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2024-05-16

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精选6篇)

篇1: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曲靖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刘副部长、周厅长,各位领导:

曲靖地处五千里珠江源头,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全市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1区,总人口616万人。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汽车、化工、建材和工业原料基地,主要农产品粮食、油料、蚕桑、畜牧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的烟草工业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曲靖有工业行业的35个门类,已初步形成烟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造纸、粮油加工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2010年市内生产总值达1005.5亿元、同比增13.1%,是“十五”末的1.2倍、年均增长13.4%,城镇化率为37%。2010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进入了全国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行列,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省级园林城市。曲靖市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均位列云南省第二。

一、曲靖水资源概况

曲靖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倾斜过度地带,境内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河谷、槽子相间分布,市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8%。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9条,以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等为主要干流,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美丽的珠江就发源于我市的马雄山南麓。曲靖虽然河流众多,但源短流急,干湿季节分明,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1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3.87亿立方米,仅占全省的6.1%。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又地处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天然径流很难直接利用,有效水资源量仅为64亿立方米,人均有效水资源量1061 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在12%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503公里的水质评价河段,水质为一至三类的河长仅128公里,占30.8%。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3126.7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5.53%,水土流失造成了生态破坏、水源枯竭,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在中等干旱年(保证率75%)全市2020年将缺水15.1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7.6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曲靖作为云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和汽车工业基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需求压力也不断加大,缺水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曲靖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兴修水利,解决水问题,历来是曲靖各届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水利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尤其是 “十一五”以来,随着水资源瓶颈制约问题的凸显和水资源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不断强化,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改革步伐赢得广泛共识,各级对水利投入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曲靖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突出水利优先地位,众志成城克服了雨雪冰冻及严重旱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抢抓扩大内需及中央、省、市各级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通过政策扶持、投资拉动、项目支撑、改革促进,不断加快水务发展改革步伐。5年间共完成水

利投资50.1亿元,是“十五”水利投资19.12亿元的2.6倍,特别是2010年,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不遇特大干旱、马龙“6.25”特大洪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市迎难而上,化危为机,进一步实现水务事业大发展,年内共完成水利投资20.2亿元,是“十一五”之初年度投资的3.5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利年度投资记录。“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开工建设3件中型及12件小

(一)型骨干水源工程,完成60件小

(一)型及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130.6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855平方公里,完成干支渠防渗386.4公里。“十一五”成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抢抓机遇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时期,水利建设年年上台阶,水利投入连续5年大幅刷新纪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夯实。到“十一五”末,全市共建有各类水库672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24座、小型646座),塘坝1855座,“五小水利”工程21.4万件,蓄水工程总库容达17.7亿立方米,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71万亩,水利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曲靖水利“十二五”规划情况

“十二五”我市水利将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紧紧抓住西南五省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部省共建山区水利发展与改革示范区、云南省水利建设两个“一百工程”和我市实施“兴水强市”战略的有利时机,切实抓好各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

(一)“十二五”水利发展战略布局

根据我市不同地域特点,对经济发达,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曲靖坝子等中部地区,将突出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城市节水治污为主的内涵发展,抓紧实施车马碧、黑滩河等调水工程,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对贫困面广,人口众多,同时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的北部地区,将突出以加强水利开发扶贫的基础设施为重点;对经济较落后,少数民族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的南部地区,进一步加大以阿岗水库为代表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摆脱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根据我市不同的地形特点,平坝地区以大中型蓄水和调水工程、防洪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为主,半山区以中小型蓄水工程、引提水工程、农村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为主,山区以“五小水利”工程为主,形成切合实际、布局合理的水利发展梯次布局。

(二)“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

全市水利“十二五”规划总投资184.3亿元,以水源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水源工程。规划新建蓄水工程129件(其中续建中型水库3件、新建大

(二)型水库3件、中型水库15件、小

(一)型水库82件、小

(二)型水库26件),总库容10.05亿立方米,改善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42.61万亩,规划投资102.8亿元;新建引调水工程8件,改善灌溉面积2.93万亩,规划投资2.38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4件(其中中型2件、小

(一)型38件、小

(二)型24件、中型病险水闸11件),改善灌溉面积18.0

1万亩,规划投资4.27亿元。我市拟建的阿岗、车马碧大

(二)型水库,现已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其中:阿岗水库位于九龙河上游罗平县境内,总库容1.58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5.15亿元,现已完成了《九龙河流域规划报告》和《阿岗水库项目建议书》,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车马碧水库位于马龙河上游马龙县境内,总库容2.3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3.22亿元,现项目建议书在咨询水利部水利规划总院、长江委、珠江委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主管部门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修订稿已由云南省发改委、水利厅呈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争取中央、省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规划投资11.7亿元,解决238.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我市人饮安全问题。

3.山区小型水利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力度,规划在山区、半山区和干热河谷区,建设26.26万个小水池(窖),解决103.47万亩山区零星耕地灌溉问题,总投资15.1亿元。

4.防洪工程。加大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力度,规划对全市62段、总长433.95公里的中小河流重要险工河段进行治理,使我市县城城区段及其它重点河段(有防洪要求的乡镇及重要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规划投资15.7亿元。同时,加快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防体系。

5.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在生活供水集中的水源地,规划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总投资3.15亿元。

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续建、新建大中小型灌区配套工程、新建小型水源灌区和灌区排涝工程共计246件,改善、新增农田灌溉和排涝面积253.38万亩,规划总投资21.98亿元。

总之,一直以来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曲靖水利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显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作用。但我们也清醒看到,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曲靖水务改革发展仍明显滞后,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依然存在,水务改革发展任重道远。为此,恳请水利部对我市的水务改革发展工作继续一如既往予以关心重视,特别对我市阿岗、车马碧等一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尽快开工建设,有力提升全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我们也一定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总体部署,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千方百计调动各方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投入水利、建设水利,全力推动曲靖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2: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规划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高瞻远瞩,对历史负责,为后人着想,解决好历史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好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编制保护规划,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及历史保护名城、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市域自然、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好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品位,促进黄山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规划原则

呈坎镇作为黄山市中部重要的小城镇,应协调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加强村镇用地的规划管理,要妥善处理城镇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关系,重视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实现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1、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通过历史环境的保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造更有利条件。

2、保护和利用的原则。在对历史文化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对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和开发。

三、规划目标

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秉承真实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抓住重点,凸显文化底蕴和城市的人文个性。

以保护为基础,旅游开发为手段,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实现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规划期末,大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Ⅱ、Ⅲ级标准,空气污染浓度值符合(GB3095-1996)要求;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国家Ⅲ类地面水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镇区噪音昼夜等效声级控制在45-60分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镇区绿化覆盖率50%。

四、自然资源保护措施

1.农村生态保护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保证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控制农业污染。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倡使用高效农业发展中伴随着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无(低)毒农药。禽畜养殖业的发展与布局应考虑周围环境的承载力,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对于重要的生态动能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等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居民区、文教区等敏感区域,要划定为禁养区域。

(2)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液化石油气,进一步发展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使清洁能源比例不断上升。

(3)强化水土流失的防护。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适当修筑梯田埂并实施茶园密植。坡度15°以下缓坡地应沿等高线栽植,15°~20°坡地应修筑等高线水平梯田,梯地水平面最窄处不少于1.5米,土层深度要求30厘米以上,土壤为壤土、沙壤土;20°以上坡地和立地条件较差的,如石砾土、贫瘠土退耕还林。

(4)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遵循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坚持生态、景观、示范和观光相统一的原则,建设高标准林业生态区、农业观光区和水利景观区、重点开发支柱产业,大力指导开发有机茶、蚕桑基地,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

2.森林资源的保护

(1)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扩大公益林比例。划定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公益林,进行重点保护,加快生态薄弱地的植被恢复,同时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

(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对部分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3)森林保护工程。森林保护工程主要包括防火能力建设,营造防火林带和林道,添置放火器具与消防物资,建造瞭望台哨,完善交通、通讯与火灾报警监视系统,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以林场或林业站为单位设预测预报点;以生物措施防治森林虫害;防止松材线虫等严重病虫害的传入、传播。

3.水资源持续利用

(1)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退耕还林,加强水源林的保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确保从源头保护水资源。

(2)加快水利、防洪工程的建设。规划采取以下措施: ①疏浚清理河道,严禁向水体倾倒各种垃圾; ②严禁建筑侵占河道,尽量扩大河道断面;

③疏浚完善原有排洪沟,沿河道两侧新建防洪堤岸。

(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搞好水土保持工程防洪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而提高生态经济转化和循环效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保护层次

呈坎镇物质文化资源包含二个层次:古村落、文物建筑。

2、保护原则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其进行保护,由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并结合本规划划定的重点保护区,划定紫线范围并公布,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紫线管理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紫线范围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部分,并应该由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入口处进行文物的挂牌说明。

3、规划保护措施 ●古村落

1)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2)保护好古村落传统街巷格局。整治重点文物古迹建筑周围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房屋; 3)核心保护区内严禁新建建筑,对已建的要进行整治,要严格控制为1-2层,为传统徽派建筑建筑形式;建筑控制区建筑高度可逐渐升高,但是应以徽派建筑形式为主;

4)保护好村落自然环境,周围山场退耕还林,低处种茶桑,高处植树,河道清淤,严禁倾倒垃圾。

古村落保护建议名单:呈坎、灵山、东干、水埠口、杨干、容溪、上汪村、里塘、小容、新安等10个村庄。

●文物保护单位

篇3:浅谈国土资源规划与保护

国土资源保护是指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托孤资源, 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服务与人类当前, 同时注重后代人的需要, 在时间配置上达到对社会最优。国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依赖、彼此促进的。保护了国土资源, 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发展了, 又可以为通过资源保护提供经济技术条件我们要科学地解决好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的关系, 既要考虑经济效益, 又要考虑生态效益, 促使国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我国当前在国土资源调查、资源保护与管理、国土整治等领域的有关规划和保护政策作出了相应的论述。

1 指导方针和目标

1.1 国土资源规划与保护的指导方针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长期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是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的总方针。国土资源规划的指导方针是, 坚持把整体的保护国土资源的整体性控制, 最终将国土资源建设的发展进行下去。在调整资源的开发的利用中作为结构的整体性调控来作为重点, 并积极地运用科技创新作为动力, 坚持把保证国家资源安全作为出发点。

1.2 国土资源规划与保护的目标

国土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能够满足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资源准备工作, 保持耕地的整体总量的平衡, 保证能源的建设和矿产的供应安全保障, 国土资源的建设的利用效率中不仅要保障布局合理, 还要做好整体的资源控制, 最终建立起资源要素的市场体系, 健全国土资源的控制, 提高其管理水平。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填补比例尺地址调查空白区, 初步摸清全国矿产资源“家底”, 发现与评价一大批的战略性的调整工作, 及对整体的资源控制, 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实施,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新的后备阵地, 并完成了一整套的全国资源的潜力评价, 对重要的山河以及经济区的建设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因此, 建立动态的检测系统, 对一些地区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地及实时检测和预防, 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用地,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

2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不仅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 还要在整体的资源管控中进行综合性调控, 保证在此之前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工作,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资源保障。深化改革, 依靠科技进步, 应用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2.1 基础地质调查

围绕国家重要经济区、大中城市发展的需要, 主动扩大服务领域, 对于一些区域地质的情况进行综合性控制最终保证国土资源的整体性控制。统一组织和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的同时, 发展重大地质科学理论。

2.2 土地资源调查、监测

全名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基本完成村庄地基权属调查, 全名开展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调查与评价、农用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

3 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自然保护”是指“理性地使用环境, 以达到人类生活的最高品质”。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1 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的基本原则

国际性自然资源保护趋势是, 政府运用立法和经济手段, 保护和管理好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鼓励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持续使用和管理;保护森林、发展树木、森林和林地的多重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作用与功能, 并把它们的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防止沙漠化蔓延, 对尚未退化或仅仅微退化土地的使用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 使用无害于环境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中国开发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原则是,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3.2 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3.2.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

在实施国土资源管理中不仅需要调整整体的资源, 还能有效地改善耕地, 将整体的耕地保护计划着实的进行下去, 这样在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上, 将国土资源进行有效地调控, 正确的处理经济的发展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这样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 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监理和完善耕地保护新机制。建立耕地的预警机制, 这样不仅能够形成一种土地的监督机制,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3.2.2 科学的发展国土资源正给你的矿产资源, 保障安全供应

生产, 并对整体的开源节流进行控制, 保护与开发并重, 这样统筹的规划, 合理布局, 从整体上控制矿产资源的总体的开发量, 调整与优化矿产结构, 并从整体上加强矿产资源的优化与控制, 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 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原则,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和绿化荒山荒地, 恢复林草植被, 极力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文灿.国土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 (12) .[1]潘文灿.国土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 (12) .

篇4: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据介绍,《规划》是依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的,是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根据内蒙古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成果,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56m3,基本和全国人均占有量相同,但是分布很不均匀。全区水资源地区分布是东多西少,总的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减少。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06.60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6.22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量为96.87亿m3。

据了解,规划预测全区2015规划水平年多年平均总供水量为211.88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99.41亿m3,外流域调水9.92亿m3,地下水供水量为92.14亿m3,其他工程供水量10.40亿m3。全区多年平均需水量为216.02亿m3,缺水量为4.15亿m3,缺水率为1.92%。

十二五期间,全区规划供水、调水工程、合理开发地下水工程建设和其他水资源利用,多年平均新增供水量30.6亿m3,其中新增地表水供水量15.9亿m3,新增地下水量4.6亿m3,其他水资源利用量10.1亿m3,基本可以满足自治区城市安全饮水、煤电等城市重要工业用水、发展农业及饲草料节水灌溉用水,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缓解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状况和发电等综合用水,提供供水保证。

篇5: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第九章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七条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基本目标 根据“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及“马边县域规划”要求,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实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以及马边特色文化的保存与保护,推进马边生态产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精神文明有更大进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8(9)分类号:F59关键词:

篇6:曲靖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前 言

平谷区处于北京市三大生态圈的外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圈。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北京市郊区发展的关键性的约束因子之一。北京市对平谷区的五大功能定位中,“生态涵养”、“优质农业”、“休闲旅游”这三大功能的发挥必须以优良的生态资源为最直接的基础。从全局考虑,水资源是北京市、也是平谷区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保障北京市应急水源地——平谷水资源的安全,是今后水资源保护的重点。

平谷区属独立水系,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之具有相对良好的水源条件。“十五”期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水源保护的规定和办法,依法加强和深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或不足。当前,平谷区水资源的“量”和“质”的状况都不容乐观。根据平谷区水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通过全面分析与评价,制定“十一五”期间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是平谷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当务之急!

第一章 指导思想——战略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用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来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应用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平谷区的实际,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集中力量解决水资源保护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以改善生态、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循环经济理念:作为首都的郊区,产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步,要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从规划的源头就开始体现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新的发展观。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才能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系统也需要一定“质”和“量”的资源,特别是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水,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量水而行。以发展为中心,将水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的、高端的、环境友好的优势产业。

第二章

基本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平谷区水资源保护是一个高层次的长期规划,应该对五年计划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统一于一个整体,将过去单一的、以经济增长为主的目标模式,转变为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生态经济模式,形成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主导的多元目标结构。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契机,同时促进三大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的增强。

2.2 因地制宜原则

平谷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和应急水资源地,必须从这一背景出发,并结合平谷区的具体情况,体现地方特点,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平谷特色。平谷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特点,有利于水资源的汇集和利用,但也容易使“水问题”集中产生。山区、半山区和平原自然条件不同,需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提高保护的实效。

2.3 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

要根据相关流域规划和保护条例等法规,对平谷区内流域进行全面规划,合

理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尽量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工业,扶持少污染、高产值的产业,严禁新建、扩建水污染严重且难治理的产业;推广“生态农业”,以生态环境工程推动水质保护,合理开垦坡地,25度以上的坡地要限期退耕还林,大力推进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平谷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林木的质量,提高其生态涵养的功能,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

2.4 循环再生原则

把生物圈内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重利用原理应用于水资源保护规划,以获得对水资源的最佳利用,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5 动态平衡原则

鉴于平谷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和其在北京市的功能定位,要重视生态平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要注意保持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在水资源动态平衡中,要高度重视维护生态环境的用水权利,保障生态环境需水。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量水而行,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2.6 依靠群众,共同参与原则

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保护水资源,人人受益。广泛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既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章 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谷区水资源较丰富,主要为天然降水,过境客水和地下水。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由于特殊的山地-盆地的地形框架,平谷区地下水储量较丰富,也相对较稳定。地下水位最高峰值与降水最高峰值基本同期出现,降水补给是其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可采量的分布以平原地区为主。

3.1 水资源量衰减,供水形式严峻

近年来,由于天然降水逐渐减少,平谷区水资源形势趋于严峻。1999年-2004年连续六年年降水量均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致使地表蓄水大幅减少,地下水位

持续下降。常年性河流流量明显减小或出现断流。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山泉出水量明显减小,山区半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北京平谷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启动后,每年向首都供水1 亿m3,平谷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3.2 水质恶化、水体污染趋于严重

2004年平谷区污水排放总量为0.119亿m3,其中工业废水0.0434亿m3,生活污水0.0756亿m3。据估算,2004年污水处理率却只有30%。全区呈现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严峻形势。

主要河流污染严重:泃河、洳河水系,山区、半山区水质较好,但平原河段水质较差,多数断面出现劣Ⅴ类水,水质污染指标主要是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

三座大中型水库水体污染程度也有所增加,其中海子水库仍为Ⅲ类水体,黄松峪水库由上年的Ⅱ类降至Ⅲ类水体,西峪水库由上年的Ⅲ类降至Ⅳ类水体。

3.3 旱涝灾害

平谷区域洪灾主要是由泃河、洳河洪水及当地暴雨洪水引起的,尤其是泃河洪水对平谷地区的危害最大。旱灾是平谷区发生最频繁、波及面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自然灾害。1999年-2004年连续六年年降水量均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致使地表蓄水大幅减少,干旱影响严重。三座大中型水库总来水降到建库以来最低。常年性河流流量明显减小或出现断流,地下水位也持续下降。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山泉出水量明显减小,山区半山区人畜饮水困难。

3.4 湿地的丧失

平谷区长期靠地下水维持城镇及工矿区供水,且开发利用很不平衡、超采严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大量超采地下水又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流萎缩,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围垦、城镇开发过程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污染严重,大量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超过湿地环境容量,造成水质恶化;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遭破坏,其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尤其是蓄水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湖(库)岸的工程岸线比例大幅增加,岸线人工 化趋势加重。造成滩涂萎缩,河湖水体自然岸线后退,不正当的经济、建设活动使河湖(库)岸附近水体的自然动力条件失去平衡。

3.5 节约用水,开展雨水和再生水的利用

总体上看,平谷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供需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必将日益突出。同时,水资源的浪费或低效率利用,仍然相当普遍,必须大力推进“节水”活动。此外,把雨水和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开发和利用,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3.6平谷区将出现水资源的短缺,并趋于严峻

如果考虑到平谷区北京市应急调水和平谷区自身的生态环境用水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平谷区将出现水资源的短缺,并将趋于严峻。

第四章 “十一五”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指标

4.1 2006~2010年水资源保护目标

4.1.1 2008年水资源保护指标

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区全部得到治理,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境内的60%以上主要行洪河道达到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6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5。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 境内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50%)好于Ⅳ类水的标准。

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30%以上。

4.1.2

2010年水资源保护指标

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区全部得到治理,平均侵蚀模数降低到200t/km2/a以下,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 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达到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

 境内主要污水源处理后达到不低于Ⅱ类水的标准,大力改善水质。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50%)好于Ⅲ类水的标准。

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50%以上。

4.2 2011~2020年水资源保护重要指标

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治理和巩固面积400km2,森林覆盖率达

%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到接近于自然侵蚀模数的标准,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 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达到二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90 %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  县境内主要污水源处理后达到不低于Ⅱ类水的标准,大力改善水质。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50%)好于Ⅱ类水的标准

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80%以上

4.3 2020~2030年水资源保护远景目标

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和巩固,森林覆盖率达 70 %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到接近于自然侵蚀模数的标准,完全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 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 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9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 境内主要污水源处理后达到不低于Ⅱ类水的标准,大力改善水质。山区、半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平原区水体好于Ⅱ类水、大部分时间(>50%)达到I类水的标准。

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90%以上。

第五章

水资源保护重点工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按照近期(“十一五”,2006~2010)、中期(2010~2020)、长期(2021~2030)来安排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工程项目。

5.1 水土保持工程

全区山区、半山区共分成30个小流域,治理顺序依照一下原则进行:近期(2006~2010年)为水库的上下游和泥石流易发区;中期(2011~2020年)为山区和半山区;远期(2021~2030年)为半山区。

治理的主要内容为:(1)坡面工程:在25度以上的坡面上营造水土保持林,对人工林地和天然林地进行抚育治理,对灌木林进行封育,对坡脚处的坝阶地进行梯田改造,并发展种草。(2)沟道工程:在沟道的上部做沟头防护,沟道的中部设置拦沙坝、谷坊坝和小塘坝,在沟道的中下部做排洪渠,大的沟道和河流做防护坝。(3)水利配套工程:修水渠、打井和修建蓄水池,发展小管出流和果树管溉等节水灌溉工程。(4)农田配套工程主要是修路,有山路和水泥路两种形式。(5)对处在泥石流、山洪威胁沟道中的农户施行搬迁。

5.1.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共治理12个小流域,分别是:大华山、老泉口、北水域、南水峪、建子庄、上镇、黄土梁、黑豆峪、靠山集、黑水湾、花峪、熊耳寨。其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184.54km2。5.1.2 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规划共治理10个小流域,分别是:酸枣峪、中心村、行宫、胡店、峪口、三白山、乐郑武、熊耳营、大悲观、鱼子山。计划治理水土流失92.71 km2。

5.1.3 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规划共治理8个小流域,分别是:峨嵋山、胡庄、水峪、南山村、夏各庄、大旺务、塔洼和小峪子。计划治理面积92.96 km2。

5.2 拦蓄水工程

拦蓄水的主要措施为:对现有拦蓄水工程进行改建、扩建、续建,对有建拦蓄水工程条件的进行新建。

5.2.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主要进行的工程分别是杨家台水库扩建工程、花峪水库续建工程、北店水库一期工程和南山村水库加固工程。

5.2.2 中期规划(2011~2020)

这期间要完成的工程分别是西峪水库扩建工程、峨嵋山水库扩建工程,北店水库二期工程,上卜子水库加固工程。

5.2.3 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工程共有两项,分别是:将军关水库新建工程和西峪水库溢洪道大型消力池工程;拦蓄工程30年规划为扩建水库4处,新建水库2处,续建水库1处,加固水库2处,改造水库1处。

5.3 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根据全县灌溉现状,结合全县种植业调整的方向,确定了节水灌溉近、中、远期的规划。

5.3.1 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包括:粮田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乡镇,改善喷灌5万亩;果树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乡镇,计划发展管灌11.5万亩,微灌4.95万亩;菜田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乡镇,计划发针管灌2万亩,微灌3万亩;经济作物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半山区乡镇,计划改善喷灌1.5万亩,发展微灌0.5万亩;刘店节水示范区工程,面积0.4万亩,发展管灌0.37万亩,微灌0.03万亩;峪口果树节水示范区工程,面积0.5万亩,发展管灌0.48万亩,微灌0.02万亩。

5.3.2 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规划包括:果树节水灌溉11万亩,其中管灌8万亩,微灌3万亩;菜田节水灌溉3万亩,其中管灌1万亩,微灌2万亩;经济作物节水灌溉1万亩,改善喷灌1万亩。

5.3.3 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规划包括:果树节水灌溉6.6万亩,其中管灌5万亩,微灌1.6万亩;菜田节水灌溉1.8万亩,其中管灌1万亩,微灌0.8万亩;经济作物节水灌溉1万亩,其中喷灌0.5万亩,微灌0.5万亩。

5.4 灌区配套改造工程

5.4.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为海子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在充分考虑节水灌溉的前提下,规划改造及扩建支渠8条,总长度35.1km。

5.4.2 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规划包括西峪灌区、黄松峪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

西峪灌溉区配套与改造工程:改建、扩建支渠66条,长92km,新建建筑物184座。田间采取节水灌溉,以管道灌溉为主,同时配以小管溉、微喷、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

黄松峪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改建、扩建支渠52条,长56km,支渠全部进行管道化建设,新建、改建建筑物112座,田间1.9万亩全部采取节水灌溉,以管道灌溉为主,同时配以小管灌、微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

5.4.3 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规划为北店灌区新建工程,新建干渠两条,全长25km,新建支渠58条,支渠全部管道化,总长125km,新建建筑物187座,田间3.7万亩农田节水全部采取节水灌溉以管道灌溉为主同时配以小管灌、微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

5.5 河道治理区

根据全区河道现状,本着以治理泃河、洳河主河道为主,兼治其主要支流,再充分开发和到应有的改善环境建设的特殊功能,确定了近、中、远期和到治理工程规划。

5.5.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治理泃河和到35.3km,建穿堤排涵100座,交通桥10座。堤顶铺设碎石路面35.3km,建水簸箕850座,浆砌石护坡4km。泃河1998年已治理1.7km,近期治理与1998年治理段衔接。

5.5.2 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治理洳河河道1条共10km,建穿堤排涵30座,交通桥2座,水簸箕240座,浆砌石护坡3km;在治理后泃河、洳河河道上建橡胶坝15座。

5.5.3 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对区境内的八条石河和无名河进行治理,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治理9条共108km,建交通桥19座。

5.6 污水治理

污水治理工程本着保护水源,以县城治污为中心;以重点小城镇治污为重点地原则,制定了如下计划。

5.6.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治理县城工业、居民生活污水,计划建污水厂2处,岳各庄污水治理厂计划建在岳各庄村西侧,二级处理,水处理能力为3万吨/日,东寺渠污水处理厂,计划建在东寺渠村南,二级处理,处理污水能力为4万吨/日。

5.6.2 中期规划(2011~2020)

重点解决小城镇峪口、马坊镇的污水处理,计划建污水处理厂2处,污水处理级别为二级,污水处理能力为2万吨/日。

5.6.3 远期规划(2021~2030)

重点解决排污点的污水,计划在靠山集建污水处理厂1处,处理等级为二级,处理污水能力为1万吨/日。

5.7 乡镇集中供水

依照国家水源保护的远景目标,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发展集中供水、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源,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如下规划。

5.7.1 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计划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需打井32眼,铺设管道267km,购置微电脑设备8套。

5.7.2 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计划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打井22眼,铺设管道165km,购置微电脑设备5套。

5.7.3 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计划建集中供水工程4处,打井13眼,铺设管道149km,购置微电脑设备4套。集中供水规划共建集中供水工程17处,打井67眼,铺设管道581km,购置电脑设备17套。

综上所述,如果以上各项工程完成后,可使全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程度大大降低,面蚀基本消失,进一步消除洪水和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全面改善其全区的行洪、排水系统,增加地表水拦蓄量和地下水的回灌量,全区灌溉实现节水化,极大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提高全民收入,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污染程度,全面改善各乡镇的饮用水条件,使全区的生态 环境得到改善,为经济发展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六章

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6.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水安全意识,“生态环境需要水”的意识。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与深远的意义,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与相关规划,确保水资源保护的落实。

生态建设与保护涉及许多部门。仅靠单一部门领导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由区和镇政府领导,由主管副区长负责,通过区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召集各有关部门研究决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大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实施监督检查。

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区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指导;水务、农业、林业、环保、土地、旅游等各部门分工负责、实施相应的部门监督。

6.2 制定并颁布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各种政策、法规

可在全区实行水资源使用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从平谷区具体实际出发,应用生态系统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应该对北京市应急调水进行生态环境补偿。主要办法是收取水资源费,用于涵养水源等水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要尽快制定并颁布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各种规定,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

6.3 依靠科技搞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要依靠科技搞好水资源保护的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工程技术的选择。加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及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预防对水资源安全的潜在威胁。

6.4 抓好重点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建设之前进行充分的论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设计。工程设计与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项目招标投标,选用优秀设计和建设单位,并规定相应的奖罚条款。严格质量技术管理,由政府权威部门负责工程监理和技术监督。

6.5 广开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上一篇:综合布线施工协议书下一篇:滨湖集团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成果汇报材料