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初一作文

2024-04-20

在路上初一作文(精选8篇)

篇1:在路上初一作文

我们的一生一直都在路上,为了某件事锲而不舍地追求,就像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这一路虽坎坎坷坷,但只要永不言弃,终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露出艰辛后的笑容。

幼时,我走在书法之路。

幼时,爷爷写得一手好字,一次不经意注视到了爷爷的一张村委报告,一笔一画,苍劲有力,与印刷体有的一拼,尤其在一年级的一天,爷爷在我第一本字典的侧面工工正正地写上了我的名字,于是产生了练书法的想法。我报了书法班后,起初兴致勃勃,下定决定超过爷爷,但不久后,我觉得枯燥而乏味,渐渐失去了兴趣,从此,我也不再练习书法,放弃了这条路。

稍长,我走在音乐之路。

等我到了三年级,看到我的同学站在舞台上,手抱吉他,自信大方的弹唱时,我第二个梦想产生了,我要学吉他,成为一名吉他手!于是我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励志弹好吉他,我每日刻苦练琴双手通红练成了一双香肠手,但我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两次演出的机会。第一次演出遭到了一丝不幸,琴头断了,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打击,但我没有就此放弃,让老师粘好琴头接着勤奋练习,终于考过七级,而上了初中,作业明显增多,我也不得不放下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业中。

现在,我走在奋斗之路。

初中的学习节奏比小学时明显加快了数倍,时时不能松懈,神经一直处于绷紧状态,这时我才明白,成绩才是通向人生路的通行证,如果学习成绩不好, 一切都是白费,别无他法,只能刻苦读书。一次次考试排名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了不落后,为了将来的成绩能考上好高中,我毅然走了上奋斗之路。

创造美好的未来,需要努力向前,不断进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2:在路上初一作文

五年前,家里有了一架钢琴。从那以后,周围白色的水泥墙,一架黑白琴键组成的钢琴,以及我,便成了整个夏天,一个只有黑与白的夏天。

犹记得每个考级的夏天,每天,当我跨进那间简单的屋子后,生活就已悄悄地被公式化了。呼吸声,琴声交汇,我听不见外面的孩子们拥有怎样的欢声笑语,听不见外面千转不穷的蝉鸣,我只能把自己交给琴声,用手指不知疲倦地敲打那些上上下下跳动了无数次的黑白键。任时间在身边肆意地流逝,萦绕在耳边的依旧是轻快或沉重的旋律。

终日枯燥的练琴,像是一条无穷无尽的路,怎么也走不到尽头,最初的热爱与信心,早已湮没在了时光里。但,就此放弃了么,我的心中一直不敢决定。偶然间,读到了郎朗的自传《千里之行》。天才的儿子,执著的父亲,温良的母亲,牺牲了家庭的天伦之乐,牺牲了父亲的工作,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只因为对于郎朗天资的信念。少则7个小时,多时达12小时,一天都不间断的练琴,在魔鬼似的训练下,才逼出了天才郎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梦路上,少不了坎坷,少不了汗水,满怀热血在追梦路上奋力前进,总会一点点靠近那个远在云巅的梦想。

考级的日子如约而至,端坐在钢琴前,我开始了演奏。琴声时而柔如冬日阳光,盈盈亮亮,温暖平静;时而清冷如钢珠撒向冰面,粒粒分明,颗颗透骨。心中的那份热爱与自信,似乎回来了。“缘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我与钢琴似也如此,不管生活如何变迁,它都会洗尽所有铅华和喧嚣,含笑吟吟,潋滟了斑驳的旧时光。

不同于往常,考完我却没有很兴奋,路还很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春天会到达,梦想会开花,我的琴声终会和浩瀚的烟尘飘向远方。

篇3:在路上初一作文

闫学老师《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课始, 闫老师先请学生欣赏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歌《橄榄树》, 并要求学生听音乐, 看歌词。其间简介了三毛和她的作品, 展示三毛生活照。然后让学生看照片猜三毛儿时的理想。)

师:不瞒同学们说, 你们统统猜错了!想知道三毛的理想是什么吗?

师:她把自己儿时的理想写在一本书里, 请大家看这样的一段文字。 (出示《拾荒记》中的一个片段, 学生读) 现在知道她的理想是什么了吗?

生:做一个在街头拾破烂的人, 做个卖冰棍和烤红薯的小商贩。

师:同学们没想到吧?原来她的理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她为什么要做街头拾破烂和卖东西的小贩?有什么好处吗?

生:我认为她想要自由。

师:哪里看出来?

生:引文中说她拾破烂、做生意的同时, 可以玩耍, 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也有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

师:是的, 三毛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她觉得只有自由, 才会快乐!每个人的理想并非得是伟大和神圣的东西, 但肯定要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它可以是我们心中那一份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美好的心愿。正是带着这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毛走遍世界各地, 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书里和歌里, 一如她在《橄榄树》歌词里写的一样……

(师生品味《橄榄树》歌词)

师:请大家猜猜我儿时的理想。为了公平起见, 在猜之前, 我先将答案交代给一个同学。谁来? (一生上台) 让他为大家的猜测做裁判。 (对该生) 同学猜对了你就点头, 错了你就摇头, 同学发言由你选。

(学生猜测, 台上男生摇头)

师:“裁判”, 还想让他们猜下去吗?看来他们是没希望了。请“裁判”大声地告诉他们。

生:闫老师的理想是做小卖部的售货员, 而且只卖两样东西, 一样是糖果, 另一样是点心。 (不少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

生:因为闫老师现在的成就远要比理想的成就大得多!

师:做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难道不好吗?我觉得挺好!

生:堂堂的特级教师想当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 太不可思议了!

师:人家那样著名的女作家只想做个捡破烂的, 我还没去拾破烂呢!这有什么奇怪的?可能你们觉着闫老师的理想挺好玩的。但我觉得我们的理想只要是真诚的、真实的, 就是可贵的!我想你们的小脑瓜里也都有自己的理想, 可能更好玩, 更有意思!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想当一个股票专家。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妈整天就在股市上看, 时间长了, 我也懂得了些股票知识, 有了些兴趣, 很想帮她。可我也不需要太专业, 因为那样就会抢了巴菲特的饭碗, 那就不大好了。

师:没想到我们的教室里就坐着一个未来的巴菲特!看你的聪明劲儿, 巴菲特小时候未必比你强。

(学生理想各具个性, 如做小学教师、环保大使和爱心志愿者等)

师:你们的理想都很有意思, 也很真诚, 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吧, 我们把下面的时间留出来, 将我们的理想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出示课件:“写下你的理想……”) 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可以用“我的理想”做题目, 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但是文章的主题要围绕着“我的理想”来写。

(在《雨的印记》钢琴曲中, 学生作文, 教师行间巡视, 点拨初评, 并在“优作”上打上“☆”记号)

师:大家写得差不多了。打“☆”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这几位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看看他们的作文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哪些地方写得好,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生:我的理想跟闫老师的差不多, 虽然不大, 却十分美好。我的理想就是开一家便当店, 店里应有尽有……我要开成全国和全球连锁店。去干旱的地方……去寒冷的地方……去重灾区……

师:听了这些, 我不得不说他的理想比闫老师远大得多。你们知道闫老师的小卖部为什么只卖糖果和点心这两样东西吗?

生:我觉得闫老师是要把快乐和甜蜜送给每一个人。

师:我很开心, 你这么想我。但那时的我还没有那么高尚。再猜猜看。

师:闫老师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自己真的就是个馋嘴丫头, 所以我的便利店就只卖糖果和点心这两样东西。但我绝对没想到要办全国和全球连锁, 而且要服务到寒冷的北方和各个灾区, 所以说刚才那位男生的理想比我的要远大得多。老师很佩服你!

生:我的理想是当个股票专家, 因为我妈妈总是在炒股, 她只要在键盘上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如果我做一个股票专家, 一定要把技术告诉老妈, 因为“上阵亲兄弟, 打仗母子兵”嘛!……而且妈妈也就能腾出时间给我做剁椒鱼头了……

师:我特别喜欢他的作文, 因为他特别真诚, 文字也特别真切, 文中的像“上阵亲兄弟, 打仗母子兵”等句子表达也很风趣。刚才没打“☆”同学如果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也很好, 也可与大家分享。谁来?

生:我要做个珍爱生命的使者, 不希望酒驾的惨剧再次发生, 希望人类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死亡……

师:你写得很深刻!老师刚才没给你打“☆”, 很抱歉, 现在给你补上。

(师相机引导学生讨论“自然死亡”的概念)

师:刚才我非常开心地分享了你们的作文, 现在闫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一篇关于理想的文章片段。

(出示《捧起第一次的茉莉》一文中关于自己理想的片段, 引导学生配乐悟读“下水文”, 并引导学生评价)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通过刚才的交流, 老师很有感触。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写的文章想要打动读者, 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提起笔, 就要捧起心, 把心献给读者。”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再继续修改完善一下, 尤其是个别细节的地方要注意修改。

师:这节课, 大家不仅谈了各自的理想, 知道了许多同学的理想, 还知道了三毛和闫老师的理想。其实理想就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 每一个理想都是向往, 都是渴望。希望你们播下的理想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衷心祝愿你们梦想成真!

虞筱熹老师《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栏目的主题吗?

生:记得。这一栏目的主题是“我的梦, 中国梦”, 有好几位名人谈了自己的理想。

师:有哪些名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理想? (学生交流)

师:是的, 无论是像完玛草那样的小女孩, 还是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大科学家, 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心愿, 而且都获得了成功。难怪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理想是前进的力量!” (课件出示) 这堂课, 我们就来聊聊“我的理想”这个话题。 (板书:我的理想) 请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自己的理想。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我要成为像梅西那样的足球明星。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你做准备了吗?

生:爸爸迷上了南非足球世界杯, 只要有比赛, 他就“承包”了我家的电视。受他影响, 我也慢慢喜欢上了看球赛, 而且特崇拜阿根廷的梅西。现在每到课间、假日,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小伙伴一起踢足球, 有时还会拉上爸爸……

师:你真棒!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生:希望我家拥有100平米以上的大房子!因为我家现在的房子太小, 仅有不到80平米, 靠爸妈在这几年打工的收入, 暂时无法买起大房子……

师:这是你的一个迫切的心愿, 可能也是你们全家的共同目标。

生:想让爸爸和第三任女友早点领结婚证。

师:你爸的第三任女友如何?待你怎样?

生:她非常好。有时我做错事, 爸爸对我脾气很暴躁, 而新妈妈总是耐心指出我错在哪里, 并和蔼地安慰和鼓励我, 帮助我改正错误, 所以我很喜欢她。她可关心我啦, 有时待我比爸还好!

……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你们的理想和心愿都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在刚才的交流中, 有的同学具体谈了自己理想产生的原因, 有的同学重点谈了自己为理想、心愿付出的努力。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 把你的理想和理想背后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 。

(播放轻音乐, 学生作文, 教师检视)

师:我们先来听听同学的作文。

生:我的题目是“我想迅速长高”。我都六年级了, 还是很矮, 跟五年级差不多。为了长高, 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每天都要吃钙片, 要喝两大杯牛奶, 有时爸爸还替我拉一拉筋骨……都坚持半年多了, 量量才长了1厘米, 我大失所望, 我要是能快速长高多好啊!

师:听了他的故事, 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写得很幽默, 很生动。从作文流露出的失望之情, 可以看出他对长高是非常渴望的。

师:从哪里看出他的失望?请他再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对他的作文还有什么建议吗?

……

师:大家围绕“我的理想”交流得非常好!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交流。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不管是大理想, 还是小心愿, 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付诸努力!

对两堂课的赏析与感悟

篇4:在新初一的英语路上嗷嗷奔跑

知识量的差异

总体来说,初中英语知识跨度大,细分知识点多,小学英语三年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初中一年的知识量。这样的差异存在于哪些方面?又该如何来应对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词汇量的差异

拿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词汇量来说,小学毕业生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为500~700词,而中考英语考取高分需要的词汇量为2600~3500词。同学们如果在小学没有养成利用零散时间积累词汇的习惯,那么就需要从初一开始(如果想早做准备,也可以从升入初一前的这个暑假开始)培养记忆单词的习惯。一开始,大家可以每天背诵15~20个单词,经过一个月的适应和积累后,每天背诵的单词可以增加至20~30个。总之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至于词汇书的选择,在背单词初期,建议同学们选择开学后即将学习的人教版、外研版或者课改版的任意一套初中英语教材即可。教材中的单词在难度上整体呈逐渐增大的态势,大家背诵起来也比较容易接受。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再着手背诵初一英语考试中的高频词汇。相信有了前面的积累和铺垫,记起来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阅读量的差异

当然,词汇仅仅是英语学习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如果想更好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除了词汇的积累,大家还需要着手准备阅读。无论是应对考试还是日常学习,阅读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在小学阶段,阅读理解的篇章长度为80~150词,且通篇基本都是简单句。而到了初中阶段,阅读理解的篇章长度增加至600~900词不等,文章中除了简单句外,还会出现各种长难句。通常来说,阅读题目所涉及的原文大多为30~50词的长难句,而且原文与选项还进行了同义替换,这无形中增加了阅读和试题的难度。尽管大部分学校在初二才会考查此类难度的文章,但诸如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四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这样的名校在初一就会考查到此类难度的文章。因此,不管你是普通学校的学生,还是这种名校的学生,都需要在步入初一后养成精读文章的好习惯。所谓精读,就是指理解文章的每个词、每句话,达到用中文进行复述时可以脱口而出的程度。以北京地区为例。一开始,建议同学们每两天精读一篇300词左右的文章,并进行复述。等自己慢慢适应,掌握了精读的方法后,再提升精读的速度和文章的长度,比如每天精读一篇300~500词的文章。至于精读文章的选取,推荐各位同学选择2013~2015年北京中考真题与一模、二模真题的完形填空文章、阅读理解B篇或F篇。这些文章相对来说简单一点,比较适合刚开始进行精读训练的同学。

写作的差异

至于英语写作这个板块,小学与初中的对比就愈发明显了。小学阶段对英语作文词数的要求为30~50词,到了初中,作文词数的要求虽然仅提到80词以上,但实际很多学校的高分作文都是长达120词且简单句与复合句并用的文章。不仅如此,在一些名校展示的初一年级优秀作文中,还出现了长达200词且包含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宾语从句、倒装句、强调句等高端语法结构的文章,而且其语言也十分精准、地道。相信不少同学除了羡慕,还有疑惑:这些牛人是如何做到的?我可以吗?我要怎么做才能达到那种水平?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在没有任何文章输入的情况下,直接硬着头皮去写一篇作文,勇气实属可嘉。不过,这样写作文是无法提高作文水平的。因为在不知道自己写出来的句子或表达是否正确、还有没有更好的词语或句式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埋头就写只会让自己的错误根深蒂固,更别提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了。英文写作在最初的阶段需要的并不是创作,因为同学们并没有置身像母语一样的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大家创作出来的句型十有八九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或者写出来的句子或表达都是中式英语。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把自己创作出来的作文交给老师,结果却得到了“语法基础太差”的评语,还被要求努力学习语法,来提升作文水平。其实,初期作文写得不好,学再多的语法,都是无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因此,要想像那些牛人一样写出优秀的作文,各位同学要做的就是在步入初一之后(也可以从初一前的暑假开始),着手背诵并默写往年中考中的高分范文,即做好输入工作。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表达,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类句型后,才能游刃有余地针对不同题目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编。至于范文,建议大家最初选择介绍自己、朋友、家人、学校一日安排、一日三餐、房屋方位布局、传统节日等话题的。这些话题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背诵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有助于快速进入状态。

授课方式的差异

除了知识量的差异外,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北京为例,在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课时安排要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周课时总时间控制在80~90分钟,保证每周3~4次教学活动。鉴于此,大多数公立学校的老师上课多是通过游戏和展示来带领学生习得语言,帮助他们掌握少量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而在初中阶段,考试难度增大且授课内容增多。大多数公立学校的老师多以引导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将重点放在词汇、语法和重要课文的讲解上。由于时间实在有限,老师们无法像小学阶段一样带着大家在课上进行反复操练,更多的是以周测、单元测、统测和月考的形式来考查同学们对阶段性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后续的查漏补缺环节则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因此,在步入初一后,同学们需要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以此来弥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失的查漏补缺环节。通过预习,大家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将疑惑点标注出来,在课上着重解决这些疑惑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通过在课后反复复习老师在课上所讲的内容,尤其是有关疑惑点的,可以提升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把这两个环节做到位了,大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通过做作业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仅仅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这些看似简单,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查漏补缺能力,所以各位同学千万不要轻视。

考试的差异

除了知识量和授课方式的不同,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在考试上也存在差异。小学阶段是学什么考什么,初中阶段则是学什么不考什么,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小学英语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只要多背多写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初中英语则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考试时只有单项选择题(共计10~12分)会考查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听力、完形、阅读、写作考查的都是综合能力的运用。鉴于考试侧重点的不同,大部分同学上了初中后就出现了课上能听懂但考试不一定能考好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一些名校尤为显著。以北京101中学2016届初一上册期中考试为例,附加的完形填空与非附加题中的阅读理解使用的是朝阳区中考一模真题,题目所涉及的词汇与对知识运用的程度已经完全超纲。在这种难度的考试中,尽管这些同学英语底子都不错(不然也考不进101中学),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也都能听懂,但是能像小学一样考取接近满分或者能考满分的同学占比非常小。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英语考试,面对自己不如小学那么出类拔萃的成绩,很多同学开始气馁,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最后导致成绩越来越差。鉴于这种情况,各位同学在步入初一后要早做准备,先从词汇量、阅读量和写作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对词汇的认知度、对句式的熟悉度、对篇章的理解度甚至是阅读速度。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早做准备,再艰难的仗打起来也会临危不惧。

在大多数同学看来,初一稍稍放松也无大碍,反正还有两年,到初二再摩拳擦掌,初三冲刺一下,中考考个好成绩应该不成问题。但许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其实初中还盛传着一句话,叫做“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除了一些名校,大部分学校在初一阶段依然在巩固小学学过的知识,知识相对简单,同学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让很多同学觉得初中与小学没什么区别。升入初二后,大部分同学已经适应初中生活,想要做好准备全身心投入学习,却发现考试的难度已经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水平,而那些初一做足了准备的同学却能很好地适应考试难度的猛增。于是,两极分化的硝烟弥漫了初二。到了初三,所有同学开始为了中考而冲刺。在初二两极分化中“战败”的大部分同学陷入“不管怎么学都学不好”的状态,进而丧失信心,最后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连及格都成了问题。而那些在初二两极分化中“胜出”的同学却学起来更加游刃有余,最终收获高分甚至是满分的好成绩。两相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初一没有做好准备和调整的同学在初二的两极分化甚至是初三的天上地下中就没法逆袭。在我教过的学生中,逆袭的案例也有不少。不过,他们付出的艰辛真是旁人所不能体会的。因此,要想到初二、初三不那么吃力,要想中考取得好成绩,各位同学就要从初一抓起,认真规划好自己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简介:

篇5:走在路上初一作文

小学六年转眼就过去了。在那一天,我们将分开,开始我们自己的新旅程。甚至在那之前,我好像一点都不在乎。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我感觉鼻子一酸,眼泪就会顺着头发和脸颊滑落。眼泪代表我的心,诉说一切。回忆,以前的一点一滴,我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我收获了最真挚的友情。

我明白了,离别是酸的。

“甜蜜”

临海外国语学校是临海最好的学校之一,也是我理想中的学校。当时我是来接哥哥回家的。当时的大门和现在的三四楼一样高。虽然没有进去,但是看到这个大门的时候,已经喜欢上这里了。从此,我更加努力,为梦想插上了一对华丽的翅膀。六年后,我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个梦想的地方。

我明白了,实现梦想是甜蜜的。

“苦”

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孤独感遍布我全身。想到小学时的那一张张慈祥的脸和熟悉的话语,我忍不住哭了。哭不是我该想的,更不是我该做的。哭只属于当时的我,只属于小时候的我。但是我没地方说我的苦肚子。我很怀念。真的很怀念。

我明白了思念是痛苦的。

“辣”

报到的第二天,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我们从最简单的“站在部队里”、“原地踏步”到“喊班”、“步调一致”。我们都在进步和成长。但是,九月的阳光也是有毒的。不亚于七八月份。操场热气腾腾。我们站在炎热的地面上,很累,但我们不能放弃。

我明白了,军训热。

这条人生的路,我还在走,还在品味着这条路上的“酸”、“甜”、“苦”、“辣”。

篇6:走在路上初一作文

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小雨,但我没有加快脚步,似乎想要享受小雨带来的凉爽。抬头望着路边粗壮的大树,我有些依依不舍,问道“大树,冬天来了,你行吗?”这时,不知是风还是雨把树叶吹响了,大树好像回应着“放心吧!”这时我仿佛把大树想成一位无私的母亲,树叶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春天,母亲将孩子们带到这个世界;夏天,母亲精心培育着他们;在秋天,大树让孩子们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好像是为了不让寒冷的冬天将孩子们冻坏。想到这儿我的眼睛不觉的湿润了。

继续往前走着,突然看见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我出于好奇走了过去,发现有人在哭,我问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说:“想家了,”停顿了一下又说:“孩子,你不一样,每天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我们呢,离开了爸爸妈妈出来打工,每逢看到这秋雨鞯奶炱,就会不由得想起故乡、想起远方的爸爸妈妈。”这时,我不禁感慨着,在这凉爽的秋天里,有人快乐着、有人忧伤着!想到这儿,我一口气跑回家,站在窗前静静望着那条路,望着望着,我仿佛感受到秋风刺痛了想家的人们,也刺痛了我的心。

篇7:走在路上初一作文

路上有花

年轻的时候,陪伴我的不是零食和玩具,而是薄薄的书本。当时,我不知道很多单词。看着充满童趣的插画,看了《幼儿画报》等童话。每天结束的时候,当我读到“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露出由衷的微笑。这种对未来的描述很粗糙,但却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种子。第一次踏上这条路,用稚气的心在路上欣赏着花的美,听着花的声音。

天空中有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期待着把作文变成铅字。我鼓起勇气,暗暗决定写一篇作文投稿。我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的天空,就像一层厚厚的黑色窗帘。心里有一种恐惧,胆怯,恐惧,对前方道路的怀疑。我好烦,思绪乱成一团,交织成一张大网,把我牢牢捆住。突然,天空中出现了几个银白色的人影,魔术师的黑色幕布走了出来,跳跃闪烁,打破了黑暗。“是星星!”我脱口而出。是的,我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努力闪耀,勇敢地穿越路上的泥泞。

心中有梦想

我不再害怕,我会在脑海里搜索我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把我的感受写成一句话,一句话,一篇文章。最后我把作文扔了。再次翻看手中的杂志和书籍,我的梦想在心里悄然绽放。我的梦想能不能实现并不重要。只要心中有梦想,在文学道路上大步前进,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篇8:在路上初一作文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就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这番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写作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 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和内在修养。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生作文现状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课堂, 看到的又是怎样的现象呢?一位同学曾这样描写作文课:“教室里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在为写作文冥思苦想着。他们的姿势都古怪极了:有的把手插在头发里, 目光在脚尖附近游来游去;有的把脸贴在桌面上, 想借用这冰冷的桌面来冷静冷静自己的头脑;有的索性埋在语文书后边, 只露出两只绝望的眼睛, 死死地盯着黑板。”学生因此将写作课称为“可怕的课”。每每看到这些文字, 我的心里都会隐隐作痛:写作课上学生怎么变得如此的茫然?我们对写作的快乐感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陌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技巧, 学生写作文”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也是被人们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 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 而没有从更深的层面去反思这样一种写作教学模式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了什么。

当前, 作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能摆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协调交互作用却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 颠覆了“学”和“教”的关系, 从而淡化了学生主体性地位。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

二、“拨开云雾见天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个人写文章, 无论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 都应是自我感情的一种宣泄, 都应把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情感表现出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写作应“本于内心的郁结, 发乎情性的自然”。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应该尊重生活的真实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机械的写作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找回学生失落的写作主体性, 引导学生以真话抒发真情, 认真体味自己的情感和独特感受, 这样积累下来, 情感的日记就会日渐丰厚, 自我的情感就会找到归宿, 写作的主体性地位也才会得到体现。那么具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呢?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 那么作文作为一种活动, 一种自然的社会活动就不应该搞特殊化, 而是应该把作文写作生活化。

每人每天都有思想的活动, 都有情感的产生。或是旧情旧思的重温与延续, 或是新情感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 它们有时间的长短之分, 也有程度的深浅之分, 长的深的容易引人追寻, 短的浅的则往往如轻风拂面, 难留痕迹。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定格下来, 它们就会从学生的脑海中消失, 越来越缥缈, 以致趋向于虚无。

因此,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每天都写一点所感所悟, 哪怕只有十几个字, 几十个字。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 每一天都有它的特殊之处, 所以把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 到真正要用的时候一定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不愁言之无物, 笔下无话。年轻的生命经历中, 少的是大喜大悲的遭遇, 多的是因不经世事而触发的感受。我随手摘录一些予以证实:

“我有一只玻璃杯, 晶莹透亮, 毫无杂质。我从不将它拿来做任何装饰, 只是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它。

玻璃杯时常摆在写字台的桌角。玻璃杯很安静, 从不像高级动物那样吵吵闹闹。我端详着这只闪着亮光的玻璃杯, 我的思绪也从此打开。

玻璃杯被我的衣袖碰倒在地, 碎成了好几片。我发现这时的玻璃杯更美了, 因为它有颜色了, 彩虹的颜色。”

从这些文字中, 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真实鲜活的心, 它们以真实的生活体验打动我们的心。

三、“笔随情至皆华章”——学生发挥写作主体性的必然结果

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 达到了“不教”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自己有感就发, 达到“我笔写我心”的境界, 这比老师强迫性布置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消除写作上的恐惧心理, 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也是教育的重要理念, 所以, 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性也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通过教师的诱导使学生的学习包括写作达到“自动化”的境地, 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和写作习惯。如图所示:

当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 写作热情就会爆发, 写作主体性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就会写出令人叫绝的文字, 试举一例:

“我就要满十八岁了!清冷的朝日就要发出炽热的光芒了。我就要满十八岁了!带着羞涩的花骨朵就要张开了。我就要满十八岁了!圆圆的小露珠汇成的溪流就要流动了。我就要满十八岁了!春笋的外衣正在脱落, 窈窕的青竹竿就要钻出来了。”

以上只不过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些零碎的闪光点罢了, 当学生自觉地把写作触角伸向社会, 关注社会文本, 关注生活的时候, 那么他们的写作能量不可估量。

综上所述,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 是素质教育的有利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会继续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当我们把学生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把写作放到一个社会文本的大环境中, 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 审视自身, 那么这样的作文才是学生花样年华中生命的激情舞蹈, 即使不创新也是新概念!当学生的血液里流淌着真正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愫时, 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作文教学, 无愧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法国景点描写下一篇:商务英语专业: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