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真人秀的作文

2024-05-03

与真人秀的作文(通用8篇)

篇1:与真人秀的作文

“真人秀”类节目的泛滥,使人最宝贵的情感成为电视节目吸引欢众的招牌。这些看似充满人性光辉的好节目,实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性的闪光点被聚焦于闪光灯下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精彩动人。正如怀特所说:“我感觉这种爱已经被杀害了。现在它只是做了防腐措施的木乃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示台上而已。”

现代人对于人的宝贵情感有种近乎疯狂的偏执。这种偏执表现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上。教育中对人性真善美的传播,文化生活中对它讴歌赞美,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及提示。现在发展出一种病态的追求——各类真人秀节目将社会中的美好通通摆到了台面上,加以渲染和夸大,赢得观众的笑与泪,更重要的是赢得这些情感背后巨大的商机和利润,“人人都兴高采烈,人人都心怀善良。”成为这类节目折射出的现象。然而这其中又能多少真美的成分呢?那些人性的闪光点像是穿上了厚厚的一层华服,让那些被舞台灯光闪得晕头转向的人们更看不清它本来的模样。

曾几何时,那些爱与理解,坚强与勇敢悄然滋生于母亲低声讲述的故事里,滋生于他人的援助之手中,滋生于跌倒后咬牙爬起的努力里,滋生于不经意的微笑中。它们是一点一滴慢慢汇聚成江河的,而不是像拧开的水龙头取之不尽,随时都有。人们常说爱不需要多么悲壮热烈,也不需要千千万万的观众聆听并为之鼓掌。那些可贵的情感同样不需要被众星捧月地环绕,为它撒花。它们生于平凡,也归于平凡。它们或者有时生得壮烈,值得敬佩,但它们不应被商业化利益化,被拖进泥淖中失了本真。

并不是说这些美好的人性不值得宣传,只是它们泛滥成灾的表现形式让它们变了味道。人性闪光点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股脑的倾倒和无止境的宣传,而是多注重对心灵的拷问和亲身对它的体会。多一些对珍贵情怀品质反思和保护,少一些浮夸的美化效果和对眼泪的追求。不要让它们成为展示台上的木乃伊,失去它们鲜活的意义,成为没有生命的标本。

不需要光芒,不需要闪烁和刻意的追捧。只需要时间的洗礼和印记,真正美好的情感和品质终究会在年久月深之后,融为生活的一部分。

篇2:与真人秀的作文

中国近期颁布的法律有一条值得人们深思,那便是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算违法行为。家庭团结和睦,本是中国人推行的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到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以至于就连回家过年也要受到法律的管束,所谓的真情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然而“真人秀”类节目的出现,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原汁原味的生活化情景,现场即时流露的丰富情感,让人们替节目中感人的场景落泪。这样虽有秀的成分,却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宝贵情感,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团结和睦。

不仅如此,真人秀的大量出现,应该值得人们的深思。为何真情该秀,正是因为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和品质正在渐渐流失。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变大,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们因为自己的懒散而整日碌碌无为,而真人秀的出现不正好激励了他们吗?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倘若能让碌碌无为的人有了这样积极的情感,哪怕节目中的感情装得多假,也依旧能为大众所接受。

当然,真情该“秀”,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直依靠这种“秀”出来的情感。真人秀的泛滥,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过度地表达情感,同样也会受到质疑。因此我们要将“秀”出来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家中多孝顺自己的父母,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工作时更加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同事与自己的工作。不管真人秀节目中所表达的感情如何,它们的本意都是希望人们能够找回真情。

篇3:中国式真人秀的成长与思考

关键词:真人秀,中国式,价值核心,精神核心

真人秀,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 就以席卷之势风靡全球。我们不妨从全球影视节目中去寻找真人秀的成长轨迹。其实, 真人秀的发展史, 就是世界人民生活进行时。

——1945年, 德国播出《家庭历险记:与德国人的一晚》节目, 记录了一对德国雅利安族年轻夫妇的全部生活。

——1973年,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一个美国家庭》节目, 追踪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这个节目被很多人认定为真人秀的开始。

——1999年, 荷兰Veronica电视台播出《老大哥》节目, 讲述一群陌生人以“房客”身份住进一间布满了摄像机及麦克风的屋子, 他们一周7天, 一天24小时, 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剪辑处理后在电视上播出。该栏目推动真人秀成为风靡全球的电视节目类型, 西方学者更认为这才是真人秀的鼻祖。

——1998年, 派拉蒙影业公司拍摄电影《楚门的世界》, 讲述一家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一个婴儿, 并把他放在一座小城成长,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 他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演员, 包括父亲、妻子、朋友。他生活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对着他。该部影片首次对真人秀节目形态提出社会学反思。

——2000年,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制作播出《幸存者》, 节目参与者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依靠有限的工具维持生存。该节目推动真人秀电视实现全球化——录制场景全球化和播出全球化。

——2001年, 法国M6电视台播出《阁楼故事》, 节目将10名青年男女关在一间阁楼内, 24小时不间断播出他们的生活情景。这档近似于《老大哥》的栏目推动真人秀更加适合电视栏目工业化生产, 更加接近现代电视的生产和播出需要。

这些被公认为真人秀电视的启蒙之作, 在世界电视舞台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上述真人秀代表之作均以素人为主角, 以严谨的游戏规则为线索, 展示特定环境下人与人真实的交往和互动。真人秀传入日本、韩国后, 明星逐步成为真人秀主角, 这是由日本、韩国电视特征所决定的, 明星渗透到各类电视节目当中, 真人秀也不例外。

中国电视以借鉴、吸收的方式, 不断汲取国外真人秀的精华, 让真人秀在中国人面前释放其独特的魅力。由《爸爸去哪儿》等栏目刮起的真人秀旋风, 正在把中国电视引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的高地。中国电视也因真人秀的迅猛发展而快速接轨国际电视, 节目形态、内容产业都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但是在中国式真人秀的道路上, 为了追求急功近利的效果, 大肆渲染明星真人秀, 以猎奇、窥探隐私为目的, 以明星私生活博眼球, 将真人秀引入歧途。其实, 从全球真人秀发展态势来说, 中国依然是真人秀的处女地。

一、中国式真人秀在融合中发展

中国式真人秀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先是借鉴真人秀的外壳, 逐步吸收真人秀的理念, 最后发展到引入真人秀的精神内核。真实是真人秀的价值核心。

真实分为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更接近于纪实, 真人秀追求生活的真实, 一些纪实性的电视栏目会标注自己是真人秀。艺术的真实属于虚拟的真实, 或者把生活的真实进行了提炼和艺术化, 一些艺术化的真实栏目也会认为自己是真人秀。

中国式真人秀大体有三类:

选秀类。真人秀在中国的启蒙源于选秀栏目的兴起, 人们在选秀节目中看到了选秀之外的选手表演, 比如感动、互动、惊喜、忧伤, 等等。最典型的就是《超级女声》等一批选秀类栏目。以往的电视节目, 唱歌就唱歌, 跳舞就跳舞。真人秀思维灌入中国电视人脑海之后, 编导们发现舞台下面的选手行为更能引发观众的注意力, 唱歌之外的影响力甚至更大。传统唱歌比赛中, 我们只能看到评委打出的分数, 看不到评委, 看不到评委与选手的互动, 更看不到选手与观众的互动。真人秀打开了中国娱乐节目的表现空间和关注视野。这些选秀节目的内容涉及面广泛, 比如唱歌类、表演类, 甚至求职类、脑力类、达人类、相亲类。各种晋级淘汰的电视节目都在张贴真人秀的标签。

游戏类。真人秀的确也是一种游戏, 但是国外真人秀游戏更强调真人, 而我们的真人秀游戏更注重游戏、闯关、益智、测试、幽默、互动, 等等。比如《幸运52》、《开心辞典》, 近几年兴起的《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大冲关》等。游戏类节目更注重游戏规则和选手表现, 游戏距离生活比较远, 更接近演播环境和演播状态。游戏氛围下的选手表现、选手情绪以及选手外化的符号比如家人、朋友、对手等表现, 才是真人秀的表现元素。

纪实类。纪实真人秀近年来刚刚在国内兴起, 主要包括亲子真人秀、行走真人秀、体验真人秀、美食真人秀, 等等。这类节目比较多, 如《爸爸去哪儿》、《花样爷爷》、《变形计》。这些栏目更接近游戏规则下的纪实片,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有些只不过在纪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游戏规则, 还有一些在纪实氛围下加入娱乐的要素, 形成更加适合现代电视传播和现代审美观赏的需要。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跟拍纪实都归结于真人秀, 也不能把真人秀简单理解为真人的行为表现。直到2015年, 东方卫视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我们15个》, 真人秀才在中国开始它基于真实生活的实验。

二、真人秀的价值核心在于真实

中国式真人秀是在其他节目形态基础上, 吸收真人秀的形态特征和价值核心。在内容产业逐步走向受众时, 真人秀的形态和价值逐渐树立起来, 真人秀的影响力和价值表现力也逐步呈现出来。真人秀逐渐被中国电视所接受, 这种接受包括行业监管的接受和受众审美的接受。

在众多的真人秀栏目中, 我们可以逐步梳理出真人秀栏目的价值核心,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真人真生活。首先是人物真实, 人物是具体的, 来源于生活, 带着生活的身份, 不是演员, 没有剧本。不管是《一个美国家庭》, 还是《家庭历险记:与德国人的一晚》, 栏目核心——人, 都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素人, 他的身份、角色都是真实的, 既带有偶然性, 也具有普遍性。这一点很重要, 国内很多自称为真人秀的栏目, 参与角色多为演员或者选择出来具有某一领域独特成就的名人。人来自哪里, 属于什么身份, 对于观众来说, 非常重要。观众在收看电视时会有一种角色体验, 会把栏目中的人物和生活中的自己进行情感认同。其次是场景真实。真人秀的场景多为生活场景, 或者现实场景, 而不是被艺术化的演播场景。生活场景的意义在于具有更强的环境带入感。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更易于融入。当然, 随着真人秀栏目的成熟, 真人秀环境越来越接近真实场景与艺术场景的结合。但是环境再造的标准在于观众的认同。第三是生活的真实。这一点非常重要。真人秀不是表演, 而是生活。很多表演秀标榜自己是真人秀, 其实表演还是传统的表演, 观众更关注表演之外接近真人的表现, 比如台前准备、台后议论、台下心理活动, 等等。

规则不干扰。从形态上分析, 真人秀总归还是一场“秀”。规则是“秀”形成的必要条件, 但是真人秀的规则具有艺术性和哲学性, 以不干扰正常的、真实的生活为标准。一家人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10名男女该怎么交往就怎么交往, 有规则, 无剧本, 一切发展处于未知状态。《我们15个》是一个基于真实生活的大型生活实验真人秀节目, 15位背景迥异的陌生人, 暂别过往, 从零开始, 在荒芜的环境下共同生活一年, 在极其有限苛刻的资源条件下, 努力生存乃至实现他们理想的生活方式。国内很多栏目更强调游戏的规则, 因为规则可以更集中地展示情节和发生冲突, 但是过于干扰生活的游戏规则, 容易磨灭真人秀的魅力。观众需要接近现实的生活规则, 需要看到常态的生活, 而不是被游戏规则倒逼的规则。在《幸存者》、《阁楼故事》、《老大哥》当中我们能看到淘汰的规则, 但是对于参与者的生活和交往, 真人秀并没有太多人为的违背生活的规则约束。当然, 随着真人秀栏目的工业化生产, 编导会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来增加真人秀的戏剧感和冲突性。但在大的方向上, 不会干扰真人秀生活的真实。

拍摄无死角。无死角的拍摄方式是真人秀最鲜明的特色。有人把真人秀的拍摄方式理解为偷拍或者偷窥。偷拍或者偷窥是指在被拍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参加真人秀栏目的人物或者角色应该明白他们的一举一动, 都是在摄影机的关注之下。这种情形不能归类于偷拍或者偷窥。观众需要的是一个理念, 认为他能看到被拍摄者的全部。《我们15个》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拍摄, 120台360度全高清摄像机、60个麦克风对选手所生活的场景实现无缝隙覆盖。演播环境最大的缺陷就是, 再多的机位也无法实现无死角拍摄。而真人秀的机位可以实现无死角的拍摄布局。拍摄无死角, 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空间的无死角, 栏目中的人物走到哪里, 都会有摄像机捕捉到哪里;一个是时间的无死角, 24小时, 摄像机始终存在。拍摄无死角, 观众看到的不是24小时的影像, 仅仅是剧情所需要的画面, 但是由支撑这个画面的无死角拍摄得来的。

播出不间断。真人秀的设计初衷是满足受众只要打开收视终端就能看到真人秀的活动, 也就是真人的活动与受众的收看是同步的。比如央视网的熊猫频道、网易的bobo聊天室, 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监控视频。其实, 电视频道尚未实现对真人秀节目的全天候播出, 即便是24小时观察的《我们15个》, 也只能在腾讯视频中实现, 电视平台每天也仅仅是展示剪辑内容。观众能看到的仅仅是真人的线性活动, 而人物活动和事物发展是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 观众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或者空间位置是无法看明白事物是如何发展的。这个缺陷要靠编导进行加工和处理。编导会把无死角拍摄中得到的有价值的视频通过戏剧手段的组接、后期的访谈, 把选手的心理活动和评价加入到真实的行为当中。有一点是编导需要考虑到的, 编辑过程中, 通过画面交代, 让受众感到拍摄和播出是连续的、持续的、无死角的、不间断的。

三、素人永远是真人秀的主角

真人秀横空出世, 快速席卷全球, 长盛不衰;制作公司趋之若鹜, 交易市场火热;社会学者争论得面红耳赤, 管理当局发布“限真”政策。对于电视人来说,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真人秀的意义所在。真人秀应该给中国电视人带来颠覆性的思维, 这是中国电视实现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因为, 真人秀比较彻底地把普通人作为核心, 尊重观众, 尊重生活, 尊重真实, 这是中国电视人需要扭转和具备的电视信仰。

人是真人秀的精神核心。电视栏目最终是人的消费, 没有人消费的电视栏目是没有传播价值的。电视栏目不是编导的, 也不是决策者的。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 人在哪里, 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这个“人”, 电视栏目能不能找到, 能不能找准, 很关键。找不到, 对牛弹琴;找不准, 无病呻吟。我们可以分析任何一个热播的影视作品, 一定是现实热点生活真实的反映或折射。比如《非诚勿扰》对剩男剩女的关注, 《爸爸去哪儿》对亲子的关注, 《中国好声音》对梦想的关注。任何一个热播节目, 缺人不可。中国电视原创难, 难在对人的分析和观察不够。对人把握不准、掌握不透, 真人秀在中国难有起色。明星真人秀试图以明星代表大众, 实际上是角色错位, 只能引起一时关注和话题效应, 并不能产生价值引导。明星生活不具有广泛的生活性, 既不代表生活的真实, 也不代表艺术的真实。真人秀中的“人”应该是普通人, 是代表大众的素人。

拍摄是真人秀的突破。中国电视在生产方式上需要两大突破。一是制播关系的转型。如此, 才能促进电视栏目市场化的形成, 推动中国电视栏目去行政化、以观众为中心, 而不是以编导为中心。二是拍摄理念的转型。真人秀的拍摄使摄像机成为记录者, 而不是介入者。摄像机功能的改变, 会成为中国电视生产理念上的重大改变。记录是一种真实, 介入是一种创作, 会把生活真实推向虚拟真实或者文学真实。

话题是真人秀的社会价值。真人秀不断制作社会话题, 这些话题是传递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手段。我们一直恐慌于真人秀的负面效应, 窥探隐私、暴露人性弱点、揭示社会阴暗, 等等, 这些问题不是真人秀带来的, 而是真人秀在制作过程中, 缺乏控制、缺乏引导、缺乏选择所造成的。真人秀目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恰好证明, 中国电视产业亟需建立审查标准和审查制度。真人秀栏目应传播善良、正义、智慧、梦想、信仰、励志等, 把要传递的价值观放在真人真环境真生活的栏目中, 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四、真人秀需要正确价值观引领

在中国电视泛娱乐化浪潮中, 在电视产品交易成本越来越高、播出限令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 真人秀会给中国电视带来新的空间、新的模式和新的思维。中国电视是真人秀的处女地, 一旦被开发, 将会快速推动中国电视走向全球化, 也将打破中国电视传统僵局, 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和繁荣。

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价值观有多高, 真人秀就能走多远。很多栏目没有价值观, 就图热闹、八卦、收视率。这种真人秀是没有多少生存空间的。国外一些真人秀节目将高额的奖金、人性的撕裂和隐私窥探作为卖点, 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格格不入的。价值观一方面是主流舆论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观众的情感追求。栏目缺乏价值观就是缺失生命力。走偏的价值观也会把真人秀栏目带向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方向。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 其成功的核心秘诀的就是对价值观的准确把握。“娱乐不八卦, 文艺不八股”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满足人民、具有中国精神的好栏目。

受众感的热播期待。电视栏目不能脱离受众的需求和期待, 不能忽视社会热点问题, 不能忽视社会公众的情感需求。尤其在一个矛盾复杂、情绪焦躁的社会环境中, 受众更期待通过影视作品来增强对真善美的体验, 更期待电视栏目中呈现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受众会通过真人秀关注的点, 来判断该栏目所呈现的真实生活距离他们究竟有多远。他们中的“奶爸”、“暖男”是不是被节目关注到, 他们的打拼、创业、励志是不是被关注到, 如此等等。

本土化的竞争资源。水土不服是真人秀难以落地的现实境遇。不仅仅是政策因素, 还有编导的思维、参与者的行为和观众的承受能力, 等等。推动真人秀本土化是增强真人秀传播力的关键。本土人员的参与、本土环境的利用、本土生活形态的表现, 都将成为真人秀本土化的实现路径。受众会通过本土化来寻求与真人秀的亲和关系。独特的本土元素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比如, 特色的民族资源、时尚的民俗形态、成熟的产业背景、活跃的人物表现。

真形态的原创积累。电视是形态的艺术, 电视创新的核心也是在形态方面的创新, 电视形态源于生活形态。如何从生活当中截取或者摄录符合电视的形态, 是一个艰难的艺术创作过程, 也是一个艰苦的电视创新过程。真人秀是对生活形态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真人秀的关键不是在创造一个形态, 而是截取生活某一个断面的真实形态。真人秀一方面要求形态的真实感, 不是闭门造车或者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追求形态的表现力, 不能流于形式、平淡无奇, 没有冲突和发展, 无法产生悬念和矛盾。

多渠道的传播选择。真人秀面临新的传播环境, 因为新媒体的普遍不间断关注已经成为现实。电视频道不再是唯一播出选择, 移动互联也将打破线性传播的局限, 如何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真人秀传播平台, 将会成为真人秀下一步发展的热点。目前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正在积极尝试互联网与真人秀的结合, 这对传统电视或将会是致命的打击。电视媒体应积极与新媒体融入, 与新媒体形成互补和反哺的关系, 共建真人秀多渠道传播的新平台。

精细化的制作追求。电视栏目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 应该升级到3.0时代。1.0是单向传播, 2.0强调互动, 3.0追求交互。随着交互时代的到来, 受众对精细化电视栏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电视栏目的制作水准和精良程度越来越高。正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高精尖的电视生产手段, 大成本的投入, 最终是为了带给观众真实震撼的视听享受。真人秀时代的到来, 将会是中国电视精耕细作的较量、能力和实力的较量。

产业化的市场运作。随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加速和推进, 真人秀将会带给中国电视更加市场化的发展模式。首先, 真人秀将会催生较大实力的制作团队, 将会对中国电视生产企业进行重新洗牌, 也会对中国传统电视格局产生影响。真人秀的核心产业是版权所带来的, 独立版权会形成全球市场。其次, 真人秀会培育娱乐经济、粉丝经济。热播真人秀会形成一些需求, 这种需求会形成商业价值。第三, 真人秀会带起相关消费, 比如服装、时尚用品、旅游、美食、玩具等。开办真人秀栏目, 其实是开发真人秀产业的第一步。腾讯视频的直播窗口也只有通过有偿注册成为缴费用户才能收看, 这就是真人秀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

篇4:与真人秀的作文

十二期节目,将观察与体验这个最醒目的核心,缓缓的温暖呈现出来。

观察体验节目的新鲜感

作为国内第一档在亲子节目中尝试虚拟人物关系的真人秀,节目请来潘玮柏、高云翔、陈一冰、黄子韬四位没有任何生育经验、初次体验爸爸角色的明星们,牵手素不相识的萌娃们组成临时父子、父女组合。采用“明星+素人”的组合方式,将镜头对准了普通家庭中的平凡孩子,通过观察与角色体验,呈现出明星艺人脱去光环后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节目总制片人、大业创智事业部总经理陈绕奎看来,相比于传统的“星二代”爸爸系真人秀,《闪亮的爸爸》在节目模式、剧情发展、拍摄制作以及社会意义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变、创新和升级。

求真、保真、唯真的观察秀

“近半年的筹备,在约两千名孩子中挖掘、挑选。”节目总统筹白海霞说,“这都是为了能够挑选出更真实、更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家庭萌娃。”

从最初的零感情基础到相识、相知,到感情升华后的相依,直至最后的相离告别。据总制片人陈绕奎介绍,为了不打断情感的自然流淌,节目组决定采用33天连续不间断拍摄模式。

“每期节目中,人物所处的感情阶段不同,相处模式、认知状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会有所差别。”陈绕奎告诉记者,比如蛋蛋与潘玮柏的双手击掌动作,在每期节目中都有些许细微的差别,从而体现出情感状态的变化。

“33天连轴转,我们根本不可能预设安排具备情节,只有方向性的大纲。”深圳卫视制片人林璜告诉记者。求真的萌娃选择、保真的不间断拍摄和唯真的情感主线,对于陈绕奎来说,这一切都是更好地把握真人秀的核心——真实。

亲情与教育的反射与微光

作为接档热血竞技节目《中韩梦之队》的观察体验真人秀,“立意新巧”是深圳卫视宣传推广部主任张丹对《闪亮的爸爸》的评价。“作为一档有关注度、有受众、有社会价值的节目,《闪亮的爸爸》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作为一档生活体验观察秀节目,并没有陷入单纯的亲子关系渲染,而是把节目背景带入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启发大家思考社会责任和教育观。”

而这也是节目总制片人陈绕奎研发这档节目的初衷。“之前的爸爸系亲子类节目都旨在唤醒忙碌生活中父爱的觉醒和回归。我们做《闪亮的爸爸》就是希望让80、90后通过节目中的明星爸爸,加深对家庭教育观、价值观的理解和反思。”

另一方面,来自普通家庭的五个萌娃,也让观众从这些性格各异的普通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就像一面镜子,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

以差异化视角带来新鲜感,以专业化操作把握真實度。在陈绕奎看来,观察和体验式《闪亮的爸爸》为观众开启了一扇小窗,而小窗背后的情感反思、自我反省和责任担当,才是最想对自己和观众所说的话。

篇5:关于电视真人秀的策划方案

节目类别:电视真人秀

节目背景:现在,有不少的大学生喜欢旅行。旅行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增长他们的见识。同时在旅行的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包括友情、爱情等。这个愿望固然美好,只是缺少一定的物资保障。除掉生活费之外,他们没有更多的钱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实现一次他最想实现的旅行愿望。

节目目标:使更多的大学生来关注这一档节目,能在一定时期内有固定的收视群体,经过不断的宣传,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效应。

节目定位:完全关于大学生的《旅途》,在大学生的群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节目设置:

这也是通过赢得比赛才能获得由节目组提供的旅行奖金

比赛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室外进行,进行节目录制,跟踪采访。第三个阶段在室内进行。

第一阶段:

这样阶段主要就是考验选手的身体素质。

内容包括:进行马拉松比赛,考验选手的身体素质。马拉松线路的制定可以根据济南市区的景点制定,也可以根据济南市的某个郊区的景点选择。比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不错的旅行。最后取成绩最好的前十五名进入第二阶段的比赛。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考验选手们的的团队合作能力。

设定一个特定的环境,给选手设定重重困难。把这十五位选手分为三组,男女比例一定要协调,最好是三男二女。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把地图分成五块,每人带着属于自己的一块,拼合起来才能找到走出这个设定的特定环境。可以设置在山上,也可以设置在森林里,这样更能体验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一个走出森林或者大山的小组会被淘汰。另外两小组就行第三阶段的比赛,胜者将可以带着节目组给他们提供的奖金去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考察选手们对旅游知识的了解。

需要现场女主持人一名,对两组人员进行旅游知识的考察。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抢答部分,一是必答部分。在必答部分中,一组答错,不得分,另一组得分。最后得分最高团队会赢得比赛,拿的冠军,能够得到节目组提供的奖金。

节目播出时段:每周五晚上9点30——晚上10点15在山东卫视播出

节目时长:45分钟

节目宣传:

网络媒体:通过山东卫视网络战略合作伙伴搜狐网、山东电视网、新浪网、百度贴吧进行宣传。将比赛视频上传到山东电视网播客、优酷视频等各大门户视频网站。

平面媒体:在省内具有知名度的平面媒体上整版宣传,如《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

篇6:班级达人秀的四年级作文

你们见过现场班级达人秀吗?我们班今天就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班级达人秀!大家听到我的天籁之音都哄堂大笑!

我演唱的就是我的独门绝技 《小酒窝》 ,我充满了,地往讲台桌前走,我唱的时候虽然有点忘记,可是大家依然哈哈大笑,连柯也捂着嘴在嘻嘻笑,因为我的紧张差点忘记了说谢谢大家,于是我连忙红着脸面向大家的说:“谢谢大家!”柯老师请了个评点我唱得如何?一个同学举手说:“声音很清脆,像女声。”

下一个闪亮登场的就是章欣璐,她带给大家的是魔方。蔡振扬把一个完整没有组装过的魔方,打乱的乱七八糟,看也看不清。班长首先拿到魔方就赶紧转,我们的数着数。我们大家看班长快要好了的`时候,都在为她呐喊助威!班长仿佛听见了,就回答说;“嗯!”80,数到80的时候,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手也迅速了起来。83!就在这时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83秒就把乱七八糟的魔方给弄完整了。大家都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来,“绝招,太绝了!”驿铭也不干示弱挑战班长,结果失败了。

下一位就是我的竞争对手陈昊,陈昊吹的是葫芦丝,演奏《高山青》。只见陈昊拿起曲谱,心里好像再说:瞧!我的看家本领。陈昊开始吹了,一阵优美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使我放下手头的事情,仔细听着,都怕再也听不到了,这么好听的声音了!陈昊刚唱完,大家就连胜夸道:“好......好......再来一个!”叫声此起彼伏。

篇7:明星真人秀的功能与责任冷思考

真人秀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 随着《老大哥》 (The Big Brother) 、《幸存者》 (Survivor) 等节目的出现, 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样式发展起来, 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席卷全球。明星类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一个重要分支, 同样起源于美国, 一档名为《与明星共舞》 (Dancing with the Star) 的节目, 参与者主要是影视界或体育界的明星, 这种全新的节目形式, 让人们找到了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平衡点, 在发挥明星效应的同时更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与传统节目类型相比优势显著。

如果说2000年由广东卫视制作的《生存大挑战》是我国第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 那么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则开启了我国明星真人秀的历史新纪元, 自此这种新的节目类型在中国落地生根。从2013年《爸爸去哪儿》开始, 明星真人秀进入到井喷期, 各大卫视为了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抢占一席之位, 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有“收视神话”之称的明星真人秀上来。据统计, 2015年综艺节目收视排行前二十名的节目中明星真人秀占半数以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为代表的亲子类:以《十二道锋味》、《拜托了冰箱》为代表的美食类;以《畅游天下》、《我是歌手》为代表的音乐类;以《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为代表的旅游类;以《我们相爱吧》、《出发吧爱情》为代表的婚恋类;以《了不起的挑战》、《跟着贝尔去旅行》为代表的生存挑战类;以《全员加速中》、《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游戏竞技类。

二、明星真人秀功能与责任辨析

(一) 现代文化价值和伦理诉求。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的模式, 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 都拥有成为参与者、传播者的权利, 个体意见表达的方式和渠道得到扩展, 沟通参与能力显著提高, 可以说, 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明星真人秀节目具备文化价值符合伦理诉求的外部动因。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索创新文化形态, 电视媒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自觉开创了明星真人秀这种新的节目类型, 为自我意识觉醒的现代受众提供一个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媒体评论“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民主权利的折射, 是构建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1]明星真人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缩影, 它是典型社会事件的一面镜子, 在暴露出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同时, 还承载着体现文化价值符合伦理诉求的基本功能。当下明星真人秀节目牢牢占据电视荧屏娱乐主力军地位, 通过对真实与作秀之间平衡的把握, 完整地向人们展示了现代伦理价值观表达和塑造的全过程, 具有重塑社会伦理的功能。明星真人秀的主体是“人”, 参与者的一言一行都是社会主流群体的具体表征, 通过节目的放大很容易引发舆论关注, 达到社会传播的效果。亲子类明星真人秀中家庭伦理观念的构建, 音乐类、旅游类中文化的交流和观念的碰撞, 爱情类对择偶观、婚恋观的正面引导, 竞技类对体育精神的弘扬等等, 都使得该类节目在发挥的巨大传播效果下传递给受众积极的现代伦理价值观念, 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认知。

(二)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由于历史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差异性, 而明星真人秀作为一种由西方向东方发展的特殊电视形式, 必然承载着更多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使命。在西方倡导对立, 文化中突出的是矛盾、竞争和冲突, 他们对表征世界的完美性、真实性提出质疑, 强调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一切事物间的对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明星真人秀节目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 以西方民族的思维惯性和行为习惯为指导, 去影响参与者的选择、游戏规则的制定等环节。比如因奥巴马的加入而红极一时的《荒野求生全明星》 (Running Wild With Bear Gryll) , 就是将明星嘉宾放到沙漠、沼泽、峡谷等人迹罕至的野外, 完成为期48小时的探险任务。嘉宾要突破自己, 在极为恶劣的野外环境下与其他参与者开展竞争对立活动, 这种对西方文化中对立与冲突的体现, 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东方文化以和谐为中心,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受传统儒道文化影响, 对立冲突被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天人合一。

(三) 娱乐功能与审美需要。

传播学中将荧屏文化的四大功能定位为:教育、认知、娱乐和审美。一方面, 在习惯于“文以载道”中国, 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曾长期被忽视。二十一世纪以前, 国内电视节目形态单一, 且大多是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承载着少量娱乐功能, 而明星真人秀的出现使被压抑的娱乐性呈井喷式爆发出来, 由此为中国带来娱乐化的浪潮。在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的当下, 娱乐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在节目的各个元素当中, 但是在肯定明星真人秀娱乐功能的同时, 我们必须意识到, 娱乐并不意味着低俗化, 不能降低文明的高度, 而应该倾向于探索人本性的哲学命题, 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 明星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艺术, 其生命力在于它的审美价值。审美的标准是真善美不是假象、扮丑、出位, 人们观看节目的过程应该是得到审美享受的一个过程, 节目中的音乐、建筑、表演和游戏等无不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审美特质。审美功能在明星真人秀这一载体上具体表现为对视听器官的延伸和形象的塑造。

(四) 人本启迪与教化功能。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大众媒介的许多效果可以通过社会学习的过程产生, 而大众媒介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中国大众媒介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倡导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 即媒介的教化功能。历史证明, 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化是电视节目的主要功能之一, 特别是对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群的明星真人秀而言, 教化功能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时, 作为教化对象的人的地位就凸显出来, “人本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 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倡导人的解放等内容。这一观念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并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响应。”[2]明星真人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 节目主体的广泛和手段的纪实性决定了节目本身对人本观念启迪的功能。人本启迪功能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种人为关怀不仅表现在符合受众的精神需求, 更体现在对普通民众的关怀当中。对自由的向往, 个性的鼓舞, 尊严的捍卫和女性主义的觉醒等全都蕴含其中, 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使明星真人秀具备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拥有更加宏大的社会视野和社会价值。

三、明星真人秀的整合与建构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中国的明星真人秀逐渐陷入理性迷失的困境, 道德失范、重模仿轻创新、资本及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不断涌现, 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明星真人秀, 在这个特殊拐点上正面临着选择的困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类节目的整合与构建提出建议, 希望为节目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一) 内容为王、本土化创新是关键。

内容是节目的基础, 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必须要有充实、新颖且符合受众审美的内容才能吸引受众注意, 引发共鸣。一是节目内容应当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者为一体。如《了不起的挑战》在经历一段啼笑皆非又富有启迪性的故事之后, 都会有明星们小结进行正能量的灌输。二是要体现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在离婚率攀升、传统婚恋观广受质疑的时代背景下, 江苏卫视以“幸福中国”为理念推出了《我们相爱吧》《为她而战》等节目, 挑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 在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向受众传递婚恋观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这与我国提倡的“家和万事兴”理念相符合, 是以民为本服务意识的体现。三是应弘扬传统文化,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当然, 在确保内涵的同时, 进行本土化创新更是推动电视媒体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深厚, 为节目的本土化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向国外先进节目学习时, 不能只是奉行机械化的拿来主义, 要更多与我国本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剔除掉个人主义、重功利性等水土不服的元素, 发扬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 例如将真人秀与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相融合的《叮咯咙咚呛》就是一个典范。

(二) 产业化运作提升附加值。

从表面上看, 国内真人秀节目市场似乎异常繁荣, 仅2015年一年就有近百档该类节目上架, 然而繁荣只是假象, 在经过广告商和收视率的筛检后能存活下来的却只有少数, 大多节目都成了炮灰。究其原因, 除了创新不足和文化品味低下等, 还表现在缺乏产业化运作模式上。国内节目尤其是现象级真人秀节目应该利用自身优势, 通过开发节目周边、制作影视音像、图书出版等方式充分整合资源, 形成文化价值链、产业价值链, 在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扩大了节目影响力的同时, 还能起到提升附加值、缓解资金压力的作用。

(三) 调整评价体系。

目前, 收视率成为衡量真人秀节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导致“收视率决定一切”的观点横行于世, 这是由不科学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所造成的,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当务之急是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收视率是指在一特定的地区范围内, 在一特定的时段内, 收看某一特定或者某一特定节目的人数占总体推及人数的百分比”[3]从定义上看, 健全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可量化及操作性等, 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着手。

(四)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在以“唯利是图”观念为主导明星真人秀节目市场, 媒介自身的管理固然重要, 但国家政策的制约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明星真人秀节目价值观失衡的乱象, 需要广电总局陆续出台政策条例, 对该类节目的制播进行规范。2011年, 国家广电总局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 希望通过对部分类型节目如真人秀的播出进行管理, 起到遏制过度娱乐化、低俗倾向的作用。2015年7月, 广电总局再显身手, 下发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 即“限娱令”, 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以人为本贴近现实生活, 在符合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节目创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素人上, 要纠正明星等于收视率的错误观念, 避免让真人秀节目沦为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摆脱对国外节目的依赖, 控制盲目引进的跟风现状等。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指出, 总局将实行两手抓, 一方面要加大对优秀真人秀节目的扶持, 另一方面更要对内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节目进行坚决抵制和查处。

参考文献

[1]邹虎.真人秀娱乐节的电视文化[J].山东视听, 2006, 11

[2]阚济香.人本观念在新闻采访中的表现[J].新闻传播, 2011, 10

篇8:与真人秀的作文

近年来,真人秀作为一种综艺节目类型,成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赚足了观众的眼球,而以《中国好声音》《最强大脑》《我是演说家》等为代表的明星与素人同在的很多真人秀节目同样表现甚佳,一时间成为业界和学界的热门话题。由此,电视屏幕上掀起一股真人秀热潮,但随着节目制作者对明星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跟风现象严重,导致目前国内真人秀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参与节目的艺人身价更是不断飙升,不利于此类电视节目类型的良性发展。为此,2015年7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避免过度明星化”以及“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

在真人秀尤其是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国家广电总局进行政策约束的大背景下,在东方卫视已经进行了《妈妈咪呀》和《急诊室的故事》等素人真人秀的试水后,腾讯视频联合东方卫视共同打造了全素人参与的“大型生活实验类真人秀节目”——《我们十五个》。15个陌生人在一起生活、365天×24小时全年直播、120个摄像头、60个麦克风、360度无死角拍摄,这是这个被称作“互联网先锋实验”的关键数字,也成为其区别于其他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属性。新媒体时代,面对悄然改变的行业生态和受众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何利用数字化媒体进行有效的传播和营销创新,成为检验一档节目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十五个》自面世伊始就展开的整合营销传播实践和探索,或许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一、认识观众、满足观众——准确定位

整合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广大消费者,商家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指导进行生产并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然后综合使用多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方式,最终目的也是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反馈。因此,了解受众并满足受众的定位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定位的方向不是去试图适应当前的市场,而是了解目标市场的期待;这就好比是在人们的思想里找到了一扇开着的窗,然后爬进去。而最直接的扣准受众心理的做法成为先行者,当你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引领风气之先时,则可以根据已有产品的特点来重新定位自身的产品”①。

现代社会普遍笼罩着一种焦躁的情绪,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都市人几乎人人都具有一种“逃离生活的冲动”,而网络、手机、社交媒体的热闹却让本就忙碌的现代人之间更加疏离和冷漠,摆脱现实生活的压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家园,成为几乎每个现代人的理想,而《我们十五个》在招募居民时打出的 “把生活清零,让一切重新开始”的广告语,毫无悬念的扣准了现代人的普遍心理诉求。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形态中,真人秀节目被认为是最能实现媒介产品“Mirror(镜子)”和“Window(窗户)”功能的一种节目形态,而相较于目前满屏的明星真人秀,素人真人秀则具有更大的最大限度发挥这种功能的可能性。《我们十五个》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Talpa公司的《Utopia》,一档被认为是“电视史上最伟大也最有野心的一个真人秀模式”②,“它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是对人性的终极思考。”③与《Utopia》一样,节目组历时半年多最终从多达13万份的简历中最终甄选确定了15位首发居民登上平顶之上,而15个人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家经过实际调研而判断出的构成社会形态和社会层面的最小单位。15个人年龄、性格、背景、职业、社会地位等各不相同,俨然一个小型社会,也为所有观众都能透过《我们十五个》这面“镜子”看到自己,也能透过这扇“窗口”看到其他人,满足自己的窥私欲提供了可能。

节目开播至今,不少观众除了坚持收看以外,也通过弹幕、微信、微博、贴吧等方式积极参与互动并分享观看体验、发表自己对节目中居民个人、居民之间关系的看法和意见,在网友们看来,从节目上线第一天就开始的居民不同的个人选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无不是现实社会的投射和缩影。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所说“虽然不可能脱离社会已经形成的结构,但是节目的确体现了一种实验意义。十五个没有关系的人要建立起一种新关系,面对一年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社会如何形成,如何组织,会发生什么问题,促使我们对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感悟,有所认知,有所反思。”而这种感悟、认知和反思,是拥有能够直击现代人灵魂的力量的。

作为一档时下流行的真人秀节目,《我们十五个》主动抛开远离普通人的明星偶像,转而走近和呈现日常生活里过着平凡日子的平民百姓,关注真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以“真实,不掩藏”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节目的最大特点,赢得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二、打造精品节目——夯实营销基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的媒介产品层出不穷,但历史和现实都在反复印证一点:无论技术怎样革新、包装如何新颖、传播渠道如何多样,产品本身才是消费者的最终诉求。而在影视市场里,“内容为王”始终是最为重要的行业准则。《我们十五个》以真实生活中的平民为主角,不具备明星真人秀里明星主角们的眼球自动吸附功能,却仍以其具备国际水准的制作技术和理念,开启了国内真人秀基于真实生活的实验,在众多的真人秀节目中可谓独树一帜,成功的在素人真人秀领域引领了先河。

精品内容需有先进的制作技术和理念作为支撑。真实是真人秀的最为核心的价值。如何进行最大限度的真实呈现,称为真人秀节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十五个》第一季平顶之上由腾讯视频和世界顶级节目制作公司之一的荷兰Talpa公司联合制作,尽管节目中120台摄像机、60个拾音麦克风的设备配置也曾引发人们的关注,但在节目制作中,设备是否最先进和昂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备的布设和放置。《我们十五个》团队根据故事情节的预测和故事发展的推进,最后选择了谷仓、牛棚、池塘等几个关键场地,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对于场景的无死角拍摄。与无死角拍摄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十五个》的制作团队通过120个摄像机的不间断拍摄,形成4路同样不间断的播出信号,进而实时地在这4路信号中挑选镜头进行剪辑,满足日播、周播等不同的播出需求。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的有序进行无不得益于节目制作团队先进的制作理念,也成为打造精品节目内容的有力支撑。

内容是产品的核心。依托团队先进的制作理念,《我们十五个》也在内容打造上下足了功夫。真人秀节目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真人真生活,只不过不同于选秀类真人秀更倾向于对个人奋斗的关注,素人真人秀对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心态给予了更多的目光和深切的关怀。节目中的人是真实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素人而不是以演为生的艺人;故事展开的场景是真实的,是虽经改造但不影响基本生活真实,更不同于演播厅的,这种场景对观众有更强的环境带入功能;节目中的生活是真实的,是不需要剧本和设计的。尽管,为了增加节目的戏剧感和冲突性,《我们十五个》也同样引入了每月一次的淘汰机制,甚至节目开播的后的第一个月就因人气颇高的刘洛汐的意外被新人淘汰爆出平顶之上的最大冷门,更引起韦泽华、刘志轩、易秋等多位居民欲跟随刘洛汐退出节目的连锁反应,一时间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但在大方向上,淘汰机制的设立并未影响节目中生活的真实,反倒让居民在这样的机制和意外面前更加立体和真实,引发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三、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手段,

展开跨媒介立体化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作为一种品牌传播策略,主张对一切传播手段和工具的一体化整合。“有人把当今的时代定义为新传媒时代,其特点为:内容生成的‘即时性、内容获取的‘即地性、内容传播的‘互动性以及广告投放的‘定向性,而所有这些的核心是——跨媒体。”④不同媒体有其自身的传播和操作优势,整合多种媒介传播渠道,有利于细化传播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观众的到达率,而将不同营销手段以“组合拳”的方式进行整合运用则可以大大提高整合传播的有效性。

话题营销。2014年12月,话题“领导,我要请假一年录节目”,悄然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出现并火速流传。“短短一两天,话题3次登上热门话题榜,976万人次通过微博平台热议这个话题;微信平台则有112万人次通过朋友圈进行话题互动,据不完全估算,短时间内形成的话题讨论人次达303万。”⑤12月下旬,“暂别一年,与理想私奔”的话题,则在李晨、吴莫愁等数百位明星的参与和引领下,成功引发又一话题热潮。紧接着,东方卫视在12月31日的跨年演唱会中正式发布《我们十五个》的演员招募令,在跨年之夜勾起无数观众对“另一种可能”的向往,和对节目的期待。之后,这种基于热点话题的营销方式始终贯穿节目播出期间,有效地提升了观众通过话题讨论对节目的参与度和粘连性。

互动营销,强化参与。《我们十五个》由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联合打造,是东方卫视在“电视社交化”和传统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下的一次有益尝试。基于互联网基因打造的这档真人秀节目本身具有很强的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电视真人秀不同,《我们十五个》将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作为联合播出平台,同时支持下载手机APP收看24小时直播,实现了电视、电脑、手机、Ipad的多屏观看。分享渠道是节目官网、论坛、QQ、微博、微信、贴吧等,传播终端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社交化,使受众深入参与到节目的生产和营销中成为可能。比如网友们可以在官网上用鼠标调整镜头角度,也曾自发给生病的奶牛寄送药物;推出的网友平顶一日游活动,吸引了大批网友报名参加,而继楼博士亲上平顶指导居民农业生产之后,还出现了“楼博士后援群”,观众的参与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观众在互动中满足了自己的体验和参与需求,还能激发更多观众参与和体验的热情。

会员营销。《我们十五个》共有4路信号直播和2个360度全景,但普通用户只能观看一路直播,想要观看全部的在线直播,必须通过有偿注册为VIP并获取通行证方能观看。这种方式的采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满足粉丝观众的“全景观看”需求,加强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粘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真人秀节目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创新点。

必须说明的是,多媒体联动不是简单地多媒体呈现,整合传播不仅仅是让用户在不同平台上能够找到相同的内容,更是为了借助不同平台的固有属性,通过不同营销方式的组合运用,形成不同媒介、不同营销方式之间的互补态势,打造立体化的跨媒介营销格局,充分发挥跨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媒介大融合、传媒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视频节目的营销早已由传统的单向传播走向数字化、立体化、跨媒体的营销传播新时代。基于互联网思维制作的《我们十五个》积极顺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在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创新营销模式,以关注真实生活和现代人的真实情感、真实人际关系为基本内容,以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为指导,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在包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跨媒介大平台上展开对平顶居民的真实呈现,“促使我们对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感悟,有所认知”。

节目自2015年6月23日开播至今,网络播放量达7.5亿人次,直播同时在线人数破百万,至2015年8月份便有人笑称“网友弹幕能写200本红楼”,节目热播之势由此可见一斑。尽管随着平顶居民生活的展开,也有不少观众对节目的嘉宾选择、淘汰规则、镜头切换问题等提出质疑,但其在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建立与观众的有效沟通等方面进行的整合营销传播实践,确实为时下流行节目形态之一的真人秀,尤其是素人真人秀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思考。

注释:

① Ries A,Trout J,Positioning:The battle for your mind ,McGraw-Hill,2000.

②③《如何评价<我们十五个>这一写实节目》,2015年8月13日,摘自http://www.zhihu.com/ question/31557359/ans

wer/53697265

④钟大年:《香港内地传媒比较》,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

⑤ 《腾讯视频<我们15个>未播先火 引现象级关注》,2015年2月13日,摘自http://ent.news.cn/2015-02/13/c_12

7493693.htm

上一篇:分院申请开通门诊统筹下一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