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研活动总结

2024-05-12

音乐教研活动总结(共9篇)

篇1:音乐教研活动总结

音乐学科培训总结

在金马小学参加了裕华区音乐学科的培训,感到受益匪浅。我们总共听了两节音乐课,一节是迟老师讲的音乐课《小小足球赛》,还有一节是李老师教的《打字机》,这两节课一届比一届精彩。

第一节课《小小足球赛》,首先老师带领学生做律动《健康歌》,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引导他们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唱歌教学中,教师时时刻刻注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最感兴趣的“注意!射门!”、“十号!射门”这一句,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在孩子们学习完第一段和第二段歌曲时,又分别进行男女比赛和小组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唱歌曲的速度,也调动了孩子们演唱歌曲的情绪,课堂气氛很活跃。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运动的氛围,让学生的生活融入到音乐中,仿佛就在激烈的比赛当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任务会很快地完成,而且还能保证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表现音乐。

第二节课《打字机》,这首乐曲时由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管弦乐,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乐曲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现出办公室里人们紧张而愉快的工作情景。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节课里,表现出三大亮点:亮点一:尊重教材,深挖教材,根椐新课标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等要求。亮点二:紧紧围绕音乐审美核心来设计教学环节,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使音乐要素的训练变成环环相扣的游戏。比如:当学生初听音乐时,先让他们自由律动感受音乐,虽然表现粗糙,但可自然轻松地由音乐感转入运动感;然后请学生说出感受,再给学生提示,并与学生互动,让由运动感返回到音乐感,更为生动地感受音乐。学生活跃起来了,最后启发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技巧还原到音乐表现中,将学生引领到音乐审美的更高层次。亮点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李老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为胆小害羞的学生提供表现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李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

通过第二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师生对音乐的想象,贯穿全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的音乐课当中,自始至终学生都在听在动。让我明白了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学会了吗?动起来了吗?学完后课下是否还愿意唱。

建议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各抒己见,资源共享。逐渐形成浓厚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

篇2:音乐教研活动总结

每周安排2-3人作为教研主讲人,周初的教研活动时间内由全组成员为主讲人集体备课。周二至周四的教研讲授过程中,全员参与听课,在下一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内进行组内互评,交流经验、看法。并且,每周的评课还要针对主讲人选择的不同课型、课例提出一个中心研讨问题,组员各抒己见,共同解决问题,积极反思。

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组内提出了许多中心研讨问题。如:“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欣赏课中的比重问题?”“歌曲教学中反复出错的乐句如何处理?”“歌曲、乐曲的大意应选择怎样的表演形式表现?”“音乐课主讲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基调问题?”“单元教课主线如何贯穿于各课时教学始终?”针对这些问题,音乐教研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及时将反思结果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理论积累。

篇3:音乐教研活动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与蒙氏教育法同样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在学前教育的公开课中, 分别安排了大班的韵律活动《斗牛》, 小班的欣赏活动《咿呀咿呀呦》, 中班的歌唱活动《小猫咪咪爱洗澡》, 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小草的春天》, 每节课各有千秋, 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就音乐活动的奥尔夫音乐的特色来说, 第一节的《斗牛》比较符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模式, 但又融合中国耳熟能详的游戏元素, 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碰撞

1.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评价

(1) 课堂效果与课堂设计

《斗牛》作为一节代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公开课, 首先, 在课中, 幼儿围成圆圈坐在一起, 使之互动性增强。其实, 奥尔夫音乐的教育法中, 以圆圈做游戏是一个特色的标志。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积极性, 也能提高幼儿手脚的灵活性, 同时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从整体效果去评价, 这节活动课是比较成功的。首先,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来看, 教师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很准确, 在动作教学方面也是由浅入深, 教师与幼儿坐在圆圈里分别教授与学习, 给人感觉这是个活动课, 幼儿的积极性也会因此提高。大班幼儿还不能准确的分辨左右的概念, 于是这位老师采取左右手带首饰的方法来区别的。比如, 伸出我们的带头花的手, 而不是说伸出我们的右手, 如果说左右手的话, 也许课上就要浪费纠正幼儿的左右的隐性时间, 而且特别是坐在对面的小朋友则会完全与老师的左右手相反, 反而会适得其反。带头花的这一做法, 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发展水平, 做到眼中有幼儿的教学态度。

幼儿的教育中一般适合移情教育法, 所以在上幼儿的课堂中, 教师一般直接引导幼儿要参加的角色, 像这位老师他用牛角的动作引出斗牛的角色, 让幼儿开始适应课堂的内容。由于幼儿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够完善, 所以在上课中的动作与内容则是要不断重复。当教师要小朋友跟着她做动作时, 就已经渐渐地将小朋友带入要扮演的角色了。首先, 让幼儿跟着老师熟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随着乐感自己动起来, 渐渐的老师要求幼儿慢慢的学习她的动作, 模仿起来。在一开始, 幼儿因为不熟悉所以做起来不熟练, 但是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听着音乐一直重复刚刚的动作, 有些小朋友可以慢慢的跟上来。音乐结束后, 老师的必要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刚刚幼儿模仿的动作, 可以用言语来重复一下, 利用塑造法将所有动作一步一步分解, 令幼儿慢慢消化吸收, 随后跟着音乐多做几次, 前面几次采取幼儿边做, 教师边讲, 后面的几次的动作则会顺其自然。

(2) 课堂内容的选择

这首歌的选择其实是一首韵律感比较强的歌, 在音乐放出的时候, 小朋友们会根据自己的乐感情不自禁的动起来, 而且小朋友的脸上也是愉快的表情。然而, 这并不是整节课的高潮部分, 也只能说是一个铺垫。在音乐活动中再穿插游戏活动, 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游戏是儿童掌握、体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形式之一, 而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更应该是主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性和游戏性理应相辅相成。这样, 音乐游戏才能成为一种最佳的、最合适的、既生动有趣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在实践中, 也能较快的进入游戏状态, 此节课进入音乐游戏的过渡阶段可以认为是教师作为牛仔的开始, 教师做牛仔的动作, 是进入音乐游戏的必要环节, 由幼儿观察并熟悉牛仔的动作, 最后让幼儿当牛仔, 来进行游戏。

其实, 这个游戏的形式可以还原于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丢手绢的游戏, 同样的, 一个人拿着手绢轻轻地丢在一个人的后面, 然后再追赶, 没有追到或被追到的幼儿站在圆圈里表演一个节目作为“惩罚”。而在这节课上, 融合了丢手绢的游戏形式与韵律活动, 使大家都熟悉的游戏焕然一新, 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丢手绢的人变成了牛仔, 在圆圈周围做动作, 坐在圆圈上的人也不只是静静的坐着, 也要随着音乐做动作,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动起来, 做到真正的律动, 即使后来在追赶这一环节的“惩罚”环节中, 可以说又是一个韵律活动环节。被“惩罚”的幼儿会在圆圈中间做动作时, 整个游戏过程下来很多动作没有重复, 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所以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最好的手段和途径是以实践为基础, 因为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 让儿童亲自对乐曲进行唱、奏, 音乐本身具有的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力以及生命力才能充分的得到实现和体现, 才能使学习者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自身感受到达真知真会、得心应手的境地。

这是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而且它还向着继续深入和前进的情境螺旋式上升。因为儿童的生活状态没有受到太多的外界影响而形成定式, 所以他们具有对音乐的天然的创造性, 而教师就是要把孩子们的这种天然的创造性更好地开发出来, 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无处不在的音乐并创造新的音乐, 随着音乐创编属于自己的韵律动作。老师的适当表扬也给予幼儿信心, 使幼儿敢于大胆的去创造各种各样的动作, 发挥每个幼儿的个性。大班幼儿的游戏已经可以互相合作, 在这个课中的目标中不仅要熟悉、体会斗牛的韵律与创编韵律活动, 更要互相合作。而这个合作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合作, 在目标中有提到交换不同的伙伴, 而这种形式利用陈蓉模式的活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教学形式的难题, 不仅达到了音乐活动的目标, 也可以是一节社会活动, 他需要每个幼儿的合作与熟悉,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 纵观课堂的发展

纵观这节课的发展, 可以发现教师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比如突出的节奏性是奥尔夫音乐风格的首要特点, 他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元素, 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 也是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所以,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必须准确的把握节凑, 可想而知, 如果让一个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教师来上这节课, 即使准备充分, 也很难预测到上课的突发情况。比如, 这节课的中间在放音乐的时候, 其实是有意外发生的, 由于两个老师没有合作非常默契, 往往在需要放音乐时总会没有达到上课老师的要求。此时老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 在没有音乐的背景下, 她利用自己熟悉的五线谱唱出来, 也是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而不是只想到安抚幼儿, 等待音乐的重新开始, 所以上奥尔夫音乐课的老师, 自身在音乐上的能力是不能忽视的, 必要的艺术基础是为新一代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的保障。

2. 传统音乐教育的评价

如果说斗牛的课划分为奥尔夫音乐式的教育, 那么下面的三节课则是大家都熟悉的传统式的教育。小班的欣赏活动《咿呀咿呀呦》的课程安排中,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中, 幼儿在听到一段故事后, 可以让他们用自己想象出来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故事的情节, 并可以加入具体的音响, 以渲染气氛。小班幼儿将自己融入故事中的情景, 帮助故事中的各种小动物盖房子, 怎么盖房子呢, 教师就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这节课中的另一特色是自己创造乐谱帮助幼儿理解, 也可以说音乐活动中的乐谱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也是幼儿比较能接受的一种形式。乐谱在另外一种的作用则是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 这在《咿呀咿呀呦》课中体现在自己的乐谱创造上, 在另外两节课也是有很好的利用, 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罢了。

一直以来,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实施音乐教育, 唱歌教育、舞蹈教育、音乐欣赏教育、音乐综合知识教育、钢琴教育均是其重要载体, 但是随着设备不断改进, 现在的幼儿班级中钢琴很多时候都是做装饰作用的, 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 为了方便, 都是采取多媒体放音乐的, 老师自己弹钢琴, 不仅不能把握住幼儿的课堂纪律, 也是怕麻烦。但是, 很多时候, 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而且, 那节《小猫咪爱洗澡》的课中, 幼儿学习音乐曲目时, 教师自己弹钢琴, 可以根据幼儿记忆的程度把握弹琴的速度, 哪里断了也可以马上接上, 然而如果只是用音响放的话, 如果哪里不好要重来, 也是整体的重来, 即使是一段部分, 也要拉好进度, 在无形中, 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 即使这3节课偏向于传统教育的模式, 但是他们还是遵循着奥尔夫教育的原理的。奥尔夫教育是以“原本性音乐”为主轴, 提出追求朴实性, 主张整合性, 注重实践性, 提倡普及性, 强调创造性, 坚持开放性等理念。所以, 在音乐课上, 教师要采取的不仅是各种先进的音乐设备, 其他各种“原始性”的东西更是要合理运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融合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 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和我国音乐有着极大的亲和性。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 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 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它手法简洁、旋律优美, 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如:歌曲《两只老虎》、《泥娃娃》、童谣《外婆桥》、《马铃开花》、《数数歌》, 儿歌《小白兔》、《大西瓜》, 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 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 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容易进入的天地。可见, 奥尔夫音乐的素材来源广泛, 结合我国来源于生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由代代人口耳相传, 成为老少皆知, 雅俗共赏的经典。这不仅为教学活动实施节省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更对挖掘保存各民族、各地方的本土特色, 具有深远的意义。采用传统音乐教育的素材, 利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手段, 促使幼儿的灵活、欢快, 在互动性强的课堂上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愉悦幼儿的心情。

三、总结

无论是传统式的音乐教育还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多多少少都是有其不足点。首先, 制约音乐教育拓展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 教育资源的来源与有效利用, 其次, 教师本身的音乐修养, 最后, 受影响于中国教育的基本国情。

学前教育是任何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 也是“任何教育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先决条件”。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千百年的中外实践证明, 音乐可以塑造人的情趣, 慰藉人的心灵, 提升人的素养, 增长人的力量, 锻造人的品质。音乐是启迪心灵、改造人性的灵丹妙药, 也是消解文化隔阂和年龄障碍的溶合剂。就学前教育而言, 考虑到音乐往往可以通过悦耳、形象的声音符号引起学龄前儿童的兴趣, 因此, 学前教育有赖于通过音乐这种载体加以传达, 从而确保其效果。

在实施音乐教育的实践上, 中国的幼儿教师既要继承本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模式, 也要吸取科学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更要把握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合理的安排好上课的内容与形式。音乐欣赏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说、唱、奏、表演等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理解音乐的性质、情绪, 发展幼儿欣赏能力。活动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 也可以各种方法相互配合, 让幼儿充分表现音乐, 表达自我, 享受快乐, 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董骞.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1, 09.

[3]李夜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06.

篇4:音乐艺术与群众音乐活动诌议

关键词 音乐艺术 群众音乐活动 业余文化

一、当前群众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各种活动之间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但是无论哪一种活动都应该建立在人民群众这一主体上。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各种音乐茶楼、KTV、唱片以及广播、电视、电脑等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普及,人们的音乐文化活动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一些群众自发组织的音乐艺术活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人们已经不单单的停留在听音乐上,而是开始自己演唱。当前群众音乐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广场文化、节日庆祝、重大纪念日以及各种文化团体等等。

大型广场是当前人民群众较为喜爱的地方,因为广场并不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对参与者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喜欢就可以完全投入其中,人民群众也亲切的将其称之为“没有大门的剧场”。广场中可以组织多种音乐活动,比方说歌唱比赛、舞蹈等等,人们不仅可以被深深地吸引,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和放松自我。

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和节日等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而这些日子也是群众音乐活动组织和开展的频繁阶段。群众音乐活动可以根据节日的不同意义来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和组织,比方说各种歌咏比赛、歌唱节日等,充分展现出当前社会繁荣发展的景象。

当前,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还活跃着这样一些团体,它就是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团,人们在团体的组建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给人们的业余文化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丰富。另外相关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将他们吸收进来,使其参与到文化下乡等活动中来,既丰富了文化下乡节目,又保证了艺术团体的文化生活。

二、音乐艺术与群众音乐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于音乐艺术而言,它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行动,不论是高雅人群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几乎可以这样说人们每天都会与音乐产生紧密的联系。

在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喜爱音乐或者相关乐器的参与者占到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可见音乐在人民群众中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同样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形式,没有音乐的演出也就谈不上艺术演出,音乐的存在使得文艺演出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在当前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如社区、企业、乡村、校园等,音乐艺术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缺少音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就失去了自身一处独特的魅力,可以这样认为,在各种文化活动中,音乐艺术始终贯穿其中,成为了一种当前最为普遍和通俗的文艺形式。

从上述这些来看,音乐艺术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相关的群众音乐活动部门应该根据群众的真实需求,不断发展音乐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其真正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提高而服务,在各种文化活动中适时的加入音乐艺术不禁可以使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得到巨大的提升,还可以更好的繁荣音乐艺术,培养出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

三、以提高群众音乐知识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提高群众音乐活动

在当前的群众中,喜爱音乐的人数众多,尤其是一些青年,但是这些人中,真正懂得音乐的人并不多,能够将歌曲唱好乐器弹奏好的人并不多,这就要求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部门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的音乐知识水平,利用各种不同的辅导方法,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知识以及演唱方法和技巧,这也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常在辅导群众开展音乐知识学习和演唱方法和技巧提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基础训练法。开展音乐活动。首先必须让参与活动的人能够把歌唱准,把乐曲演奏准,先有“准”,在“准”的基础上再求“好”。我们从教授音乐演唱、演奏基本知识入手。先学简谱,然后进入听音、视唱。这样,群众慢慢地就可以自己学唱一些难度不太大的歌曲了。这比单纯教唱歌效果更好得多。

二是从简到繁法。在一个辅导单位教唱歌。可以先教几个人,再教更多的人。有这“几个人”的带动,可以把教“更多的人”的教唱、教演活动开展起来。不然就不大好起步。教唱时,先教独唱、小合唱、表演唱,然后发展到大合唱、分部轮唱、对唱、重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整个群体的演唱、演奏水平一步步得到提高。

三是以点带面法。在每一个辅导单位。要重点选拔、培养一两个突出的歌手,能在本单位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然后再重点培养几个至十几个能够登台亮相、群众喜欢的业余歌手,使他们影响和带动本地更多歌手;重点下功夫抓好几个单位的辅导和演唱活动,使他们发挥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除了辅导演唱、演奏活动之外,组织有写作能力的人作词、作曲,是使音乐艺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群众音乐活动与音乐艺术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满足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以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为核心,根据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将音乐活动的组织和辅导深入到群众生活中,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铁森,群众音乐活动与音乐辅导工作的探讨,卷宗,2012(2)

[2]林君慈,浅析高雅音乐在群众中推广的可行性,群文天地,2011(18)

篇5:音乐组教研活动总结

周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山谷静悄悄》。课堂一开始,周老师就运用布谷鸟妈妈和宝宝的两个卡通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生运用竖笛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之后,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节奏练习读歌词,力求在变化体验中学唱歌曲。最后,学生扮演布谷鸟的角色趣味盎然的加入到歌曲的演唱中去。

林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理发师》。上课伊始,林老师从“粉刷匠”干活完后头发脏,需要到理发店去洗头理发为导入,让学生说出理发店里有哪些声音?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纷纷发言:剪头发的声音“咔嚓”、吹风机的声音“喔”、洗头的声音“哗啦啦”“沙沙”……之后,林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和这些声音相似的打击乐器参与到歌曲中来。学生们在玩中学会了知识。

课后,两位上课老师对自己课的设计作了简要的阐述。俞老师也表示了对这两节课的肯定,并指出了还需修改的地方,如:学生的声音应该大声的唱出来,再通过歌曲的不同表达来控制力度;课堂中学生创编活动中队伍形状的变化等。俞老师还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关注课堂。

篇6:音乐教研的活动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中教务的直接指导下,认真的做了教研工作,全体教师认真地总结了上学期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吸取上学期的好经验,重新制定了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首先对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探讨,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讨论,改进了教学计划,这样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不少的收获。

我们还对音乐课达标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有难题,住址研究解决,并结合学生的思想,怎样进行教与学的关系?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活跃思想等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有了一定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得从这几个问题多多研究,道理很深,有待于我们进行长期的研究。

我们还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授课问题怎样处理音乐课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欣赏通俗音乐问题,民族音乐问题,外国音乐问题,等进行了教学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等有了不小进步,对学校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篇7:音乐组教研总结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音乐组的教研活动以幼儿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中心,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动,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职能,本学期我们也围绕“趣中求效”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我们将继续本着“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思想。积极参与、积极探讨,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音乐教育呈现新的起步。

一、队伍建设——教研组建设的起点

可以说每一个学期的开始都是我们每一个起点的开始。本学期我们与美术组共同协商,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再次进行了人员的协调,本学期我们音乐组有原来的15人调整为现在的16人,在我们音乐教研组这个小团队中,不管是园级名师,还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青年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能虚心学习,积极进取,中年教师睿智而大气,毫无保留地将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本学期大家始终团结奋进、积极参与、值得高兴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音乐教学的越来越重视,更值得高兴的是大家有了更多尝试音乐教学的勇气,相信我们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一定能逐步凸显特色。

二、勤于学习——教研组工作的源泉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音乐组认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学习、重温《保教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继续学习音乐教学的理论,将理论融入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相信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幼儿,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实践、不断的去探索问题,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那么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通过大家共同的研讨学习,不断提升我们音乐组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勇于研讨——教研组建设的依托 1.名师课堂引领

一直以来我园的音乐课堂教学一直是大家少于尝试的教学领域,很大原因可能是大家缺少尝试音乐教学的方向,对如何更好的实践我们的音乐教育缺少一定的经验,本学期我组结合我们艺术周活动中的名师引领活动,我们邀请到实验幼儿园的许欢老师给大家执教了一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母鸡孵蛋》。相信大家在观摩后一定有所收获,许欢老师的课堂看似十分轻松,但其中融入了执教老师很多的心血,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材、还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法,甚至是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情,都是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的宝贵财富。许欢老师的教学活动可以说真正体现了我们的教学目地“趣中求效”。相信我们在观摩、反思中能对音乐课堂教学有所启发,更好的实践我们的音乐教学。

随后许欢老师又给我们音乐组的老师开展了名为《让孩子们在“情趣”中走进“歌唱》的讲座,通过许老师的讲座,给大家整理了如何上好音乐歌唱活动的一些知识,相信在许老师的讲座中我们的老师都收获颇多。也为我们今后自己开展音乐歌唱教学铺垫了知识。

结合名师引领,我们音乐组的元老级教师高爱华老师也一同执教了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小兔捉迷藏》在经过了几次磨课之后,高老师和我们小二班的孩子们在音乐中进行了有趣的游戏活动,相信不管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孩子,在每一次的活动之后都会收获不少的经验,相信也只有在不断尝试实践之后,我们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2.“行为跟进”研讨

“行为跟进”教学研讨是幼儿园近年来的教学研讨形式之一。本学期我们也围绕“趣中求效”开展教学研讨。我们将进行一课二研的形式,通过第一位老师的执教,大家提出各自看法,通过修改,第二位老师再次执教的形式,不断探究“趣中求效”的有效实施策略。本学期,有李英和张冬琴两位老师进行一课二研的教学研讨活动,相信我们不断的实践研讨,一定能提高大家的音乐教学能力,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给我们的教研增添更多的活力。3.个人特长领域课的展示

园级名师、骨干教师是教研组内的核心之一,对教学活动起着引领作用。本学期,在教师的个人特长课展示中,我们音乐组的园级名师何冬亚老师和骨干教师张鸣霞老师,都执教了小班音乐活动。虽然两位老师都已有几十年的教龄,但她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着,正是两位老师执着的信念,不断尝试着音乐课堂的教学,相信我们的音乐教学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4.青年教师显特长

青年教师是我园的主力军,接班人。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马颖婵老师就在不断的研究、尝试音乐教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特长和教学特色。在本学期的三年内青年教师比武中,小马老师执教了一堂大班音乐活动《两只老虎》并获得了教学比武的一等奖。在七彩艺术展示周活动中,小马老师又代表幼儿园执教了一堂全市性的展示活动,大班音乐活动《大钟和小表》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作为一名只有教龄两年的青年教师,小马老师用自己的努力探究、勇敢实践、勤于反思,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之路会越走越精彩。

四、成长收获——教研组建设的飞跃

我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同时,总会有收获硕果的时刻。重点介绍我们的七彩“乡土·生活·艺术”艺术周活动。1.童声飞扬——独唱、小组唱专场

作为新埭镇中心幼儿园七彩“乡土·生活·艺术”主题展示周的系列活动之一,6月5、6、7号全园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分别举行了独唱、小组唱专场演出。我们的活动注重幼儿人人参与,小选手们都是通过班级初赛选拔出来的。别看孩子们年纪虽小,但在比赛现场个个落落大方、精神饱满,他们悦耳动听的声音、天真可爱的神态、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阵阵笑声和赞赏。这样的活动可以说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了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体验和经验,幼儿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和勇气,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学表演、敢表演、会表演的氛围以及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更是比孩子还要投入、指导孩子表演、演唱,帮助孩子准备服装、道具等等。相信我们老师在孩子们的快乐歌声中收获的是更多的幸福。2.童声飞扬——班歌专场

班歌凝聚了班级的智慧和力量,从计划的发出,各班老师和孩子们就早早的开始了班歌的选歌、改编和排练。在饭后闲余,经常能听到孩子们整齐、欢快、喜悦的歌声。终于在6月6日上午我们新埭镇中心幼儿园的15个班级在新埭成校举行了2012年新埭镇中心幼儿园“小百灵”班歌赛专场!15个班级展示了15种魅力,大家歌声抒写着童年!小一的《快乐小一班》、小二的《《happy happy真happy》、小三的《上学歌》、小四的《快乐之歌》、小五的《《快乐之家》、中一的《《七彩中一》和手语表演《让爱更多一点》、中二的《小小的小家》、中三的《夸我家》、中四的《春天在哪里》、中五的《让爱天天住五班》、大一的《大一之歌》、大二的《大二之歌》、大三的《我爱我的幼儿园》、大四的《乐园》、大五的《彩虹的约定》。活动中不论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家团结一致,用最好听的歌声演绎着自己的班歌。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幸福!相信我们的老师在看到孩子们精彩表演之后,除了收获,更多是幸福吧!3.教学才艺展示

在2012七彩“乡土·生活·艺术”半日展示活动中,我们音乐组的小马老师承担了全市性的展示活动,在经过了多次的选课、磨课后,小马老师最终执教了一堂歌唱活动《大钟和小表》,在活动中,小马老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歌曲演唱和节奏训练融入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以融洽的师幼互动,深情的演绎,获得了来宾们的热烈掌声。

在小百灵才艺展示中,我们选取了独唱、小组唱、班歌赛活动中优秀的节目进行表演,小三班的《上学歌》、小五班的班歌、中一班的班歌《七彩中一》、中二班的乡土童谣和古诗联唱、大三班的小组唱《蜗牛和黄鹂鸟》、大五班的独唱《爸爸妈妈听我说》孩子们的稚嫩、充满童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相信通过每一次的活动,不管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孩子,我们除了收获成功与喜悦,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得到了能力的锻炼。

五、秋的收获、新的起点

在这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相信不管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们,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收获了体验之后,宝贵的经验财富,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收获的将会更多。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组长、以及我们音乐组全体老师对我这学期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正因为有大家的一同努力,我们才会有所收获,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研组内,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大家一样在音乐教学上,我们都是新手,“新手上路”难免会有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敢于创新,那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定会凸显特色。

篇8:音乐教研活动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 应关注幼儿真正关心的热点, 判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呵护幼儿的探索兴趣, 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得到满足, 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并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一、使幼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制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过程中, 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不考虑幼儿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 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 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 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了兴趣,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如何让孩子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 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 反对勉强儿童机械模仿。他指出, 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 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 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 幼儿模仿在后, 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领会《纲要》精神并进行不断的摸索, 在实际教学中, 我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 欣赏、感受、体验在先, 创造表现在前。

例如在小班幼儿学习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活动前, 在活动区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蛋壳玩具, 还在蛋壳上画上眼睛、嘴巴等活泼可爱的蛋宝宝形象, 孩子们马上就对蛋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歌表演活动开始部分, 我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幼儿展现出了小小蛋儿破壳而出的动态画面, 并配上了动听的歌曲, 使孩子能很快地融入氛围之中, 有利于孩子们对歌词的理解。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知, 讨论蛋儿打开门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浓烈且生动, 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歌曲, 创编动作时, 我没有刻意地去教授动作, 只是适当点拨和提示, 音乐响起孩子们就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 一群可爱的小鸡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 他们的动作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却可爱, 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自信心大增, 创造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在中班音乐活动“狼和兔子”中, 鼓励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角色, 为了让幼儿感知音乐旋律的变化, 我找来节奏缓慢、低沉的适合“老狼”的音乐, “小兔子们”一听到这样的旋律, 马上做出害怕的表情, 蹲下身来, 把头藏起来。而欢快的音乐传来时, “小兔子们”马上高兴地蹦跳起来、边唱边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随着音乐唱起:“小小兔子跳呀跳呀来到树林里, 竖起耳朵仔细听……”孩子们的表演达到了高潮, 就连平时不爱活动的孩子也争着要演大灰狼, 而且表演得非常形象。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充足的快乐体验, 我也被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所感染。这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既满足了孩子们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和做小主人的需要, 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了和谐发展。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布鲁纳认为, 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 培养内在动机, 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 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 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 因此, 我有目的地创设了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 以激发其探究欲望。

在唱歌教学中, 我发现当部分孩子在掌握歌曲节奏方面感到困难时, 干脆就不张嘴了, 这对孩子的兴趣养成造成了影响,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有一次, 在中班的语言节奏学习中, 我发现孩子们对语言的节奏掌握较快, 配合起来很默契, 兴趣较高。经过不断的摸索, 我总结出了一套掌握新的节奏的学习方法, 即先语言节奏练习法, 就是说, 在学歌曲前先进行语言节奏的练习, 找出歌曲中节奏的难点, 如:遇到切分节奏 (|×××|×××|) 时, 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 寻找 (|×××|×××|) 的感觉,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比赛时喊|加油呀|、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等, 在逐渐感知切分节奏的基础上, 练习把歌词按节奏说唱出来, 最后学习歌曲。另外, 还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切分节奏表现出来。为了强化幼儿对节奏感的掌握, 我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找节奏, 观察三种人:爷爷、爸爸和自己走路的速度、姿态;从自然音响中去发现节奏, 如雷声、风声、下大雨、小雨的声音等;从日常语言中找出节奏。在教学时, 我让幼儿自由发言, 幼儿举出了许多例子, 列出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型, 如老爷爷慢吞吞地走:|×—|×—|, 爸爸稳健的走:|××|××|, 自己一蹦一跳, 快快乐乐地走:|××××|××××|, 闹钟声滴嗒、滴嗒等。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 孩子们的节奏感加强了, 歌曲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 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的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 结合柯达伊教育理论, 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小雪花》的教学活动中, 我是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教授的。我试探性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问他们想不想去院子里看雪花, 他们高兴极了, 当看到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时,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进雪的世界, 伸出小手去接小雪花, 数小雪花有几瓣。我引导幼儿观察雪花从空中轻轻飘落下来的情景, 将这美丽的景色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 孩子们陶醉其中, 在我的引导下, 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很快学会了歌曲, 而且还学小雪花的样子张开手臂轻轻舞动, 可爱极了。在教学中, 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 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或是音乐游戏。在中班仿编歌曲《老母鸡》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老母鸡》是一首很简单的一句话歌曲, 简单得连小班孩子都会觉得乏味。怎样把乏味变成趣味呢?在组织活动中, 我没有单独地去教授歌曲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仿编上, 没有音乐伴奏, 也没有过多的辅助教具, 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动物与蛋展开探究, 母鸡会唱歌、生蛋, 那什么动物还会唱歌生蛋呢?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每一个孩子的结论都可能是极好的创作素材。我利用角色不断变化的游戏, 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这边一个小朋友刚说出一个会生蛋的动物, 其他幼儿就抢着唱了出来, 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句话歌曲通过孩子的不断演绎, 衍生出了内容丰富的趣味歌曲, 并且百唱不厌。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 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 但教师不能代替幼儿实践, 也不能代替幼儿发展。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在实施活动时, 教师应灵活地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 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 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孩子们才是活动的主人,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激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篇9:注重音乐实践、巧设课堂音乐活动

一、知识技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八年级的音乐活动《快乐的乐手》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分三步: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楼”是复习七年级下册乐曲,但增加了吐音技巧和单音复音的伴奏。第二部分“让我来视奏”,是学习竖笛单吐音连奏法和加强视奏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快乐的乐手”则提高了乐曲的难度,填入二声部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奏能力和协作能力。多声部节奏练习,面对密密麻麻的节奏,学生嘘声四起,这在我意料当中,因此,我在这一内容的设计上做了努力。首先在分声部节奏练习时,有意将难度较大的声部分给平时节奏感较强的学生,难度较小的声部交给节奏感较弱的学生,其目的是既让后一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又能控制时间分配的均衡,为下一步的练习提供时间保证。当学生合作成了三声部音乐作品《小步舞曲》、《四季歌》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给节奏感强的学生表扬的同时,对节奏感弱的学生的表现也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我采取交换声部练习的做法,由于后一部分学生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又采用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分乐句进行练习,难度较大的声部还分小节练习,直到合作成功为止。当他们完成了难度较大的那一声部时,同学们的掌声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综合,淡化学科界限

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其目的是通过增进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感受、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比如运用各种运用记号画‘小鸟’。这属于音乐活动知识复习的内容,为了达到复习巩固的预期效果,我教学时运用了(1)引言设悬念。在引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在脑海中勾勒小鸟的形象,然后告诉他们这节课将运用音乐符号竞赛画“小鸟”的形象,并且要求要各组员间共同协作在五分钟内完成;(2)讲述绘画要求、并提供相应音乐知识挂图,让学生上黑板上画,而且运用各种音乐记号来完成,以组为单位,每人画一个记号,并说出名称及作用,如有误,由本组人员纠正,看哪组合作得好。(3)体验合作精神。学生在一片加油声中结束绘画游戏,再通过小组讨论,由学生代表队各组画的‘鸟’做出点评,主要指各种音乐记号书写是否规范,其次是‘鸟’的神态等。(4)拓展知识空间,让学生思考除了已用的音乐记号,还可以哪些记号画‘鸟’或画其它动物。(5)发展想象思维。根据以上问题让学生列举并作展示。再如:在让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与意境、音乐与绘画》这一知识领域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古曲《夕阳萧鼓》音乐背景中结合听觉进行“‘山水画’速写”,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听不同形式的音乐旋律,想象并说出一个比较接近的画面,或者给学生几幅画面,鼓励他们列举出能表现图意的歌曲,越多越好。这种方法不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导探究,激发创作热情

音乐创造教学领域在中学的音乐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之一。如果在活动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活动方案,不但可以克服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自制的教具“音乐苹果树“挂在黑板上,立即引来学生的好奇;抓住学生的心理我在上《阳春三月》、《声音的表现》等教学单元时,通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大胆应用人声、碰铃、三角铁以及吹纸、揉纸团等声音表现“风”声、“雨”声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师生对声音材料的加工,创造新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创造表演的快乐。在进行“火车开了”、“轻舟荡漾”等节奏创作练习时,让学生在“苹果树”上任意选择节奏型看谁创作又快又通顺。抽查学生习作时,由本人画拍进行节奏模拟,同学边听边思考,创作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该如何修改。我把学生修改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全体同学再进行练习,最后选出大家比较满意的节奏配上旋律、集体进行视唱、(奏)。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认为,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关键。

上一篇:2023年中考复习时事政治专题一科技成就下一篇:小学英语PEP六年级英语作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