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献血心得体会

2024-05-08

社会实践献血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社会实践献血心得体会

同志是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干部,多年来积极、支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在今年4月29日我县无偿献血工作会议上,同志作了令人激动的发言。

“我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早年,我对无偿献血也是一无所知的,看到单位里发出的通知,心里不踏实,虽然为社会做点好事,可也不免心情紧张。然而献血的过程并不长,也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没几分钟的时间,二百毫升的血就献好了,使我感觉为社会做点益事并不困难。第一次献血的心理障碍突破了,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自以来,共无偿献血9次计2400毫升。我觉得,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除了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可以通过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为社会多做奉献。这也是一个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很好的截体和方式。

“提起献血,或许人们会觉得不利于健康,认为人的血液非常宝贵,不能随意流出体外。其实不然,血液和很多物质一样,每天必须要新陈代谢,献血只是略微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而己。《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为我们规定了科学合理的献血计量,因此不但不会损害身体,而且还会促进健康。这种既有益社会又促进健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我用真情和行动为每个人的种种疑问做有力的回答。

对于这种好事善事,我想不但自己要积极去做,还应该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热心献社会,真情为他人,让爱再延伸。

“总之,我总感觉献血是爱、是奉献、是保障,更是一种责任。当我想到自己的血液可以救回一个生命时,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参加无偿献血算是一件很小的事,对我来说,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我们献出的血对病患者来说,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非常值得我一直坚持做下去。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2:社会实践献血心得体会

于是,我就陪妈妈上了献血车。献血车上的人可真多呀,看样子“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已深入人心了。妈妈说:“要是我体重再加个几公斤我就能献500毫升了。”我顺口接了句:“那你就增肥啊!”逗得大伙哈哈大笑。我相信大家都怕手指被扎破了,献血前一项工作就是扎破手指。无缘无故干吗扎破手指?当然有原因了,一是为了验血型,二是为了验肝功能。我虽然不能献血,可是在边上看了还是感觉怪疼的,于是拼命地抓裤脚,不知怎么回事嘴里冒出一句话:“一定会疼吧!”,瞧我这臭嘴,把另一个正在验血的阿姨弄得紧张“死”了。“为什么不给我一根管子,等哪天我手指破了,再给你送来。”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可妈妈马上批评:“这儿就属你话最多了!”那个初次献血的阿姨这才缓过劲来,开心地笑了。

虽说是“无偿献血”,可我还是觉得是有偿的,因为:1、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2、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变得很好。对于那些反对无偿献血的人是没有这些好处的,如果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原来这是“有偿”的,也感受不到付出时的快乐。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那些献血的人,在我认为献血是会很疼,也许是因为那一份快乐掩盖了疼痛吧。为了证实我的想法,在事后我问了妈妈。“妈妈,难道你就不怕疼的吗?”“怎么可能,只有少数人没有知觉的,针头插入血管时的确会有一点刺痛(时间只有半秒钟),但是代价却是救活了另一条生命。想到这里,谁还会在乎一刹那的微痛呢? 献上一次血,献出一份爱,我感到快乐,我想着快乐自然就不疼了。”妈妈回答。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

篇3:社会实践献血心得体会

1 无偿献血保险制度的内容

1.1 保险对象与被保险人

保险对象是无偿献血者, 凡在宁波市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上成功献过血的无偿献血者均可成为被保险人。

1.2 保险责任与保险时限

被保险人 (无偿献血者) , 从献血当日起1年内发生意外伤害, 保险方给被保险人规定数额保险金。

1.3 保险金额与责任免除

无偿献血者每张保险卡最高保险金额为1万元, 2003年5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 献血200ml赠送保险卡1张, 400ml赠送保险卡2张, 每张保险最高理赔为1万元。2004年5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 献血200ml赠保险卡1张, 400ml赠保险卡2张, 每张保险卡最高理赠为1万元。2005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 献血400ml、200ml一律赠保险卡1张, 每张最高理赔1万元。从2009年1月起对献成分血 (机采血小板) 1次, 赠1张保险卡, 每张最高理赔1万元。

另外, 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5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免费为88名“之江杯”奖、“特别奉献奖”获得者投保意外身故保险20万、意外残疾保障10万、意外医疗保障1万, 累计保险金额1 760万元。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免费为55名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和139名“甬江杯奖”获得者赠送平安团体意外身故保险20万和意外残疾保险10万, 意外医疗保险1万, 累计保险金额达2 629万元。

2 无偿献血保险的实践

自2003年5月1日起, 宁波市献血办公室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共同协作, 开展向无偿献血者赠送保险的服务, 2003年5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 6年中投保者参加无偿献血共209 207人次, 共585名无偿献血者发生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发生率0.27%, 赔付金额为70.44万元, 赔付率 39.60%。在意外伤害中, 车祸、外伤、骨折占80%, 狗咬伤、中毒、脑出血、休克占12%, 其中意外导致死亡2例 (车祸、楼上摔下死亡各1例) , 猝死2例, 经劳动保障部门、派出所出据鉴定证明后获1万元以上人民币赔偿, 在585例意外伤害中只要符合保险条款的都获得了相应赔付补偿 (见表1) 。另外, 平安团体意外身故保险、意外残疾保障和意外医疗保障, 保险金额达1 760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至今理赔案例较少, 金额少。

3 讨论

3.1 转变献血管理机构为无偿献血者服务理念

宁波市献血办公室出资给无偿献血者投保, 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服务理念的转变。无偿献血者从宏观上和整体上来说, 是健康人群中的强者, 但就微观和个体而言, 又是经济社会的弱者, 尤其是农民工。市献血办公室和保险公司联手为献血者考虑, 在他们受到意外伤害时,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解决一些突出的困难, 这对进一步促进无偿血, 对社会和献血者都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可激发献血者更关注, 更关心, 更支持无偿献血事业, 真正让献血者感受到“我献血, 我快乐”的人文精神。

3.2 提高保险业服务理念和服务效率

保险公司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献血管理机构的声誉, 也会影响到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和再次献血的比例。因而保险公司理赔部提出了“换位思考”的口号, 即当献血者提出理赔申请时, 保险公司把他们当作自己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本地或外地客户, 一旦符合理赔条件、资料齐全、手续完备就能及时领到赔偿金, 简化理赔手续, 提高了献血者报销方便和快捷性, 让献血者感受到献血时无忧, 获保险时更温暖, 这样间接地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保险业参与无偿献血保险能增强献血者的满意度, 有利于推动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 增强了献血者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 拉近了献血管理机构、献血者与保险公司的距离, 树立了保险的品牌;同时, 保险公司参与献血保险, 积累参加献血保险经验, 了解群众的保险需求, 有利于开发更加适合群众需要保险险种, 有利于拓展保险市场。

2005年8月, 宁波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出资5万元与宁波市献血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平安人寿杯”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语、无偿献血形象标志、无偿献血卡通漫画征集活动。2006年6月14日,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与市献血办公室向浙江省 (宁波地区) 88名无偿献血“之江杯”、“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获得者赠送平安团体意外身故保险20万, 意外残疾保障10万, 意外医疗保障1万, 累计保险金额1760万元, 通过以上活动使无偿献血者获得更多的经济保障和实惠的回报。提高了无偿献血宣传力度, 同时扩大企业品牌宣传, 进一步推进了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协高、可持续发展。

3.3 农民工是意外伤害的主体

农民工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工人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就业群体, 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工伤和大病[3,4]。农民工工作不稳定, 流动性较强, 参加保险比例较低[5]。据统计资料记载, 宁波有397多万农民工进城务工, 他们背井离乡, 工伤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万一发生意外伤害, 本人和家庭陷入困境, 在585例无偿献血意外伤害人群中, 60%是农民工, 参与献血保险能及时得到经济上赔偿, 帮助他们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经济匮乏。另外, 慈溪市已有150家民营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达1万余人, 这个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3.4 无偿献血者自我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任何一种风险发生, 假如没有事先的适当防范, 其给人们所造成的就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方面的损失, 同时也会对人们精神和心理带来损伤。在实行无偿献血保险制度后, 还有部分献血者无风险和保险意识, 对自己申请理赔造成了困难。随着献血保险工作的不断发展,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投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 无偿献血保险在保险费收缴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使保险成为一种推动无偿献血开展的力量, 从而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蓬勃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宁波市无偿献血保险制度。方法:2003年5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宁波市献血办公室开展向无偿献血者赠送保险的服务。结果:6年中参加无偿献血投保共209207人次, 585名无偿献血者发生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发生率0.27%, 赔付金额为70.44万元, 赔付率39.60%。结论:建立无偿献血保险制度是切实可行的, 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无偿献血,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马海峰, 苗艳.投保:一种解决血站医疗纠纷的有效方式[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1) :59-60.

[2]姚芳芳, 孙启俊.建立献血、受血双向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5) :375-376.

[3]周令, 姜兰殊, 任苒, 等.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64 (4) :386-387.

[4]彭美华.关于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65 (7) :500-501.

篇4:社会实践献血心得体会

◆ 夏荷

最近南京江宁一名孕妇因剖腹产需要用血,但医院却催要家属的献血证来换取等量的血。这种在手术前要求患者亲友先去献血的情况,不仅南京,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存在。这让不少患者和家属难以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应当看到,在社会献血爱心缺乏的情况下,鼓励亲友互助献血,是一种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通过对亲人之间的奉献爱心,唤醒对他人、对社会的献血爱心。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患者家属宁可高价买血,也不愿为急需血液的亲人伸出臂膀,北京等一些地方甚至因此而催生了血托市场。按理,亲人急需用血,家属对血荒最有切肤之痛,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如果对自己的亲人都不愿献血,又怎么可能奢望他人为你献爱心?

从社会的文明尺度来看,依靠社会爱心的无偿献血机制,当然要优于靠互助献血。目前之所以出现血荒,就在于缺乏社会爱心的环境。如果每个人都有社会爱心,血荒又怎能存在?想想当你奉献出承载着爱心的血液时,你不仅仅拯救了一个濒危的生命,同时也为自己和亲人今后的健康投入了更多的保险,那么你的人生也将因为你的善行而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社会也会因为有更多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学会改变

◆ 言草

当下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是风声鹤起,民怨载道。今天爆出毒馒头,明天蹦出添加剂。消费者已被那些断子绝孙的不良商贩,摧残的奄奄一息。笔者曾喋喋不休引导老百姓投靠大超市,大品牌,现在看来简直就是怡笑四方,滑稽天下了。因有案例证明这几年坑人害民最深的就是震耳发聩的大品牌,无论国产抑或洋品都不过如此。比如内地的双汇、蒙牛、海外的雀巢、肯德基。其实媒体爆出的内幕只是庞大体系的冰山一角,我可以妄言假设全部问题都阳光晒出,这个世界会骤然停摆。因为在我们衣、食、住、行的各环节那些“秃顶”商人一定唯利而丧尽天良。欣慰的是我们一些远瞩的政治家已开始大气力解决这些无序不堪的问题,但毕竟受制素养、利益以及太多无法诉答的缘由,决定了这个过程一定沉郁漫长。历史上的欧洲和美国,就曾历尽漫长劫难后才重获新生。

无论状况何等险峻,我们总要生活,日子总还要过。有人干起了“家庭作坊”,有人种粮种菜,有人养猪养鱼,但面对庞杂的食品市场消费者终究只是被动的个体,你不可能完全与“市”隔绝。所以出路只能是一方面不断提升甄别伪劣的技能和素养,另外笔者以为可以尝试学学改变。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生活习惯、情趣爱好、饮食好恶等等。比如好吃宵夜的,因为潲水油可否闲庭信步;好吃肉制品的,因为病死猪或瘦肉精可否多补点蔬菜;爱俏扮靓的,因为严重超标的化妆品可否云装淡漠,等等。

改变实质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人生唯有常常的梳理,我们的步履尚能节奏分明,人生唯有时时的清心戒欲,我们的身体尚能真真高举健康的旗幌。

传统的胎教更靠谱

◆ 阿华

35岁的侄女结婚5年,春节前怀了孕,全家上下对她呵护有加。随着孕龄的增加,小夫妻俩日益重视胎教。

最近侄女告诉我,网上风靡一种“手电筒胎教法”:孕妇在怀孕5个月左右时,每天参照自己的作息时间,用4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通过腹壁照胎儿头部,每次5分钟左右,结束前可以连续关闭、开启手电筒数次。还说这种胎教法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可以促使胎儿对光线的灵敏反应及视觉功能的健康发育”、“培养宝宝的规律生活”。 于是,她就好奇地用家中的手电筒试了试,当打开手电筒时宝宝好像真的动了一下,当时只觉得好玩,后来才发现自家的手电筒光很强,心中怀疑这样的强光是否会对宝宝的视力造成影响?

听闻此言,我忽然想起前些年曾流行一种将耳机放在孕妇腹部让胎儿直接听音乐的胎教法,但不久就接连发生接受这种胎教的新生儿听力受损事件,这种流行的胎教法旋即夭折,如今这新奇的胎教方法靠不靠谱还真难说!

在咨询了妇幼保健院的有关专家后得知,“手电筒胎教法”并未见诸于任何的专业书籍,更谈不上在临床上指导孕妇用这种方法进行胎教,只能说是一种探索,目前很难做出科学的结论。用光线刺激腹中的胎儿,有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睡眠,反而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倒不如采用那些传统的胎教方法更靠谱。

篇5: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之无偿献血

年龄:______性别:______学历:______职业:______

无偿献血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情。在无私地帮助了他人,给与他

人第二次生命的同时,还使自己和家人从中得到了益处。随着全无偿

献血高潮的来临,在山东省潍坊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个

行列中来,在某些街区或人流高峰路段都有无偿采血车,而人们也争

相献出自己的爱心。我对潍坊市奎文区亚星桥路段上采血车附近的人

们无偿献血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卷部分

1、你有过几次献血经历?

A 从未B 一次C.两次或两次以上

2、如果你无偿献血的话,会选择去哪里?

A.固定捐血站B.街头流动献血点C.血液中心D.其他

3、你是否了解献血的体重要求(男≥50kg、女≥45kg),以及两次献血的间隔时

间(不少于六个月)等献血常识?()

A.知道B.不知道C.不太清楚

4.你是否听说过成分献血?

A.听过B.没听过

5.又是否知道成分献血和全血献血的区别?(成份献血是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

某一血液成份(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份回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每次需40-60分钟。)

A 知道B不知道

6.如果你了解这些区别,你愿意花费多一点时间预约成分献血吗?

A 愿意B 不愿意

7.你是否知道自体输血的概念及其对病患的好处?(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

血时,输入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可避免疾病传播和排异反应

等。)

A知道B 不知道

8.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手术需要,你愿意尝试自体输血(或说服你家人)吗?

A 愿意B 不愿意

9、你怎么看待无偿献血行为?(可多选)

A进行无私奉献B为检查身体C能够帮住别人

D自尊和认可的满足E一时的冲动F以后家人得血方便

G曾接受过别人的献血H作为社会的回报I想知道自己的血型

J不为什么,看别人来就来了K其他

10.你觉得参加献血的最大阻力是(最多选两项)

A别人的讽刺,不以为然B亲人的阻止

C害怕疾病传染D没有时间

E 觉得献血只能让医院牟利,并不能真正帮助病患

F 觉得自己或家人用血时还是要花费高额费用,心理接受难以接受

11、在你看来,“血荒”频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A季节变化的影响B 公众义务献血意识不强

二、结果分析

虽然很多人想要进行无偿献血,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对社会做一些贡献,但是了解无偿献血,懂得如何献血,什么条件可以进行献血的人却不多,而大多数人也不清楚到底去哪里献血才是正规的,安全的。

三、无偿献血的常识

定期适量献血好处多

经医学研究证明,定期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适量献血可降低血脂;定期适量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定期适量献血可减少癌症发生率。

献血绝对安全

生活中,有许多人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其实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海南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血液中心所用的针头和血袋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采血器材,每位献血者使用一套新的血袋,采血后针头当场剪掉,集中以高压消毒后销毁,因此献血是绝对安全的,不会感染任何疾病。提倡一次献血400毫升

现在都提倡一次献血400毫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海南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某些伤病员的救治,是任何药物无法取代的。输血实质上是一种组织移植,对受血者是一次免疫过程,有发生输血反应的危险。如果某病人需要输血800毫升,若一袋血为200毫升,那么该病人就需要接受4个献血者的血液。若一袋血为400毫升,那么该病人只需要接受2个献血者的血液。一次献血400毫升,在单位时间内献血量增加一倍,不仅不影响健康,反而更能刺激献血者体内的新鲜血液的再生;而且提高了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性。所以,提倡一次献血400毫升。

献血后多久可以恢复?

那么,人体献血后,多长时间能恢复呢?医学证明,献血后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40毫升红细胞死亡,同时,也有相应的红细胞新生,在失血(如献血)后,人的造血功能比正常增加4倍。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只要1—2小时便可得到补充;蛋白质1—2天内就可完全补足;白细胞、血小板约3天可恢复;恢复较慢的是红细胞,大约在7—10天即可恢复。输血为什么有风险?

近年来,虽已对输血传染病加强控制,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窗口期”仍难以检出来,极少数受血者会因输血而面临罹患传染病的危险。所以,医务人员、受血者和家属要有风险意识,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输血前,主治医生应详尽告诉病人输血的风险,并请病人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输成分血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献成分血。其实,成分输血是把全血用物理或化学的方

法分离并制成各种较浓或较纯的血液制品,根据患者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它具有全血无法比拟的优点:①制品浓度与纯度高,提高了疗效;②一血多用,节约血源;③一人献血,多人受益;④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⑤成分血便于保存。献血后的饮食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 献血后可适当增加牛奶、猪肉、牛肉、鸡蛋、鱼肉和动物的肝、心、肾以及黑鱼、甲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还含有造血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因为造血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献血后必须注意补充足量的蛋白质。

补充铁

铁是制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物质。献血后,血液中红细胞等有形成分相对减少,于是骨髓组织必须加倍工作,合成红细胞等,这时需要大量的铁。正常人每天需铁量约1.5毫克,献血后需要量便大大增加,因此,献血后需摄入含铁量高且又易吸收的食物,如猪肉、牛肉、鸡肉、猪肝、鸡血等。

这些食物中所含的铁叫血红蛋白铁,这种铁进入肠道内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不受同餐食物的影响,其中尤以猪肝和鸡血含铁量丰富,吸收率较高。

植物性食物大米、蔬菜、豆类中也含铁,但人体吸收率较低,远不如动物性食物。此外,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机酸,都可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而韭菜、芹菜、菠菜或浓茶都可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红细胞的成熟和发育都离不开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动物的肝肾及酵母中。因此献血后应注意摄入这些食物。

篇6:暑期社会实践之献血屋小分队

中文系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了献血屋小分队这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参与献血屋志愿活动的三天时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三天的志愿工作,我被委派到不同的地点。一站是榕城古街献血车,另一站是东街口贤南路献血车。

7月3日,我和我的搭档谢卓一起去到榕城古街献血车,开始了我们第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因为是第一天,车上的两位工作人员详细地为我们说明了志愿工作的内容,并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她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于是,我认真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指导献血者填写表格、为献血者答疑解惑、给献血者送去含有葡萄糖的热水、将纪念品派发给献血者……一切的工作,有序地进行着。

7月4日,我和谢卓去了另一站----东街口贤南路献血车。因为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做起事来就更加地游刃有余了。不同于第一天的是,我们上午的工作是在献血车外进行的。我记得,车上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搬上桌子和椅子,拿着宣传单、表格和关于献血知识的报纸,在献血车外与过路的人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献血车上的一位老志愿者。她很和蔼可亲,非常地热心。她告诉我们,她在这里工作的时间比很多工作人员都长。在我看来,她完全可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而乐于奉献的她,还是选择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我能感受到她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因为即便是仅仅参与两天志愿服务的我,都有着满心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7月11日,这一天,我的搭档换成了我的同班同学黄丹。我与黄丹还是同个宿舍的好朋友,我觉得我们的交流更方便,配合也显得更加默契。恰巧这一天来献血的人比起前两次,多了不少人,也有突发状况。但合作默契的我们,还是一一化解了难题。

三天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而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必须要有收获,有所体会。对于献血这方面,我一直存在着知识盲点。而经过这三天的志愿活动,我开始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是需要严格的把关,不像有些人了解得那样,仅仅就是献爱心。其实,并不是每个来到献血车的人都“成功”献血了。不满18周岁的人是不被允许的,长期服药的人是不被允许的,作息时间不规律、空腹的人是不被允许的,转氨酶不正常也是不被允许的……还有很多的限制与要求。很有趣的`是,我会听到有些不被允许献血的人说:“给你们血还不要,想献爱心还被拒绝。”有的甚至头也不回,带着不满离开献血车。作为献血车上服务的一份子,我当然希望每个来到献血车想要献血的人们都可以成功献血,因为它可以助人于病危中康复。而工作人员的拒绝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出于全面的考虑。我想说,每个想献爱心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哪怕没有成功,有那份心意,也就足够了,不是么?所以,都是一样的感谢。

在我看来,每个志愿活动最重要的就是锻炼与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其中就包含着说话的技巧,周到的服务,得体的礼仪规范等等。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这里,我结识了各行各业的献血者。我很认真地为他们服务,而当我听到他们口中的那一声“谢谢”,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真心地感到很开心很满足。我觉得我的付出有了最大的回报,那便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如果有机会,我都会积极参与,好好锻炼自己。我相信,这些经历都将会是我人生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下一篇:高一综合素质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