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2024-05-24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精选10篇)

篇1: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设计也成为了新兴的热门领域。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高效性,当前许多园林设计中开始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设计更为直观,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园林设计中各项数据的处理速度,使得园林设计工作更加顺利开展。本文在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其主要特点,并探讨了这门新兴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景观设计;现代城市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新兴技术为设计领域提供了便利,使得设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推动了设计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而近年来,在电子技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较大的突破,能够使传统的平面设计变得更加立体直观,更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便利。

一、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概述

虚拟现实系统又被称为VR技术,即virtualrealitysystem,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让使用者能够借助一定的设备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将自身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觉真实模拟出来,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VR技术除了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工业、游戏开发等领域之外,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工业仿真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数据搜集、筛选、处理的效率,以提高工作效率。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可让设计者将自己的想法很快捷地在三维空间中展示出来,并进行随意调整,使得设计效果立体直观。[1]这门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平面设计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真实、客观的设计数据,并将之呈现出来。这种可视化的操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设计质量,同时也能为设计师提供新的创意与设计理念。当前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主要运用到的虚拟现实技术软件有3DMAX、SketchUp、Lumion等。[2]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点概括

1)感知性。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能够利用模拟器感知到现实的视觉、触觉以及听觉,随着这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其感知功能还会进一步完善与拓展。2)自主性。虚拟现实系统中各项事物,通过设计师的相关设定在不受人为操控的情况下,能够按照现实的物理规律来实施各项行为与运作,因此具有自主性。3)交互性。这里的交互性主要是指技术人员与计算计之间的交互,即工作人员能够将自身的意志转移到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事物上,同时也能从所设计的事物中获得所要展现的内涵。4)逼真性。通过虚拟现实系统,设计师完全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打造出一个与真实世界十分相似的场景,且设计师能够作为虚拟世界的主角在其中作业,具有很强的临场感。[3]

三、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在过去,设计师在对风景园林加以设计时,往往是凭借自身深厚的艺术功底在设计图稿上画出3D效果,由于园林景观中的假山、雕像等实物形态万千,结构复杂。因此这种人工作画的方式耗时长,且存在着较大的误差,这就导致了传统园林设计效率不高。需要在对图纸修改多次之后才能让客户满意,一旦某个部分需要进行修改,都会给设计师造成巨大的工作量。在虚拟现实技术中,首先要确定设计的规模以及特点,再利用CAD软件对整个园林的平面图加以设计。在完成平面设计之后,再借助3DMAX软件构建出园林各项景物的模型,例如假山模型、池塘模型、植物模型等。并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融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使之呈现出良好的整体效果。其次,要构建三维模型时,需要对所设计出来的模型与结构进行调整,从空间、色彩以及声音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模拟。对园林景观中的模型数据作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从而创造出一个新颖、系统的模拟园林场景。最后,由于在三维空间中的概念模型都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实际建造中可能无法到达相应的标准。因此还需要在完成相关的3D模型之后,还要对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测与计算,使各项参数都能够符合相关的物理学原理,从而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4]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对摄像机与灯光合理应用,以提升园林设计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对次要物体构建时,不必做到细致,甚至可以直接采取贴图的方式,以节省建模的时间。

四、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感知、自主、交互、逼真等特点,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接突破了传统的平面设计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设计的效率,使园林设计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合理利用相关的模拟设计软件,并将其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当前,我国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许多功能都不够完善。相信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必定会也来越大,对推动园林设计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翁南蓝.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科技,2014,05:54-55.[2]叶卓林.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5,01:39-40.[3]刘瑾.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J].城市地理,2014,16:288.[4]赵锋.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8:77.

篇2: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适用专业名称: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专业

课程名称:风景园林快题设计

一、考试总体要求:

能运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二、考试内容:

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广场、公园、庭院、建筑外环境等小尺度的景观环境设计。

三、考试题型:

方案快题设计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篇3:试析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1.1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 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 使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的过程中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 设计的最终目的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是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 (minimum design) 。

1.2 现代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的结合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 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一是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二是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生态设计观念把设计师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 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和生态决定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西蒙兹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 (Simonds, 1997年) 一书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 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因而, 景观设计师是协调者、指挥家, 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 景观生态设计的思想

2.1 生态恢复与促进

一般说来, 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 但今天的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 还受到剧烈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 今天的设计师面对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是那些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他被人类生产破坏了的区域。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 促进场地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尤其是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一大责任。他们面对那些因人为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一片狼藉, 甚至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和工业垃圾的场地时, 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面对被破坏的场地, 设计师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2.2 生态补偿与适应

工业时代的景观消耗了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 面对日益减少的资源和伤痕累累的环境, 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又可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 以此来补偿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恶”。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这些设计师的愿望, 他们现在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开始利用大阳能、风能等自然自身的力量来维持环境对能量的需求, 从而适应现代生态环境的需要。

3 景观生态设计的一般原则

3.1 最少干扰原则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的场地上进行的,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生态的设计会把干扰降到最低, 并且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 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 增强生物多样性。

3.2 尊重场地生态发展原则

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 同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 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可以大大节约资源, 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为当代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相融合的典范。

3.3 4R原则

即Reduce、Reuse、Recycle和Renewable。一是缩减使用 (Reduce) 。减少对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二是再利用 (Reuse) 。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三是再生 (Recycle) 。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 建立废弃物回收系统。四是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结语

与传统设计相比, 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 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 其设计的价值无从体现。同样, 缺乏生态考虑的设计是没有生命的设计, 是不可持续的设计。生态的设计是应该也是必须的。景观设计应将传统设计与生态设计融合, 在设计过程中, 既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调理, 又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 任何一极都不能偏废。

参考文献

[1]周曦, 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篇4: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阐述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所容易出的问题

1.增强创新性

城市园风景园林已成为一个城市向外界展示自身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标志,其关系到整个城市给予外界的第一印象,所以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必须要融入城市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特色,这也意味着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但事实上,由于现代城市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发生很大变化,很多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模仿或完全套用其他城市的设计,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设计阶段严重缺乏创新性、个性化,这也是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景观导致游客观赏疲劳的根本原因。

2. 加强设计理念

现阶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领域设计人员设计理论滞后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部分设计人员在风景园林设计方案中套用或仿照其他现有设计方案,这不仅体现在当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也揭示出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缺乏创新。现阶段我们在游览部分城市风景园林景观中会有一种“千律一篇”的感觉,其主要体现在部分设计单位为了提高设计效率而套用其他现有设计,导致国内在一段时间内开始盛行套用国内外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现象。

3.档次有待提高

现阶段部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过于注重其档次规模,虽然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外观上的豪规模给人一种视觉震撼,但这也意味着政府财政需要投入巨资来支撑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这也是导致部分区域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根本原因。现代大部分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都盲目的追求档次,再加上城市风景园林决策者在审查设计方案时怀着较高的姿态,所以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建成后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部分,而设计人员抱有的高投入、高产出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城市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园林建设有一个准确认识,要通过融合绿色设计理念来确保城市园林设计可以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特点,这样才能确保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对提升城市在全社会上的形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管理制度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出政府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单位的统筹安排及监督管理作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合规性。

2.提高设计人员业务能力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工程能否满足社会要求,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相关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来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所有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专项培训来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再者,作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单位来说其应广泛采纳意见,这是因为城市居民作为整个城市的主导者,其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总是具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所以设计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社会各领域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给出的建议,这对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质量及内涵有着重要作用。

3.注重城市风景园林的创新设计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缺乏创新性则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其在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将城市文化、传统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城市风景园林在使用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使风景园林成为整个城市中最闪耀的一道亮丽景观。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绿化指标进行仔细计算,以便于其可以通过合理化绿化覆盖面积、立体绿量以及植物选择来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系统,并且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整个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城市风景园林周围建筑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利用植被与建筑特点来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且要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便于人们通过城市风景园林可以感受到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优雅品质。

4.树立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各领域在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战略目标,所以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来说其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要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高度注重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可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际要求,这也关系到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质量能否满足国家相关现行技术标准的各项要求,所以要求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结束语

现阶段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正在不断向着大规模、复杂化以及科技化方向迈进,设计单位编制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决定了其能否为广大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健康空间,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不断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便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可以满足现代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篇5:风景园林设计与景观探析论文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源起于“圃“”囿“”台”的现代园林,融入了风景区、城市公园等多种形式与类型,日益成为了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开放空间;游玩城市公园与风景区也逐渐成为了现在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精神需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万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说明任何复杂、高级的物都是由简单、低级的物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但是,低级、简单的“物”的自然堆积,并不一定会产生高级、复杂的“物”。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整体性“”功能性”,即是否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了新的功能,形成了新的整体。从现象入手,以城市公园为例,可以发现,一般城市公园里面都有水体、园路(包括广场,铺装)、草坪与植物、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等)以及山体、地形。通过比较,当把一块自然的土地建设成为城市公园时,反映在土地上的变化,大概有以下几点:地形的改造;除了建设园路,水体所做的地形改造外,还有为了植物种植、空间营造,视线控制等需要而进行的改造。营造水体。种植树木,花卉,草坪。修建园路以及桥梁。建设园林建筑以及小品。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设施等。很显然,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公园的建设是必需的。不管怎样,包括城市公园在内的各种风景园林,是为了解决居民的户外休闲活动需要,而进行的环境建设。满足“安全入内游玩”是首要条件,其次才是观赏。当然,居民的这些活动形式背后,是他们内在的社会交往需求和对自然的依赖。“安全,舒适,有趣”是人们对环境建设的基本考量。“安全,舒适”是对硬质环境建设的定性评价;“有趣”是人们对软质环境建设的艺术性要求。形而上的分析上述问题,城市公园建设实质上要解决“玩什么”和“怎么玩”这两个方面问题;即设计中的“道”和“术”。设计与施工原本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职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设计与施工不得不实行分离。设计成为了施工的潜在过程,设计之于施工的意义更在于对设计之道的把握。设计之道,俗称“玩什么”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把人的需求从“抽象”逐步“具体化”的过程。设计之术,俗称“怎么玩”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把物与物的关系,场地与人的行为规律,逐步合理化以至最佳的过程。总之,城市公园的建设是自然人化的过程,即在自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各自然要素,置入人工物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宜人、优美的自然环境。设计过程,便是基于场地,针对设计问题的求解过程。显然,设计答案不是唯一、绝对的。宜人优美的环境不存在固定的终极模式,这就指出了设计之中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以“美学”原理寻求设计之道的来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设计环境总是人的环境,总是人使用的环境,而人是具有共性的,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行为规律,这就指出了设计之中应该遵循“理性原则”,以人“行为规律”寻求设计之道的来源。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成为设计之道的来源,也是设计矛盾观的具体表现。从哲学高度看,设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人类主观改造世界,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设计”为中介进行的。设计的前瞻性,就是设计的计划性,说明了设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设计构成要素的组织是以“合目的”性方式组织起来的。

二、景观是环境美的存在方式和本体

与设计不同,生活与环境总是被感知的。在游玩城市公园的同时,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体验到“有趣”,游玩结束后,能够回味无穷,一切都基于“感知”。人们如何感知周围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此有所帮助。游玩在城市公园里,置身其中,一定是处在一定的空间中。因为,只有“空间”才能容纳“人与物”。处于空间中的人,感知周围的物时,并不是同等对待的,而是有选择的。人们总是关注对自己有用的“物”,这就是视觉的选择性;其实,并不是视觉进行了选择,而是人脑进行了选择。虽然,很多物通过光的反射进入了人的视网膜,但是,并没有形成有用的信息传递到“视觉信息中枢”,因此就没有形成“视知觉”。这样,环境中就有、也必须有一些这样的“眼”,能够形成刺激与“视知觉”。将环境中的这些“眼”称之为“景观”,所以景观就成为了人们认识环境的最小单位,从审美的角度可称之为环境美的本体。景点———景区———全园,便成为了景观组织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从景观要素的物质层面上来说的。除此之外,景观还有功能、生态、文化等范畴。源于“物”的多样化属性,物的存在相对人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不同的关系,因而会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物,以相同的目的性被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景点;不同景点之间,因某些方面的共性,被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景区。这样,景区便有了空间属性。同时,景区因有了空间属性,便能容纳人,承载相应的活动能力,这被称之为“功能”。景区总是有一定空间形态,具有一定形式。这种形式的确定,一方面源于“空间功能”,另一方面源于“文化”。也就是说,形式追随功能。而满足功能的形式有很多“,文化语言”是选择和采用“功能空间”的具体形式。自然的形式如规则的方形或圆形等,进入人类社会系统后,便有了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形式组合便有不同的社会意义。人们总想通过环境中有意义的社会形式,去影响人的行为,增添游玩的趣味。归根结底,主要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的人,一个是文化的人。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景观是环境美的本体;是风景资源的核心;也是城市公园空间的核心。

三、景观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为了交流与表征无时不在的诸多现象,人们创造了语言和文字,使用了一些“名词”,如苹果、马等;为了表征更大范围的同类现象,使用了“水果“”植物“”动物”等更加抽象的名词;此时这类名词已经没有具体的现象与之对应了。这类名词进入了人的思维、观念领域,被称之为“概念”。所以“概念”是思维范畴的术语,而“水果“”植物”等名词名称,只不过是用语言去固定思维的内容,而不是概念本身。正如中文的“水果“”植物”与英文的名称不同,而概念是一致的。如果把世界分成“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三个部分。依据概念名称的对象归属,风景园林与景观都是归属于人类社会的概念,它们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人工改造而成的,夹杂了诸多的人类意志。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现象也会更加丰富多样。因此,景观的含义是多义的,其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很难确切的被“定义”。或许人们追求的共同本质,原本就不存在“,家族相似性”更加接近真相。人们可以用景观“家族相似性”的条件去判断景观的归属,只要现象符合相应的条件,都可以被称为“景观”。

四、结语

综合分析、比较与归纳各种景观现象,不难得出景观“家族相似性”的条件是:土地载体,空间本质,休闲功能和生命环境。

篇6:50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012年硕士生入学初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招生专业代码:083400

招生专业名称:风景园林学

考试科目代码:503

考试科目名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考试形式:笔试

卷面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6小时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方案能力及图面表现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理解设计任务的特点、要求,绿地定性准确,功能满足;

2、运用有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园林空间布局,功能安排与景观结构设计合理;

3、合理布置园林建筑与园林设施,竖向设计结合现场,植物材料选择和布局合理;

4、能较好地表现规划设计方案,绘图基本功较为扎实。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总平面设计(1:500-1:1000),占90%;

(2)重点景区(点)详细设计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占15%;

(3)局部透视及鸟瞰图,占10%;

(4)地形地貌利用与竖向设计(重要节点的标高设计),占10%;

(5)植物景观设计,占15%;

(6)简要说明,占10%。

三、试卷题型

具体考试内容一般选择下列方向之一:城市小型公园设计、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城市沿街绿地设计、城市景观大道园林设计、学校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化广场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工厂园林景观设计、体育休闲绿地景观设计以及绿地景观的概念设计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连续6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

1、园林规划设计,胡长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园林设计,唐学山,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3、风景园林设计原理,杨至德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篇7: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所有作业内容均在A3纸上完成,所有图纸文字均要手写手绘。

作业上缴日期:第十五周周末。

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序言:实习感想(一页纸的篇幅)。

1、拙政园:

(1)拙政园中庭部分园门入口的处理;

(2)拙政园与北寺塔的借景关系;

2、园林博物馆

(1)对园林博物馆现代风格的庭院处理手法进行分析,任选一例图示分析。

3、苏州博物馆

对苏州博物馆内庭园的空间构图进行分析,绘制庭院平面图。

4、留园

(1)对留园入口的空间变化处理进行图示分析;

(2)对留园中心庭院进行空间分析,绘制公园平面图。

5、网师园

对网师园中心水庭院周边景观布置进行分析,绘制庭院平面图。

6、金鸡湖

(1)对李公堤现代街道景观进行分析。

7、太子湾公园

对太子湾公园的微地形处理进行分析,绘制公园平面图。

8、曲院风荷、花港观鱼

(1)对两个的公园规划设计内容分析;

(2)任选一处景点,对其植物造景进行分析。

9、西溪湿地

分析湿地公园的概念、规划内容、游步道路的组织

10、徐家汇公园

(1)分析徐家汇公园主要入口大门的空间处理手法;

(2)分析徐家汇公园的空间构图,绘制公园平面图。

(3)分析现代工业遗产的保留措施。

11、外滩

分析现代城市滨水岸边的空间处理理论。

12、世纪大道

对世纪大道的尺度、艺术处理进行分析评论。

13、世纪公园

(1)对世纪公园的主大门和世纪大道的关系进行分析;

篇8: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

1.1 异形路

园林道路中异形路有着以下几种种类:休息岛、踏级、步石、登道等等。这种类型的园林道路要求符合周围园林景观的需求, 要与周围的环境达到融合。

1.2 游息小路

顾名思义, 游息小路就是专门提供游客娱乐休息的小路, 能够带领游客通往园林中景致更为幽静的场所。这类小路的距离较为狭窄。而对于一些如山上、水边等特殊地带的小路, 则是根据地势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1.3 次要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道路在风景园林中主要是辅助作用, 是对于主要道路的补充, 连接着景区与建筑。

1.4 主要园林道路的设计

主要园林道路就是游客必走的道路, 在某些时候主要园林道路还需要承担一些车辆的通行。因此, 主要园林道路的宽度最好设计在4~6m, 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 园林道路的功能

2.1 组织交通功能

在进行园林道路的布置时, 不仅是要考虑到游人集散、疏导, 同时还要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管理的作用;最后还要完成园林景区中各个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

2.2 组织空间, 引导游览功能

在风景园林中, 园林道路的存在同时还承担着组织空间和引导游客游览的功能。园林道路会伴随着地形、建筑、植物等将风景园林景区分割成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 园林景区又通过园林道路将各个分散的景区连接成一个整体。

2.3 构成园林风景

园林道路作为风景园林的一部分, 能够与周围的风景园林紧密结合, 通过科学细致的设计能够使得园林道路可游可行, 游行同一。

3 园林道路布局设计原则

3.1 灵活性

园林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灵活性原则, 在满足整体形成环状的前提之下自由设计道路, 满足游客行走的需求, 同时也统筹了整个园林的风景, 使景观道路整体趋于紧密衔接的最佳状态。

3.2 实用性

在现代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 除去满足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特性之外, 还应该考虑到园林道路的实用性。在进行设计时要以人为本, 使道路的布局变得更为人性化。

3.3 因地制宜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每个园林经管的设置都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 因此, 在对园林道路进行设计时应该严格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展开设计, 使其与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更为匹配吻合, 以达到人文地域与园林景观的有机融合。

4 园林道路的规划布局研究

4.1 平面成型的布局规划

一般来说, 自然类的风景园林道路片面成型的布局规划的设计形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树枝式、带带式以及套环式。

4.2 立面成型的布局规划

立面成型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道路呈现出宽狭相接, 直曲相济的效果同时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运动休闲相结合。

4.3 交叉路口的布局形式设置

对于小型的道路, 则应该采取斜交的方式, 但是在两个交叉点之间应该保证一定的距离, 同时斜交的角度应该做到适宜, 不能过大, 也不能过小, 以免影响到整体的美观性。对于丁字形道路交叉口则应该在其周围进行相应的点缀, 以免由于多条道路交叉在一起影响游客视线, 同时应在交叉口设立明确指示牌。

5 园林道路规划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5.1 个人设计风格过重, 不能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道路设计时, 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非专业人员会对园林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进行干扰, 这就使得道路往往会被个人的意志所干扰, 无法达到设计时因地制宜的要求。容易出现道路缺少变化, 平淡无奇;或者是太过要求变化, 强硬要求“三步一弯, 五步一曲”。

5.2 布局易出现断头, 回头现象

在园林设计中往往会在没有明显的标志的情况下出现断头路或者回头路的情况。因此, 如何才能避免园林道路设计中出现回头路、断头路的现象是极为重要的。

5.3 园林道路数量不合理

如果园林景观的面积过大, 而道路过少, 则会使得园林道路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 游客将不能欣赏到所有的园林景观;而如果园林景观的面积过小, 道路又过多的话就会破坏园林整体的完整性, 使景观被进行多处分割, 一旦游客密度增多就会造成多处拥堵。

5.4 园林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开口过大则会影响景观的观赏性, 开口过小则会导致开口转弯半径不够, 最终使得游客观赏时破坏绿化。

6 结束语

篇9: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植物;水体

“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因此创造出诸如苏州园林等一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享誉天下的风景园林名胜。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居住环境的要求上,由宽敞逐渐向健康宜居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居住区的风景园林应运而生。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水体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两个辅助因素,应用得当,就会更好地彰显园林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一、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植物因其形态和色彩的多样性,成为风景园林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环境因素之一,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植物与建筑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时尚。

1、运用植物配置优化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

风景园林设计的总体原则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因此,在设计园林建筑的时候,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建筑面积,以此扩大园林的绿化面积。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植物的配置可以对建筑的空间布局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植物和建筑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就可以实现自然环境与风景建筑和谐共生的目标。事实上,很多园林建筑都因为合理、适度地使用了植物配置来对建筑的外部空间界限和范围进行了巧妙分隔和限定,使空间的整体感和连续感得到了增强。如北海公园山顶上的白塔,它的背景就是琼华岛上的满山翠柏,在那些郁郁葱葱的植物背景烘托下,白塔更显魅力无穷。

草地、灌木和乔木,都属于软性的设计素材,他们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具有丰富建筑色彩和质感、协调建筑立面与地面铺装处理等多种作用和效果,从而营造出宜居的环境。

2、运用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

如果要把建筑和人以及大自然联系起来,或者要把建筑形体与其他的视觉要素统一起来,植物是最好的联接物。从审美视角而言,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让建筑的变化显得更加层次丰富,它不但能够把建筑的形体延伸到自然的风景中,而且能够联接室内外的空间,使整体的环境审美更加协调。草地、灌木和乔木的合理化配置,可以产生较为稳定的生态意义和视觉审美意义。比如在超出视线的微地形高处,种植一组或者一株可供观赏花、叶或果的形态具有审美价值的风景树林(木),形成重要的对景,在其深处再种上高大的常绿树作背景,大树下则设计成为草地,就可以获得生态和审美的双重意义。

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顶层或者墙面上,既能够起到遮阳的效果,还能够让风景环境与建筑物更加融合,形成植物与建筑物一体的天际轮廓线。比如在坡屋顶上种上草皮,对建筑物体量的减少作用会极为显著;再比如运用一些攀爬类的植物,让它们自然衍生在建筑物的墙面或者屋顶上,覆盖住建筑,可以使建筑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使整个园林建筑设计显得更有生机。

3、运用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风景园林环境的生态平衡需要依靠植物的多样性来维持,与此同时,植物能够产生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这也对风景园林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产生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所以,建筑设计通常采用扩大绿地面积和绿量来获得生态补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选择植物种类的时候,首先要确保植物不会对人产生健康影响,其次还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用一些乡土植物,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植物修缮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二、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全世界闻名的水城威尼斯,是将水体与建筑的和谐关系诠释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座城市,因为水体在园林建筑中,景观价值凸显,因而风景建筑设计中亲水性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水体代表着灵性,在园林建筑中最容易融合到各种自然景观中,设计师们往往利用水的空间美学和精神功能来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比如对水进行循环利用,或者收集雨水,以此增强生境营造。

1、利用水的空间美学美化建筑布局

水体的景观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风景建筑设计中,为了追求建筑与水的融合,往往会将宽阔的水面当做背景,让建筑漂浮其上,水城威尼斯就是秉承了这一设计理念而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

人们对于水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亲水性设计中就应当将人和水的关系巧妙而恰当地体现出来。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园林设计中,将水体的引流与园林中的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将水体置于建筑的外部,使建筑在水面的烘托下向外延伸,从而产生外向、开阔的空间布局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沧浪亭,园外环绕着的一池绿水,和园内的假山遥相呼应,在池水和假山之间,建有一条复廊,廊壁上开着别致的花窗,花窗形成的漏景将内山外水融为了一体。这种整体布局将建筑的亲水性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此外,在滨水风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保护好地表水和地下水,充分利用原有的水体条件,尽可能地缩小建筑的范围,虚化建筑的界面,在空间处理上使水体与建筑更协调。

2、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

水体具有可塑性,可以由设计师根据设计的需要来决定其形态特征,因而,在建筑空间的组织上显得更为灵活,也更容易为空间空间增添活跃的气氛和效果。

当水体的形态呈现为“点”时,可以从水体与建筑尺度的关系上进行设计。“点”形态的水体不但可以设计为庭院空间的中心景观,而且也能够设计为建筑入口的标志性景点。苏州博物馆的建筑与水体之所以能够相映成趣,就是因为巧妙地通过水体将新馆与忠王府、拙政园连为一体,其中还穿插了各种相当丰富的建筑要素,使建筑材料的生硬性得到了弱化。

当水体的形态呈现为“线”时,通常是会关注水流的方向,使人的视线随着水体的流向移动,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彰显出风景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特性。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空间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线状的水体设计来获得,比如通过水体岸线的曲直和水体本身的宽窄以及水体的形态变化,来构成一种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的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线状的水体还能够把风景建筑和各种空间贯穿一线,就像景观脉络一样,使建筑成为水体引导下的景观。

当水体的形态呈现为“面”时,通常是运用它的背景衬托作用,水体被包围在建筑群体之中,以此来突出风景建筑和景观。水面作为建筑的中心布局,四面环绕着建筑,水面就像圆点一样,将建筑连成一个环状的整体,使建筑群体更有意味。

一言以蔽之,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以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逻辑为基础,充分考虑尺度和体量,精心设计水位与地形的关系,才能实现水体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3、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

古今中外,水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人们对于水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无论是置身于水面之上,还是站在水岸极目远眺,都是让人身心愉悦的。在中国古代,水被看成是生命的诞生之地,这种文化背景使水在营造空间氛围方面更有优势,无疑,水赋予了建筑象征意义,为建筑平添了许多灵性。纵观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不论是对水的形还是意,始终以追求自然韵味作为最高目标,既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也对生态文明起到了促进作用。古宏村的防火灌田建筑,人工水系被称为“中国一绝”,而其体现的文化意义也堪称经典。

植物、水体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所能产生的效果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必須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它们将风景园林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优势,也才能为居民构建起更加宜居的环境。

结束语:风景园林中的建筑有着建筑和景观两大特色,它不仅要让人们观赏到优美自然景观,建筑自身也是一种风景。在设计的时候,要从场地整体对环境整体构不成影响的基础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反作用。人们理想和向往的风景园林建筑应该是和自然环境完美协调,在充分尊重园林中水体和植物因素基础上,合理把土方量进行减少,防止现有的生态格局被干扰,使景观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吴正旺,王富平,栗德祥.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J].建筑学报,2009.03.

[2]蒋剑静.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篇10: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基础上,风景园林设计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加贴近大自然,更极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1地域性内涵

1.1地域性概念

相关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认为,地域性,是指跟一个地区的本性或跟其它地区相比较的特性,或者也可以说,地域性是将一个的地区的自然中的景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涵等综合起来的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对某个特定的地域来讲,地域性是综合了一切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景观,将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所具备的特性,这也是划分地域的标准。在我看来,地域性是在地域划分中,能够将这个地域和其它地域区分开来的特殊属性,这是划分地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这种标准是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它的呈现形态不仅仅拘泥于文化形态。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点属性是动态变化性。通过对地域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要素的影响,简介作用在城市、景观和建筑上;不属于本土形式,或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以上两种是体现动态变化性的两个方面。地域性的第二点属性,是系统性。地域性的第三点属性,是外在的多元化差异性。这种属性,是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展现的,是对多个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景观进行比较。地域性的第四点属性,是内在趋同性。在地域的空间范围内,地域划分的主要因素,有着其普遍性和代表性。

2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

2.1地域自然特征

2.1.1地质地貌

人类的一切活动们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壤的表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这就导致了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岩石更是不断在不断风化。园林景观有着其独特的地域色彩,跟土质情况不同,土壤类型多样有着极大的关系,基于此,才有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地球内部不断运动,形成了不同状态,从而出现多种地貌特色。同时,地球受到地壳运用的影响,也会产生如地震之类的地质活动。地质活动多,地貌类型也不断增多。

2.1.2气候气象

大气层处在地球最外部,与地球其它部分相比,大气成活跃程度最高。大气层与人类接触最多,人类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大气层的保护,大气层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础。大气层变化具有周期性,随着大气层的不断变化,地域上也出现了气候,或其它不同的气象。

2.1.3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进行活动后的必须品。古往今来,水是人们生活和选择居住地区的首要条件。人类近水而居,可见水有多重要。因此,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肯定是临近水的位置。

2.2地域人文特征

设计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虽然他们的风格多样,在风貌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貌,都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迁而形成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地域人文特征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历史遗迹,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历史遗留下来的,后人记载下来的能够展现人类历史活动的发展状况的记录,这是地域特征赋予人类的十分重要的财富,为后人研究历史带来了理论指导,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也是记载和传承历史的关键。因此,这告诉我们,在规划园林风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正确利用历史遗迹,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地域性作品。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更是加入了人文特征,例如在位置地形复杂、地址陡峭的位置,且离湖面非常近,因此在建造建筑的时候,要注意水面涨水对建筑的影响。在比如,在修建别墅的园林景观石,既要保持整体效果,又要展现特殊性,因为别墅里会经常举办各种聚会,要保证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别墅的时候,要注意布局,保证布局开合有度。同时,在设计中,要保证园林有抑扬顿挫之感,这样景观别墅才能够被当做旅游景点使用。先要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体现出人文精神来,就要将具地域性的人文色彩,加入到园林设计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文性,也能体现地域性。

3地域特征的视角设计园林景观

(1)气候是影响地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气候的影响下,地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当然,水文、生物等条件,都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受到大气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是随着季节地域等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2)植物在园林中最重要,同时也是建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条件。气候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风景,也导致植物的品种多种多样。因而,在园林中,类似的植物都不会单个出现,设计师会尽量将他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群落。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会善于在自然景观中,发展美的植物,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将这些美丽的植物移植到自己的园林设计中来,即使不能真的将植物移植过来,他们也会尽量将这些颜色加入到自己的设计中。(3)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地质和地貌,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对园林的设计规划起到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充分重视地质和地貌。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表现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上,地域不同,地质地貌特征就会有明显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问题,北方的园林和江南的园林风景的不同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4)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保留当地是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遗迹,这是由于历史是十分有价值的记录,记载着当地人在不同时代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记录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并且将这些生活状况与地域联系起来,看到其中的重要作用,历史遗迹是地域中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当下是现代社会,但在建造新的园林,或改造园林时也不可忘记历史,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特色相结合,赋予园林新的内容和意义,不可将带历史元素的因素抹杀掉。(5)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有着浓厚文明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不同的地域及人类不同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情。有些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延续的。因此,在开发建造新的园林景观时,要保留民俗原有的特点,设计师要将这些独特的民俗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在游客观赏景观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4结束语

当前,园林景观已逐渐成为地域的代表。随着景观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景观已不能仅满足于被欣赏,更应该寻求科学、功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且,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也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1):15.

[2]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11):1-4.

上一篇:办公室安全责任制下一篇:广州市普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