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

2024-04-17

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通用9篇)

篇1: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

做好冬防保温工作

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防备今冬可能出现的低温严寒天气,本着早组织、早安排、早实施的原则,做好冬季阀井保温工作,10月25日上午,在公司大会议室召开了“阀井冬防保温会战启动大会”全面开展了冬防保温工作,为今冬明春水源安全优质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确保今冬明春的安全生产工作,“国庆”前夕,供水一分公司就要求各水源积极组织人员,对辖区冬防保温工作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积极筹备冬防保温所需物资和材料。节日过后,他们及时组织各水源干部员工,成立冬防领导小组,制定冬防保温实施方案,分别对水源井排及深井的人孔、门窗和阀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改造、密封和保温。

在冬防保温工作中,供水一分公司努力做到组织领导、人员调配、工作开展、物资供应“四个到位”。截至目前,该分公司已经完成深井阀井106口,站内阀井26口和所有深井支线的保温工作,并对235口深井井房的人孔、门和变电所、运行班的门窗进行了保温,对给水管线覆土达不到保温条件的重新加盖覆土,为今冬明春安全运行、优质供水打下良好基础。

冬防保温的一些有益做法

本着早起步、早主动的原则,扎实做好冬防保温工作,掌握冬季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为实现这一冬季生产目标,成立冬防保温工作领导小组,在生产副经理的带领下,对方圆数公里的所有计量站内各条输油管线、每座井口加热炉等重要过冬设施,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并依照轻重缓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A、B、C三级逐一进行了处理;在对油气水井、机动设备等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事故预案,及时排除了隐患,确保要害部位和关键设备安全过冬。

冬防保温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落实“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具体分工负责制”的原则,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提前落实油田冬季供暖用煤、冬防保温材料计划,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相关业务部门积极组织物资采购,及时组织将冬防保温物资陆续发往各计量站,为冬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在冬防保温工作中,确定”五不”标准,即不冻伤一名职工,不冻坏一台设备,不堵塞一米管线,不让一口油井”冬眠”,油气产量不降。为此,所属人员分站队、分部位对每台设备、每条管线进行逐个保温,将中心站主管定为该站队保温责任第一负责人,实施保温部位近百处。对于一些稠油生产的油井,保温形势更为严峻,为此,在冬季期间,在做好设备保温的同时,提高井口加热炉的温度,确保原油足够的外输温度。

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制定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措施,对个别露天设备、过河管线再次增加保温层,增添了井口加热炉。同时各中心站、计量站加大巡检力度,实行站长、大班人员、值班人员三级巡检制度,还推出了交叉巡检制,确保了巡检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为确保“不冻坏一台设备、不冻裂一个闸门、不冻堵一条管线”,结合冬季生产的特点,在认真总结以往冬防保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今年的冬防保温工作运行措施计划表,冬防保温工作开展必须做到扎实、高效、细致、到位。各计量站立足于防大冻、抗大寒,以全面落实冬季安全措施、HSE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对本单位所有设备及管线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加强室外设备、管线等重点部位的冬防保温措施,利用毛毡、玻璃丝布等冬防保温用品对井口、管线、闸门等一一进行包扎,对易冻管线进行覆土,牢牢掌握冬防保温的主动权。

为进一步确保冬季安全生产,应从强化设备保养入手,将设备安全管理做为冬季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严格按照设备冬防保温的标准,对各计量站设备的基础资料、生产运行及维护保养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要求各基层站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备、加热炉、管线等重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有效杜绝了设备安全隐患,为冬季原油生产安全、平稳、优质、高效运行建立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另外细化检查严要求,认真清除安全隐患。在冬季安全生产的细节管理上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职工提前进行培训,使职工进一步掌握生产的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了解本岗位冬季生产易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方法。

认真整改抓落实。为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成立安全检查督导组,深入站区及管道线路查找影响冬季安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督导组每到一处都对输油泵房、流程管线、高架罐、井口加热炉等进行严谨细致的检查,并对各站办公室、站控室的文件资料进行仔细审核,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查整改到位。各计量站还应对自身所管辖管道的重要地段及时修补了保温层、防水层,对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管段及时进行了覆土。

根据冬季油稠井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提早准备,全面排查,完善冬季生产管理规定,确保油井、设备、管线的安全平稳过冬。对大多数含水较少的油井采用掺水来辅助生产。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系统压力逐渐增高,原油生产易受到影响。

针对这类油井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生产、工程等职能部门应进行汇总分析,从单井回压变化、生产参数优化、问题发生频率等方面完善冬季生产管理规定,并结合往年冬季油稠井管理经验和单井回压、温度、原油黏度变化规律,组织注采、地质技术人员对稠油井过冬措施进行讨论,确定最佳措施方案,最终为油稠井量身定做了使用连续杆、电加热、加药等一系列的过冬措施,从而保证这些稠油井冬季正常生产。

另外,按照“冬季六防”的相关要求,制订了冬防保温的具体措施和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做好每口油水井和每条管线的保温工作,为冬季安全生产的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篇2: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

一、组织机构和工作原则

(一)市政府成立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由市城管、水利、财政、公安、卫生、建设、环保、消防、供电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供水应急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城管局,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二)供水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统一调度、保障重点、计划供应、节约用水,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三)应急期供水优先顺序

1、居民生活和党政机关用水;

2、学校、医院用水;

3、重点工程用水;

4、宾馆酒店用水;

5、重要园林、绿地用水;

6、一般工业、建筑业用水;

7、其它用水。

(四)供水重点保障区域

1、城区主要居民生活区;

2、市委、市政府办公区;

3、学校和医院;

(五)在供水应急期间,市供水应急指挥部根据抢险的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在应急抢险结束后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为保证城市供水,调用农业等其它用水造成损失的,给予适当补偿。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供水应急抢险救灾的义务。对在应急供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二、预防和应急准备

(一)水利、城管、财政、公安、卫生、建设、环保、消防、供电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本预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制订本单位供水应急预案,报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二)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供水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供水应急领导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2、供水应急工作方案;

3、供水应急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储备和调度;

4、供水应急信息收集、上报制度;供水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培训和演练。

(三)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

1、协调和督促供水安全隐患的处理,核定重点单位供水调度方案;

2、根据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发布供水应急公报;

3、编制全市供水应急抢险经费、物资年度计划,并监督管理供水抢险经费、物资的使用;

4、监测、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收集、报告险情、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

5、经市供水应急指挥部授权,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6、完成市供水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城市供水企业供水应急期间的工作职责

1、建立内部完善的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供水应急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2、设立企业内部供水应急指挥系统并定期演练应急措施方案;

3、加强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改造供水管网,减少水的漏失量;

4、供水企业应配足抢险物资、机械设备、机具、车辆等,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抢险物资的供应;

5、供水企业在企业内部成立供水抢险工作队,下设若干个抢修分队,各抢修队的队员均应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等,确保抢险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抢险过程中必需的管线图、抢险通讯录及其他抢险机具等必须配备齐全,保证完好有效,机具必须经常维修,并存放在抢险工程车上;

6、加强进厂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检测;

7、根据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的命令,采取其它供水应急措施。

三、报告及信息发布

(一)建立城市供水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当发生或者预知将会发生重大供水安全事故和灾难性事件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向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送书面报告。

1、造成事故的单位及发生时间、地点;

2、造成事故的原因、经过,影响范围和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应对事故采取的抢救措施;

4、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5、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供水事故,应当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由市人民政府确定预警级别和宣布进入预警期。(二)任何

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三)市政府及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事项后,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指挥督促水务、供水、财政、公安、卫生、城建、环保、发展与改革、消防、园林、供电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对应应急措施。(四)市供水应急指挥部根据供水事故的情况,及时向驻地军警等有关部门通报。(五)市供水应急指挥部负责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应急事件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四、应急措施根据可能发生的供水短缺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序,将我市供水应急分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三个级别,并分别用橙色、黄色和红色标识,一级预警为最高级别。

(一)三级适用于威胁程度较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供水短缺事件,以及突发供水事件造成个别重点保障 区严重缺水。

(二)二级适用于威胁程度很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供水短缺事件,以及突发供水事件造成部分重点保障区严重缺水。

(三)一级适用于威胁程度很严重,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对社会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供水短缺事件,以及突发供水事件造成大部分重点保障区严重缺水。

(四)进入预警期后,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供水短缺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节水和蓄水、减轻供水短缺危害的常识;

2、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3、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和占用场地,紧急调集园林、消防等部门运输工具实行配送给水,实施救灾、救助等工作;

4、启用应急水源及开采地下水缓解城市水荒;

5、确保通讯、交通、供电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6、其他应对措施。

(五)进入预警期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应当服从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主动到岗,相互配合、协作,采取有关的对应控制措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坚守岗位,积极履行职责。

(六)因干旱因素造成的供水短缺预警,具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三级预警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1)实行分片区、定时段供水。城北片区单日:供胜利北路至养护段以东;双日:供胜利北路至粮食局以西。城南片区单日:供国酒大道沿线;双日:供黄树桩至街心花园沿线,殡仪馆至建行、人民银行以上。(2)按供水优先顺序供水,暂停浴室、洗车场等高耗水行业的供水,暂停建筑施工场地供水。(3)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通知居民户作好蓄水准备。(4)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预警信息。

2、二级预警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1)采取一级预警的各项措施;(2)建设加压站抽取石板塘、文村桥和白岩沟水源;(3)、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预警信息。

3、一级预警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1)上报省政府,通报当地驻军等单位,给予应急支持;(2)控制葡萄井、大水井、龙井等几处地下水,控制各单位自备水源,统一调剂供水,同时组织公安、街道社区维护取水秩序。(3)调用市内洒水车、消防车、酒罐车从周边可取水的地方运水进入中枢城区,向重要供水保障区实行配送给水,并在街心花园、广场、三个转盘、市政中心等处设立取水点,向市民提供基本生活用水。(4)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预警信息。

(七)预警的解除

1、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2、有关情况证明不可能发生严重供水短缺事件的,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已经宣布进入预警期的,应当立即宣布终止预警,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五、职责分工

(一)卫生防疫部门及供水公司负责水源和自来水、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水质污染,及时报告市政府和市供水应急指挥部;

(二)公安机关负责维护供水应急抢险事故现场秩序,打击阻挠供水应急抢险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缺水区社会稳定,确保供水应急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三)环境部门负责对水源及供水设施周围污染源的监督,组织查处环境污染事故,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

急情况下,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

(四)城管部门和供水单位负责供水的统一调配,负责供水应急管网的建设和抢修;

(五)供电、电信管理部门负责抢修供电及电信设施;

(六)财政部门负责应急抢险资金和救济资金的拨付和监督,对特大应急资金的使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督查。

(七)市新闻媒体等部门负责供水应急的宣传。在收到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发布的有关供水应急信息后,及时通过本市电视、电台、报刊等传播媒体向公众传播供水应急信息。

六、法律责任

(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未履行本供水应急工作职责的,给予单位第一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要求,未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供水应急期间不服从市供水应急指挥部调度的单位或个人,可当场给予处罚。

篇3: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供水安全

关键词:供水,水质,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 人体的70%是水分构成的。水中溶解有多种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钾、镁、钙、铁等人体必需或者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因此, 自来水被比作城市的血液。然而, 人类所患疾病80%与饮用水质有关, 长期饮用水质参数超标的水, 易引起多种疾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现行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并与国际上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存在很大差距。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过多年的酝酿, 已经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6年12月29日颁布, 2007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饮用水新国标的颁布实施, 将彻底改变我国供水水质标准长期滞后的局面, 对于我国供水行业实施工艺改造, 提高供水水质, 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 作为我市集中式供水单位、肩负着城市居民饮用水的濮阳市自来水公司是如何保障水质安全的呢?对此, 列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净水设施适时大修和更新, 不断提高净水能力

为了保证执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净水要求, 确保出厂水混浊度在1NTU以内, 自来水公司于2007年上半年对水厂滤池进行了大修, 更换了石英砂、无烟煤等滤料, 并且对沉淀池的蜂窝斜管进行了全部更新, 整修了净水附属设施, 使滤池的制水、净水能力进一步提高。

2 选用优质、高效净水剂, 确保净水效果

针对黄河源水的水体特性, 结合实验室混凝实验分析数据, 经过对比选用了巩义宇清净水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聚氯化铝作为净水剂, 以提高净水处理效果。经过近一年的使用, 运行数据表明净水效果良好。

3 增加净水深度处理工艺

如果遇到原水水质恶化、水质突发事件时, 又无适当的替代水源, 为了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在常规处理或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超过标准或目标的项目特点, 选择相应的深度处理工艺。预氯化是饮用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预氧化技术, 目前仍为我国绝大多数水厂所采用。预氯化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质, 降低嗅味;滤前加氯可以破坏有机污染物结构, 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 便于后续工艺的净水处理;还可以增强混凝效果, 去除氨氮, 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繁殖, 并可起到一定的消毒杀菌效果。活性炭吸附是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最成熟的深度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对水中多种污染物有广泛的去除作用, 可以有效去除引起水中臭味的物质, 确保出厂水水质, 保证居民饮用水健康需求。

4 加强水质监测, 确保出厂水质达标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2005) 水质检验和监测要求, 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认真执行《濮阳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管理规定》, 积极做好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

5 提高水质监测装备水平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 这是我国水质标准自1985年颁布以来的第一次修订。新标准的水质检验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106项, 其中微生物学指标由2项增至6项,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 毒理学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2项, 并修订了砷、铅、镉、硝酸盐、四氯化碳等指标的限值, 有机化合物指标由5项增至53项,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1项, 并修订了浑浊度的指标限值。

新标准总的来说, 是检测指标的大幅度增加和原有指标限值的提高, 这对于促进供水企业持续不断提高供水水质, 进一步保障了市民饮用水安全, 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 适应公众健康发展需求, 就需不断提高供水企业的装备水平, 特别是水质监测装备。这两年, 市自来水公司先后拿出80余万元资金, 对公司中心化验室的环境设施、水质监测设备和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配备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大型水质分析设备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超纯水机等一批基础水质分析设备, 提高了企业的水质监测装备水平。

6 加强水源保护和监测

对于城市供水原水使用的各类水源, 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具体的水源保护方案, 并且加强了对原水水质的监测力度, 确保使用符合水质标准要求的供水水源。原我市供水水源取水口受天然文岩渠排污影响, 每年冬季原水水质得不到保障。2006年市政府投巨资对我市黄河取水口改造后, 原水水质已经摆脱了天然文岩渠的排污影响, 水质得到进一步保障。

7 科学调度, 预防突发事件

市自来水公司原水进厂管网2004年夏季经过改造后, 濮上路沿线地下井的水量可以通过二级泵站的其中一条输水管线直接进入2#滤池系统, 经过净化处理后进入2#清水池, 再通过送水泵房进入城市生活管网。市自来水公司濮上路沿线有20眼自备井, 日供水量可达到2.5万M3以上。因此, 在遇到水质污染或突发危及公共安全事件时, 公司就可以通过科学的调度, 及时启运濮上路沿线自备井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确保市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之需求, 全力应对突发事件。

8 严格消毒, 最大程度降低微生物致病风险

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包括病菌、病毒、原生动物的胞囊等, 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但是, 消毒处理并不能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特别是对于个别承受能力极强的微生物。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剧, 地下水水质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一方面是有毒离子的渗透溶解污染水体, 另一方面是有毒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使用污染水体, 还有就是生物毒素。因此, 饮用不洁、未经过消毒处理或未经过水质检测的地下水源需格外小心, 以防各种水致病风险。

9 结语

篇4:建立保障体系 确保供水安全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构建和谐供水观念为己任,通过建立五大供水保障体系,确保我市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供水本质安全的首要前提,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负有一定的责任,离开人的管理就无所谓安全,各种体系的建立与落实的各环节都需要人来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1. 建立“三级”责任考核机制。为保障供水安全,每年一季度由集团总经理与基层决策者或主要负责人签订集团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经营指标挂钩,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确保决策正确和隐患整改的投入,这样才能使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责任,管生产又要管安全。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确认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后,及时将压力传递到生产工段、班组,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规章制度,签订二级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目标的推动;工段、班组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承担与员工签订“三级责任书”的责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使安全生产的管理压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级领导坚持定期召开安委会,及时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安全工作精神和企业经济发展动向,班组通过例会学习,领会其安全供水内涵。

2. 建立“三级”教育和培训机制。为保证全员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特别是围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集团公司建立多级教育网络,以集团培训中心为纽带,组织各层职工培训,使全员达到初、中、高级水平,以市、区职业培训基地为依托,以专业部室培训为辅助,以班组学习为重点,逐级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二、建立指挥控制系统

集团公司以客服中心为龙头,依托生产调度、供水抢修调度、为民服务热线三套指挥系统,实现安全供水。

1. 及时准确把握进水、净水、送水、变电和管网水压力,以一个中心、两级生产指挥联动相结合,实现全市供水管网指挥系统自动化。全市管网安装水压自动传感器,建立统筹调控,即协调用水压力不平衡问题,解决因突发爆管、火灾、事故等给居民带来的影响,将损失减低到最小。

2. 及时准确把握供水管网事故抢修,合理调动抢险资源,达到快捷、迅速的传送信息。集团公司以调度中心为龙头,以管网分公司抢险指挥中心为重点,利用独立的800兆集群电话为指挥平台,通过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全市百余部抢险车辆全面控制,承诺社会30分钟及时到达抢险现场,为开展抢险提供了保障。

3. 及时准确把握用户反映的信息,解决用水安全事故和服务问题。将群众的声音纳入领导的决策,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使热线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06年受理高层供水、低压片改造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各类服务信息43.47万件,接听及时率、办结率全部达到100%,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受到社会赞誉,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4. 及时准确处置水厂突发治安事件,提高产水单位的供水安全,避免出现管理事故。各产水单位分别建立了三张防控网,即人防网、技防网和设施防护网。

三、建立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1. 提升饮水技术含量。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集团公司通过提高用人政策,不断吸引高科技人才,一批博士生、硕士生涌入供水部门。06年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新出版了《供水技术》国家级专刊,先后完成了国家863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研究,在原水水质预察技术、预氧化深度处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水厂提升产水水质奠定了基础。使国标规定出厂浊度1.5个NTU的情况下分步完成向0.5NTU转化,确保管网水质不断提高,同时启动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告别多年来高层供水二次污染不安全问题。

2. 建立三级水质检验网络。集团公司通过建立三级水质检验网络,即:集团水质中心、水厂化验室及班组三班检验室,实行对出厂水进行检验。产水单位以在线水质监测仪和跟班检测数据为依据,指导水处理工艺。

3. 提高水质检测能力。水厂化验室能够对饮用水35项常规指标进行跟踪检验,集团公司水质检测中心依靠雄厚的设备资源和良好的技术手段,利用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等先进仪器等对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验,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相结合,按照国家饮用水标准对水中103项指标进行监督检测,保证了出厂水水质。

4. 建立水质检测网。集团公司水质中心和管网分公司化验室对全市管网水质进行监督,现在集团公司通过35个水质在线点和240个常规水质监测点,对饮用水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5. 建立水质监督保障机制。集团公司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对全市管网及出厂水指标向全市公示,征询群众监督,同时定期召开社区监督员例会,及时了解饮水水质、服务等百姓关心的问题。

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体系

水厂生产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消毒剂是氯气和氨气。氯气和氨气是《危险化学品条例》中明令必须依法进行监管的化学品。其中,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一旦泄露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性事件,同时,氯气投加过量也将直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氯气使用和投加的管理,是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完善制度和安全评价。各使用氯气和氨气单位建立了相关制度,并且每年对氯气使用场所进行安全评价,确保管理到位。

2. 提升氯气设备先进性。为预防氯气事故,集团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所有加氯机、加氯场所进行更新改造,先后引进了德国ALDOSS公司生产的GS143-l45加氯机和RU171-200氯气蒸发器等,确保投加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建立氯气监控防范网。我们对所有氯气使用储存场所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与110指挥中心联动监控系统和氯气泄漏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吸收装置,确保从预防到处置双保险。

4. 完善的事故抢险队伍。为了及时消除和处置氯气事故及隐患,各水厂24小时配备抢险人员,装备了比较先进的压缩空气吸收器、防化服和抢险设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抢险能力,保障危险化学品使用场所的安全。

五、建立突发应急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供水行业共同特征,由于事故发生将影响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造成社会影响相当严重,保障城市供水系统发生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障体系,做到一旦发生事件,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1. 编制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集团公司结合天津供水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遵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制定编写供水突发事件应急两级预案。在天津供水区域范围内发生城市水源、供水设施遭受污染、战争、破坏、构筑物坍塌、火灾、氯氨泄漏、城市供水干管发生大面积爆管等发生自然灾害等,以红、橙、黄三个响应级别为条件,进行灾害控制,建立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和应急保障,为发生不同灾害事故,建立相应处置预案提供处置依据和方法。

2. 针对不同预案开展演练。(1)各产、供水单位,针对防汛、氯气泄漏、电站事故、火灾事故、反恐、水源污染等情况,进行分预案演练,通过提前安排培训,有组织地进行实战演练和模拟演练,锻炼抢险队伍。(2)配合市人防办、反恐办、人民武装、市公安局、消防局等多个部门举行联合应急演练。06年11月接受北京国防动员委员会对天津市人民武装应急工作的评估验收,集团公司代表天津市接受检验,由管网分公司供水应急抢险抢修分队,调动60余人,利用GPS卫星调度指挥系统调动十五部抢险车辆,对抢险分队人员、车辆进行应急集结演练,表现出集团公司应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得到国动委和天津市警备区检查团的高度评价。

通过一系列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供水安全构成巨大影响和威胁的可预测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天津市安全供水。

篇5: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供水应急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对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作 者:王郑 王祝来 张勇 杨明明 WANG Zheng WANG Zhu-lai ZHANG Yong YANG Ming-ming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37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年,卷(期):21(2)分类号:X928.03关键词:城市 供水安全 应急保障体系 研究

篇6: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

策措施建议

(二)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1、理顺公司管理关系。进一步强化维修和供水稽查的职能,加快机械化抢修速度,严格保证维修及时率。加强对水表使用的稽查,发现水表异常情况,立即更换,开展查表活动,严禁估抄、漏抄现象。实施听漏工作承包管理,对探漏模拟市场化运作,将查出的暗漏次数、漏失量与收入挂钩,调动探漏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推动探漏工作的开展。通过以上措施,减少水量漏失,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岗位职责制考核。以部门为单位建立以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对工作量可量化的岗位实行计件工作制;对工作量可定额取费的岗位,实行定额工资制;职能科室根据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考核。部门内部实行二次分配,拉开分配档次,使职工收入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考核一体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加大户表改造工作力度。公司整合人力资源,加大户表改造工作力度,在做好总表用户的宣传解释工作的同时,对户改工程要精心设计和组织,不断提高户表改造工程的质量,力争基本完成户表改造工作任务。

4、加强技术管理。按公司给水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的要

求,以制度为抓手,规范工程安装各环节的管理,理顺工作程序,对不按技术要求设计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发放施工补助和奖金;强化二次供水管理,理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体制,明确运行管理责任,切实改善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水质,保证二次供水用户的用水卫生安全;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平台,使公司形象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做好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原材料采购及使用的管理,材料采购按照“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原则,把好物资供应关;强化安装工程预决算管理,做好工料耗用核算,完善施工监管和考核机制,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水平。强化对抄表、收费、追缴、拆换表、修校表的管理,杜绝人情水、无表用水现象;强化招待费、凌杂用工和电话费的管理,有效降低办公费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一)抓好外部供水管理,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1、加强管网维护管理,保障管网安全。对腐蚀、结垢严重,陈旧老化管道进行更新,采用性能好、强度高、安装方便的球墨铸铁管、PPR管、PE管、钢塑复合管等新型管材,提高供水管网质量,保证供水管网运行安全。对部分树枝状管网实施连通,合理布置供水管网,形成环状网络,减少供水死角和二次污染现象。

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季节性供水来临前组织专项管线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织事故演练,提高生产人员的事故判断及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水质管理,保证水质安全。根据水源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水时机。水厂在低温天气应加大出厂水质检测频率。积极推进水质预警平台建设,提高水质安全保障,结合供水水质检测预警系统,构建公司水质预警平台,实现水质数据资源共享,达到“从水源到龙头”的流程水质信息采集、多信源水质信息共享、水质风险预警、应急处理支持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水质安全保障。

4、加强供水设备维护及安全管理。提前做好防冻保护措施,加强高低压电器设备及机组的检查,做好机泵电器设备、加矾加氯设备、水处理构筑物、工艺管道、排污排泥系统、控制阀门的日常维护和水处理设施的维护性运行,确保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备足工艺处理用混凝剂、消毒剂和深度处理用药剂。

5、加强对低温恶劣天气预报的关注,做好居民冬季用水防冻知识宣传,使群众了解冬季用水设施防冻常识,避免大面积水表及管道冻坏事故的发生。

6、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交通穿越带来的环境风险管理,严格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通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和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

篇7:保障冬季淡水养殖生产安全的措施

随着气温降低,塘鱼已进入越冬阶段,越冬管理开始,为此做好冬季鱼塘管理工作,对下年渔业丰产丰收尤为关键,采取以下五措施,保障塘鱼安全越冬。

1、破冰检测检测鱼类及水质。发现鱼类不正常的现象,及时对症下药;池水肥瘦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的高低,确保封冰后,鱼类无病症和水体缺氧。

2、注意池塘冰封。定时开动增氧机,推迟冰封时间,一发现冰封要打冰通氧。要尽量保证养殖水体有较高的水温,推迟水面结冰的时间。

3、大雪天不要过多的拉网起捕,确实要拉网的要快,减少鱼类的损伤。鱼类在越冬期内活动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抗病力明显下降,过多的拉网容易造成鱼体损伤,鱼体表容易感染水霉病。

4、注意各类渔业设施安全。增氧机、投饵机要注意保养,池塘养殖要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防止因冰冻而造成的停电、停水。

篇8: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包括2007-2009年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评价中的全部叠压供水设备, 以及卫生学调查的其他叠压供水设备, 共42套。

1.2 评价方法

1.2.1 设计资料审查

根据国家相关设计规范等, 审查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相关资料。

1.2.2 现场调查

调查设备是否与提交的资料相符及按图施工, 相关卫生要求是否按设计实施。

1.3 评价依据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 (CECS 221:2007)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 (GJBT-95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

2结果

2.1 设备的规范性评价

以《管网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对设备组件的基本要求以及设备用房的卫生防护环境为依据进行评价, 全部符合基本要求为规范、1项不符合为较规范、2项不符合为不尽规范、3项不符合或无防回流污染装置为不规范。其中符合规范28.57% (12/42) , 较规范23.81% (10/42) , 不尽规范14.29% (6/42) , 不规范33.33% (14/42) 。规范的设备是卫生安全的基本保障,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第1.0.4条规定:生活供水工程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方式时, 其供水装置应符合《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等有关标准的规定。相对许多城市, 中山市对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的监管较为严格, 然而, 规范或较规范的设备也仅为52.38%, 不规范的设备达1/3。

2.2 设备使用的监管

设备使用的监管是卫生安全的关键,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第3.0.2条规定: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用于生活供水系统, 应经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认可。42套设备的使用, 经供水部门认可的有25套, 占59.52%;未经供水部门认可的设备, 相当部分极不规范, 甚至本质上等同直接装泵抽水。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则仍然缺失。

2.3 不规范设备的随意滥用

调查发现有3处设备由原来低位贮水池加压供水, 被随意滥用不规范的设备供水。这对于市政供水管网存在明显污染倒灌的可能;对于供水区, 由于贮水池用水仅为备用, 长期不用的死水水质必然严重恶化, 中山市冬春季又常受咸潮影响, 当市政低压供水甚至停水时, 贮水池恶化的备用水就供出管网到用户。因此, 设备的随意滥用对外对内均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风险。

2.4 设备供水区的管网卫生安全

调查发现设备供水区的管网多处存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设限的直冲厕所一类供水管网的安全隐患, 而且, 此类情况在我国许多地区还较为普遍。

2.5 设备的运行管理

规范的设备运行管理对于供水卫生安全保障非常重要,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 140-2010) 强调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 并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调查发现设备的运行管理普遍未尽规范甚至混乱。

2.6 设备对市政正常供水的影响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第3.0.5条对7类区域、第3.0.6条对3类用户规定不得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 主要是保证正常的供水, 也关系供水卫生安全。调查发现, 有7处 (占16.67%) 属违规。

2.7 设备使用的其他卫生安全问题

①规范的设备在技术上是没问题的, 但设备的不正常使用特别是人为造成的情况防不胜防;②设备安装后, 许多使用单位为了保证正常供水、更节能、减少维护费用, 可能人为拆除真空抑制器、止回阀等, 甚至直接抽水;③设备维护不正常, 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④不排除建设或使用单位为节省投资, 采用叠压给水设备, 一旦验收通过, 改用普通水泵直接抽水。

3讨论

《城市供水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法规制定的目的主要是基于防止管网污染倒灌和保证市政正常供水。一些不法商人在安全、节能、低成本的名义下, 生产伪劣产品甚至本质上属直接抽水设备使用, 将成为供水卫生安全保障的巨大隐患。然而,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使用存在的安全风险在建设行业未引起应有重视, 樊建军等[1]提出管网叠压供水在避免水质二次污染和充分市政管网剩余压力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但存在技术优势被夸大的现象, 其设备入网规定也有待完善。因此, 有必要加强设备使用的风险防范相关研究。

建议参考《供水卫生安全保障与管理》管网叠压 (无负压) 供水相关建议[2], 建立职能部门和供水单位严格的监管机制, 保证设备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有规范的设备维护的情形下使用。监管、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报建设、卫生、供水部门以便监管;严格执行《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 (CECS 221:2007)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 (GJBT-958) 对设备的使用限定;职能部门和供水单位应对所有叠压 (叠压) 给水设备用户, 建立专门的监管制度, 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在设备进水管的止回阀前加装排水阀, 以便于定期检查止回阀是否有效;考虑修改相关法规, 以保证使用的合法性;采用性能、质量、维护保养服务较好的产品;设备商除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外, 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生污染事故, 使用单位或设备商应立即报告建设、卫生部门, 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叠压供水卫生安全保障, 为规范叠压供水设备使用、化解卫生安全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标准, 审查市内2007-2009年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评价中全部叠压供水设备的相关资料, 调查是否按图施工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叠压供水及其设备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 卫生安全风险被轻视甚至忽略, 存在重大的卫生安全隐患。结论 应重视叠压供水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 研究加强设备使用的风险防范, 必须保证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有规范的设备维护的情况下使用, 职能部门和供水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叠压供水,叠压供水设备,卫生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建军, 王锋, 方茜, 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J〕.给水排水, 2008, 34 (6) :85.

篇9:为保障冬季安全供水

关键词:水资源;供水安全保障;措施;

引言:曲靖市地处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上。主要河流属珠江流域的有南盘江、北盘江、喜旧溪、块泽河、革香河和柯渡河六条,属长江流域的有牛拦江、以礼河两条。曲靖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3.8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20m3,过境水量94.2亿m3。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型水库640座,总库容16.71m3;建成小塘坝1903处,总库容0.57亿m3;建成水池(窖)34.5万个;建成机井、小型泵站等其它小型水源工程4629处。 2011年曲靖市全年河道外总用水量14.33亿m3,其中生产用水12.60亿m3,占87.9 %;生活用水1.60亿m3;生态用水0.13亿m3。

1.概况

沾麒陆坝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南盘江上游,行政区划分属沾益、麒麟、陆良三县(区),沾麒陆坝区由松林、沾麒、越州和陆良四个坝子构成,属南盘江流域,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8~20公里,是云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南盘江干流自北向南贯穿坝区,区内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916毫米,干湿季分明,干季(11月~次年4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13%,具有明显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兴建调节水库是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011年沾麒陆坝区已建成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31座,小(二)型水库100座,小塘坝524座,总库容4.6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119件,总引水流量51.3立方米/秒;提水工程232件;水井工程309眼,集雨工程1500件,蓄水容积7万立方米。区内水资源总量11.8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高达38.4%。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沾麒陆坝区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量严重偏低,仅为871立方米/人,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4798立方米的18.2%,属水资源紧缺地区。随着曲靖中心城区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河道生态用水的现象十分突出,水资源匮乏导致工业及城市供水保证率低下,农业旱灾频繁,水环境恶化。

目前沾麒陆坝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本区内可开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仅剩余龙潭、下河沿、小撒卜龙(扩建)3座中型水库和三道沟、清山、土山、麦地沟等10座小(一)型水库,这些水资源开发可增加年均供水量也仅为0.73亿立方米,无法满足沾麒陆坝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其相邻流域的牛栏江德泽断面以上人均水资源量达2244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仅13.6%,属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由于水资源紧缺,河道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且城区雨污混流,导致沾麒陆坝区水环境恶化,南盘江及主要支流多断面水质为劣Ⅴ类。

3.沾麒陆坝区水资源规划配置情况

3.1需水预测

经分析计算,沾麒陆坝区内城镇生活需水量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0.88、1.92、2.80亿立方米。工业需水量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1.42、2.25、4.74亿立方米。农村生活需水量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0.29、0.34、0.36亿立方米。

沾麒陆坝区农业多年平均需水量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4.82、4.90、5.18亿立方米;P=75%(中等偏枯水年,下同)农业需水量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5.14、5.22、5.52亿立方米。

沾麒陆坝区多年平均总需水量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7.25、9.28、12.96亿立方米;P=75%总需水量现状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7.73、9.74、13.43亿立方米。

3.2供水预测

基于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规划2020水平年时新建龙潭、下河沿、小撒卜龙(扩建)3座中型水库及10座小(一)型水库,并实施车马碧水库调水工程、黑滩河调水工程;2030水平年时实施德泽水库调水工程。在此基础上,测算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多年平均可供水量分别为6.70、9.30、12.93亿立方米。P=75%可供水量现状2011基准年、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分别为7.10、9.74、13.43亿立方米。

3.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沾麒陆坝区2011年P=75%需水量7.73亿立方米,各类水利工程P=75%供水量7.1亿立方米,缺水量0.63亿立方米,缺水率8.1%,其中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生产供需已平衡,但农业灌溉缺水0.63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缺水率12.2%。

2020水平年,进一步开发利用当地水源,可新增供水量0.73亿立方米,P=75%缺水1.97亿立方米,当地水资源供水潜力已得到充分挖掘,但仍存在较大缺口,必须实施跨流域调水。实施车马碧水库调水工程后,P=75%时缺水0.86亿立方米,缺水率8.8%,P=95%时)(特枯水年,下同)缺水1.50亿立方米,缺水率15.1%,缺水形势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未能根本解决缺水矛盾,还需进一步实施调水工程;再实施黑滩河调水工程后,P=75%时供需达到平衡,P=95%時缺水0.55亿立方米,缺水率5.5%,主要为农业缺水。

2030水平年,仅依靠本灌区内水源,P=75%缺水5.09亿立方米,在实施了车马碧和黑滩河调水工程后,P=75%时缺水3.10亿立方米,缺水率23.1%,P=95%时缺水3.51亿立方米,缺水率25.7%,进一步实施德泽调水工程后,P=75%时供需达到平衡,P=95%时缺水0.40亿立方米,缺水率2.9%,主要为农业缺水,水资源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4.未来城镇化进程中供水安全保障的措施建议

4.1首先从管理体制入手

加强城镇水务一体化管理并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以城市水利之理念,优化配置水资源。设置行业管理机构,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搭建平台,加强监管监控、行业指导和人员队伍培训。

4.2加大项目及资金的投入

供水保障率低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水利项目及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只有对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足够重视,加大供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管网设施的改造维护力度,才能提高供水保障率。

4.3加强水源管理和水资源配置、调配

因地制宜,控制性调节供水工程,实行水务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和新建水源工程和灌区渠系工程作用,统一调度配置供水系统,大力新建供水和备用供水工程,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4.4加大对水务产业的市场化经营改革力度

水务统一管理不是简单的将供水排水企业划归另一部门管理,核心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区域性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的优势。同时加大市场化经营改革力度,不断盘活资产,对水务产业实行产业化、公司化管理。

5.结语

上一篇:朱田中学2013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遵照循环经济思想完善家用电器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