或自动通进蒸汽加热设备,所使用的蒸汽通过背压阀直接排出机外。如果设备温度过高时,就用手动或自动加入冷却水,这种非循环的加热方法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上述的橡胶设备中,其工作过程特点是生热过程,对设备主要是相对的冷却过程,其加热主要是设备使用前的预热以及工作过程的间歇的短暂的加热,其需要的热能很少。因此橡胶炼胶设备、挤出设备、压延设备很适合采用电加热热水循环控制技术和装置,尤其对节能来说采用电加热冷直接却型热水循环恒温控制技术和装置是较为理想的,它不但省能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冷却水

(3)开发利用加工过程损耗热能的橡胶机械

在传统的橡胶加工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如下工艺过程:炼胶产生大量热量,升温↑ → 压片,停放,降温↓→胶料热炼,升温↑ →成型停放,降温↓ →硫化↑ →成品。在这过程中,胶料一般经历二次降温和三次升温才能获得橡胶制品,由此损耗了大量能量。因此开发利用加工过程热能损耗的橡胶加工技术和设备很有必要。要解决上述问题,既要解决炼胶胶片的停放工艺问题和成型毛坯的停放工艺问题;同时要解决制品连续成型和硫化的设备问题。从宏观上来说,这种加工技术和设备应满足如下条件:①能提供连续混炼胶料的加工技术与设备;②能提供连续各种形状和用途的橡胶部件;③能提供应用橡胶部件和相关部件的连续成型加工技术和设备;④能提供成型半制品的连续硫化技术和设备。这种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作如下设想:连续混炼机→挤出压片机→各种橡胶相关部件的挤出机→部件连续组装成型机 →硫化机。目前,节省橡胶制品加工过程热量有如下两种加工技术和设备:①橡胶注射加工技术和设备,这种技术和设备无需经过胶料的热炼与成型,其将直接从冷料经注射机塑化升温注入硫具进入硫化状态,中间节省了胶料热炼或预成型损耗热量的环节;②在胶带胶管和片线条橡胶制品的加工中,要推广和应用完善挤出/连续硫化生产技术和设备,这种加工技术和设备无需经过胶料的热炼或预成型,其直接将具有一定温度的挤出半制品进入到连续硫化设备,中间节省了胶料热炼或预成型以及停放降温所损耗的热量。3 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对橡胶机械发展趋势的影响

由于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将渐渐进入老年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已变成不争的事实。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将带来社会生产的缺员问题和劳动力资源提高成本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社会矛盾将直接影响橡胶机械的发展趋势。(1)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将进一步刺激和强化橡胶机械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目前橡胶机械零部件的组装和整机的组装仍然使用大量人力的作业,当橡胶机械企业出现超规模化时,在橡胶机械工厂将出现许多零部件组装的生产线以至整机组装的生产线,如:轮胎成型机零部件组装的生产线等。另一方面,橡胶工厂需要实现最大限度的无人或少人操作的生产线,橡胶机械企业将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各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橡胶制品生产设备和生产线。(2)机器人将逐渐进入橡胶机械领域

目前橡胶厂仍有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工序与工序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搬运工作以及各种橡胶制品的成型工作。这些工作将逐渐部分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工作。

(3)减少橡胶制品生产过程的工序以及设计和制造出连续化生产设备

现在橡胶厂许多橡胶制品结构复杂,导致过多过繁的工序,使用了赘长的生产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关橡胶制品(含轮胎)的结构将会不断简化,最终实现橡胶制品的连续化生产,而连续化生产的橡胶机械也将应运而生。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对橡胶机械发展趋势的影响

目前橡胶工厂仍存在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锅炉生产蒸汽对环境的污染与蒸汽尾气的污染,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等。

(1)采用新热源逐渐淘汰蒸汽热源自从工业化革命以来,一直使用锅炉燃烧石化燃料(煤、油、气)制备橡胶设备所需的加热介质 ——蒸汽。在这过程中,石化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有害微粒和气体污染大气;另一方面,橡胶厂使用蒸汽只是用它的潜热,而它的湿热都是尾气排污,这也直接污染工厂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具有较高压力蒸汽的使用过程中,设备容易造成跑冒滴漏污染工作环境的问题。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橡胶工厂淘汰使用锅炉已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橡胶机械企业应考虑在淘汰蒸汽作为热源后,橡胶企业可能采用加热热源的问题。由此,设计和制造生产出适应新热源的橡胶机械。如:使用热油(水)循环恒温控制的橡胶机械,使用微波、电磁和远红外等热源的橡胶机械等。(2)防止粉尘污染的技术与设备

橡胶工厂的传统混炼工序是最大的粉尘污染大户,近代混炼工序嫁接使用了优良密封性能的上辅机使橡胶厂的粉尘污染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在大中型橡胶厂已基本普及了上辅机,但在较小型的橡胶厂尚未得到普及。橡胶机械企业应该研究、设计、制造出更具普及性、更简单的上辅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混炼和加料过程粉尘的逃逸技术和装置。

a降低噪音污染的技术与设备

橡胶工厂的噪音污染主要来自设备的传统系统,含电动机和减速箱以及设备的工作部分。这主要涉及电动机、减速箱和设备工作部分的加工制造精度和零部件的动平衡性能。因此,为了降低橡胶工厂的噪音污染,橡胶机械必须提高传动系统和设备工作部分的制造精度和动平衡性能,则橡胶机械企业的加工手段也要随之升级。同时,要开发橡胶机械防震、降低噪音的技术。原材料紧缺对橡胶机械发展趋势的影响 橡胶工业的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钢丝这些原材料都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因此,橡胶工业节省原材料是一道永恒的主题。

(1)发展节省原材料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采用降低原材料重量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橡胶制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如:采用高精度的压延机、高精度挤出机、高精度硫化机、注射机代替平板硫化机;冷流道注射技术代替热流道注射技术等等。(2)废旧橡胶制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和设备

废旧橡胶制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和设备主要包括废旧橡胶的再生技术和设备以及轮胎的翻新技术与设备。

目前国内再生胶产量约为300万t/年,而其生产技术和设备绝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的动态脱硫技术和水平,在能耗、生产效率和环境污染等方面仍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社会发展的要求应该开发出高效、节能、环保和连续化制备再生橡胶生产技术和设备,这种新型的再生胶生产技术和设备是大势所趋。

目前翻胎一般采用预硫化生产技术和设备,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外观质量也受到影响,应该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如研究开发注射翻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3)采用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提高橡胶制品使用寿命的技术与设备天然橡胶通过新配方、新工艺提高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已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由于其固有的缺点,如强度和耐磨性要有突破性的提高已经很难了。随着技术的发展,碳纤维和聚氨酯等应用在橡胶制品(含轮胎)能成倍成倍地提高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为了适应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的发展,则橡胶机械也要主动适应这种发展,开发新设备。

(4)适应简化橡胶制品的结构节省原材料的技术与设备

目前橡胶制品(含轮胎)的结构,在技术进步的促进下结构上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仍未跳出传统的结构。以轮胎为例,最早的轮胎是实心轮胎,随后发展到充气的空心胎,空心胎从斜交胎发展到子午线胎。然而这些发展从结构上来说并没有得到简化,其使用的原材料并没有节省。在原材料紧缺的形势下,简化橡胶制品和轮胎的结构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优异性能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这为简化橡胶制品和轮胎结构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在简化橡胶制品和轮胎结构的同时开发适应新结构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是发展中的趋势。

篇2:园林机械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机械行业也面临着挑战,所以蓬勃发展的机械行业也正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各国机械企业的产品开发都开始在开放的公共平台上,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来发展。

其次,对于现在这样一个充分信息化的社会,机械行业不做出改变是不行的,所以我认为,在未来,机械行业不会再拘泥于单一的机械工程技术,而是会与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机械工程真正的信息化,智能化,敏捷化,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彻底的解放出来,从而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

还有两点,我在新闻中看到的,一是现在机械行业正努力提高设备的柔性化,也就是说,要使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工艺设备和工艺线路适应性更强,能适应于各种产品的需求。二是,提高工程的精密化程度,在人们的印象中,机械设备又大又笨重,是不可能完成精密的工作的,但现在工程师们正研究设备的超精密加工,微机械加工,超高速切割等,应该在不久,还会使机械设备有更先进的功能。

再次,对于机械相关的企业要做到的就是更新生产策略,培养服务性思维,换句话说就是把投入市场的不同产品,建立在同一个基本工程结构之上,然后在制造过程的后期修改技术,这样就可以使产品适应特定的顾客群体的需要,而服务性思维就是产品的个性化,人性化。

最后一点,也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全球提倡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机械行业也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论是工艺设备制造还是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都应该努力做到环保低污染,简化工艺,优化配置。

篇3:除雪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新疆北部东北和内蒙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这些地区冬季寒冷, 每年都有2~4个月的降雪期, 降雪给人们的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1]。因此, 及时清理道路积雪, 保证道路通畅和人们的出行安全, 是冬季道路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除雪方式及特点

路面上的积雪主要有冰雪层、压实积雪和新降浮雪三种形式, 早期多采用人力除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提高除雪效率、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 根据不同的雪层厚度和不同的积雪类型, 先后出现了多种除雪方法, 如机械、化学、热能、风能、波能等方式除雪, 除雪效果比较好,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除雪方式主要有人工除雪、机械除雪、融雪除雪和综合式除雪[2]。

1.1 人工除雪

人工除雪是通过人力运用扫雪工具清除积雪, 主要适用于中小雪的小型区域场所。由于除雪机械的诞生, 人工除雪主要清除一些除雪机械无法清除或清除不彻底的区域, 另外对于校园、社区等一些场所, 由于没有合适的除雪机械, 目前也采用人工除雪。人工除雪费用较高, 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占有路面时间长, 不宜进行大面积除雪工作。

1.2 机械除雪

机械除雪是通过机械装备对冰雪的直接作用从而达到除雪的目的。目前世界上除雪机械的分类方式很多, 如底盘的不同、使用区域、工作原理的差异等。面对雪情除雪作业时要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路况、不同雪情选择适合的除雪机械, 按照除雪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可归纳为:旋切式除雪机、刷扫式除雪机、推移式除雪机、铲刮式除雪机等。

1) 旋切式除雪机。旋切式除雪机是在驱动车辆的前端安装有旋转的铰笼, 通过铰笼的旋转, 将地面的积雪随铰笼叶片铣削输送至抛送口, 经过风机或抛雪装置将积雪抛送到车辆一侧, 旋切式除雪适用于平整路面具有一定厚度的新降雪、压实积雪和冰雪混合积雪, 与其他除雪机械相比, 对于较厚降雪的清理效果最好。按铰笼的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单级式铰笼和多级式铰笼, 其中单级式铰笼分为风扇型和铣刀型两种;多级式分为单轴螺旋风扇型和多轴螺旋风扇型两种。采用旋切式除雪机进行除雪作业除雪效果好、效率高, 缺点是铰笼内的机械铲刃容易磨损, 并且对凸起的路面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 刷扫式除雪机。刷扫式除雪机是利用在车辆前端、中端或尾端安装滚筒或立式圆盘, 滚筒或立式圆盘上安装有毛刷, 毛刷材料多为含有防冻添加剂的尼龙、聚丙烯等, 也有采用金属丝材料的, 驱动滚筒或立式毛刷旋转, 转向为圆周线速度与前行方向相反, 从而清除积雪。该设备的作业幅宽为1.0~3.0 m, 功率范围多为30~150 k W, 作业时速一般为3~30 km/h, 适用于雪层中厚度以下积雪的扫除, 除雪效率高且不破坏地面。

3) 推移式除雪机。推移式除雪机是利用动力驱动车辆前端安装的推板或雪铲, 推板与车辆行走方向有一定倾角, 推板通常采用优化的弧形设计, 车辆前进即可把前方的积雪沿推板内表面上升, 从一侧抛出, 达到除雪目的。推移式除雪机适用于清除平整路面上具一定厚度且未被压实的新降雪, 按推板的机构不同又可分为刮雪板式、V型犁式、单向犁式、侧翼板式和犁板式综合除雪车, 推移式除雪机费用低廉、效率高、使用范围广, 缺点是对于凹凸不平的路面, 除雪效果不好且容易对地面造成破坏。

1.3 融雪除雪

融雪除雪是依靠热能或融雪剂泼洒车将融雪剂均匀地撒在路面上, 从而达到降低结冻温度或融化雪[3]。热能主要有地热、电热和海水热等, 融雪剂主要成份为氯化物及尿素等, 融雪除雪主要适用于开春时期或者入冬不久的新降雪, 此时室外气温较高, 除雪作业效果较为明显, 效率高, 适用范围广, 但对道路和环境有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尤其是钠盐融雪剂, 对路面表层进行侵蚀破坏, 就未来发展趋势看, 研究融雪剂的环保和低温性能将是融雪除雪技术的关键。

1.4 综合式除雪

综合式除雪是将融雪除雪和机械除雪两种方式配合使用, 一般是在除雪机具的前端装有推移式等除雪装置、旋切式除雪机或碾压式除雪机, 在机具的后端装有泼撒融雪剂的装置, 根据路面积雪状况的不同, 可以选择单一的融雪除雪或者机械除雪, 也可一起使用两种方式。

2 国内除雪机械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和避免人工清雪的所需劳动强度, 采用机械进行自动化除雪的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研究除雪机械的起步比较晚,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才开始研制开发, 随着交通道路的不断完善, 多种除雪机械也相应问世, 部分工程机械制造厂也开始进军除雪机械领域, 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专业除雪机械制造厂,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除雪机械仍存在着一些不足[4]。

1) 应用范围较窄。我国北方地区每年都有大范围的降雪, 降雪遍布于各个角落, 目前的除雪机械清除机械的范围主要为高速公路和街道, 对于校园、社区和广场等一些小型区域, 目前仍采用人工除雪方式, 劳动强度大, 耗费工时。

2) 避让功能不理想。部分除雪设备在工作过程中, 常会因路面上的障碍物而使除雪装置或机具损坏, 尤其是推移式除雪机和旋切式除雪机, 近些年, 我国在避让功能方面做了一定改进, 例如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L-2.4型公路除雪机, 在除雪装置上安装有避让装置, 保证在除雪工作过程中避让路障, 但由于可靠性不高等原因目前还未被推广, 仍需进一步的调试与研究。

3) 对路面仿形能力差。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除雪机没有路面仿形装置, 当路面凸起时, 除雪机除雪作业容易对路面造成破坏, 当路面凹下去时, 又不能很好地清除凹坑里的积雪, 从而影响除雪机的作业效率。

3 国内除雪机械的发展趋势

1) 扩大除雪机械的适用范围。高速公路及街道的除雪技术相对较为成熟, 但校园、社区和广场等一些小型区域仍没有完善的除雪机械, 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加强小型除雪机械的发展, 增大除雪机械的适用范围,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交通便利和生活质量。

2) 降低除雪作业成本, 提高除雪机具使用率。我国北方每年的降雪期相对较长, 但降雪次数不多, 所以专用除雪设备的使用次数不多, 我国目前的除雪设备应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开发出与现有车辆配套使用的除雪装置, 对现有的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环卫机械 (推土机、清扫车、装载机、拖拉机等) 进行相应改造, 冬季需要降雪时, 便可安装除雪装置进行除雪工作, 除雪时期过后, 卸载除雪装置可进行原本的道路清扫养护或工程施工等作业, 从而提高除雪设备的使用率, 降低其作业成本[5]。

3) 提高除雪机械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部分除雪设备的驾驶室内没有增温系统, 驾驶员处于寒冷状态, 有些除雪设备需要不断地调试, 可靠性不高。因此, 应提高除雪机械的自动化功能, 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 研制自动化控制系统, 同时还要不断改善驾驶员的工作环境, 采取驾驶室内防风、防噪声等措施, 驾驶室里要有舒适的温度, 使驾驶员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除雪作业。

4) 除雪机械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除雪机械应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实现除雪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 提高除雪除冰设备的路面适应能力, 应用自动控制技术, 实现除雪机械的智能化。

4 结语

在我国当前国情之下, 除雪技术还需要不断发展。国内专家应加强对积雪物理特性的研究并对积雪的形式进行细化分类, 建立积雪道路气象观测系统, 根据不同路况、不同的积雪形式和不同的除雪环境, 选择合适的除雪机械, 改进当前的除雪机械, 根据积雪的物理特性, 研制出更全面、更可靠的除雪设备, 这样才能高效、灵活地应用除雪机械并加快除雪技术的快速发展。

摘要:路面积雪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并且严重影响交通和行车安全。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雪方式及特点, 总结分析了我国除雪机械的研究现状,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提出了我国除雪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积雪,除雪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穆存远, 孙立新, 韩家东.城市道路积雪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1 (3) :73-74.

[2]卜小明, 田静.除雪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 (8) :78-79.

[3]程刚, 韩萍, 杜素军.融雪剂概况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交通科技, 2004 (5) :45-46.

[4]郭荣春, 周进.除雪机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 2010 (6) :61-63.

篇4: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园林 绿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47-01

1、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

1.1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人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1.2发展名族文化特色的要求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人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1.3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8.1%,我国1998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人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1.4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等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2、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2.1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为首要任务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了草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工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该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植物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2.2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

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尘烟弥漫,工作节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压抑感、疲劳感、取法宁静感,因而城市人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会变得日益强烈了,这是个规律。例如日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

2.3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

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到郊区。郊区的农田和山地是归农民所有的,是农民赖以为生的,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唯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2.4要把园林绿地明确定为防灾避灾的场所

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的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3、园林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3.1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决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

3.2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结合

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体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3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篇5:园林机械发展趋势

十到二十年后园林养护行业和家庭园艺行业将有望兴起。从日美经验看,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市政园林工程行业的增速也将快速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同时园林养护行业和家庭园艺行业将会兴起。以美国为例,2009年园林行业524亿美元产值中,按客户分,市政园林占比仅为3.9%,家庭园艺占比超过70.8%;按产品分,园林工程和设计占比下降至25.8%,园林养护占比高达67.2%。我们预计国内园林养护行业2020年产值预计将达到1152亿元,家庭园艺行业未来的市场容量则至少在200个亿以上。

我们预测未来国内顶级园林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模式主要有两个。第一,纵向整合,进一步向上游延伸,介入城市规划和财务顾问领域,从目前的总承包商逐步向总集成商转变,进一步向下游延伸,顺应园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入即将兴起的园林养护和家庭园艺行业;第二,横向整合,进入其他和园林相关的新兴行业或者是园林内的细分子行业,比如土壤修复、苜蓿、屋顶绿化等行业,并不断把这些行业做大。

土壤修复、苜蓿、屋顶绿化三个行业预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频发,直接促成国内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出台,我们预计仅十二五期间全国土壤修复总体投入就将超千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业对苜蓿的需求明显提高,据测算,中国一年对苜蓿的需求量至少1000万吨。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绿化建设的新增长点,屋顶绿化也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该市场的容量预计超过4000亿。

投资策略与建议:

基于我们预测的未来国内顶级园林企业将主要有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两条成长路径和发展模式,从目前国内上市园林企业在这两条路径上已有的拓展和尝试情况看,建议积极关注棕榈园林(002431,买入)、铁汉生态(300197,买入)、蒙草抗旱(300355,未评级),前者在纵向整合方面,从上游城市规划到下游家庭园艺各方面目前均已搭建得较为完备,而后两者在横向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

(1)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快速发展,园林景观项目的应用领域逐渐由城市公园、地产配套园林拓展到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城市开敞空间的构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保护、城乡工业遗址和废弃地整治、水系及流域的风景建设、人类游憩空间的开发、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生态和景观重建等多个领域。行业应用领域的拓展一方面扩大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和规模,另一方面也对园林景观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综合管理水平等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理念将进一步凸显

“生态园林景观”是对传统园林的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和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和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景观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小地域范围的概念,在建设范围上包括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还涉及单位绿化、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和果园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切绿色植物群落。在建设内容上要求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植物资源相结合,创造地方特色绿化。生态园林景观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人们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二是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充分利用植物调节生态平衡,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游览观赏价值、社会公益效益和保健休养功能等。

(3)各级政府将继续推动市政园林绿化的投资建设

全国各级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绿化事业的发展,早在1981年全国人大就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住建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区)(1992年)、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镇、国家森林城市(2004年)、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2003年)、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称号的评比评审,并分别以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居住区绿化面积、园林式居住区占比、园林绿化达标单位、城市公园绿化面积、城市森林覆盖率、城市森林自然度、水岸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作为考察内容,督促各个城市(区、县)改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强节约型、生态型园林绿化建设。

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18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75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在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指导思想下,各级政府将持续加大对市政园林景观等方面的投资,园林绿化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4)配套园林景观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将逐渐加深

与公园、广场、风景区等相比,居住区域内的风景园林景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居住区园林景观除了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给居民提供休憩游玩场所外,还能够提升居住楼盘的艺术与人文气质,从整体上提高居住类产品的附加值。在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快速提高的背景下,配套园林景观成为消费者选择住宅类商品房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建设时,对于楼盘所配套的公共绿地、景观建设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增速总体来说将趋缓,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促使开发商在风景园林景观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综合竞争力。

(5)以家庭消费带动的私家园林市场需求将日益扩大

随着现代人居的不断进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发展变化。在室内装修之外,室外私家庭院环境的营造与修建也日益得到重视。在欧美国家,私家庭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形式——“庭院经济”。从发达国家私家园林市场发展的轨迹来看,家庭消费启动发育成熟后,其占有的市场总份额并不小于专业领域的市场份额。因此,无论是在国外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园林产业都正经历从公共消费向家庭消费转变的发展历程,在园林产业专业市场达到饱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势下,从专业市场转向私家园艺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市场上对于专业化私家园艺产品与服务的大量需求将为私家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中国私家园艺产业时代即将到来。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6)园林养护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容量

“三分种,七分养”。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通过高质量、高品质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已经走过了“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的发展阶段,园林养护管理作为园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发展迅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规模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以来中国园林绿地面积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园林绿地面积245.27万公顷,是2001年(94.7万公顷)的2.59倍。按每平米每年2元养护费用计算,全国绿化养护每年产值超过近500亿元。随着我国绿地面积的逐年增长,养护市场将继续增大而且是积累式的增长,从长期来看潜在市场容量较为可观。

(7)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篇6: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qbao112 来源:景观中国

近几年来,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动了绿化苗木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民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以及西部大开发,绿化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投资“绿色银行”的苗圃生产,许多地区把苗木作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主要方向,苗木业在我国已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天苗圃栽培方式,大多品种单一,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苗木质量不稳定,苗木成活率低,产品供应季节短,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苗木的生产水平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可实现周年供应、产业化水平高及能出口创汇的现代化绿化苗木生产新途径,为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国际市场接轨打下良好基础。

一、对当前园林苗圃生产现状的认识

1、城市园林建设加快,拉动园林苗圃迅速膨胀

众所周知,园林苗圃生产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园林绿化的首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园林规划的滞后性,制约了园林苗圃的常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近两年苗木生产总面积翻了一番还多,产量增加了近2/3。

之所以苗木产业发展快,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园林规划企业发展快,苗木需求量则大;种苗价格看好,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则高,于是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第二,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优良品种推广日趋加快,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使园林苗木更具有观赏性、公益性,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第三,农业生产不景气,粮、棉、油价格走势过低,也变相促使了苗木业的大发展。

2、非公有制苗圃发展之快,霎时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

几十年来,国有苗圃一直独领风骚,在苗木行业唱主角。但短暂的两年多的时间,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上海郊区是我国第二大鲜切花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区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995年鲜切花的总量达2147吨,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0%,销售额达1.2亿元,主要生产香石竹、非洲菊、月季、兰花等,其余省份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突出。

3、经营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经过近年来多渠道引进树种,科研部门育种、推广,还有乡土、稀有树种广泛应用,使种苗生产者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浙江萧山新街盈中园林苗圃是萧山园林绿化的专业 育苗基地,位于著名的花木之乡--新街镇。现有苗木生产 基地三个,总面积600余亩,乔木、灌木品种300余个。种 苗年繁殖产量在3000万株左右。2003年苗圃1500万株苗木成功出口德国,成为萧山首个苗木出口到欧洲的苗圃。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园艺 等多家知名媒体曾作专题报道。出口的部分品种包括:日本红枫、金叶瓜子、红叶 女贞、红花继木、小叶黄杨、金边黄杨、银边黄杨、龟甲 冬青、丰花月季、杜鹃、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小叶女 贞、红叶小檗、茶梅等22个灌木品种及少量乔木小苗。栽培树种、品种的增多,给广大育苗、经营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调剂苗木的机会,跨地区、省际之间的种苗采购、调剂日趋增多。

4、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少地区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逐步走向正规,趋于科学、合理。在区域化生产方面,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业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样化、区域化趋势的花卉产地,如山东省的曹州主产牡丹、莱州主产月季、平阴主产玫瑰、德州主产菊花、泰安生产盆景;而江西、辽宁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四川的兰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观叶植物、贵州的高山杜鹃、江西大余的金边瑞香、山东荷泽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国享有盛名;盆景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宁夏、广东、上海等地。

5、种苗信息传播加快,人们的经营理念日趋成熟

随着全国林木种苗交易会、信息交流会的逐年增多,人们的信息、市场观念增强,经营理念日趋成熟。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举办各种名目的种苗交易、信息博览会频繁增多,各省、市也多次举办类似的会,也越来越火。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的9、10两个月份,全国就举办了数10场、次。这些会议的举办,大大促进了种苗生产、经营者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加上报刊、电视、广播等多媒体的宣传、报道,使人们获得的信息量增多,在新品种的引进、种苗购置、苗木交易等方面都逐渐理智、成熟。

二、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探讨

1、发展规模不宜继续扩张,应着眼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统计的数字及有关方面的信息报道,现在全国苗木生产面积已具有较大规模,苗木存圃量大的惊人。特别是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近1/2,这些小苗木不仅在短时间内不能出圃,还要移植、扩繁到3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上。大规格苗木虽然稍有空缺,但经过地区之间的调剂或降低一下使用规格,基本供需平衡。由于新品种的增加,苗木培育技术的提高,苗木生长迅速、产量增加很快,大约用三、五年的时间,常用的大规格苗木将基本供应充足,因此不应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回想起二十世纪末的山楂苹果、那种砍树、烧苗的现象历历在目,让人痛心,历史的悲剧不应重演。现阶段要着眼于对当前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压缩常规小苗木的生产,增加大规格苗木的扩繁,特别注重合格苗木的生产,减小密度、科学培植,尽快培育适合城乡、效区绿化的各种苗木。由于近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绿色通道工程将受一定局限。未必大小道路两侧都形成宽大的绿化带,每侧栽植并且管好一至两行高质量的行道树并非不好。因此,加快培育高质量、大规格的苗木更为迫切。

2、生产品种大同小异,苗圃场缺乏特色。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赚钱我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种热一阵风。两年前,杨树新品种热,家家户户育杨树苗。杨树苗过剩之后,又出现了金丝垂柳热、黄金槐热、美国红栌热等象闪电一样,新的品种一眨眼过去。其次,常规苗木随风倒。近两年法桐、白蜡大规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较大,于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发展法桐、绒毛白蜡。眼下已到法桐、白蜡定植培养大苗的时候,结果很多小苗积压存圃、卖不动。再次,各苗圃生产品种雷同,缺乏特色。苗圃面积虽然大小不一,但经营品种别无他样,雪松、桧柏、杨、柳、法桐、国槐、冬青、红叶小檗等,你有我也有,比比皆是。

3、管理粗放,苗木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增多,大多数不懂园林苗圃学,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他们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不适宜种植苗木,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绿树种,起苗时不能带土坨;有的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时,苗木生长比例失调,存在“欺苗”现象,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使苗木抗逆能力差,干形、冠形长势不良,商品苗档次低,优质苗出圃率低,直接影响了经济收入。

4、缺乏统一生产标准,营销误区太多

当今,全国苗木生产还没制定出统一、规范、适用的质量标准,尽管上世纪末制定了一些常规树种、荒山造林树种的苗木质量标准,但可操作性不强,大多没有采用。至于园林绿化树种,尤其是观赏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一直没有制订可使用的苗木生产标准。这给苗木生产、销售、质量检收等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给不良经营者投机、钻营留下了契机。例如不同规格树种的根幅、带土球直径的大小,调运期间根系的保护措施,验收苗木时直径测定的位置,干型、冠形的标准等等,误区、盲点太多。由于统一的苗木产销标准没有出台,在苗木生产、经营中,无法按照需要单位对苗木规格、质量的要求制订生产、管理计划。

新栽大树的养护管理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

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字:大树;养护;水分;移植;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

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

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

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

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外围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

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

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

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

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此外,在人流比较集中或其他易受人为、禽畜破坏的区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可设置竹

篱等加以保护。

新植大树的养护方法、养护重点,因其环境条件、季节、树体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地、因树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居住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与实施

作者:孙新旺 来源:《园林》

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人类渴望自然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于是,野果丰富、动物活动频繁、取水方便,而且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选择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出现了许多村落;随着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城市带聚居,以获取便利的交通、生活设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人口增多、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的特大型城市,又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其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居住区人均绿地面积28平方米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时应贯彻系统规划的方法,即以住宅体系与生态(包含绿地系统)支持系统、交通系统、公建体系等综合交叉的近似网络结构的规划模式,立体的人行系统与广场、儿童游乐园、健身设施、人文景观、建筑景观、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赋予绿地空间景观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如让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中心生态主题花园、人文景观、水景、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

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1.规划设计中的立地环境要素

①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尽可能保留野生生物,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人作为城市和住宅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住宅空间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保持原生态水

土流失。

②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2.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水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住宅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①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

缓释和灌溉利用。

②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

③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从飞机上看地球,绿色的山、弯曲的河和绵延的海滩常连在一起,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在菊园、天安花园、浦江花园、河滨豪园都用了水景。所以模拟自然的溪流、瀑布、人造湖泊,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④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

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

⑤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例如天安花园就成功应用了水体并种植了水生植物,水中倒映着柳树,水面上盛开着粉红色的睡莲花。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

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3.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

①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

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②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③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4.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绿地景观生态型住宅区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人类密集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即使在绿地活动空间比较富余的别墅小区内也应这样做,既可减少噪音、降低污染、又可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5.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

在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诸如会所的屋顶,大楼的顶层,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绿化得到延伸,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绿化就是明显一例,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的绿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苏州河

边绿带的代表。

6.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将他们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例如文化花园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2000年规划中特意保留了这株古活化石,并在其周围规划成了一个古银杏景观生态家园,让人感受到了文化气息、生态保护是一个地方高度文明的象征;另外巡逻的保安骑在马上,水车不停地转动,使人想到了远古时代的自然景象。文化名人的头像栩栩如生,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7.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我们将住宅区的资源环境生态诸要素结合起来,把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尺度、和树木的尺度合理地量化,从空间、时间、自然、人文诸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缺少品位的,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由自然园路相连的“植物园天地”、“亲子乐园”、“探险者之路”、“鸟类乐园”、戏水池、茶室平台等,在住宅小区中是相当重要的,人们生活、聚居8+8+8方式的形成是人类的向往:8小时室内、8小时工作、8小时户外娱乐活动,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容

量是在住宅规划中确立的。

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根据该住宅区的居民容量,居民知识文化层次,合理区分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绿脉)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完)

浅谈绿化施工管理

作者: 来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绿化成为热门,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然而繁荣背后,也暴露诸多问题。

一、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至使一些绿化工程,如住宅小区内绿化,开发商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一方面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提高其房价,必须要绿化,同时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角度,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下。

二、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谁还不会,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至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人绿化施工行业,机构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三、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至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绿化工程品位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

一、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必须出自有绿化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的宏观调控。

二、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退出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的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三、实行绿化施工监理制

建立一支不仅有建筑、水电等工程师,而且必须有园林工程师组成的绿化施工

监理公

司,对绿化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实施控制。

(一)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便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如何也

反映不出的。

(二)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1、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米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

调整。

3、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4、把好苗木质量关

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5、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

6、浇定根水

栽植后24小时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

7、固定支撑

5厘米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养观。

只有严格按施工工序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经监理检查认可签字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继续施工。逐道工序交接检查一环扣一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四、绿化工程先行建筑工程验收

为保证一些绿化作为建筑附属工程的绿化施工到位和绿化质量,绿化工程必须先建筑主体工程验收。由绿化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共同参与验收。防止建筑使用多年而留作绿化的用地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相信只要我们能从宏观上加强对绿化工程施工的调控,微观上加强施工管理,一定能保证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对人的关怀的高质

上一篇:没系作文350字下一篇:分教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