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活动教案

2024-05-10

感恩节活动教案(精选11篇)

篇1:感恩节活动教案

感恩节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感恩与我同在

活动时间:11月25日星期四上午 活动地点:小小班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习俗。

2、懂得感谢父母、尊重他人。

3、能够理解过感恩节的意义。活动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剪刀、画笔、油画棒、纸、黄丝带。活动过程:

一、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师:今天是感恩节,那么小朋友你们知道感恩节的来历么?知道过感恩节的意义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每年的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对他们来说,感恩节是家人团聚或朋友相聚,一起分享心中的感谢和享用盛宴的欢乐时刻。感恩节,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集体讨论感恩节的习俗,教师总结。(1)、组织幼儿与家长一同讨论。

师:小朋友知道感恩节的习俗么?你们来讨论一下吧!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讨论感恩节的习俗,然后我会请你们举手发言哦。(2)、让幼儿来大胆发言。

师:好了,现在小朋友都应该了解了吧。那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感恩节的习俗吧。(3)、老师小结感恩节的习俗。

师:感恩节的时候在外国他们会吃火鸡晚餐,会制作感恩节的卡片。

三、亲子游戏:制作感恩节卡片。(1)、老师介绍卡片制作过程。(2)、亲子动手制作卡片。(3)、制作完成写感恩语句。

四、展示感恩节卡片,教师总结。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制作的感恩卡片吧。

五、组织幼儿一起帮爸爸妈妈捶背或者说悄悄话,然后结束活动。

师:我们来一起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好么,然后在他们的耳边说说悄悄话,说一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项碧玉

篇2:感恩节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恩节活动教案:我爱你,亲爱的爸妈!真心爱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祖国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认为这种爱是天经地义的,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我爱你》。

设计思想:

真心爱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祖国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认为这种爱是天经地义的,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我爱你》。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并尝试用语言、行为等方法大胆表现。

2、体验爱和被爱的快乐情感。

3、培养幼儿从小就要拥有感恩的心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制作的相册,说给孩子的话(录音)课件。

2、爱心卡、彩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

(1)我们班这么多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小獾的家也是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听小獾在说什么?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师:小獾说出了自己的爱,那你们有多爱爸爸、妈妈呢?

幼:给妈妈端水,给爸爸、妈妈捶背、扫地等。

师总结:当文明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是怎样爱的?

二、倾听书信,爸爸妈妈对小朋友的爱。

师:你们都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更爱自己的孩子,你们听,他们在说什么?

(1)教师读信

师: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幼:应该爱爸爸、妈妈。

师总结:用信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2)看“相册”

师:从这一张张相片上,可以看出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一起看一本“爱的相册”吧!请每位幼儿说一句最想向爸爸、妈妈说的话。

总结:相册可以留下我们的爱。

(3)听录音

你猜爸爸妈妈有多爱你,亲爱的孩子,猜猜我多爱你,山有多高,我就爱你有多少,海有多深,我就爱你有多少,天空有多大,我就爱你有多少。

师总结: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着,的确很辛苦,我们也要好好的回报父母。

三、你对爸爸妈妈的爱

(1)看录像

提问: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2)绘画爱心卡

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方式很多很多,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爱,把我们的心愿画在爱心卡上,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篇3:创新活动载体 推进感恩教育

一、感人事例人人讲。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说过:“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 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为了使学生知道父母对其有养育之恩,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秘密观察父母的工作安排和日常言行举止。一周后, 每位学生把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向全班同学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妈妈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 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 六点半叫我起床, 饭后送我上学, 然后骑车去上班。下午五点半回家, 上菜场买菜、烧饭, 等我吃完饭后, 还要辅导我做作业, 每天都这样忙着。”还有的学生说:“每次我生病, 爸爸总是背着我上医院, 忙前跑后, 顾不上休息。”通过讲述这些真实事例, 使学生深深懂得“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道理。

二、感恩书信人人写。

开展一次“给父母的一封信”的书信比赛活动。学生通过回忆一两件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 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由于素材丰富, 学生们写起来都得心应手。学生发自内心的倾诉, 使我深深地感到:震撼人心的不一定是豪言壮语, 而是发自内心深处朴实的语言。有一位学生在信中写道:“母爱是每天在厨房里不停忙碌的身影, 母爱是那张慈祥的脸上绽放出的灿烂的微笑, 母爱是那颗饱经风霜、一辈子也操不完的心。妈妈, 我深深地爱着您!”很多家长在收到子女的信件后, 在家校联系本上写道:“孩子真的长大了, 能体会我们对他的爱了,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我看了孩子写给我的信, 非常感动, 希望感恩教育继续开展下去。”

三、感恩短文人人诵。

感恩的文章犹如甘泉, 泉水无声, 润物有情。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 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心灵的震撼。《弟子规》是孔子及古代的先圣先贤们训导我们做人处世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文章以三字经的形式出现, 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 我们没有生搬硬套, 因为时代变了, 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大变化, 今天的儿童与以前的儿童相比, 也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 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要求学生一周背一小节, 如“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必须承。”在讲解背诵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行动上细化为四类要求:一是离家时, 说再见;二是回到家, 问声好。三是做作业, 不用催;四是叫吃饭, 马上到。学生从这类文章中开始反思, 开始学习, 开始行动。一位学生的记录可以作为最好的总结:“我读了感恩的文章, 让我知道感恩父母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 让我知道以后要更加爱护父母, 关心父母, 让他们开心。”

四、感恩童谣人人唱。

“知之深, 爱之切。”只有认知丰富, 明理深刻, 情感深厚, 行动才会自觉。为了着力让感恩教育走进小学的校园, 贴近小学生的年龄层, 切实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 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 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班开展了“感恩童谣人人唱”的活动。鼓励人人创作编写一首有关感恩方面内容的童谣, 组织学生通过用合唱的形式加上动作声情并茂、朗朗上口地朗诵童谣。一下课或放学回家, 约上几个同学, 口念童谣, 皮筋长、皮筋短地唱上几遍, 既锻炼了身体, 又达到育人效果。

五、实践感恩人人行。

感恩教育贵在实践, 只“知恩”而不“图报”, 或对别人有“劝恩”之言, 而对己无“尽恩”之行, 就难以达到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因此, 引导学生边学边做, 知行合一, 便成了我班感恩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一是常说感恩的话:“妈妈, 我们知道您累了, 您就休息一下吧!”“爸爸妈妈, 对不起, 让您们操心了, 我一定改正错误。”“谢谢您们的关心!”……这些话语, 简短而情长, 有的是对父母劳作后的劝慰, 有的是对做错事后的道歉。凡此种种, 都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 感恩之心可见一斑。二是勤做感恩的事。帮妈妈干家务, 为奶奶洗头, 为爷爷剪指甲, 劝父母不要吵架……这些事小, 可心意大。通过这些, 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勤劳的身影、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一双双摸惯了笔杆的小手、一个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六、感恩之星人人评。

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落实到“感恩之行”上后, 孩子每天做了什么事情, 在家表现如何, 用什么来衡量呢?小队长的记录、家长的评价才是最好的证明。我班制定了一张家校互动评价表, 一个星期发一张, 每周一带回, 在评比“长辈贴心宝”、“班级十佳小孝星”等的班队会上, 根据上面所载情况进行统计, 做得好的上光荣榜, 并且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一、二、三星级。期末, 还评出了“班级十佳小孝星”。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 有一些平常学习成绩差、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 在这次感恩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吴震东同学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成绩不好, 纪律又差, 可每次感恩作业都完成得最认真, 质量也比较高。王珏男是一位比较特殊的男孩, 父母不在身边,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不完成。我根据他的情况, 量体裁衣, 说只要坚持一个星期完成家庭作业, 就可将他评为“一星级学生”。没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第一周顺利成为一星级学生。受到表扬后, 他的自信心大增。之后他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我不禁大发感慨:“真是令人想不到, 开展感恩教育, 居然把我四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给解决了。”

篇4:大班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感恩之心

感恩、关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礼仪之邦的做人准则,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知恩图报的典故不胜枚举。而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很多孩子习惯于被爱、被关心,不尊重长辈、霸道独占、不懂感恩和反哺,更不会表达感恩之情。统计分析现状后,我们急在心里,觉得必须尽快寻找生发点,适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前不久参观活动时,幼儿园相邻的大商场正敲锣打鼓推出“感恩节大派送”、“感恩节回馈老客户”促销活动吸引了孩子们。“为什么他们要送礼给买东西的人呀?”“过感恩节呗!”“感恩节是外国人的节……”孩子们议论开了。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生成了为期一周的“知恩-激情-表意-践行”四步走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于是,一个饶有情趣又包含教育意义的“感恩之心”课程起航了。

二、主题目标

1.了解西方感恩节的由来,欣赏中国知恩图报的典故,寻找身边的感恩故事,叙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2.体验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艰辛,激发对关心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懂得用多种方式表达感恩,初步萌发关心别人的善良情怀。

3.能用编制、折叠、捋捏、缝制等多种方法制作护蛋袋(盒)子,有创意地设计美化感恩卡片。

4.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并充满感情地为父母长辈表演,为父母长辈涂护手霜、敬献感恩卡,表达感恩之情。

5.能自编自演感恩小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和布景,会熟练地替别人系蝴蝶结。

6.探究尺量、等分蓝丝带的方法,尝试创造新颖独特的排列组合方法布置主题墙美化活动室和区角游戏环境。

三、主题框架

(一)知恩

1.搜集我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的典故及故事。听故事、看视频,讲身边事。

2.了解西方的感恩节。

3.了解父母长辈和身边其他的人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

4.画出我知道的感恩故事,布置主题墙。

(二)激情

1.护蛋活动,我做蛋宝宝的爸爸妈妈,体验父母养育我们的辛劳。

2.成长回眸,激发感恩的情感。

(三)表意

1.“小手护大手”帮爸爸、妈妈擦护手霜,表感恩之意。

2.赠送自己绘制的感恩卡表感恩之意

3.向父母鞠躬行感恩礼表感恩之意。

4.为父母表演《感恩的心》手语表感恩之意。

5.为老师同伴系蓝丝带表感恩之意。

(四)践行

1.在日常生活中对关爱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报答他们。

2.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四、备选活动

五、案例节选

西方感恩节(社会)

活动目标:

1.了解西方感恩节的由来。

2.体味表达感恩之情的温馨和美好。

活动准备:

1.家庭中和父母共同搜集了解感恩节的相关知识。

2.感恩节的视频、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观看西方感恩节的视频。

2.讨论西方感恩节的习俗。

3.进一步了解与感恩节相关的事物。如火鸡、篝火舞蹈等。

4.模仿和创编感恩节的舞蹈。

5.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过感恩节,你要对谁感恩?

6.办娃娃家模仿过感恩节。

画画我的感恩卡(美术)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设计画面,用多种方式自由绘画。

2.用较复杂的图画表现自己对亲人师长的感恩之情。

3.能向他人讲述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家人讨论感恩的事情,聊聊我们应该感恩的人。

2.供幼儿制作感恩卡备选材料,如:棉签、水粉颜料、碎布、彩纸、胶水、画笔、刮蜡画纸等。

3.作品展示架。

活动过程:

1.谈谈我想感恩的人。

2.议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感恩他们。

3.说说我想在感恩卡上画上、贴上什么,或打算怎样装饰我的卡片。(祝福的话、我要为他们做的事、我要送的礼物等等)

4.做做感恩卡。自由选择棉签、刮蜡、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

5.看看我们自己制作的感恩卡。

6.讲讲我的作品感恩卡。

爱心树(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爱心树》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体会父母就像故事里的大树一样不图回报地关爱我们,为我们奉献,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感受大树无私奉献,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1.《爱心树》绘本、录音、PPT和Flash动画。

2.故事表演道具半成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故事封面PPT,引出故事。

小朋友看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看看手边的故事书,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2.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猜测推理故事情节和内容。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梗概。

3.倾听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PPT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男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与大树发生着怎样的事情?

小男孩渐渐长大,离开了大树,后来他回来了几次呢?

第一次回来发生了怎样的事?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4.给故事取名字。

nlc202309081911

5.情感迁移,体会父母亲人就像大树一样不图回报地关爱着我们。

想想生活中谁就像大树一样?

6.感情升华,懂得奉献也是快乐。

当大树付出自己的爱心时,大树的内心是怎样的?

师小结:当男孩从大树身上带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走树干,变成光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其实付出爱心也是一种快乐!

你感恩谁?你又愿意关心照顾谁呢?

7.完整欣赏《爱心树》动画故事。

8.表演故事。

幼儿自选道具,表演故事。

六、活动拾零

(一)知恩

在知恩系列活动中我们家园合作搜集了一本本美丽的图画书,一段段视频。遥远的古代流传了许多动人的典故,当今在你我身边同样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带领孩子访问道德模范家庭,让孩子亲眼看到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的儿童画,折射出孩子美丽的心灵,童话剧演绎了孩子心目中的感恩故事。特别是父母的关爱,孩子们感受最真切,让孩子们看看、说说、讲讲。西方几个国家固定了感恩节的日期,孩子们也很有必要做一个了解。我国虽然没有成文规定的感恩节,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会时时事事懂感恩。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活动让孩子们欣喜着、感动着。

《爱心树》语言活动 感恩活动主题墙

(二)激情

1.护蛋活动。

“看看我的蛋宝宝” “我怎么就不小心”

2.成长回眸。

爸爸说说儿子成长的那些事 谈起孩子,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三)表意

1.“小手护大手”,帮爸爸、妈妈擦护手霜,表感恩之意。

“妈妈,让我看看您的手” “奶奶,让我为您涂涂护手霜”

2.赠送自己绘制的感恩卡表感恩之意。

我要做张漂亮的感恩卡 小小感恩卡表达我的一片情

3.向父母鞠躬行感恩礼,表感恩之意。

三鞠躬表感恩 “妈妈,我真的很激动”

4.为父母表演手语《感恩的心》,表感恩之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5.为老师同伴系蓝丝带表感恩之意。

“蓝丝带送给我的好伙伴” “老师,您是我最要感谢的人”

(四)践行

1.在日常生活中对关爱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报答他们。

“感恩之心”教育活动很快就结束了。除了留下了暖暖的回忆之外,我们欣喜地看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主动为父母递上一杯水,拿双拖鞋,跟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在幼儿园有时还要为老师分担很多事……这些就是感恩的践行。我们相信,从这些小事开始,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善的底色。

2.关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看望敬老院老人 为爷爷泡奶茶 替奶奶洗脸

七、活动反思

(一)感恩教育确实亟待重视

祖辈、父辈的关爱如空气般包围着孩子,无微不至、无处不及。饭桌上最大的、最美的、最鲜的都是他们的专利,大人们吃的经常是小孩的所剩。加之农村留守儿童占多,祖辈更容易无原则地宠爱和迁就孩子。淹没在关爱中的孩子们习惯于被爱,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导致不少孩子依赖、自私、怯懦、蛮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常见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感激他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等目标。对照我们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差距,或者做得很不完善,亟待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

(二)感恩教育宜在日常渗透

感恩教育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应该融合于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感恩态度和感恩情感的学习,不是我们直接“教”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生活中可以挖掘感恩教育的许多素材:对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对师长的教导之恩;同伴的陪伴成长之恩;社会上各行业为我们服务之恩;自然万物为我们所用,延续我们的生命,方便我们的生活之恩……老师对食堂师傅的一声真诚的感谢;对帮助我们班级维修空调的工人叔叔递过去一块毛巾和一杯水等等,这一些都会传递给孩子懂得感恩的情感。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细心体味、善于挖掘,就时时能找到感恩教育的契机。我们实施的“感恩之心”活动只是将感恩的教育体验活动相对集中在一起,让教师、家长重视起来,以此促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灵活机动地开展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重用情感体验

感恩教育和其他社会领域的学习一样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们应该尽可能提供机会或创设情境让孩子体验。如:通过“护蛋”、“如孕妇般负重物”等让孩子体验妈妈的怀胎养育自己的艰辛和不便;寒冷的冬天我们陪环卫工人起个早打扫一次巷道体验他们劳苦等等,从而萌发对他们的敬意、尊重和感激之情。这是受用者对付出者的感恩。知道我们表达感恩是对付出人的一种回报,会让他们感到快乐。反之,我们让孩子体验为别人付出以后被赏识、被尊重和被感恩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在这种循环体验中懂得感恩的内涵和初步形成感恩的情怀。

篇5:感恩节主题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热乎乎的饺子,温暖这个冬天。二.活动目标:

1. 冬至时节‘吃饺子’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

2. 借此亲子活动,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加深家园情、亲子情。3.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让小朋友体会平时爸妈给我们包饺子的辛苦,并感受自己包饺子的成就感。三.活动准备:

1饺子馅、饺子皮。

2.幼儿人手一份筷子、小碗 3.一次性桌布、托盘若干个。四.活动过程

1.家长依次到班级对号入座,老师介绍注意事项及活动流程。2.知道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家长和幼儿排队有序前去洗手 3.挑选两名有经验家长帮忙洗菜,拌馅料。4,每组人手一双筷子。碗、托盘准备包饺子。

5.分组包饺子开始,家长一边包一边辅导幼儿完成。6.家长和幼儿集体讨论包饺子经验。

篇6: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教案

美国有美国的恩节,加拿大有加拿大的感恩节。但是在感恩节, “感恩”是永远的主旋律。而“火鸡”是感恩节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与此同时,火鸡也成了感恩节的时尚话题。今年,孩子找到了一条新闻。据说,每年,美国总统都会赦免一只“可爱的小火鸡”让它幸免于餐桌上的菜肴。而这只有美国民众选出的小火鸡,会生活在美国的公园里,快乐的生活。“火鸡”是什么样子呢?它和鸡一样吗?它的味道和鸡一样吗?仅管去年我带孩子去参观过火鸡,我也有幸品尝过真正的火鸡,可面对孩子的一个又一个好奇的问题,我似乎很难去让他们切实体味到火鸡的美味,在中国要是能在菜场上看到或买到火鸡,那简直是一大新闻。为了从形上去让孩子对西方文化中的感恩节有个概况的了解,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希望孩子通过活动的过程,能自己发现些什么,感动些什么。于是产生了“感恩节的小火鸡”的系列活动。越是难以琢磨又存在的东西,越能激发孩子的热情。

主题活动的目标:

感受西方的感恩节,对感恩节的背景有所了解。激发孩子对火鸡的探究热情。扩展孩子想象的翅膀。

主题活动板块构建框架:(本活动以文学形式展开)

感恩节的小火鸡

小火鸡的基本特点 小火鸡和感恩节

――小火鸡是一种有趣的鸟 ――童话中的小火鸡

――小火鸡的头,小火鸡的叫声 ――爱跳舞的小火鸡

――小火鸡的羽毛 ――小火鸡的罗漫史

――小火鸡的命运

课程内容创设:

活动一:《小火鸡舞》

活动目标:感受节奏的快慢,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

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孩子感受西方音乐元素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一.自由音乐舞蹈

二.想象小火鸡的动作

讨论:小火鸡在干什么

逐个表演,引导孩子猜猜同伴表演的形象是在做什么

三.再次感受音乐,步行接龙走,音乐快是时快步走,音乐慢时慢步走,注意彼此动作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四.跟着老师跳跳火鸡舞

五.说说火鸡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它可能在干什么

六.集体跳中感受快乐

活动二:制作〈火鸡先生〉

活动目标 gobbler(二课时)

方法:Measure in 1 inch from the edge of a round oatmeal box lid, draw a line across, and cut. Snip around the edg of the larger piece to make feathers. Cut a head and two feet from the smaller section。 Poke two slits near the straight edge of the larger section and the feet. Glue the head at the center. Use tempera to paint your turkey brown with white feather tips and eye, yellow beak and feet, and a red wattle.

目的:让孩子感受西方的感恩节(美国)的主食:火鸡

准备:盘子、颜料、红色卡纸、毛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西方的感恩节(美国)知道雄火鸡和雌火鸡的不同英语表达法

二.火鸡是什么样子的(已有经验回忆,去年大千农场)

火鸡的羽毛、颜色、和鸡有什么不同……说说各部分象什么

三. 看范例

让孩子说说制作方法(让孩子探索学习,拆分结构,让孩子感知制作,同伴迁移)

四.制作指导

激发孩子装扮火鸡的羽毛,制作出火鸡的基本特点

五.和孩子一起分享火鸡的各种卡通形象

六.提供孩子信息:必胜客有火鸡的批萨,有机会可以去品尝一下。说说味道。

活动三:改编〈五只野火鸡〉

五只野火鸡,锁在笼子里,飞呀飞不出,真呀真着急

五只野火鸡,推开了笼门,一只飞走了,还剩下四只

……

活动目标: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能用好听的声音,形体的动作,表现小火鸡的勇敢

活动准备:双响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给孩子讲五只小火鸡的情节故事

想一想,小火鸡看不到妈妈了,它们怎么想?妈妈会怎么想

小火鸡会想什么办法逃出去呢?它们会怎么做

二.游戏儿歌:

1. 欣赏儿歌,说说五只小火鸡的经历

2. 和老师一起说说做做(手指游戏)

3. 角色体验,感受五只小火鸡团结的力量

三.大胆表演,分组找自己的伙伴,边念儿歌边表演

综合活动:Turkeys on the bus

活动目标:形体语言表现火鸡的形象,乐意唱唱跳跳

激发孩子在情景中纺编歌曲的兴趣,大胆表现

准备:音乐、甜食、红车、自制火鸡

过程:

一. 动作介绍自己

用一个动作来表现自己的特点

二. 复习歌曲:The wheels on the bus

三. 城市与车的描述∩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四. 车来了――小火鸡舞(自制小火鸡导入)

五. 引入小火鸡参加舞会――车上的小火鸡一路的经历

引导孩子创造性想象,动作形象表现,语言的自然容入

六. 纺编歌曲

(jump swim fly dance draw dive drive frug^)

七. 游戏“猎人来了”

小闹钟――小火鸡――猎人来了

八. 舞会现场:Turkey Tango (小火鸡罗漫史)

篇7: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感恩节》

目标:

1、了解感恩节的来历,知道感恩节是表达谢意的日子。

2、知道感恩节的特色食物与象征物。

3、享受感恩节的庆祝活动。

4、通过为他人做事、送感恩卡等感恩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6、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前期工作:

1、感谢信:全园发放感恩信,告诉家长感恩节来临、我们要做什么、以及对家长的感谢。

2、大厅:a.制作大火鸡,标识语:happy thanks givingday感恩节快乐;b.摆放每班制作的小人(风格各异,幼儿参与,和幼儿一样高,站立起来)(各班负责)

3、班级:a.各班级制作感恩节海报贴到醒目处;b.装饰班级环境,如手印火鸡、爆米花吊饰、羽毛等;c.感恩节的相关教育,如感恩节故事欣赏、感恩节标志性词汇学习;d.制作感恩贺卡;

4、感恩周:a.每天的晨间接待老师化装成印第安人。b.感恩行动:周一宝贝为您捶捶背;周二宝贝为您洗洗脚;周三宝贝给您端杯水;周四宝贝送您一个吻;周五宝贝秀

一下。

当天活动前的准备:a.全体师幼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

b.请家长帮忙准备水果小吃以及一串爆米花项链;

c.准备暖场音乐以及《感恩的心》《ten little indians》音乐,主持词

d.制作“金摇篮美食部落”标志,并准备大布盖上(用于揭幕仪式);准备剪彩的相关物品。

e.班级的其他两位老师负责将孩子们带来的水果、小吃在各层楼道摆好(每班两个桌子,包装拆开、切成适宜大小),保证卫生并准备牙签,纸杯,纸巾等。教育幼儿学会谦让、适量品尝。

f.告知食堂做少许小点心用于当日品餐活动?

当日活动流程:

a,早上开始抱抱日,拥抱我们的孩子、同事;跟家长表达:谢谢您,感恩节快乐;孩子之间拥抱。

b,9:00全体幼儿戴爆米花项链在操场集合。播放暖场音乐10分钟。

c,9:10,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简单介绍感恩节相关知识。

d,英语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表演歌曲tenlittleindians。大声喊出happy thanks-giving!

e,集体表演《感恩的心》,拥抱身边的人

f,美食小镇镇长(主任)上台互动,请出后勤人员并剪彩。“金摇篮美食部落”酋长(园长)发言并进行揭幕仪式。

g,各班级其他两位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楼内,对暗号方可从美食部落牌子下穿过,逐层有秩序地在美食部落享受感恩大餐。英语老师装扮成部落服务员。讲“火鸡语”对暗号。

活动结束:

1、感恩节活动新闻发网站

2、每班精彩照片发至班级博客与家长共享

3、幼儿制作的感恩贺卡送给家长,并且把感谢表达出来(说、亲、抱等形势)

4、幼儿写口述日记讲述感恩节的过程与收获。

篇8:感恩节活动教案

感恩母亲, 珍惜亲情。

【活动设计背景】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学会申诉”, 笔者本想走个过场, 没想到学生犹如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仔细倾听, 多是我们所谓的鸡毛蒜皮, 可是学生却怨气冲天, 尤其对于母亲, 颇多微词。他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长大, 却很少体谅父母的艰辛, 反而认为父母太罗嗦。特开展《感恩母亲, 珍惜亲情》主题队会, 让学生能理解父母, 感恩父母。

【活动设计理念】

本次会切实立足于队员们的生活实际, 回顾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过程, 激起队员们的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感恩父母养育了我们;从母子间的细小冲突着手, 引导队员反思生活中不体贴父母的错误行为, 学会体谅父母, 学会与父母正确的沟通方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激发队员的内心感受, 增强他们的个性体验, 感悟人生要及时回报父母, 懂得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 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道德完善。

【遇到困难及解决方案】

对于队会活动, 辅导员老师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都应该是队员自身。六年级的学生了, 一切班级管理都已自主化, 按照惯例, 中队长调动了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很快拿出了一个活动设计初稿, 轰轰烈烈地排起了节目。笔者也欲先睹为快, 拿到活动设计却发现了问题:学生表演了许多节目, 连弹带唱, 外加小品快板, 令人眼花缭乱, 热闹非凡。可是仔细思来, 活跃有余, 学生内心的触动却不够深刻。

于是, 引导中队委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中队主题是什么?围绕本主题, 怎样的方式才能触动同学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选择保留哪些项目, 又必须摒弃哪些节目?……中队委们展开了讨论, 选定了几个保留项目:回忆父母之恩、解决学生与父母的冲突、表达感恩。我指导中队委们加入了招聘启事、互动小游戏、播放幻灯片, 理清了这样四个活动环节:爱的回放、爱的天平、爱的冲突、爱的升华。经过大家的潜心揣摩, 最终定稿。

【活动设计亮点】

1. 整体流程设计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

这次活动不是单一的歌颂母恩, 而是从回忆成长往事、欣赏汶川妈妈故事中感受母亲的无私付出, 从小品、亲情互动小游戏中感受亲情天平的严重不平衡, 从感人肺腑的系列幻灯片中思索孩子对父母的一味索取, 立志报恩, 在学生的倾诉之中敞开心扉, 亲情飞扬激荡。这个流程一气呵成, 感人至深。

2.注重队员的内心体验, 激发情感。本次活动并不同于往常, 不流于表面的节目串演, 而是在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回顾父母的辛劳, 反思自身的蛮横无理, 思量与父母的正确沟通。如此, 加强学生的内心体验, 深深地打动他们的心扉。

3.调动队员们全面参与, 以生为主。整个活动设计都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完成;活动的过程也是全体参与, 不仅中队会的流程, 所有的节目都是学生完成。辅导员只是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最后活动总结发言。40分钟的队会, 39分钟学生在台上, 一分钟辅导员讲话宣誓。

【活动过程简录】

1. 第一章节———爱的回放。

(1) 招聘启事导入:“征求一位女性:能煮、能缝纫、会护理、会补习功课, 早起晚睡, 每日至少工作18小时, 必要时24小时不眠不休, 每周工作七日, 无娱乐。不得辞职, 必要时牺牲自己的生命……”———妈妈!

(2) 妈妈为了我们, 日夜操劳, 含辛茹苦, 必要时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的生命。大灾大难面前, 母爱, 更是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欣赏朗诵表演故事《汶川妈妈》 (配乐《天空之城》小娟吟唱版)

(3) 谈谈“护蛋行动”感想: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生命, 母亲是那样坚强;为了孕育我们的生命, 母亲又是那样无微不至。大家都参加了“护蛋行动”, 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畅谈感受)

(4) 欣赏歌曲:本班两名单亲学生演唱的《妈妈》 (来自九拍小子乐队)

2. 第二章节———爱的天平。

(1) 家长与学生互动小游戏: (伴乐《雨的印记》) 父母总是牢牢牵挂我们的生活, 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请几位家长和孩子共同做个小游戏:拿出题板, 写出孩子与妈妈的生日、爱吃的食物等。

(2) 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 可是我们对他们却知之甚少。此时此刻, 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你们上前紧紧地拥抱妈妈, 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 欣赏诗歌朗诵《让我怎样感谢你啊, 我的父母》。

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 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 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 请你加重砝码。

3. 第三章节———爱的冲突。

(1) 欣赏小品《如此儿子》。

(2) 讨论:为什么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出现这种冲突?如果你与父母发生了冲突, 你会如何解决的?交流母子沟通绝招。

4. 第四章节———爱的升华。

(1) 欣赏幻灯片:我们慢慢地长大了, 母亲有了皱纹, 父亲有了白发, 这是父母操劳的见证, 这是爱的涓涓印痕, 这是亲情的无偿演绎。请欣赏《当他们有天变老时》ppt:我们已经渐渐长大, 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想一想 (沉默几秒, 留下思考余地) 。

(2) 欣赏歌舞表演:《感恩的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身边所有的亲人, 用一颗感恩的心, 用一颗真诚的心!

5. 辅导员感言:

今天观看了你们组织的中队活动, 我深受感动。唐代诗人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啊, 这份沉甸甸的爱, 又有谁能真正偿还呢?孩子们, 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份关心, 多一份沟通, 让感恩之心永驻心田, 让我们尽情地拥抱亲情!

【活动效果】

这次中队观摩活动,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令笔者吃惊, 整个队会环环相扣, 松弛有度, 而且学生颇有创新之处, 随机应变能力极强。学校临时决定, 家长没有参加本次活动, 主持人马上把互动游戏改成题板答题, 处理得不露痕迹。全体队员参加活动深受感动, 最后观看幻灯片时个个泪盈于眶, 几个女孩直言不讳:“苏老师, 看完幻灯片, 我的眼泪实在止不住了。我今晚回去就要抱抱我妈妈……”笔者想, 这次活动深深地触及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活动反思】

活动之余, 笔者反思有两处可以更好地调整:

1.在“爱的冲突”之后, 可以让学生阅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笔者曾把学生写的作文发给家长看, 家长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心里话。如果提前做好这项工作, 直接把父母的回信与学生交流, 学生的心理感触一定会更深。

篇9:在活动中践行感恩教育

引导感悟

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以此唤起学生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愫;然后张贴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古诗词或中外名人名言,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环境,以环境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再开展讲故事、朗诵诗词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恩的情结。由此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之恩”,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激、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活动体验

在感恩教育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感谢父母。结合父亲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开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活动,主题是为父母做一件事;再开展“寸草心”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勤劳、善良、慈爱之心。二是感谢老师。结合教师节开展中队主题队会,主题是“老师,您辛苦了”,通过主题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工作之辛苦,激发他们对教师的爱。同时开展“我该怎样做”班级大讨论,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懂得怎样才是好好学习。三是感谢同学。结合3月5日学雷锋、六一儿童节等,要求各班开展系列活动,主题是帮助他人,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他人,认识到班集体就是一个新型的家庭,同学就是班级家庭的成员,每个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友善。

践行内化

为使感恩情感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我校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开展校级演讲、作文比赛,总结宣传各班级活动成果,评选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随着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撞击,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态度更端正了,责任意识更强了,感恩情结更浓了,逐步形成了关心他人的品质。在向特困生献爱心时,他们都能捐出自己节省的零花钱;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他们都显得格外热情和积极。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一致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后,尊敬长辈的多了,抱怨父母的少了;体谅父母、帮做家务事的多,索要零用钱的少了。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们一致反映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后,班级好人好事多了,同学互相关心的多了,表示要把感恩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老师和同学。

篇10: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教案反思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让幼儿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他们不懂得回报,不懂得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总以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而这种感恩的意识却在一点点的消失······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和引导他们。

活动开始时,我们以一个感恩的故事作为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为了让整个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我们和幼儿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然后我们出示鸡蛋,让幼儿给蛋宝宝起名字、穿衣服、洗澡、做窝、晒太阳等等,来扮演“蛋爸爸”“蛋妈妈”,让幼儿细心的照顾自己的`“宝

宝”。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在这两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充当好自己的角色,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宝宝,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积极地发言,提出许多感恩的建议,例如:回家以后给妈妈倒一杯茶、不让妈妈生气、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按时完成作业,不惹妈妈生气等等。看到这个情景,不禁让我很感动,孩子们通过两天的活动,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他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而这也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篇11:感恩教育活动教案

贾敏

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思索对父母的报恩之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报恩之行。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意义]

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付出的心血,更加深入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深意,从而更好的配合父母的要求和学校教育的规定,做到更加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会自主管理;同时学校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正文:

一、做好感恩教育的前奏

主要是在学生中先制造、烘托出一种感恩的气氛。

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需要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予以感情上的指引,在整个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写出的都是真情感)。

2、仔细观察在生活中你应该感激的人或事有哪些并记录下来。

3、写下一周内你认为别人应对你表示感谢的事情。

通过这一阶段,学生逐渐有了感恩的意识。但是并不深刻,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拓展。

二、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核心教育

用主题班会的形式,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一)课前准备

1.布置教室: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布置温馨的环境、教室黑板的设计。2.准备材料:感人的事例、图片等。3.做好调查:(残酷的游戏)

将一张写有“事业、父母、儿女、朋友、妻子/丈夫、自己”字样的纸条一一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采用顺序划去认为可以先舍弃的,直到最后只能留下其中的一项。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运用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舍弃的痛楚。(班主任旁言:请同学们注意,在划的时候,虽然你的右手只是轻轻一划,很简单,但是你一定要想到,一旦你划去了,这样的东西就真的在你生活中消失了。如果你划去的是事业,那么你这一生就会失去生活来源,一生穷困;如果你划去的是朋友,那么你一生剩下的日子里,你的身边就再也没有朋友的呵护和关心,再也听不到他们的笑声„„)4.准备歌曲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母亲》、《天亮了》等等。5.设计班会的步骤及串联词。

6.制作多媒体课件《感恩的心》。

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演讲、小品。

(二)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播放flash动画《感恩的心》,直到正式上课。(渲染气氛)

●上课

教师致开场词: 感恩的心,感谢生命。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亲切起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

逢源小学“希望乐园”《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有这样一首诗,大家可能都会记在心里,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学生不自觉地跟读,很有气氛)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心存感恩,其实我们最应该感激的是一直以来为我们默默付出、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疼我们、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2、学生讲故事:《天亮了》

●播放背景音乐:(flash动画)韩红的《天亮了》。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印象深刻的是一名高高大大的男生竟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出声来„„)

●老师总结:

大家都被故事里的爸爸妈妈感动了,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的痛楚地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的场面,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没有令我们感恩的事了吗?不,当然有!

请欣赏情景剧《一碗蟹肉饺》

4、情景剧《一碗蟹肉饺》

●人员:四名学生(角色:母亲、孩子、老奶奶、小吃店老板)

●旁白:故事是这样的:秀秀是个住宿生,每个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家妈妈就会给她做最爱吃的蟹肉饺,这种蟹肉饺做起来相当的麻烦„„

●教师总结

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的倾情演出,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的去感悟父母之爱!

5、沉静三分钟(让学生把刚刚波动的情绪通过思考沉静下来)

●放音乐《母亲》

●师旁言:

我们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母亲》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干裂的双手、黝黑的面庞;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

6、感恩父母(通过准备阶段时的观察和思索自由发言)

●学生谈自己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师总结

●学生发自内心地讲如何感父母之恩(感恩的方式)

●教师表扬学生并进行总结

8、结束班会

●演唱手语歌《感恩的心》

●老师:同学们,主题班会即将结束。我们有四位同学准备了一首《感恩的心》手语歌,最后就让我们以这首歌来感恩各位老师,是他们激励着我们接受了这次感恩教育;用这首歌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用这首歌感恩一切令我们感动的一切„„

●全体同学自由起立演唱《感恩的心》(动作)

三、反馈、总结、拓展感恩教育 主题班会进展的很成功,既时效果也很好。但为了巩固教育的成果,使感恩观念深入学生头脑,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又采用了以下方法:写出对主题班会的感受,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将好的作品进行展览;开展了一次“感恩,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

当然,感恩,这一教育话题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家长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感恩教育走的长远。

四、本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分析

上一篇:内镜中心护士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挡土墙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