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2024-04-15

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精选10篇)

篇1: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前预习要认真,掌握新课的基本思路,概括要领,抓住重点,找出难点,使之听课有的放矢。

三、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听课要集中精力,做好课堂笔记,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做好课堂练习。

四、要按时完成教师布置得作业,认真审题,书写工整、条理清楚、符合规范、独立完成,教师批阅后,及时认真改错,上自习期间,不高声喧哗、不随便走动、不影响他人学习。

五、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开扩思路、增强能力,开发智力,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科竞赛、课外阅读及文艺、体育、科技等课外活动。

六、期中、期末、升学等考试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认真应考,不得无故缺考,考前要在教师的辅导下认真复习,考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今后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四屯中学 2016-8-30

四屯中学课堂教学规范

1、上课前5分钟应准备好教材、教案、资料、挂图等教学需要的用品,进入教室后,不准中途去取,也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时给老师取教学用品。

2、上课铃声一响,学生立即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铃声一停,经老师指示后,文体干事喊“起立”,老师回礼示意学生“坐下”。

3、迟到学生要报告,未经老师允许,学生不得进入教室。

4、学生一律按班级座次入座,不准自行调换位置。

5、教师要按“组织教学贯穿教学始终”的原则,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学生要遵守纪律,自觉配合,积极思维,活而不乱。

6、学生提问必须先举手,教师讲课过程中,不准随便说话。

7、未经教导处同意,不能随便调课、停课。

8、学生偶有违纪,随即改正就好;有严重违纪现象,课后细致处理,不得随意停课。

9、教师上课时,要做到仪表整、情绪佳、教态好、语言美、方法活、效果优。

10、下课铃声停止,立即下课,教师不得拖堂,要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

四屯中学 2016-8-30

篇2: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依法治教、依法办学、规范收费行为目标责任书

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深入推进课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落实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中小学乱收费行为给予党纪政纪的处分的暂行规定》,省教育厅禁止统一组织中小学购买教辅资料专题会议精神;市教育《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工作的意见》等有关会议、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为此,学校与各同志签订如下目标责任书:

1.严格按照省、市物价部门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不私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要严格坚持“随时发生,随时收取,多退少补,不得盈利,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任何同志不得违反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补课或以其他名义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班,不得私自在校外授课或参加社会上违规举办的“奥语”,“奥数”班代课等活动严禁现任教师有偿家教,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3.各同志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文件和会议要求,任何通知不得违反规定,统一为学生购买或强行推销教辅资料,也不得变相为学生统一购买教辅资料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品。

4.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个人,学校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申报评优、晋级。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各同志(签字):

篇3: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对兴趣爱好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当前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音乐课;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喜欢画画却不喜欢美术课。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种状况尤为明显。为什么一进入课程情境,学生就不适应?当教师一致埋怨学生基础差、水平低、惰性强的时候是否反思过课程是否出了问题呢?如果能将“规范的课程”变为学生“喜欢的内容”,一切就会有所改变了。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艺术审美取向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师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很多学生不喜欢某学科往往是从不喜欢任课教师开始的,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教师应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从而使学生敬佩老师、相信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理念之所在。某优秀学生谈经验时说:“举举手发发言吧,刺激自己神经。上课盯着老师的眼睛,无论这个老师你喜欢不喜欢,都要用眼神交流!”这样学生才会看老师眼睛,不敢走神,而上课效率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

对于教师而言,多与学生交流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爱好,就可以明确自己的课堂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教学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知识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跨过界限,就可以看到另一番天地,就能开展新的教学情境教学,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达到快乐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学生还不能接受高雅的音乐时,我就从学生喜欢的周杰伦开始:屏幕上展示周杰伦大幅的照片,音响里播放《菊花台》、《龙拳》、《星晴》,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大KTV场所,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而我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蓝调音乐、说唱音乐、R&B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课内学到的知识到实践中体验,既能满足学生情趣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又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的融洽和情趣上的共鸣。这样做可以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学生若兴趣浓厚,精神饱满,课堂气氛就会活跃,知识传递起来也变得轻松愉快。

三、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经常从网络、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故事等内容。如欣赏《森吉德玛》时,我就以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把学生吸引到音乐中来;欣赏《长江之歌》时,我就介绍,甚至播放《话说长江》的片段;介绍贝多芬的作品时,我自己先弹奏一曲《致爱丽丝》。

如果说教材本身是一章乐谱的话,那么教师则是作品的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就不同。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演奏的乐曲本身优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为乐曲赋予了第二次生命。同样地,教师和课程的对话也是教师赋予教学内容第二生命的过程。教师只有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特别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果教师所教音乐与学生的关系太遥远,与学生的生活太不贴近,与学生的心理年龄太脱节,与时代的色彩太偏离,那么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了。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我校更应该加强音乐中应用性的教学。我校今年在制定新高职学生课程培养目标时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性。如在教动漫专业的学生时,我就给学生多欣赏动漫作品,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在动漫作品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幻想曲2000》既让曲高和寡的高雅音乐为学生所接受,又让学生的知识学以致用,提出独到的见解;在教旅游专业的学生时,我就给他们多播放各地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影片,如通过介绍茶道的专题片,学生感受到民乐作品的魅力;在教汽修专业的学生时,我就和学生探讨车载音响、汽车音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音乐确实存在于生活中,加强音乐的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走出“音乐课上的音乐听不懂”的误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所广泛认可与欢迎,使音乐课充满了艺术灵动的气息。

五、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兴趣应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音乐的实践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教师可开展竞赛、汇演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众面前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陶治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音乐实践更是展现他们专业能力的舞台,每年我校幼师专业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就是在毕业汇报演出中被用人单位看中签约的。

综上所述,教师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顺利地、圆满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从而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傅春道.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幸福感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人们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活动,学习幸福感在学生总体幸福感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程度对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积极开展课堂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意义尤为重要。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但在真正的执行中有很多误区,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师为主导,就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导向,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及时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学生能够实现课堂的自我满足感,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使各类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都能会的成功的喜悦,享受幸福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立足课堂,探索最佳教学途径

1.设计生动的有趣的课堂导语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想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尤为重要,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每节课的创设情境部分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快融入与课堂教学。例如根据课堂的需要,适当的穿插些小故事,相关歌曲,小视频等,学生在享受视觉听觉上的愉悦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幸福教育激励学生,确立人格尊严,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个体的忽视会制约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更会阻断学生幸福之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充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地理课堂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创建让每一个学生锻炼自己、参与活动,加强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幸福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善于激励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用好“皮格马利翁”效应。不要吝啬自己的赏识,用激励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对于课前准备好的,上课精神面貌好,回答问题积极精彩的,书写好的,以至于坐姿好,自主管理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获得奖励的学生会在下一节课堂中表现更优秀,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习性状态,在以后的学习中,动力也会越来越大。在教学中要接纳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时刻是关注他们的,老师对自己是认可的,对自己是赞赏的。这样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4.建立评分机制,激励学生追求上进

分数是检验知识掌握度的客观标准,但过于片面的成绩考核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强压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后进生的学习,所以我就在学生的评分模式上下功夫,除了考试成绩外,课堂的表现,作业完成,课外绘图,小制作等给予积分积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起点的赛跑机会,优秀生会再接再厉,后进生也会受到鼓舞,全力以赴,增加学习动力,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四、不断提升地理教师的“三板”技艺

“三板”包含板书、板图、板画,其中板书是每堂课的精华所在,构成了每堂课的知识骨架,有利于学生依靠板书笔记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帮助学生构建课堂教学的逻辑思路;板图是指地理课堂中使用的地理简图,它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从地图中提炼出来,比地图更简洁明了;板画包括自然地理景观画和人文地理景观画等,是一种反映地理景观关系的简画,它更直观形象。“三板”艺术在教学中的魅力无限,教师精湛的绘图技艺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充满生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折服,树立教师威信。让学生感知课堂魅力,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篇5: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早在15 年前, 教育部启动实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 就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走过了15 个年头了, 但是我们调查发现, 目前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比如说到教学理念, 几乎所有英语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说他们都赞同和奉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 我们也发现,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师在备课环节上都把过去的“教案本”改成了“导学案”;在上课环节上想方设法地增加课堂提问, 以显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然而, 所有这些所谓教师教学方式的的改革, 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村中学生在在英语学习中普遍还在沿袭传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 导致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十分淡漠, 自主学习能力严重缺失, 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英语教学质量始终难以提升。为此,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 着力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依然是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

二、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 在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大潮的冲击下,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一定的进展, 但从总体上来说, 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一是课前的备课活动中, 教师工作的着力点依然放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上, 并没有把吃透学情, 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作为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二是上课不过是教师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上课的重点放在“教教材”。即竭尽全力讲解英语的语法结构, 扎扎实实为学生逐字逐句的解读英语课文, 想方设法教给学生很多解题的方法。而不是“用教材教”。即利用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课后的复习巩固练习, 教师还是大搞特搞题海战术, 学生还是依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重复训练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 既没有时间和精力, 也没有相应的条件开展课外阅读。

三、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农村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策略的思考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转变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促进农村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以唤醒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为宗旨, 转变教师备课方式。长期以来, 在“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农村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特别淡漠, 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这是造成农村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首要的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教师要更新传统的备课理念, 转变备课方式。一是教师的备课指导思想要从传统的“以设计教师如何教为主线”转向“以设计学生如何学为主线”;二是教师的备课工作重心要从传统的“以钻研课标和教材为主”转向“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主”;三是教师的备课成果要从传统的“以编写教学流程为主”的教案转向“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导学案。

2. 以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指导为宗旨, 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为此, 教师要着力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使课堂教学的主旨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真正加强学法指导, 彻底解决学生不会学的问题。一是转变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教师要从课堂的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的评价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通过教师角色转变, 重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由完全依靠教师走向相对独立、基本独立和完全独立;二是以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为核心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凡是学生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合作能解决的学习问题, 教师坚决不讲, 交由学生自主解决,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重建课堂评价机制, 通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的精准评价, 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一个正确的认识, 进而明确不足, 找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篇6: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关键词:学习动机;泰国公立中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71-02

情感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和性格。国外学者Corder说过,只要有动机,任何人都可以学好一门外语,看来学习者的动机在情感因素中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海外学习汉语的群体当中,泰国学习者比重较大,因此本人以泰国公立中学学习汉语的学生为例,分析泰国公立中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研究如何才能正确把握泰国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教学策略。

一、学习者动机概说

所谓动机,就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未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因为外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例如受到他人的鼓励、奖赏、惩戒、榜样的作用等。与之相反的是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和学习者的理想追求有关,持续的时间较长,产生的作用也比较巨大,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保持长久的积极和热情。动机还有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之分,近景动机类似于外部动机,学习者可能因为某个短期目标而暂时有了学习动机。例如,学习者可能会为了某次考试、比赛、竞争而学习第二语言。远景动机类似于内部动机,学习者因为某个长期目标而努力学习。比如有的学习者为了以后的职业选择而学习第二语言。除此之外,动机还有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之分。融合型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要融入第二语言社团而产生的动机,工具型动机是学习者为了使用第二语言进行生活和工作而产生的动机,比如出国学习或工作、查阅资料等。

二、泰国公立中学学生学习动机情况分析

按照动机的分类,泰国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数是外部动机、近景动机、临时兴趣动机。比如:学生因为想要得到汉语老师的夸奖或奖品而学习汉语,或者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而学习汉语,这些都是外部动机;学生因为想要通过汉语期中和期末考试而学汉语,这就是近景动机,还有的学生因为想要去中国旅游,想要看中国电影,听中国歌曲而学汉语,这就是临时兴趣动机。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动机是内部动机、远景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据笔者了解,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有个别学生想要去中国留学,他们学习汉语既是为了能在中国生存,又是为了以后再回到泰国能够从事与汉语相关的职业。还有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不明确,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学习动机的。这一部分学生通常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他们通常表现为迟到和早退,甚至逃课,即使他们勉强坐在班里,也不乐于配合教师,对于出勤和考试毫不畏惧。所以整体来说,泰国公立中学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泰国教育部门没有规定统一的汉语教材,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教材。但是据笔者了解,很多公立中学根本没有教材,就算有也是区区几十本书,不可能达到人手一本。而且,笔者从学生那里了解到,虽然泰国教育部将汉语设定为高考选择科目,但是选择汉语作为考试科目的学生很少,因为他们不知道考试规定的确切范围,也不知道自己学到哪种程度才能通过考试,所以学生干脆就不选择学汉语。于是高考这样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事情对学生学习汉语构不成压力。

第二,泰国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也影响了汉语学习动机。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对新事物具有好奇心,但是耐性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就算有学习的动机也容易松懈。他们不像是社会上那些因为工作需要或生存需要主动学汉语的人群,拥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泰国掀起汉语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敬爱的诗琳通公主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甚为推崇。泰国上下都感召诗琳通公主的响应,纷纷开始学习汉语。然而很多人只是一时热情,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停滞下来,很多泰国中学生就是这样的学习者,一般只学到日常交际用语就不再深入下去了。

三、应对的策略

课堂对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而教师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生动机。厦门大学研究生郭亚萍的《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中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的方式对学生是否产生动机、产生何种动机有着深远影响。根据泰国公立中学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现状,汉语教师应该采用积极应对的措施。

1.针对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要稳固和增强他们的动机

对于外部动机学习者,教师既要加强学生的外部动机,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如果内容本身趣味性不强,那么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法,使无趣变得有趣。例如,笔者在给初中三年级学生讲授关于交通和出行方式课时,问学生:“从学校到曼谷怎么去?”学生回答了很多出行方式,笔者故意问学生:“走着去曼谷可以吗?”学生听后就在下面偷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教师传递出的幽默。然后笔者又继续问:“那坐汽车去北京可以吗?”学生听后哄堂大笑,不能自已。然后告诉我:“老师真可爱,还没有汽车去北京呢!”通过这次实践经历笔者发现泰国中学生的幽默感很强,亢奋的状态持续性也很强。这个特点如果能被教师加以利用,应该能提高汉语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习者的外部动机。对于外部动机学习者,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譬如,笔者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喜欢亚洲某个男星组合,很喜欢讨论这个组合的事。笔者便利用这一点,鼓励她听汉语歌曲,并鼓励她以后可以学汉语专业。

对于有内部动机的学习者,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奖励和口头表扬等外部因素来加固,使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相辅相成,从而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设计各种游戏环节来促使二者发生反应。与此同时,这样做也是为了另外两种目的:一是帮助学生复习;二是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增进师生关系。教师在每次活动之后都应准备一些奖品,奖品不必贵重,有时只需一个贴画就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外部动机。并将学生所得的奖品与平时的量化成绩相结合,那么学生努力学习的状态会无限期延长。对于那些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有成就感。奖品数量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也是见证他们汉语水平由低到高的过程。汉语中各个要素都可以设计课堂活动,比如针对词汇可以设计“有奖抢答”、“点名”游戏等。所谓“有奖抢答”,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教师准备词卡,词卡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教师快速地向学生出示卡片,回答最快速最准确的学生,即可获得老师奖励的贴画或者糖果。“剪子包袱锤”就是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派出一个学生,两人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分出胜负,获胜者就为自己组赢得一次答题机会,如果答对了就获得一分。如果答错,机会就要让给对方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答完所有词卡,分出胜负。所谓“点名游戏”就是教师将词卡发给学生,然后老师以最快速度说出词卡内容,听到的学生要迅速站起来,并跟老师说“这里”,反应慢的学生就会被淘汰,就要换人进行新一轮。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语音、语法的练习,只是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2.针对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

中国汉语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改变那些没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泰国公立中学中,这类学生在学习上对自身没有什么高要求,甚至将消遣度日作为人生的追求。教师想要让这类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是非常困难的事。不过教师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先让学生拥有外部动机或近景动机,即用当前的外部因素或临时目标来刺激学习者。

这类学生比起一般的学生更想要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随机对其进行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提醒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二是复习作用,带领全班进行复习;三是暗示作用,暗示其他学生教师会提问,要注意听讲。同时老师应准备一些奖品随时发给回答正确的学生。此时如若牢记这类学习者的姓名,他们会顿感教师对其的器重,因而也会在课堂上配合教师,以示他们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当然他们配合教师的时间可能不会太久,但是足以让教室有片刻的安静,而此时教师要趁机多讲一些内容。笔者曾遇见过这样一个班:笔者刚接触他们时,学生只会讲一句“老师,你好”,第一次期中考试时全班有60%的人不及格,后来笔者改变以往轻松的教学方式,采用随机提问法,让学生产生危机感。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于第二次期中考试时,全班只有3个人不及格,在那些调皮的学生中有一半都通过了考试,并且有3位学学生得到满分。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不奏效的例外,那就是在面对一些心完全不在学习上的学生的时候。但是汉语老师必须有所作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可以用表情、肢体来表达。首先,为了确保他们的出勤率,教师要经常抽查点名,实施扣分制度,与平时成绩挂钩。比如逃课一次扣5分。第二,他们可能会因为懒惰而不写作业,老师也要定期抽查,并实施加分减分制度,抽查到一次没写就扣1分。第三,教师会经常遇到嘈杂混乱的课堂,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沉默来表示不满,直至学生安静下来为止。因为汉语教师做不到用恰当的泰语来训导学生,学生根本不会听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所以与其喊得口干舌燥不奏效,不如沉默一会儿让学生自己安静下来。

有时还存在这样一批学生,提问法和课堂量化法都不奏效。这样的话,汉语老师可以与其班主任进行沟通,反映和了解情况,试图寻求可以解决的办法。也可以“以静制动”,所谓“静”就是指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所谓“动”就是指没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让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去制止没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的扰乱课堂行为。由于有许多言辞是教师无法表达的,而他们作为同班同学是没有这个禁忌的。而且事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此类学生至少可以维持10分钟得安静。这10分钟足以让教师讲完新内容进行到练习阶段了。在练习阶段,教师会准备有趣的游戏和奖品来吸引学生们参加,这对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也是一种外部动机的刺激。如果这类学生始终得不到有效管理,就只能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篇7: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刺激手段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显示, 兴趣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它能推动人们主动寻找知识, 发现问题。兴趣常常是引起注意的重要源泉, 兴趣越浓, 注意力越集中, 越稳定。实践证明, 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 即使他们练得满头大汗也乐此不彼, 甚至不愿下课;若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 他们的课堂投入情绪就不高, 注意力分散, 对体育课就难以适应。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 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能设计出较新颖的练习方法, 也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学生, 而是不自觉地按照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来要求他们, 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批评、指责学生, 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 师生互动不够和谐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对话与合作的过程。师生互动, 不能仅仅从形式上表现, 而要真正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上的互动。良好的互动既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素养, 也要求有互动的实际行动, 更要学会参与到活动中去, 学会如何互动, 如此才能提高参与和互动学习的预定效果。目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大多还停留在师生共同活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等传统形式上, 还难以真正达到对话、沟通和合作, 教学过程有时也没有师生思维的交流, 教师讲授和要求的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有时则是学生出汗但没有开动脑筋, 无法引起师生思维的碰撞和共鸣。教学过程缺乏师生共建, 往往会导致思维的浪费。

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教学形式单一, 以往我们的体育课是以完成教学大纲为目标, 内容枯燥乏味, 多以简单方法为主, 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其次体育练习是由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等方面要求构成。由于有些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 难以完成规定动作, 长此以往, 产生畏惧情绪, 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而有些教师对学生要求太严, 教学方法简单, 对学生训斥过多,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不愿和教师配合。然而有些学生长期受传统文化影响, 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认为, 体育好和差不要紧, 关键是文化成绩要好, 体育课可有可无, 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 对体育课一些比较正规的技术学习就会感到生疏和失望, 易产生厌怠心理。

4.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有的新教师在备课时只致力于钻研教材, 而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 对体育室外课的复杂情况考虑不周到, 在教学时只是重复地做示范动作, 只顾照本发挥, 不注意学生的反应, 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错误动作多, 甚至出现危险动作。即使安排些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活动, 也往往因方法简单和单调而流于形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 加强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

加强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 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理论与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其一, 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讲授与培训;其二, 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科研, 关注体育课程改革动态, 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改的焦点;其三, 追踪体育科学专家们的科研、思想动态, 积极与专家对话和学术交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激发他们的教学与科研热情, 享受参与体育课改的乐趣, 进而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 更好地促进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2. 体育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和行为方法

在教法上要根据不同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和行为等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 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并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创造和谐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氛围, 体育教学才能变“枯燥”为“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教师应注意师德修养, 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和认真地钻研教材。充分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 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

三、体育教师选择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 课内外结合, 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但是, 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 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 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阻碍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 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喜好, 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 提高专项成绩,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2. 增加练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 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 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 趣味化。在弯道跑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 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 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

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表现出畏惧情绪和犹豫, 这是正常反应,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应及时鼓励, 对学生的缺点, 不要点名批评, 更不能挖苦讽刺,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甚至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基础差的学生, 教师应耐心辅导, 热情关怀, 多多鼓励, 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引导他们喜爱体育课。

4.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 为学生建立宽松环境, 营造良好的氛围, 能够诱发学生使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 另外在教学中, 必须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要求。特别是学习新内容时, 以打基础为主, 基础学好了, 他们就会不满足, 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 同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 给学生充分自由空间。

5. 提倡合作学习, 加强学生间的互助

由于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 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之间的合作交往, 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也促进了学生的自锻能力的发展。如我校目前体锻课的准备活动能够达到各班级各小组自己自觉组织进行, 各种小型比赛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 各班级能够组织开展进行, 形成了自主健身习惯。

6. 师生情感互动, 建立和谐气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时一个点头、一个注目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这都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关键在于教师时刻用心、留心, 捕捉到激励学生投入学习的良机与恰当方式。教师只要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 也只有坚持才会变难为易, 变苦为乐, 建立起和谐的师生气氛, 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束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 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设置必要的外部诱因,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等重要。因此, 体育教师应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 由有趣到乐趣, 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识。

参考文献

[1]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教学, 2001 (5) .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徐乃钧.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国学校体育, 1993 (1) .

篇8: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本人从教七年多,始终致力于以“乐问、善思”贯穿课堂,能够充分体现出课堂诊断的重要性和课堂提问与追问的必要性。

“乐问、善思”是我校的学风,也是指引我课堂教学的方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是课前预设、课中体验生成、课后评价激励的统一。从教与学的主体来看,包括教师自主、智慧地教和学生“乐问、善思”地学。

“乐问、善思”课堂具有以下特点:能及时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第一是民主性的课堂。师生之间进行着知识的传授与反馈,情感的交流与激励,课堂里充满着民主的气息,双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第二是充满生气的课堂。师生的脑细胞都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思维活跃。教师精神振奋,激情洋溢,挥洒自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想、敢说、敢做。第三是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混乱,活而有序,活而有度,活而有方。第四是以思维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要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测验法、课堂观察、作业批改、问卷法、访谈都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许多国内外教育家都曾强调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如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丰。”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的、恰当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设置

1.在课的引入过程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引入,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课堂提问应少而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巧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比较低。有同一问题反复提问、有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有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和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现象还是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设计问题时抓住知识的重点和关键点,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以问引问的能力。课堂中以问引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题转化,并加以解决,同时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这样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猜想,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和分析,让学生自己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使课堂的结尾走向高潮。以问引问,来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教学,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让学生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同时,在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以问引问,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获得和思考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2.对于知识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要安排好问题的梯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具体有—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就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些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同时,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调节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审视疲劳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4.同一知识点的问题,要选择好问题的角度问学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如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等。这样不但全面检查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好的数学问题应设计在知识发生、发展的关键点,学生思维的凝滞点,数学方法的概括点上。

(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问”的意识

篇9: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1. 认知能力的限制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 由于初中生对于学习物理的认知基本上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 初中物理对于问题的研究往往都是从生活的经验出发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的, 这样的形式符合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他们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但是,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 对于问题的探究并非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有的是从已有的规律与结论上出发, 然后进行理论的推导与分析, 还有的则是从实验出发。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是通过对理论的分析与推导而得出的结论。显然, 正是这种认知过程的极大变化, 使得进入高中后的学生开始接触高中物理知识时感觉很难适应。

2. 教师的期望与要求过高

首先, 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都会具有殷切的期望, 虽然这种殷切期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产生奇妙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但如果期望值过高且不符实际, 那么必然将导致学生逐渐地产生心理负担, 担心自己辜负教师的期望, 长时间下来就会逐渐的沦为学困生。其次,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对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 比如以高考的要求来做一系列练习, 这些高考试题的难度、能力要求、综合性等方面必然和平时教学的要求出入很大。同时, 很多教师为了“拔苗助长”, 不断对课堂知识的难度、容量等进行增加,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学生一旦缺乏了对基本规律、基础概念的理解, 那么他们只能通过“依葫芦画瓢”来解题, 而如果问题的立意或情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学生此时很有可能会不知从何下手。

3.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成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除了智力因素、基础的不足等方面, 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 不需要去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有好坏之分。比如, 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题海上机械重复, 思维只停留在表层, 缺乏深入思考, 而物理恰需要深入思考, 只有对概念规律贯通领会, 才能举一反三。又如, 有很多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不少同学仅凭兴致偶尔预习一下, 至于课后, 很多人认为作业就是复习。物理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 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物理思维, 掌握学习方法, 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而物理思维和方法等, 又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 所以学习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探讨

1. 让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

“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建立在直观的感知基础之上, 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概念及规律”, 这是直观教学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特点。比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 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够自主动手的实验, 让学生亲自实践训练。显然, 直观明了的实验教学, 不但能够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的难度得到有效地降低, 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极为强烈的情感体验, 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的提高是有利的。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一是两分力的大小相同, 它们在保持合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两分力的夹角增大, 那么分力的大小将如何变化?二是两分力在方向上保持不变, 如果对一个分力的大小进行了增加, 那么合力的大小将如何变化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而言, 通过采用直观教学、选用实验法与作图法, 将结论通过实验现象或图形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的方式必然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相应的物理知识。

2. 在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中进行探究教学

在整个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 物理概念的形成以及物理规律的建立, 必然是其中的重点。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稀释”, 让学生明确其来龙去脉, 从中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体验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比如针对初中教材已经讲授过的牛顿第一定律, 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如果仅仅将静态的结论简单告诉给学生, 而不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规律的发现过程中亲身体验一番, 那么学生必然觉得内容枯燥, 逐渐失去兴趣。因此,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要对知识进行传授, 也要对隐含在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进行充分地挖掘。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一节课中, 教师即可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是亚里士多德根据自己的直觉而得到的观点错在了哪里?二是牛顿是如何来对前任的理论进行补充与完善的?三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怎么样的自然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 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然后综合整个小组的意见, 将最终的答案呈现在课堂当中;第一,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考虑摩擦力;第二, 提出了物理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去维持的观点以及惯性的概念;第三, 揭示了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这样的过程必然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真理的发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再如, 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直接给出加速度的定义, 不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样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给出两个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让学生思考: (1) 哪个物体的速度变化大? (2) 哪个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很容易知道, 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来比较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快慢, 这时老师再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的能力, 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提前预习教材, 自主查找资料, 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 发现疑难, 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 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第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与学应该同步, 应该和谐,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 专心听教师讲课, 认真听同学发言, 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 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记笔记, 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记笔记。

第三, 培养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有些学生不复习就忙着应付作业, 做作业时一边翻书找公式、一边解题或对照例题“依样画葫芦”, 结果合起课本什么题也不会解了。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作业前把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消化, 先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掌握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 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 正确理解内容, 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 及时纠正的能力。

第五, 培养学生善于提炼物理方法的习惯。学习物理, 练习宜精不在多, 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 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因此,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和运用。学生不仅要知道有哪些方法, 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首先,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来龙去脉, 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各物理量的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理清知识脉络, 形成知识体系。其次, 遇到物理问题, 一定要先读懂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 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然后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总之, 要想彻底地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问题, 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去努力, 对教学的思路、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而学生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坚持不懈。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地达到物理学习的理想境界。

摘要:长期以来,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 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即是物理知识相对难学, 很多学生都因此失去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出现自信心丧失、动手能力差等情况, 直接导致了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较低。本文重点对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尤佳佳.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分析的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篇10:四屯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及教师教学规范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6-02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以及他们的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少数有望升学的精英学生。为此,相关教师应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进行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并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1]。

1.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生成因分析

1.1内部原因

首先是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以及意志力等。换句话说,倘若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或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意志力不坚定等情况,那么其学习认知水平的发展必将受到极大的阻碍,即使是很努力的学习,得到的往往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在对学习成绩的不满中,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另外,就是对物理学习困难的错误归因。学习困难生往往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一些客观因素上,如知识太难、基础差、智力弱、考试难运气不佳等,而对主观因素却过于忽略,如自身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等。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使得学生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十分消极[2]。

1.2外部原因

首先就是学校评价制度和教育体制因素的影响。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学校仍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依据,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这种滞后的教学方法破坏了学生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规律,极易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信心不足。同时,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其内容及编排形式未能有效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给学生的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其次,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而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实验能力得不到提升,学习困难也相继而来。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训斥批评的态度,使得学生产生挫折与失败感,甚至是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另外,就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其对学生成长及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难以估量的。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家庭因素主要包含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等。

2.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对策探讨

2.1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

对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解决,应当从情感因素抓起。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将物理课堂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有趣的物理学习情境,并将学生引入到学生情境之中,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运用形象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三,适当的设计实验、演示实验或制造让学生亲自实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来有效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其四,利用归因理论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教育。教师应指导学习困难生掌握争取的学习行为归因技能,让学生从内部因素和可控的因素中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2.2改良教学指导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即在完成科学备课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模型材料,以让学生形成一些直观形象,再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及先进教学设备的辅助,如多媒体教学、实验仪器等,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其次,增强学习内容的联系性。在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结构中,各物理知识是一种相对分散的形式而存在的。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前积极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以增强学生在总体上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例如,在教授“磁场”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一下电场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对电场与磁场的异同点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巩固了旧知识,还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困难是阻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绊脚石”,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成长都极为不易,为此,加强学习困难生的转化与教育工作尤为关键与重要。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相关教师应不断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并将物理教学指导方式进行不断改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耿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3(12)

[2]王晶莹,郑鹉,续佩君,姜宏伟.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和实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上一篇:期中表彰大会暨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许晓芳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