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2024-05-10

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共8篇)

篇1: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腔常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58例开胸手术患者放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结果:258例患者,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均按时拔管,康复出院。结论: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腔术后常规安置的引流管,它的引流是利用半卧位达到顺位引流及虹吸原理。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患者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使胸部引流通过水封瓶将术侧胸腔内积气、积液、积血引流排出体外,调节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有助于肺的早期复张及胸残腔的消灭,防止感染,推测胸腔内有无出血、肺漏气等情况[1]。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58例,男187例,女71例;年龄32~85岁;其中,肺癌根治术128例,食管癌根治术76例,脓胸清除术27例,纵隔肿瘤9例,肺结核病灶清除术5例,肺破裂修补术13例;258例患者,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均按时拔管,康复出院。

2护理

2.1开胸手术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一般开胸手术在术侧腋中线第7、8肋间放置一根闭式引流管,上叶切除需放置两根,上根置于第2肋排气,全肺切除术后放置一根胸腔闭式引流管,接无菌水封瓶,平时夹闭,根据病情决定开放,以了解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

2.2引流管要正确衔接、妥善固定

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时,要专人护送,并且需要用两把血管钳钳夹引流管。搬动时,动作要轻巧,慎防引流管脱出。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以患者能够翻身或在床边活动为宜,太短会影响引流,过长则易扭曲,增大死腔,影响通气。引流管及引流瓶应放置低于胸腔水平面60~100 cm。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将引流管的远端与水封瓶的长玻璃管上端连接,检查与水封瓶是否密封,然后放开血管钳。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2.3保持引流管通畅

术后12 h内应每隔30~60 min挤压引流管一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扭曲、脱落、堵塞[2],水封瓶长玻璃管水柱是否随着呼吸上下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 cm。如插管局部疼痛,不敢吸气,多由于插管位置不当所致。可轻轻转动插管,改变位置,即可奏效。如水封瓶长管中之水柱突然停止波动,引流量突然减少,则表示引流不畅,应立即检查引流管有无脱落、滑出、扭曲及血凝块堵塞。如有扭曲应予解除。疑有堵塞者,可用手挤压引流管,方法是一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另一手反复挤压近端引流管,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挤压时注意避免牵拉导致患者疼痛。经以上处理无效时,需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在无菌操作下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2.4维持引流系统密闭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是否密封等。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3~4 cm,并保持直立位,胸壁胸腔引流管切口周围要用油纱布严密包盖。如水封瓶不慎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另换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以排出进入胸膜腔内的空气。

2.5保持舒适的卧位

全麻清醒6 h后,如患者血压平稳,给予半卧位,使胸腔内的积液聚积在胸膜腔下部,同时增大胸腔容积,利于呼吸及引流,并经常鼓励患者咳嗽与深呼吸,促使肺膨胀。术后第一日扶患者坐起,按扶患者伤口,鼓励患者咳嗽,同时注意患者面色、心率变化。本组患者均能配合有效咳嗽、咳痰,无肺不张发生,胸腔引流管通畅。

2.6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单位时间内引流液量、引流液颜色、性质、引流速度、有无血块。引流量多时应每15分钟或30分钟记录一次。术后第一个6 h内,每小时不应超过100 ml,第一个24 h内不应超过500 ml[3],如果术后每小时引流量持续在200 ml以上,连续3次,且颜色鲜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做好标记,在瓶上贴上胶布条,标上时间,除采取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外且需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血块堵塞引流,并做好二次开胸的准备,必要时进行开胸止血。本组未发生胸腔内活动性出血与乳糜胸病例。

2.7气体排出观察

引流瓶中如有气体逸出,需观察引流瓶内气泡逸出的程度。咳嗽时有少量气体逸出为Ⅰ度,说话时有气泡逸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Ⅲ度。如有中小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有破裂,破裂口不大,通常24~48 h可修复。如有大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肺有较严重裂伤,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排气停止,引流管无阻塞,提示肺漏气已修复。

2.8保持适当的胸腔引流瓶吸引负压

引流瓶吸引负压一般为-10~-15 cm水柱,如有引流液量过多或肺泡漏气严重,根据程度适当减小引流瓶吸引负压,以防出血或影响肺泡裂隙的愈合。

2.9严格无菌预防感染

每24小时更换引流瓶内液体一次。更换前要洗手。更换液体时,先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水封瓶内一般要装无菌生理盐水500 ml。更换后要进行检查,确定衔接无误,封闭良好、方可放开血管钳。

2.10拔管

开胸手术后一般48~72 h即可拔管,具体拔管时间应根据病情、引流液的多少及肺膨胀情况而定。经X线检查,证实胸腔已无积液、肺膨胀良好,24 h引流量<50 ml,无气体排出,即可拔管。拔管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迅速拔出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已放置在引流管切口的缝线。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有否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要检查引流口密闭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敷料渗湿应立即更换。

3小结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开胸术后常规安置的引流管,是利用体位引流及虹吸原理,排出胸腔内的积血、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功能,观察肺漏气及引流量,预防胸腔内感染,因此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速度及引流液量,定期更换引流瓶内液体,严格无菌预防感染并做好拔管的护理,以保证术后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21.[2]李碧辉,陈小帆,陈丽娜.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83例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9):855.[3]刘衡湘.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5(8):10.[4]楼琴华.中心静脉留置治疗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35-36.[5]陈凤霞.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22,78.(收稿日期:2009-02-25)(王凤莲)

本篇文章来自

篇2: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合并脑部、腹部等损伤,判断有无休克、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有无胸廓活动、气管移位等,判断缺氧程度。了解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的了解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根据病情需要做好有关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和协助医师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3、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警惕休克发生。

4、患者血压稳定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5、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接头松动及脱管。一旦发生引流管从胸腔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在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

6、保持引流管位置适当,引流瓶应低于引流管出胸腔处60cm以上,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长管应置引流瓶液平面下3-4cm。

7、保持引流通畅,每1-2小时解压引流管一次,观察胸腔引流管水柱波动(一般4-10cmH2O),防止堵塞。如水柱波动幅度过大,提示残腔过大或肺膨胀不全;咳嗽时勿波动为引流管堵塞;水柱负压不能维持或有气体排出,考虑有肺、胸壁、管道等处漏气;水柱不断上升,可能在胸腔引流管近胸端有“活瓣”形成。若一般状态下呼吸时有大量气体排出,提示有漏气;呼吸时无气泡溢出而咳嗽时出现,提示余气未排尽。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处理。

8、评估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一般情况下,24小时引流量应小于50ml。如引流了;量大于100ml每小时呈浓鲜血,持续4小时不减,应立即报告医师。

9、每日更换胸腔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引流量多时应随时更换。

10、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拔管的指征:48小时到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11拔管后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健康指导】

1、交代患者活动、翻身时需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

2、鼓励患者拔管后早起活动,以利于肺复张,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加速康复。

气胸护理

【概念】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分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三类。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气管及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呼吸音弱等,张力性气胸常有休克、重度呼吸困难、发绀、颈部皮下及纵隔气肿明显。【评估】

1、气胸的病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3)呼吸困难程度。(4)胸廓移动度。(5)气管的位置。(6)营养状况。

3、对气胸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定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2)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协助其半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人,必要时进行排气治疗。

(3)胸腔内气体量较少,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嘱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体温升高、寒战、胸痛加剧、血白细胞升高,有并发胸膜炎或脓胸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留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给予抗感染治疗及降温处理。(7)鼓励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事物,以免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而造成胸膜腔内压升高。

3、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要点,清醒后半卧位。(2)给予持续或间断低流量氧气吸人。

(3)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带有气管插管时随时吸痰,了解双肺呼吸音状况,协助病人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时定时给予雾化吸人。

(5)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要点)。(6)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7)早期活动,有利于肺膨胀。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气胸的知识,使其了解发病的诱因,判断气胸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2、根据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能力,教会其自救的方法。

3、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4、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了解患者健康情况:每日测量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检查、肺功能试验等。

2、做好术前宣教:指导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各种管道的作用,如胸管、胃管、氧气管、补液的目的;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深呼吸、有效咳痰),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3、纠正营养不良,嘱病人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

4、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5、术前1日:皮肤准备、肠道准备(酚酞2片口服)、配血、药物过敏试验。

6、术前晚根据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

7、术日晨准备:遵医嘱导尿;注射术前常规用药;将患者病历、X线胸片、手术用药交手术室工作人员。

二、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10~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病情平稳后1~2小时测量1次。

2、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队发绀及皮温低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

3、维持血压在110~120/70~80mmHg:血压增高可能是疼痛、缺氧、输血糕点液过快导致;如血压下降可能为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CVP8~12cmH2O):CVP高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容量;CVP低提示血容量不足。注意监测心率(HR):80~100次/分钟(心率快可能后会逐步降低,若持续增高,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4、体位:患者未清醒时平卧,清醒后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30~50°,可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同时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引流;全肺切除术后禁止完全侧卧位,患者术后7~10日内晋严格卧床休息,多取半卧位,以减轻膈肌对胸腔的压力,有利于呼吸。并协助其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肢体,以防肺栓塞。禁止患者采取卧位,以免引起纵隔过度移位及大血管扭曲,导致循环呼吸异常。

5、严密观察全肺切除患者健侧呼吸音及气管位置,保持健侧呼吸音清晰,颈部气管居中,严防健侧痰滞留或不张。若发现气管向健侧偏移,应及时报告医师,开放闭式引流,适当排放术侧胸腔积液,防止因术侧胸腔积血、积液过多,致使纵隔移位、回心血量受阻、健侧受压导致的循环呼吸障碍。排放胸腔积液一次排量不得超过800ml,且速度要慢。

6、呼吸治疗:术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3~5L/min至生命体征平稳。第1日晨始护士协助拍背咳痰,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痰时保护伤口、减轻疼痛:护士站在患者非术侧,伸开双手,五指合拢,越过中线,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胸部前后,压紧伤口,待患者咳嗽时稍加用力。可按压胸骨上窝处气管,以刺激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鼻导管气管内吸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20分钟/次。训练患者吹气球、使用呼吸训练仪。

7、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原理:利用重力引流。目的: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2)置管部位:①排出气体:胸管置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②引流液体:胸管置于患侧7~8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③引流脓液:胸管置于脓腔最低点。上肺中切除术患者放置2根胸管,上面排气,下面排液。全肺切除术患者胸管夹闭。

3)影响引流的因素:水封瓶位于胸部以下60~100cm,禁止高于胸部。胸管过短在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胸水可能回流导致感染。胸管过长可能扭曲、增大呼吸道无效腔,不易引流从而影响肺复张。注意患者翻身活动时应防止胸管受压、打折、扭曲、脱出。保持胸管通畅,每15~30分钟挤压1次。

4)维持引流系统密封,长管在液面下2~3cm,接头固定。更换或倾倒时放无菌生理盐水500ml.5)观察记录引流液量: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24小时少于500ml,颜色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淡红色。

6)拔管指标:48小时后,肺完全复张,12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水柱无波动,听诊呼吸音清晰即可拔管。拔管后用无菌油纱堵塞引流口,以防气胸。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

7)镇痛: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或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吗啡微量泵入、口服镇痛药等。

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应24小时匀速滴入,保持出入平衡。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婴幼儿、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控制速度,限制钠盐,防止肺水肿。

9)饮食:肺叶手术者清醒后进流食,翌日普食;食管手术者禁食,排气后遵医嘱进食、水。

10)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四肢,抬臀,锻炼患侧肢体。

11)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以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肺负担,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心律紊乱。

【健康指导】

1、保持休养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减少与流感人群接触,预防感冒。

2、合理膳食:食管手术患者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为主,严禁暴饮、暴食,术后1个月内不吃硬质颗粒食物,药片、药丸应研粉化水后服用,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进食后如有返酸应在进食后2小时内不要卧床,睡眠时将枕头垫高。

3、适当活动,进行患侧上肢的运动(爬墙或摸对侧耳朵),促进康复,多做深呼吸运动,锻炼心肺功能。

4、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劝其戒烟。

篇3: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 男18例, 女2例。年龄14~66岁。发病时间为1h~10d。左肺气胸6例, 右肺气胸12例, 双侧病变2例。气胸首次发作18例, 反复发作2例。

1.2 病因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 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本病属呼吸科或胸外科急症之一,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需要及时处理。

1.3 临床表现

气胸临床具体表现为:①胸痛, 患者患侧有不同程度的胸痛, 这因胸膜牵拉、撕裂的结果。②胸痛和呼吸困难常同时发生, 肺萎缩如<20%的、原来肺功能良好者, 可无明显呼吸困难;反之, 原有肺功能不全或肺气肿、肺纤维化患者, 即使肺萎缩10%以下, 呼吸困难也很明显;张力性气胸常呈进行性严重呼吸困难, 有窒息感, 不能平卧, 甚至呼吸衰竭的情况。③休克多见于严重的张力性气胸或自发性血气胸, 偶见于剧烈胸痛者。患者可见有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和大小便失禁等, 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很快昏迷、死亡。还有部分老年患者类似于哮喘样发作, 严重呼吸困难的同时肺部可闻哮鸣音。此类患者多系重度肺气肿、肺功能不全。发病多在突然用力、剧烈活动等诱因下突然发生, 表现有呼吸紧迫、胸痛、胸闷, 经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提示:患侧肺压缩, 呈气胸征像。

1.4 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2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治疗吸氧、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对症处理。②操作方法: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患于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的外侧为穿刺点或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 局部消毒及铺巾局麻后, 用18号穿刺针垂直皮肤进入胸腔, 待有突破感回抽出气体后, 置入引导丝, 或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路, 沿导丝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20cm长) , 并使其在胸腔内为6~8cm左右, 退出引导丝, 穿刺部位用无菌敷贴固定, 末端连接水封瓶。对照组:粗管引流通常以患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的外侧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 铺消毒洞巾。用2%的利多卡因沿第三肋骨的上缘穿刺点做局部浸润麻醉, 麻醉生效后,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cm, 钝性分离进入右侧胸腔, 有气体溢出, 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大约6cm, 确认胸腔闭式引流管位于右侧胸腔后缝扎固定引流管, 接引流瓶。

1.5 疗效标准治愈

自发性气胸消失, 肺完全复张;无效:自发性气胸较前加重或无变化。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 先用中心静脉管引流治疗, 随后15例引流效果差, 肺复张不全或症状缓解不明显, 后更改为粗管引流。本组无死亡病例, 未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和肺功能衰竭病例, 术后有6例咳嗽、咳痰增多, 经抗雾化吸入及感染治疗后, 咳嗽及痰量减少。随访患者6个月~1年仅有5例气胸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治疗。

2.2 并发症

治疗组中不论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或外科胸腔引流管引流气体后肺都复张, 但都不同程度出现皮下气肿, 未出现复张性肺水肿、脓胸及血胸。

3 讨论

3.1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或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常需立即处理, 传统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置入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1], 自发性气胸大多数由于胸膜下气肿泡破裂引起。如今, 尘肺病日渐成为气胸多发因素, 此外慢性阻塞行肺疾病患者也逐年增多, 当呼吸道感染、咳嗽或用力时, 极易形成自发性气胸。合并有张力性气胸时, 病情凶险, 且易误诊或漏诊[2]。需紧急处理, 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排出气体, 尽快促使肺复张。

3.2手术适应证以往患者因胸闷、呼吸困难常先到呼吸科就诊住院, 胸片及双肺CT检查发现气胸, 并行用胸穿抽气或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 但对于有大量气体或张力性气胸的患者疗效差、住院时间长、复发率高。笔者比较两种方式引流术, 具体优缺点如下,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优点: (1) 并发症少; (2) 创伤小, 操作简单, 尤其适合紧急情况, 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且愈后不留瘢痕; (3) 导管多为细而软的硅胶管, 无刺激性, 不易伤肺, 且固定可靠、简便; (4) 可控制流速, 能缓慢持续引流, 避免排气过快引起的肺水肿和胸膜反应; (5) 患者可下床活动, 导管可长时间放置, 拔管后愈合快, 可经导管胸腔内给药或间断排气。但仍有缺点, 主要有: (1) 导管管径较细, 易阻塞, 不宜用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 (2) 导管价格较贵; (3) 对于肺压缩>50%以上的张力性气胸, 疗效较差, 患者肺复张不明显。观察15例改用外科胸腔闭式引流引气体的患者, 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患者平均肺复张天数缩短。外科方式的粗管引流, 创伤大、易出血、易发生并发症, 患者术后护理难度大, 痛苦多, 行动不便。但对于气胸肺压缩>50%以上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肺压缩>50%) 的患者;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复发性气胸及自发性血气胸的患者;多次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后仍持续漏气者以及双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 应进行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

总之, 是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还是经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应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为患者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梅洪包.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52例[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7) :46-48.

篇4: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关键词】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胸腔积液;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2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入院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分布40~82岁,平均65岁;均经过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肺癌25例,肺转移癌15例。采取前肋计算法,均经过X线、B超检查,积液在第4前肋以下者为少量,超过第2肋为大量,介入两者之间为中量。其中中量积液14例,大量积液26例;草黄色胸腔积液21例,血性胸腔积液19例。

1.2 方法:嘱患者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在B超定位的穿刺点于常规消毒皮肤,用2%利多卡因2~5ml自皮肤至胸膜层行局部麻醉,麻醉后,将导管缓慢刺入,当针锋抵抗感消失并见胸水流出时停止穿刺,拔出针芯,然后将导管沿导丝缓慢推入,抽出导丝留置导管。用无菌注射器试抽出胸腔积液后调整导管至胸腔积液引流通畅,夹闭导管,连接引流袋,穿刺点再次用安尔碘消毒后,用3M敷料固定。打开导管夹可见胸水流出,即为成功。

2 结果

本组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气胸、胸液外渗等,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轻病人痛苦,促进舒适。

舒适护理:

2.1 穿刺前的心理护理:

2.1.1 进行胸腔穿刺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讲解该引流方法的优点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关心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2.1.2 告诉患者置管对治疗胸水的重要性及置管的优越性,介绍该引流方法的优点

2.2 置管时护理:

协助医生准备物品,协助患者取体位,冬天注意保暖,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口唇、呼吸、肢端情况。嘱患者配合医生,在穿刺过程中身体不可乱动,应避免咳嗽,以防针头移动而刺伤肺组织,穿刺过程给予氧气吸入,嘱患者放松,均匀呼吸,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不适反应,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的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冷汗、血压下降或严重胸膜反应需要暂停或取消操作,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休息或作对应处理,一般经上述处理即可缓解。本组病例未出现。穿刺置管成功后,观察引流胸液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留取标本静置2~4小时后除去上清液,取沉淀液送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大量胸积液1次引流600~800ml后夹管,保持引流装置各连接处连接牢固,处于密闭状态,预防医源性气胸发生。接管连接处以灭菌纱布包裹,3M胶布固定。

2.3 引流期间护理:

2.3.1 术后置患者于半卧位或平卧位,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及一般情况,尤其注意呼吸的变化,必要时可给低流量吸氧。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挤压引流管1次/4~6小时,防止引流管堵塞。

2.3.2 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导管流畅,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勿使引流管牵拉、扭曲、受压及脱落。

2.3.3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倾倒引流液时,特别注意关闭管道,防止空气逸入胸腔。

2.3.4 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引流期间禁洗淋浴,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引流期间隔天更换3M敷贴。

2.3.5 指导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协助离床活动,以利充分引流,注意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

2.3.6 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积液量1次缓慢排出,一般速度不超过50ml/分,首次不超過800ml,24小时内不超过1000ml。

2.3.7 由于引流管腔及开口端孔径较小,容易堵塞可予每天用生理盐水冲管,无效时可用生理盐水加肝素钠50U注入导管内,冲洗时压力不宜过大,并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3.8 胸腔积液患者引流管无液体流出,B超证实无胸水后拔管。

2.4 引流管护理:

2.4.1 为了促进患者舒适,引流管连接方法有二:

(1)1ml注射器连接引流袋:在无菌操作下去掉活塞,针管前端乳头接中心静脉导管端,后端接引流袋。

(2)输液止血带连接引流袋:将直径约9mm的止血带剪成6.5cm长的小端,放在容器内高压消毒,使用时在无菌操作下一端接导管,另一端接引流袋。

2.4.2 保持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胸膜腔60cm。预防引流管移位、扭曲、受压。嘱患者更换体位时动作缓慢,幅度不宜过大,预防过度牵拉引流管。加强巡视,检查导管是否受压、打折,穿刺口有无渗出,选用透明、易观察、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如发现敷料潮湿、污染,穿刺口局部红肿等应及时用2%碘伏消毒穿刺口,更换敷帖及灭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每周换药2~3次,当导管滑脱外移时不可重新插入外移的导管。引流完毕应用肝素盐水封管,灭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妥善固定于胸壁上。

2.5 基础护理

2.5.1 落实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安全舒适。

2.5.2 重视个性化饮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饮食习惯,排除影响进食因素,协助患者进食,少量多餐,品种多样化,以增进食欲。

2.5.3 换位思考,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巡视沟通,态度热情主动,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并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使患者情绪平稳,积极配合。

5.4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结果

优点:只行一次穿刺既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多次穿刺引起的脏器损伤及胸膜休克机会,中心静脉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可长期引流而不引起感染;可动态观察积液消失情况;还可反复留取标本。由于导管柔软、富有弹性、不易压瘪,患者感舒适,改变体位不引起疼痛,不影响引流效果;可控制引流速度,调节胸腔积液引流量,避免过多、过快引流引起复张性肺水肿;携带方便,不影响活动和睡眠,便于临床观察病情和用药,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在护理上,我们重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掌握此方法的护理要点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护理,使胸腔积液的患者迅速改善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的舒适,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树满,史双全,朱俊平.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105例报告[J].天津医药,2006,34(6):425.

[2] 王永武,张家浴,周永新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29:61-62.

[3] 孙洪文,周华,奎宏等.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0例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62-63.

篇5: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14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24~74岁。置管时间最长24天,最短1天,其中1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在综合治疗下积液完全吸收。4例癌性胸腔积液出现胸闷、气促等胸水压迫症状通过置管引流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癌细胞全身扩散死亡。8例气胸患者中男7例,女1例,7例患者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后引起气胸。胸片提示一侧肺压缩30%~90%,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置管后8例气胸完全闭合痊愈出院。胸腔闭式引流方法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首先向患者说明此手术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

2.1.2 物品准备

深静脉留置导管1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套,无菌引流袋1个,无菌手套,无菌透明敷贴,5ml无菌注射器1副,无菌穿刺包(洞巾、纱布等),0.5%碘酊,75%酒精,棉签,局麻药,氧气、抢救药品及物品。

2.2 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半坐位、平卧位。医师叩诊决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用特制注射器,与胸壁成直角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气胸会听到冒出气体声,胸腔积液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气将导丝U型端从注射器内腔插入至胸腔,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再将深静脉导管顺暴露在体外的导丝末端,逐渐向皮内推进,达胸腔内约8~10cm,即固导管,退出导丝,接上引流瓶或引流袋,观察有气泡或液体液出,最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就形成了与输液装置倒置的引流系统。如医生根据病情需定时抽液、注药时,抽液注药毕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导管末端反折用无菌纱布包绕固定在穿刺部位处进行留置。

2.3 术后护理

2.3.1 加强术后宣教

嘱患者活动时避免牵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阻塞,以保持引流通畅。

2.3.2 加强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擦身时保持置管周围皮肤干燥,引流时间长者一般每周更换敷贴1~2次。

2.3.3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胸腔积液患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胸腔积液用引流袋引流时尽量1次缓慢排出,用注射器抽出积液时,每次抽出量为600~1000ml。每日更换引流袋或留置导管末端纱布1次,并防止导管堵管。无液体流出,B超证实无胸水后拔管。

2.3.4 气胸患者的护理

气胸患者应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尽量将胸腔内残余气体排出,同时给予氧疗,一般氧流量为4L/min,每次1h,每日4~5次。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无气促。经夹管24h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拔管。讨论

胸腔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操作,患者易产生担心疼痛及损伤肺组织等恐惧心理。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克服了传统引流方法的缺点,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引流治疗顺利完成,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3.1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气胸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而深静脉导管小,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自我感觉好。传统胶管粗而硬,需用缝合线外固定,患者活动或咳嗽时产生疼痛,甚至侧孔脱出胸腔至皮下导致皮下气肿;而深静脉留置导管柔软富有弹性,透明敷贴固定不易滑脱,患者活动时不引起疼痛,引流管无侧孔不易引起皮下气肿。但由于深静脉留置导管小,体积轻,张力性气胸由于胸内压力大,易将其顶出胸腔而造成引流失败,故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

3.2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方法不管胸腔积液量多与少,每次都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取,对积液量多的患者需反复穿刺抽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容易造成感染。由于穿刺针尖锐利,抽液时针头移位易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深静脉留置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只行一次穿刺即可留置进行引流,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长期引流不引起感染,可动态观察积液消失情况,连续注入药物,间断抽取胸水,有利于炎症消散和吸收,可反复留取标本,患者不会因活动而引起疼痛。但由于管径细直径为1.7mm,粘稠分泌物易阻塞导管造成引流失败,故脓胸患者不能用此方法进行引流。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http://.2004年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罗宣萍

篇6: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适应证、护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一介绍。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的液体、血液以及气体; 2.促进肺的膨胀;

3.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以维持纵膈正常的位置。

(二)胸膜腔的解剖

如(ppt4)图片所示,胸膜腔是一个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

(三)胸腔引流管放置位置

1.排液:引流管多放置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 6 ~ 8 肋间; 2.排气:引流管适宜放置锁骨中线第 1 或第 2 肋间。

如(ppt6)图片所示,长的管子是跟胸腔相连而且要在引流瓶内水平面以下还有个短的管子排气体,如果从胸腔内流出的液体或者血液通过引流管流到引流瓶内,会有一段水柱留在引流管内,有利于观察,一般来说,穿刺部位到水封瓶的水面一般是 60 ~ 100cm,引流管在水面以下 2 ~ 3cm,引流管的长度一般 1m 左右为宜。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证

(一)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肺萎缩大于 50% 者;

(二)血胸;

(三)脓胸;

(四)心胸手术后的引流。

三、护理措施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管道的密闭、保持引流的通畅、做好观察和记录、严格的无菌操作、拔管以及心理护理六个方面。

(一)保持管道密闭 1.维持密闭,妥善固定管路; 2.定期检查,防止管路滑脱; 3.水封瓶保持直立; 4.穿刺点周围油纱覆盖;

5.搬运病人时夹闭管路以防进入空气。

(二)保持引流通畅

嘱患者取半坐卧位;每 30 ~ 60 分钟一次定时挤压引流管,以防止阻塞、扭曲、受压;鼓励患者做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有利于胸腔内液体和气体的排出,促进肺的扩张。

(三)观察和记录

1.首先要观察水柱的波动。如(ppt11)右上方的引流瓶,胸腔内的引流液通过引流管进入引流瓶,因为胸腔随着呼吸运动会有压力的变化,所以,可以看到水柱上下波动,一般波动范围为 4 ~ 6 公分。波动主要反应了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如果波动过大,可以造成肺不张或者残腔过大,如果没有波动或者波动很小说明引流不通畅、引流管堵塞或者是肺已经完全扩张。

2.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如果是做了心脏和胸腔手术,引流管引流的主要是血液,所以,开始的时候引流液是鲜红色的血性的,逐渐变成淡红色、淡黄色,如果是咖啡色或墨绿色米汤样,则可能有感染。引流的量一般是在每小时小于 100ml 或者是 24 小时小于 500ml,如果要有出血,引流的量就会增加,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记录,以供医生参考。

(四)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引流装置应严格无菌; 2.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

3.连接处脱落或损坏时双钳夹闭并更换; 4.定时更换引流瓶;

5.若引流管滑脱,立即封闭伤口; 6.引流瓶应低于引流口平面 60 ~ 100cm。

(五)拔管护理

拔管的指征一般包括没有气体溢出或者引流液明显减少;以及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拔管;另外,引流水柱没有波动或者几乎没有波动,通过查体证明肺膨胀良好,也可以拔管。

(六)心理护理

做胸腔引流的患者,一般都是急诊住院或者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初次患者,由于对相关知识缺乏,感到惶恐不安。所以,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必要。患者入院时接诊大夫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病例,使病人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以利于恢复健康。

四、注意事项

影响引流的因素、引流异常的情况以及体位的选择,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尤其要格外注意的事项。

(一)影响引流的因素

1.水封瓶:水封瓶应该在胸部水平下 60 ~ 100cm,禁止高于胸部,如果高于胸部,可能会有倒流造成逆行感染;

2.引流管的长度:引流管的长度一般是在 1m 左右,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如果引流管过短,咳嗽、深呼吸时,胸水可能回流造成逆行感染;如果管太长,容易扭曲、增大呼吸道死腔,不宜引流,影响肺膨胀。

3.翻身活动:翻身时要防止引流管受压、打折、扭曲或脱出。

4.保持通畅:挤压 1 次 /30 ~ 60 分钟,定时挤压,防止管路堵塞的发生。

(二)引流异常的情况 1.异常水柱波动

(1)正常水柱波动 4 ~ 6cm 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胀,波动逐渐减少至停止。

(2)水柱波动大,提示肺不张或胸腔残腔大;(3)水柱液平面静止不动,提示胸腔闭式引流有漏气;(4)水柱在液面以上无波动,提示肺膨胀良好;(5)水柱在液面以下无波动,提示胸腔内正压,有气胸。2.引流不畅 造成引流不畅的原因众多:如血块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脏及升高的膈肌堵塞,引流管过软,被肋间肌夹压闭塞;引流管滑脱,使引流管内口滑入胸壁组织内堵塞;胸腔内段的引流管过长,以至打折扭曲等。

正常胸腔负压随呼吸变动,引流管通畅时,水封瓶玻璃柱内液面亦随呼吸而上下移动,范围为 4 ~ 6cm。出现液面停止不动或波动范围﹤ 3cm 时,多半原因就是因为引流不畅。一般可通过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盐水冲管而得到解决。有时可能非引流问题,而是肺不张、膈肌活动受限或胸廓病痛活动减少等。

3.漏气

漏气可使胸腔与大气直接沟通,胸腔负压小时,常被忽视,水柱活动﹤ 3cm,其它检查处理无效时,则可考虑存在漏气的可能。漏气的原因常因为引流管连接处松脱,引流管破损,胸壁引流口缝合不紧密等。

(三)体位的选择

篇7:胸腔闭式引流瓶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医生将胸腔引流管安置在胸腔内,引流渗液、血液及气体引流出体外,达到重建胸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复张,用于外伤性气胸,血胸,胸腔手术后的引流。

目的: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防止逆行感染,便于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用物准备:洗手液,纱布,生理盐水,弯盘,胸引瓶,治疗车,安尔碘,棉签,开瓶器,标签,止血钳,治疗盘,治疗巾,护理记录单,无菌手套2双 评估患者后,协用物在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沟通,协助卧位,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皮下气肿,敷料是否固定,嘱病原咳嗽,深呼吸,看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水柱波动。

步骤:消毒手-----观察胸引瓶是否在有效期内------打开外包装------检查生理盐水的质量-----打开液体瓶盖--------消毒瓶塞【两根棉签】-------冲洗瓶口-------倒入胸引瓶内【水注入末端3-4CM】----------连接瓶引流管【注意无菌操作】-----------贴标签【标签贴在水平面上,标明时间】----------戴手套-------铺治疗巾--------夹引流管【在引流管上约8CM处用两根止血钳夹闭】---------放弯盘于引流管下-----------取下引流管【用手套包裹】------消毒双手------------检查纱布【并打开包装】----------------带手套-----------取消毒棉签【两根】-----------一根消毒胸腔管口,另一根从管口消毒到远端约5CM,【注意脓胸患者第2根棉签应从远端到管口消毒】--------用纱布包裹连接端---------------松止血钳----------------固定引流瓶【低于引流口60-100CM,嘱咳嗽,看水柱波动,正常是4-6CM。】----------脱手套--------------清洁双手--------------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消毒双手-----------记录-----------健康教育【嘱多深呼吸,翻身时防止扭曲等】 PS: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篇8:胸腔闭式导管常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取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共106例, 均经胸部X线、CT等确诊,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 (n=53) 和观察组 (n=53) 。对照组中, 男性31例, 女性22例, 年龄在19~77岁, 平均 (57.2±4.7) 岁, 单侧积液35例, 双侧积液18例。观察组中, 男性33例, 女性20例, 年龄在21~75岁, 平均 (56.8±4.6) 岁, 单侧积液34例, 双侧积液19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消毒穿刺位, 采取普通针头或者长针头行胸膜腔穿刺, 再用一次性注射器 (50 m L) 抽取积液, 直到无积液或者存在少量积液, 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即刻停止。

观察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取坐位, B超引导下选择最佳的胸腔穿刺位, 成功采取套管针穿刺后, 可拔除针芯, 于导丝助推下小心地将16G深静脉导管置入患者胸腔内约8~12 cm, 然后拔出弹性导丝。当胸腔积液出现流出现象或者采用注射器 (10 m L) 抽出胸腔积液时, 在导管末端位接引流袋, 将导管固定夹置于皮肤, 并采取3M创口贴固定在胸壁, 移动夹控制引流流量。首次引流量控制在600~800 m L, 开始时每隔4~6 h打开一次引流, 将引流量控制在1000 m L以内;当引流量减少时, 可采取连续引流, 在引流量<50 m L/d时行B超检查, 对于无胸腔积液或者胸腔积液量少者可拔管。

1.3观察指标: (1) 胸腔积液病情改善情况: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 (2) 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引流术胸腔积液病情改善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14.504, P<0.01;t=16.591, P<0.01) 。见表1。

2.2不同引流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出现1例皮下气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出现2例气胸, 6例包裹性胸腔积液, 并发症发生率为1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4.371, P<0.05) 。

3讨论

胸腔积液是多发病, 因结核杆菌感染、肿瘤、细菌感染或者对结核菌产生变态反应, 造成胸腔积液渗出, 形成大量胸腔积液后而不容易被吸收, 延长病程, 此外还因于胸腔内纤维蛋白产生网格状粘连, 造成多房性胸腔积液, 并使胸膜增厚、粘连, 严重地影响患者肺功能, 需行手术治疗。引流放液是临床上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中胸腔穿刺抽液是早期常见方法, 尽管该术式对患者创伤小, 但手术操作时间偏长, 通常需持续进行0.5~1 h, 而且每次选择穿刺点时均需行B超定位, 长时间反复穿刺, 容易发生感染、出血、胸膜粘连、气胸、胸膜增厚、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3]。相比之下,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克服传统术式缺点, 其具有以下多种有点[4]: (1) 只需行一次穿刺即可, 创伤小、疼痛感弱、操作简单, 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2) 能够有效地控制引流量, 不容易引发复张性肺水肿、气胸等并发症; (3) 可实现持续性引流, 确保引流彻底、干净, 能够及时地排出积液内的渗出物、细菌和代谢物等, 不容易引发胸膜增厚、包裹性胸腔积液, 有效地促进病情改善, 缩短住院时间; (4) 对于包裹性胸腔积液或者恶性胸腔积液者, 能够实现多次胸腔内注药;对于部分尚且未明确病因的胸腔积液者, 能够实行重复送胸水检查。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0.6±1.8) d、 (11.5±2.0) d、1.9%, 均低于对照组的 (17.4±2.9) d、 (20.1±3.2) d、15.1% (P<0.05) , 表明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 在胸腔积液治疗中,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 并发症少, 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53例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取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共106例,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 (n=53) 和观察组 (n=53) 。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 观察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对比两组胸腔积液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 (P<0.05) 。结论 在胸腔积液治疗中,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 并发症少, 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参考文献

[1]牟鹏.胸腔积液46例病因及诊断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8) :78-79.

[2]赵丽.胸腔积液的超声与X线诊断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8 (3) :45-46.

[3]玉苏甫·索来曼.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 2011, 17 (26) :76-77.

上一篇: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中青年干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