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2024-05-15

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共8篇)

篇1: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本规范依据教育部

本规范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 文件精神制定,旨在促进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和工业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创新,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产品设计。

本规范目标:依据工业设计学科特点,采用科学方法,适当知识载体,构 成良好的、更具目的性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本学科基本的问题求解方法;并通过基本知识的传授,达到培养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含创新能力、基本素质的目的,以期培养出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业设计师。

1.工业设计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1工业设计教育的历史

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建 立了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式在京成立,这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教育部2004年最新统计,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已达219所(且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工业设计方向的院校尚未计入)。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1.2 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工业设计专业将更强调

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2.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2.1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 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并能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可设置:产品设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 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等 2.1.1基本标准

在符合国家对大学生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

(1 熟悉设计流程,能应用基本的理论和综合手段,清晰表达设计思想,具有产品开发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具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熟悉并掌握与设计法规相关的基本知识。

3、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3.1.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工业设计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强化工业设计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个知识模块构成适当的训练系统。

(2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的内容涉及15个知识体系构成:

通识教育内容包括: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内容包括:①相关学科基础,②本学科专业,③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内容包括: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3.2.构建知识体系

工业设计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

(1)本专业知识体系 设计学知识体系; 工学知识体系; 人文艺术知识体系;(2)本知识体系的知识领域 设计学知识体系:设计学

工学知识体系:工程学、材料学、环境工程、生态学

人文知识体系: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 艺术学知识体系:艺术学

(3)每个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及应选修的课程

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应涵盖足够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是工业设计学科课程设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设计学: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表达、设计美学、设计基础、系统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科技与艺术修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工程图学、材料工艺学、生态学 艺术学:艺术史论、造型艺术基础

心理学:设计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消费心理学 人文社会科学:价值工程学、设计管理

(4)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所包含的知识点及所需的最少讲授时间或实验时间(见下表)

(5)工业设计的主干学科概况 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注)3.3构建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设计的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设计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选修课程中。本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

一、两个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也可以从各交叉设计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

识单元组成课程,但最后形成的设计课程体系应覆盖工业设计体系的知识单元尤其是以产品创新设计为主体的核心知识单元。

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如下(供参考): 课程名称 学分 学 时 共计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造型艺术基础 9.0 150 50 100 设计史论 2.0 36

设计概论 2.0 36 36 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基础 9.0 150 110 40 设计基础 7.0 120 40 80 人机工程学 3.0 36 26 10 设计表达 5.0 80 40

计算机辅助设计 4.0 64 20 44 模型制作 3.0 48 12 36 产品设计 34.0 540 120 420 3.4 实习

3.4.1 实习的重要性

设计实习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习对产品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实现起 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得到设计的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产品设计与环境、市场的关系,以及对协作能力等的培养。实习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理论过程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

3.4.2 实习的内容和水平

学生在实习中应不断地追踪设计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及时地将 其反映到实习教学中来。

基本实习是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实习的基本要求,用以配合课程教学,达到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具有提高作用的开放实习可以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的情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设计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习技能,并使学生通过实习,较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现代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的前沿。

4.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条件 4.1师资力量

推进设计教育创新和培育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也取决于教师 队伍的素质。我们要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学校编制管理,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继续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工业设计专业每班不超过25人,每班必须配备 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0为宜。

(2拥有一定比例的设计艺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能独立承担70%以上的 必修课,兼任教师人数不得超过本专业专任教师人数的30%。(3由受过专业系统培训具有工业设计专业教师资格的讲师及其以上职称 的教师或有实际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主要专业课及主干课程的讲授任务。(4专业教师不少于10人,其中至少应有从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教授职称者一

人、副教授职称者二人以上。

(5设有专业教研室(研究室或研究所),基本形成梯队,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和设计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6模型室等实验室必须有专职的实验室人员。4.2教材

相应的教材或参考书至少包括:(1)设计概论(2)人机工程学(3)设计史(4)计算机辅助设计(5)设计基础(6)产品设计(7)工业设计工程基础(8)设计表达(9)设计心理学

4.3图书资料

本专业除了要符合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必备的图书资料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设计艺术类的专业书籍3000册以上。

(2与设计相关的期刊50种以上,其中外文期刊10种以上。(3有一定数量的教学音像资料。

4.4实验室

本专业必须具备专业计算机房、摄影、专业模型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及其基本设施,设备资产生均在8千元以上,其面积为生均2.5平方米以上。

4.5实习基地

要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

4.6教学经费

工业设计专业每年正常教学经费不低于学生所交学费总金额的30%。5.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遵照教育部制定的专业规范主要参数指标执行,5.1本科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4-6年。学位:工学学士或文学学士 5.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难度和综合性均应高于产品设计课程。有三分之 二的讲师或讲师以上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在有设计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创新产品为主的设计任务,提交完备的毕业设计报告书、模型、版面,并有完备的电子文档。

(注):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用性的艺术学科,其内涵是按照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规律,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般说来,在自然经济体制下,手工艺制品的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设计范畴;现代工业社会批量化或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设计属于设计艺术范畴,一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观念和生产结合,并在保留手工艺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艺术形态,也属于设计艺术的范畴。设计艺术涉及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功能效用

与审美意识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接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是以师徒承传的方式进行的,学校方式的设计艺术教育在20世纪初才开始。建国后,该学科在高等美术院校,得到比较正规的发展,50年代中期,设计艺术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得到系统发展,60年代起开始培养研究生,80年代进人包括工业设计及其史论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培养阶段,该学科得到全面的发展。设计艺术学与相邻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和美术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文明水准的重要学科。在科学与技术韵发展史上,从人类有史以来,就成为生产活动最为关注的学科,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乃至当前的信息革命;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同机械工程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该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该学科基础,拓宽和发展了该学科研究领域,并促进机械产品日益向精密化、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高技术集成化等方向迅猛发展。

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械的基础理论、各类机械产品及系统的设计方 法、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自动化及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当前、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及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该一级学科设置四个二级学科。这些二级学科具有相同的科学理论基础,但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它们有机地反映了本学科的性质和研究领域。

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主要研究各种机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主要研究各类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及其自动化以及加工设备和制造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各类机械的检测、控制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车辆工程学科主要研究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与试验方法。

----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

工业设计的概念

工业设计(英文名industrial design)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

工业设计概念: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全称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 不单指物品的结构, 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 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 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 意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 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

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1.传统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概念分析工业设计的性质:第一,工业设计的目的是取

得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还要与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第二,工业设计必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2.现代工业设计

传统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设计内涵的发展也趋于更加广泛和深入。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

广义工业设计(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

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lndustrial Design 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 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 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 性与匹配。狭义工业设计的定义与传统工业设计的定义是一致的。由于工业设计自产 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因此产品设计常常被称为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分类 随着工业设计领域的日益拓宽,不同领域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设计的领域进行划分: 1. 照艺术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一维设计,泛指单以时间为变量的设计;二维设计,亦称平面设计,是针 对在平面上变化的对象,如图形、文字、商标、广告的设计等。三维设计,亦称 立体设计,如产品、包装、建筑与环境等;四维设计,是三维空间伴随一维时间(即 3+1 的形式的设计,如舞台设计等。2. 从人、自然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出发,按照学科形成的本质含义上分 类: 人、自然、社会组成了最基本的关系圈,其分类的对应关系大致是: ◆ 产品设计:相当于狭义工业设计,是以三维设计为主的; ◆ 环境设计:包括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城市与地区规划、建筑施工计划、环境工程等; ◆ 传播设计是对以语言、文字或图形等为媒介而实现的传递活动所进行 的设计。根据媒介的不同可归为两大类:以文字与图形等为媒介的视觉传播;以 语言与。音响为媒介的听觉传播。3.按照工业设计概念与界定来分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的界限 正在变得口益模糊,一些原属于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设计活动兼具了工业设计的 特点,如家具设计与服装设计。工业设计作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桥梁,迅速扩展 到商业领域的各个方面: ◆ 广告设计:包括报纸、杂志、招贴画、宣传册、商标等; ◆ 展示设计:包括铺面、橱窗、展示台、招牌、展览会、广告塔等; ◆ 包装设计:包括包装纸、容器、标签、商品外包装等;

◆ 装帧设计:包括杂志、书籍、插图、卡通与版面设计等。即便是在自成体系的建筑领域中,工业设计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的内容 工业设计在企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从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需求 层次角度来分析工业设计的内容,对企业更好地运用工业设计,创造更大的价值,将提供极大的便利。1.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 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 等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产品的功能、性能、形式、价 格、使用环境的定位,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成本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在企业生产 管理中保证设计质量实现的前提下,使产品既是企业的产品、市

场中的商品,又 是老百姓的用品,达到顾客需求和企业效益的完美统一。2.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ldenlti-fication System,简称 CIS 企业识别系统由统一的企业理念、规范的企业行为及一致的视觉形象所构 成。即通过 CIS 设计,使企业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鲜明地显示企业的个性,是企业力量和信心的体现。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对内有凝聚力,对外可使消费 者产生信赖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发展目标。3.环境设计(人与硬件之间的界面设计 工业设计是作为沟通人与环境(建筑、交通、居室、商场、街道„„之间的 界面语言来介入环境设计的。通过对人的不同的行为、目的和需求的认知,来赋 予设计对象--种语言,使人与环境融为-体,给人以亲切方便、舒适的感觉。环 境设计着重解决城市中人与建筑物之间的界面的一切问题,如: 信息、信号系统、环保方案等,从而也参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设计管理(Des;8n Mana8ement,简称 DM 即将设计活动作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项目管理、界面管理、设计系统管理等产品系列发展的管理中,善于运用设计手段,贯彻设计导向的思 维和行为,并将之与战略或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设计管理是企业

迈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企业要依循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在企业开发生产经营 活动中对各部门进行指导,以实现设计目标,使产品增值。成功的运用设计管理,可使企业在战略策划阶段就蕴含了经营的策略,同时,策略上的优势也为产品和 企业在竞争中莫定良好的基础。工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多方面的最大需求。工业产 品是满足手工艺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疑工业设计就是为现代人服务的,它要满足现代人们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产品功能。一个 杯子必须能用于喝水,一支钢笔必须能用来写字,一辆自行车必须能代步,一辆 卡车必须能载物等等。工业设计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合理规划,而 使人们能更方便地使用它们,使其更好地发挥效力。在研究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工业设计还通过合理的造型手段,使产品能够具备富有时代精神,符合产品性能、与环境协调的产品形态,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工业设计是工业现代化和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 法批量生产的产品,工业设计对现代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受制于生 产

与生活的现实水平。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是企业与市场的桥梁: 一方面将生产和技术转化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 品,一方面将市场信息反馈到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设计是产品增值的手段:对企业的最大作用是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这种 附加的价值不是有形物质存在,更多表现在无形之中。外观、产品形象等 设计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好的设计会使企业具有更好的信誉、使得企 业更具有活力、成为公司发展工具 设计是建立完整的企业视觉形象的手段:企业视觉形象是公司建立品牌形 象最好的外观,也就是公司一种特有的风格。工业设计创造性是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最重要的前提,简洁是好设计的重 要标志,适用性是衡量产品设计另一条重要的标准,人机关系合理,人机界面和 谐,产品自身语言应善于自我注释,精心处理每一个细部,注重地域民族特色,蕴含文化特征,注意生态平衡,利于保护环境,产品设计的永恒性。工业设计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创造性原则;市场需求原则;使用者优先

原则;企业目标原则;易于掌握原则;美观性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方法学,以及设计上的三大构成基础 工业设计专业有艺术类和理工类区分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立体工业产品造型为主,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辅,具备工业设 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门设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数学、科研工作的 应用型高级工业设计师。

二、人才基本规格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为、艺术和科学基础及正确运 用语言、文字的表达的能力;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 表现基础、产品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产品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辅 助设计、产品包装装潢、广告、企业形象设计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新产品开发与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表达技能、动手能力、创造性设计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主要课程 造型基础:设计概论、素描、设计色彩、效果图技法,产品速写,装饰设计 基础; 设计图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语意传达,阴影与透视、工程力学(理工类),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设计材料与工艺、工业设计概

论、工业设计史、设计表达、模型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摄影。专业基础:平面、立体、色彩构成、门学、基础图案、雕塑、基础设计; 专业技术:视觉传达、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设计程序 与方法,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设计管理。

篇2: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 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第3.3.1条 学习辅导部分由综合排练室、普通教室、大教室及美术书法教室等组成。其位置除综合排练室外,均应布置在馆内安静区。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池座第一排观众至设计视点不大于2.50m。最大视距尚宜控制在36m以内,最大值不应大于40m。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一、二级)-所有建筑物(一、二级)=10

汽车库,修车库(一、二级)-所有建筑物(三级)=12

停车场-所有建筑物(一、二级)=6

停车场-所有建筑物(三级)=8

*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3m

6.0.9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6.0.10 两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3.2.7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3.2.9  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交叉口应大于80m。

3.2.10 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坡度:微小型车15%; 中型车12%; 大型车10%; 铰接车8%

3.2.11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第2.1.5条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第2.1.6条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1各专业规范都明确规定最小地面排水坡度为0.3%,2 为了便于组织用地高程至少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防止用地成为“洼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

8.5.3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阀:

8.5.3.1* 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

8.5.3.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8.5.3.3 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8.5.3.4 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9.2.1 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

9.2.1.1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9.2.1.3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9.2.4 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三、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二、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5.2.2 进站广厅人口处应至少设一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3.2.3.1 旅客、车辆、行包和邮件的流线避免交叉。

3.2.3.2 进、出站旅客流线在平面或立体上分开。

5.5.2.1 行包库的位置宜靠近旅客列车的行李车处。

5.8.2 服务员室应设在候车室或旅客站台附近

检票员室应设在进、出站检票口附近

在站房出口处应设补票室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

缩微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

第4.4.3条 缩微用房宜设于首层, 应远离振源

1.静电复印室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

第4.4.6条 中心控制室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第2.2.2条 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 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6条 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3.2.4条 妇、产科和计划生育

一、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二、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室和厕所,应分别设置

第3.2.5条 儿科

一、应自成一区,宜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汽车容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1一、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

2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3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人口距离不应小于20m

这应该是一个遍历问题,你可以首先以直线连接ab,再分别以a、b圆心,半径10000画圆,你会发现,与a、b邻近的第一段直线均与其径向相连的直线重合,而中间线段长度都是一样的,关键看尾段的绝对差,相对最短直线绝对差越大,路线越长。

第附录b.0.2条 城市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附表b.0.2的规定值。

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 (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 附表b.0.2

线路电压(kv) <1 1-10 35 66-110 220 330

篇3:学校电气相关的设计规范

JGJ 36-2005《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本规范经建设部第377号公告予以发布,于2006年2月1日起实施,原JGJ 36-87《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扩大规范的适用范围;2.增加了术语;3.重新规定了居室的分类标准及居室的最小人均使用面积和高度;4.对辅助用房的组成、标准及设计要点进行了细化;5.对楼梯、扶手、阳台栏板、门窗等部位的设计有明确要求:6.对宿舍建筑的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有关的部分作了相应的规定。

本规范分为6章和2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基地和总平面、建筑设计、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其中在第6章建筑设备章节中对电气设计作了具体规定。

JGJ 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71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原JGJ 38-87《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主要是对上述技术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其中主要有:1.增加了开架阅览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2.增加了藏、阅空间合一,采用统一柱网、层高和荷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藏书量设计估算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5.对照现行防火规范修订和补充了相关内容。

本规范分为7章和3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文献资料防护;消防和疏散;建筑设备以及附录。在第7章建筑设备章节对电气设计作了具体规定。

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885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原GBJ 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同时废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将适用范围扩展为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2.适应教育部自2007年底起陆续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对学校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3.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4.修改和补充了采用低投入、高效率而且成熟的新技术。

本规范共分为1 0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和总平面,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

JGJ 76-2003《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篇4:关于工业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的发展,工业设计规模越来越大,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提供了诸多工业设计产品。但是,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其管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工业设计的质量,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工业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1.设计目标的管理

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具有明确的目标,设计目标的制定主要就是设计部门根据相关要求来制定的,进而能够达到相应的目的。在进行设计目标明确的时候,设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设计目标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还有利于提高设计业绩,为企业经营效率提供保障。另外,设计目标管理有利于体现设计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进而保证企业能够可持续性发展。

2.设计程序的管理

设计程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提高设计质量,保证工业设计的进度。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到影响的因素诸多,比如产品结构类型、设计工艺以及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3.设计质量的管理

工业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购买力,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所以,必须要保证工业设计的质量,做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并且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保证每个设计、工序都有顺序的进行,从根本上提高工业设计的质量。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工业设计进行管理,并且做好相应的评价工作,各个阶段的检查和评价不仅能够起到监督和控制的效果,还能够提高设计质量。

二、工业设计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人才的培养

无论什么行业,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业设计管理的主体就是相应的管理人员,所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设计管理的质量。为了能够提高设计管理水平,提高设计效率,必须要不断的培养人才,提高设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当今时代的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人才和科技之间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专业性人才的作用,进而才能够提高工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制度的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做好工业设计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管理还缺乏规范性、科学性的规章制度,导致工业设计管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造成工业设计效率偏低,会严重的影响到设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业设计效率,必须要立足长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3.质量的监督

质量不仅能够衡量工业设计是否成功,还可以有效的检测工业设计的水平。设计企业为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必须要加强工业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当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之后,设计管理是保证设计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能够保证质量,设计部门必须要与生产部门进行积极的交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避免不合格设计产品的出现。

三、工业设计创新的主要措施

1.技术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从最大程度上对技术进行了创新和改变,也在不断的改变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所以,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新时代的背景,积极的引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设计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进而来满足当今时代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不仅有利于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结构创新

结构创新并不是创造出新的东西,而是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各种组织,通过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科学,进而能够达到整体更加协调高效的效果。产品结构主要是由功能和技术决定的,所以,必须要合理安排功能,创新技术。

3.材料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所以,新材料的探索一直是工业设计的重点问题之一,积极的寻求更加节能环保、高质量的新材料是工业设计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

4.工艺创新

通过不同的工艺能够创造出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生產效率和制造成本,工艺创新更加重视已有技术之间的重新整理和再利用,现代技术创新不断的朝着信息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工艺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低碳环保,从根本上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十分重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水平高低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提高工业设计,能够促使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稳固自身脚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更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林鸿,江牧.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管理探析[J].包装工程,2011,24:87-90.

[2]马嘉铭.工业设计企业的设计管理探究[D].广州大学,2013.

篇5:景观设计相关规范名录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08.01实施)

《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01实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文)

《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文)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标[1999]46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2000]192号)《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V2002 J185-2002)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J217-2002)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建设部2005.3)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建设部2004.6)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3008-2000

篇6: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共 1 页第 1 页

你好:就我个人的意见此标准还过于粗糙、简单,有些还不正确、规范,应重新写。意见如不正确请谅解。李景禄

篇7: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63-83试行)

10.10.1总则

电气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合理地确定方案。应注意节约用铜。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行业新建工程的设计。固定安装在仪表屏、控制屏或配电屏(柜)上的电气指示仪表和电能计量的电度表。仪表装置的二次回路,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设计的有关规定。

10.10.2 对电气指示仪表的要求

在装设电气指示仪表时,要求正确反映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能监视绝缘状况;在发生事故时,能使运行人员迅速判断情况。

交流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直流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与仪表连接的分流器、附加电阻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5级。与仪表连接的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为0.5级;仅作电流或电压测量用时,1.5级和2.5级的仪表可使用1.0级互感器;非重要回路的2.5级电流表,可使用3.0级电流互感器。选择仪表测量范围和互感器时,应尽量使电力设备在正常最大负荷运行时,仪表指示在标度尺工作部分的2/3以上,并应考虑过负荷运行时能有适当的指示。对重要电动机,启动电流大且时间较长或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电流时,应尽量装设过负荷标度的电流表。在可能出现两个方向电流的直流回路和两个方向功率的交流回路中,应装设双向标度的电流表和功率表。在500V及以下的直流回路中,可使用直接接入和经分流器或附加电阻接入的电流表和电压表;500V以上的直流回路中,电流表或电压表应尽量经互感器接入。

在各种不同回路中,应按规定分别测量交流电流、直流电流和电压。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交流系统的母线(终端变电所高压侧除外)上和直流系统的母线上,应装设绝缘监视装置。同步电动机应装设功率因数表。仪表应装设在便于监视的地方。在控制屏上,仪表水平中心线距离地面高度一般为1.2~2.2m,但准确度高或刻度小的仪表,则不宜高于1.7m。

10.10.3电能的计算

篇8: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地震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各种破坏, 使桥梁部分或完全的失去使用功能, 往往造成很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计算地震风险是桥梁设计中一个必须的步骤。世界各国的桥梁抗震规范, 根据各自地域性的特点及对地震设防的不同要求, 也是各不相同的,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几次大地震也对桥梁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1,2]。2008年8月我国发布了新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 , 对《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 该细则由于相对于老规范改动较大, 并且较多地参考、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抗震类标准规范, 对于大多数桥梁工程师来说, 其理解和使用都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将主要介绍常规桥梁抗震设计中工程师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中国和欧洲抗震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 希望能帮助桥梁工程师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2 规范体系

欧洲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包括以下3个级别:

2.1 欧洲规范

欧洲规范并不按行业来划分, 也没有专门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欧洲只有一套总的工程建设规范, 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适合各类的环境、气候、场所等, 所有类别的工程均可参照, 所以整个系列非常庞大, 其中设计规范主要分为以下9个系列:

欧洲标准1:计算基础和对结构的作用力。

欧洲标准2:混凝土结构的计算。

欧洲标准3:钢结构的计算。

欧洲标准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和测量。

欧洲标准5:基础工程的计算。

欧洲标准6:砖石工程结构的计算。

欧洲标准7:地质技术的计算。

欧洲标准8:抗震结构的计算。

欧洲标准9:铝合金结构的计算。

欧洲规范中的抗震设计规范是欧洲标准8, 又分为5个类别:

第一类别:通用原理, 主要内容为地震作用力计算原理、结构物的抗震一般规定、不同材料的特殊规定、建筑物的加固和修补等, 共4册。

第二类别:桥梁类结构, 共1册。

第三类别:塔、墙、烟囱类结构, 共1册。

第四类别:竖井、水库、管道类结构, 共1册。

第五类别:地质和地基, 共3册。

欧洲规范的特点是偏重于理论和概念、包容性强, 但对于各个行业而言, 缺少细化的公式和设计参数。

2.2 各个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

在欧洲规范的基础上, 各个国家也出版了部分国家规范, 这个级别的规范并不和欧洲规范相抵触, 而是依据欧洲规范编写的, 只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精减或补充, 再加上本国的地区参数和特殊抗震要求, 一般并不形成一套完整的系列, 是对欧洲规范的有益补充。

2.3 权威技术研究部门的抗震设计指南

这个级别从法律上来说并不属于设计规范, 但国外工程界都约定俗成的将权威技术研究部门的抗震设计指南作为设计规范来看待。这些设计指南一般由权威技术机构出版, 是对欧洲规范在公路桥涵抗震设计方面的应用指导。设计流程、计算公式、构造要求和设计参数非常明确和详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上述3个级别各有侧重, 组合在一起后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体系。

国内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目前只发布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作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目前正在编写新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与欧洲的规范体系相比, 国内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内容不够完整, 同时缺少权威技术研究部门的抗震设计指南, 致使规范的操作性稍差。

3 延性抗震设计

部分桥梁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往往会在下部结构的局部区域进入塑性状态, 形成塑性铰区域, 塑性铰的出现增强了结构的变形能力, 大大减小了下部结构的刚度, 桥梁表现出延性特点, 使得结构物的振动周期延长, 从而减小了地震对结构物的作用力。比如当桥梁上部结构与一个或几个桥墩固结时, 我们可以认为在桥墩规定范围的区域内会出现塑性铰, 如果计算结果支持这一推断的话,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减小由弹性分析计算获得的地震作用力, 延性抗震设计理论对降低桥梁下部结构和基础的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结构的延性, 为了合理减少地震作用力设计值, 欧洲规范根据延性构件设计理论提出了性能系数q的概念。通过该系数对弹性计算获得的地震作用力进行折减, 值得注意的是:性能系数q只对地震作用力进行折减, 而不折减结构的地震位移。

欧洲规范中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的塑性铰形成条件:对于矩形构件, 在纵桥向地震或横桥向地震的影响下, 如果配置在截面受拉一侧底边的钢筋进入屈服状态, 则认为塑性铰在该处形成;对于其他截面形式的构件, 要求有1/3的受拉钢筋进入屈服状态。

桥墩墩身功能的理想发挥要求根据临界区域内实际的承载能力来确定, 如果在考虑到性能系数q对地震力进行折减的情况下, 关键区域没有进入塑形状态, 则说明塑性铰没有形成, 地震引发的作用力比预想的要强 (包括在临界区域外的结构部分中的地震力) , 这时就应该减小性能系数以使地震作用恰好能够控制临界区域的钢筋配置。

4 中欧对比分析

第一, 在抗震设计规范体系方面。欧洲规范的体系较为完整, 可操作性较强, 除了规范文本以外, 还有相应的权威技术部门的抗震设计指南, 在这些设计指南中有非常详细的理论、方法、公式和细部构造要求, 而我国规范在体系上缺少权威技术部门的抗震设计指南。

第二, 设计计算方面。欧洲规范非常重视理论性, 规范体系中对公式原理、理论依据、适用条件、计算要求均有详细说明, 我国的规范相对较为简略, 虽然对桥梁工程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要做到对规范融会贯通则比较困难。

第三, 构造要求方面。欧洲规范在构造要求方面较为明确和具体, 有详细的参考图例, 而我国在这方面规定较简单, 有些规定甚至不尽合理, 比如抗震措施中在规定斜桥梁端至墩台盖梁边缘的最小距离时, 提出了上部结构旋转5°的要求, 这会使得斜交角较大、桥面较宽的桥梁墩台盖梁被迫选用很大的尺寸, 而实际上可以通过横向防震挡块等措施来处理上部结构旋转的风险, 不一定非得增加盖梁宽度。

5 结束语

桥梁抗震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复, 对于常规桥梁结构, 国内和欧洲规范均主要采用反应谱方法进行设计和计算, 同时涉及了静力法、时程反应法和功率谱法, 计算理论上非常相似, 计算公式也大同小异,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较好的吸取了国内的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 同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抗震类规范, 为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写打下了坚实基础。

欧洲抗震规范体系总体上原理性较强、计算公式简明、桥梁细部构件抗震设计详尽、桥梁抗震构造要求细致, 这些方面均值得我们在编制国内新的抗震规范时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光裕, 刘保东, 李鹏飞.新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和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 32 (3) .[1]王光裕, 刘保东, 李鹏飞.新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和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 32 (3) .

上一篇:权益委员竞选稿简单下一篇:2024国庆节商场促销活动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