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

2024-05-10

《赵普》(精选5篇)

篇1:《赵普》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生回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见幻灯片3——9)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

五、细读课文,思索: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六、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八、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十、备课素材: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成两半,扔在地上。

赵普趴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宋太祖见赵普态度这样坚决,只好接受了他的意见。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

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赵普紧紧跟在后面。宋太祖进了内宫,赵普站在宫门外不走。

宫门前的卫士见宰相站在门口不走,只好向宋太祖回报。这时候宋太祖气已经平了,就叫太监通知他,说皇上已经同意他的请求,叫他回家。

十一、教学后记:

1、由于上期在教学《幼时记趣》、《三峡》等古诗文时,我注意要求学生读准文言文的停顿、重音等知识,同时向学生讲解了古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文言文翻译的“九阴真经”、“三字经”),因此,本学期在讲《赵普》一文时,学生基本能准确朗读课文的节奏,基本能回忆起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运用到重点字词句的翻译中。

2、从本学期开始,我每周向学生提供一至两篇浅显的文言文,并分层进行练习,让学生培养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上期精讲全文字词的做法,实行重点突破,并利用幻灯片展示我的做法,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效果明显。[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古代传记,主要通过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来表现赵普以下事为已任的中心。学习本文主要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和对比手法。

要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读文章,查找工具书。

本设计意在一课时内以“读”为线,让学生通过七个阶段的“读”培养在自主阅读中合作、探究、感悟、想象、创造、迁移的学习习惯。准备幻灯机和课外文言短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读

我们的古人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何谓经典?一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对后人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其中我们学过《论语》就是最杰出的经典之一,她曾哺育并陶冶了一代代后人。宋代就有一位宰相独爱《论语》,熟读《论语》,从中获取无穷营养,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并认识这位北宋开国名相吧。

二、译读

1、老师范读,学生跟着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阖(hˆ)箧(qiˆ)薨(hng)龌龊(w chu)掷(zhŒ)牍(d’)忌(jŒ)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太祖/常劝以读书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碎裂奏牍/掷地

2、默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书中注释较多)(1)解释加点词(书中没有注释的): ① 寡学术 ② 及为相 ..③ 手不释卷 ④ 既薨 ....⑤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⑥ 以天下事为己任 .............. 提示:① 少 ② 等到 ③ 放下 ④ 已经

⑤ 推荐 ⑥ 责任(幻灯投影展示)

(2)用流畅的语言翻译几个句子,并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课本中没有注释)

①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② 跪而拾之以归 ③ 普明日复奏其人

明确:①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省略主语,现代汉语中不可省)② 赵普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③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奏”后承上文省去“荐”。现代汉语中不可省)(幻灯投影展示)(3)概括并复述两个故事片断

三、疑读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有疑点的地方,老师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这一过程目的是要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① 赵普能手不释卷,是死读书吗? ② 为何还要写到其它宰相? ③ 哪里采用了细节描写?

四、研读

因为有些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疑难,每个小组各推选一名小组长和发言人。(老师可以见机点拨、指导)

1、关于赵普读书

虽然已到晚年,他却做到“手不释卷”,每回到家里,坚持“竟日”“阖”门“启”箱“取”书来读。并且达到了“次日临政”时,“处决如流”,可见他学以致用,将《论语》中的精髓融入到政务中。这也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吻合。

2、理解对比手法

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赵普少时“寡读书”与晚年“手不释卷”,可见他做到不借年高而废学。

二是赵普和其他在相位者对比,突出赵普的刚毅果断。

3、探讨细节描写 课文叙事简洁,没有冗笔。两处运用了细节描写:一是读书时用“阖”、“启”、“取”、“读”几个动作之词,表现他排除一切干扰以专心读书。二是举荐人才时用“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的细节,反映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也与上文的“刚毅果断”相吻合。而且这些细节描写也体现了语言简洁的特点。

4、概括赵普的性格特点

优点较多:晚年爱读书、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缺点也存在:忌克。

五、创读

这是个边读原文边进行创新性训练的过程,主要是要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语言思辩和表达能力。

1、合理想象赵普晚年读书的情景

(提示: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合理想像赵普坚持不懈推荐人才的情景(提示: 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的神态)

六、背读

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方法(理出文脉),熟读以达到背诵。明确:第一件事主要抓住“少”、“晚”、“既薨”;

第二件事主要抓住先概括写性格,后写一件事。

七、延读

一则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二则引导学生延伸课外,进行迁移、比较。(这个阶段可依据不同学生处理,基础好的学生可安排在课内)阅读《孙权劝学》和《祁奚荐贤》两短文,思考下列问题:(幻灯投影)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祁 奚 荐 贤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1、赵普和祁奚两人各是如何举荐人才的?

2、比较《赵普》和《孙权劝学》,两文在描写人物读书方面有什么不同? 提示:

1、赵普坚持不懈荐人才;祁奚荐才不拘于亲仇(唯才是举)。

2、《赵》文从正面描写赵普晚年爱读书;

《孙》文从侧面(鲁肃的吃惊)来烘托吕蒙读书之勤。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商量确定本课的学习方式 读 译 讲,以读为主。

三、熟读背诵课文。

1、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 寡 阖 箧 薨 龌龊 循默 奏牍 补缀

2、指名读,纠正误读处。

3、领读。

4、训练快速读。

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

5、练习背诵。

师生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

四、合作翻译课文。

1、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注:有些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不要求掌握。

3、学生翻译全文。

五、简析、精讲课文。

1、概括课文内容。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赵普读书勤奋的词语。

3、比较三、四两次上奏与一、二两次上奏在写法上的不同。精讲细节描写的作用。

4、归纳赵普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中心。

六、小结、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阅读《狂生赵普》一文。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课文中关键的文言词义。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4.体会课文利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

成立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话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保住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的最主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宋太祖在这位高级谋士的策划下,利用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使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自动向中央交出兵权;接着,这位高级谋士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削除周边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然后,这位高级谋士又建议宋太祖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中央。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太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讲到这儿,同学们都应该知道了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是谁了。他就是赵普。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这位历史名人。

二、走近赵普。叩开生字之门:

圈点生字,小组分工查阅,互相学习。叩开语言之门: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小组内部互相交流学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圈出小组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小组提出不懂得语句,全班交流学习,教师着重说明难点。小组内部互译一遍,熟悉巩固文意。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译文:赵普年轻时学习[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决犯人如流水。[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品质恶劣[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尝试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二天[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三、探访赵普:

小组讨论回答:课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读书勤奋,奏荐人才

小组讨论回答:你认为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根据是什么? 辅助问题:1.“阖户”读书有必要吗? 2.“处决如流”和读书有关系吗? 3.能排除“某人”与赵普有亲属关系吗?

4.根据你的知识,可以假设太祖之“怒”有些什么样的后果? a.根据略。

b.性格品质参考思路:

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刻苦,学以致用,刚毅坚定,坚持真理,等等。小组讨论回答:从课文中所写赵普的事迹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参考思路:

正面: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

反面:少时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话办事要讲策略,等等。评价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物。

四、风采展示:

同学们,访过赵普,我们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大家应该有一个感觉:在探访过程中,我们直接看到赵普的行为是很简单的(也就是课文叙述非常简洁),但是,我相信大家在探访的过程中,脑海中却早已浮现出了有关于赵普的一幅幅图画,耳边早已回荡着有关于赵普的一个个声音。同学们,我想这就是赵普这个名人风采的魅力所在。所以,下面,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创作一个剧本,再次展现赵普的名人风采。

1.我先向大家展示我在探访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内容。

课文第一段: 阖户 表现赵普读书刻苦勤奋 想到的故事(剧本的形式): 赵普读书

人物:赵普、赵普夫人、舅爷、家人 地点:书房、大门口 [大门口] 赵普:(下轿,迈上台阶)

家人:(赶紧打躬作揖,满脸笑容)“老爷,你回来啦------夫人早上到相国寺进香去了,中午不回来,特地嘱咐小人为你安排中午饭。”

赵普:(神情严肃的一摆手,边说边迈进府门)“知道啦------关门读书,中午饭送到书房吧。”

家人:(赶紧关门)

舅爷:(来到大门口,东张西望,自言自语,扣动门环)“自从老姐姐过世,我十多年都没见到我那外甥女了,今天特从镇州来看看,这外甥女婿的宰相府真气派呀------开门,开门。”

家人:(开门,探出一个脑袋)“谁呀?”

舅爷:(笑着)“我是你家夫人的舅舅,特来看望你家老爷和夫人。” 家人:(赶紧赔笑)“然来是舅爷驾到,稀客稀客-----不过不巧的很,我家夫人不在家,我得请示老爷后才能让你进来------这是规矩。” 舅爷:(有点不耐烦)“真是侯门深似海------快去快去。” [书房] 赵普:(坐在书桌旁,手捧《论语》,如醉如痴,双眼微合,口中念念有词)“„„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家人:(蹑手蹑脚,轻声细气地)“老爷„„外面有人来访„„自称是你的舅爷。”

赵普:(似听非听,还是两眼微合,口中念念有词,只是含糊的摆了一下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嗯嗯„„来访„„不见„„不耻下问„„”

家人:(赶紧蹑手蹑脚退出)[大门口] 舅爷:(焦急地等待,看到大门打开,急问家人)“怎么的啦?” 家人:“对不起,我家老爷读书很忙,不见你啦------你等着夫人回来再说吧。”

舅爷:(气愤得脸色涨红,胡子直抖动,转身下台阶)“哈哈,什么读书!当了宰相就不认亲戚啦------我走还不行吗!”

家人:(赶紧抓住舅爷,手指大门外)“舅爷你别生气-----我们家夫人回来啦。”

„„

2.同学们的活动设计:

课文第二自然段: 怒 碎裂 掷 表现赵普刚毅,镇定,坚持不懈

颜色不变 拾 补缀 参考资料:

1、官职:判官、推官、掌书记。

2、地名:镇州、滁州。赵普四奏

人物:宋太祖,赵普,„„ 地点:金銮殿,赵普家,„„ 剧本内容:„„

说明:通过编剧(表演),我们实际上在体验着一个内容:用细节描写(语言、行动、外貌等)来表现人物的个性色彩。

五、学习小结

篇2:《赵普》

赵普(922—992),字则平,祖籍幽州蓟县(今北京),北宋军事谋略家。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属天津)人。后周时即为赵匡胤亲信幕僚,是帮助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之一。

北宋建立后,历任枢密使、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针对五代军阀割据的情况,建议宋太祖赵匡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不让名位已盛的大将掌握兵权。赵普的建议为宋太祖所采纳,对北宋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宋太祖在统一战争中所执行的“先南后北”方略。赵普也曾参与制定。赵普原为村学究,无甚远见卓识,故宋初“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与赵普也有密切关系。赵普为相,刚毅果断,然亦颇专权,太祖末,罢相,出镇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南)。太平兴国六年(981),他帮助宋太宗赵炅制造所谓“金匮之盟”的伪证,声称杜太后临死前,命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宋太宗,由赵普起草誓书,藏之金匮。赵普遂得以复相,并参与迫害宋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不久出镇邓州(今河南邓县)。后又入相,又出为西京留守。赵普罢相期间,仍不断向宋太宗上奏,对军政大事提出建议,淳化三年(992)三月,以太师、魏国公、给宰相俸禄的优异待遇致仕。不久病死。

后唐末,其父赵迥举族迁居常山(镇州郡名,今河北正定);后晋天福七年(942),赵迥虽又举家迁居洛阳并长期定居,因原籍已属契丹境,以后便自称“今为常山人”。

赵普的曾祖父,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或五代初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都是六、七品官员,虽非“世胄”,亦非小吏。唐末、五代虽然战乱不断,而科举不废,除个别年份外,仍然每年举行,但赵普祖先入官似均非由科举,祖父、父亲都是藩镇僚属。

赵普青少年时也曾读书,但无甚学识,科举之途无望,遂步父、祖后尘投充州、镇为僚属。后周初年,赵普“初罢陇州巡官,到京日,至日者王勋卜肆问命,次帘下,看鲁公(范质)驺殿稍盛,叹曰:‘似此大官修个甚福来得到此。’勋曰:‘员外即日富贵,更强似此人,何足叹羡,往往便为交代亦未可知。’后果如其言”。从王勋所说赵普日后接替范质相位,则应是后周广顺元年(951)六月范质任宰相以后,赵普初任陇州巡官当在后汉时。显德元年(955)七月,刘词任永兴军节度使、行京兆尹,赵普被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同事。次年十二月刘词死,虽然刘词在遗表中向朝廷推荐赵普,但没有被朝廷任用,此后行踪当是如王铚所说,在滁州教蒙童为生。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的淮南时,滁州“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此次世宗亲征,除以向训、王朴、韩通等留守东京外,文武大臣们例皆从征,宰相范质亦在从征之列,“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赵)普为军事判官”,为州的幕职官。

赵普与赵匡胤的初次相见在滁州,不论是赵普“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还是赵匡胤微服私访赵普于村中私塾,赵普从此与赵匡胤结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当时也领兵在淮南作战,生病于滁州,赵普不仅朝夕侍奉,又与赵匡胤父子攀附为同宗。不久,后周退兵,滁州复归南唐,赵普调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年,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随后又兼领匡国军节(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辟赵普为节度推官,赵普从此投入赵匡胤的幕府。显德四年,赵匡胤改领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次年又改领忠武军(许州,今许昌)节度使,赵普一直留在赵匡胤的幕府,原刘词的幕僚楚昭辅、王仁赡也先后投入赵匡胤幕府,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显德六年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同月,世宗死,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为赵匡胤篡夺帝位提供了良机。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正月元旦,在赵匡胤的精心策划下,指使人谎报辽军入侵,后周宰相范质等仓卒命赵匡胤率禁军北上抵御,于初三日当晚到达在当时黄河南的陈桥驿,次日清晨发动兵变,“都押衙上党李处耘,具以其事白太祖弟匡义”,赵匡义“即与处耘同过归德节度掌书记蓟人赵普”,赵“普与匡义入白太祖”,“陈桥兵变”成功,“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执政谕意,又遣楚昭辅慰家人”,在“义社兄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的内应下,赵匡胤顺利地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为稳定局势的需要,也由于赵匡胤幕僚们原来的官职太低,宋朝建立后只得仍留用范质、王溥、魏仁浦为宰相,吴廷祚为枢密使。在随后升迁的霸府幕僚中,位列第二的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参与掌握枢密院的军事大权。同年五月,从征平定潞州李筠。八月,即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在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第一个升为两府大臣的。

宋太祖自建立宋朝以来,最关心的是如何避免继后周而成为第六个短命政权,赵普建议对方镇“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借以加强皇权;对名望已高的石守信等军事将领,采取收其兵权的方针,以避免可能的“兵变”,都被宋太祖采纳而先后实施,并逐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赵普也日益受到信任。建隆三年,留用的枢密使吴廷祚首先被罢职出为节度使,赵普接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日被罢相时,学识不多的赵普,显然事前并不了解新宰相的任命制度,因而没有能在罢免旧相前,向宋太祖提出合适的建议,以至于在建国的第五年,出现任命赵普为新宰相时,敕书没有在任宰相签署的尴尬场面,最后不得不以皇弟、“使相”赵光(匡)义的同平章事衔署敕,这是自唐中叶设使相以来,使相行使宰相职权唯一的一次。

赵普任宰相后,虽尽心辅佐太祖,但赵普“独断政事,太祖疑其专恣,欲用薛居正、吕余庆为相,普恶其与己同列,但令参知政事”。当时,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于是召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同年四月,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于(赵)普”。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的官衔一事,到咸平二年(999)即受到宰相李沆在《重修太祖实录》中批评,李焘记述:“史臣李沆等曰:案唐故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今谷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丞相下一等,谷失之矣,议者惜之。”宰相李沆直接批评的虽是陶谷,实际上也批评了当时的宰相赵普之失。赵普虽“寡学术”,却很有权术,对可能与其相位相近的官员,不仅排挤,甚至进行陷害,这次他不仅阻挡了薛居正、吕余庆进入宰相的行列,而且一改隋唐以来只设宰相,不设副相的制度。由于创设的副相(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将参知政事处于宰相助手的地位,不能参与决策。宋太祖原想起用资历学识远比赵普为高的窦仪任宰相,但“赵普忌窦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排挤了窦仪。其后宋太祖又想起用冯瓒为相,赵普就一再设计陷害冯瓒,赵“普言(冯瓒)法当死,太祖欲贷之,普固执不可”,必欲处于死罪,冯瓒被流放登州沙门岛(今山东长岛)。赵普从此日益擅权,“尝于视事阁坐屏后设二大瓮,凡中外表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瓮中,满则束缊(束以乱麻)焚之,以是人多怨者”。开宝六年(973)六月,雷有邻告政事堂官员受贿作弊,他们都得到宰相赵普的庇护,宋太祖在查实情况后,决定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升政事堂,与宰相赵普同议政事以分其权。八月,赵普罢相以“使相”出为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三城节度使。

开宝九年十月,皇弟晋王赵光义在宦官王继恩的策应下,夜入皇宫,“斧声烛影”,杀死病中的宋太祖夺取帝位,是为宋太宗。也是武夫出身的宋太宗,可能对皇位在正常继承的情况下,新皇帝在即位的当年,仍使用去世皇帝的年号,到次年元旦才改用新年号的制度不了解,急于在十二月初一,即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即使是竭力为宋太宗继承问题进行粉饰的南宋史学家李焘,也不得不说:“上(太宗)以亲政逾月,特与天下更始,非故事也。”

次年三月,赵普自河阳入朝,升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请,后虽又升太子太保,但没有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适有原宋太宗幕僚如京使柴禹锡,告皇弟秦王赵廷美(匡美、光美)骄恣,可能有阴谋。太宗召问赵普,富于权术的赵普感到升迁的机会来临,立即表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随后又编造了“金匮之盟”,据说是建隆二年六月,太祖、太宗的生母杜太后死前,对太祖说:“汝死当传位汝弟”,而且是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上(太祖)藏其书金匮”。使宋太宗“大感悟”,赵普编造的故事,为他杀兄夺位制造了“合法继承”皇位的“根据”,解决了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问题。他立即对数年来没有重用赵普表示歉意,“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于是,以赵普为司徒兼侍中,这是北宋前期最高的宰相职衔,遂成为首相,后又封为梁国公。

赵普任相后,积极迫害秦王赵廷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赵廷美罢开封尹,改授西京(今洛阳)留守。同年五月,又设计诬告秦王赵廷美与次相卢多逊勾结谋反,卢多逊全家被流放崖州(今海南崖县西北);赵廷美“勒归私第”,秦王府幕僚、小吏6人被斩。赵普又指使开封知府李符,诬告赵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赵廷美因而被降封为涪陵县公,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在宋太宗、赵普的淫威下,当时没有人敢为赵廷美说话,只有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独申救之”,也无济于事。次年十月,赵普再次被罢相,以“使相”侍中衔出为武胜军(邓州,今属河南)节度使,后移山南东道(襄州,今湖北襄樊)节度使。在宋太宗次子赵元僖的推荐下,端拱元年(988)二月,再以侍中为首相。淳化元年(990)正月,赵普因病罢相改任西京留守。淳化三年(992)春,以病求退,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禄以养病。七月十四日,病死,终年71岁,追封真定王,谥忠献。

篇3:融汇者赵普

9月末的一个傍晚,持续了一天的秋雨仍未结束,赵普急匆匆地赶到央视梅地亚中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之后,他还要赶赴另一个地方,商谈他即将担任“全国消防形象大使”的工作安排。

自1999年首次接触公益以来,赵普代言并参与了近20个公益项目,包括贫困助学、法律援助、老兵回家、顺风车、安全用药等等。

几乎每天,赵普都会接到公益圈朋友的电话和微信。“老兵回家”的节目要在央视播出,找哪位记者发稿、表述分寸怎么拿捏会征求他意见;“9958宝贝别怕”项目的微信公众号,即使换张照片,也要找他;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要开理事会,要找他确认开会时间。

最近,他为“2014美丽童行-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慈善夜”写了一幅字送去拍卖。去年,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其4尺横幅作品《一默如雷》拍卖了40万元。这一次,他先写了“光明磊落”四个字,“喜滋滋地盖上章送过去”,结果被“劝退”,说这几个字太正了,主办方觉得竞拍者恐怕hold不住,最后改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如果组织者还不满意,我会继续写,直到他们满意为止。毕竟这是募款的重要载体。”

荧幕上,他是正直敢言的新闻主播。荧幕下,他是公益人“普哥”。

1999年,在北京电视台担任主持人的赵普,通过一档名为《公益歌曲大擂台》的节目,对公益有了最初的认识。从那时起,他便以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游走在官办和民间公益组织之间。这种“双重身份”是冷热交织的,他在抱有巨大热情的同时,对看到的每个细节都投以职业的冷静。

“参与公益丰富了我观察这个国家、社会的维度。公益成了我观察社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你能看到细微的局部,同时也能看得很远。”赵普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2012年春节前夕,“春节回家顺风车”主发起人王永给赵普发短信,邀请他参与该项目的发起,赵普回复“好”。王永又发,“明天我们搞启动仪式,你能不能来参加”,赵普回复“行”。在王永看来,赵普作为著名主持人,他的加入本身就是很大的支持,有品牌影响力。“他当时和我讲,这个事情,我愿意参与有两点原因:第一,我支持你,这是朋友的事,也是好事;第二,对央视也是好事,可以体现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王永回忆说。

当时,央视也在发起帮助大家春节回家的行动,顺风车正好合拍,“这不是你一己之力能做到的事情,不可能由我来调动中央台为公益的事出力。做公益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要学会四两拨千斤。”赵普说。

今年“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国家领导人大规模参与到抗日战争纪念的大型活动中,其中,国共两军代表都有参加。他马上和“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讲,“你要借机发起更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有国共两边的老兵参加活动,这不是时机吗?你在民间奔走这么久,为国军抗战老兵筹资,国家领导人现身纪念日不就是明确的支持信号吗?民政部门的推动可能会因此加快,特别是地方民政部门。”

赵普说,他在公益慈善领域的作为,从来没有在职业平台上遭遇任何压力。没有任何人告诉他,某件事情不能参加,某件事情要多参加。“事实上,央视新闻中心是鼓励我们参加公益的,只不过要经过一定程序,需要备案,这对单位管理也很正常。”赵普说。 互通有无 赵普称自己是一名“融汇者”。“我觉得中国的现代慈善才刚刚起步,不论是官办慈善的升级还是民间草根慈善的萌芽和发展,都需要观察和总结。我在和不同慈善组织交往当中,可以融汇,我希望他们互相借鉴。有人曾把官办慈善讲得一无是处,但是官办慈善有很多传统的优势。民间慈善旺盛的生命力、动员力,也值得官方慈善学习,特别是他们自我管理、约束、纠错的能力。”

2004年,赵普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主持人爱心社团—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爱心团。当时,他已担任北京希望工程爱心大使。他想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影响力。他请来同事—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余声出面做团长,自己则包揽了具体事务,开启了北京电视台与北京希望工程的公益合作。

赵普认为,这一组织得以运行到现在,正是由于建立在共青团组织的基础上,而不是一个纯民间组织。

后来在做顺风车的过程中,为了让既住在一个小区又在一个地方上班的人一起拼车,他们发动了居委会和不同单位的团组织。“团组织有青年志愿者,是现成的,我们就把这个项目嵌入进去,既丰富了他的项目,同时减轻我们的人力负担。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是原来组织架构里就有,所以建立信任关系就简单。不需要我们走进社区,打个牌子组织拼车,别人会怀疑是不是骗子在这骗钱。”

赵普曾把他的奥运火炬捐出来,拍卖了150万。后来,这笔钱被用来建设贫困地区的学校操场。“希望小校只能满足读书、教学的最低需求,他们的体育设施还是相对缺乏的。奥运火炬只是个标志物,对我只有个纪念意义。换成善款来用更有意义。”

作为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理事,赵普多次在内部提出要重视新媒体传播手段。在官办组织信誉备受质疑的环境下,理事会经过讨论决定,坚持不从善款中提取工作经费,“我们一直在坚持,从两方面筹款,一个是项目费用,二是工作经费。虽然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也值得思考,但官办慈善在现阶段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得把事情做得格外干净。”

有很多人都建议赵普做冠名基金会,但他从来都拒绝。“我不沾钱,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洁身自好,而是我没能力管好钱,管理慈善费用是非常难的技术性问题。” 置身其中 赵普从来都有自己的坚持。在他的职业历程中,经历过3次下岗。1998年,他因为与制片人在工作上意见不合,差点中断了在北京台的大好前途。

他回忆说:“你下岗、转岗,你当然要有所坚持,但也要有所妥协。在北京台下岗就是我不懂妥协,又不是什么重要原则问题。电视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但你盲目坚持可能是因为沟通不力,你没学会妥协。妥协会让事情解决得更好。这需要你放下一点架子,学会沟通,这就是经验。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会不会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那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获得的。你要把事做成,就要让他坚决拥护你,彼此成为伙伴。”

现在的赵普对公益的事基本上有求必应,很少拒绝别人,“他们很不容易,又不是为了自己。你要参与这个事,不妥协不可能,慈善团队最要学会妥协与合作。”

2008年汶川地震,赵普因在主持中情绪激动,一度哽咽而广受好评。然而,回忆当初,他却说:“我不是随便流眼泪的人,只是觉得你应该认真去面对。我觉得只要你投入进去,动情就是个副产品。你能帮到他们才是最好,你光哭能有什么用?”

为了给失去双腿的周焕瑜换假肢,他一个电话打给康复之家老板,讨论这个孩子从3岁到12岁要换多少假肢,在哪些康复中心康复,是美国的最好还是瑞典最好,国内哪个医生最专业。“他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我说你有时间就去看他,我都没去,我不需要迎接‘具体帮助’的那一刻。”

在赵普看来,你是公众人物,并不意味着你天然比别人高明,你本身也是需要被教育、引导的,只是你可能比别人走得稍微靠前些。你不但要和别人平等,有的时候还要比别人低。像发帐篷、账目登记这些事,人家做得会比你好。“我们公众人物做慈善,如果有可能,尽量多参与,项目之间可以互补。”

“这样做更适合我,我能力有限,我不比别人更好,我是一直在想着让自己进步的那个人。我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赵普说。

篇4:赵普文言文

一、甲:《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习吏事()及为相()手不释卷()阖户()....

2、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

①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___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

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

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

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

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

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

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

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读之竟日()他日补缀旧纸()...

卒用其人()必以人祠,乃雨()..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太祖常劝以读书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B.复奏如初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

D.凡吾所以求雨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三、《赵普》拓展阅读

典型例题:

1、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常劝/以读书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D、普/明日/复奏其人

2、你知道赵普为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而策划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吗?拓展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

宋太祖的时候,韩王赵普担任宰相,宋太祖外出,忽然驾临来到赵普府第上。当时两浙

王钱俶刚刚派遣使者送信并且携带十瓶海物来到韩王府第,把十瓶海物放置在左厢房里。恰

逢皇上的车驾到,赵普就仓卒出来迎接,来不及退避。皇上看见这些东西,便问那是什么,韩王按照实际情况来回答。皇上说:“这些海物一定很好。”当即命令开启那些瓶子,都是装

满的金瓜子。韩王十分皇恐,顿首谢罪说:“我没有打开信,确实不知瓶子里的东西,如果知

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却它们。”皇上笑说:“尽管收下它们,不要过虑。那些国家

大事都是由你所拟定的。”因此让韩王感谢自己并且收受它们。韩王开封的房子都是用这些金

子所修砌的。

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

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四、阅读《赵普》,完成第1—4题。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少习吏事学而时习之B、跪而拾之以归先帝不以臣卑鄙

C、家人发箧视之发闾左谪戍渔阳D、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徐公来,熟视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3、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

原文回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赵普》第二段(《宋史·赵普传》)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

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

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4、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赵普》第二段(《宋史·赵普传》)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臵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卒用其人()(2)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3)上怒,诘其故()(4)自当有史官书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太祖乃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普又以其人奏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苛政猛于虎也

3.翻译下列各句。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臣以尚急于弹雀。

(3)汝怀齿,欲讼我耶!

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

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不止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

3.与例句“刑以惩恶”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帝竟从其请。②左右皆震恐。

篇5:《赵普》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重点实词和常用虚词的意思及用法。

2、会翻译课文。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字词——翻译课文——分析细节——认识性格的方法、流程学习。

2、以读、思促说、练,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刻苦学习的观念。

2、认识赵普刚毅果决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

教学突破: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结合说议,逐步深化。

教学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有关赵普读书时的图片;

2、重点实词及常用虚词的意思及用法的投影课件;

3、板书设计课件;

4、赵普性格特征的总结投影课件。

学生准备:

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了解赵普: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关键不在他的外表,了解性格、人品是极为重要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位古人,看看其事其人。(投影显示赵普的.图片及简介课件,并放朗读录音。)

2、投影显示字词课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听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随时标出自己读错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复习学习古文的常用方法(解释词语,调整语序,补全成分。)让学生对照注释,自学加合作探究课文。要求:

(1)知道每一个词的意义,注意古今用法的差异。

(2)通过补充成分,调整语序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2、要求学生提出疑问,归纳用法。

三、集体合作,质疑解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让学生提出疑问,出示重点字词课件,集体讨论,排疑问难。

2、与学生讨论学习心得。1。提出疑问,先小组内合作,再集体讨论疑难。

2、总结归纳学法心得。

四、分析细节,体会性格。

1、让学生划出赵普学习认真的词语。

2、划出第二段中赵普推荐人才时的细节描写的地方。说说你从中看到赵普那些性格特征?1。划出赵普读书不辍的词语,感悟他勤奋的精神。

2、划出细节描写的词句子,体会赵普重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格。

五、读思结合,背诵课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读出古人的读书的韵味。熟读成诵。读思结合,熟读成诵。

本课总结:

上一篇:幼儿教师暑期家访心得下一篇:自由飞翔歌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